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收稿日期:!""#$"%$!& 接受日期:!""’$"($)% _ ? !" #$ % FGGAHIO JG LJ>7^IAK9 GAKIDLDM=IDJ> J> E C,[8=>7 _ /: =9ALDJK=IDRA AGGAHI =>Q 9AH8=>DO9
作者简介:戴茨华()’*#—),女,云南宣威市人,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土壤改良培肥、耕地质量监测研究推广工作。
+,-:"#&.$()!!()*,/0123-:45678*#*#9:28;;< 7=
戴容书和张佐道老师做了大量的工作,在此致以衷心感谢。
红壤旱地长期试验肥力演变
及玉米效应研究
戴茨华),王劲松),代 平!
()云南省曲靖市土肥站,云南曲靖 %**""";!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云南曲靖 %**""")
摘要:采用长期定位试验研究方法,探讨高原旱地红壤施 >、>?、>@、>?@和 >?A对红壤肥力演变、养分供给能力及
玉米的效应。结果表明,>处理 #年玉米绝收;>?处理前期比施 >增产,长期施用不稳产,至 !.年绝收;>?@处理
玉米产量由试验前 )"年的 .%!# BC D 81!增加到后 )"年的 %#&* BC D 81!,增产 !!.& BC D 81!;在 >?处理基础上施 A!E
))!F* BC D 81!的 >? G A处理,比施 >?处理增产 !!%. BC D 81!。说明配施增产效果明显,但长期只施氮、磷会导致其
它元素失衡不能稳产。有机肥和氮磷配施,显著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红壤 !#年不施有机肥,有机质含量不下降,
年施有机肥 ("""" BC D 81!,不施化学钾肥,也能维持钾素平衡。长期不施化学钾或有机肥导致钾素枯竭。红壤磷素
自然供给能力极低,仅为 (F%!)*F&H,施磷显著增加速效磷含量,施磷或有机肥提高磷素自然供给能力。>?处理
))年不施钾,钾素自然供给能力由 (*H!%#H降低为 ))F"’H!!(F!H。
关键词:高原红壤旱地;长期施肥试验;肥力演变;玉米效应
中图分类号:I)*#;I*)(,"%! 文献标识码:J 文章编号:)""#$*"*K(!""’)"*$)"*)$"%
!"#$ %&’(#$#() &*"$+(#", -,. #(/ &%%&0(/ ", 1-#2& 3’".+0(#",
#, - $",45(&’1 &63&’#1&,( ", ’&. /"#$
LJM N308O2),PJ>Q R3=0S;=C),LJM ?3=C!
(! "#$% &’( )*+,$%$-*+ ",&,$#’ #. /01$’2 #. 30’’&’ 4+#5$’6*,/01$’2 788999,:;$’&;
< =;* :*’,*+ .#+ >2+$?)##( /0&%$,@ &’( "&.*,@ #. /$%$’ A$B,+$6,,/01$’2,30’’&’ 788999,:;$’&)
78/(’-0(:T2S,6 ;= U8, 782V27U,V3SU37S ;W V,6 S;3- 3= U8, XO=CO3 ?-2U,2O,2 (" :,2V W3,-6 ,YZ,V31,=U [2S 72VV3,6 3= U8,
\O53=C ;W XO==2= ZV;]3=7, U; SUO6: S;3- W,VU3-3U: ,];-OU3;= 2=6 3US ,WW,7US ;= 123^, ZV;6O7U3;= _: 2ZZ-:3=C >,>?,>@,
>?@ 2=6 >?A W,VU3-3^,VS < +8, V,SO-U S8;[ U82U 123^, CV23= :3,-6S ;W U8, > UV,2U1,=U 2V, =;U 82V],SU,6 2WU,V U8, # :,2V >
W,VU3-3^2U3;=,U8, :3,-6S ;W U8, >? UV,2U1,=U 2V, -2VC,V U82= U8;S, ;W U8, > UV,2U1,=U 2U U8, ,2V-: :,2VS,2V, =;U SU2_-, W;V
U8, -;=C U,V1 2ZZ-372U3;= 2=6 2V, =;U 82V],SU,6 2WU,V U8, !. :,2V >? W,VU3-3^2U3;= < +8, :3,-6 ;W U8, >?@ UV,2U1,=U 3S %#&*
BC D 82 3= U8, -2SU )" :,2VS [8378 3S 2_;OU .%!# BC D 82 83C8,V U82= U8, :3,-6 ;W U8, W3VSU )" :,2VS < +8, >?A UV,2U1,=U 3S
U8, 2ZZ-372U3;= ;W ))!F* A!E BC D 82 ;= U8, _2S3S ;W U8, >? UV,2U1,=U < +8, :3,-6 ;W U8, >?A UV,2U1,=U 3S 2_;OU !!%.
