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Effects of nitrogen top dressing time on yield and quality in wheat with different types of grain color

追氮时期对不同粒色类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nitrogen top dressing time on yield and quality in wheat with different types of grain color. The cultivars were white wheat (Jindong8 and Wanmai38), black wheat (Luozhen1 and KZ6061), and green wheat (Lvmai1 and Lvmai2), Black wheat and green wheat had pigment in endosperm and seed coa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omparing to nitrogen applied at the 2 leaf stage, nitrogen applied on the 5 leaf stage resulted in higher protein content. The protein content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color wheat than in common white wheat. Nitrogen application at late stages of wheat growth could magnify the differences of the protein content between colored wheat and common white wheat. Nitrogen applied at late stages enhanced protein contents in wheat with black and green colored grain. No difference was found on the effects of nitrogen top dressing time on the processing quality between different varieties. Nitrogen applied on the 5 leaf stage resulted in better processing quality than on the 2 leaf stage. The differences of development and stability time resulted from N applied time between two treatments were not significant. Sedimentation volume and gluten content were higher in color wheat than in white wheat. Processing quality in black wheat was better than that in green wheat. Consequently, nitrogen applied strategies were rather more important to improve processing quality of black wheat. Grain yield in color wheat was lower than that in white wheat, but higher than green wheat. Yield in green and white wheat showed a relative larger response in green and white color wheat than black one.


全 文 :收稿日期:!""#$"%$!# 接受日期:!""#$"&$"’
基金项目:国家“十一五”支撑计划项目(!""()*+"!*%,$!$-);农业部专项“小麦品质稳定性研究”("’"%"%)资助。
作者简介:李姗姗(%.#!—),女,河北元氏人,硕士,主要从事小麦优质高产栽培研究。/01234:4556789%(,: ;<1
!通讯作者 /01234:6=2<>;91234 ? ;225? @AB ? ;@
追氮时期对不同粒色类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李姗姗%,!,赵广才%!,常旭虹%,刘利华%,杨玉双%,丰 明%
(%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北京 %"""#%;! 河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保定 "’%""")
摘要:为了研究追施氮肥时期对不同粒色类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白粒小麦、黑粒小麦、绿粒小麦各两个品
种为材料在大田条件下进行不同追氮时期的试验。结果表明,春 &叶追氮在提高小麦的子粒蛋白及组分含量方面
要优于春 !叶追氮。绿粒小麦、黑粒小麦的子粒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本试验所选的白粒小麦,且通过追氮时期的
后移可以拉大这种差距。追氮时期对加工品质的影响不存在品种差异,各品种春 &叶追氮处理的结果均高于春 !
叶。追氮时期对不同粒色类型小麦的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的影响较小,但它会影响黑粒小麦的沉降值和湿面筋含
量,所以氮肥运筹对黑粒小麦加工品质的改善有一定意义。和春 !叶追氮相比,春 &叶追氮更有利于提高小麦的产
量,绿粒小麦和白粒小麦的产量及相关指标受追氮时期的影响相对较大,黑粒小麦受追氮时期的影响较小。
关键词:小麦;追氮时期;产量;品质
中图分类号:C&%!:%:"(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D(!"".)"!$"!&&$"’
!""#$%& ’" ()%*’+#( %’, -*#&&)(+ %).# ’( /)#0- 1(- 2310)%/ )( 45#1%
4)%5 -)""#*#(% %/,#& ’" +*1)( $’0’*
EF C=2@05=2@%,!,GH*I JK2@>0;23%!,LH*MJ DK0=<@>%,EFN E30=K2%,O*MJ OK05=K2@>%,P/MJ Q3@>%
(! "#$%&%’%( )* +,)- ./&(#/($,+0&#($( 1/23(45 )* 16,&/’7%’,27 ./&(#/($,8(&9 !:::;!,+0,
< +)77(6( )* 1#&427 ./&(#/( 2#3 =(/0#)7)65,16,&/’7%’,27 >#&?(,$&%5 )* @(A(&,82)3 :B!:::,+0)
67&%*1$%:R=35 5BKST U25 ;<@SK;BAS B< 3@VA5B3>2BA B=A AWWA;B5 A@ B<8 SXA553@> B31A <@ T3A4S 2@S YK243BT 3@ U=A2B
U3B= S3WWAXA@B BT8A5 X23@ ;<4# 2@S [2@123,#),\42;] U=A2B(EK<6=A@%
2@S ^G("(%),2@S >XAA@ U=A2B(EV123% 2@S EV123!),)42;] U=A2B 2@S >XAA@ U=A2B =2S 83>1A@B 3@ A@S<58AX1 2@S 5AAS
;<2B ? R=A XA5K4B5 5= B< @3BX<>A@ 28843AS 2B B=A ! 4A2W 5B2>A,@3BX<>A@ 28843AS <@ B=A & 4A2W 5B2>A XA0
5K4BAS 3@ =3>=AX 8X@3W3;2@B4T =3>=AX 3@ ;<4M3BX<>A@ 28843;2B3<@ 2B 42BA 5B2>A5 X@3WT B=A S3WWAXA@;A5 U=A2B 2@S ;<11<@ U=3BA U=A2B ? M3BX<>A@ 28843AS 2B 42BA 5B2>A5 A@=2@;AS 8XXAA@
;<4X23@ ? M< S3WWAXA@;A U25 WA@ B<8 SXA553@> B31A <@ B=A 8X<;A553@> YK243BT \ABUAA@ S3W0
WAXA@B V2X3AB3A5 ? M3BX<>A@ 28843AS <@ B=A & 4A2W 5B2>A XA5K4BAS 3@ \ABBAX 8X<;A553@> YK243BT B=2@ <@ B=A ! 4A2W 5B2>A ? R=A
S3WWAXA@;A5 @3W3;2@B ?
