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Rhizosphere talk and its impacts on plant growth

根际对话及其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全 文 :收稿日期:!""#$"%$&’ 接受日期:!""#$"#$!#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资助。
作者简介:李春俭(&’+#—),男,江苏江浦人,教授,主要从事植物营养生理研究。,-.:"&"$%!#((//%,01234.:.45678 539: -;9: 5<
根际对话及其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李春俭,马 玮,张福锁
(中国农业大学植物营养系,农业部植物营养与养分循环重点开放实验室,
教育部植物—土壤相互作用重点实验室,北京 &"""’=)
摘要:有了根际,也就有了根际对话。根际对话是发生在根际土壤中各种生物间,包括植物根系之间以及根系与土
壤生物(细菌、真菌和土壤动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即根际生物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以及信息传递。根系分泌物在
根际对话中起着“语言”的作用。在根际对话中,植物起主导作用,对话的结果会对植物生长产生影响。根际生物
之间相互作用的实质是对生长空间、水分和养分等资源的竞争。与根际研究相比,有意识地研究根际对话及其对
植物生长影响才刚刚开始。研究方法和手段的局限性成为揭示根际对话机制的瓶颈。本文综述近年来国际上在
根际对话及其对植物生长影响方面的研究进展和动态,期望我国在根际对话的基础和应用研究领域能够得到快速
发展。
关键词:根际对话;根分泌物;土壤生物;植物生长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A(!""/)"&$"&#/$"%
!"#$%&’"()( *+,- +./ #*& #0’+1*& %. ’,+.* 2)%3*"
BC )69<1743<,D@ E-4,FG@HI J91K9L
(!"#$%&’"(& )* +,$(& -.&%/&/)(,01/($ 23%/4.,&.%$, 5(/6"%7/&8,9"8 :$;)%$&)%8 )* +,$(& -.&%/"(& $(< -.&%/"(& 084,",
=/(/7&%8 )* 23%/4.,&.%",9"8 :$;)%$&)%8 )* +,$(&>?)/, @(&"%$4&/)(7,=/(/7&%8 )* A<.4$&/)(,B"/C/(3 DEEEFG,01/($)
45&*)+1*:,6- M64NLKO6-M- P3.Q 4K P6- 4MLLP 3<; KL4.1RLM<- LMU3<4K2K 4<5.9;43<; -<-MUV 3<; PM3;3P-K 24U6P O.3V 3< 42OLMP3

P-M35P4L24<-M3. <9PM4-K54L9K M-K-3M56-K L< M64NLKO6-M- P3.Q 3<; 4PK 42O35PK L< O.3

P6-K- KP9;4-K 4K 59MM-K9.PK 3<; PM-<;K LW P6- M-K-3M56-K L< M64NLKO6-M- P3.Q 3<; 4PK 42O35PK L< O.3

6(7 3%)/&:M64NLKO6-M- P3.Q;MLLP -X9;3P-K;KL4.1RLM<- LMU3<4K2K;O.3

由于根系的固定作用,高等植物不能像动物那
样随意迁移,以躲避不利的生物和非生物胁迫,而只
能在萌发地生长并完成生命周期。通过根系的生命
活动适应并改变根系所接触的土壤环境,是植物完
成其生命周期的重要机制,也是植物长期进化的结
果。了解在不同土壤环境条件下植物的根际过程是
&""多年来植物学家、土壤学家和微生物学家共同
探索、研究的目标。
8 根际与根际对话
根际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 &#—&/世纪,开始于
对植物所需营养元素的作用原理的研究。&’"=年,
德国微生物学家 BLM-即由根系活动影响的根表土壤区域,并且认识到根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 $ &/(
!!!!!!!!!!!!!!!!!!!!!!!!!!!!!!!!!!!!!!!!!!!!!!!!!!!!!!!!!!!!!!
Z.3

