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NEW TAXON AND NEW RECORDS FROM CHINA

中国植物区系新资料



全 文 :B UL L ET NI OF B OT AN IC AL R E S E人R CH
第 8 卷 , · 第 3 期
V o l
. 日 , N o . 3
一 8 年 7 月
1“ ! , , 一匀88
中 国 植 物 区 系 新 资 料
汤 庚 国
N EW T AXO N A N D N EW R EC ORD S F ROM C H IN A
T a n g G e n g

9 0 0
(提要 〕 本文发表了 1 新种 , 即 , 利川香槐 ( C l a d r a s t i s l玄e ho a , e 。 : `5 Q . W . Y a o e t
G
.
G
.
T a n g ) 并对 4 个种的分类位置进行了探讨与变更 。
利川香槐 新种 图
C l a d r a s t i s li c h u a n . n s i s Q
.
W

Y
a o e t G

G
.
T a n g
, s P
。 n o v 。
C l a d : a s t矛5 I i c h u a n e n s `5 Q . W . Y a o e t G . G . T 。 n g i n 中国树木志 , 第二卷 ,
] 3 3 5一 1 3 3 6 页 , 1 9 8 5 , n o m 。 s e m i n u d 。— C l a d了a s t i s , i: e o s i s S e n s u S 。 Y 。 H u i 。
J o “ r n 。 A r 。 。 A r b

61 : 8 0 1 9 8 0 n o o H e m s l
e了, q u o : d s P e e i m 。 H w a 4 1 7 。
S p e e i e s p r o x i m a C l a d
: a s t i 却 i l s o n i i T a k e d a s e d f o l i o l i s s u b t u s p a l l i d e -
y i r i d i b u s
,
P e t i o l
u l i s r h a e h i d泣b u s q u e f o l i o r o m e t l e g 。 切 i n i t ` : d e n s i u s f e r r 诊
挂i n e o 一 f l a v o 一 P o b e s e e n t i b u s f a e i l e d i f f e r t 。
H u户e h , L i e h “ a 牡 x i a n S h i n d o s h a n 1 0 0 0 皿 . a l t . G . G . T a n g e t X . H . 5 0 0 9 6 3 3一 ( F r
T , 户u ,卫 i n N a : j . F o r . U n i v . ) , i b i d . 3 5 5 ,
`
T i e

L u
·
z il a i , 9
.
T
.
H , a 4 1 7
.
本种近似香槐 ( C 。 耐 15。成 1 T a ke d a) , 主要区别在于本种叶下面淡绿 色 , 叶柄 ,
叶轴 、 小叶下面及荚果始终密被锈黄色柔毛 。
湖北 , 利川县星斗山 , 海拔 1 0 00 米 , 汤庚国 , 宋祥后 63 (模式标本 , 存南京林业大学树 木 标
本室 ) , 5 35 (同地点 ) , 利川铁沪寨 , 海拔 1 2 0 0 米 , 华敬灿 4 1 7 。
黄常山
D i c h r o a f . b r i f u g a L
o u r . F l

