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BU L L E TI NO F O BT人 NI C人L R ES EA 双 C H
9 189年
A P
r i l
,
4 月
198 9
东北婴粟属植物的分类
傅 沛 云
R E V ! S ION O F T H E C L A S S IF !C A T ION O F P A P AV E R
F RO M N O R TH
一
EA S T C H IN A
F u P e i
一 y u n
〔提要〕 本文对东北婴粟属植物的分类及其中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 并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 ,
其中主要的是扩大 T野婴粟 ( P a P a : e r n u d i c a u l e . L . ) ( s e n : 。 a m p l . ) , 基本型分类性
状的含义 , 缩小了应看做是其亚种的黑水婴粟 (尸 . 训有 cQ 耐 e L . s 怪 b sP . a tn u .r sn o N .
B o sc h
. 的分类性状含义 , 发现并提出了两个新的变种 , 即光果野婴粟 尸 . 洲 d f co lu e L .
v a r
. 夕l a 6 r玄e a r P “ 川 P . Y . F u 及毛果黑水婴粟 P . ” “ d i e a o l e L . s u b s p . a m u r e n s e
N
·
B“ hc . , 。 r . eS it 叨即。 小 P . Y . F 。 , 同时提出了包括种下分类群的便于鉴别的东
北婴粟属植物分类检索表 。
近来作者整理 、 研究 、 鉴定了东北地区这些年来搜集到的婴粟属植物标本 , 结合对
新近资料的研究整理 , 发现了一些应予澄清的问题和新的种下分类群 , 在本文中予以讨
论和报导 。
首先作者看到野婴粟 P aP 酬er 二 id ca 以 。 L .这个种 , 近年来一些著者记录了许多种
下分类群 (东北 ) , 它们包括 : v a r . r u `r o 一 a u r a o t` a c : m F i s e h . e x D C . 〔— 。 u b s p .: 一吞犷。 一 a “ ar o t蓄a e u 。 ( F 1 s e h . ) F e d d e 〕 , v a r . 、 , u `: 佣、 : a n t i a e : 。 f . I亡d o b o u r`a n u朋 ( L u 。 -
d s t r
.
) K i t
a g
.
(— p . Ide e b o u r ia o u沉 L u n d s t r . ) , v a r s a * a t i l e K i t a g . , v a r . e or -e e 一二 ( L e d e b . ) K i t a g . (— p . c l o c e u , L e d e b . ) , v a r . c几i n e , s e ( R e g e l ) F o d d。(— P . a lp i n u m L . v a r . e r o c e . 二 L e d e b . l u s . e h i n e n s e R e g e l ) , s u b s p 。 翻 “材妞s 亡
N
.
B u s e h
. 〔— P . a 二。 r e ` s ` ( N . B u s e h . ) N . B o s e h . 〕 及 f . a : e n i c o l a K i · t a g . 等。我们结合研究现有的标本及实 际调查 , 对此得出以下几点认识 :
1
. 尸 . 加 id ca 以 。 L . 的模式形状系花黄色 、 子房及朔果被刚毛 、 叶单羽状分 裂 至
近 2 次羽状分裂的 , 但从调查研究的结果看来 , 实际上花经常也有淡黄色 、 橙黄 色 的 ,
本文工作作者单位 : 江宁 , 沈阳 ,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 I n s t it u t e o f A p p l i o d E e o lo 口r , A e a de m运
S 云n i e一 , S h e n . 了. n 口 , L ia o n i n 。 ) 。
本文承王云同志审阅 , 谨此致谢 。
一 1 5 一
它们的营养器官外形特征并没有什么差别 , 实难再区分为种下不同分类群 , 所以确应将
它们包含在种内 , 亦即应该从原始记载范筹的含义上加以扩大 , 即— s e sn u a m p l . 。 、
2
. 作者在广泛丰富的材料中发现 ,这些花为黄色 、 淡黄色以至橙黄色的 P . o id ca ul 。
L
. 植物 ,较多数是属于子房及果实被刚毛的 , 但也有相当数量是属于子房及果实完全无
毛 (其它性状相同 ) 、 并且尚未见到有毛与无毛之间的明显过渡 , 而是可以清楚与一目了
然地将它们区分开 , 因而作者对此给予了光果野婴粟 va r . sl 动而ca 冲二 P . Y . F 。 的
新变种名称认为是适宜的 。
3
. 对于开白花果实无毛的分类群 , 长期以来是归于亚种黑水瞿粟 s ub s p . 翻二。 sn 。
N
.
