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NOTES ON DISJUNCTION IN THE FLORA OF CHINA

中国植物区系中的一些间断分布现象



全 文 :BU E L LT IN O F BO T A N ICA R E SE A LR C H
第 9 卷 , 第 l 期
V o l

9 N o
.
1
19 8 9 年 1月
丁a n . 。 1 98 9
中国植物区系中的一些间断分布现象
王 文 采
NO T E S ON D !S JUN C T扭ON IN T H E F LO RA O F C H IN A
W
a n g W
e n 一 t s a 五
〔提要〕 本文描述了中国植物区系中西南部 (或和喜马拉雅等地一起 ) 与台湾 , 四川 与 日
本 , 西南 、 华南或华东与华北 、 东北和西伯利亚等地 , 横断山脉两侧 , 亚洲大陆与爪哇 , 以
及西南或南部与欧洲等间断分布式样 , 共 16 个 , 并做出初步解释 。
从六十年代初起 , 作者在研究我国毛蓖科 、 尊麻科和紫草科植物的过程中发现了我
国西南部与台湾间断分布的式样 , 以后在鉴定其他一些科的植物标本中和有关文献中有
了更多的发现 , 现在本文中把这些例子大致划归为 16 类式样加以介绍 , 并做出初 步 解
释 。
1
. 西南— 台湾 ( SW C h i n a一 T a iw a n ) l’F 断
a
. 中国特有属
1
. 台湾杉属 T 认 iw a n i a (杉科 T a x o d f a e ` a e ) 本属有 2 种 ,秃杉 T . f l o : s宕a o a (果枝的
叶具四棱形横切面 , 球果种鳞 21 一 39 片 ) 分布于云南西北 、 贵州东南 、 湖北西南
部 。 台湾杉 T . o yP t 。爪。 矛。 l’d es (果枝的叶具近三角形的横切面 , 球 ; ,果矛卜鳞 15 一
21 片 ) 产台湾 。 〔46, 4 7〕台湾杉属和杜仲属 E u` 。二 inI a相同 , 在第三纪广布于欧 亚
大陆 , 在第四纪冰期后 , 分布区大为缩小 , 成了局呀于 我 国 南 部 的特 有 孑 遗
属 ( 4 6 , 8 9 〕。 `
2
. 异叶首苔属 W 五y t o e k i a ( 苦芭 苔 科 G o s n e : 。` c e a e ) 有 3 种 〔9 `〕: 异 叶首 苔矿 .
c 无i r i t i f l o : a 分布于云南东南部蒙自。 白花异叶首苔 袱 . t s i a n g犷a n a 有 3 变种 : 原
变种 v o r . t s f a , g i a , a 分布于云南东南 、 广西西北 、 湖南西北 、 湖北西南 、 贵州 、
和四川南部 ; v at . 二 f n。 , 紫花异叶首苔分布于云南 东南 部 屏 边 ; v ar . , i l s o in i
峨眉异叶芭苔分布于四川峨眉山 、 峨边和雷波一带 。 台湾异叶首 苔 万 . s as ak “ 产
台湾 (图 1 )在大陆的二种 , 雌蕊有 2 枚柱头 , 在台湾异叶芭苔 , 则只有 1 个 , 这
本文 作者工 作单位: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 北 京 ( I o s t i t u t e o f B o t a n 了 , A e a d o m ia s i n i e a , B e i ji o g ) . 承 王
荷生同志 , 孔昭哀同志借予文献 , 王德群 同志提供江南牡丹草 分布 资料 , 作者谨表示深切感谢 。
可能是由 2 枚合生 的结果娜 〕, 因尔这种是本属中进化的类型 。
公一了
护产,
产 毛
.挤、
一 户 - - -一 _ _竺
£洲状

翼`竺一 !一
二一 一一一
介二夕
- 习` 一一一“ 一一下扩一一
一一一一 市 .。图 l : ▲ : 异叶首苔 W h h to c k ia c卜i r i tl f lo ra
.
: 白花异叶芭苔 W· t: ia n g i盆u a v o r . t s ia n . a n a g
O
: 紫花异叶曹苔 W . t s ia n g l盆n a v a r . m ln o r
@
: 峨眉异叶芭苔 W . t s l a。。 la n` v a r . w i ls o n ii
卜: 台湾异叶 首苔 W . : a : a k k 11
· ·…… 全唇尖 舌曹苔 R卜h n c h d g lo s , u m o b l i qu um , a r . ho l o g lo , s u m
七 . 鸡爪革属 C a l a t h o d e s (毛莫科 Ra n u n c u l a e e a e ) 为喜马拉雅十西南— 合湾 间 断分布的属 , 乃由于 1 种具西南— 台湾间断分布式样 。有 3 个极为相近的种 (植株如无花果 , 不易区别 ) : 黄花鸡爪草 C . 如 Im o at 分布于西藏东南 (墨 脱 ) 、 不 丹 和 锡
金 ; 心皮无突起 , 是本属的原始种 。 其他 2 种的心皮在 背缝线上有 1 突起 (是 毛 蔑
科中罕见的现象 ) , 为本属的进化种 。 鸡爪草 C . ox y ,a 冲 a 分布于云南西部 (大 理 )
四川及湖北西部 , 心皮背缝线中央有 1 正三角形突起 。 多果鸡 爪 草 C . P o l y ca rP a 分
布于云南东北 、 贵州西部 、 湖北西南和台湾 , 心皮背缝线中部之下有 1 向下弯 的 钻
、状突起 , 其长度大于前一种的突起 , 因此 , 本种是本属 最 进 化 的 类 型 。 〔” , , ” , `” 〕
《图 2 )
图 2 声 : 黄花鸡爪草 C a l a t h o d e s p a lm a t a
.
: 鸡爪草 C . o x y e a r pa
▲ : 多果鸡爪草 C . Po ly e a r p a
— . : 水棉花 A o e m o n e h叩 e h e n s苦5 f . a l b a
C
. 中国特有或亚特有种 (或变种 , 或变型 )
1
. 水棉花 A n e m o n e h u P e h e n s i s f . a l b a (毛莫科 R a n u n c u l a c e a e ) 银莲花属打破豌
花花组 s o c t . A ne m o ne 中有 3 个近缘种 : 打破豌花花 A ne m on o huP o h o sn l’s 有 2变
型 , 白花变型 f . al ab 水棉花分布于云南北部和四川西部海拔较高山地 , 向南延
至贵州西部 , 向北延至甘肃南部 , 间断分布到台湾及菲律宾〔7 4〕 (图 2 ) , 自四川 `
盆地西缘 、 贵州盘县向东下降到低海拔的丘陵地区出现了具红花的原变型 f . il u -
p e h e sn is 这个变型向东分布到广西和广东的北部、 湖南 、 江西 、 浙江 、 湖北西部 、
和陕西南部 。 其他 2 种的花均为白色 : 野棉花 A . 丙 t i厂ol l’a 自四川西南 、 云南 、
缅甸北部分布到西藏南部及尼泊尔 。 大火草 A . :洲 。形 os a 自四川西部康定一带向
北经青海东部 、 秦岭 、 湖北西部 、 黄土高原东缘分布到太行山中部 。 从上述分布 ’
情况 , 这 8 种可能是在川西高原起源的 练 ` ,〕 。
2
. 肾菩金腰 C h r y s o s Pl e n i u m d e l a v a y i (虎耳草科 S a x f f r a g a c e a e ) 分布于云南西
部 、 贵州 、 四川 、 湖北及台湾〔。。 , 7。 〕 。
3
. 柳叶红果树 (变种 ) S t : a ,: , a e s` a d a , id i a n a v a r . s a l i e i f o l i a (善薇科 R o s a c e a e )分
布于云南西北 、 四川及台湾 〔5 7〕。
4
. 红毛悬钩子 R u b u s P i n f a e n s i s (蔷薇科 R o s a c e a 。 ) 分布于云南 、 四川 、 广西西
北 、 湖南西部 、 湖北西南及台湾〔5 9〕。
5
. 豆叶九里香 M u r r a y a e u e h r e s t i f o l i a (芸香科 R u t a c o a c ) 分布于云南西北 和 余
南 、 广西 、 贵州及台湾〔“ “ 〕。
6
. 雅致雾水葛 P O u Z o IZ i a e l e g a n s (尊麻科 U , t了c a c , a 。 ) 分布于云南西北 、 四川西
部 (庐定 、 金阳 ) 、 贵州西南及台湾〔2〕。 (图 3 )
7
. 石筋草 P i , e a p l a t a n i f o li a (尊麻科 U r t i c a e。 , 。 ) 分布于云南、 广西西部和北 部 、
海南 、 贵州 、 四川盆地西部南部至东部 、 湖北西部 、 甘肃南部及台湾 〔4 5〕。
8
. 二齿香科 T e u c r i u m b id e n t a t u m (唇形科 L一乙i a t a , ) 分布于四川 、 云南东北部 、
广西西北部 、 贵州 、 湖北西部及台湾〔` ” 〕。
9
. 鞭打绣球属 H e m i Ph r a g m a (玄参科 S c , 帅盖. l a r f一 c e a e ) 为一单型属 。 鞭打绣 球 .
H
. 加纪 o1 钾 ly lu 二 是小草本 , 主茎的叶对生 , 正三角形卵形 , 腋生的短枝生有密
·集的钻形叶 , 在枝端常见 1 花 , 有 2 变种 : 原变种 ” r . he t le oP hly l娜 (短枝顶
端的花无梗 , 与钻形叶相邻接 ) 分布于西藏东南 、 云南 、 广西西北 、 贵州 、 四川 、
陕西南部 、 甘肃南部 , 以及印度东北部 、 不丹 、 尼泊尔 。 腰只花草 , a r . 户e“ `卜
“ `和。 * (短枝顶端的花有长 4 一 5 (一 1 5) 毫米的花梗 ) 分布于云南西北 (贡山之
东 ) 、 湖北西部 、 陕西秦岭太白山 、 : 台湾 , 以及菲律宾 〔9 2〕。
1 0
. 全唇尖舌首苔 R h y n e h o g l o s s u m o b l i g u u m v a r . h o lo g l o s s u m (苦 芭 苔 科 口e -
朋 er l’a ce ae ) 分布于云南西部 、 南部和东南 , 广西西部 、 贵州西南部和台湾 (图·
.
He m i p h
r a g m a he t e r o phy l lu m W
a
l l
.
, a r
.
Pe d lc e l la t u m aH
n
d
一 M a z z
.
i n S i t
s u n g s b
. 从 a d . W i s一 W i e n ·
aM t h

