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披针叶屈曲花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



全 文 :植物生理学通讯 第 43卷 第 5期,2007年 10月 885
披针叶屈曲花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
谢翠苹 *,石大兴,王米力,李青,杨静
四川农业大学林学园艺学院,四川雅安,625014
Tissue Culture and Rapid Propagation of Iberis intermedia Guersent.
XIE Cui-Ping*, SHI Da-Xing, WANG Mi-Li, LI Qing, YANG Jing
College of Forestry and Horticulture,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Ya’an, Sichuan 625014, China
收稿 2007-04-11 修定  2007-08-31
资助 四川省重点学科建设项目(SZD0 419 )。
* E-ma il:xcp7 09 @1 6 3.com;Tel:0 83 5 -2 88 2 78 7
1 植物名称 披针叶屈曲花(Iberis in termedia
Guersent.)。
2 材料类别 带芽茎段、叶片。
3 培养条件 诱导培养基:(1) MS+6-BA 1.0 mg·L-1
(单位下同)+NAA 0.1+3%蔗糖,(2) MS+6-BA 1.0+
NAA 0.1+2,4-D 0.1+3%蔗糖。增殖分化培养基:
(3) MS+6-BA 2.0+NAA 0.1+3%蔗糖,(4) MS+6-BA
2.0+NAA 0.1+2,4-D 0.1+3%蔗糖。生根壮苗培养
基:(5) 1/2MS+6-BA 0.5+NAA 0.1+GA3 0.5+3%蔗
糖,(6) 1/2MS+IBA 0.5+NAA 0.1+2%蔗糖。所有
培养基均附加 0.7%琼脂,pH 5.8~6.0,培养温
度为(25±2) ℃,光照时间 14 h·d-1,光照强度为
30~40 µmol·m-2·s-1。
4 生长与分化情况
4.1 无菌材料的获得 以披针叶屈曲花的幼嫩枝条
为试验材料,剪取幼嫩的叶片、带芽茎段,在
加有洗衣粉的溶液中浸泡 10 min,用毛刷清理腋
芽处脏物,再用自来水流水冲洗 2~3 h。在超净
工作台上,先将茎段和叶片分开以便消毒。茎段
用 70%的乙醇浸泡 7~8 s,然后转入 0.1%的升汞
溶液中灭菌 5 min,用无菌水冲洗 5~6次;而叶
片直接在 0.1%的升汞溶液中灭菌 3 min,用无菌水
冲洗 5~6次,并用无菌纱布吸干表面水分后接种。
4.2 愈伤组织及芽的诱导 将带芽茎段接种在培养
基(1)上,叶片接种在培养基(2)上。在培养基(1)
上接种 7 d后,腋芽开始萌动,20 d时长成 2 cm
左右高的小芽苗,每个芽苗上有 2~4个侧芽,诱
导率可达 90%。在培养基(2)上接种 10 d 后,叶
片缺口处开始产生绿色的愈伤组织,20 d时诱导
率可达 90% 以上。
4.3 继代增殖与不定芽的诱导 将带芽茎段诱导的
有效芽转移到培养基(3)上进行增殖培养,20~30 d
可增殖一代,增殖系数为 4.5,并且其基部有愈
伤组织形成。将叶片和茎段基部诱导的愈伤组织
先接种到培养基(4)上进行增殖,增殖 20~30 d后
转移到培养基(3)上诱导分化,30 d后愈伤组织开
始分化出黄绿色的小芽丛,40 d后每个芽丛可分
化出多个小芽。
4.4 生根壮苗 将继代获得的较纤弱的小芽苗,转
移到培养基(5)上进行壮苗培养。培养 20~30 d后
可长成 3 cm左右高的有效苗。然后将健壮的无根
单苗(苗高≥ cm)转移到培养基(6)上进行生根培
养。14 d后开始生根,30 d时的生根率为 80%。
4.5 炼苗移栽 将生根苗放在室温散射光下培养 3 d,
揭开封口膜后于室内再培养 3 d,取出生根苗,洗
去根部培养基,移栽到温室中,育苗基质为珍珠
岩、蛭石和河沙(1:1:1),保持湿度在 85%以上,
15 d时开始有新叶长出,30 d时的成活率为 85%。
5 意义与进展 披针叶屈曲花为十字花科屈曲花属
(一称蜂室花属)一年或多年生草本。分布于地中
海地区,我国引入栽培后,东部和北部有栽培(周
太炎 1987) 。其花总状花序伞房状,花瓣大小不
等,有白色、玫瑰紫色或紫色,极美丽可爱。
可用于花坛、花境,也可作切花及盆栽为室内观
赏(张少艾和梁雪静 2000),具有较高观赏价值。
披针叶屈曲花主要靠种子繁殖,繁殖速度相对较
慢,难以满足市场的需求。采用组织培养技术,
可在短期内得到大量性状整齐一致的苗木,可能
是解决种苗短缺的途径之一。有关披针叶屈曲花
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尚未见报道。
参考文献
张少艾, 梁雪静(2000). 15种观赏植物在上海地区的引种栽培观
察. 上海农学院学报, 2 (18): 107~113
周太炎(1987). 中国植物志. 北京: 科学出版社, 33, 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