B
u s c h
. 〔尸 . a m u r e n s 。 ( N . B u s c h . ) N . B u s e h . 〕 的 , 看来这一归属是合理的 ,
因为虽然一般说来此群体形较大些 , 叶常较大而宽 些 , 但 与 野 婴粟 原 亚 种 su bs p .
。
ud ic 训 I e之间 , 除了花白色 、 果无毛之外 , 却难以找到更为明确的界线 ,其分化程度尚难
以成立为独立的种 , 作为亚种 (在地理分布上 ,从苏联远北区 、 中国大兴安岭北部至 南 部 、
小兴安岭 、 东北东部直至朝鲜 ) 确实是适宜的 。 另一方面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这一个
亚种原来的特征范筹含义是 “ 花白色 、 稀橙色一 ” , 即还包括有花为橙色的 , 但是这些
花为橙色者经研究实际则应是与原亚种中花为黄色深黄色者更为接近并且是联系在一起
的 。 因此 , 无论从亲缘上还是从分类处理上以及实际应用上 , 应将橙色花的归人原亚种
而只将白色花的作为黑水婴粟亚种才是更为适宜的 。 这样一来 , 亚种 s ub s p . a二犷阴 s介
N
.
B u : c h
. 的含义即应是比其原始的含义有所缩小 (排除橙色花的 ) , 亦即为— s e sn u
s t r
。
4
. 作者在这些丰富的白花材料中 , 也发现了一些子房被刚毛和果实被刚 毛 的 , 它
们与子房 、 果实无毛型的区分明确而清楚 , 因而作者对此给以毛 果 黑 水 婴 粟 : u b s p .
。二 u r e o s 。 N . B u s 。 1 . v a : . s e t` c a : p u m P . Y . F u 的新变种名称认为是较为确切的 。
5
. 北川政夫 氏于 1 9 3 9 年在 aP aP 。 , 朋 id “ ul e L . 种下发 表 了 一 个 新 变 型 “ f .
袱 en 介。 aI K i at g . ” , 其与原变型的主要区别是叶及花尊上的毛是贴生的 (不 开展 ) ; 对
此 , 作者在广泛的标本材料中看到 , 叶及花尊上的毛由开展至斜生至近贴生至贴生之间
是很不稳定的 , 甚至在同株上也常可见到 , 实难区分之为种下分类群 , 因而我们赞同有
些著者的意见 , 将此变型并人于种内 。
6
. 除上面野婴粟的几个种下分类群之外 , 前人在东北地区还曾记录有 : v a r cl i n -
翻 se ( R雌 。 1) F o d d e 叶片羽状全裂 , 宽达 6 厘米 , 全裂片近广卵形 , 再羽状分裂或具
圆齿状裂片或缺刻 , 花桔黄色 , v a r . c r o c o u二 ( L d b . ) K i t a g .一 p . c T o c e u m L d b .叶为单羽状分裂 , 裂片很宽或稍稍再裂 (据 L o d eb 。盯 氏的原图及有关 原 始 _材 料 ) ,
, a r
. r u 6 r o
一 a o r a n t i a c u优 F i s e h . e x D C . 花蕾密被绢毛状白色细长柔毛 , 叶 1 ( 2 ) 次
羽裂 , 终裂片狭细 , 披针形至线形 , 花红橙色至橙色 ; v a r . ur 乙。 一 au 勿耐`ae um f . Ied -
e乙o u ;抽” u沉 ( L u n d s t r . ) K i t a g . — p . I e d e乙o u , i a n u二 L u n d s t r . 此变型与 v a r . , u西犷。 -。 u1 翻忿ia cu m模式形的区别仅为花黄色 。 这几个种下分类群 , 在我们所见到的东北标本材
料中 , 尚无完全与之符合或虽接近相符合但却很不稳定 (如 va r . 。从。 。 sn 。 ) 或者 与 野
婴粟原变种 ( v a r . un 而 c au le ) 之间难以划分界线 , 亦即从我们目前现有的材料和调查
结果来看 , 尚觉有疑点 、 难以明确肯定其存在 、 而有待进一步澄清的 。
一 1 6 一
其次 , 对于在长 白山高山冻原上生长的 白山婴粟 , 北川政夫于 19 3 9年定名为 aP 乡。 “ r
r a d i
c a r , B
o t t b
. , 1 9 4 2年又将其发表为新种 P . Ps o u do 一 r a d c` a t u o K i t a g . , 1 9 7。年却
又将其降为变种 “ p 。 r a d i c o t u m B o t t b . v a r . 户s e u d o 一 ar d i c a t“ , ( K i t a g . ) K i t a g . ” ,
对此 , 我们考证了有关资料 , 对北川氏所列举的白山婴粟与分布于北极地区的 P . ar d i : -