N
a t
.
K I
.
6 0 : 2 54 ( r g 2 3 )
;
S y m b
.
S i o
. 了 : 5 4。 ( 1 0 3 6 )
.一一N e r t e r a d日 . t a t a E [m e r i o L 一: f t . ` p hU i p 二
B
o t一 : 15 (一。 o e ) , s y n . a o 甲 .一一H . h o r` r o p h夕 11。邢 W a l l . v a r . d e . r a t“ 价 ( E l爪 e r ) Y a m a : 一 k i i n J o u r o .
J一p
.
B
o t
.
2 5 : 2 一2 ( 10 5 0 ) : L i , F l
.
T
a i w a n 4 : 5 66
,
p l
. 一 0 5 ( 一。 7a ) , s y n . n o v -
云南 : 贡 ilJ 之东 , H . H a n d e l一M . z z e t t i 8 5 30 ( H . h e t e r o P h y l lu 瓜 v a r . P e d ie e l la t u m 的模 式 , 见 照 片 ) . 秘
J匕 兴 山 . 李洪钧 一6 2 3 , P E 。 陕西 : 太 白山 , 傅坤俊 2 5 7 3 , P E 。 台湾 ; 阿里山 , ? 。2 0 , P E -
1 )
, 花冠下唇不分裂 0 ” 〕。 原变种 v a r . 。句了q : u二 尖舌首苔广布于中南半岛及 马
来西亚 , 及我国云南 、 广西 , 花冠下唇 3 浅裂 。
1 1
. 小白岌 B le t i l l a f o r m o s a n a (兰科 O r c h id a e e a 。 ) 分布于西藏东 南 、 云 南 、 贵
州 、 四川及台湾〔5`〕。
2 2
. 舌嚎兰 H e m百P i l i a (兰科 O r c h f而 e e a 。 ) 分布于云南西北部 、 四川西部及台湾 高
山〔52 〕。
以上为同种型间断 , 以下为异种型间断 〔4“ 〕。
户二一
/
, 、于二一 ~一
图 3 — l : 水麻 D的 r e g e a s {a e d u lf , 在我国的分布区2 : 雅致雾水葛 Po u z o l z ia . I. g a n s
.
: 黔桂带珠 Bo o hm e r ia b l i n l l v a r . b li n ii
O
: 柄 果芋麻 B . b l io ii ” r . p o d o c a r pa
注 . 牛耳枫叶海桐 Pi t t o s P o r u m d a Ph n i Ph y l l o ld e s (海桐花科 Pi r t o s乡o r a c e a e ) 有 2 变
种 : v a r . a d口乡如矛P妞“ of d“ , 大叶海桐 (叶革质 , 侧脉下面不明显隆起 ) 分布于
四川西部 (宝兴至米易和马边 ) 和南部 , 贵州北部 、 湖南西北和湖北西南 。原变种
v a r . d时 hn iP勿“ of 介 : (叶较前变种稍薄 , 侧脉下面明显隆起 ) 分布于台湾 〔, , 〕。
(图 4 )
;2一黔桂芋麻 B o e bm e r i a b l i n i i (尊麻 科 U r t亩c a c e a 。 ) 有 2 变 种 : 原 变 种 v a r .
封`成 i (心皮无柄 ) 分布于广西西北和贵州西南 。 va r . 乡od a .c rP a 柄果争 麻 (心
皮基部突然收缩成一细心皮柄 ) 产台湾 , 是本种的进化类型〔 , 5〕。 (图 3 )
3
. 苍山越桔 V a e e i n i u m d e l a v a y i (杜鹃花科 E , i c a e e a e ) 有 2亚种 : 原亚种 : s p .
d o al 均抓 分布于云南北部 、 四川西部 。
另一亚种 s sP . , er 厅 ilI 胡 u二 分布于台湾高山地区〔 2”〕。
. p it t o , po r u m d a p h n i ph y , lo sd o s H a y at a v a r
.
a
d a p h n i phy l lo i d e
:
( H
往 e t W
a 几 g ) W
.
T
.
W
a n g
, s t
.
n o , .
— P . a d a P入招` P h夕 I l o f d e s H u e t W a n g i n B u ll . F a几 M e m . I n s t 。 B io l . n . s e r . l : 10 1 ( 10 4 3 ) ; G o w d a i nJ o u : n . A r n . A r b . 3 2 : 3 3 6 ( 一9 5 1) ; H . T . C五a o g e t Y a n i五 F I . R e孟p . Po p . S i n . 3 5 ( 2 ) : 3 1 , p l . 2 , f `9 .
l ( 2 9 7。 )
.
四川 . 峨边姚仲吾 20 5 4 (L e e t o t y p u s , P E ) ; 宝兴 , 曲桂 龄 3 7 4 6 : 南川 , 熊 济 华 , 周 子 林 。 10 3 5 。 湖 南 : 桑
植 , 刘林翰 10 1 45 。 湖 北 : 建始 , 戴伦房 , 钱重 海 1 37 1 。
1
.容马拉雅+ 西南— 合湾 ( hTe i Hm 。 Iay as + S W .
C h l n妞一 T ai w a n) 间断
1
.银叶委陵菜 P ot e nt i l l a Ie u e n o ot a(蔷薇科 R os a ce e a) 分布于西藏南部和东南 、
贵州北部 、 四川 、 湖北西部 、 甘肃南部 、 台湾 , 以及不丹 、 锡金 、 尼泊尔〔“的 。
2
. 楔叶山毒草 s i bb a ld i a c u n e a t a (蔷薇科 R o r一 c o a 。 ) 分布于西藏南部和东 部 、 云
南西北 、 青海 、 台湾 , 以及尼泊尔 、 阿富汗及苏联中亚地区〔5” 〕。
3
. 细茎寥 p o l y g o n u m f i l i c a u l e (寥科 p o l“ o 九a c 。 ” e ) 分布于西藏南部和东 南 、 云
南 、 四川 、 台湾 , 以及缅甸北部 、 不丹 、 尼泊尔 、 印度西北 、 巴基斯坦北部〔39 , “幻 。
4
. 毛束草 T r i c h o d e s m a
c a ly e o s u m (紫 草 科
B o asr f
n a c o a e ) 分布
于云南西部和南部 、 贵
州西南 、 台 湾 , 以 及
老挝 、 泰国 北又部 、 缅
甸 、 锡金〔4〕。 (图 4 )
这个种大陆的居 群 与
台湾 的 居 群 在 花 药
的毛 被 上 有微 小 区
别〔。 2〕.
5
. 掌叶石蚕属 R u b i t e u ·
c r l , (唇 形 科 L a ` i` -
t a 。 ) 为一单型 属 ,
图 4 · …… 毛束草 T r l e h o d e : m a e盆 Iy e o : u m— 大叶 海桐 P lt to s P o r u m d a Ph n iph y l lo 若d e s v a r .a d a ph n l phy l lo i d e s
▲ 牛耳枫叶海桐 p . d a ph n若phv , Io i d e s v a , . d a
p卜n lph y l lo i de ,
掌叶石蚕 及 . aP 枷at 。 分布于西藏东部 、 云南西北 、 贵州西部 、 湖北西 部 、 甘 肃 南
部 、 陕西南部 、 台湾 , 以及锡金〔43 〕。
6
. 双参 T r i Pl o s t e g i a g l a n d U l i f e r a (川续断科 D IP s a c` c , 一。 ) 分布于云南 北 部 、 四
Jl
、 湖北西部 、 甘肃南部 、 陕西南部 、 台湾 , 以及缅甸 、 马来西亚 、 印度 、 不丹 、 尼
泊尔 〔5 5 , 7 3〕 。
7
. 尼泊尔香青 A n a p h a l i s n e P a l e n s i s (菊科 C omP o s f t一 。 ) 分布于西藏东部 、 云南西
北 、 四川西部 、 甘肃南部 、 陕西南部 、 台湾 , 以及不丹 、 尼泊尔 、 印度北部〔87 〕。
8
. 狭叶鸯尾兰 O b e r o n i a c a “ Ie s e e n s (兰科 0 : e hi d a e e a 。 ) 分布于西藏东部 、 云南西
北和东南 、 四川西部 、 台湾 , 以及越南 、 缅甸北部 、 印度东北部 、 锡金 、 尼泊尔〔6〕。
1
. 西南— 台湾— 日本南部 ( SW C h i n a 一 T a iw a n一 Ja p a n ) I’q 断
1
. 水麻 D e b r e g e a s i a e d u l i s (尊麻科 rU t i c a c e a e ) 分布于西藏东部 、 云南 、 四川 、 贵
州 、 广西西北及北部 、 湖南西部 、 湖北西部 、 甘肃南部 、 陕西南部 、 台湾 , 以 及 日
本 〔2〕。 (图 8 )
2
. 绒毛蓝叶藤 M a r s d e n i a t i n e t o 『i a v a r . t o m e n t o , a (萝孽科 As c l睁沁` a c e一。 ) 分
布于云南西部和东南 、 广西西部 、 贵州南部 、 四川西部 (峨眉山 ) 、 台湾 , 以及 日本
南部( 6 7 〕。
3
. 柔垂撷草 Va l e ri a n a f!a c ei di s sim a (败酱科 Va l e ri a o a c ea e) 分布于云南中部 和 北
部 、 贵州 、 四川 、 湖北西部、 陕西南部 、 台湾 , 以及日本〔5〕。
W
. 喜马拉雅 + 西南— 台湾— 日本南部 ( T h e H im a ! a y a s +
SW C h i n a一 T公 iw a n一 5 J a p a n ) 间断
注 . 多枝通泉草 阴a Z u S i a P o n i e u s v a : . d e l a v a y i (胚 . d e l a , a参右) (玄参科 S c r O P几u l a -
ir ac e a 。 ) 分布于云南西北至西南 、 四川西部 、 台湾 , 以及不丹至巴基斯坦北部〔9` 〕。
K a n e h i r a ( 1 9 3 5 ) 〔8 3〕 , C r o i z a t 和 M e t 。 a l f ( 2 9 4 2 ) 〔7 2〕, B y 二 、 B ( 1 9 4 4 ) 〔9 5〕 , L i
( 194 4 )娜〕 均认为台湾植物区系与我国大陆西南部植物区系有很近的亲缘关系 , 本文上
述植物均具有西南部与台湾间断分布式样 , 进一步说明这种相近的关 系 。 T a XT a 及二 a 二
( 19 78 ) 〔” 。〕根据对台湾特有种的成分的分析 , 得到与 B y 二 、 B〔” 5〕相同的观点 , 即认为台
湾植物区系应属于讯北极植物区的东亚植物区系 , 而不赞同将其置于古热带植物区 (如
G
o o d 1 9 5 3〔7 5〕 , M a t t i e k 2 9 6 4 〔8 8〕 , 吴征锰 2 9 7 9 〔4 `〕 , 1 9 8 3〔4 4 〕) 。 本文根据上述有关植
物的分布式样 , 支持 T a x T a 且料” H 的观点 。
V
. 西南一一东北或邻近地区 ( S W C h lan 一时E
