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SOME NEW RECORDS OF ACROCHAETIACEAE FROM CHINA,Ⅰ

中国顶丝藻科(Aroehaetiaeeae)新记录I



全 文 :BU E L LI T NO F BOA T NIA A E S E L R R C CH
第 1 6卷 第 3 期
Vo l
.
1 6 N
o
.
3
1 9 9 6年
J
u
ly
,
7 月
19 9 6
中国顶丝藻科 (cA r o e h a e t i a e e a e )新记录 I
亲 日孝 任春华 战景旭 徐庆莲
S O M E N EW R E C O R D S O F
A C R O C H A E T I A C E A E F R O M C H I N A
,
I
L u a n R i 一 x iao Y i n C h u n 一 h u a Zh a n j in g 一 x u X u Q i眼 一 li a n
〔摘 要〕 中国顶丝藻科新记录 6 种 。 密集旋体藻 A u do iu n el 勿 de n二 , 亮管
旋体藻 A . h男 los ihP on 故。 , 小旋体藻 A . 加 vr u la , 羽状旋体藻 A . lP u m二 , 顶生旋
体藻 A . et r m in al i: , 图氏旋体藻 A . ht “ er it 。
关键词 顶丝藻科 ; 密集旋体藻 ; 亮管旋体藻 ;,J 、 旋体藻 ;羽状旋体藻 ;顶生旋
体藻 ;图氏旋体藻
顶丝藻科隶属红藻门 R h o d o p h y t a , 红藻纲 F lo r id eo p h y e ea e , 海索面目 N em al ialn e s 。 本科
为微小藻类 , 多附生在其他海藻或另外的基质上 。 种类较多 , 已报导 160 种以上 , 广布世界
各海域 。
关于顶丝藻科种类在 中国报导的较少 , 自 19 4 5 年至今 , 先后共记录 8 种 : A `概入ae t iu m
e ar es iP e s
,
A
.
a r c u a t u m
,
A
. 阳6 u s t u m , A . da v ies i i , A . s u b i m m e sr u m , L 之a g u or Ph i勿 e n do -
户入少 i ca , A u do u i n e l l a P “ g姆 t t i a , A . e u vr iar m u le sa 。
顶丝藻科的分类 , 自 OB yr 在 18 2 3 年建立 A “ do iu en l la 属之后 , 学者们先后又相继建立
A e cor
h a e t i u m
,
R h do OC h
o r t o n
,
aB l b i
a n ia
, 肠 la co n e m a , K贝 i n i a L ia 召p or Ph i l a 和 G ar n ia 等
属 , 到 目前多达 8 个以上 。 在这一百多年里 , 由于学者分类依据 、 方法不同 , 属的划分有过
多次的变化 , 存在很大的差别 , 成为红藻分类的一大难题 。 概括起来 , 可以分为多属说和单
属说两大类 。 经分析研究 , 笔者同意 D er w 和 aG br ar y 等人的一属观点 。
根据编写抱子植物志的工作需要 , 研究了大连 自然博物馆标本室 ( D N H M )和中国科学
院海洋研究所植物标本室 ( A S T )收藏有关顶丝藻科的部分标本 , 初步可确定 2 0 余种 。 本文
架日孝 : 辽宁 , 大连 , 大连自然博物馆 (压一i a n M us e u m of N a t u ar 一H iost ry , 阂 ian ,1 16 0 1 ) ;
任春华 : 吉林 , 通化 . 通化师范学院生物系 ( B iol ogy eD p a rt m en t
,
T o n g h un eT ac h er
’ s C七u
ge
, 手闻 g h au 1 34 00 2 ) ;
战景旭 , 徐庆莲 : 辽宁 , 抚顺 , 抚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生物系 ( BI O lq 升 块训 n m en t , uF hs un T ace h er ’ : 侧 lge e , F us h un
1 1 30 0 6 )

本文研究中 , 得到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曾呈奎先生及植物室有关同志的帮助 ,特此致谢 。
1 99 6 年 l 月收稿 。
1 6卷
3 0 0
植 物 研 究
图 1 ( l一 5 )密集旋体藻 A “ d’ 〕u i , el 勿 J州 as ( rD e w ) G a r bar y
3期 亲 日孝等 : 中国顶丝藻科 ( Acr och aet i ac ea e)新记录 I
先报导 6种 : ( 1 )密 集 旋体藻 A ud o u in ez l ad en sa( Dr e w ) Gar b r a y( 2 )亮管旋体 藻 A.