at u m 之间的不同点是 “ 叶裂片较钝 , 子房较狭而短些 ” 等区别特征 , 看来确实两者的
区别是不甚明显的 , 我们依据原始材料对照 , 也未发现什么很明显的区别 , 尚不足以成
立为独立的种 。 因此当我们尚未掌握足够的对照材料作进一步深人研究的情况下 , 认为
作为变种一级即 “ p . ar d i c a t u m v a r . 乡s e u do 一 r a d i c a t: m ( K i t a g . ) K i t a g . ” 的名称可能
是较为合理的 。
另外两种樱粟属植物 “ 婴粟 (尸 . s o m n if “ u m L . ) ” 和 “ 虞美人 ( P . hr oe as L . ) ,
在东北地区均系引进栽培植物 , 其特征明确 , 与其它种之间区别清楚 , 目前尚未迁有分
类上的问题 。
以上东北地区的婴粟属植物 , 可归纳为 :
1
. 野粤 粟 P a p a v e r n u d i e a u l e L . S p . P I . 5 0 7 . 1 7 5 3 , s e n s “ a m p l .
IA
. 野粤粟 (原亚种 )
s u b s P
.
n u d i e a u l e
I A
a . 野婴粟 (原变种 )
v a r . n u d i e a u l e
H e r b a P e r e n n i s v u lg o 2 5一 6 0 c m a l t a 。 F o l i a l ( 2 ) 一 P i n n a t i f i d a , s e g m e n t i s
o v a t i s
, a n ` u s t e o v a t i s , l a n e e o l a t i s v e l o b l o n g i s . F l o r e s f l a v i v e l d i l u t e
f l a v i a u r a n t i a e i v e
, p e t a l i
s 2
.
5 ( 2 )一 s m m l o n g i s . C a p s u l a e h i r s u t a e v e l s e t o -
S a e
-
H a b
.
i n P r a t i s a P r i e i s
,
d e e l i v i b u s m o n t a n i s e t a r e n o s i s
.
D i s t r
。
C h i
n . ( p r o v
.
H e i l o n g j i
a n g e t N e i m o n g g u )
,
U S S R ( S i b i
r i a
, r e g
。
C e n t
.
A s
. e t e x t r
. o r i e n t
.
)
,
M o n g o l i a
.
植株通常高25 一 60 厘米 , 叶 1 ( 2 ) 回羽状分裂 , 裂片卵形 、 狭卵形 、 披针形或长
圆形 , 花黄色 、 淡黄色或橙黄色 , 花瓣长 2 . 5 ( 2 )一 3厘米 , 朔果被长硬毛或刚毛 。 生于
向阳草地 、 山坡及砂地 。 分布于中国 (黑龙江省及内蒙 ) , 苏联 (西伯利亚 、 中亚区 、 远
东区 ) , 蒙古 。
I A b
。 光果野瞿粟 (变种 )
v a r
.
g l a b r l e a r Pu m P
.
Y
.
F u
, v a r
. n o v .
O v a r i a e a p s u l a e q u e g l a b r a
。
C
e t e r u口 u t i n t y P o . ( u t v i d e t u r , f l o r e s
f l a v i
,
d i l u t e f l a v i a u r a n t i a e i v e )
.
H a b
.
i n d e e l i
v i b u s m o n t a n i s
, P r a t i s e t a r e n o s i s
.
H . i l o n g j i a n g (黑龙江 ) : P r o P . H . i h e (黑河 ) , i n d 一 e l i v i b u s , f l o r e s f l a v i , 2 5 . V l l 。
1 95 5 , Y
.
L
.
C h a n g (张玉良 ) 1 8 9 ( t y p u s , I F P ) , p r o p e H u z h o n g (呼中) , f l o r e s f l . 甲三,
1 7
.
v l
.
1 9 8 5
, T
.