CAS31A@B2B3<@ V<4K1A 2@S >4KBA@ ;<@BA@B UAXA =3>=AX 3@ ;<4 YK243BT 3@ \42;]
U=A2B U25 \ABBAX B=2@ B=2B 3@ >XAA@ U=A2B ? L<@5AYKA@B4T,@3BX<>A@ 28843AS 5BX2BA>3A5 UAXA X2B=AX 18X YK243BT =AX B=2@
>XAA@ U=A2B ? O3A4S 3@ >XAA@ 2@S U=3BA U=A2B 5=AX XA58<@5A 3@ >XAA@ 2@S U=3BA ;<4<@A?
8#/ 4’*-&:U=A2B;@3BX<>A@ B<8 SXA553@> 5B2>A;T3A4S;YK243BT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
""""""""""""""""""""""""""""""""""""""""""""""""""""""""""""""
_42@B MKBX3B3<@ 2@S PAXB3436AX C;3A@;A
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饮食有了更
高的要求,使得小麦的消费向多元化发展。有色小
麦因其可开发成不含任何人工色素的纯天然保健食
品,所以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育种工作中,科研
工作者利用这类小麦的特殊颜色作为基因标记,可
用于自然异交率的测定和花培后代的鉴定[!]。在开
发和利用方面,前人对绿粒小麦的研究较少,而对于
黑粒小麦的研究相对较多。黑粒小麦含有丰富的
钙、铁、磷、硒等元素,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含量高于普
通小麦["#$]。应用适量的黑小麦粉生产面条和面包
不仅能提高其营养价值,而且对制品品质影响不
大[%]。黑粒小麦是酿造优质酱油的好原料,它具有
的天然黑色素和高蛋白含量对提高酱油的品质有很
好的效果,而且由于不用添加人工合成酱色物质,对
人体的安全性比较高[&]。氮素是影响小麦子粒产量
和品质最活跃的因素,它不仅是小麦获得高产优质
所必需的营养元素,也是最重要的养分限制因子。
施用氮肥直接影响小麦体内的叶绿素、蛋白质、淀
粉、可溶性糖等的含量,进而影响产量和品质[’]。所
以,氮肥的合理运筹对提高小麦产量和改善小麦品
质都有重要意义。前人对有色小麦的育种、营养品
质、分子生物学机理和生理方面的研究较多,而较少
涉及和深入研究其相关的栽培理论和技术。要推进
有色小麦的产业化发展,就必须加强其栽培理论和
技术的研究和推广。本试验研究了追氮时期对不同
粒色类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旨在就氮肥施用
时期对有色小麦及白粒小麦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存
在何种差异进行初步探讨,为有色小麦的生产提供
理论依据。
! 材料与方法
!"! 试验设计
试验于 "((’!"(() 年在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
科学研究所中圃场试验田(北京)进行。试验地 (—
"( *+耕层土壤养分含量为有机质 $(," - . /-,全氮
!,$’ - . /-,水解氮 !$% +- . /-,有效磷 $’,’ +- . /-,速
效钾 "$0 +- . /-,12 ),&。
试验为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设 "个施氮时期:
春 " 叶( 34!)和春 & 叶( 34"),$ 次重复,小区面积
!!,!’ +"。每个处理施 5 ")( /- . 6+",底肥和追肥各
半。供试小麦(!"#$#%&’ ()*$#+&’ 78)品种有白粒小麦
皖麦 $0(9!)、京冬 0(9");黑粒小麦 :;’(’!(漯珍 !号(<")和绿粒小麦绿麦 !号(=!)、绿麦 "号
(=")。基本苗为 !0( > !(% 株 . 6+"。冬前浇冻水,春
季浇拔节水、扬花水。黑粒小麦的种皮为黑色,胚乳
为浅黑色,绿粒小麦的种皮为绿色,胚乳为浅绿色。
两个绿粒小麦品种和漯珍 !号由本所育种组提供,
:;’(’!由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提
供。
!"# 测定项目及方法
子粒蛋白含量采用 ?@AA公司的 :BCD3C*"$((自