h , 1
0 5 1户h o n i a e ( N a贬~ aur ) C政
r b
asr ( 3 )小旋体藻 A
.扣 r v u al ( K y li n )伍 r b a砂 ( 4 )羽状旋体
藻 A . p z。 m aos ( D r e w ) G ar b a r y ( 5 )顶生旋体藻 A . et r m i n a l is ( N a kam u ar ) aG r b a yr ( 6 )图氏
旋体藻 A . t人 u er t i i ( oB r n e t ) W oe lk e r li飞 .
1
. 密集旋体藻 图 l , 1一 5
A u d o u i n e l一a d e n s a ( D r e w ) aG r b a r y
,
19 7 9 : 4 9 0
.
R h心。` h o r r o n de n s u m D er w 1 9 2 8 : 1 6 8 , f ig s . 17 一 2 4 .
A e ocr 人a e t i u m de n s u m ( D r e w ) P a p e n f u s
,
1 9 4 5
:
3 0 8
.
藻体微小 , 高 8 0一 2 2 0科m , 色素体星状 , 中位 , 小枝顶端钝圆 , 有的冠有单细胞透明毛 。
于中潮带石沼中附着于 尸勿zle s扣d ix i二 et sn is 的叶缘上 。 标本采自辽宁省大连市金州
区正明寺乡 ( D N HM 8 8一2 6 ) 。
分布 :北欧 , 韩国济洲岛 , 日本陆奥 , 加拿大和美国太平洋沿岸 。
D er w ( 19 2 8 )在模式标本的描述 , N a k a m u r a ( 1 9 4 4 ) 、 L e ( 19 7 4 )报导 日本 、朝鲜的标本均
没提到透明毛 。 有的在枝端有单细胞透明毛 。 其他特征均相似 , 而我们的标本和 G ar ba yr
( 1 9 8 2 )报导的加拿大标本在形态上极为相似 , 故确认为 A . de n二 .
2
. 亮管旋体藻 图 1 , 6一 9
A u d o u i n e l l a h y a l os i p h o n i a e ( N a k a m u ar ) G a r b ar y
,
19 7 9
:
4 9 0
.
R h佣OIC h o rt o n h脚 los iP h o n ia e N a k a m u r a , 19 4 1 : 2 8 7 一 2 8 9 , f i g s . 14 一 1 6 .
A c ocr ha
e t i u m h脚 l os ihP o n i a e ( N a k a m u r a ) P a p e of u s , 1 9 4 5 ; 3 14 .
藻体基部有很多细胞组成基盘 , 其中少量基细胞伸入宿主近外部的组织间 。 色素体壁
着 , 淀粉核 1个 。 单抱子囊多着生于小枝的侧面 , 集生或单生 。
在低潮线下附着于 aL m i an r ia aj OP in ca 叶缘上 , 标本采自辽宁省大连市石槽村 ( D N HM
8 8一 s a ) 。
分布 : 日本北海道 。
3
. 小旋体藻 图 1 , 1 0一 1 5
A u d o u i n e一l a P a vr u l a ( K y li n ) aG r b a汀 , 1 9 7 9 : 4 9 7
.
hC
a n t ar n s ia aP vr
u l a K y l i n
,
1 9 0 6
:
12 4
,
f i g
.
9
.
A c ocr ha
e t i u m 加vr u l u m ( K y l i n ) H匕yt , 1 9 2 0 : 4 7 0 , f ig . 2 5 .
hC or m
a s t r u m aP
r v u l u m ( K y li n ) P a p e n fu s
,
19 4 5
:
3 2 2
.