BC D 82 83C8,V U82= U82U ;W U8, >? UV,2U1,=U,2=6 3=6372U,S U82U U8,V, 3S 2 CV,2U 3=7V,2S, < I;3- ;VC2=37 12UU,V 7;=U,=U 3S =;U
6,7V,2S,6 3= U8, =;=0;VC2=37 W,VU3-3^2U3;= W;V !# :,2VS,[83-,,3U 3S S3C=3W372=U-: 3=7V,2S,6 _: 2ZZ-:3=C ;VC2=37 12=OV, 2=6
>? W,VU3-3^,VS < ?;U2SS3O1 3S _2-2=7,6 [8,= U8, ;VC2=37 12=OV, 2ZZ-372U3;= 21;O=U 3S (" U D 82([3U8;OU 78,1372- Z;U2SS3O1
2ZZ-372U3;=)< ‘;[,],V,U8, 6,Z-,U3;= ;W Z;U2SS3O1 ;77OVS [8,= U8,V, 3S =; 78,1372- Z;U2SS3O1 ;V ;VC2=37 12=OV, 2ZZ-30
72U3;=S < I;3- 2]23-2_-, Z8;SZ8;VOS 3S S3C=3W372=U-: 3=7V,2S,6 [8,= U8,V, 3S ? W,VU3-3^2U3;= < +8, =2UOV2- ? SOZZ-: 72Z273U: ;W
U8, V,6 S;3- 3S ,YUV,1,-: -;[ [3U8 (F%H$)*F&H < +8, S;3- ? SOZZ-: 72Z273U: 3S (F%H$)*F&H [3U8;OU ? W,VU3-3^2U3;= ;V
;VC2=37 12=OV, 2ZZ-372U3;=,2=6 3S 3=7V,2S,6 [3U8 ? W,VU3-3^2U3;= ;V ;VC2=37 12=OV, 2ZZ-372U3;= < +8, A SOZZ-: 72Z273U: 3S
6,7V,2S,6 WV;1 (*H$%#H U; ))F"’H$!(F!H W;V U8, )):,2V >? 2ZZ-372U3;=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
!!!!!!!!!!!!!!!!!!!!!!!!!!!!!!!!!!!!!!!!!!!!!!!!!!!!!!!!!!!!!!
?-2=U >OUV3U3;= 2=6 a,VU3-3^,V I73,=7,
!"# $%&’(:!"# $%&’ %( )&*)’+,#$;’%,*-."!/ (&"’# "01"!&/",.;("!.&’&.2 "3%’4.&%,;/+&5";,4.!&",. $411’2 6+1+6&.2
红壤具有优越的生产性质,是我国发展农业最
有潜力的土壤类型之一[7]。红壤约占全国土地面积
的 879,占云南省土地面积的 :8;8<9。红壤肥力
演变研究在国内资料文献上已有许多报道,如蒋柏
藩等[8]对红壤地区磷素形态、转化研究;李寿田
等[:]红壤对磷的固定能力和释放量的研究;徐明岗
等[=]有关红壤活性有机质及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
等。但采用长期定位试验对高原上红壤肥力演变和
作物的增产效应研究则少见报道。本研究通过 :>
年的定位试验,探讨不同施肥条件下高原红壤肥力
演变和增产效应,为红壤培肥和合理施肥提供理论
依据。
) 材料与方法
)*) 试验方法
试验区位于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越州镇。该区
海拔 7?>@ /,A8BC7DE@;DF,G7>:CB:EBB;=F,属低纬高
原季风气候。年均温 7:!7BH,!7>H积温 :B>>
!=>>>H,年降水量 ?>>!7>>> //,年蒸发量 8>>>
!88>> //,相对湿度 <>9!<=9。无霜期 8=B #。供
试土壤为老冲积母质发育的山原红壤,土种为涩红
土。试验前(7?