动定氮仪测定;容重按国家粮食标准(=< #!$&! #
)0),用上海东方衡器厂产 2=E #!((( 型容重器测
定;千粒重采取数 &(( 粒称重,再换算为千粒重,"
次重复;干湿面筋采用 FC43CG 公司的 ""(( 型面筋
仪,按照 HHII$0#!"面筋指数法测定;形成时间和
稳定时间采用 <4JKCGLC4 公司的 ?J4MGN-4J16OP 型粉
质仪,按照 QII!!& . !的标准进行评价;沉降值采用
<4JKCGLC4 公司的沉降值仪器,按照 HHII&’ #
’(;CDCGR沉降值方法测定。收获后考种及实测小区
产量。
所有数据使用 PSIP7进行初步处理,采用 AHA
(A3J3MT3M*JD HGJDRTMT ART3C+)软件进行方差分析。
# 结果分析
#"! 追氮时期对不同粒色类型小麦子粒蛋白质含
量的影响
方差分析(表 !)表明,不同追氮时期对子粒总
蛋白、清蛋白、醇溶蛋白和谷蛋白含量的影响都达到
显著水平,对球蛋白含量的影响不显著,说明追氮时
期对小麦子粒蛋白含量具有调控作用。不同粒色类
型小麦品种的总蛋白及蛋白组分差异均达极显著水
平,但子粒蛋白含量在处理 >品种间的差异均不显
著,说明追氮时期对子粒蛋白含量的影响不存在品
种差异。
由表 !可知,’个小麦品种中,子粒总蛋白质含
量以两个绿粒小麦品种为最高,两个黑粒小麦品种
居中,两个白粒小麦最低。清蛋白含量以 <" 为最
高,与其他品种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 和 =!
的球蛋白含量极显著高于其它品种;=" 的醇溶蛋
白含量最高,与其它品种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
9!和 <" 的谷蛋白含量显著低于其它品种。两个
追氮处理间的子粒总蛋白质含量差异达到极显著水
平。除球蛋白外,清蛋白、醇溶蛋白和谷蛋白含量均
随着追氮时期的后移而显著提高,其中清蛋白和醇
溶蛋白的含量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结果表明,绿
粒和黑粒小麦的子粒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白粒小
麦。就追氮时期而言,春 &叶追氮在提高小麦的子
’&" 植 物 营 养 与 肥 料 学 报 !&卷
粒蛋白组分含量方面要优于春 !叶追氮。
由表 !可知,随追氮时期的后移,不同粒色类型
小麦间子粒总蛋白和醇溶蛋白含量的变异系数变
大,而清蛋白、球蛋白、谷蛋白含量的变异系数则变
小。"种蛋白组分中,清蛋白的变异系数最大,谷蛋
白的变异系数最小。可见,追氮时期的后移可以拉
大不同粒色类型小麦间子粒总蛋白以及醇溶蛋白含
量的差距,缩小可溶性蛋白(清蛋白和球蛋白的总
称)和谷蛋白的差距。
表 ! 不同追氮时期下不同粒色类型小麦子粒蛋白质含量的多重比较
"#$%& ! ’(%)*+%& ,-.+#/*0-10 -2 +/-)&*1 ,-1)&1) *1 34&#) 3*)4 5*22&/&1) )6+&0 -2 7/#*1 ,-%-/
(15&/ 5*22&/&1) 1*)/-7&1 )-+ 5/&00*17 0)#7&0
变因
#$%&’(
变因水平
#$%&’( )*+*)
总蛋白(,)
-’&$) .(’&*/0
清蛋白(,)
1)234/0
球蛋白(,)
5)’23)/0
醇溶蛋白(,)
5)/$6/0
谷蛋白(,)
5)3&*0/0
品种
7$(/*&/*8
9: :";:< %= !;>: *? :;"@ %= <;@A %=B ";C< 2D
9! :!;@@ 6B !;@! %=B :;"> %6=B <;@E %D= >;A! $1
D: :";E> 2D !;E: 6B :;<@ 6B ";!< 2D ";@C $1
D! :>;:! 2D <;C" $1 :;C> $1 <;FC 6B ";"E %=
5: :>;C: $1 <;"< 2D :;C! $21D ";A> 2%D= ";@! $1
5! :>;EA $1 !;@F %= :;FC 2D ";C< $1 ";@< $1
处理 &(: :";FA 2D <;A: 2D :;>F $1 ";AA 2D ";C@ 21
-(*$&4*0&8 &(! :";@" $1 <;:: $1 :;FA $1 ";!A $1 ";@A $1
#值 # +$)3*
处理 -(*$&4*0& <:;A!!! @;"!!! ";:E ::;>>!! C;:"!
品种 7$(/*&G !AE;AF!! :"C;!>!! F:;E:!! !A;EC!! :C;A!!!