藻体高 80 一 15 0拌m , 基细胞一个 , 圆球形 , 直径 10 一 12 拌m , 其上面生有 2一 4 个主丝体。
色素体中位 , 星状 。 单抱子囊卵形或椭圆形 , 无柄 , 单生或对生 , 也有数个连续侧生 。
生于低潮线 附近 附着 在 凡枷 iP h on ia u ~ lat a 体上
。 标本采 自辽宁省 大连市旅顺
( D N H M 8 8一 10 ) 。
分布 : 北大西洋两岸 、 加纳利群岛 、美国北卡罗林纳等海域 。
我们的标本 与模式 标本的描述 ( K y l in 1 9 0 6 )及后 来 块v r i呀 ( 一9叨 ) , oH 外 ( 19 2 0 ) ,
且犯ger se n ( 1 9 2 7) 的报导基本相似 , 故确认为 A
. 扣 vr u la 。
4
. 羽状旋体藻 图 1 , 16 一25
A u d o u i n e l l a P l u m os a ( D er w ) G ar b a叮 1 9 7 9 : 4 9 0 .
R h心阮 h o rt o n P l u m os u m D r e w 1 9 2 8 : 1 7 3 , p l . 3 9 , f ig . 2 9 .
302 植 物 研 究 6 1卷
A cr och a
e ti u ml Pu m os u m( D r e w ) S m i th
,
19 4 4 : 1 8 0
.
R h耐 oc h o rt o n 做 r i a b i le D er w 19 2 8 : 17 4 , P I . 3 8 , f i g . 2 8 , P I . 3 9 , f i g s . 3 0 一 3 1 .
A c r e h a e t i u m 二 r ia b i le ( D er w ) S m i t h , 19 4 4 : 1 7 9 .
伪l a co n e m a P l u m osa ( D r e w ) W oe lk e lr i呀 , 1 9 7 1 : 4 8 一 4 9 .
A u do
u i n e l la va
r 故 b i l e (D er w ) G a r b a珊 , i n G a r b a r y e t a l . 19 8 0 : 3 2 2 .
A u do
u i n el l a P l u m osa
v
ar
.
lP u m osa G
a r b a r y
,
1 9 8 2
:
4 1
.
A u do
u i n e lal P l
u maos
v ar
. 、 r 故b i le ( D er w ) G a r b a职 , H a n se n a n d sc 呀 e l , 1 9 8 2 : 4 2 , f i g .
1 6
.
藻体密集蔓生于宿主体表面 。 直立丝体分枝发达 , 极不规则 , 对生 、 侧生或互生 , 偶见
轮生 。 色素体带状 , 壁着 , 淀粉核 1 个 。 抱子囊多数为单室 , 少数 二室和 四室 , 侧生 、对生 、
轮生或集生 。 此外 , 在一些个体上存在两个或三个抱子囊串生现象 (图 1 , 2 1 ) 。
于低潮带多附着于 sa 任 , s u m s P . 等藻体上 。 标本采自浙江省平阳县南鹿岛 ( D N HM
8 7一 2 2 9 , D N H M 8 7一 2 2 3 , D N H M 8 7一 3 3 8 , D N H M 8 7一 3 3 9 , D N H M 8 7一 3 4 4 , D N HM 8 7一
3 4 5
,
D N H M 8 7一3 4 6 , D N HM 8 7一 3 4 7 ) 。
分布 : 加拿大 、美国和墨西哥的太 平洋沿岸 、 日本的大岛、 北海道 、 陆奥和澳大 利亚沿
海 。
该种是 D er w 在 1 9 2 8 年建立 。 之后 , 在 日本和澳大利亚等沿海又有发现 , 是太平洋泛
生 种类 。 由于该种形态构造变异很 大 , 常常给分 类带来了困难 。 aG br ar y ( 19 8 2) 认为
D r e w ( 1 9 2 5 )确定的 R 入佣奴 )h o rt o , P l u二 os u m 和 R . 二血 bi l e 两个种为 A . lP u m os u m 的两个
变种 , 即原变种 A u do u i n e l a P l u m aos v a r . P l u m o as 和变种 A . P l u m二 va r . 、 r 故 bi le , 我们
虽然没有看见 R . P lu m os u m 和 R . 、 r ia ib l 。 的模式 , 但从模式的描述来看 , 这两个种的区