C而i呱盯 刹 iac e耐 阳 g沁 。 s) 间断
1
. 毛仔鱼黄草 朋剔 r e m该 s施械 。 a v ; : . 针 i曲 sO p就 m a (旋花 科 C on 卯 I助知“ ae ) 分
布于云南西北 、 四川西部 (金川 ) 、 山西西北 、 河北西部和北 部 、 辽 宁 、 吉 林〔2 7〕o
(IJ质便指出 , 本变种的种子有小鳞片状附属物 , 并无毛 )
2
. 空茎驴蹄草 C副场 a 夕副哪 针 15 v a r . b解角翻 ( C . 介: 细 lo sa ) (毛 莫 科 R朋 “ , cu al
` ae 。 )分布于云南西北 、 四川西部、 甘肃南部 , 以及 日本北部 、 苏联远东地区〔“ “ 〕。
3
. 迥旋扁蕾 G e “ t i a n o p s i s e 。 ” t o r t a (龙胆科 G e n t f a n a c e a e ) 分布于喜马拉 雅 山 区
西部 、 云南西北和东北部 、 四川西南部 , 以及河北北部、 辽宁半岛南部 、 吉林 东南
部〔`〕。
Vl
. 西南一西北至东北部 + 西伯利亚 + 欧洲 (S W C h i n -a 一
闷W 一 N E C h i n 拉 + S i b e r i a + E u r o p e ) 间断
1
. 旬枝毛莫 R a n u o c u ! u s r e p e n s (毛莫科 R a n u n c u l a e e a e ) 分布于云南西北部横断山
区的 中甸和德钦 、 及新疆 、 内蒙古 、 河北北部 、 东北 , 以及西伯利亚 、 欧洲〔“ ’ 〕。
姐 . 秦岭— 长 白山— 西伯利亚中部 ( T h e iQ n “ n g R a n ge 一
T h e C h a n g b a 云M t . ( E J i [i n )一 C S ib e r i a ) 间断
1
. 反答银莲花 A n e m o n e r e f l e x a (毛蓖科 R a , u n c u l a c a 。 ) 间断分布于陕西秦岭 太 白
` 山和蓝田、 吉林长白山和西伯利亚中部贝加尔湖一带 以 , : 〕 。
恤 . 中部— 北部和东北 + 西伯利亚 ( C C ih n a一
N & N E C h i n a + S i b e
r i a ) 间断
i
、 瓣蕊唐松草 T h a l i。 t r u m p。 t a l。 i d 。 u m (毛莫科 天a n u n c u l a c e a e ) 分布于四川西北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北部 、 内蒙古 、 东北 , 以及蒙古和苏联西伯利亚 , 向南间断
并星散地分布到长江中下游的湖北北部和安徽中东部〔`” , 2“ 〕 。
忍 . 唐松草 T h a l i e t r u m a q u i l e g i f o l i u m v a r . s ib i r i e u m (毛 蓖科 R a n u n c u l a c e a 。 ) 原
变种 v a r . a q u i l e g i f o l i u m (瘦果基部 渐狭 成 柄 ) 广布 于 欧 洲 。 v a r . s ib i r i c u m
(瘦果基部宽楔形 , 突然收缩成柄 ) 分布于山东东部 、 河北北部 、 山西北 部 、 内蒙
古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以及苏联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 , 向南间断并星散地 分 布
于长江中游的湖南东北 、 湖北东部 , 下游的安徽西部和浙江西北部天目山〔` ” , “ “ , “ 4 〕 。
这二变种区别不大 , 可能在第三纪时为欧亚大陆分布的单型种 , 经过第四纪冰 期 的
隔离 , 分化出欧洲和亚洲的不同地理变种 。
正 . 中部— 新必北部 + 西伯利亚西部 ( C C h i an 一
N X i n i i a n g + W S ib e r ia ) 间断
. 阿尔泰银莲花 A n e m o n e a l t a 获e a (毛食科 ) 双。 n 。 : c : ` l a c e o e ) 分布于陕西秦岭 、 湖
北西部 、 河南西部 、 山西南部 , 新疆北部 , 以及西伯利亚西部以 , `〕。
X
. 中部— 东北 ( C C h油 a一 N邑 C ih n a ) 间断
1
. 木通马兜铃 粼 is t。 !。 hc i a m a o d s h盯 i。 。 5 15 (马兜铃科 A石 : tol oc 儿艺ac ca 。 ) 分布 j 二陕
西南部 、 河南西部 、 山西南部 、 辽宁 、 吉林和黑龙江的东部 , 以及悯鲜 、 苏联 远 东
地区〔2〕。
以下为异种型间断 。
1
. 吉林乌头 A e o n i t u m !` i r i。 。 s e (毛食科 R a : u n c u l o c e a e ) 有 2 变乖}, , 彼此区别不大 、
原变种 v a r . I’i Ti e n s。 分布于辽宁东部 、 吉林东部 、 黑龙江东部 , 以及 朝 鲜 、 苏 联
远东地区 。 v 二 . au : t ar le 毛果吉林乌头分布于湖北西部 、 陕西秦岭 、 河南西部 、 山
西南部 、 河北西南〔2 5 〕。
2
. 盾叶唐松草 T h a l i e t 『u m i e h a n g e n s e (毛蓖科 R a n u n c u l a c e a 。 ) 有 2 变种 , 区 别 微
小 : 原变种 v ar . f` han g 。二 。 (心皮柄长度约为心皮本身的 1 / 2 , 叶为二回三出复叶 )
分布于云南东部 、 广西北部 、 湖南 、 贵州 、 四川 、 湖北西部 、 甘肃和陕西的南部 、 浙
江 。 另一变种 ay . o ol ae o u二 朝鲜唐松草 (心皮柄长度为心皮本身的 1/ 10 一 3 / 1。 ,叶
为一回三出复叶 ) 分布于山东东部 、 辽宁东部 , 以及朝鲜北部恤 〕。
xl
. 东部— 东北及邻 区 ( E C h i n a一 N E C h i n a & a d j a e e n t r e g i o n s ) 间断
1
. 牡丹草属 L e o n t i e e (小粟科 B 。 : 乡e : i d a e o a e ) 约有 1 2 种 , 大部分布于欧洲东南部 、
亚洲西南部 、 中亚地区 , 间断分布于亚洲东部 。 在亚洲东部的 2 近缘种又呈间 断 分
布 : 江南牡丹草 L . kl’ 秘初。 sn l’s 分布于安徽南部 (石台 、 绩溪至广德 ) 、 浙江北 部
(临安 、 安吉 ) 〔“ 5 〕。 另一种 L . 爪 f`句八 g cn ha 分布于辽宁东部 、 吉林东部 , 以及朝鲜
北部 。
皿 . 秦岭以南— 北京 ( S o u t h o f t h e Q i n l i n g R a n g e一 B e i j i n g ) I’Q 断
1
. 桑草 F at ou a , 川 os a (桑科M or ac o ae ) 原知广布于我国秦岭和大别山以南 亚 热 带
地区 , 向南分布到东南亚热带地区 。 在 1 9 6 9 和 1 9 7 0 年 , 我所植物分类室的研 究 人
员分别在北京之北 的十三陵山地和房山县山地采到本种标本 , 这种的分布区遂 出现
间断现象 〔幻 。
X l l l
. 四川— 日本 ( S i e h u a n一 J a p a n ) 间断
1
. 峨屏草属 T an a k ae a (虎耳草科 S ax if la 邵 ce ae ) 本属是中国一 日本植物区系 中著
名的间断分布例子〔4 ` , 42 〕 , 有 2 种 , 为常绿小草本植物 。 一种 , 峨屏草 T . o m ie e sn 打 ,
分布于四川 , 有 2 变种 : 原变种 v ar . 。 , ia e n s。 (叶片长达 2 . 7厘米 , 边缘的齿 小 ,
顶端具小短尖头 ) 分布于 四川盆地西缘的峨眉山及屏山〔“ 〕; 第 2 变种 , 南川峨屏 草
。 r . o cn 加训 en is * (叶片长达 5 . 8厘米 , 边缘有明显刺齿 ) , 特产四 川 盆 地 南 缘
的南川金佛山 。 另一种 , 日本峨屏草 T . 匆dl’ ca 二 , 分布于 日本本洲岛中部 和 四 国
岛〔9。〕。
、 } } 勺`卜、 哪~ l了 ,
{ 、 、 、 尹尸 .`一叮
耀
[
图 5 0 峨屏草 T a n a k a e a o m e i e n s is , a r . o m e ie n : 15
. 南川峨屏草 T . o m e i e n s is v a r . n a n e h u a n e n s is
@ 日本 峨屏草 T . r a d ie a n s
一一 铁筷子 He l l e bo r u s t h ib e t a n u s
上述的在我国植物区系中出现的东西方向和南北方向的间断分布现象 , 大约 13 类式
样 , 均可能是由于第四纪冰期影响的结果 。 因此 , 下面对第四纪冰期作一简单介绍 。 在
第三纪末期世界的气侯开始变坏 , 气温开始降低 , 进人第四纪后这一趋势进一步 加 剧 ,
在更新世 lP ie s t oc e ne 中期后大约六十万年前在北半球出现了四次极为寒冷的时期 , 反体
冰期 。 每次冰期到来 , 冰流自北极 向南扩展形成冰盖 , 侵人北美洲和欧洲 , 在北美洲曾
. T a n a k
a e a o m e i e n s i s N
a k a i v a r
.
n a n e h
u a n e n s i s W
.
T
.
W
a n g
, v a r
.
n o 丫 .
A
v a r ie t a t e t y p i e a d if f e r 江
f
o l iis m a j
o r i b
u s 1
.
7一 5 . s e m l o n g is 1 . 4一4 . 2 cm l a t is m a r g in e d i s t i n e t e s p in u l o , o 一 d e n t i e u la t i s .
S l e h u a n (四川 ) : N a n e h u a 吐 (南川 ) , M o n s J i n f u o s h a 。 (金佛 山 ) , Y u q u a n ( 鱼泉 ) , a lt . s s o m , f l . a l b i , .
M a j一 。 5 4 , L i u Z h e n g 一了u (刘正字 ) 5 13 5 ( h o lo t y p u s , P E ) .
南下到北纬 83 ℃ 的地区 , 在欧洲曾伸展到巴黎和维也纳以北的北纬 5 1“ 左右的 地 区 * ,
这期间气温下降 5一 7℃ 。 随着冰盖的南侵 , 各植被带也被迫依次南移 , 例如在欧洲 , 原
位于欧洲北端的冻原南移到冰盖之南的法国 、 奥地利等地 , 原位于欧洲中部的落叶林带
被挤到欧洲最南部沿地中海的狭窄海岸地带 。 每次冰期过后 , 冰盖向极地后撤 , 气温回
升 , 各植被带又大致回到原来位置 。 在冰期中 , 北美洲和欧洲的植物区系受 到 重 大 损
害 , 例如 , 在欧洲中部 , 原来在第三纪上新世 lP io ce ne 分布于欧洲的 植 物 , 有 一 半
多绝灭灭了 。 在第三纪分布于欧洲的银杏属 iG n g k 。 , 红 杉 属 S eg u io a , 落 羽 杉 属