处理 H品种 -(*$& I H 7$(I A;!" A;"C A;C< !;AA A;>>
注:9:、9!分别表示白粒小麦品种皖麦 麦 :号和绿麦 !号;&(:、&(!分别表示春 !叶追氮和春 >叶追氮。数据后不同小写和大写字母分别表示差异达 >,和 :,显著水平。#值中 !和
!!分别表示差异达 >, 和 :, 显著水平。下同。
L’&*:9: $06 9! /06/%$&* MN*$& %3)&/+$(8 9$04$/P(**0 MN*$& %3)&/+$(8 R+4$/: $06 R+4$/!;&(:$06 &(! /06/%$&* 0/&(’P*0 $..)/%$&/’0 ’0 &N* ! )*$T 8&$P* $06 &N* > )*$T 8&$P*,(*8.*%&/+*)GI 7$)3*8 T’))’M*6 2G 6/TT*(U
*0& 84$)) $06 %$./&$) )*&&*(8 /06/%$&* 8/P0/T/%$0& $& >, $06 :, )*+*)8,(*8.*%&/+*)GI ! $06!! /0 &N* # +$)3* /06/%$&* 8/P0/T/%$0& $& >, $06 :, )*+*)8,(*U
8.*%&/+*)GI -N* 8$4* 2*)’MI
表 8 追氮时期对不同粒色类型小麦子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 8 922&,)0 -2 1*)/-7&1 )-+ 5/&00*17 0)#7& -1 +/-)&*1 ,-1)&1) *1 34&#) 3*)4 5*22&/&1) )6+&0 -2 7/#*1 ,-%-/
处理
-(*$&4*0&8
粒色类型
-G.*8 ’T P($/0 %’)’(
总蛋白(,)
-’&$) .(’&*/0
清蛋白(,)
1)234/0
球蛋白(,)
5)’23)/0
醇溶蛋白(,)
5)/$6/0
谷蛋白(,)
5)3&*0/0
&(: 9N/&* :<;"! %D !;FF 2D :;"" %D <;EE 21 ";E> $1
D)$%Q :";E! 21 <;!: $1 :;>F 21D <;EC 21 ";FF 2D
5(**0 :>;>F $1 <;:C $1 :;F@ $1 ";!A $1 ";EF $1
=7(,) F;FF @;A< C;AE ";>E !;!:
&(! 9N/&* :<;CA %D !;CF 2D :;>A %D ";AA 2D ";@A $21
D)$%Q :>;:> 21 <;<" $1 :;>@ 2D ";A! 2D ";EA 21
5(**0 :>;@F $1 <;!< $1 :;CA $1 ";>E $1 ";@@ $1
=7(,) F;EA E;E" >;E< C;AA !;::
注:9N/&*、D)$%Q 和 5(**0 分别表示白粒小麦、黑粒小麦和绿粒小麦,下同。
L’&*:9N/&*,D)$%Q $06 5(**0 /06/%$&* MN/&* MN*$&、2)$%Q MN*$& $06 P(**0 MN*$&,(*8.*%&/+*)GI -N* 8$4* 2*)’MI
8:8 追氮时期对不同粒色类型小麦加工品质的影

方差分析(表 <)表明,不同时期追施氮肥对沉
降值和湿面筋含量的影响都达到显著水平,但对干
C>!!期 李姗姗,等:追氮时期对不同粒色类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面筋含量、形成和稳定时间的影响不明显,这说明追
氮时期对沉降值和湿面筋含量有影响,但对干面筋
含量、形成和稳定时间的影响相对较小。不同粒色
类型小麦加工品质指标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说明
!个加工品质指标在品种间存在极显著差异。各加
工品质指标在处理 "品种间的差异未达显著水平,
追氮时期对这几个指标的影响不存在品种间差异。
由表 #可知,不同粒色类型小麦的加工品质指
标在品种间的差异显著,绿色和黑色小麦品种的沉
降值、面筋含量大多高于白粒小麦。品种中,沉降值
以 $%最高,干湿面筋含量以 $&最高;’&的面团形
成时间和稳定时间明显高于其它 (个品种。两个追
氮处理的沉降值和湿面筋含量差异达显著水平,而
其余几个指标处理间的差异不显著,但春 (叶追氮
处理的略高。表明不同粒色类型小麦的加工品质指
标存在差异,有色小麦品种的沉降值、面筋含量较
高。
三种粒色类型小麦的形成和稳定时间对追氮时
期的反应均不敏感;白粒小麦和黑粒小麦的沉降
值、湿面筋含量在处理间的差异达显著水平(表 ))。
所以氮肥的合理运筹对黑粒和白粒小麦加工品质的
改善有一定意义。
表 ! 不同追氮时期下不同粒色类型小麦加工品质的多重比较
"#$%& ! ’(%)*+%& ,-.+#/*0-10 -2 +/-,&00*13 4(#%*)5 *1 67&#) 6*)7 8*22&/&1) )5+&0 -2 3/#*1 ,-%-/
(18&/ 8*22&/&1) 1*)/-3&1 )-+ 8/&00*13 0)#3&0
变因
*+,-./
变因水平
*+,-./ 01210
沉降值
3145617-+-5.7 2.0861
(69)
干面筋
:/; <08-17
(=)
湿面筋
>1- <08-17
(=)
形成时间
:1210.?617- -561
(657)
稳定时间
3-+@505-; -561
(657)
品种 >% #&AB ,C %&AD ,C #EA) 1C (A! @’ EA% @’
F+/51-51G >& #&AB ,C %#AE ,C )%A# 4C )AH ,C )A% ,C
’% #HA! 4: %DA% @’ (HA( @’ #A% 4: &A% 4:
’& #(A) @’ %#A% ,C #EAH 1C DAD +I %(AH +I
$% )HA( +I %DA% @’ )DA( ,’ )A& ,C #A# ,C:
$& #&AE ,C %BA& +I ((A% +I &AE 4: %AB 4:
处理 -/% ##AD @’ %(A& +I ))A& @I )A! +I (AD +I
J/1+-617-G -/& #)A! +I %(AD +I )!A% +I )A! +I (AE +I
*值 * 2+081
处理 J/1+-617- %&AED!! &A)E DA&E! HAH% HA%D
品种 F+/51-; %%!AEB!! )DAD%!! !EA&&!! %EBAEE!! %EHAH&!!