别 , 主要是前者分枝对生 , 后者分枝侧生 , 其他形态极其相似 , 我们研究了上述标本 , 发现其
形态构造变化的幅度很大 , 不仅由于宿主 、生于潮带的位置不同 , 个体间形态上有很大的差
异 , 就是在同一宿主 , 甚之在同一植株上 , 分枝的形式和抱子囊着生的部位也不一样 , 有的分
枝单独为侧生 、对生或互生 , 有的侧生和对生 、 侧生和互生或对生和互生 , 也有的侧生 、 对生 、
互生三种形式兼而有 之 。 由此看出 , 分枝和抱子囊着生不是单一固定为哪一种形式 , 其变
异很大 ,这些特 征应 属于该种的特殊分枝形式 , 不能简单以其中任何一种分枝形式作为分
类 的依据 。 同样 , aG ht ar y ( 1 9 82) 已注意到 D er w 定的 R . IP “ m os “ m 和 R . 二 r ia ib le 这两个
种的相同点 , 因此他把这两个种合并成一个种的两个变种 。 以我们的标本来看 , 分枝的形式
和抱子囊着生的部位等完全具备了 R . IP “ m os “ m 和 R . 二 ir ab i le 两个种的综合特征 。 故本
文作者认为应把这两个种或变种彻底合并成 A . IP “ m o sa 一个种为宜 。 浙江省的这些标本 ,
不仅出现了前人报导过的单抱子囊 、 二分抱子囊和 四分抱子囊三种形态 , 而且在低潮线采
集的几号标本 ( D L M H 87 一 223 , D LM H 87 一 229 )还出现新的特征 。 即两个或三个抱子囊
串生 , 呈念珠状 , 其中有的在枝端聚生 (图 1 , 2 1 ) 。 这些特征不是偶然出现的畸形 , 而是普遍
存在的 。 另外 , 其标本的抱子囊也具备了 A , lP u m二 的特征 , 就是在 同一株丛或植株上也
有的不着生这 种串 生抱子囊 。 因此 , 我们认为可作为 A . Plu m osa 一种形态特征 。
5
. 顶生旋体藻 图 1 , 2 6一32
A u d o u i n e l l a t e r m i n a l i s ( N a k a m u r a ) aG
r b a r y
,
1 9 7 9 : 4 9 0
.
R h o d优h o r t o n t e r m i n a le N a kam u r a , 1 9 4 4 : 9 9 一 10 1 , f i g
.
x
.
3期 栗日孝等 :中国顶丝藻科 ( Acr och aet i~
)新记录 1
藻体簇生 , 主丝体细胞横壁处常溢缩 , 呈念珠 状 , 少数枝端有透明顶毛 。 色素体星状 ,
中位 。 有单抱子囊 、 二分抱子囊和四分抱子魔 。
在低潮带 石沼 中 , 附着于 。 d iu m 户视 9 1 。 的囊抱顶端上 。 标本采自辽宁省大连市金州
区正明寺 ( D N HM 8 1一 8 7 4 )和山东省青岛市 ( A S T 6 4 0 3 1 b ) 。
分布 : 日本北 海道 , 朝鲜济洲岛。
大连产的标本 ( D N H M 8 1一 8 7 4 )和 N a k a m u r a ( 1 9 4 4 )报导的模式标本略有不同 , 前者体
矮 , 略粗 , 有四分抱子囊 , 后者较高 , 稍细 , 无 四分抱子 囊 。
6
. 图氏旋体藻 图 1 , 3 一 36
A u d o u i n e l l a t h u r e t i i ( oB
r n e t ) W oe lk
e r li眼 , 1 9 7 1 : 3 6 一 3 7 , if g s . 1 2 , 2 4 .
hC
a n t ar n s i a ej 界o esr ce n s v a r . t h u er t i i oB r n e t , 1 9 0 4 : 16 .
hC
a n t ar n s i a t h u er t i i ( oB
r n e t ) K y l i n
,
1 9 0 7
:
1 19
,
f i g
.
2 8
.
hC
a n t ar n s i a t h u er t i i v a r
. 口g 砚m a R o s e n v i眼 e , 1 9 0 9 : 1 0 2 .
A c r oc h a e t i u m t h u er t i i ( oB
r
en t ) OC l l i
n s e t H a ver y
,
1 9 1 7
:
9 8
.
R h耐 oc h o r t o n t h u er t i i ( oB r n e t ) D er w , 1 9 2 8 : 1 5 2 .