T
a x o d l u m
, 水松属 G l y p t o s t r o b u s , 台湾杉属 T a i w a n i a , 铁杉属 T s u ` a , 黄 杉 属
于 s e u d o t s o g a , 木兰属 M a g n o l i a , 鹅掌揪属 L i r i o d e o d r o n , 山核桃属 C a r 了a , 枫杨
属 tP er oc ar y a , 杜仲属 E uc o m m ia 等植物在冰期中均消失了 。 在亚洲 , 与欧洲 和 美
洲不同 , 大范围的冰盖没有形成 , 只在西伯利亚西部 、 亚洲中部高原或一些高山出现了
小规模的冰盖或冰川怀 4 4 , 4 ” , “ 4 , “ ” , “ ” 〕 。 因此 , 亚洲 (尤其是中部以南 ) 的植物区系受冰
期的影响比欧洲和北美洲要小得多。 根据我国第四纪地质方面的多年研究 , 我国第四纪
中也大致发生了四次冰期 (在不同地区次数有 增 加 或 减 少 ) 〔3 , 3” , 4 。 , 4 , 54 , 70 〕 , 在 冰
期中 “ 山谷冰川和山麓冰川的发育相当广泛 , 东起台湾中部的玉山 , 西至新疆和西藏的
高山 、 高原地区 , 都 曾经有第四纪冰川的覆盖 ,t 54〕。 七十年代以来 , 在我国第四纪抱粉
分析研究方面取得多数重要成果 , 抱粉学家们在四川金沙江流域低山地区 、 陕西渭河流
域沿岸 、 北京城区及斋堂 、 河南陕县 , 山东黄河 口 , 上海 , 浙江四明山和天目山低海拔
山麓 , 湖南洞庭湖盆地 , 及贵州西部盘县 〔“ ” , ”” , 3“ , 3 7 , 53 , 60 , 7” , ” 。〕等地都发现了这些地区
现在植被中不存在的冷杉 、 云杉等高山植物的化石花粉 , 他们据此推断 , 在更新世 , 这
些地区的温度要比现在低 5一 10 ℃ , 并进一步肯定在我国第四纪中存在冰期和间 冰 期 。
这些抱粉学的新的发现肯定地说明了在冰期中 , 我国长江中 、 下游地区广泛分布有冷杉
和云杉林 , 这些高山针叶林群落显然是在冰期中气温降低后自青藏高原 东 缘 , 秦岭 山
地 , 以及台湾高山山地迁移下来的 , 在冰期过后 , 气候转暖 , 针叶林又返回原来的居住
地 〔2 9 , 3 0 , 5 6 , 6 0 , 68 〕。 由此 , 可 以了解 , 近年来先后在浙江南部 〔5 6〕、 广 西 北 部 、 湖 南 南
部〔6“ 〕、 湖南东部〔” 5 〕和贵州梵净山〔64 〕发现的 5 种新冷杉植物 , 当是这些针叶林后退中
某些居群 ( p o p ul at i o )n 滞留下来 , 并能成功地适应当地的气候等条件而演化出来的新
特有种 。 从这些抱粉学新发现 , 对上述的各类间断分布式样也可作出一些解释 。 有二种
解释 。 一 种可能情况 : 与这些冷杉 , 云杉相似 , 在冰期到来 , 上述的多数高山植物下降
`到低海拔地区 , 或由高纬度转移到低纬度地区 , 冰期过后 , 象 鸡 爪 草 C al at h o d es 一
类高山植物 , 由于湖南及其以东的华东低山 、 丘陵地区缺乏高山 , 缺乏继续生长的生态
条件 , 遂分别向西和向东分布到川西高原一带和台湾山地 , 形成了间断的分布区 , 另一
方面 , 象上述有南北方向间断分布区的植物 , 在北返 (如反粤银莲花 A le m on 。 。 广I xe a)
或南归 ( 如桑草 F at ou 。 诉 1105 。 ) 时 , 有少数居群滞留在某些 “ 避难 所 ” 中 并 定 居 下
来 , 这样遂形成了上述 V 一 XI 各类式样的间断分布区 。 再一种解释 : 上述东西方向的间
断分布现象也可能 .由于强寒潮的影响所致〔` “ , ` “ 〕 。 我国每年冬季有来自新地岛或西伯利
亚的寒潮的侵袭 , 每次寒潮袭来 , 气温大降 , 通常下降 15 ℃ 以上 , 最高可达 26 ℃ , 其
畏 南京大学地理系地貌教研组 , 19 61 : 第四 纪地质学 , 4 9 , 人 民 教育出版社 。
影响面一直波及华南 , 甚致达到南海诸岛 , 1 9 5 5 年 1 月的一次 40 年未遇的强寒 潮 , 使
华南 (特别是广西西南部的龙州和广东合浦地区 ) 的数十万亩热带经济作物冷死 lt3 , ”“ 〕 。 ,
在更新世冰期中 , 气温比现在低达 7一 10 ℃ , 那时的寒潮影响肯定比现在寒流的影响 要
大的多 , 由此推测 , 由于华中 , 华东为寒潮经过的地区 , 某些植物在这里的居群遭到冻
死而形成间断分布区 。
根据上述一些分类群 (如鸡爪草属 C al at h o d 。 : , 异叶芭苔 属 W甸 t oc 石a , 黔 桂 子
麻 B oe 无m。 纽 况 l’n “ ) 的原始类型分布于西南一 带 , 进化类型分布于台湾 , 以及打 破 豌
花花 A n e二 o : e 入。 P e无e , 5 15 种群 ( A . h u P e几e o s f: , A . , i t i f o l f a , A . t o 二 e : `o s a ) 的分布中
心位于西南横断 山区 , 而水棉花 A 。 入砂。 h翻: 15 f . al ba 间断分布于西南和台湾等情况
考虑 , 作者推测在第三纪中可能存在一条由我国西南部向东到华东 (甚致更 向 东 到 日
本 ) 的一条分布路线 , 到了第四纪冰期 , 这条路线又变成西南植物区系与华东 (包括台
湾 ) 植物区系之间的迁移路线 。 刘慎愕教授 ( 1 96 4 ) 〔36 〕曾指出 , 在第四期冰期中 , “ 西
南山地植物向下移动分布到台湾 ” , 并 列 举 A m e nt o at x us a gr o t a “ n i a , T a i w a “ ia ·
e r y p t 。 m e r i。 i d e : , J u n i p e r u : f o r m o s a n a 等裸子植物树种为例 , 本文赞同他的论断 。
另外 , 根据上述唐松草 T人a l`e t r u m a 至u i l e g i f o l i u m v a r . s f乙f : i c : m 和甸枝毛蓖 R a -
n un ` : uI : 二 P。 。 : 等有关分类群的间断分布式样 , 可大致看出在第四纪冰期中在 我 国 东
半部可能存在两条南北之间的植物往返迁移路线 : 一条是从西伯利亚或我国东北向南经
华北平原和华中丘陵低山区到达南岭一带 ; 另一条是从西伯利亚或东北向西南方向经黄 」
土高原的东缘和秦岭山区到达青藏高原东部 , 或更南达到云南西北部等地 。
据林朝桑的研究 〔50 〕 , 台湾岛在第四纪冰期中由于海水撤退 , 海面降低 , 曾约 四 次 、
与西面的我国大陆 , 北面的 日本 , 朝鲜 , 以及南面的菲律宾吕宋岛相连 , 因此 , 当时在
这几方面的植物区系成分就有可能发生交流 。 由此 , 可以推断 , 水棉花 A en . on o hu P。 -
n s i s f
.
a l b a 和腰只花草 H o m l’p 无r口 g烧 a h e t e r o户h g l l u二 , a r . p ed i c , l l a t: m 在菲律宾的分 -
布 , 可能是在冰期中由台湾分布过去的 。 另外 , 象东北荃菜 V初 la fn 翻 d : h二 i招 (分布于 ,
台湾 、 陕西 、 河南 、 山东 、 河北 、 东北 , 以及朝鲜 、 日本 、 苏联西伯利亚 ) 〔78〕和乌 苏 .
里菜 M犷`oP 甸 1 : m 姚 su ir en se (分布于安徽 、 台湾 、 东北 , 以及朝鲜 、 日本 、 苏联远东
地区 ) slt 〕等植物在台湾的分布则可能是在冰期中由北面的朝鲜或 日本分布过来 的 。 从 _
这里还可看出 , 如独丽花 M on “ es 却 i了l。切 (分布于我国西南 、 西北 、 台湾 、 华北 、 东
北 , 以及朝鲜 、 日本 、 苏联西伯利亚 、 欧洲 、 北美洲 ) ( 7 9〕和广布红门 兰 O r c h i s c h u s o a :
(分布于尼泊尔 、 锡金 、 我国西南 、 青海东部 、 甘肃 、 陕西南部 、 湖北西 部 、 台 湾 、 内
蒙古北部 、 吉林 、 黑龙江 , 以及 日本 、 苏联西伯利亚 ) 〔“ 〕等植物的分布区看上 去 好 象 ,
在我国西南西北到台湾之间存在间断分布的样子 , 可能实际上 , 这些植物在台湾的分布 `
也是在冰期中从北面的朝鲜或 日本分布过来的 , 而不是由西面的我国大陆迁移过去的 。
由上述的各种情况可以看到 , 在我国第四纪冰期中虽然没有出现象欧洲和北美洲的 ,
广泛分布的冰盖 , 但植被变迁的规模 , 各种植物区系分子往返迁移的距离还 是 相 当 大 _
的 。 其更加具体的情况 , 如各植被带南北方向或东西方向变动的具体路线和界限 , 有那 ·
些区系分子绝灭了 , 有那些新分类群产生了 , 等等情况 , 当期待古植物学方面进一步的
研究 。
X I V
. 中部或西南部— 横断山区西部 ( C o r sw c hi n a 一 w e ste r n si d e o fthe H e n gd ua n Mo un ta i n s) 间断
1
. 小果唐松草 T ha l i e tr um m i e r o gy n um (毛莫科 R a n : n c ula c e a 。 ) 本种在横断山之
东 , 自四川盆地西缘的金阳至灌县向东经南部和东部到达湖南西北和湖北 西 部 , 向
北达陕西秦岭南坡的山阳 , 间断地向西分布到云南西北部澜沧江和怒江分水岭 。 lt ”〕
2 。 华南地构叶 S p e r a n s k i a e a n t o n e n s i s (大戟科 E : ph o汤了a c o a e ) 地构叶 属 SP , r a -
sn kl’ a 主要分布于我国 , 有 2 种 : 地构叶 s . t始。 cu lat a (叶具短柄 , 条状披 针 形 )
分布于秦岭以北到内蒙古 , 吉林及朝鲜 〔3〕。 华南地构叶为我国特有种 (叶具明 显 叶
柄 , 宽披针形 ) , 分布于秦岭以南 , 自广西北部 、 广东北部 、 经江西西部 、 湖南 、 湖
北西部 、 贵州 、 四川分布到陕西和甘肃的秦岭南坡 , 间断地分布到云南西北横 断 山
区的兰坪 。 (图 6 )
对叶楼梯草 E la t o s t e m a
叶首苔 属 W几, t o c k苗a 植
物一样 , 茎在每一 节 的
正常叶对面有一个 小 的
退化叶 , 是本种的 主 要
特征之一〔1“ 〕。 分布于云
南东部 、 贵州 、 广 西 西
部和北部 、 湖南 、 四川东
北 、 湖北西部 、 江西 、 福
建西北部 、 间断地 分 布
于云南西北横断山 区 的
兰坪和维西 。 (图 6 )
短蕊车前 紫草 iS n o j 。 -
h n s t o n i a m o u Pi n e n s l s
(紫 草 科 B o : 叮 i n a e e a e )
与附地 菜 属 T : i g o n o t i s
s i n e n s e ; (尊麻科 U , t i c a c e a e ) 本种和上述的苦芭苔科异
尹、
/广乳ù
)
一 `竺一 :一
乙一 ,一
. ,
厂成
— 1 :一 一 ~ :2 华南地构叶 : S p e l a n s k i a c a n t o n e n s i`对叶楼梯草 E l a t o s t e m a s i n e n s e
短蕊车前紫草 s i n o j o卜n s t o n l a m o uP !n e n s i s
ù一件丫ǔ。
接近的车前紫草属 S ino i oh ns t on l’a 是我国特有属 , 有 3 种 。 短蕊车前紫草具有与附地
菜属相同的短高脚碟状花冠 , 雄蕊内藏 , 是本属的原始种 (其他 2 种的花冠筒状 ,雄
蕊长 , 伸出花冠之外 ) , 分布于四川盆地西缘的夭全 、 宝兴 、 理县以东的四川南部和
东部 , 湖北西部 、 甘肃南部 、 宁夏南部和山西南部 , 间断地分布于云南西北横 断 山
区的维西〔 , 9〕。 (图 6 )
5
. 十齿花 D l p e n t o d o n s i n e n s e (卫矛科 C o l a s : , a c e a e ) 十齿花 属 D `p。作亡。面。 为 一
单型属 , + 齿花的主要分布区在云南东南 , 广西西北和贵州西南 , 向西间断地 分 布
于云南西部横断山区的腾冲和西北部的贡 山 , 向西达缅甸北部〔3 4〕。