处理 "品种 J/1+- K " F+/K &A&& HA() HABE HA)# HAH(
表 9 追氮时期对不同粒色类型小麦加工品质的影响
"#$%& 9 :22&,)0 -2 1*)/-3&1 )-+ 8/&00*13 0)#3& -1 +/-,&00*13 4(#%*)5 *1 67&#) 6*)7 8*22&/&1) )5+&0 -2 3/#*1 ,-%-/
粒色类型
$/+57 ,.0./
处理
J/1+-617-G
沉降值
3145617-+-5.7 2.0861
(69)
干面筋
:/; <08-17
(=)
湿面筋
>1- <08-17
(=)
形成时间
:1210.?617- -561
(657)
稳定时间
3-+@505-; -561
(657)
>L5-1 -/% #&A# @’ %&AE +I #EAE @I )AB +I !AH +I
-/& ##A( +I %#A( +I )HAB +I )AE +I !A& +I
’0+,M -/% #&A% @’ %)AB +I )#A& @I (A) +I EA( +I
-/& ##AB +I %(A# +I )(A) +I (A) +I EA! +I
$/117 -/% #!AD +I %EAH +I (HAD +I #A) +I &A( +I
-/& #!A( +I %EA& +I (%AB +I #A! +I &AD +I
;指标的影响
方差分析(表 ()表明,不同追氮时期对小麦产
量及相关指标的影响都达到显著水平,因此,可以通
过适期追施氮肥来提高小麦产量;同时,小麦产量
在品种间存在极显著差异。产量及相关指标在处理
E(& 植 物 营 养 与 肥 料 学 报 %(卷
!品种间的差异均未达显著水平,说明追氮时期对
产量的影响不存在品种差异。
由表 "可知,六个小麦品种的子粒产量差异显
著,两个白粒小麦品种的子粒产量最高,两个绿粒小
麦品种的子粒产量最低。#个小麦品种中,$%的子
粒产量、千粒重和容重显著地高于其它品种;&’的
蛋白质产量极显著高于其它品种。小麦的子粒产
量、蛋白质产量、千粒重、容重都随追氮时期的后移
而提高,且处理间差异达显著水平。说明白粒小麦
的产量及其相关指标平均优于有色小麦。随追氮时
期的后移,不同粒色类型小麦的平均产量将随之提
高。
表 ! 不同追氮时期下不同粒色类型小麦产量及相关指标的多重比较
"#$%& ! ’(%)*+%& ,-.+#/*0-10 -2 3/#*1 4*&%5 #15 *)0 ,-.+-0*)*-1 *1 67&#) 6*)7 5*22&/&1) )4+&0 -2 3/#*1 ,-%-/
(15&/ 5*22&/&1) 1*)/-3&1 )-+ 5/&00*13 0)#3&0
变因
()*+,-
变因水平
()*+,- ./0/.
子粒产量(12 3 45%)
6-)78 97/.:
蛋白质产量(12 3 45%)
;-,+/78 97/.:
千粒重(2)
’<<<=2-)78 >/724+
容重(2 3 ?)
@/A+ >/724+
品种 $’ "#B%CD EF GHGCG E& D%C# *I GGJ)-7/+9 $% #&’ #<#GCG )F H<%C" )F DGC’ E& K&% BDD#C% *& #""CB *I %GCD LM G’KCB :I
6’ DG%BC% :I "K"CG *I %KC# /M GDBCH *I
6% D#HBCD :I "K"CG *I D’C< :N GG%C< E&
处理 +-’ BGH#CB E& #H%C# EF D%CH EF G##CG EF
@-/)+5/8+A +-% "<"(值 ( 0).O/
处理 @-/)+5/8+ ’GC%"!! #CGH! GC’"! BCB%!
品种 J)-7/+9 KBCBK!! %GC<#!! D<’C%B!! #’CD#!!