R h心OC h o rt o n t h u er t i i va r . a邵m a ( R o se n v . ) D er w , 1 9 2 8 : 17 1 .
R h心 oc h o rt o n m a g n if e u m D r e w , 1 9 2 8 : 1 8 0 一 1 8 1 , f i g s . 38 一 4 0 .
藻体密集丛生 , 高 3一 s m m , 色素体壁着 , 淀粉核 1 个 。 单抱子囊多为单生 , 少数为两个
以上集生 , 壁厚 。
于低潮带 附着在 aL m ian ir a aj 加 in ca 藻体边 缘上 。 标本采自辽宁省 大连市金州区满
家滩 ( D N H N 8 1一 8 3 7 ) 。
分布 : 法国 、丹麦 、北美洲大西洋和太平洋沿岸 , 南澳大利亚等地 。
A B S T R A C T
6 s p ce ie s o f cA or
e h a e t i a e e ae n e w t o C h i n a a r e d e s e r ib e d
,
i
.
e
.
( 1 ) A u do
u i n e l勿 de n as , ( 2 )
A 泊 , OsI ihP o n ia e ( 3 ) A . aP vr u l a , ( 4 ) A . P l u m aos
,
( 5 ) A
.
t e r m i n a l i s
,
( 6 ) A
.
t h u er t i i
·
K e y w o dr s A ` ocr h ae
t ia cea ;e A

do iu en l la de
n 二 ; A 沂脚 los ihP on iae ; A . aP yr “ 坛 ; A .
P l u m osa
;
.
A
.
t e r m i n a l i s ; A
.
t h u er t i i
.
参 考 文 献
( l 〕 E心rn e t , E . 1 90 4 : D en x c h an tarns i
。 co 啊 ib fe ar T h u r e t , ^ e ocr h a e t i u m e t hC a n tarnsl
,
B u l l
.
s 洲二
.
B匕t . rF
.
s l ( su IP )
:
X i v 一 x x i i i .
( 2〕 C冶11i n s , F . S . e t H e r , e y . A . B . 19 17 : T h e a lg a e o f eB mr ud a . p二 . A in . A e ad . A rt s sc i . , 5 3 : 1 一 195 .
〔3〕 D r e w , K . M . 1 9 2 8 : A vre i s ion of t h e g e ne ra C h a n t ran s i a , R执xl oc ho ortn
. 。
dn cA oct h
a e t ium
.
U n i二 . C汤l i f . Be rk el 即 ,
P u bl
. 且〕 t . 1 4 : 13 9 一 2 2 4 .
[4〕 G a r ab 斗 , D . 19 7 9 : Num e ir ca l t a
xonm
y a n d g e n ier
。 c icr
cums
` p t ion in t h e A e ocr ha et iace
( R h交如ph ayt )
.
B匕t . M a r . 2 2 :
4 7 7 一 4 9 2 .
[5〕 G a r ha 可 , D . G . I . aH n se n , an d R . F .段 a g e l , 19 80 : T h e ma it n e a gaI e of B ir t ihs oC lum b i a a n d n o rt h e nr W as h in gt O n : D iv i ·
s
lon R】1浏 o p h , ( der al , e )
,
lC as aB
n g io p h y e ea e
.
S y es i s 1 3
:
13 7 一 19 5
.
0 34 植 物 研 究 16 卷
(6 ]H ot y
,
W
.
D
.
1 9 2 0
:
M ar i n e a l ,
e of B ae u for
t
,
N
.
C
.
a n d a dj a e e n t res
ion
s
,
B u l l
.
B u r
.
F i s h
.
,
W a s h
.
3 6
:
3 6 7 一 5 5 6
.
( 7〕 K y l in , H . 19 0 6 : Z u r K en n t n i s e i n ig e r s e h w ed isc h e n C h a n t a n s i a 一 A r t e n , in F . R . jK e l lm a n n , 氏 t a n i s k a s t u d i e r t i l l , U 即 -
阳】a , p p . 1 13 一 12 6 .
