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STUDIES ON POLYSTICHUM MOUPINENSE (FRANCH.)BEDD. AND ITS RELATIVES

穆坪耳蕨及其近缘种研究



全 文 :B U L L E T IN O F BO T A N ICA L R E SE A R C H
第 9 卷
V
o
l
.
9
第 3 期
N o
.
3
19 8。年 7 月
J
u
l了, l , s。
穆坪耳威及其近缘种研究 `
孑七 宪 需
、.,`ó.
S T UD IE S O N P O L Y S T IC HUM MO U P IN EN SE ( F R AN C H
.
)
B E DD

AN D IT S RE L AT IV三 S
K u n g H s i a n
一 s h i u
〔提要〕 作 者 对 耳 碳 属 的 穆 坪 耳 蔗 群 作了分类学的研 究 , 共记录了国产种类 18
种 。 其中 P . h a 6 a e作 : e , P . o 6 t “ s玄P访。 。 川 , P . s a lm `” e ” s e , P . 成 g , 。 。 , P . 爪 e J。 , o -
s t `p e s 等为新种 ; P . 之宕e h i a n g e n s e ( W r i g h t ) C h i n g 为新组合 。 对 P . t s ` e h u e n s e 等
4种及 P . g a 沉 d o e n s e ` a r . e l o 。夕 a t。 。 作了归并 。 本文还附有分类检索表 。
在 中国西部至印度北部亚高山至高山地带常见一类夏绿性的耳藤属植物 。 它们具有
一回羽状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的叶片 ; 羽片常分裂 , 为纸质或草质 , 背面有狭披针形的
小鳞片 。 秋后叶片枯萎 , 叶柄下部宿存 , 经久不腐可在地面形成隆起的丛状 , 根茎的顶
芽即保藏在其中 。 这与 高 山 草 甸上若干禾本科植物相同 , 显然是对高山冬季严寒的适
应 。 这群耳藏即是以穆坪耳旅 P o l夕s t i c乃u m fn o u Pi o e : s e ( F r a n e h . ) B e d d . 为代表的一
个类群 。 它们的分布以高山地带为限 , 从云南 , 四月! , 陕甘南部 , 向西至喜马拉雅 山
区 , 北方以秦岭为界 , 少数种类间断地出现在台湾及 日本高 山 。 在中国大陆最高分布可
达海拔 5 0。。米 。 与之相近的是同一地区的 中华耳蔽 尸 . s i ne 郎 e C h r i s t 群 , 但后者叶
片较宽 , 羽片羽伏或一回羽伏 , 背面具线形或钻 形乃至毛伏的小鳞片 。
与穆坪耳旅近缘而同属一群的在我国有 18 种 。 可以下表检索
1
. 羽片先端及裂片或齿的先端无芒刺 。
2
, 叶片一回羽状 , 羽片边缘具齿或为羽状浅裂其基部也不深裂
3
. 叶柄与叶轴仅具一色 , 即淡棕色鳞片 。
4
. 羽片腹面光滑 , 叶轴鳞片常脱落近光滑 · “ … 拉钦耳旅 P . l ac h e n e n s e ( H 。 。 k . ) B e d d .
4
. 羽片腹面具狭鳞片 , 叶轴背面具密生鳞片· “ … 杜氏耳蔗 P . d o t hi ie ( H o eP ) C . C h r ,
3
. 叶柄与叶轴具淡棕色与深棕色二种鳞片 “ ” · · ” · ,. :.3 拟穆坪耳旅 P
.
aP r a m ou p i n e n s . C h抽 g
2
. 叶片一回羽状 , 羽片羽裂至 中部但基部有 1 对深裂的裂片 , 或羽片有 2一 7对深裂的裂片 。
5
. 羽片仅在下部有 1一 2对深裂的裂片 。
本文作者工作单位 : 四川 , 成都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 C h e o g d u I n s t it u t e 0 1 B i o l o g y , A e a d e m ia S i n i c a ,
C h
e n g d u
,
S i
o h u a a )
` 国家 自然基金资助项 目 T h e p r o ie e t s u p p o r t e d b y N S F C .
仑. 叶片中部及其以下的羽片为三角卵形或卵形 ; 叶柄及叶轴的鳞片一色。
7
. 叶柄 禾秆色 , 有时仅在基部带棕色 , 羽片先端急尖或渐尖 ” · ” · · ” 一 · ” “ ~ · · , · “ ~ ” “ ,. · ~ 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 “ ” “ “ “ 一 4 . 穆坪耳旅 P . m ou p i胜 n se ( F r a 。 。 h . ) B . d d .
7
. 叶柄棕色 , 羽片先端钝或为圆形 ” “ ” ” ” ” 5 . 哈巴耳旅 p . 卜a b a e “ 。 C h i o g e t K u o g
6
. 叶片中部及其以下的羽片卵形或矩圆形 , 仅基部的为三角卵形 ; 叶柄及叶轴具淡棕色及
紫棕色二种鳞片 “ “ · “ “ · “ “ “ ” … 栗鳞耳旅 P . ca “ an e u m ( C l a r k e ) N a y a r “ t K “ ” r写 . 羽片具 3 对以上的深裂达羽轴的裂片 。
8
. 叶柄禾秆色 。
9
. 叶柄及叶轴仅具一色 , 即淡棕色的鳞片 。
1 0
. 羽片先端急尖 。
1 1
. 叶柄及叶轴纤细 , 羽片长 6一 15 毫米 ,排列稀疏其间隔常大于本身宽度
吞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 . 陕西耳藤 P . s h的 , i en 终 1C 、 r is t
1 1
. 叶柄及叶轴较粗 , 羽片长1 . 2一 2厘米 , 排列较密 · 4 · · · “ · ~ · · ~ · · 一 ~ ,. ~ ~ “ :
一 ” . . ” .一 ; . “ ” · ” ~ 二 8 . 丽江耳旅 p . il 比 i an ge n se ( W : i g h )t C 、 i n g
1 0
. 羽片先端钝或为圆形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 · “ “ ” “ ” · · ”一 ` … ` … `一 ’ 一 ` … ” ” ” · ’ ~… . .…一 , ” . .一 9 . 钝羽耳旅 P . o b t小 i万加 u m C h i o g 已 H . S . K : 。 炙
9
. 叶柄及叶轴具棕色及紫棕色二种鳞片。
1 2
. 羽片矩圆形或卵形 , 先端钝或圆形 · · ” · · · 一 · 一 “ 一 “ · · · · · · · · · ·· ” ” · · · · ~ ~一
· “ “ ,. ” ” ” 一 10
. 怒江耳威 p . ” ! w in e 。 : e C h i n g e t H . 5 . K u o g
1 2
. 羽片狭三角形或狭卵形 , 先端尖 ” ~ · ” ” · · · · · · ~ · · “ · · ” 一 “ ~ ” · “ · ” · · ~一
· “ ” “ · · ”一 1 1 . 黑鳞耳藤 P . r i犷 。 m C h i o g e : H . 5 . K u o g
8
, 叶柄棕色 。
1 3
. 叶柄鳞片均为棕色 ; 羽片长 1 , 5一 2 . 5 厘米 尹 - · · · ~ ·· · · “ · · · · · · · ·一
12
. 昌都耳旅 P . q u a m d o e n : e C h i o g e t 5 . K . W u
1 3
. 叶柄具棕色及紫棕色二种鳞片 ; 羽片长 0 . 8一 1 . 3厘米 · · · · · 一…
·… 13 . 乌柄耳藏 P . m e 一a o o s t i p o s C h i o g e t H . 5 . K u n g
. 羽片先端及边缘的齿端或裂片的先端有芒刺 。
14
. 叶柄 禾秆色 。
1 5
. 叶柄及叶轴的鳞片全为棕色
1 6
. 羽片较小 , 中部的长 1 . 5一 2厘米 , 不成镰状 ” “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
… . . “ . . … . ~ · · “ …一 ” “ · “ , · “ · ,’ ,. ~ ,. “ “ 14 . 芒刺耳藏 P . rP se co 川 a加 m ( W al l . ) M o er
1 6
. 羽片较大 , 中部的长 1 . 5一 2厘米 , 略向上弯成镰状 · · · ” · , 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
· · ” “ “ ” · “ · · ” ” 一 “ · ” · · ” · · · ” · ” ”一 巧 . 亚来耳蔽 p . y a d o n g e ns e C h i o g o t 5 . K . W u
1 5
. 叶柄及叶轴具棕色及紫棕色或深棕色二种鳞片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 16 . 褐鳞耳藤 p . p` e ud 。 一 c : : t a o e u m C ih o g et 5 . K . W u
1 4
. 叶柄棕色或紫棕色
1 7
. 叶柄浅棕色 ; 叶片倒披针形 · 一 · ” ” “ 一 17 . 波密耳旅 P . 如 m ion 怕 C ih ng et 5 . K . W 。
1 7
. 叶柄紫棕色 ; 叶片披针形至狭卵形 ” ” · ,. 一 18 . 西藏耳孩 P . it be 行 cu m C h i o g