Y
.
D i n ( T托娅 ) 1 8 12 , H u m a (呼玛 ) , f l呼r e s ` u r a n t i a e i , 1 5 . v l l . 1 , 5 0 ,
Y
.
C
.
C h u e t a l
.
( (朱有昌等 ) 1 2 9 ; T a y o a n (塔源 ) , f l o r e , a u r a n t i a e i , 3 1 . V l l . i g a 6 , 5 .
H
.
L ie t01
.
(李书心等 )7 35 9 , O u p u (鸥浦 ) , 1 2 . V l l . 195 0 , L . F . H a n (韩麟凤 )
N e i m o n g g u ( 内蒙古 ) , X i n b a r h u z u o q i (新巴尔虎左旗 ) , f l o r e s f l a v i , 5 . V l .
Q
.
L i n (林长清 ) 3 0 , X i g u i t u q i (喜桂图旗 ) , f l o r e ,
H u m o n ` (呼盟调查队 ) 5 5 2 ; H a i l a r (海拉尔 ) , f l o r e s
(林长清 ) 。3。 , S u o l u n (索伦 ) , f l o r e s d i l u t e f l a v i ,
藏等 ) 2 0 0 .
a u r a n t i s c l ,
a 住 r 已 n t l压 C l ,
2 4
.
V l l
.
1 9 59
51 6
。
1 95 9
, C
。
E x P e d
.
1 1
.
V l
.
1 9 50
3 1
.
V l l
.
1 9 5 3
,
C
.
Q
.
L i n
`
M
.
N o d a e t a l
.
(野由光
子房及茹果无毛 , 其它特征同原变种 , 如花亦有黄 、 淡黄 、 橙黄等色 。 生于 山 坡 、
向阳草地及砂地 。 分布于中国黑龙江省及内蒙古自治区 。
I A
c . 岩婴粟 (变种 )
v a r . s a x a t i l e K i t a g
.
i n J o u r n
.
J a p
.
B o t
.
6 9
.
1 9 4 3
.
植株矮小 , 高 20 一 30 厘米 。 叶 1 一 2 回羽状分裂 , 裂片狭细 , 长圆形至线 形 , 宽
。 . 5一 2 毫米 。 花较小 , 花瓣长 1 . 5一 2 厘 米 , 黄色 、 淡黄色或橙黄色 。 茹 果 较小 , 长
。 . 8一 1 . 3厘米 , 被刚毛。 生于干 山坡 , 砾质地 。 分布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 。
I B
. 黑水婴粟 (亚种 )
s u b s p
.
a m u r e n s i s N
.
B
u s e
h
.
F I
.
S i b
. e t O r
.
E x t r
.
1 : 2 1
.
1 9 13
, p r
.
m a j
p
. — 凡如 , e r a m u r o n s e ( N . B u s e h . ) N . B o s e h . e二 T o l m . F l . Z a b a i e . 4 : 4 1 0 .
19 4 1一 P r . 泣 a j . P .
I B a
. 黑水婴粟 (变种 )
v a r
.
a m u r e n s e N
.
B u s e h
. , s e n s u s t r
. — P . n u d i c a u l e L . s u b s P . a m u r e 龙 s e
N
.
B u s e h
. , p r
.
m a j
.
P
.
P l
a n t a v u lg o 4 0一 6 Oe m a l t a . F o l i a i 一 2 一 p i n n a t i f i d a , a d 1 8 ( 2 3 ) e m l o n g a
e t a d 4 ( 6 ) c m l
a t a
。
F l
o r e s a l b i ( e
x e l u s i s f l o r i b u s a u r a n t i a e i s )
.
O v a r i a e a P
-
s u l
a e q u e g l a b r a
.
C
e t e r u m u t i n t 了p o .
H a b
.
i n p r a t i s a P r i c i s
,
l
o e i s l
a P i d o s i s
,
i n t e r d
u m p r o P e a g r u m e r e s e i t
.
D i s t r
.
C il i n
.
( p r o v
.
H o i l o n g ji a n g
,
J i l i n e t N e i m o n ` g u ) , U S S R ( r e ` .
E x t r
.
O
r i e n t
.
)
,
K
o r e a .