[ 8〕 K y li n , H一 9 0 7 : tS u d ie n u e be r d i e A lg e n fl ora d e r sc h w ed isc h e n W es t k u e s t e . D is e r t a t io n , U p户劝】a . 2 8 7 p p ·
( 9〕 N ak a m u ra , Y . 19 4 1 : T h e s卿 ies o f R h司oc 比 r ot n form J a p a n 1 . cS i . P a p . I n s t . 月9 01 . R es . aF e . cS i . H o k k a id o U n iv .
(oH k k
a idO D
a ig a k u R ig a k u b u K a ios K en k y u s ho o b
u n
OH k
o k u ) 2
:
2 7 3 一 2 9 1 .
( 10 ) N ak
a m u ar
,
Y
.
1 9 4 4 : T h e s伴e ies o f R h司oc ho r otn form j
a , n
.
11
,
cS i
,
P a p
.
In s t
.
A I , l
.
R e s
.
aF
e
.
cS i
.
oH k ak id
o U
-
n i v
.
3
:
9 9 一 1 19 .
〔1 1〕 P a p吧 n f us , G . F . 19 4 5 : R e v i e w o f t h e A e ocr h a e t i u m 一 R l丫x Ioc ho rt o n com p l
e x o f t h e dre
a lg a e
.
U n i v
.
aC li f
. ,
Be rk
e le y
,
P u bl
.
E劝t . 18 : 2 9 9 一 33 4 .
( 12〕 R o se n 叭 n g e , IJ . K . 1 90 9 : T h e m a ir n e a烤ae o f D e n m ar k . aP rt 1 . In t耐 u e t ion . R h团op h yc e a e 1 . ( E匕n g i a les an d N e -
m a lio n al es )
.
K
.
D an
.
V i n
.
S e l s k
.
B沁1 . S k r . 7 : l 一 15 1 .
( 13〕 Sm i t h , G . M . 1 94 4 : M a ir n e A gal e of t h e M on t e r e y P e n ins u al , aC liof rn i a . S at n of r d , aC l i f . 6 2 2 p p .
〔14〕 w oe lk e r l in g , w . J . 1 9 7 1 : M呷h o lq 升 a n d t a xon om y of t h e ^ u d o u in e ll a com lP xe ( R 帐记 o p h外a ) in os u t h e rn A u s t ar l i a
·
A us tr
.
J
. 助 t . S u p口em en t l : 1一 9 1 .
图 1 说明 : 1 . 甸甸丝体 ; 2 . 直立丝体 ; 3 . 单抱子囊 ; 4 . 毛 ; 5 . 色素体 ; (6 一9) 亮管旋体藻 A . 几脚如移功口n iat ( N a ak -
m u ar ) G ar ab ry ; 6
. 基部甸旬丝体 ; 7 . 直立丝体 ; 8 . 单抱子囊 ;9 . 色素体 ; ; ( 10 一 15) 小旋体藻 A . aP 。 “ 纽 ( K刃in ) aG arb ry ;
10
. 基细胞 ; 1 1 . 直立丝体 ; 12 . 单抱子囊 ; 13 . 小枝 ; 14 . 透明毛 ; 15 . 色素体 ; ( 16 一2 5) 羽状旋体藻 A . IP “ m , ( D er w )
G a abr yr
; 16
. 羽状分枝 ; 17 . 透明毛 ; 18 . 单袍子囊 ; 19 . 四分抱子囊 ; 20 . 二分抱子囊 ; 21 . 申生的单抱子囊 ; 2 . 单抱子囊
枝 ; 2.3 基细胞 ; 2.4 淀粉摔 ; 2 .5 色素体 ; ; (2 6一 3 2) 顶生旋体藻 A · et r m i耐少 ( N aakm u ar ) G a r ha r y ; 2.6 基盘 ; 2 .7 直立丝体 ;2 8 . 色素体 ; 29 . 四分抱子囊 ; 30 . 单抱子囊 ; 3 1 . 原抱子分裂 ;犯 . 透明毛 ; ; (3一 3 6) 图氏旋体藻 A . ht u闭花 ( E劝 nr et )
w oe lk er 卜n g ; 33 . 甸甸丝体 ; 3 4 . 直立 丝体 ; 3 5 ; 单抱子囊 ; 36 . 透明毛 ; 37 . 小枝顶端 ; 38 . 色素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