1
。 拉钦耳披
P o ! y s t l e h u m
O g
a t a
,
I e
.
F i l
.
l a e h e n e n s e ( 卜I o o k . ) B e d d . F e r n s B r i t . In d . 1 :
J a p
.
2
:
p l
.
9 5

1 9 2 9 ; T a g a w a i n H a r a
,
F l
.
E
P 1
.
3 2
.
1 8 6 5 ;
.
H i m a l
.
1
:
48 0
.
1 96 6; D a igo b o in Se i
.
R e p
.
T o k 了0 K y o ik u B1 5 (2 2 4) : 7 0 . 1 97 2 & in
H
.
L
.
L i
,
F 1
.
T
a iw a 红 1 : 3 9 3 . 1 9 7 5 ; k u r a t a & N a k a i k e , 111 . P t e r i d . J a p .
1 : 5 6 4
.
1 9 7 9 : K h u l l a r & G
u p t a i n N o v a H e d w i g i a 3 2 : 4 4 0
.
f : 7 1一 7 8 . 1 9 8 0 ,
N a k a i k e i n M i
s e二 P u b l . N a t . S℃ 1 . M u s . T o k了 0 198 2 : 1 4 0 . 1 0 8 2 ; 西藏植物志
1 ; 2 2 5
.
2 9 5 3 ; D i
x i t , C
e n s . I n d
.
P t e r i d
.
1 5 7
.
1 9 8 4 ; M
.
C
.
K u o i n T a i w a n i a
3 0 : 3 2
.
2 9 8 5— A s P萝d f u成 Ia c h o n e n s o H o o k . S p . F i l . 4 : 8 . t . 2 1 2 。 1 8 6 2 。本种模式采 自印度北部的拉钦 , 是喜马拉雅山区常见的种 。 其叶柄为禾秆色 , 不为
棕色 , 鳞片常脱落 , 有时部分保留 , 但不成密生状 。
西藏 : 拉萨 , 张永田 郎楷永 1 9 32 ; 错那 , 吴征锰等75 一 9 9 9 , 青藏队 7 5 1 9 6 3 ; 加查 , 西藏中草
药队遵2 8 0 4 3 5 2 , 青藏队 7 9 2 6 ; 林芝 , 青藏队 7 8 2 3 7 8 2 5 7 5 1 1 3 6 , 程树志 李勃生 6 3 9 4 ; 察瓦龙 ,
王启无 6 6 08 7 ; 类乌齐 , 青藏队 9 2 7 8 ; 米林 , F . L u d l o w , G . S h e r r i f f & G . T a y l o : 5£5夕。
新疆 : 乌鲁木齐 〔天山 ) , 杨昌友0 0 2 5 。
云南 : 丽江 , 朱维明 7 2 2 1 8 2 ; 全阑沧 一金沙江分水岭 F o r r e s t 2 0 2 0 5 。
四川 : 马尔康 , 吴中伦 3 22 6 5 。
甘肃 : 西固 , 王作宾1 4 5 3乳 地点不明 , 秦仁昌 9 7 9 , 静生生物所 2 2 5 8 5 。
分布 : 印度北 部 , 尼泊尔 , 不丹 , 中国 (西部及台湾高山 ) , 日本 。 在我国垂直分
布为海拔 3 0 0。一 5 0 0 0米 , 生于草甸或暗针叶林边 。
2
. 杜氏耳截
P o l y s t i e h u m d u t h i e i ( H
o p e ) C
.
C h r
.
I n d
.
F i l
.
7 2
.
1 9 0 5 & i n A e t a H o r t

心 0 t h o b . 1 : 6 4 . 1 9 2 4 ( e x e l . s y n . ) ; H a n d一 M a z z . S y m b . S i n . 6 : 2 6 . 1 9 2 9 ;
玉l u e t C h i n g l : 9 . 1 9 3 0 ( e x e l . s y n . e t P l . ) ; D i x i t , C e n s . I n d 。 P t e r i d 。 1 5 7 。
1 9 8 4— A s Pid i召协 d u t乃i e i H o p e i n J o u r n . B o m b . N a t . H i s t , S o e . 1 2 : 5 3 2 。 p l 。6 . 1 8 9 9— 5 0 了o l e 户公d`“机 d赵才六f e宕 ( H o p e ) C h i n g i n B u l l . F a n M e m . In s t . B i o l 。
( B o t
.
) 2 0 : 1 0
.
1 9 4 0— P o l夕s t f c h u m t s u c无u e n s e C h i n g , 秦岭植物志 , 2 : 15 6 。 2 2 2 。图版 3 8 : 5 . 1 9 74 ; 西藏植物志 1 : 2 2 5 . 19 8 3 。
模式采 自印度 K u m a u n 。 本种体型小 , 叶轴与叶柄有较密的鳞片 , 羽片腹面有 白色
或淡棕 色狭鳞片。 外形极似 玉 龙 藤 5 0 : o l e Pi d艺u o s l a c艺a l e C h r i s t , 故曾被一些孩类
学家误认为同种 。 但后者为玉龙蔗属 , 囊群无盖 , 而本种具盾形的囊群盖 , 无似为耳旅
属 , 二者不论从 H o p e 或 C hr i s t 的原始论述及插图 中均以明确辨别 。
西藏 : 定结 , 青藏队 3 8 8 9 5 6 5 9 ; 波密 , 应俊生 洪德元 9 180
云南 : 中甸 , 金沙江队 4 5 0 6 4 5 0 7 ; 丽江 , 芦曼丽 0 0 1 4 5 , 朱维明 5 1 0 ( 1 ) , F o r r e s t 5 9 3 4。
甘肃 : 西固 , 王作宾1 4 5 3 9。
分布 : 印度北部 , 尼泊尔 , 中国 (云南 , 西藏 , 甘肃 ) 。 在 中国垂直分布为海拔
3 5 0 0一 4 8 0 0米 。
3
. 拟穆坪耳蔗
P o iy s t i c h u m Pa r a m o
u p i n e n s e C h i n g
, 西藏植物志 1 : 2 2 6 . 1 9 5 5 . 叶柄及叶轴密
生淡棕色及深棕 色二种鳞片 。
西藏 : 波密 , 应俊生 洪德元 0 8 4 9 ; 察隅 , 青藏队 1 0 2 4 5。
四川 :稻城 , 青藏队 5 5 8 2 。
分布 : 中国 (西藏 , 四川 ) 。
4
. 穆坪耳蔽
P o ly s t i e h u m m o u Pi n e n s e ( F r a n e h
.
) B
e d d
.
H a n d b
.
F
e r n s B r i t
.
I n d
.
S u p p l
.
4 2
.
18 9 2 ; C h r i s t i n B u l l
.
S o e
.
B o t
.
F r a n e e 5 2 M e m
.
1 : 3 0
.
1 9 05 & B u l l