* I J*,全氮 7;> * I J*,速效磷痕量,速效钾 @<;>>
/* I J*,碱解氮 <7;>> /* I J*,1K值 @;7。种植作物春
玉米,一年一熟,冬休闲。
试验设:7)施 A 8<@ J* I )/8(A);8)施 A 8<@
J* I )/8、L8MB 78> J* I )/8(AL);:)施 A 8<@ J* I )/8、
农家肥 :>>>> J* I )/8(AN);=)施 A 8<@ J* I )/8、L8MB
78> J* I )/8、农家肥 :>>>> J* I )/8(ALN);7??>年起
将 AL处理裂区为加钾(O8M 778;B J* I )/8)和不加钾
8个处理。肥料施用方法:氮肥 :>9作苗肥,<>9
作穗肥;磷肥与农家肥作底肥穴施,钾肥与部分氮
肥混合作苗肥施用。玉米(!"# $#%&)品种为当地大
面积推广的杂交种(7?D!7?DD 年为京杂 @ 号、7?D?!7??7 年为罗单 7 号、
7??8! 8>>< 年为会单 = 号),种植密度 @<8>>
株 I )/8。每处理 :次重复,小区面积 @@;@< /8。
)*+ 分析测试项目及方法
土样取自 >—8> 6/ 耕层,为 : 次重复的混合
样,风干后待测。
有机质用硫酸 P重络酸钾湿烧法,土壤全氮用
凯氏法,全磷用碱熔—钼锑抗比色法,全钾用 A+MK
熔融—火焰光度法,碱解氮用扩散法,有效磷用
A+KQM: 浸提—钼抗比色法,速效钾用 >;B /%’ I R
A+K=MS6浸提—火焰光度法,1K 采用电位法[B]测
定。
玉米产量数据截止 8>><年,土壤理化分析数据
截止到 8>>B年。采用N&6!%$%(. G06"’ 8>>:和 TLTT软
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 结果与分析
+*) 长期定位施肥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8;7;7 主区玉米产量 施用化肥和有机肥在提高
产量的同时也使土壤肥力发生较大的变化[@]。试验
结果(表 7)看出,ALN 处理 :> 年玉米平均产量为
@7D: J* I )/8,分别比 A、AL 和 AN 处理增加 B?>?
J* I )/8、:=D@ J* I )/8和 8?@B J* I )/8。验证了在红壤
旱地上氮、磷化肥与农家肥配合施用,不仅为作物提
供均衡的营养,而且有改善土壤结构,促进养分吸收
等重要作用[<]。
从表 7可知,长期施氮肥(A处理),磷、钾缺乏,
养分严重不平衡,导致玉米子粒产量到第 D 年
(7?DB)绝收。AL处理,前 D年(7?
米产量呈减产趋势,第 8= 年(8>>7 年)玉米子粒绝
收。说明磷是红壤的主要障碍因子,但长期仅施用
氮、磷肥也不能获得增产,缺钾又逐渐成为障碍因
子,补充钾肥有显著的增产效果。AN处理,在第 7
!7B年玉米产量逐年增加,以 7@!8=年增加较快,
但到第 8B年后产量又逐年下降,说明红壤旱地长期
仅施用氮和有机肥,缺乏磷的补充,玉米产量低而不
稳。ALN处理,前 7> 年(7?
平均产量为 @D 年平均提高了
88=< J* I )/8。可见,低产红壤经过 :> 年的改良培
肥,生产能力已经达到中等以上肥力水平。
对试验期间 @ 个年度的玉米产量统计分析表
明,处理间的差异明显,其中 ALN处理与其他处理
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表 7)。
8;7;8 裂区(AL U O)玉米产量 自 7??>年起 AL处
理分为 AL 和 AL U O 的裂区处理。试验第 78 年
(8>>>年)AL 处理玉米子粒绝收。AL 处理玉米 7D
年平均产量为 7==7 J* I )/8;AL U O处理 7D年平均
产量为 =@@8 J* I )/8,AL U O 比 AL 处理玉米增产
8B>7 植 物 营 养 与 肥 料 学 报 7B卷
!""# $% & ’("。#))*!"***年的 ##年间,+, - .处理
玉米产量比 +,处理增加 !/*" $% & ’(",##年平均每
$% ."0增产玉米 !*1"/ $%;但随时间的延长,+, - .
