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植物生理学通讯 第 44卷 第 3期,2008年 6月536
一种观察藻胆体移动的光漂白后荧光恢复技术
马为民 1,*,米华玲 2,沈允钢 2
1上海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上海 200234;2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上海 200032
A Method for Observing the Movement of Phycobilisomes by Florescence Re-
covery after Photobleaching
MA Wei-Min1, *, MI Hua-Ling2, SHEN Yun-Gang2
1College of Life and Environment Sciences, 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234, China; 2Institute of Plant Physiology
and Ecology, Shanghai Institutes for Biological Science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Shanghai 200032, China
提要:文章从样品制备、测定方法、数据分析方面就如何应用光漂白后的荧光恢复(FRAP)技术观测蓝藻藻胆体在类囊体
膜上的移动进行介绍,得到的结果表明FRAP技术可以直接而有效地观测蓝藻藻胆体在类囊体膜上的移动情况。
关键词:光漂白后的荧光恢复(FRAP) ;藻胆体移动;蓝藻
收稿 2008-01-04 修定 2008-04-31
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 7 70 1 7 5)、上海市科委自然科学
基金(07 ZR1 40 8 6)、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科研创新重点
项目(08ZZ67)和上海师范大学博士启动基金(PL709)。
致谢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夏安东先生、中国科学院上海
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高孝舒和王凌健先
生曾给予指导和帮助。上海师范大学魏兰珍和王全喜
先生曾提出意见。
* E - m a i l:c y a n o m a @ h o t m a i l . c o m;T e l:0 2 1 -
64321617
蓝藻是一类能进行放氧光合作用的原核生
物,也是研究光合作用的模式生物之一。藻胆体
(phycobilisome,PBS)是蓝藻的主要捕光天线,它
们在类囊体膜上的移动能够调节激发能在两个光系
统间的分配,从而优化光能在光合作用中的利
用。能量传递研究表明,PBS能直接与光系统 II
(photosystem II,PS II)或光系统 I (photosystem
I,PS I)相连(Zhao等 1992;Glazer 等 1994;
Mullineaux 1994;Ashby和Mullineaux 1999;
Rakhimberdieva等 2001),据此人们推测 PBS可通
过其在类囊体膜上的移动达到优化光能利用的目
的。1997年,Mullineaux等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
镜和光漂白后的荧光恢复(fluorescence recovery
after photobleaching,FRAP)技术,首次在蓝藻细
胞类囊体膜上观测到 PBS 的快速移动过程。随
后,这一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和发展,现已成为人
们研究蓝藻 P B S移动最为直接和有效的技术
(Sarcina等 2001;Aspinwall等 2004;Joshua和
Mullineaux 2004;Joshua等 2005;Ma等 2007)。
但迄今国内采用这一技术研究 PBS移动的报道尚
不多见。为此,结合我们的研究工作,本文从
样品制备、测定方法和数据分析等方面就如何应
用FRAP技术观测PBS在类囊体膜上的移动进行介
绍。
材料与方法
1 材料
聚球藻(Synechococcus sp. strain PCC 7942)细
胞用BG-11培养基(含 5 mmol·L-1 Tris-HCl,pH 8.0,
Allen 1968),在 30 ℃、连续光照(40 µE·m-2·s-1)
下通气(2% CO2的空气)培养。
2 方法
2.1 样品制备 5 000×g离心 5 min收集处于对数生
长期的聚球藻细胞(A730= 0.4~0.6),用新鲜 BG-11
培养基洗涤 2次,最后将细胞重悬于新鲜 BG-11
培养基中,并调整叶绿素浓度至 5 µg·mL-1。同时
在细胞悬浮液中加入1 mol·L-1甜菜碱(glycinebetaine,
GB),将聚球藻细胞的 PBS固定在类囊体膜上,
以抑制其在膜表面的快速移动(Li等 2001;Ma等
2007)。样品制备按如下步骤:(1)将经GB处理和
未处理的聚球藻细胞分别加入到 1.5%的低溶点琼
技术与方法 Techniques and Methods
植物生理学通讯 第 44卷 第 3期,2008年 6月 537
脂糖(用新鲜 BG-11培养基配制)中;(2)放在载玻
片上固定细胞,细胞应尽量分散;(3)用激光共聚
焦显微镜进行FRAP测定。另外,高温会影响PBS