A e a d
.
G
e o g r
.
B o t
.
16 : 1 1 3
.
1

9 0 6— A s P id i u沉 优 o u P`n e n s e F r a n e h . i n N o u v .A r e卜 . M u s . 11 1 0 : 2 1 5 . 1 8 8 7— OP I夕s t f c人u爪 拟o o d s i’O i’d e s C h r i s t i n B o t . G a 艺 .
5 1 : 3 5 4
.
1 9 1 1— P . P r e s c o t t `a 九u m (W a l l . ) M o o r e v a r . 优 o u Pi ” e n s e ( F r a n e h . ) C .
C h r
.
i n A e t a l孑o r t . G o t h o b . 1 : 7 0 . 1 9 2 4 .
本种是 1 5 6 9年 D a v i d 在 四川穆坪 (现称宝兴 ) 采到 , 经 F r a n c h e t 作为 A : P id i u n :
的成员命名发表 。 虽然 B e d d o m e 于 1 8 9 2 年根据 F r a cn h e t 的描写在他的印度 藤 类俏
物手册 中将它正确地组合至 P ol 梦 lt’c 入u m 属 中 , 但他未见过这个种的标本 , 也未指出印
度有分布 。 西藏植物志未记载本种 , 但它在西藏东部有分布 。
西藏 : 加查 , 青藏队 7 9 2 5 , 米林 , F . L u d l o w , G . S h e r r i f f & G . T a y l o r 5 2 1 5 ; 林芝 , 李
勃生 程树志 5 9 2 8 6 0 7 2 ; 察隅 , 王启无 6 5 3 2 3 , 青藏队 1 0 6 7 0 。
云南 : 德钦 , 王启 无 6 4 9 6 3 6 5 9 4 7 e 9 4 5 0 6 9 4 8 4 69 6 7 9 6 9 7 5 1 7 02 0 2 , 俞德俊 9 2 3 1 , 青
藏队 2 3 5嫂 2 6 5 1 3 0 0 7 ; 维西 ,俞德俊 s a i o ,王启无 6 4 5 5 5 6 4 6 5 7 ; 中甸 , 俞德俊 1 2 1 8 2 , 中甸队 1 5 9 1 ;
丽江 , 朱维明等 7 60 9 3 8 , 洱源 , 金沙江队 6 1 4 2 。
四川 : 炉霍 , 管中天 7 1 0 2 61 ; 木里 , 青藏队 1 4 4 6 9 ; 乡城 , 青藏队 3 5 0 1 4 0 5 6 5 0 5 0 ; 九龙 , 应
俊生 4 0 3 6 , 康定 , 黄治平等 1 7 2 4 , 曲桂龄 7 3 9 8 , 孔宪需 6 0 J 7 6 0 4 8 , H . S m i t h 3 8 4 9 大金 , 森勘二大
队 4 9 7 9 ; 宝兴 ; D a v i d ( T y P“ , f 『a g . ) ; 芦山 , klJ 亮 孔宪需 1 2 9 4 6 8 1 ; 马尔康 , 孔宪需 2 2 0 1 ,
吴中伦 3 2 d 4 9 ; 黑水 , 姜恕 1 5 3 1 。
甘肃 , 甘南 。 2 9 1。
陕西 : 太白山 , 傅坤俊 魏志平 1 0 3 2。 , 王作宾2 7 3 9 。
湖北 : 神农架 , 神农架队 1 0 7 3 6 。
5
. 哈巴耳蔽 新种 图版 : 1
P o l y s t i e h u m h a b a e n s e C h i
n g e t H
.
5
.
K u n g
, s p
. n o v .
,
S P e e i e s a f f i n i s P
.
P u r e O一 勺 r u n n e a一 P l n n l s
o b t u s i s v e l r o t u n d a t i s
T
o t a P l a n t a 2 2一 2 8
m o u Pi” e n s i ( F r a n e h . ) B e d d . , s e d s t i p i t r a e h i q u e
m a j i o r i b u s 1
.
2一 1 . 6 e m l o n g i s , 7一 9 m m l a t i s ,
d i f f e r t
.
P U r -
a P l c e
e m a l t a
. r h i z o m a e r e e t u m
, P a l e i s a t a t r o

b r u n n e i s
l a t e l a n e e o l a t i s o b t e e t u m
.
F r o n d e s e a e s P i t o s a e
, s t i P e s 1 0一 1 4 e m l o n g u s ,
b a s i e
.
3 m m d i a m e t r o
, p u r p u r e o

b r u n n e u s
, v e n t r a l i t e t e a n a l i e u l a t u s
,
i n f e r n e p a l e a e e u s
, P a l e i s o v a t o 甲a t i s m e d i o a t r o 一 b r u n n e u s , s u P e r n e p a l e i s
b r u n n e i s o v a t i s n e e n o n l a n e e o l a t i s o b t e e t u s ; l a m i n a l i n e a r i

l a n e e o l a t a v e l
a n g u s t e o b l a n e e o l a , a
, 2 0一 2 6 e m l o n g a , 2 . 5一 3 e m l a t a , a p i e e a e u m i n a t a , v e r s u s b a s i n

S e n S l l l l
a n g u s t a t a , b i p i n n a t i f i d a ; p i n n a e 2 4一 3 0一 j u g a e , a l t e r n a e
s e s s i l e s
, o v a t a e
1

5 e m l o n g a e
,
v e l t r i a n g u l o
一 o v a t a e ,
7一 9 m m l a t a e - a P i c e
s u P e r i a e a n g u s t a t i o r e
s
o b t u s a e v e l 戈o t u n d a t a e ,
m e d i a e l

2一
b a s i r o t u n d o
-
4
e u n e a t a e v e l f e r e t r u n e a t a e
, u t r e q u e l a t e r a l i t e r a u r i e u l a t a e
,
i n t e r d u m a n t i e e
l o n g i o r e
, P i n n a t i f i d a e a d m e d i u m ; s e g m e n t i s 3一 6 一 j u g i。 , a l t e r n i s , l e v i t e r
a s e e n d e n t i b u s
, e o n f e r t i s
, o b l o n g i s v e l o b o v a t i s
, a p i e e a e u t i s v e l o b t u s i s
,
p a u 19
一 s e r r u l a t i s ; p a g i n a f r o n d i s t e x t u r a e h a r t a e e a
, s u b t u s a n g u s t i : l a n e e o l a t o
-
P a l e i s o b t e e t a ; v e n a e i n s e g m e n t i s p i n n a t a
, u t r e n q u e o b s e u r a e ; r a e h i d e s
v e n t r a l i t e r e a n a l i e u l a t a e
, i n f e r n e p u r P u r e o

b r u n n e u s
, s u P r a P a l e i s a n g u s t i
-
l a n e e o l a t i s n e e n o n l i n e a r i b u s
,
·
P a l i

b r u n n e i s l a x e o n u s t a e
, s u b t u s P a l e i s
b r u n n e o l i s a n g u s t i

l a n e e o l a t i s e t l i n e a r i b u s
, p a l e i s b r u n l l e i s i n t e r m i x t i s

S o r i r o t u n d a t i
, z一 4 p r o s e g m e n t o ; i n d u s i a r o t u d a , P e l t a t a , m a r g i n e e r o s a .
植株高 2 一 28 厘米 。 根茎直立 , 有深棕色宽披针形鳞片 。 叶簇生 , 川一柄长 10 一 14 厘
米 , 基部直径约 3 毫米 , 紫棕色 , 腹面有纵沟 , 下部有卵形棕色中央 深棕色的鳞片 , 上
部有卵形及披针形棕色鳞片 ; 叶片线状披针形或狭倒披针形 , 长 20 一 26 厘米 , 宽 2 . 5一 3
厘米 , 先端渐尖 , 向部渐狭 , 二回羽状分裂 ; 羽片 24 一 30 对 , 互生 , 无柄 , 卵形或三角
卵形 , 上部的较狭 , 中部的长 1 . 2一 1 . 5厘 米 , 宽 7 一 9 毫米 , 先端钝或圆形 , 基部圆楔
形或近截形 , 基部两侧有耳 , 有时上侧的耳较长 , 羽状分裂至 中部 ; 裂片 8 一 6 对 , 互
生 , 略斜向上 , 密接 , 矩圆形或倒卵形 , 先端尖或钝有数个小齿 ; 叶片纸质 , 背面有狭
披针形鳞片 ; 裂片具羽状脉 , 两面均不明显 ; 叶轴腹面有纵沟 , 一厂部紫棕色 , 腹面疏生
淡棕色狭披针形及线形鳞片 , 背面有淡棕色狭披针形与线形鳞片并混生棕色鳞片 。 抱子
囊群圆形 , 每裂片 1 一 4 个 ; 囊群盖圆形 , 盾状 , 边缘啮蚀状 。
近穆坪耳旅 P . m o u p i o e ” s e ( F r a n c il . ) B e d d . , 但叶柄为紫棕色 , 羽片较大 , 长
1
.
2一 1 . 6厘米 , 宽 7 一 9 毫米 , 先端钝或圆形而不同 。
云南 ( Y u n n a 。 ) ; 中甸 ( Z h o o g d又a n ) , Z h o o g d . E x p e d . (中甸队 ) 1 7 6 6 ( T y pu s P E )
6
. 栗鳞耳旅
P o ly s t i e h u m e a s t a n e u m ( C l
a r k e )

N a y a r e t K
a u r ,
C
o m P

B e d d

H
a n d b

F e r n s B r飞t
P t e r i d

1 5 7
I n d
.
5 0
.
1 9 7 2 ; 西 藏 植物志
1 9 8 4— A s Pid i u m P r e s e o t i a 刀 . m
1 : 2 2 6