处理增产效果逐渐下降,"**#!"**2 年,+, - . 处
理仅增产玉米 "33" $% & ’(",2年平均每 $% ."0仅增
产玉米 "415" $%。说明红壤旱地长期施用化肥氮、
磷、钾虽有明显的增产效果,但会导致其他元素的不
平衡,也不能使玉米持续稳产(表 ")。
表 ! 不同处理玉米子粒平均产量("# $ %&’)
()*+, ! (%, )-,.)#, #.)/0 1/,+23 45 &)/6, /0 7%,
!!
2/55,.,07 7.,)7&,073
年份 处理 6789:(8;:< 年份 处理!! 6789:(8;:<
!!=897 + +, +> +,> =897 + +, +> +,>
!!#)23 5* #554 3"4 !#)4 #))/ * /4** 434* 53#*
!!#)2) "/* !24* "5/* /!"* #))4 * ")/* /!3* 235*
#)3* /!4 ?@ !434 AB #3!* CD /2"4 9E #))5 * "##4 CD 4!! *2* AB 24#4 9E
!!#)3# !#4 "#24 #*4* !#!4 #))2 * #*"* 4#** 23)*
!!#)3" /"* "52* #4)* !)5* #))3 * #4#4 4*"4 222*
#)3! #)4 !*24 ")/* /!)4 #))) * #!*4 CD /)"* AB 22/!! * 9E
#)3/ "44 CD /#341 AB /4** AB 5*/4 9E "*** * 2"* /5"!! * 3*34
!!#)34 * #4/4 ""*4 ///4 "**# * * /3)* 5*5*
!!#)35 * "44* !23* 5""4 "**" * * !/3* 5)5*
!!#)32 * ")#* #4#4 43!4 "**! * * 55* 4!2*
!!#)33 * /#44 CD "2** AB 443* 9E "**/ * * !55* 23)*
!!#)3) * !3#* "#!* 3!#* "**4 * * "*/* 4)44
!!#))* * #!4* "534 5*24 "**5 * * !*5* 5*24
!!#))# * #3** !!/4 2)4* "**2 * * "2!* 53/*
#))" * !/"* #424 //44 合计!! 6F:9G #)"* 5"*"4 )54/* #34/)4
#))! * 4"54 AB 42/4 AB 3*"4 9E 平均 >89; "2/ "5)2 !"#3 5#3!
注:同一年份不同处理的数值后不同大小写字母分别表示差异达 #H和 4H 显著水平。
+F:8:I9GJ8< KFGGFL8? AM ?NKK878;: C9ON:9G 9;? <(9GG G8::87< N; <9(8 M897 LN:’ P97NFJ< :789:(8;:< (89;
()*+, ’ (%, #.)/0 1/,+23 45 7%, )??+1/0# ;<= > 5,
!!
.7/+/6,. 7.,)7&,07 /0 !889@’99:
年份 处理 6789:(8;:< 施 .增产 年份 处理 6789:(8;:< 施 .!!
增产
!!=897 +, +, - . R;C789<8 =897 +, +, - . R;C789<8
!!#))* #!4* !3/* "/)* "*** 2"* 544" 43!"