、 6 . 拟卵叶银莲花 A n e m o n e h o w e l l i i (毛食科 R a n u n c u l a c e a e ) 本种的体态极 似 卵 叶
银莲花 ( A . 石eg 。 : £资fo il 。 , 花粉具 3 沟 ) , 但花粉具散孔而不同 。分布于云南东南 , 广
西北部 , 贵州西南 , 以及云南西部横断山区的腾冲 , 缅甸北部和印度东北部〔` , , ` 7 〕 。
据常鸿庆 , 杨鸿达 ( 19 57 ) 〔“ 〕 , 在第三纪之前的燕山造山运动第三幕中 , 横断山区
发生了强烈的摺皱运动 , 在第三纪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中 , 横断山区又发生程烈上升运 .
动 , 形成了现在的大理苍山和丽江玉龙 山 , 这种长时期激烈造山运动可能是上述间断分
布区形成的原因 。
X V
. 亚州大陆— 爪峻 ( Ais a n C On it en 吐一 aJ 、 a) 间断
1
. 爪哇唐松草 丁h a l i e t r u m ja v a n i c u m (毛莫科 天a n : n c : za a e a e ) 本种属于唐松 草 属
较原始的叉枝唐松草组 S e o t . L eP t os it g rn a , 这组约有 20 种 , 多数分布于 我 国 西
南部 , 后者可说是这组的分布中心 。 本种分布于西藏南部和东部 、 云 南 、 四 川 、 甘 ,
肃南部 、 湖北西部 、 贵州 、 湖南 , 向东星散分布于广东北部 、 江西东部 、 福建 西 北
部 、 台湾 。 在国外分布于斯里兰卡 、 印度 、 尼泊尔 、 锡金和不丹 , 间断地分布 到 印 ,
度尼西亚的爪哇及苏门答腊 〔 , “ , 7 4 〕 。
2
. 滇黔 楼梯草 E l a t o s t e m a b a c k e r i (尊麻科 U r t i c a c o a e ) 本种分布区的大部在我国
的云南东部 、 四川西部 (米易、 峨眉山 ) 和贵州南部 , 间断地分布到爪哇 〔`“ , 7` 〕 。 本种
的近缘种 , 对叶楼梯草 E . : i。 e , : 。 和密齿楼梯草 E . p , ` 。 od 。沂 . m 均为我国特有种 。 .
3
. 微柱麻 C h a m a b a i n la e u s p id a t a (尊麻科 rU t i c a e o a e ) 微柱麻属 c凡a m a杏a ` n i: 为
单型属 , 1 种有 3 变种 : 原变种 v a r . c o sP ida 细二 分布于西藏南部 、 云南 、 四 川西
南至东部 、 湖北西南 、 贵州 、 广西北部 、 湖南 、 江西西部 、 福建西部 、 台 湾 , 以 及
斯里兰卡 、 印度北部和东北部 、 尼泊尔 、 不丹 、 缅甸北部 、 越南北部 , 间断地 分 布
到爪哇 〔7` , 7 7 〕 。 变种 v a r . 二 o r i i 小叶微柱麻特产台湾 。 第三变种 v a r . d e n t i c : l o s a
多齿微柱麻特产云南西南部 (顺便指出 , 这个变种的植株在无花果时 , 与下面 的 单
蕊麻酷似 , 不易区分 )帅 〕。
峨 . 单蕊麻 断 。 g姗 it a p a uc ifl 。限 (尊麻科 阶 it ca o ea 的 单蕊麻属 D r og : 。 “ a 的 主 要 、
特征是雄花只有 1 枚雄蕊 , 是尊麻科的进化群 , 有 10 种 , 9 种特产 非 洲 , 只 有本
种间断并呈星散地分布于非洲埃塞俄比亚 、 印度东北 、 我国云南西部 (临沧至碧江 )
和爪哇〔 , 4 , 7 1 , 7 了〕 。
据王鸿祯〔““ 〕 , 在马来半岛和印度尼西亚存在始新世晚期海相沉积 , 可能当时 发 生 -
海侵 , 使有些植物遭到绝灭 。
X VI
. 西南 、 中部或南部— 欧洲 ( SW c or S c 游 n a 一日咖。 叶 ) 间断
1
. 聚合草 Sv m p h y t u m of 幻c i昧 le (紫草科 B 。幼 9 1: a ` e 。 。 ) 分布于欧洲和亚洲西部 ,
1 9 8 0 年在四川西部高原的九龙和红原发现 〔2 2 〕。
2
. 铁筷子 日引 l确 or u s t h i b et 色卿 s (毛莫科 R an “ cn o lac ae 。 ) 铁筷子属 H o l 比。 , su 约
有 20 种 , 大多数种分布于欧洲南部和亚洲西南部 , 只有铁筷子 1 种分布于东亚的我 -
国中部 (自四川盆地西缘的宝兴以北 , 经甘肃南部 、 湖北西部 、 陕西南部至山 西 南 -
部山地 ) 〔` “ 〕。 (图 5 ) 这个种有不对称的核型而与具对称核型的欧洲 同属植物 不 同 , ·
是本属进化的类型细 〕。
3
. 翠雀属 D e lP h i n i u m (毛蓑科 R a n u n e u l a c e a e ) 的还亮草亚属 s u b g e n . D e lp h i n i u 。
(一年生或二年生 , 退化雄蕊无毛 , 种子有同心环的膜质翅 ) 有 2 组 : 还亮草组 。 e c 炸
A tn h ri sc if o li o m(叶羽状深裂 ) 有 1 种 , 一 广布于我国大陆云南东部 、 两 广 至 秦 岭
的亚热带低山地区 。 另一组 , 异地翠雀花组 se ct . D el p ih in u m (叶掌状 .细 裂 ) 则
间断地分布于地中海区域〔8〕。
4
. 欧洲首苔族 T r ib . R a m o n d i e a e (苦首苔科 G e s n e r i a c e a e ) 欧洲首苔族 乃泣b . aR -
二二 id 叻。 是苦首苔亚科 伪 rt an dr io de ae 中的原始群 (花辐射对称 , 雄蕊全部能 .育 ,
花药二室平行 ) , 有 5 属 , 其中原始的 4 个属中 , 有 8 个属 , 辐花首苔属 T h a m 。 。 -
c h ar i
s , 世纬首苔属 eT 叮 ia (二属均为单种属 , 产贵州南部 ) , 和四数芭苔属 B 。 “ -
彻 ae ( 2 种 , 分布于广东和福建南部 ) 分布于我国南部 , 第四个属 , 欧洲芭苔属 aR -
。 。耐 。 (约 种 ) 间断地分布于欧洲南部〔` “ 〕。
上述四种欧亚大陆东西方向间的间断分布现象均可能 由于第三纪中期青藏高原的抬
升〔8 0〕所致 。
A B 5 T R A C T
I n t h e p r e s e n t P a p e r 1 6 p a t t e r n s o f d i s j
u n e t i o n f o u n d i n t h e f l o r a o f
C h i
n a a r e d i s e e r n e d a n d P r e l i m i n a r y i n t e r P r e t a t i o n s a r e g i v e n
.
T il e e a u s e s
o f t h e f
o r m a t i o n o f t h e s e P a t t e r n s a r a a l l a s e r i b e d t o h i s t o r i e a l ` e o l o g i e a 又
。 v e n t s 。 T h e , i o l e n t e l i m a t i e e h a n g e s d u r i n g t h e Q u a t e r n a r y 各l a e i a l p e r i o -
d s 〔7 , 盛8 , 54 , 60 , 8 9 〕 住n d o u b t e d l y h a d a v a s t e f f e e t o n t h e f o r m a t i o n o f t h e p a -
t t e r n s l一X l l l o f d i s j u n e t i o n e i t五e r i n w e s r 一 e a s t d i r e e t i o n o r i n n o r t h 一 s o u t h
o n e . J u d g i a g f r o m t h e f a e t s t h a t t h e p r i m i t i v e t a x a o f aC l
a t无o d e s , 平 h万t o c ki窟
a n d B o e几m e了萝a b l i ” 11 a l l o e e u r i n S o u t h w e s t C h i n a a n d t h e i r a d v a n e e d o n e s
i n T a i w a n a n d t h a t t h e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e e n t r e o f t h
e
A
一。沉 o n e h` P亡h e n s i s e o m p l e x
( A
.
h u P e h o n s i s
,
A
。 , i t i f
o l f a
, a n d A
.
t o m e n t o s 剑 ) 15 l o e a t e d i n t h o H e n ` d u a 。
M o u n t a i n s o f S o u t h w e s t C h i n a
, a n d A
.
h n P
e几。。 s i s f 。 a l ba i a d i s j u n e t i v e l y
d i s t r i b u t e d i n S
o u t h w
e s t C h i n a a n d T
a i w a n
,
1 w o u l d
s p e e u l a t e t h a t m i . h t
e x i s t a m i g r a t i o n r o u t e i n w e s t
一 e a s t d i r e e t i o n f r o m S o u t h w e s t C il i
n a t o
E a s t C h i n a (
e v e n f u r t il e r e a s t w a r d t o J a P a n ) d
u r i g g t h e T e r t i a r y
, a n d t h i s
v e r y r o u t e m i g h t b e t h e m i g r a i t o n r o u t e b e t w e e n t h e f l o r a s o f S
o u t h w e s t
C h i
n a a n d E a s t C h i n a
,
i n e l u d i n g T a i w a n
,
d u r i 皿 9 t h e Q u a t e r n a r y g l a e i a l p e
: i o d s
.
O n t h e b a s i s o f t h e d i s j u n e t i o n p a t t e r n s o f T h a l i a t r u滋 心 u i l eg f fo l i u滋
v a r
。 s i b i r i c ` 切 , R a 刀 u n c u l拟 s 犷e P e ” 5 a n d o t h e r r e l e v a n t t a x a m e n t i o n e d i n t h e
t e x t 1 w o u l d s u g g e s t t h
a t t h e r e m i` h t b e t w o m i ` r a t i o n r o u t e s i n n o r t h 一 5 0 -
。 t h d i r e e t i o o i n t il e e a s t e r n P a r t o f C h i n a d u r i n g t h e Q u a t e r n a r y g l a e i a t
p e r i o d s
.
O n e r o u t e m i g h t s t a r t f r o m S i b e r i a o r N o r t h
e a s t