1 9 8 3 ;
v a r ` c a s t a ” e 赵m
D i x i t
,
C
e n s . I n d

C l a r k e i n T r a n s



L i n n
.
S o e
.
1 1 B o t

1 : 5 0 9
.
1 8 8 0
.
栗鳞耳旅的模式采锡金 , 但在西藏东南及云南西北分 布 较 多 。 本 种 与 黑 鳞耳旅
尸 . 爪 g lu m C hi n g e t H . 5 . K u n g 近似 , 叶柄及叶轴同具二种颜色的鳞片 , 但本种羽
片浅裂 , 先端钝或圆形 。
西藏 : 墨脱 , 青藏队 7嫂一 3 8 2 1 3 8 3 9 38 8 2 , 程树志 李勃生 0 3 2 0 0 3连7 ; 波密 , 程树志 李勃
生 7 0 2 2 7 0 4 4 ; 察隅 , 青藏队 1 0 2 4 7 1 0 1 4 3。
云南 : 怒江一澜沧江分水岭 F o r r e s t 1 3 31 2 ; 自拉 , 俞德俊 2 2 3 1 3 ; 贡山 , 冯因相 7 7 9 6 8 3 7 8 ; 球
21
, 俞德俊 1 9 7 2 9 2 0 3 5 6 ; 丽江 , 吴征谧 8 1 9 5 ; 大理 , 朱维明 2 6 2 7 ; 贡 ILJ , 青藏队 8 5 0 0 8 7 5 6。
缅甸 ; 上缅甸 , F o r r o s t 2 7 0 0 。
分布 : 印度北部 , 锡金 , 缅甸北部 , 中国 (西藏 , 云南 ) 。
7
。 陕西耳玻
P o l y s t i e h u m s h e n s i e n s e C h
r i s t i n B u l l
.
A e a d
.
G e o g r
.
B o t
.
1 6 : 1 1 5
.
1 9 0 6 ,
5
秦岭植物 东 2:1 5 6 .图版 5 5 : 6一 7 .1 97 4— p . p, 。 s c o t t i a n u二 (W a l l . ) M o o r 。
v a r . 5丙e n s i e n s e ( C h r i s t ) C . C h r . i n A e t a H o r t . G o t h o b . 1 : 7 2 . 2 9 2 4 .
陕西耳族的模式标本为 G i r al d 1 3 , 采自陕西鄂县 。 它的叶柄及叶轴纤细易折 , 羽
片稀疏且分裂较深 。 杨光辉 5 8 8 1。 号 , 暂定为本种 , 但叶柄及叶轴较粗壮 。
陕西 : 太自山 , 刘慎愕 钟补求 1 1 0 5 2 9 3 3 3 0 1 6 , 夏纬英 续6 5 3 4 6 5 4 , 王作宾 1 5 0 9 2 65 2 ,
汪发贫等 0 95 2 8 4 , 高泽祥 , 张学忠 9 3 5 , 黄全 2 3 5 0 . 2 1 5 1 , 徐养鹏 5 4 5 5 7 0。
甘肃 : 二崛山 , 王作宾 7 4 6 1 7 5 6 5 , 李卡不拉 , 傅坤俊 1 5 2 9 ; 无采集地 , 秦仁昌 9 7 9 。
四川 : 道孚 , 管中天 1 2 3 6 7 , 大金 , 采集人不详 46 01 ; 巫溪 , 杨光辉 5 8 8 1 0
8
. 丽江耳蔗
P o ly s t i e h u m l i e h i a n g e n s e (W
r i g h t ) C h i
n g , e o m b
. n o v .— N e Ph r o d i n m l i c儿f -a : g e n s e W r i g h t i n K e w B u l l . 1 909 ( 6 ) : 2 6 7 . 1 9 0 9— P o l梦s , f c h u爪 叮a m d o e n s 。
C h i n g e t 5
.
K
.
W
u v a r . e l o , g a r u 二 C h i n g e t 5 . K . W u , 西藏植物志 1 : 2 2 5二
1 9 8 3
.
( q u o a d t y p u m )
.
模式标本是 由 F o r r e s t ( 2 5 0 0 ) 采 自丽江 。 除 C . C h r i s t e n s e n ( 1 9 2 4 ) 曾把它作
为穆坪耳蔗 P . m o u p in e o e 的异名外 , 八十年来它仿佛已被人遗忘 。 近年来作者据邱
园提供的模式照片核对了我国各地标本 , 认为 , 它是我国西部高山分布较多的一个种 。
其体型大小变化甚大 , 如羽片的长度 , 短的为 1 . 2 厘米 , 长的达 2 厘丸 p . q am do e邓 e
va
r · “ I。 ” ga t u m 代表一些体型较大的个体 。
西藏 : 察隅 , 王启无 6 5 5 3 8 , 青藏队 7 5一 5 3 6 1 0 8 0 2 ; 左贡 , 青藏队 1 2 0 2 6 2 1 0 2了
云南 : e h e 一 t s e 一 。 蔡希陶 5 5 1 7 9 5 5 1 9 1 ; K o k a l i 。 , 俞德俊 1 3 0 6 0 ; 德钦 , 王启无 6` 7 7 1 ; 维
西 , 王启无 6 5 ` 25 6 5 5 0 5 ; 丽江 , 赵敏光 3 0 4 4 7 , 冯国相9 0 97 , 王启无 7 1 5 0 3
四川 : 康定 , H . S m i t h 1 2 7 5 0 , 关克俭 王文采 1 0 5 6 ; 木里 ; F o r r e s t 2 0 5 0 5九龙 , 应俊生 洪
德元 4 036 ; 雅江 , 姜恕 金存礼 26 4 5 , 管中天 “ 0 9 5 3 ; 大金 , 李馨 7 5 6 8 3 ;` 马尔康 , 吴中沦 32 2 2 7 , 李
馨 7 4 4 7 7 ; 刷经寺 吴中伦 3 2 5 2 1 ; 理县李馨 7遵3 5 9 ; 芦山 , 刘亮 孔宪需 1 7 5 2 4 7 ; 丹巴 , 张敦厚 1 6 5 3 ;
峨眉 , 方文培 2 9 9 0 2 99 1
甘肃 : 天水 , 何叶琪 ; 8 9 9
青海 : 同仁 , 王作宾 6 1 8 5
分布 : 中国西藏东部 , 云南西部 , 四川西部 , 甘肃与青海南部 , 垂直分布为海拔
3 0 0 0一 4 3 0 0米 ; 生在章甸上 。
9
。 钝羽耳蔗 新种 图版 : 4
P o l y s t i e h u m o b t u s iP i n n u m C h i n g e t H
.
5
.
K u n g
, s p
.
n o v 。
S p e e i e s a f f i n i s P
.
l i e h i a : g e o s` ( W r i g h t ) C h i n g , s e d p i n n i s a p i e e o b t u s i s
v e l r o t u n d a t i s
, u t r e n q u e g l a b r e弓e e n t i b u s v e l p a u l o p a l e i s d i f f e r t .
T o t a p l a n t a e
.
2 5 e m a l t a

R h i z o m a e r e e t u m
, p a l e i s b r u n n e i s l a t i

I a n
-
e e o l a t i s o b t e e t u m
.
F r o n d e s e a e s p i t o s a e ; s t i P e s 1 0一 1 2 e m l o n g u s , b a s i e . 2
m m d i a m e t r o
, s t r a m i n e u s , v e n t r a l i t e r e a n a l i e u l a t u s
,
b r u n n e o l i

p a l e i s o 丫 a t i s
e t l a n e e 。 l a t i s 。 n u s t u s ; l a m i n 。 Ia n e e o 一a t a , 2 0一 2 4 c m l o n g a , 2 . 5一 3 . 2 c 伍
l a t a
, a p i e e a e u m i n a t a
,
b a s i p a u l o a n g u s t a t a
,
b i p i n n a t i p a r t i t a ; p a n n a e 1 8一
2 4

j u g a e
, a l t e r n a e
,
l e
v
i t e r a s e e n d e n t e s
, i p s a r u m f e r e l a t i t u d i n e i n t e r s e