处理 !品种 @-/)+ P ! J)-P ’C’H ’C<% %CB% %C’G
由表 #可知,三种粒色类型小麦的蛋白质产量
在处理间的差异均达到了显著水平。白粒小麦和绿
粒小麦的千粒重在处理间差异达显著水平,而黑粒
小麦的千粒重在处理间差异不显著;绿粒小麦的容
重在处理间差异达显著水平。说明绿粒小麦和白粒
小麦的子粒产量、蛋白产量和粒重受追氮时期的影
响相对较大,后期追施氮肥能提高绿粒小麦和白粒
小麦的产量,但追氮时期对黑粒小麦的产量及相关
指标影响较小。
表 8 追氮时期对不同粒色类型小麦产量及相关指标的影响
"#$%& 8 922&,)0 -2 1*)/-3&1 )-+ 5/&00*13 0)#3& -1 3/#*1 4*&%5 #15 *)0 ,-.+-0*)*-1 *1 67&#) 6*)7 5*22&/&1) )4+&0 -2 3/#*1 ,-%-/
粒色类型
6-)78 *,.,-
处理
@-/)+5/8+A
产量(12 3 45%)
6-)78 97/.:
蛋白质产量(12 3 45%)
;-,+/78 97/.:
千粒重(2)
’<<<=2-)78 >+P
容重(2 3 ?)
@/A+ >/724+
$47+/ +-’ "#GHC# EF G#’C’ E& DGCD EF GH%C< )F
+-% #&.)*1 +-’ "’DBCK )F G#+-% "%#HC’ )F GHGCK )F D%C< )F G#DCH )F
6-//8 +-’ D"GBCH EF ""#C" EF %HC% EF GBBCG EF
+-% DKBDC# )F #’DC% )F D: 讨论
:;< 施氮时期对不同粒色类型小麦子粒蛋白质含
量的影响
大多认为,随施氮时期的后移,子粒蛋白质含量
呈增加的趋势[GQK]。翟丙年等[H]研究表明,冬小麦
拔节期施氮可以增加子粒中游离氨基酸及蛋白质含
量;沈建辉等[’<]认为,追施氮肥明显提高了小麦子
粒蛋白质含量,强筋小麦和中筋小麦的蛋白质含量
均以孕穗期追氮处理最高;刘尊英[’’]认为,随追氮
H"%%期 李姗姗,等:追氮时期对不同粒色类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时期后延,清蛋白含量变化不大,醇溶蛋白含量以抽
穗期追氮为最高,球蛋白和麦谷蛋白含量则以孕穗
期追氮为最高。前人对绿粒小麦子粒蛋白质研究较
少,而对于黑粒小麦的研究相对较多,认为黑粒小麦
粗蛋白含量高于白粒小麦[!"#!$]。本研究结果表明,
绿粒和黑粒小麦的子粒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所选的
白粒小麦;不同粒色类型小麦春 %叶追氮的子粒蛋
白含量均高于春 "叶追氮;通过追氮时期的后移可
以拉大黑粒、绿粒、白粒这三种小麦粒色类型间子粒
总蛋白含量的差距。
!"# 施氮时期对不同粒色类型小麦加工品质的影

一般认为氮肥后移,有助于改善子粒加工品质。
赵广才等[!&]研究认为,施氮期后移,蛋白质含量、湿
面筋含量、沉降值和面包体积都有所增加,面团稳定
时间有所延长;朱新开等[!%]的试验也有类似结论。
但杨延兵等[!’]认为,运筹氮素在改善小麦加工品质
方面的效果不明显。胡新中等[!(]研究指出,黑粒小
麦的湿面筋含量、沉淀值、粉质参数均高于白粒小
麦;党斌等[!)]认为,黑小粒麦及其面粉的粉质参数
在品种间及产地间均存在较大差异,漯珍 !号等黑
粒小麦在适宜栽培条件下完全可以达到优质强筋小
麦的品质水平。本试验的结果表明,追氮时期对加
工品质的影响不存在品种差异,各品种春 %叶追氮
处理的结果均高于春 "叶,形成和稳定时间受追氮
时期的影响相对其它加工指标要小。黑粒小麦漯珍
!号加工品质的各项指标较高,且黑粒小麦的沉降
值和湿面筋含量会受到追氮时期的影响,所以氮肥
运筹对黑粒小麦加工品质的改善有一定意义。关于
氮肥对绿粒小麦加工品质的改善有待进一步探讨。
!"! 施氮时期对不同粒色类型小麦产量及相关指
标的影响
适宜的追肥时期对小麦产量有提高作用。吴国
梁等[!*]认为高肥力条件下,追施氮肥推迟到孕穗期
更有利于提高子粒产量。周青等[)]认为,蛋白质产
量则以拔节期追肥处理的最高,其次是返青期追肥
处理,与子粒产量表现一致。本研究表明,有色小
麦的子粒产量与白粒小麦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但黑
粒小麦的产量及其相关指标要普遍优于绿粒小麦。
对于不同品种的小麦,春 %叶追氮的产量均高于春
"叶追氮。绿粒小麦和白粒小麦的子粒产量、蛋白
质产量和粒重受追氮时期的影响相对较大,后期追
氮能提高绿粒小麦和白粒小麦的产量。以上表明,
有色小麦要想实现产业化发展,产量的提高是个亟
待解决的问题。绿粒小麦的产量受追氮时期的影响
相对较大,可以通过追氮时期的后移来提高其产量。
黑粒小麦因其拥有较高的产量,所以更容易实现规
模化种植,但它受追氮时期的影响相对较小,所以需
要进行深入研究,探讨提高其产量的相应栽培措施。
参 考 文 献:
[!] 李金良,李金榜,李中恒,等 + 特殊粒色小麦研究概述[,]+ 中国
种业,"--$,(%):$&.