!!#))# #3** 43!4 /*!4 "**# * !"#* !"#*
!!#))" !/"* 4*#* #4)* "**" * !!/4 !!/4
!!#))! 4"54 2"/4 #)3* "**! * "*/* "*/*
!!#))/ /4** 45#* ###* "**/ * #3)* #3)*
!!#))4 ")/* 5!** !!5* "**4 * !*/4 !*/4
!!#))5 "##4 44"* !/*4 "**5 * !*** !***
!!#))2 #*"* 42** /53* "**2 * !5/4 !5/4
#))3 #4#4 54"4 4*#* 合计!! 6F:9G "4)4* 3!)"" 42)2"
#))) #!*4 45#* /!*4 平均 >89; "!4) /55" !""#
’A’ 长期定位施肥条件下的土壤养分变化
"1"1# 土壤有机质变化 土壤有机质是衡量土壤
肥力的一个重要指标[3]。图 #看出,+和 +,处理,
"3年未施用有机肥,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化不大;而
施用有机肥(+>和 +,>处理),土壤有机质明显增
加。试验最后 ! 年与开始时 ! 年相比较,+ 和 +,
处理土壤有机质分别增加 *1"#H和 *1#2H;+>和
+,>处理分别增加 #1/4H和 #12"H。说明红壤旱
地上 "3年不施用有机肥,土壤有机质不会下降;而
有机肥与氮、磷肥配合施用,土壤有机质增加明显,
!4*#4期 戴茨华,等:红壤旱地长期试验肥力演变及玉米效应研究
这与徐明岗等[!]关于红壤 "#年不耕种不施肥土壤
有机质仍有增加的结论以及梦凡乔[$]关于有机肥和
化肥配施有机质有明显增加趋势的结果相吻合。郑
勇等["#]研究也发现,长期施用有机肥显著提高土壤
有机质含量,有效地促进土壤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
活动,对提高土壤肥力起着重要作用。
图 ! 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化
"#$%! &’( )’*+$(, -. ,-#/ -0$*+#) 1*22(0 )-+2(+2
%&%&% 土壤氮素养分的变化 土壤氮素水平是评
价土壤质量的主要指标之一,直接影响作物产量与
品质[""]。%’年每年施 ( %)* +, - ./%,试验最后 0年
和开始时 0年比较,(处理土壤全氮含量基本平衡,
(1、(2 和 (12 处理全氮则分别增加 #""3、
#*)3和 #*"3;而速效氮含量 (、(1、(2 和
(12处理分别增加 0%&)%、!#&’、)!&!和 )$&00 /, - +,
(图 %)。说明长期施用氮肥土壤氮素增加,其中以 (
处理增加较少,(12 处理增加较大。这与黄绍敏
等["%]的报道一致。
%&%&0 土壤磷素养分的变化 定位试验 %’ 年,最
后 0年与开始时 0年比较,不施磷肥的 (和 (2处
图 3 土壤速效氮含量变化
"#$%3 &’( )’*+$(, -. ,-#/ *4*#/*5/( 6 )-+2(+2
理土壤速效磷含量分别增加 4&*% /, - +, 和 $&)*
/, - +,;施用磷肥的 (1 和 (12 处理增加 *%&"!
/, - +,和 **&!) /, - +,(图 0)。证明施用磷肥能明显
增加土壤中无机磷含量["%]同时施用有机肥,可减少
土壤对磷的固定,活化土壤中难溶性磷化合物,使土
壤速效磷增加。我国粮区旱地土壤目前有效磷的增
产临界值高于 1 0# /, - +,["0],本试验中,1 和 (12
处理土壤速效磷含量已经达到了增产的临界值。
图 7 土壤速效磷含量变化
"#$%7 &’( )’*+$(, -. ,-#/ *4*#/*5/( 8 )-+2(+2
%&%&! 土壤钾素养分的变化 施钾可促进碳代谢,
提高植物组织含糖量,可以使植物提前开花成熟,提
高植株体内含钾量,增强抗病性["!]。图 ! 看出,试
验最后 0年与开始时 0 年比较,(处理土壤速效钾
含量增加 %*&%’ /, - +,,(1处理下降 0"&$) /, - +,,
而 (2处理增加 0’&’* /, - +,,(12处理下降 %0&!%
/, - +,。这可能因为 (1和 (12处理,每年的玉米产