6
: r em o ta e, i n f e r n a e l a x i o r e s
, : e s s i l e s
, o v a t a e v e l a n g u s t i
一 o v a t a e , P i n n a e m e
-
心 i a e 1 . 5一 2 . 4 e nr l o n g a e , 8一 1 2 m m l a t a e , a P i e e o b士u s a e v e l r o t u n d a t a e ,
: b a s i l a t e e u n e a t a e v e l r o t u n d o
一 。 u n e a t a e , l a t e r a l i t e r P a u l o a u r i e u l a t a e ,
, i n n a t i p a r t i t a e ; s e g m e n t i s 3一 4 一 ju g i s , a l t e r n i s , l e v i t e r a s e e n d e n t i b u s , o b o -
v a t i s v e l o b l o n g i s
, a p i e e o b t u s i s v e l r o t u n d a t i s
,
m a r g i n e e r e n a t i s v e l
i n t e g r i s ; p a g i n a f r o n d i s t e x t u r a e h a r t a e e a
, s u p r a g l a b r e : e e n s v e l p a u l o b r u
-
n n e o l i

p a l e i s l i n e a r i b u s
, s u b u s p a u l o b r u n n e o l i

p a l e i s l a n e e o l a t i s e t a n g u s t i
-
l a n e e o l a t i s ; v e n a e 11: s e g m e n t i s p i n n a t a e
, u t r e n q u e o b s e u r a e ; r h a e h i d e s
冲 e n t r a l i t e r e a n a l i e u l a t a e , u t r e n q u e b r u n n e o l i 一 p a l e i s l a n o e o l a t i s e t l i n e a r i b u s
o n u s t a e
.
S o r i i n P i n n i s s u p e r i o r i b u s o e e u P a n t e s
, s e e u s P i n n a e e o s t a b i s e r i a t i
,

i n t e r d u m Z一 4 p r o s e g m e n t i s i n f i m i s ; i n d u s i a r o t u n d a , p e l t a t a , s u b i n t e r a 。
植株高约 25 厘米 。 根茎直立 , 密生宽披针形棕色鳞片 。 叶簇生 ; 叶柄长 10 一 12 厘
米 , 基部直径约 2 毫米 , 禾秆色 , 腹面有纵沟 , 有卵形及披针形淡棕色鳞片 ; 叶片披针
形 , 长 20 一 24 厘米 , 宽 2 . 5一 3 . 2厘米 , 先端渐尖 , 基部略狭 , 二回羽状深裂 ; 羽片 18 一
:2 4对 , 互生 , 略斜向上 , 其间隔约与本身宽度相等 , 下部的较稀疏 , 无柄 , 卵形或狭卵
形 , 中部的长 1 . 5一 2 . 4厘米 , 宽 8 一 12 毫米 , 先端钝或呈圆形 , 基部宽楔形或圆楔形 ,
两侧略呈耳状突 出 , 羽状深裂 ; 裂片 3 一 4 对 , 互生 , 略斜向上 , 倒卵形或矩圆形 , 先
端钝或圆形 , 边缘具圆齿或全缘 ; 叶片纸质 , 腹面秃净或有少数淡棕色线形鳞片 , 背面
.疏生淡棕色披针形及狭披针形鳞片 ; 裂片具羽状脉 , 两面不明显 ; 叶轴腹面有纵沟 , 两
面均有淡棕色披针形及线形鳞片 。 抱子囊群圆形 , 位于上部羽片 , 在 羽轴两侧各成一
一行 , 或在基部裂片上有 2 一 4 个 ; 囊群盖圆形 , 盾状 , 近全缘 。
此新种近丽江耳蔗 尸 . If动 i洲ge sn 。 ( W r i g h t) C h i gn 但羽片先端钝或为圆形 , 两
面秃净或仅有少数鳞片可区别 。
云南 ( Y u o n a n ) : 德钦 ( D e q i n ) , K . M . F e n g (冯国相 ) 6 2粤 ( T y p u s P E ) ; 察隅 ( C a y u ) ,
: Q i n

Z a n g E x p e d
.
(青藏队 ) 105 2 1。
1 0
. 怒江耳孩
P o l y s t i e h u m
新种 图版 : 5
s a 砚w i n e n s e C h i n g e t H . 5 . K u n g , s p . n o v -
S P e e i e s a f f i n i s P
.
I i c人i a , g e ” 5 1 ( W r i g h t ) C h i n g , s e d p i n n i s m a j o r i b u s ,
; a p i e e r o t u d i s v e l o b t u s i s ; s t i p i t e p a l e i s b r u n n e i s n e e n o n p u r p u r e o

b r u n n e i s
·
o n u s t o d i f f e r t

T o t a p l a n t a 2 5一 3 5 e rn a l t a . R h i z o m a e r e e t u m , p a l e i s b r u n n e i s , l a t e
l a n e e o l a t i s o b t e e t u m
.
F r o n d e s e a e s o i t o s a e ; s t i p e s s一 14 e 一n l o n g u s , b a s i e .
3 m m d i a m e t r o
, a t r o
一 s t r a m i n e u s
, v e n t r a l i t e r e a n a l i e u l a t u s
, P o l e i s b r u n n e i s
,
l a n e e o l a t i s e t l i n e a r i b u s o n u s t u s
, n e e n o n p a l e i s p u r p u r e o

b r u n n e i s
, o v a t i s
吧 t l a n e e o l a t i s ; l a m i n a l i n e a r i 一 l a n e e o l a t a , 2 8一 3 0 l o n g a , 3一 5 l a t a , a p i e e
a e u m i n a t a
, v e r s u s 卜a s i n a n g u s t a t a , b i p i n n a t i p a r t i t a ; p i n n a e 2 6一 3 0 一 ju g a e ,
名 1t e r n a e , l e v i t e r a s e e o d e n t e s , e o n f e r t a e , p i n n a e i n f e r n o e l a x e d i p o s i t a e ,
/人、琢匕
7
起浅`
s e s s il e s
, o b l o n g县e V e l o v a t a e , m e d i a e 1 . 8一 2 e m l o n g a e , 1一 1 . 2 e m l a t a e ,
a p i e e r o t u n d a t a e v e l o b t u s a e
,
b a s i I a t e e u n e a t a e
, p i n n a t i p a r t i t a e ; s e乙m e n t l`
3一 5一 j u g i s , f e r e o p p o s i t i s , l e v i t e r a s e e n d e n t i b u s , c o n f e r t i s , o b l o n g i s , a p i e e
a e u t i s v e l r o t u n d a t i s e t p a u l o d e n t a t i s ; p a g i an f
r o n d i s t e x t u r a e h a r t a e e a
,
u t r e n q u e b r u n n e o

p a l e i s l i n e a r i b u s
, s e d s u b t u s e i s d e n s i o r i b u s ; v e n a e i n
s e g声n e n t i s p i n n a t a e , u t r e n q u e o b s e u r a e ; r h a e h id e s v e 几 t r a l i t e r e a n a l i e u l a t a e , 、
u t r e n q u e b r u o n e o

p a l e i s a n g u s t o

l a n e e o l a t i s e t l i n e a r i b u s
, s u b t u s p a l e i ,
a t r o

b r u n n e i s
,
l a n e e o l a t i s i只t e r m i x i t i s . S o r i i n p i n n i s s u p e ` r i o r ib u s o e e u p a 一
n t e s
, s e e u s p i n n a e e o s t a b i s e r i a t i
, i n t e r d u m Z一 4 p r o s e g m e n t o i n f e r n o ;
、`
i n d u s i a r o t u 仓 d a , p e l t a t a , m a r g i n e s u b i n t e g r a .
植株高 25 一 35 厘米 。 根茎直立 , 有宽披针形棕色鳞片 。 叶簇生 ; 叶柄长 8 一 14 厘
米 , 基部直径 约 3 毫米 , 深禾秆色 , 腹面有纵沟 , 有淡棕色披针形及线形鳞片并混有紫 ·
棕色卵形及披针形鳞片 , 叶片线状披针形 , 长 28 一 30 厘米 , 宽 3一 3 . 5厘米 , 先端渐尖 ,
基部变狭 , 二回羽状深裂 ; 羽片 26 一 30 对 , 互生 , 略斜向上 , 密生但下部的稀疏 , 无柄 ,
欠i圆形或卵形 , 中部的长 1 . 8一 2厘米 , 宽 1一 1。 2厘米 , 先端圆形或急尖 , 基部宽楔形 , .
羽状深裂 ; 裂片 3 一 5 对 , 近对生 , 略斜向上 , 密接 , 矩圆形 , 先端钝形或近圆形并有
少数齿牙 ; 叶纸质 , 两面有棕色线形鳞片 , 背面较密 ; 裂片具羽状脉 , 两面均不明显 ; :
叶轴腹面有纵沟 , 两面有狭披针形及线形棕色鳞片 , 背面混生深棕色披针形鳞片 。 抱子
囊群生在叶片上部羽片上 , 在羽轴两侧各成一行 , 有时在下部羽片为 2 一 4 个 ; 囊群盖
圆形 , 盾状 , 边缘近全缘 。
本种近丽江耳蔗 P 。 lI’ hc l’ an g。 : 。 ( W r ig ht ) C h in g , 但羽片较大 , 先端圆形或钝 ,
叶柄具棕色或紫棕色的鳞片 。
云南 ( Y u n n a n ) : 育阑沧一怒江分水岭 ( M e k o n g 一 S a l w i n d i v i d ) T . T . Y u (俞德俊 ) 2 2 6 7 0
( T y p u s P E ) ; 德钦 ( D . q i n ) C . W . W a n g (王启无 ) 6 9 5 0 6 ; 大理 ( D a l i ) V e g e t . E x p e通 (云大
植被队 ) 2 5 1 , Y . H . X i a n (向应海 ) 5 5 5 3 。
1
。 黑鳞耳蔗 新种 图版 : 2
P o l y s t i c h u m n i g r u m C h i n g e t H
.
5
.
K u n g
, s p
. n o v .
S p e e i e s p r o x i m a t e a f f i n i s P
.
I f c乃i a , x o n s i ( W r i g h t ) C h i n g , s e d s t i p i t合
b r u n n e o l i