oG
e h i n e h
.
3 0 1
.
1 7 9 0
.
e d

W i ld
.
3 5 9

1 7 9 3 ;
C h
u n i n A e t

P h y t o t a x

S i n

3 ( 2 ) : 1 7 7

P l

2 5

195 4

F I

H以 P e h e n 。 2 : 9 0 。
玉19 。 8 1 0 。 1 9 7 9 .一 刀 i c h , e a 一 h e 犯 ,石i 工 e F I。 S e : t 。 Y . 幻幻 . 0 1。 l e 1 6 . 一 D i c孟, 。 召了。石: i f u邵 L o “ r . v a r . g l a b r a 5 . Y . H o i n J o u r n . A r五. ` A r b . 61 : 7 6 . 1 9 5 0 ,
日y n 。 n o v 。
本文作者工作单位 : 江苏 : 南京林业大学林学系 ( D e p ar t m o n t o f F o r o s t r r , N . n j i一。 F o r e 一t r r U a i v o r一i t了 ,
J如护幻 。本文 . 到了黄璐成 , 姚 庆渭 、 向其 柏老师 的热情指 导和帮助 ; 张 世经同志 协助绘 图 , 该此致 谢 .
一 1 5 7 一
本种分布较广 , 无论是在植株大小 、 叶的形状 、 质地厚薄 、 叶缘锯齿以及各部分毛被
情况均存在着较大的变异 , 胡秀英根据郑万钧 、 华敬灿 58 了号标本建立了新变种 D 了c hor ,
f e西, if u ga v ar 。 g la 衍 a s 。 Y 。 H 。 , 并讨论了与原变种的主要区别在于新变种的小枝 、
叶两面以及花序光滑无毛 。 作者检查了郑万钧 、 华敬灿 58 7 号 标 本 (胡 的 I s of y p su )
以及方文培 5 7 2。 号 (胡的 P ar at y p su ) 标本 , 发现这两号标本的叶上面均有明显的平
伏的微柔毛 , 作者在利川采集的 926 号标本中 , 其中有一份完全秃净 , 光滑无毛 , 而另
几份却被平伏的微柔毛 。 说明这种毛被有时是脱落性的 , 作者又检查了四川 、 湖北 、 湖
南 、 贵州 、 广西 、 福建等省的数十份标木 , 同样发现其毛被物存在着一系列的变化 。 故
该新变种不能成立 , 应予归并 。
攀叶梁王茶
N o t h o P a n a x d e l a v a y i ( F
r a n e h

) H
a r m s e x D i e l s i n B o t
。 工a h r b . 29 : 4 5 5 .
1 9 0 0 , R e h d

i n J
o u r n 。 A r n

A r b

1 5 : 1 1 5
.
1 9 3 4 ; H
o o
G i
n e t T s e n g C h a
n g
-
j i a n g i n F l

R e i P . b

P o P u l

S i n

54 : 8 4

1 9 7 8
。 — P a : a x d e l a , a夕1 F r a n e h 。
i n J
o “ r n . D e B o t 。 10 : 3 0 5 。 ( P I。 S i n 。 E e l 。 P r i m 。 1 8 9 7 ) 1 8 9 6 。— A , a l i a bdO 1’ ·. f e : f L e v l 。 i n B u l互。 A e a d . G e o g r 。 B o r 。 24 : 1 4 3。 1 9 1 4 & F l 。 K o “ y · T e h e o 比
3 4

1 9 1 4
。— N o t hOP a 刀 a x bod i n i e了i ( L e v l 。 ) S 。 Y 。 H住 i n J o u r n 。 A r n 。 A r b 。 61 :8 4 . 1 9 8 0 , P 。 P 。 e x e l . s P e e i m 。 C il e n g e t H w a 9 6 9 , s y n . n o v 。
R
e h d e r 早在 1 9 5 4 年就把 A ; a l i a bod f n i e ; 1 L e v l . 作为 N o t ho P a , a x d e l a v a万i
( F ar cn h
.
) H
a r m s 的异名 , R e h d e r 的这一正确观点 , 得到了后来许多研 究 者 的赞
同 , 胡秀英教授根据 A ar l ia bod in i le i L ve l 。 的模式照片及碎片以及郑万 钧 、 华 敬 灿
的 969 号 标本 , 将 该 种 组合到 N ot hop o an x 中来 , 作为一个独立的种系 , 并认为该种
与 N o t ho, a : a x d` l a v a梦i ( F r a n e h . ) H a r m s 的主要区别为具有单小叶 , a 小叶和 6 小
叶 , 小叶较后者宽 2一 4倍 , 而果梗较短 , 仅为后者的 1 / 2 , 分布贵州东北部 、 四 川 及
湖北 。 而把 N o t h op a : a x d e l a , a万i ( F r a n e h 。 ) H a r nr s 限定为云南特产。 作者检查了
A
r a
If
a b河 i n f。 , 1 L e v l 和 N o t几妙 a , a x d e l a , a万f ( F r a n e h . ) H a r m s 的模式照片 , 认为
它们的主要特征基本一致 , 作者又检查了云南 , 贵州 、 四川 、 湖北的大量标本 , 发现郑
万钧 、 华敬灿 9 6 9 号标本的特征与 N o t h帅 a , a x ` a v i d i i ( F r a n e h . ) H a r m s 一致 , 无
疑应属于该种 , 而云南 、 贵州的标本在小叶数目 , 叶形大小 , 果梗长短等方面存在着一
系列的变化 , 单小叶及 8 小叶的现象 , 经常出现在同号标本中 , 分布上也无截然界限 ,
敌该新组合不能成立 。
本种分布贵州安龙 、 云南昆明 、 大理 、 丽江 、 德钦等地。 湖北无此种分布 。
异叶级王茶
N o t h o Pa n a x d a v i d i i ( F
r a n e h