量高于 (和 (2处理,从土壤中带走的养分多,导致
土壤中速效钾含量下降。
图 9 土壤速效钾含量变化
"#$%9 &’( )’*+$(, -. ,-#/ *4*#/*5/( : )-+2(+2
!4#" 植 物 营 养 与 肥 料 学 报 "4卷
!"# 长期定位施肥条件下土壤养分自然供给能力
的变化
土壤养分自然供给能力是指土壤在其它养分充
分供应时,不施某一养分,土壤供给的养分能够使作
物产量达到全肥时产量的百分比。其计算公式如
下:
土壤养分自然供给能力 !缺某元素时的作物产
量 "全肥时的作物产量 # $%%&。
在本长期定位施肥试验中,由于使用大量肥料,
使土壤养分发生了较大变化[$’()%]。根据表 $、表 )
玉米产量,可计算出旱地红壤磷、钾养分的自然供给
能力的变化规律。
红壤养分水平低,磷素是限制产量的重要因子
之一,施用磷肥有显著的增产效果。$*+,!$*,-年,
./处理磷素自然供给能力在 -01%&!$’0+%&,呈
先增加后减少趋势,与 .处理玉米产量第 ,年后绝
收相符合。红壤旱地磷素的自然供给能力与施肥品
种存在一定关系,施用有机肥能提高旱地红壤磷素
的自然供给能力,./2处理磷素自然供给能力达到
了 )’01-&!1-0’+&。
在严重缺钾的土壤上,钾素成为产量的限制因
素[)$]。红壤旱地钾素的潜在肥力不高,通过连续 $$
年在 ./区补施钾肥,红壤钾素的自然供给能力由
-’0%%&!1,0%%&降低到 $$0%*&!)-0)%&,红壤连
续 $%年不施钾肥,钾素自然供给能力逐渐枯竭。许
多研究证明,长期持续的施用化肥可保持禾谷类作
物持续高产[))],但本试验自 $**%年在 ./处理区开
始实施 ./ 3 4配施处理,玉米产量仍越来越低,苗
期出现严重缺锌症状,这是否是养分失衡所致,有待
进一步研究探讨。
# 结论
$)高原红壤旱地经 -% 年改良培肥,其生产性
能已经达到中上等肥力水平。长期施氮肥和氮、磷
肥的处理,玉米子粒分别在连续种植第 ,年和第 )5
年绝收,施有机肥和氮肥(.2),玉米产量呈由低至
高再下降的趋势,产量低而不稳;化肥与有机肥配
施的处理(./2)比 ./处理有明显的增产效果。
))高原红壤上氮、磷化肥与有机肥长期配合施
用,能显著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年施有机肥
-%%%% 67 " 89),能明显增加土壤中速效钾含量,维持
土壤钾素平衡。
-)红壤旱地长期施磷,能显著提高土壤中速效
磷的含量。施用有机肥,土壤速效磷缓慢增加。
5)红壤旱地磷素自然供给能力低,仅为 -01!
$’0+&。施用磷肥可以提高磷素的自然供给能力。
红壤旱地钾素的潜在能力不高,其自然供给能力为
-’&!1,&;长期不补充钾素,钾的自然供给能力将
逐渐下降,逐渐枯竭。红壤旱地长期只施用氮肥,作
物产量不高,土壤中氮素含量也不高。
参 考 文 献:
[$] 杨芳,何园球,李成亮,等 : 不同施肥条件下红壤旱地磷素形态
及有效性分析[;]: 土壤学报,)%%1,5-(’):+*-(+*,0
<=>7 ?,@A < B,CD E C !" #$ % FGGAHI JG GAKIDLDM=IDJ> J> N8JON8JKPO
GJK9O =>Q DIO =R=DL=SDLDIT D> PNL=>Q KAQ OJDL[;]: UHI= /AQJL : VD>:,
)%%1,5-(’):+*-(+*,0
[)] 李庆逵 :中国红壤[2]:北京:科学出版社,$*,-0
CD B 4: WAQ A=KI8 JG E8D>=[2]: XADYD>7:VHDA>HA /KAOO,$*,-0
[-] 李寿田,周建明,王火焰,等 : 不同土壤磷的规定特征及磷释
放量和释放率的研究[;]:土壤学报,)%%-,5%(1):*%,(*$)0
CD V Z,[8JP ; 2,\=>7 @ < !" #$ % E8=K=HIAKDOIDHO JG GD]=IDJ> =>Q KA^
LA=OA JG N8JON8JKPO D> I8KAA OJDLO[;]: UHI= /AQJL : VD>:,)%%-,5%
(1):*%,(*$)0
[5] 徐明岗,于荣,孙小凤,等 :长期施肥对我国典型土壤活性有机
质及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1,$)