p a l e i s l a n e e o l a t i s e t l i n e a r i b u s
, n e e n o n p a l e i s p u r p u r e o

b r u n n e i s
,
.
o v a t i s o n u s t o d i f f e r t

T
o t a p l a n t a e
.
3 0 e m a l t a
.
R h i z o m a e r e e t u m
, p a l e i s a t r o

b r u n n e i s l a t i
-
l a n e e o l a t i s o b t e e t u m
.
F r o n d e s e a e s P i t o s a e ; s t i P e s 7一 1 0 e m l o n g u s , b a s i 3一
遵 m m d i a m e t r o , s t r . m i n e u s , v e r t r a l i t e r e a n a l i e u l a t u , , b r u n n e o l i 一 P a l e i s
l a n e e o l a t i s e t l i n e a r i b u s
, n e e n o n p a l e i s p u r p u r e o

b r u n n e i s o v o t i s o n u s t u s ;
:
l a m i n a o b l a n e e o l a t a
, 2 6一 3 0 e m l o n g a , 3一 3 . 8 e m l a t a , a P i e e a e u m i n a t a 一
v e r s u s b a s i n a n g u s t a t a
,
b i p i n n a t i p a r t i t a ; P i n n o e 2 6一 3 4 一 j u g a e , a l t e r n a e ,
p a t e n t e s
,
l e v i t e r l a x a e
, s e s s i l e s
, a n g u s t o

t r i a n g u l a t a e v e l o v a t a e
, p i n n a 色
m e d i a e
0
2
.
6一 2 e m l o n g a e , 6一 8 m m l a t a e , a p i e e a e u t a e , b a s i l a 七i 一 e u n e a t a e .
1
8
卜下 e 1 f e e r t r un e a ta e, u t r e n q u e l a t e r a l i t e r ` u r i e u l a t a e , p i n n a t i p a r t i t a e ; s e g m -
e n t i s 4一 7一 j u g i : , f e r e o p p o s i t i s , l e v i t e r a s e e n d e n t i b u s , e o f e r t i s , e l l i p t i c i s
v e l o b l o n g i s
, a p i e e a e u t i s
, s u p e r n e m a r g i n e s e r r u l a t i s ; P a g i n a f r o n d i s t e x
-
t u r a e h a r t a e e a
, s u p r a 9 1么 b r e s e e n s v e l b r u n n e o l i 一 p a l e i s p i l i f o r m i b u s l a x e
o n u s t a , s u b t u s b r u n n e o l i

P a l e i s l a n e e o l a t i s e t a n g u s t i

l a n e e o l a t i s ; v e n a e i n
·
s e g m
e n t i s p i n n a t a e
, u t r e n q u e o b s e u r a e ; r h a e h i d e s v e n t r a l i t e r e a n a l i e u l a t a e
,
u t r e n q u e b r u n n e o
一 p a l e i s l a n e e o l a t i s e t l i n e a r i b u s
, s u b t u s p a l e i s p u r p u r e o
-
b r u n n e i s v e l a t r o

b r u n n e i s
,
l a n e e o l a t i s i n t e r m i x i t i s

S o r i i n P i n n i s s u P e r i o i二
七 u 5 o e e u p a n t e s 一 1一 4 P r o s e g m e n t o , i n t e r d u m s e e u s P i n n a e e o s t a b i s e r i a t i ,
i n d u s i a r o t u n d a
, P e t a t a , m a r g三n e e r o s a .
植株高约 30 厘米 。 根茎直立 , 有宽披针形深棕色鳞 片 。 叶簇生 , 叶柄长 7 一 10 顾
米 , 基部直径 3 一 4 毫米 , 禾秆色 ,腹面有纵沟 ,有淡棕 色披针形和线形鳞片并有紫徐色
`卵形鳞片 ; 叶片倒披针形 , 26 一 30 厘米长 , 宽 3 一 3 . 8厘 米 , 先端渐尖 , 向基部渐狄 ,
二回羽状深裂 ; 羽片 26 一 34 对 , 互生 , 平展 , 略疏离 , 无柄 , 狭三角形或卵形 , 中部的
长 1 . 6一 2 厘米 , 宽 6 一 8 毫米 , 先端尖 , 基部宽楔形或近截形 , 两侧有耳状突 , 羽状
深裂 ; 裂片 4 一 7 对 , 近对生 , 略斜向上 , 密接 , 椭 圆形或矩圆形 , 先端尖 , 上部边缘
有小齿 ; 叶片纸质 , 腹面秃净或疏生淡棕色毛状鳞片 , 背面有淡棕色披针形及狭披针形
鳞片 ; 裂片具羽状脉 , 叶脉两面不明显 ; 叶轴腹面有纵沟 , 两面有淡棕色披针形和线形
鳞片 , 背面混生紫棕色或深棕色披针形鳞片 。 抱子囊群生在叶上部的羽片 , 每裂片 1 一
4 个 , 有时沿羽轴两侧各成一行 ; 囊群盖圆形 , 盾状 , 边缘啮蚀状 。
本种近丽江耳旅 P . l公c h f a o g e : s e ( W r i g h t ) C h i n g , 叶柄具淡棕 色披针形和线形鳞
片并有紫棕色卵形鳞片 。
四川 ( S i e h u a n ) : 甘洛 ( G a n l e ) , E e o m o m . P I . E x P e d . (川经队 ) 7 5 5了 ( T y p u s P l乙) ;
峨眉山 ( M t . E m e i ) K . 5 . S h i n g & K . Y . L a n g (邢公侠 郎楷永 ) 0 2 2 ; 峨边 ( E b i a n ) 5 .
I
J .
5 o n (孙祥麟 ) 1 0 4 6 ; 雷波 ( L e i b o ) H . 5 . K u n g (孔宪需 ) 5 4 7 6 5刁5 9 ; 人相岭 ( M t . J) a -
x i a n l i n = T a s h i a n l i n ) H
.
5
.
K u n g (孔宪需 ) 5 8 6 5 ; X i a n e五e n (乡城 ) 青藏队 39 3 7 .
云南 ( Y u 二 。 a n ) : 丽江 ( L i j i a n g ) , V . M . C h u (朱维明 ) 7 6 4 , H e n g d u a n s . E x p e d . (横
断山队 ) 2 0 2 0 ; 德钦 ( D e q i n ) K . M . F e n g (冯国嵋 ) 6 7 7 6 , T . T . Y u (俞德俊 ) 8 6 2 3 ; 维西
( W i x i ) C
.
Y
.
W a n g (王启无 ) 6 56 05 ; 中甸 ( Z h o : g d i a n ) J i o g s h a j . E 二 p e d . (金沙江队 )
4 4 1 3 , H e o d t: a o s
.
E 二 p “ d . (横断山队) 2 38 0 ( a ) 。
12
. 昌都耳蔽
P o i y s t i e h u m q a m d o e n s e C il i n g e t 5
.
K
.
W
u , 西藏植物志 1 : 2 2 7 . 1 9 8 3—
P
. 才u m吞a t : e o s e C h i n g , 西藏植物志 1 : 2 3 2 . 1 9 8 3— P . 口a功d o e n s e v a r 。 e l o o g a t u m
C h i
n g e t 5
.
K
.
W
u , 西藏植物志 1 : 2 2 8 . 1 9 8 3 . p . p . ( q u o a d s p e e i m . Q i n .