/0 , /,/0 , 1,/0 2 3 !" #$ + 4567089 :; 9<8=0>? 9887 =:?:@9 :A BC8>5
[,]+ DC0;> 4887 E;7+,"--$,(%):$&.
["] 刘树兴,王旭,屈耀峰 + 黑小麦营养评价及其加工[,]+ 粮食与
油脂,"--",(!-):$$#$&.
/06 4 F,G>;H F,I6 J K+ LM>?6>50:; A:@ ;65@050:;>? =:N<:9050:;9 :A
O?>=P BC8>5 >;7 059 <@:=8990;H[,]+ D8@8>?9 Q0?9,"--",(!-):$$ #
$&.
[$] 胡秋辉,陈历程,吴丽丽 + 黑小麦营养成分及其深加工制品前
景展望[,]+ 食品科学,"--!,(!"):%-#%".
36 I 3,DC8; / D,G6 / /+ R;>?S909 9567S :; @S8 ;65@050:;>? =:NT
<:;8;59 >;7 <@:9<8=5 :A 059 788< <@:=8990;H <@:76=59[,]+ K::7 40=+,
"--!,(!"):%-#%".
[&] 邵秀芝,苗延林,孙建全 + 黑小麦粉的流变学特性及在食品中
的应用研究[,]+ 食品技术,"--&,(’):$!#$".
4C>: F 2,U0>: J /,46; , I+ 4567S :; @C8:?:H0=>? =C>@>=58@9 :A @S8
A?:6@ >;7 059 ><50:; 0; A::7[,]+ K::7 V8=C+,"--&,’:$!#$".
[%] 李文德,孙善澄,任贵兴 + 黑粒小麦特性及其开发利用的研究
[,]+ 中国调味品,"--&,(!):*#!!.
/0 G W,46; 4 D,X8; Y F+ 4567S :; =C>@>=58@0950= :A O?>=P BC8>5
>;7 059 8Z50:; >;7 650?0[>50:;[,]+ DC0;> D:;7+,"--&,(!):*#
!!.
[’] 李淑文,文宏达,薛宝民,等 + 小麦高效吸收利用氮素的生理生
化特性研究进展[,]+ 麦类作物学报,"--$,"$(&):!$!#!$%.
/0 4 G,G8; 3 W,F68 1 U !" #$ + R7M>;=89 :; 5C8 ?
>;7 O0:=C8N0=>? =C>@>=58@0950=9 :A C0HC ;05@:H8; 698 8AA0=08;=S 0; BC8>5
[,]+ , + V@05 + D@:<9,"--$,"$(&):!$!#!$%.
[(] 张军,张洪程,许轲,等 + 氮肥施用时期对强筋小麦品质影响的
研究[,]+ 江苏农业科学,"--%,("):$!#$&.
2C>;H ,,2C>;H 3 D,F6 \ !" #$ + 4567S :; 5C8 8AA8=5 :A ;05@:H8; 5:<
7@8990;H 95>H8 :; ]6>?05S :A 95@:;H H?658; BC8>5[,]+ , + ,0>;H96 RH@0=+
4=0 +,"--%,("):$!#$&.
[)] 周青,陈风华,张国良,等 + 施氮时期对弱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
调节效应[,]+ 麦类作物学报,"--%,"%($):’(#(-.
2C:6 I,2C8; K 3,2C>;H Y / !" #$ + LAA8=5 :A ;05@:H8; ><50:;
95>H8 :; H@>0; S08?7 >;7 ]6>?05S :A B8>P H?658; BC8>5[,]+ , + V@05 +
D@:<9,"--%,"%($):’(#(-.
[*] 翟丙年,李生秀 + 水氮配合对冬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植
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C>0 1 ,,/0 4 F+ LAA8=5 :A B>58@ >;7 ;05@:H8; =::<8@>50:; :; B0;58@
BC8>5 S08?7 >;7 ]6>?05S[,]+ ^?>;5 _65@ + K8@5 + 4=0 +,"--$,*(!):"’
#$".