(5):5’*(51’0
_P 2 ‘,
L=SDLA JK7=>DH 9=IIAK =>Q H=KSJ> 9=>=7A9A>I D>QA](E2a)JG I8A ITND^
H=L OJDLO JG E8D>=[;]: /L=>I .PIK : ?AKI : VHD :,)%%1,$)(5):5’*(
51’0
[’] 刘光菘 :土壤理化分析与剖面描述[2]:北京:中国标准出版
社,$**10
CDP ‘ V: VJDL N8TODH=L =>=LTODO QAOHKDNIDJ> JG OJDL NKJGDLAO[2]: XAD^
YD>7:E8D>AOA VI=>Q=KQO /KAOO,$**10
[1] 詹其厚,袁朝良,张效朴 :有机物对砂姜黑土的改良效应及其机
制[;]:土壤学报,)%%-,5%(-):5)%(5)’0
[8=> B @,
JG JK7=>DH 9=IAKD=LO J> RAKIDOJL[;]: UHI= /AQJL : VD>:,)%%-,5%(-):
5’*(51’0
[+] 戴茨华,王劲松 :从长期定位试验论红壤磷的效应[;]:土壤肥
料,)%%),()):)*(-)0
b=D E @,\=>7 ; V: VIPQT J> I8A AGGAHIO JG N8JON8JKPO D> KAQ OJDL
[;]: VJDLO ?AKI :,)%%),()):)*(-)0
[,] 林葆,林继雄,李家康 : 长期施肥作物产量和土壤肥力变化
[2]:北京:农业科技出版社,$**10
CD> X,CD> ; _,CD ; 4: Z8A H8=>7AO JG HKJN TDALQ =>Q OJDL GAKIDLDIT
P>QAK LJ>7^IAK9 GAKIDLDM=IDJ>[2]: XADYD>7:U7KDHPIPK=L VHDA>IAH8
/KAOO,$**10
[*] 梦凡乔,李国学,史雅娟 :常规与有机农作条件下土壤 (植物系
统磷素平衡及利用[;]:中国生态农业学报,)%%$,*()):15 (
110
2A>7 ? B,CD ‘ _,VD < ;: X=L=>HA =>Q PIDLDM=IDJ> JG N8JON8JKPO D>
OJDL^ NL=>I OTOIA9 P>QAK HJ>RA>IDJ>=L =>Q JK7=>DH G=K9D>7 HJ>QDIDJ>
[;]: E8D>: ;: FHJ^U7KDH:,)%%$,*()):15(110
’’%$’期 戴茨华,等:红壤旱地长期试验肥力演变及玉米效应研究
[!"] 郑勇,高勇生,张丽梅,等 #长期施肥对旱地红壤微生物和酶活
性的影响[$]#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0 1,234 1 5,,-3/0 6 7 !" #$ % 899.:;< 49 =4/0>;.?@ 9.?;A=AB3>
;A4/ 4/ <4A= @A:?44?03/A<@< 3/C ./BD@. 3:;AEA;A.< A/ 3/ FG=3/C ?.C <4A=
[$]# H=3/; IF;? # J.?; # 5:A #,%""&,!’(’):(!)*(%!+
[!!] 石元亮,王玲莉,刘世淋,等 #中国化学肥料的发展及其对农业
的作用[$]#土壤学报,%""&,’K(K):&K%*&)(+
5-A 1 6,L3/0 6 6,6AF 5 6 !" #$ % M.E.=4G@./; 49 :-.@A:3= 9.?;A=AB>
.? A/CF<;?D 3/C A;< .99.:; 4/ 30?A:F=;F?. 49 N-A/3[$]# O:;3 H.C4= #
5A/#,%""&,’K(K):&K%*&)(+
[!%] 黄绍敏,宝德俊,黄甫湘荣,等 #长期施用有机和无机肥对潮
土氮素平衡与去向的影响[$]#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PQ*’&’+
RF3/0 5 7,S34 M $,RF3/0G/ T U !" #$ % 899.:; 49 =4/0 ;.?@ 9.?;A=>
AB.?< 3/C 4?03/A: A/GF;< 4/ V3=3/:. 3/C 93;. 49 /A;?40./ A/ 9=FE4>3WFA:
<4A=[$]# H=3/; IF;? # J.?; # 5:A #,%""),!%(’):’PQ*’&’+