X 12
.
E x P e d

1 2 2 5 8 1 2 8 7 5 )

昌都耳旅在藏东 , 滇西北及川西高山分布较多 , 其外形极似丽江 耳 藏 p . 石` h i -
ao ge
:
se (W
r i g ht ) C h访 g , 体型的大小也有相当的变异 , 主要区别是前者叶柄为棕色
而后者的为禾秆色 。 西藏植物志所记载的大盖耳蔽 p . m ac lo ` hl 。。 。二 C h i n g e t 5 . K .
W
u , 经检视其模式标本 , 作者认为可能是本种的幼嫩个体 。
9
西藏 :昌都 , 青藏队 12 7 1 1 ; 冈托 , 贾慎修 278 ; 米林 , F . L u d lo w G . S h e r r i f & G . 、
T a y l o r 5 0 9 7 ; 聂拉木 , 西藏草药队 2 7 0 7 ; 察雅 , 青藏队 1 2 2 5 5 ; 类乌齐 , 青藏队 1 2 5 7 5 ; 八宿 , 李勃
生等 7 2 99 ; 察隅 , 王启无 6 6 2 0 6 。
云南 : 中甸 , 朱维明和积鉴等 2 6 9理0 1 7 0 5 6 ; 怒江 一澜沧江分水岭 ; F o r r e s t 2 0 0 7 4 2 0 109 ; 德
钦 , 青藏队 2 53 70
四 川 ; 康定 , 郎楷永等 a 9 6 7了9 , 孔宪需 6 0 4 5 6 o J6 ; 雅江 , 姜恕 , 金存礼 2 6 5 9 ; 炉霍 , 应俊生
` 63 4 , 乡城 , 青藏队 4 7了6 ; 小金 , 张秀实 任有铣 6 55 4 ; 道孚 , 管中天 6 2 0 1 6 , 6 0 2 1 d ; 宝兴 , 张秀实
任有铣 6 0 18 , 宋滋圃 3 9 0 6 2 ; 刷经寺 , 李馨 7 4 9 2 8 ; 理县 , 李馨 7 4 2 9 4 ; 松潘 , 方文培 4 4 5 7 ; 九龙 , 俞德
俊 6 8 1 9 ; 木里 , 青藏队 1 3 6 7理`
甘肃 : C h u o o i , 王作宾 5 3 2 6 5 3 6 5 5 3 6 7
分布 : 西藏东部 , 云南西北 , 四川西部及北部 ,甘肃 ; 垂直分布海拔 , 3 3 0。一 4 4 0。米 。
1 3
. 乌柄耳蔽 新种 图版 : 3
P o ty s t i c h u m m e l a n o s t i p e s C h i n g e t H
.
5
.
K u n g
, s p
. n o v .
S p e c i e 、 a f f i n i s p . z 。`入l’ a o g e : : i (W r i g h t ) C h i n ; , s e d s t i p i t e p u r p 。 r e 。 一 6r 。 n n e 。
p a l e f
s a t r o

b r u n n e i s o v a t i s e t l a n e e o l a t i s
, n e e n o n p a l e i s l a n e e o l a t i s b r u n n e i s
:
v e s t i t o d i f f e r t
.
T o t a p l a n t a e
.
2 5 e m a l t a
,
R h i z o m a e r e e t u m
, p a l e i s a t r o

b r u n n e i s
Ia n e e o l a t i s o b t e e t u m
.
F r o n d e s e a e s p i t o s a e ; s t i p e s 6一 8 e m l o n g u s , b a s i e . 公
m m d i a m e t r o
, p u r p u r e o

b r u n n e u s
, v e n t r a l i t e r e a n a l i e u l a t u s
, p a l e i s a t r o
-
b r u n n e i s
, o v a t i s e t l a n e e o l a t i s
, n e e n o n p a l e i s b r u n n e i s
,
l a n e e o l a t i s ; l a m i n a
.
o b l a 灯 e e o l a t a , 2 9一 2 3 e m l o n g a , 1 . 6一 2 . 5 e m l a t ` , a p i e e a e u m i n a t a , v e r s u s
b a s i n s e n s i m a n g u s t a t a
,
b i p i n n a t i p a r t i t 。 ; p i n n a e 2 8一 3 3 一 j u g a e , a l t e r n a e ,
p o t e n t e s , i p s a r u m f e r e l a t i t u d i n e i n t e r s s e r e m o t a e
, s e s s i l e s
, a n g u s t i

t r i a n g 一
u l a t a e
, p i n n a e m e d i a e s一 13 m m l o n g a e , 5一 6 m m l a t a e , a p i e e a e u t a e , b a s i
r o t u n d o
一 e u n e a t a e v e l f e r e t r u n e a t a e
, u t r e n q u e l a t e r e a u r i e u l a t a e
, p i n n a t i p a -
r t i t a e ; s e乙m e n t i s 4一 6 一 j u g i s , a l t e r n i s , f e r e o p p o s i t i s , l e , i t e r a s e e n d e n t i b u s , -
e o n f e r t i s
, o b o v a t i s v e l e l l i p t i e i s
, a p i e e a e u t i s
, s u P e r n e s e r r u l a t i s ; p a g i n a
. -
f r o n d i s t e x t u r a e h a r t a e e a
, s u p r a g l a b r e s e e 刀 5 v e l p a l e i s b r u n 刀 e o l i s f i b r i s i s , ,
s u b t u s b r u n n e o l i

p a l e i s a n g u s t i

l a n e e o l a t i s n e e n o t f i b r i s i s l a x e o b t e e t a ;
v e n a e i n s e g m e n t i s p i n n a t a e
, u t r e n q u e o b s e u r a e ; r a e h i d i s v e n t r a l i t e r
e a n a l i e u l a t a e
,
i n f e r n e P u r p u r e o

b r u n n e u s
, u t r e n q u e b r u n n e o

p a l e i s a n g u s t i 一
l a n e e o l a t i s e t l i n e a r i b u s
, s u b t u s p a l e i s a t r o

b r u n n e i s
,
l a n e e o l a t i s i n t e r m i x i一
t 15
.
S o r i i n P i n n i s s u p e r i o泣b u s o e e u p a n t e s , s e e u s p i n n a e e o s t a b i s e r i成t i ,
i n t e r d u m Z一 3 p r o s e g m e n t o i n f e r n o ; i n d u s i a r o t u n d a , p e l t a t a , m a r g i n e 二
s u b i n t e g r a

植株高约 25 厘米 。 根茎直立有披针形深棕色鳞片 。 叶簇生 ; 叶柄长 6 一 8 厘米 , 基 二
部直径约 2 毫米 , 紫棕色 ,腹面有纵沟 , 有卵形及披针形深棕色鳞片 , 并有披针形棕色鳞
片 ; 叶片倒披针形 , 长 19 一 23 厘米 , 宽 1 。 6一 2 . 8厘米 , 先端渐尖 , 向基部渐变狭 , 二回 ,
羽状深裂 ; 羽片 28 一 3 对 , 互生 , 平展 , 彼此间隔约与本身宽度相等 , 无柄 , 狭三角萝阶

, n
e
形 , 中部的长 8 一 13 毫米 , 宽 5一 6 毫米 , 先端尖 , 基部圆楔形或近截形 , 两侧有耳状
突 , 羽状深裂 ; 裂片 4 一 6 对 , 互生 , 近对生 , 略斜向上 , 密生 , 倒卵形或椭圆形 , 先
端尖 , 上部逐缘有小齿 ; 叶片纸质 , 腹面秃净或有淡棕色毛状鳞片 , 背面疏生淡棕色狭
披针形及毛状鳞 片 ; 裂片具羽状脉 , 叶腹两面不明显 ; 叶轴腹面有纵沟 , 下部紫棕色 ,
一两面有棕色狭披针形和线形鳞片 , 背面混生深棕色披针形的鳞片 。 抱子囊群生在叶上部
.的羽片 , 在羽轴两侧各成一行 , 有时在下部羽片有 2 一 3 个 ; 囊群盖圆形 , 盾状 , 边缘
近全缘 。
本种近丽江耳族 P . I f c h i a n g o f s e (W r i g h t ) C h i n g , 但叶柄紫棕色 , 有卵形及披
针形深棕色鳞片并有披针形棕色鳞片可资区别 。
云南 ( Y u n n a n ) : 德钦 ( D e q i n ) , C . Y . W a n g (王启无 ) 6 s a Z o ( T y P u s P E ) 6 9可J g ; 维西