C h i
n a a n d s t r e
-
t e h e d s o u t h w a r d t h r o u g h t h
e N o r t h C h i
n a p l
a i n a n d t h e h i l l y r e g i o n s o f
C e n t r a l C h i n a t o S o u t h C h i n a a n d v i e e v e r s a
.
T h e o t h e r r o u t e m i g h t s e t
o u t f r o m S i b e r i a o r N o r t h e a s t C h i n a t o o a n d P r o l o n g e d s o u t il w e s t w a r d v i a
t h e e a s t e r n m a r g i n o f t h e L o e s s P l a t e a u a n d t h e
`
Q i n l i n g M o u n t a i n s t o t il e
e a s t e r n p a r t o f t h e Q i n g h a i

X i z a n g P l a t e a u o r e v e n f u r t h e r s o u t h w a r d t o
1 3
二 o r th贫 . s te r n Yn un a n a n d v i。 e 介 r sa石T he P a t te r n X IV m i` l i tb e f o r二 e d b了
the e f f e e to f the Ya n sl i a n Or o ge n y in

the l a te C r e ta e e o o r s uo f tlie H i皿 a -
l a y a n Or
o ge n y d “ r in g tl i e T e r tia r y 。 〔6 6〕 T he P a t te r n X V m i gh te o m e in to
。 x i s te n e e d u. to the m a r in e tr a n s gr e s sio n sw hie hm i gh t ta k e P l a e e in tl i e
M
a
l a 了a n P e n in s ul a a n d I n d o n e sia in the l a te E o e e n e . 〔2 6 〕 T he up l if to f the
X iz a n gp l` te a uin the T e r tia ry 〔件叹 m i gh t二b e the 。 a e s uf o r the o e e o r r e n e e o f
tl i e P a t te r n X V I
一 i

e
。 一 the d i sin te gr a tio n o f the d i s tr ib “ tio n a r e a so f
S g帅甸 tn m fO ic lna l 己 , t h e g e n u s H o l l e bo r u s , a n d t h e t r i b e R a 加。泥` i ,配 , a n d t il e
s e g r e g a t i o n o f t h e t w o s i s t e r