[!(] 曹宁,陈新平,张福锁,等 #从土壤肥力变化预测中国未来磷肥
需求[$]#土壤学报,%""P,’’(():K()*K’(+
N34 I,N-./0 T H,,-3/0 J 5# H?.CA:;A4/ 49 G-4
@3/C A/ :-A/3 V3<.C 4/ :-3/0. A/ <4A= G-4
[!’] 刘晓燕,何萍,金继运 #钾在植物抗病性中的作用和机理的研
究[$]#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K*!K"+
6AF T 1,R. H,$A/ $ 1# OCE3/:.< A/ .99.:; 49 G4;3<
[!K] 詹其厚,陈杰 #基于长期定位试验的变性土养分持续供给能
力和作物响应研究[$]#土壤学报,%""),’((!):!%’*!(!+
,-3/ X R,N-./0 $# N4/;A/F3= /F;?A./;
;3 H.C4= # 5A/#,%""),’((!):!%’*!(!+
[!)] 鲁如坤,刘鸿翔,闻大中,等 #我国典型地区农业生态系统养分
循环和平衡研究! #农田养分支出参数[$]#土壤通报,!QQ),
%P(’):!’K*!K"+
6F U Z,6AF R T,L./ M , !" #$ % IF;?A./; :D:=. 3/C V3=3/:. 49 3>
0?4>.:4
[!P] 鲁如坤,刘鸿翔,闻大中,等 #我国典型地区农业生态系统养分
循环和平衡研究" #农田养分支出参数[$]#土壤通报,!QQ),%P
(’):!K!*!K’+
6F U Z,6AF R T,L./ M , !" #$ % IF;?A./; :D:=. 3/C V3=3/:. 49 3>
0?4.:4
[!&] 鲁如坤,刘鸿翔,闻大中,等 #我国典型地区农业生态系统养分
循环和平衡研究 # #全国和典型地区养分循环和平衡现状
[$]#土壤通报,!QQ),%P(K):!Q(*!Q)+
6F U Z,6AF R T,L./ M , !" #$ % IF;?A./; :D:=. 3/C V3=3/:. 49 3>
0?4>.:4
:=. 3/C V3=3/:. A/ ;-. ;DGA:3= ?.0A4/< 49 N-A/3[$]# N-A/# $# 54A=
5:A #,!QQ),%P(K):!Q(*!Q)+
[!Q] 鲁如坤,刘鸿翔,闻大中,等 #我国典型地区农业生态系统养分
循环和平衡研究 $ # 农田养分支出参数[$]#土壤通报,!QQ),
%P(’):!QP*!QQ+
6F U Z,6AF R T,L./ M , !" #$ % IF;?A./; :D:=. 3/C V3=3/:. 49 3>
0?4>.:4
[%"] 鲁如坤,刘鸿翔,闻大中,等 #我国典型地区农业生态系统养分
循环和平衡研究 $ # 农田养分平衡的评价方法和原则[$]#土
壤通报,!QQ),%P(K):!QP*!QQ+
6F U Z,6AF R T,L./ M , !" #$ % IF;?A./; :D:=. 3/C V3=3/:. 49 3>
0?4.:4
G=. 94? .E3=F3;A/0 /F;?A./;< V3=3/:.[$]# N-A/# $# 54A= 5:A #,!QQ),
%P(K):!QP*!QQ+
[%!] 刘红霞,韩晓日,付时丰,等 #长期定位施肥对棕壤钾素垂直
分布状况的影响[$]#土壤学报,%""),(P(K):!K"*!K%+
6AF R T,R3/ T U,JF 5 J# [-. =4/0>;.?@ =4:3=AB3;A4/ 3GG=A.< 9.?>
;A=AB.? ;4 ;-. V?4\/ .3?;- G4;3<
;A4/ A/9=F./:.[$]# O:;3 H.C4= # 5A/#,%""),(P(K):!K"*!K%+
[%%] 沈善敏 # 长期土壤肥力试验的科学价值[$]#植物营养与肥料
学报,!QQK,!(!):!*P+
5-./ 5 7# [-. <:A./;A9A: E3=F. 49 =4/0>;.?@ <4A= 9.?;A=A;D .YG.?A@./;<
[$]# H=3/; IF;? # J.?; # 5:A #,!QQK,!(!):!*P+
)K"! 植 物 营 养 与 肥 料 学 报 !K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