) H a r m s e x D i e l s

i n B o t

J a h r b
.
29 : 4 5 5

1 9 0 0— N o t h帅 a . a x b时 1. 玄e r i ( L e v l 。 ) S 。 Y 。 H “ i n J o o r n 。 A r n 。 A r b 。 61 : 8 4 。1 9 8 0 , P 。 P 。 q u o a d s P e c i山 。 C h e n g e t H w a 9 6 9 , s y n 。 n o v 。
本种在湖北省利川 、 建始 、 咸丰 、 巴东等地较为常见 。
异叶花椒
Z a n t h o x y l u m d im o r ph o Ph y l l u m H
e m s l
.
i n A n n
.
B o t
.
9 : 1 5 0
.
1 8 9 5
. — F a -
一 1 5 8 一
别 : a d im OPI hPo h夕 I l aE n g l . i n N o t . P f l a n ze n f a m . 3 ( 4 ) : 1 15 . 15 9 7 .— Z a一 t h o x r -
Iu o d f m口 P hPo h亨 I l a v a r . s P i o i f o l iu爪 Re h d .e t W i l s . i n S a r g . P I。 W i l s . 2 : 1 2 6 -
1 9 1 4, H u a n g i n A e t

P h y t o t a x

S i n

6 ( 1 ) : 3 8

1 9 5 7

F l

H u p e h e
n 。 2 : 3 2 9
.
1 9 7 9
。— T o d a l i a a s i a t i c a s e n s u s 。 Y 。 H u i n J o u r n 。 A r n 。 A r b . 6 1 : 8 1 。 1 9 8〕
n o n ( L
a m

) K u r z

q u o a d s p e e i川 。 C h e n g e t H w a 9 4 2 , H w a 4 2 3。
变种刺异叶花椒 ( v a r . s P i n f f o l i u爪 R e h d 。 e t W i l s 。 ) 除叶缘着生小刺外与 原 种
无其它区别 , 黄成就先生经过研究更认为 : “ 变种有时仅在 1 、 2 个小叶的边缘着生细
而极短的刺 , 不仔细观察极易与原种混淆 ” , 作者检查了黄先生引证过的复号标本 , 定
为变种刺异叶花椒的叶缘却全部无刺 (郑万钧 、 华敬灿 9 42 号 ) , 而黄先生引证的 另 一
号标本 (湖北利川 、 华敬灿 4 23 号 ) 定为原种的叶缘却有 2一 3 短刺 , 作者自己所 采 的
一号标本 (利川 、 星斗山 5 0 7 号 ) , 其中有一份叶缘有明显的长刺 , 而同号的另几 份 则
叶缘完全无刺 。 因此作者认为 , 本种叶缘有刺 、 无刺这一性状的变化是不稳定的 , 故将
此变种归并 。
巫山新木婆子
N e o l i t s e a w u , h a n i c a ( C h u n ) M e r r
,
i n S u n y a t s e n i a 3 : 2 5 0

1 9 3 7 ; Y a n g
e t P
.
H
.
H
u a n g i n F I
.
R e i p u b

P o p u l

S i n
.
31 : 3峨2 . i g a 2 . — L i t s e a 川 u s丙a -” i c a C五u n i n J o 盯 n 。 A r n 。 A r b 。 9 : 、 1 5 3 。 1 9 2 8 。— N e o l f t s e a 沙i r fd i s C il e o g e t s ,
Y