( W i x i )
, T
.
T
.
Y u (俞德俊 ) 5 9 9 3 ; C h e 一 t s e l o , 5 . T . T s a i (蔡希陶 ) 5 8 2 8 3 。
1 4
. 芒刺 耳旅
P o l y s t i c h u m P r e s e o t t i a n u 币 ( W a l l . e x M e t t . ) 入叮o o r e , I n d . F i l . 2 0 2 . 2 5 5 5 .
B e d d
.
F e r n s B r i t
.
I n d
.
p l
.
3 4
.
2 8 6 5 &
·
H a n d b
.
F e r n s B r i t
.
I n d
.
2 1 0
.
1 8 8 3 ,

H a r a
,
F l
.
E

H i m a l
.
1 : 4 8 0
.
2 9 6 6 ; I w a t s u k i i n O h
a s h i
,
F l
.
E
.
H i m a l
.
: 3 : ]马 0 . x 9 7 5 ; D a i g o b 。 i n H . L . L i , F飞. T a i w a n l : 3 9 6 . 2 9 7 5 ( e x e l . s’ y n . ) ,
K h u l l a r e t G u p t a i n N o v a H e d w i g i a 3 2 : 4 s 6
.
f
.
5 7一 G3 . x g s o , N a k a i k e i n M i s e .
P u b l
.
N a t
.
S e i
.
M u s
.
T o k y o 19 8 2 : 2 4 4
.
2 9 5 2 ( e x e l
. s y n
.
) ; 西藏植物 志 1 : 2 2 1 .
.图版 5 4 : 5一 5 . 1 9 8 5 ; D i x i t , C e n s . I n d . P t e r i d . 1 5 9 . 2 9 5 4 ; C . 五叮. K u o i n
T a i w a n i a 3 0 : 3 2
.
1 9 8 5— A: P id f u从 P: e s e o r t i a n , 杭 W a l l . o x M e t t . F a r n g . P h e g .
A s p
.
3 3 2
.
1 8 5 8 ; 工王o o k . S p . F I I . 4 : 2 2 . t . 2 2 3 . 2 8 6 2 ; B a k e r i 几 H o o k . &
B a k o r
,
S y n
.
F i l
.
2 3 5
.
1 8 6 7— P o l夕s t i c儿u m e r j a o e e u优 C h i n g e t 5 . K . W u , 西藏植物志 1 : 2 21 . 图版 54 : 1一 4 . 1 9 8 3 .
芒刺耳族是印度北部 , 喜马拉雅山区较常见的耳旅 , 在我国西藏也有分布 。 C hr i st
.( z 9 o 6 ) 与 C . C h r i s t e n s e n ( 1 9 2 4 ) 曾引证 E . W i l s o n 在四川西部采的标木 ( 5 3 8 1 ,
2 6 2 2) 说明四川有芒刺耳藏的分布 。 作者暂无法见到 W i l s o n 的标本 , 但 从 国内大量
四川标本中却 尚未找到这个种 , 故四 川是否有这个种 尚待研究 。 D ia g o b 。 作台湾植物志
时引证了一号台湾标本 ( O h w i 4 0 0 9 ) 说明台湾有分布 。 作者未贝.到台湾标本 , 但据其
描写 , 称其羽片尖端及齿尖为芒刺状则与本种特征符合。 但 D ia g o b 。 以及 N a k ia k e 将
尹 . 巾 ou Pi。 ` , s ` 列为芒刺耳旅的异名却是错误的 。 U
西藏 : 聂拉木 , 姜恕等 13 4 , 青藏队 5 9 1 9 ; 错那 , 综考队 7 5 ~ 1 9 4 4 。
分布 : 尼泊尔 . 印度北部 , 不丹 , 中国 (西藏 , 台湾 ) 。 在西藏的垂直分布是海拔
{ 3 4 0 0一 3 0 0 0米 。
15
. 亚东耳蔗
P o l y s t i e h u m y a d o n g e n s e C h i o g e t 5
.
K
.
W
u , 西藏植物志 1 : 2 2 0 . 1 9 5 3 .
西藏 : 亚东 , 综考队 9 1 1 。
分布 : 西藏喜马拉雅南坡 , 海拔 3 8 0 0米 。
1 6
. 拟栗鳞耳蔽
P ol y st i eh u mp s e ud o
一 e a st an e u m Ch i o g et 5
.
K
.
W
u, 西藏植物志 1 : 2 2 1 . 。
1 9 8 3— P . 吞: u 。 。 。 u优 C h i n g e t 5 . K . W u , 西藏植物志 1 : 2 2 4 。 图版 5 4 : 9一 1 2 , ,
1 9 8 3
.
本种体形与 P . ca : t an “ m 相似 , 但羽片锯齿顶端成芒刺状 。 P . 石ur 洲。 u m 与本种
的区别仅是体型较大 , 并无其他形态的差异 。
西藏 : 林芝 , 李勃生 倪志诚 程树志 6 2 3 0 ; 聂拉木 , 青藏队 6 11 6 61 5 3 ; 吉隆 , 综考队 7 5 ~ 4 4 `
分布 : 西藏东部及南部 ; 垂直分布海拔 3 5 0 0一 3 8 。。米 。
17
. 波密耳旅
P o ly s t i e h u m 七o m i e n s e C h i o g e t 5 . K . W u , 西藏植物志 1 : 2 2 3 . 图版 5 5 :
1一 3 。 1 9 8 3 。
其叶柄及叶轴浅棕色 , 羽片为狭的三角卵形 , 先端及齿端芒刺状 。
西藏 : 波密 , 应俊生 洪德元 。9 74 。
分布 : 西藏东南部 。
18
. 西藏耳放
P o ly s t i c h u m t ib e t i e u m C h i
n g , 西藏植物志 1 : 2 1 9 . 1 9 5 3 .
西藏耳蔽叶片披针形至狭卵形是本群 中叶片最宽的一种 。
西藏 : 波密 , 应俊生 洪德元 9 5 6 , 林芝 , 李勃生 倪志诚 程树志 6 2 3 0 。
分布 : 西藏东南部 ; 垂直分布 , 海拔 3 6 0 0一 3 8。。米 。

A B S T RA C T
P o lg s t i c h u m 优 o u P i n o n s e ( F r a n e h . ) B e d d . a n d i t s r e l a t i v e s f o r m a n a t u r a 上
g r o u p u n d e r t h e f e r n g e n u s P o l . s t i e h u爪 . T h e y a r e e o m m o n i n m o r p h o l o g i -
e a l f e a t u r e s d i s t i n g u i s h e d f r o m o t h e r g r o u p s b y t h e b i p i n n a t i f i d o r p i n n a t e
l a n e e o l a t e o r l i n e a r i l a n e e o l a t e
, e h a r t a e e o u s b l a d e w i t il l 、 n e e o l a t e m i e r o s -
e a l e s o n t h e s u r f a e e b e n e a t h
, a n d b y t h e p e r s i s t e n t p e t i o l e s f o r m i n g 压
p a t e h h i d i n g a n d p r o t e e t i n g t h e b u d s

G e o g r a p h y e a l ly
, a l l t h e s p e e i e s o f
t h i s g r o u p
,
w i t h o u t e x e e p t i o n
, a r e e o n f i n e d i n

t h e h i g h m o u n t a i n z o n e
,
m a i n l y o f w e s t C h i n a t o H i m
a l a y a i n e l u d i n g T i b b e t
,
Y u n n a n
,
S i e il u a n
,
w e s t
H
u
b
e i
, s o u t h S h a n x i a n d G
a n s u , o f w h i e h a f e w o n e s d i s j u n e t i v e l y e x t e n d
t o T a i w a n a n d J a P a n

H i t h
e r t o
, 2 5 s p e e i e s a r e r e c o g n i z e d i n C h i n a
, a m o n g w h i e h 5 s p e e i e s
a r e d i s e r i b e d f o r f i r s t t i m e
, n a m e l y P
.
ha石a , n s e , 厂。 s a l w i n心拄 s e , P 。 o b l . s i乡f九。 。m ,
p
. n
ig
r u m a n d p
.
m e la ” o s t ;’P ` s . F o u r s p e e i e s a n d o n e v a r i e t y p r e v i o u s l y k n o w n a s · ;
d i s t i n e t a r e r e d u e e d h e r e t o s y n o n y m s
.
N印 h r od 矛赵m I i c方坛a” g e o s e W r i g h t h a s
l o n g b e e n n e g l e e t e d b了 b o t a n i s t s , P r o f . C h i n g e o r r e e t l y e o m b i n e d i t t 。
t h e g e n u s P o l , : t f c几u m , w h i e h . p p e a r e d i n t h e p r e s e n t p a p e r .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