g r o u p s , s e c t
.
A
n t h r i , c i f
o l宕u爪 a n d s e 。 t . D o lP hi -
砚 i份爪 , o f t h e s u b g e n u s D e IPhi n i u沉 o f t il e ` e n u ` D e IPh宕n矛. 沉 .
参 考 文 献
〔 1 ) 马旅泉 , 19 5 1。 中国龙胆科一 新属— 扁蕾属 。 植物分类学报 l( 1) : 14一比。〔 2 〕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主编 , 19 7 2 : 桑科 , 尊麻科 , 马兜铃科 。 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1 : 图 9 54 , 1 0 43 , 1 03 8 ,
科学出版社 。
〔 s 〕 , 一。7 2 : 虎耳草科 , 大峨科。 同上 , 2 : 图 20 0 5 , 2 。一2 .
〔 4 〕 , 1 9了` : 紫草科。 同上 , 3 : 图 5 0 9 0 .
( 5 〕 , 19 75 : 败酱科 。 同上 , 4 : 图 6 0 7 .6
〔 6 〕 , z盯 6 : 兰科 。 同上 , s : 图 5 16 5 -
( 7 ) 中国科学院 《 中国新生代植物 》 编 写组 , 1 9 78 : 中国植物化石 , 第三册 , 中国新生代植物 , 科学 出版社 。
〔 8 〕 王文采 , 19 62 . 中国毛艾科翠雀属 的初步研究。 植物学报 10 ( l) : 62 一 63 .
〔 9 〕
_
, 10 7 4 : 中国毛贾科植物 ,\J 志 (三 ) 。 植物分类学报 1 2 ( 2 ): 一5 5一 5 6 , l eZ 。
( 1 0〕 _
_
, 一。 7。 : 毛饭科鸡爪草属 , 铁筷子属 , 唐松草属。 中国植物志 2 7 : 6 7一 7 0 , 1 0 6一 。 , , 5 0 2一 5 0 2 , {科学 出版社 。
0 1 〕 _ , 19 8。 : 毛茸科银莲 花属 。 中国植物志 28 : 1一 56 。
〔1 2 〕 二 , 198 。 : 中国尊麻科楼梯草属分类。 东北林学院植物研究室 汇刊 7 : .6
( 1 3〕
_
_
_
,
1 9 8 。 : 中国毛艾科植物小志 ( 四 ) 。 东北林学院植物研究室汇刊 8 : 15 一 1 6 , 30 一 31 。
〔1 4 〕 , 19 81 . 中国芬麻科小志 . 云南植物研究 3 ( 1 ) : 1`一 1 .7
( 1 5〕
_
, 一95 1 : 中国芬麻属校订 。 同上 , 3 ( 3 ) : 3 0 7一 3 0 8 -
〔一e〕
_
, 1 9 5 1
: 苦芭苔科一原始新属 . 植物分类学报 一。 ( 4 ) : 4 . 5一` 5 9 .
( 1 7〕 _ _ _ _ _
,
`
1 98 3
: 中国毛岌科植物小志 (七 ) 。 植物研究 3 ( 1 ) : 3 .6
〔1 8〕
_
, 19 8 4
: 中国苦曹苔科的研究 (五 ) 。 同上 , 4 ( 1 ) : 31 一 32 。
( 1 9 〕 _
_
, 一9 5盛: 中国紫草 科植物 ,\J 志 。 同上 , 4 ( 2 ) : 一 7 .
( 2。〕 , 1 9 8 4 : 中国毛蕊科植物小志 (八 ) 。 云 南植物研究 6 ( 4 ) : 3 76 一 37 .8
( 2 1〕 , 10 5 6 : 中国毛艾 科植物小志 (九 ) 。 植物研究 a ( l ) : 2 4一2 7 , 3 5一 3 6 -
( 2 2 〕
_
, l o 3 e
: 中国紫草科植物 ,J’ 志 (二 ) 。 植物研究 6 ( 3 ) : 7。一 5 0 .
〔2 3〕
_
, 1 9 8 7 : 后蕊宣苔屏分类。 植物研究 7 ( 2 ) : 2一 .3
〔2 4 〕 , 1 98 9 : 中国毛艾科植物小志 (十三 ) 。 同上 , 9 :. ” “ 、
〔2 5〕
_
, 肖培根 , 1 9 6 5 : 中国毛艾科植物小志 (二 ) 。 植物分类学报 , 增刊 l : 49 一 5 .0
〔2 6〕 王鸿祯 , 1 9 5 6 : 地史学教程 , 3 24 , 地质 出版社 。
( 2 7 〕 方瑞征 , 1 9 7 9 : 旋花科 。 中国植物 志 64 ( l) : 71 , 科学出版社 。
〔2 5 〕 , 吴征链 , 1 9 5 7 : 越桔属新分类群。 云南植物研究 。 , (盛 ) : 3 9` 一 3 95 。
〔2 9〕 孔 昭哀 , 杜乃秋 , 19 81 : 中国晚冰期的植物群 . 冰川冻土 2 ( 4 ) : 2 9一 31 。
〔3 。〕 , 陈明洪 , 19 7 7 . 滇东叶西第四纪古 植物 的发现及其对 植物群和古气候的初 步探 讨。 中 国
第 四纪冰川地质文染 , 17 9一 19 。 , 地质 出版社。
〔31 〕 朱炳 海 , 1 9 62 : 中国气候 , 49 一5 , 28 4一 2 9。 , 科学 出版社。
〔3 2〕 任美谬 , 1 9 8 5 : 中国 自然地理纲要 . 2 9一 31 , 商务印书馆。
汇3 3〕 刘金陵 , 叶萍宜 , 1 97 7 : 上海 , 浙江某些地区第四纪抱粉组合及其在地层和气候学上 的 意 义 。 古 生 物 学 报
1 6 ( l ) : l一 。-〔3 4 ) 刘建生 , 1 987 : 十齿花属分类地位 的研究 。 (论文油印稿 )
〔35 〕 刘 起衔 , 1 98 8 : 湖南产 新植物 。 植物研究 8 ( 3 ) : 8 5一86 。
〔3 6 ) 刘懊谬 , 19 8 5 : 历史植物地理学 。 刘镇谬文集 , 2 29 一 2 9。 , 科学 出版社。
1 4
〔3 7 ) 宋之珠等 , 1 961 : 扛苏南通缤 海相第四系的抱粉组合 . 古生物学报 9 ( 3 ) : 2 32 一2 5 .2
〔3 8〕 李四光 (张文佑编译 ) , 1 95 3 : 中国地质学 , 1 3 , 74 一 86 . 正风 出版社。
〔3 9〕 李安仁 , 10 8 3 : 寥科 。 西藏植物 志 1 : e Zo一 6 2 1 。
〔4。〕 李永 昭等 : 19 7 3 : 中国第 四纪冰 期的探讨 . 地质学报 4 7 : 9 4一 10 1 。
〔41 ) 吴征锐 , 均 79 : 论中国植物区系的分区问题 。 云南植物研究 l ( 1 ) : l一2 .2
( 42 〕
_
, 主98 5 : 植物区系地理学 (油印稿 ) 。
〔4 “ 〕 — , 周孩 , ’ 9 7 : 唇形科掌叶石蚕属 , 香科属 · 中国植物志 6“ ( “ ) : 2 ,一 2” · 52 一 5 4 , 科学 出弊社 ·〔4 4 〕 _ , 王 荷生 , 1 9 8 3 : 植物地理 (上册 ) , 2一 4 , 比 1一 1 2 。 中国科学院 《中国 自然地理 》 编:委 会 , 中国 自然地理 , 科学出版社 。 七 、〔4 5 ) 陈家瑞 . 1 98 2 : 中国尊麻科冷水花属 的研究。 植物研究 2 ( 3 ) : 60 一81 .〔4 6〕 应 俊生 , 李良千 , 19 81 ; 中国及 其邻近地区松衫类特有属的现代生态地理分布及其意 义。 植 物 分 类 学 报 玲
( ` ) : 4 1 1 。
〔连7 〕 郑万钧 , 崔鸿宾等 , 1 9 7 8 : 裸子植物门台湾杉属 。 中国植物志 7 : 28 9一 2 9 3 , 科学出版社 .
〔4 5 〕 周延儒 , 1 0 8 2 : 古地理学 , 16 3一 l , 2 , 2 6 1一 2 6 7 , 北京师范大学 出版%t 。
(” 〕 张宏达 , 颜索 珠 , 1 9 7 9 : 海桐花科 . 中国植物 志 3 5 ( 2 ) : 1一 3 .6
〔5。 〕 林朝 哭 , 19 鸽 : 台湾之第四 纪 . 台湾文献 1 4 (l 一2 ) : 第八一十二图 . 公,
〔 5日 郎楷永 , 19 80 : 西藏兰科植物 的地理分布和区 系特点的研究 · 植物分类学报 比 (习 : 3 92 一4 0 .7 ,
〔5 2 〕
_
,
19 83
: 玉龙山兰科植物的地理 分布和区系组成 。 横断山考察专集 (一 ) : 268 : 云南人民出版社 。
〔 5 3 〕 杨怀仁 . 谢志仁 , 198 4 : 中国东部近 2 。。。 年来的气候波动与海面升降运动 。 海 洋与湖沼 15 ( l) : 1一 13 .
〔5 4 〕
_
等 , 19 87 : 第四纪地质 , 13 8一 14 , 3邝一3 8J , 3盯 . 裔等教育 出版社 。
〔5 5 〕 贺士元 , 10 5 6 : Jxl续断科 。 中国植物志 7 3 ( 1) : 4 7一 4 8 , 科 学出版社 。
〔5 6〕 浙江 省庆元 县万里林场 , 1 97 6 : 百山祖冷衫一一一种新 的冷杉 的发现 . 植物 分类学 报 又4 ( 2 ) : 生5一2 1 .
( 57 〕 俞德浚 , 谷粹芝 , 1盯 4 : 蔷薇科红果树属 。 中国植物志 36 : 21 1一 2 12 , 科学出版社 。
( 58 〕
_
, 陆玲娣 , 1 9 8 5 : 杏薇科悬钩子属 。 同上 , 3 7 : 8 3一 8 .4
LS。〕
_
, 李朝奕 , 一。 3 5 : 蔷薇科委陵莱属 , ilJ 毒草 属 。 同上 , 37 : 2 e 6一 2 a 7 , 3 37 。
( 6 。〕 徐仁 , 孔昭哀 , 杜乃 秋 , 19 8 。 : 中国更新世 的云杉冷杉植物群及其在第四 纪研究上的意义 。 中国第四 纪 研 究
5 ( 1 ) : 4 8一 5 6 。
〔6 1〕 衰明永 , 彭泽祥 , 19 87 : 铁筷子 的核型分析 . 西北植物 学报 7 ( 2 ) : 13 3一 ” 7 。〔6 2 〕 店进 , 汪发纷 , 郎楷永 , , 98 。 : 中国红 门兰属植物 资料 . 植物分类学报 ; s( 4 ) : 40 8一 4 ;。 。
〔6 3 ) 黄成就 , 19 5 9 : 中国芸香科植物的初步研究 。 植物分类学报 8 ( 1 ) : 10 里。
〔6 4〕 黄威廉 , 屠玉麟 , 19 84 : 冷杉属一新种一一梵 净山冷杉 . 同上 , 2 2 ( 2 ) : 巧`一临 5 .
( 6 5〕 裘宝林 , 19 5 0 : 浙扛 的新植物 . 同上 , 一8 ( 1 ) : , 6一 , 7。
〔6 6〕 常隆庆 , 杨鸿达 , 19 57 : 中国地质 学 , 2 1 , 2 9 3一 2 08 , 3 10一 3 x 5 , 地质 出版社 。
〔6 7 〕 蒋英 , 李乘 滔 , 19 7 7 : 萝庵科 . 中国植物志 63 : 4 46 , 科学 出版社 .〔6 8 ) 傅立 国 . 吴庸俊 , 莫新礼 , 10 8 。 : 冷杉 属植物在广西与湖南首次发现 . 植物 分类学报 18 ( 2 ) : 2 0 3一 2 10 .
〔6 , 〕 潘锦堂 , 19 s e : 中国金 腰属 的研究 . 同上 , 2 4 ( 3 ) : 2 0 7 .
〔7。 ) 蔡述明 . 宫子和 , 孔昭农 , 杜 乃秋 , 10 8 4 : 从岩桐特征和抱粉组合探 讨洞庭湖盆地第四 纪 自然环境 的 变 迁 .
海洋与湖泊 飞5 ( l ) : 5 2 7一 5 3。。
B a k o r
,
C
.
A
,
a n
d R
.
C
.
B a k h u i r e n
, 1 6 6 5 : U r t i e a e e a e