H “ i n J o u m , A r n , A r b 。 6 1 : 7 6 1 9 8 0 , s y n 。 n o v 。
胡秀英根据华敬灿采自于利川县团堡乡的 1 25 号标本并遵照郑万钧教授的意见 , 联
名发表了新种 : N e o l i t s e a , f ; id 1’ s C五e n g e t 5 . Y . H u , 他们认为该新种与巫 山新 术
姜木 〔N e o l i t s e a 留 u s h a : f c a ( C h o n ) M e r r . 〕 的主要区别在于新种叶下粉绿 色 , 花梗具
绢状长硬毛 , 作者检查了 5 份等模式标本 ( C . T . H w a 12 5 , I: ot y p。 ) 以及 湖 北 、
四川的大量标本 , 发现叶下面的颜色由粉绿到灰 白存在着一系列的过渡性变化 , 甚至在
同号标本上也能看出这样的变化 , 花梗均具有黄褐色绢状毛 , 在分布上也无明显界限 ,
款作者认为该新种很难成立 。
一 1 5 9 一
别 : a d imO IP hP oh夕I la E ng l. i nN ot. P f la nz e nf a m. 3 ( 4 ): 1 1 5. 1 59 7. — Z a一 th ox r -
I u od f m口PhP oh亨I la v ar . s P i o if o l iu爪 Re h d . e t W i ls . i nSar g . P I 。 W i ls . 2: 1 6 2-
1 9 1 4 , H u a n g i n A e t

P h y t o t a x

S i n

6 ( 1 ) : 3 8

1 9 5 7

F l

H u p e h e
n 。 2 : 3 2 9
.
1 9 7 9
。— T o d a l i a a s i a t i c a s e n s u s 。 Y 。 H u i n J o u r n 。 A r n 。 A r b . 6 1 : 8 1 。 1 9 8〕
n o n ( L
a m

) K u r z

q u o a d s p e e i川 。 C h e n g e t H w a 9 4 2 , H w a 4 2 3。
变种刺异叶花椒 ( v a r . s P i n f f o l i u爪 R e h d 。 e t W i l s 。 ) 除叶缘着生小刺外与 原 种
无其它区别 , 黄成就先生经过研究更认为 : “ 变种有时仅在 1 、 2 个小叶的边缘着生细
而极短的刺 , 不仔细观察极易与原种混淆 ” , 作者检查了黄先生引证过的复号标本 , 定
为变种刺异叶花椒的叶缘却全部无刺 (郑万钧 、 华敬灿 9 42 号 ) , 而黄先生引证的 另 一
号标本 (湖北利川 、 华敬灿 4 23 号 ) 定为原种的叶缘却有 2一 3 短刺 , 作者自己所 采 的
一号标本 (利川 、 星斗山 5 0 7 号 ) , 其中有一份叶缘有明显的长刺 , 而同号的另几 份 则
叶缘完全无刺 。 因此作者认为 , 本种叶缘有刺 、 无刺这一性状的变化是不稳定的 , 故将
此变种归并 。
巫山新木婆子
N e o l i t s e a w u , h a n i c a ( C h u n ) M e r r
,
i n S u n y a t s e n i a 3 : 2 5 0

1 9 3 7 ; Y a n g
e t P
.
H
.
H
u a n g i n F I
.
R e i p u b

P o p u l

S i n
.
31 : 3峨2 . i g a 2 . — L i t s e a 川 u s丙a -” i c a C五u n i n J o 盯 n 。 A r n 。 A r b 。 9 : 、 1 5 3 。 1 9 2 8 。— N e o l f t s e a 沙i r fd i s C il e o g e t s ,
Y

H “ i n J o u m , A r n , A r b 。 6 1 : 7 6 1 9 8 0 , s y n 。 n o v 。
胡秀英根据华敬灿采自于利川县团堡乡的 1 25 号标本并遵照郑万钧教授的意见 , 联
名发表了新种 : N e o l i t s e a , f ; id 1’ s C五e n g e t 5 . Y . H u , 他们认为该新种与巫 山新 术
姜木 〔N e o l i t s e a 留 u s h a : f c a ( C h o n ) M e r r . 〕 的主要区别在于新种叶下粉绿 色 , 花梗具
绢状长硬毛 , 作者检查了 5 份等模式标本 ( C . T . H w a 12 5 , I: ot y p。 ) 以及 湖 北 、
四川的大量标本 , 发现叶下面的颜色由粉绿到灰 白存在着一系列的过渡性变化 , 甚至在
同号标本上也能看出这样的变化 , 花梗均具有黄褐色绢状毛 , 在分布上也无明显界限 ,
款作者认为该新种很难成立 。
一 1 5 9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