的移动,温度应低于 35 ℃,这样才能将细胞加
入到低溶点琼脂糖中。
2.2 FRAP测定 以 633 nm的光激发蓝藻细胞时,
产生的荧光主要来自 PBS的核心体(Mullineaux等
1997),所以用 FRAP技术观测 PBS在类囊体膜上
的移动,必须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上配备 633 nm
的氦 -氖激光器。实验按如下步骤进行:(1)用 2%
的激光强度扫描并记录蓝藻细胞的图像;(2)在记
录的图像中选定一个长方形区域(宽约为 0.5 µm;
图 2中的虚线框),然后用 100%的激光强度对选
定区域进行彻底的荧光漂白;(3)再用 2%的激光
强度监测被光漂白区域内的荧光恢复情况,并每
隔 1或 3 s记录荧光恢复数据或图像。另外,实
验过程中用于扫描的激光强度应选择不会对样品产
生重大光漂白的激光强度。
2.3 FRAP数据分析 FRAP实验数据分析有:(1)
对荧光恢复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标准化处理的
公式(Goodwin和 Kenworthy 2005) :I(t) norm=100×
[I(t)ROI-Ib]/[I(t)cell-Ib]×(II cell-Ib)/(II ROI-Ib),其中,
I(t) norm为标准化的荧光恢复数据;I(t) ROI为光漂白
区域内随时间变化的荧光强度(region of intensity,
ROI) ;II ROI为光漂白区域内漂白前的荧光强度;
I(t) cell为光漂白区域外随时间变化的荧光强度;II cell
为光漂白区域外漂白前的荧光强度;Ib为背景荧
光强度的变化。(2)分析标准化的荧光恢复曲线(图
1-a),用移动公式求出 PBS中向光漂白区域内移
动的百分比。移动的公式(Goodwin和Kenworthy
2005) :Mf=100×(IE-Io)/(II-Io),其中,Mf为 PBS
移动的百分比;IE为恢复完全时的荧光强度;I o
为光漂白后的荧光强度;I I为光漂白前的荧光强
度。(3)用一元移动经验方程对标准化的 FRAP荧
光恢复数据进行拟合(图 1-b),求出 PBS在类囊体
膜上的移动速率。一元移动经验方程(Ellenberg等
1997): I(t)=IE[1-w2×(w2+4πDt)-1]1/2,其中,I(t)为
随时间变化的荧光强度;IE为恢复完全时的荧光
强度;w为长方形的宽;D为 PBS的移动速率;
t的零值为光漂白时间的一半。
结果与讨论
FRAP技术一直认为是研究真核细胞膜组份横
向移动的手段(Zha ng等 1993);直至 199 7 年
Mullineaux等应用这一技术观测到蓝藻细胞 PBS
在类囊体膜上的快速移动现象,嗣后这一技术就
成为研究蓝藻 PBS移动最为直接、有效的手段。
GB是一种小分子化合物,它能将蓝藻 PBS固定
在类囊体膜上,从而抑制其在膜表面的快速移动
(Li等 2001;Ma 等 2007),因此,我们遂以经
GB处理与否的聚球藻细胞为材料,采用FRAP技
术观测光漂白后细胞中 P BS 荧光的恢复过程,
直接观察聚球藻中 PBS在类囊体膜上的移动情
况。
图 1 标准化的 FRAP荧光恢复曲线(a)和用一元
移动经验方程对其进行拟合的曲线(b)
PBS移动数低于 45%的,则不适合用一元移动经验方程进
行拟合。
图 2 经GB处理的聚球藻细胞光漂白前后的 FRAP检测
标尺为 2 µm。
植物生理学通讯 第 44卷 第 3期,2008年 6月538
1 定性分析
在采用 633 nm的光激发聚球藻细胞的前提
下,首先用 2%的激光强度扫描并记录细胞的图
像(图 2中的PB),然后用 100%的激光强度对选定
的长方形区域(图2中的虚线框)进行彻底的荧光漂
白(图 2中的 0 s),随后用 2%的激光强度监测光
漂白区域内的荧光恢复情况(图2中的6、12和18 s)。
从图 2可见,在光漂白区内,未经 GB处理的细
胞(对照)中PBS荧光可以有效恢复,而经GB处理
的细胞中的 PBS荧光则不恢复。这表明,PBS可
在类囊体膜上进行快速移动,因而光漂白区中的
PBS荧光也得以恢复;而GB对 PBS移动有抑制
作用,所以 PBS荧光恢复过程明显减慢甚至不能
恢复。
2 定量分析
为减少由于背景荧光的变化和光漂白过程中
的荧光损失等原因造成的误差,定量分析之前,
必须首先对荧光恢复曲线进行标准化处理(图 1-
a),然后对标准化的荧光恢复曲线进行分析和计
算(图 1-b),可以得到对照和GB处理细胞中 PBS
向光漂白区域内移动的百分比(表 1),在对照细胞
中,80%以上的 PBS能够移动到光漂白区内,而
在GB处理的细胞中,只有不足 16%的 PBS能够
扩散到光漂白区内,这就进一步证实 PBS能够在
类囊体膜上进行快速移动;此外,还可以测得
PBS在类囊体膜上的移动速率,平均移动速率为
(2.2±0.3)×10-10 cm2·s-1 (表 1)。
green algae on plates. J Phycol, 4: 1~4
Ashby MK, Mullineaux CW (1999). The role of ApcD and ApcF
in energy transfer from phycobilisomes to PS I and PS II in
a cyanobacterium. Photosynth Res, 61: 169~179
Aspinwall CL, Sarcina M, Mullineaux CW (2004). Phycobilisome
mobility in the cyanobacterium Synechococcus sp. PCC7942
is influ enced by the t r imeri sa tion of photosystem I.