植株通常高 40 一 60 厘米 。 叶 1 一 2 回羽状分裂 , 长达 18 ( 23 ) 厘米 , 宽 达 4( 6) 厘
米 。 花白色 (本变种不包括花为橙色的 ) 。 子房及荫果无毛 。 其它特征同原变种。 生 于
向阳草地及石砾质地 , 有时亦见于田边 , 分布于中国黑龙江 、 吉林 、 内蒙古等省区 , 苏
联远东地区及朝鲜 。
I B b
. 毛果黑水婴粟 (变种 )
v a r
.
s e t i e a r p u m P
.
Y
.
F
u , v a r . n 6 v
.
O v a r i a e a p s u l ` e q u e h i r s u t a v e l s e t o s a . C e t e r u m u t i n v a r . a m u r e n s e .
H
a b
.
i n d e e l i
v i b u s
, 5 0
11
5 l a P i d
o s i s
, p r a t i s a p r i e i s
, r a r i u s i n l o e i s h u
-
m i d u l i
s e r e s e i t 二
J i l i。 ( 吉林 ) : W a o g q i n x i a n (汪清县 ) , 吕. V l l l . 205 9 , p . Y . F u (傅沛云 ) 9 82 ( t了p u s , :
I F P ) e t 24
.
V l l
.
1 0 5 5
,
C
.
5
.
W a n g (王祟书 ) 17 8 2 .
H e i l o n g j i a n g (黑龙江 ) : p r o p e A i h e i x i a 。 (爱辉县 ) , X i a o d i o g z i e h u n (小丁子村 ) , 2 .
V l l l
.
1 950 , L
.
F
.
H a n ( 韩麟风 ) 4 4 5 .
18
N e im o ng g u ( 内蒙古 ) :Su o l u n( 索伦 ), 1 0 . V l . 1 9 50 , Y . L . c h a ” g (张玉 良 ) 1 9 9 e t
1 1
.
V l
.
1 9 6 3
, P
.
Y
.
F u e t a l
.
(傅沛云等 ) 187 9 .
D i s t r
.
U R S S ( r e g
.
U s s u r
.
)
.
子房及茹果被长硬毛或刚毛 。 其它特征同黑水婴粟 。 生于坡地 、 砾 质 地 、 向 阳 草
地 , 少见有生于稍湿草地 。 分布于中国黑龙江 、 吉林 、 内蒙古等省区 ,苏联乌苏里地区 。
2
. 白山婴粟 P a p a v e r r a d i e a t u m R o t t b . v a r . P s e u d o 一 r a d i c a t u m ( K i t a g . )
K i t a g
.
N e o
一
L i n e a m
.
F l
.
M a n s h
.
3 2 5
.
19 7 9
. — P . P e s u d o 一犷a d i c a t u m K i t a g . i n
R e p
.
I n s t
.
S e i
.
R e s
.
M a n e h
.
6 : 12 2
.
t
.
3
.
f i g
.
1
.
1 9 4 2
.
生于吉林省长白山高山冻原及其下面海拔 1 6 0 0米以上的砾质地与干 山坡 。
3
. 虎美人 P a p a v e r r h o e a s L . S p . P l . 5 0 7 . 1 7 5 3 .
原产欧洲 , 东北各地常见栽培 , 供观赏。
4
. 婴粟 只a P a v e r s o m n i f e r u m L . S p . P I . 5 0 5 . 1 7 5 5 .