F l o ar o f J a 丫 a Z : , o一 5 2 . N o o r dh u f f一 G r少
. i a g e n
,
T卜e N e t b o r l a n d , -
lL’ anisc
〔7 1〕
〔7 2 〕 s P e e io s o f D a Ph n i p h y l l u m .
( 7 3〕
〔7 4〕
( 7 5〕
C
r o i z a t
,
L
.
a . d F
.
P
.
M e t e a l f
, 一, 么 l : T h e C h i n e s e a u d J a p二 e s e
. 夕” 0 . S c i . J o “ r ” . 2 0 : 10 5一 r 2 7 .
D e , 0 1
,
C
.
E
. , l o 7 a : V
a
l
e r ia n a e e a e
.
F l
o r a o f T a 获” n 4 : 7 2 7 .
E ie b l e r
,
H j
. , 10 5 5 : R
e v is i
o o der R` n u 皿 e o l ac . 。 。 M 一l e s五e n s 。 B `b l .
G o o d
,
R
, 10 5 3
:
T五一 。 e o o r . p b y o f th e f lo w e r i . o p l一。 t s . Z n d e d .
OC
.
L
o n d o n
,
N
e w 了o r k -
B o *
.
H . f t 12在( 1 ) : 1一 1 10 ·
2一 2 3 . L o . o . 月 s , G r e . n
( 7 6 〕
〔7 7 〕
〔7 8〕
〔7 , 〕
( s。 )
H a r a
,
H
. , 10 5 7 . 5了n o p s i` o f t il e g e u u s Cht 了5 0 , p l e n iu m L . ( S a x 汀 r一 g一 e e . e ) . J o o r一 尸 a口 .
U ” ` t, 。 T o 掩y o l , B o t . 7 : x一。0 .
H o o k e r
,
J
.
D
. , 一5 5了: U r t ie 一e e a e . F l o r a o f t五e B ir t i s h I n d ia s : 5 5 0 , 6 0 3一5 0 4 .
正lo i e五, C恤 , 。一 f . , 10 7 7 : 、 i o la e e . c . F l o r . o f T . `w . n 3 : 7 7 6 , 7 7 8 .
2 9 78
:
yP
r o
l
a e e a e
.
1
.
e . 4 : 6- 8
.
H s八 , J 10 5 3
:
L at e Q et a
e e o u ` 。 n d eC n o z o ie v e o e t a t io . i n C卜i . a , e vur h a s 奋z in o th e i r e o n n e e t i o肠
B o t

G o r d

7 0 ( 3 ) : ` 。o一 50 5 ·
〔 8 1〕
〔5 2 )
节 it五 . N o r t h 人. e r ie 一
uH
a o g
,
T s . 五。 , 卜i o n g ,
刁” . 。
1 9 7 7
:
衬 才` s 。 t (
aH l
o r : g o e e a 。 · F l o r a o f T一 i w . n 3 : 9 0 2一 9 03 .
J o 五n s t o n . 1 . M . , 1 05 2 .
S o u t h A功 e r i比. . J o ” r二
S ut d i .s i n t h e B o r . O i皿 . “ . e , X X l l . N ot 牌 o ir 卜了 sP e e i。 , 比 i e f l y sA i一 a n d
滩 r二 A r b 。 3 3 : 7 5一7 6 。
( 5 3〕 K . n o h i r。 , R . , 1 0 33 . O a t五e l i . neo u’ f lo , o f Fo r砌 s一 n d i t s r e lat i o .a h ip t o t h . t o f 皿 e玉. h b讨 i n。
r , O io n ,
. 工`叨 ” a . S c亩。 J o . r二 r Z : 2 2污- 2 3 9 .
一 1 5 一
毛8 4〕
七8 5)
La iM还0 一 jo u, 10 7 6 : Po l了g o n a e e a e . F l o r a o f T a i w a n Z : 27 0 .
L i
,
H u i- l i n
,
a e e a e
. 尸 or c -
一。魂屯 : T h e p五yt o o e o g ,一户 ica l
刁 e a d 。 N a t . S c亡. P 几` l a d .
d i
v
i
s io 几5 o f C h i u a . 诫 t五 s P e e i a l r e介 r e n e e ot th e tA . l i -
9 6 : 2 4 9- 2 7 7
-
〔s a〕
_
, 1 , ? 8
:
Scr OP h . 1.r i
a e e: e
.
F l o ar o f aT i w
a n 4 : 5 e 6
.
〔8 7〕 , 1 0 75 : oC m p o s it . e . 1. e . 7 5 3 .
〔 5 3〕 M a t t i e k , F . , 一。6` : u b e r s i e h t u b o r d i e F lo r o n r e i e h e u u d F l o r e n g e b i e t e d e r rE d e . I n H . M e l e h ior
(
e d
.
)
,
A
.
E
n g l o r s

S y l la b u s d e r P f l a n z e n f a 位 i l i. n , xZ A . f l . , b a n d Z : e Z a一6 2 o . B鱿 li n .
,〔s匀〕 N I Is o n , T . , 105 3 : T h e P lo is t o e e n e一一G e o l o盯 a n d l i fe i n t五e Q以` .t r n ` yr I e e a g二 eF dt i“ 。 d E o k e
V盯l一y , S ut t怕 a r t -
:〔5 0 〕 伪 b a , H , 1 05 2 . 5“ i f r a g a e 呱 e . I n S a at k e e t al . W il d f l o俄 sr o f Ja p o n Z : xe7 . p l一 5 5 , f i g 3一 s ·
eH ib
o n s h a L dt

T o k y o
.
〔。一〕 W e b :r A . , 10 8 2 : 肠。 t r ib nt 访n s to t h e m o r p h o lo g了 一 n d s了` t e二 a ti.c s o f K l u g i e a e a n己 oL x o n ie a e
( G “ n e r i. e . a e ) X . T五e . e n始 Wh琳o c k认 . N o 矛. B o t . G o dr 。 E d .` b . ` o ( 2 ) : 5 5 ,一 3 6 7 .
〔。 2〕 aY m a之一k i , T . , 10 5 0 : NO t u t ae 一d s e or p五u l” 认 e e 一 , 抽 i a e O r ie n t一 11. ( 1 ) . J o “ , . J。户 . B o t . 2 5 (。一
r Z) : 2! 2一 2 25 .
,〔9 3〕 , 一, s。 : S “ p le m e n t o f t h。 f lo r一 o f R y u ky u a双 d T a iaw 几 ( e ) . 1. c . ` 一( 、 o ) : 3 2 0飞
( 。 4〕
_
, 1 07 0
:
o n t胜e e o , e e t n a毗 fo r M . z u s 了a k u s h益m e sn is . 1. e . ` 5 (。 ) : Za a .〔 9 5〕 B r。 、 a , E . B 一 l。么4 : H吮 o p , e e K a a 八 o r p a中u a P a o e x u认 , , 0 0 , 0 3 . N 3互 . A叱 a皿 . H a了 . CC C P好
M o c月 . a
〔 , a 〕 T a x : a互二。 n 一 A . lJ . , 10 7 8 : 心二 o p u e : u , e c ` u e o 一二 a e : “ s e ` 二 。 . H 3皿 a r e二 、 。 a o 《瓜沙 a 》
〔。 7 〕 lU a中e p , B . , 一。s a . o e a o a二 o , 田 u u r o o r p a中u u p a e: 。 . u u , 2 2 0 . 殊皿 H : o e t p . 刀u : e p . , MO e ` o a a 屯
,
1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