Photosynth Res, 79: 179~187
Ellenberg J, Siggia ED, Moreira JE, Smith CL, Presley JF, Worman
HJ, Lippincott-Schwartz J (1997). Nuclear membrane dy-
namics and reassembly in living cells: targeting of an inner
nuclear membrane protein in interphase and mitosis. J Cell
Biol, 138: 1193~1206
Glazer AN, Gindt YM, Chan CF, Sauer K (1994). Selective disrup-
tion of energy flow from phycobilisomes to photosystem I.
Photosynth Res, 40: 167~173
Goodwin JS, Kenworthy AK (2005). Photobleaching approaches
to investigate diffusional mobility and trafficking of Ras in
living cells. Methods, 37: 154~164
Joshua S, Bailey S, Mann NH, Mullineaux CW (2005). Involve-
ment of phycobilisome diffusion in energy quenching in
cyanobacteria. Plant Physiol, 138: 1577~1585
Joshua S, Mullineaux CW (2004). Phycobilisome diffusion is re-
quired for light-sta te transitions in cyanobacteria . Plant
Physiol, 135: 2112~2119
Li Y, Zhang J, Xie J, Zhao J, Jiang L (2001). Temperature-in-
duced decoupling of phycobilisomes from reaction centers.
Biochim Biophys Acta, 1504: 229~234
Ma W, Ogawa T, Shen Y, Mi H (2007). Changes in cyclic and
respi r a tory e lec t ron t r anspor t by the movement of
phycobilisomes in the cyanobacterium Synechocystis sp. strain
PCC 6803. Biochim Biophys Acta, 1767: 742~749
Mu ll ineaux CW (19 94) . Excita tion energy t ra nsfer from
phycobilisomes to photosystem I in a cyanobacterial mu-
tant lacking photosystem II. Biochim Biophys Acta, 1184:
71~77
Mullineaux CW, Tobin MJ, Jones MR (1997). Mobility of photo-
synthetic complexes in thylakoid membranes. Nature, 390:
421~424
Rakhimberdieva MG, Boichenko VA, Karapetyan NV, Stadnichuk
IN (2001). Interaction of phycobilisomes with photosys-
tem II dimers and photosystem I monomers and trimers in
the cyanobacterium Spirulina platensis. Biochemistry, 40:
15780~15788
Sarcina M, Tobin MJ, Mullineaux CW (2001). Diffusion of
phycobil i somes on the thyla koid membra nes of the
c ya no b a c te r iu m S y n e c h o c o c c u s 7 9 4 2 . E f fe ct s o f
phycobili some size, temperature, and membrane lipid
composition. J Biol Chem, 276: 46830~46834
Zhang F, Lee GM, Jacobson K (1993). Protein lateral mobility as
a reflection of membrane microstructure. Bioessays, 15:
579~588
Zhao J, Zhou J, Bryant DA (1992). Energy transfer processes in
phycobilisomes as deduced from analyses of mutant of
Synechococcus sp. PCC 7002. In: Murata N (ed). Research in
Photosynthesis. Dordrecht: Kluwer Acad Pub, 25~32
表 1 GB处理与否的聚球藻细胞中PBS移动的百分比和速率
处理 PBS移动数 /% 移动速率 /10-10 cm2·s-1
对照 80.1±7.9 2.2±0.3
GB处理 15.9±4.1 —
总之,上述定性、定量分析 FRAP荧光恢复
数据的结果不仅证实GB对PBS移动有抑制作用,
而且还说明FRAP技术可以直接而有效地观测PBS
在类囊体膜上的移动情况。因此认为,FRAP技
术在观测蓝藻 PBS移动这一领域中有一定的应用
前景。
参考文献
Allen MM (1968). Simple conditions for growth of unicellular bl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