原产欧洲 , 东北解放前和解放初期常有栽培 , 特别是辽西地区较多 , 以后则 稀 见 ,
仅有时偶见于实验性药园或庭园中种植。
以上东北地区的婴粟属植物 , 野生的只有 2 种 , 其中主要是野婴粟分布较广 , 生态
幅也较宽 , 形态变异也较大 , 种下分类群较多且其间难免有连续交叉现象 , 为了便于识
别 , 现再归纳为包括种下分类群的东北婴粟属植物分类检索表以利区分和应用 :
一
1
. 野生植物 , 多年生草本 , 叶全部基生 , 无茎生叶。亡 仁
2
. 植株高 5 一 25 厘米 , 花淡绿黄色 , 花草 、 花蕾及朔果上的刚毛为淡棕色至深棕色 。 生于长白山高
山冻原及其下面海拔 1 6 0。米以上的砾质地或干山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 `一
” ” ’ …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 白山婴粟尸 . ar d i c o ut m v a r 一 P s洲 d少 fa d亡c 。细川
2
. 植株高 25 ( 20 )一 60 厘米 , 花黄色 、 淡黄色 、 橙黄色或白色等 : 花攀 、 花蕾及朔果被白色至淡黄
色 (稀淡棕色 ) 刚毛 。 生于海拔 8 0 米以下的向阳草地 、 砾质地或砂地 、 少见于稍湿地。
3
. 花黄色 , 淡黄色或橙黄色 。
4
. 子房及茹果被刚毛 。
5
. 植株高 25 一 60 厘米 , 花瓣长 2 . 5 ( 2) 一 3厘米 ; 叶 ;1 ( 2) 回羽状分裂 , 裂片通常为披针
形 、 狭卵形 、 卵形或长圆形 , 宽 1一 3 ( s) 毫米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I A a
. 野婴粟 尸 . ” “ id ca 时 e v a r ” u d了ca 时 e
5
. 植株高20 一 30 厘米 , 花辫长 1 . 5一 2厘米 , 叶 l一 2回羽状分裂 , 裂片狭细 , 线形或长圆
形 , 宽 0 . 5一 2 毫米 · “ · · ” “ ,. ” ” ” ” “ · · · “ ” ” “ I A c . 岩婴粟 尸 . ” u右。“ eI 丫 a r sa x at `le
4
. 子房及朔果无毛 ” ” ” “ · “ · “ · “ “ ” ” ” I A b . 光果野婴粟 尸 . ,山 d `c “ le v a r . g l o br `c o r p 。 ,
3
. 花白色 。
6
. 子房及朔果无毛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
· · · · · · · · · · · · · · · · · ·…… I B a . 黑水婴粟 P . n u d i e o u l e s . s s P . a协 “ r e ” s e v a r a m : ` r e r: s e
6
. 子房及荫果被刚毛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
· ·· · · · ·· · · …… I B b . 毛果黑水婴粟 P . ” u d` c a “ l e s u b s p . a m u r e n s e v a r s e t i e a r P u。
1
. 栽培植物 , 1 ( 2) 年生草本 , 有茎生叶。
7
. 叶基部抱茎 , 叶片不规则地缺刻状浅裂 ; 茎叶无毛或有微无 · ” · ” “ ” ” ” · · ” “ · “一
… 二 “ 二” … …” 二 ” 二” 二 ” 二 ” 二“ . . …. ” 二 “ 二” 二 “ 二 ” . . …. ” 二 “ 二 ” · ” “ . ” 4 . 罄粟 尸 . : 。 。 耐了er “ 。
7
. 叶基部不抱茎 , 叶片羽状深裂近于全裂 , 茎 、 叶被刚毛 ” ” “ “ ” ” “ “ ” “ “ · · ” “ · “一
一 19 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 3. 虞美人 尸 r 几。 e o 二
A B 5T T A C R
T h e e l a s si f i e at i o n o f t h e Pa p a ve r s pe e i e sf r o mN
o r t h
一 e a st h Ci n aw a s
r e vi e s d
.
T h e e o n e e Pt o f e l a s si f i e at o r yf e at u r e so f t h e b a si e f o r mo f t h e
s pe e i e s
,
P
.
n u d f c a u l e L
. ,
w a s e x P a n d e d— s e n s u a m P I . , i n e l u d i n g t il o s e P l a n s t 导
w h o h a v e y e l l o w
, p a l e
一 y e l l o w a n d
o r a n g e f l
o w e r s
.
T h e e o n e e p t o f t h e s u p
-
s p e e i e s
,
P
. 刀: `d i c a u l e L
. s u b s P
. a 用 u r 亡 n : e N . B u s e h . , w a s n a r r o w e d— s e n s u 、5 t r . , o n l y r e f e r i n g t o t h e P l a n t o w i t h w h i t e f l o w e r a n d g l a b r o u s f r u i t .
T h o s e P l a n t s w h o il a v e o r a n g e f l o w e r w . r e e l a s s i f i e d i
n t o t h e s u b s p
. n u d i
-
c a u
l
亡 . T w o n e w v a r i e t i e s o f t il e s p e e i e s w e r e d e s e r i b e d , v a ,
.
g l a乙r f c a YP u m 、
a n d s u b ` p . a沉 u r e n s己 N . B u s e h . v a r 。 s e t i c a功 u沉 . T h e n e w k e y t o t h e g e n u `
s P e e i e s f r o rn N o r t h
一 e a s t C h i n a w a s m a d e
.
飞
…
一 2 0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