[!-] 沈建辉,戴廷波,荆奇,等 + 施氮时期对专用小麦干物质和氮
-’" 植 物 营 养 与 肥 料 学 报 !%卷
素积累、运转及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麦类作物学
报,#$$%,#%(&):’’(’)*
+,-. ! /,012 3 4,!2. 5 !" #$ " 677-89 :7 .29;:<-. 9:=>;-??2.< 92@-
:. 9,- 188A@AB192:. 1.> 9;1.?7-; :7 .29;:<-.,C2-B> 1.> =;:9-2. 8:.9-.9
2. ?=-821B9C D,-19[!]" ! " 3;29 " E;:=?,#$$%,#%(&):’’(’)*
[&&] 刘尊英 " 不同生育时期追氮对超高产小麦生育后期光合特性
及产量的影响[!]"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F%(#):&$F(&$G*
H2A I J" 677-89? :7 .29;:<-. 1==B28192:. 19 >277-;-.9 <;:D9, ?91<-? :.
=,:9:?C.9,-928 8,1;189-;2?928? 1.> C2-B> :7 ?A=-;K,2<,KC2-B>2.< D,-19 2.
9,- B19-; <;:D2.< =-;2:>[!]" ! " /-.1. L<;28" M.2N",#$$$,F%(#):
&$F(&$G*
[&#] 裴自友,孙玉,孙善澄,等 " 中国黑小麦研究利用现状[!]" 种
子,#$$#,(%):%#(%%*
O-2 I J,+A. J,+A. + E !" #$ " P-?-1;8, =;:<;-?? :7 E,2.-?- QB18R
D,-19 2. E,2.1[!]" +-->,#$$#,(%):%#(%%*
[&F] 李帮秀,宗学凤,张建奎 " 黑粒小麦的营养特性研究[!]"西南
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G(G):S’F(S’’*
H2 4 T,I:.< T U,I,1.< ! V" +9A>C :. .A9;292:.1B 8,1;189-;? :7
D,-19 <-.:9C=-? D29, >277-;-.9 <;12. 8:B:;[!]" ! " +:A9,D-?9 L<;28"
M.2N"(W19 " +82 "),#$$%,#G(G):S’F(S’’*
[&%] 赵广才,何中虎,王德森,等 " 栽培措施对面包小麦产量及烘
烤品质的调控效应[!]" 作物学报,#$$#,#)(G):SXS()$#*
I,1: Y E,/- I /,Z1.< 0 + !" #$ " P-
@-1?A;-? :. <;12. C2-B> 1.> Q1R2.< [A1B29C 2. Q;-1> D,-19[!]" L891
L<;:." +2.",#$$#,#)(G):SXS()$#*
[&’] 朱新开,郭文善,周君良,等 " 氮素对不同类型专用小麦营养
和加工品质调控效应[!]" 中国农业科学,#$$F,FG(G):G%$ (
G’$*
I,A T V,YA: Z +,I,:A ! H !" #$ " 677-89? :7 .29;:<-. :. <;12.
C2-B>,.A9;292:.1B [A1B29C 1.> =;:8-??2.< [A1B29C :7 D,-19 7:; >277-;-.9
-.> A?-?[!]" +82 " L<;28" +2.",#$$F,FG(G):G%$(G’$*
[&G] 杨延兵,高荣岐,尹燕枰,等 " 氮素与品种对小麦产量和品质
性状的效应[!]" 麦类作物学报,#$$’,#’(G):S)()&*
J1.< J 4,Y1: P 5,J2. J O !" #$ " 677-89? :7 .29;:<-. 1.> N1;2-9C
:. C2-B> 1.> [A1B29C 9;129? :7 D2.9-; D,-19[!]" ! " 3;29 " E;:=?,#$$’,
#’(G):S)()&
[&S] 胡新中,张国权,阎金婷,等 " 黑小麦加工品质性状研究[!]"
西部粮油科技,#$$F,(’):&)(#&*
/A T I,I,1.< Y 5,J1. ! 3 !" #$ " +9A>C :. 9,- =;:8-??2.< [A1B29C
:7 ?:@- QB18RK<;12.-> D,-19[!]" E,2.1 Z-?9 " E-;-1B? \2B? 3-8,",
#$$F,(’):&)(#&*
[&)] 党斌,张国权,罗秦贵 " 黑小麦加工品质性状分析及开发利用
[!]" 粮食加工,#$$G,(%):#S(#X*
01.< 4,I,1.< Y 5,HA: 5 Y" L.1BC?2? :. 9,- 8,1;189-;2?928? :7
=;:8-??2.< [A1B29C :7 QB18R D,-19 1.> 29? -]=B:;192:. 1.> A92B2^192:.
[!]" Y;12. O;:8",#$$G,(%):#S(#X*
[&X] 吴国梁,崔秀珍 " 不同施氮量和追氮时期对强筋小麦产量和
粗蛋白的影响[!]" 辽宁农业科学,#$$’,(G):&(%*
ZA Y H,EA2 T I" 677-89 :7 >277-;-.9 .29;:<-. 1==B28192:. 1.> 1==BCK
2.< ?91<- :. 9,- C2-B> 1.> 9:91B =;:9-2. :7 ?9;:.< H21:.2.< L<;28" +82 ",#$$’,(G):&(%*
&G##期 李姗姗,等:追氮时期对不同粒色类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