际土壤对抑制某些土传病害微生物的生长非常重
要[!]。现在大家普遍接受的根际概念,是指受植物
根系活动的影响,在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方面不
同于原土体的土壤微域。由于在根际中所发生的物
理、化学和生物学过程均以植物为主导,根系如何通
过其生长影响根际土壤的变化首先引起人们的关
注。但由于根系生长在土壤中,具有隐蔽性,无法像
地上部那样可以用肉眼直接观察,并且难以原位取
样,又由于根系生长环境的高度变异性以及缺乏必
要的研究手段,所以关于根系诱导的根际化学变化
和养分吸收方面的研究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进展缓
慢。最初的关于植物不同根区的根分泌物差异,从
无损的植物根系收集根分泌物,利用无菌培养技术
区分微生物的影响,以及分析分泌物组成等一系列
研究结果发表于 "#世纪初期,其后由于分析技术的
进步促进了上述研究的开展。上世纪 $# 年代开始
了根系分泌作用的影响因素,以及根系分泌物对植
物—微生物相互作用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年代
后对植物通过根系活动改变根际 &’值和氧化还原
电位,以及通过分泌有机螯合物和胞外酶等物质活
化根际难溶性养分或钝化有毒元素等方面取得了长
足的进展。最近 "#年间,根际研究主要集中在生理
和分子水平上对不同基因型植物根际过程差异及其
调节机制方面[!]。
()*+,-- 和 ./)+0)12[!3"]及 ./)+0)12 和 ()*4
+,--[5]对根际过程的研究进展、调控及其对植物生
长和土壤可持续利用进行了详细的总结。
!## 多年来,根际研究不断得以丰富和完善。
近年来,欧盟主要国家成立了根际研究联合体,并启
动了“67849:78 ;<=>/- ?5!”根际大型联合研究项目
—“根际环境中植物—土壤相互作用的理解和模拟
—@-2)AB=,-2>-C ,-2 +/2)1>-C &1,-=4B/>1 >-=)A,<=>/-B >-
=0) A0>D/B&0)A) )-E>A/-+)-=(@FGH.6)”,作为这个重
大根际研究项目的一部分,"##I年 J月在德国慕尼
黑召开了“第一届国际根际研究会议”暨“纪念德国
科学家‘K/A)-D ’>1=-)A’提出根际概念 !## 周年大
会”,来自 5I个国家的 I%#多位科学家参加了大会,
展示了根际研究的最新成果和发展动向。在这次会
议上首次提出了“根际对话”(“.0>D/B&0)A) =,1L”)的
概念,得到根际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普遍认为根际对
话将成为根际研究的新前沿。
! 根际对话的概念及其研究意义
以往根际研究的缺陷在于,不同领域的科学家
往往更多地关心发生在根际中的与本领域有关的过
程研究,如植物学家注重根系如何通过其生命活动
影响根际土壤的化学性质变化及养分有效性,以及
植物对土壤逆境的适应性反应及其调节机制;微生
物学家更多地关注根际中微生物的种群和数量变
化;土壤学家则以根际中土壤物理化学性质变化作
为研究重点。实际上,正如在自然生态系统中植物
的地上部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一样,在植物根际中
所发生的各种生命和非生命过程同样是相互影响并
不可分割的,但人们在这些方面的知识却非常有限。
根际对话(A0>D/B&0)A) =,1L)是指发生在根际土壤中各
种生物间的相互作用,根际中生物之间存在着频繁
的物质和能量交换以及信息传递,根际生物间的这
种“交流”就是根际对话。从狭义看,根际对话不仅
影响着根际中各种生物的生长和养分有效性,而且
制约着营养物质和能量在根—土界面中的迁移、转
化和利用。从广义看,根际是养分和水分以及有害
物质从土壤进入植物系统参与食物链物质循环的门
户,其中发生的根际对话不但影响作物生产力和养
分的利用效率,还会影响作物品质乃至人体健康;
同时影响自然界的碳循环和环境变化。因而根际生
物间的相互作用过程及其调控机制的研究逐渐为科
学家所重视,并迅速成为生命科学与地学和环境科
学交叉的研究前沿。
根际对话的概念是近年来随着根际研究的不断
深入而提出的,但实际上,关于根际对话过程及其机
制的研究已有上百年的时间,只是人们没有意识到
这一点。有了根际,也就有了根际对话,同时就有了
根际对话的研究。固氮微生物侵染豆科植物形成根
瘤以及菌根真菌侵染植物形成菌根并影响植物生
长,即是根际对话的典型例证。
在过去 !##多年间植物学家关注根系诱导的根
际化学变化的同时,微生物学家也在根际微生物的
特征、功能及其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方面取得了重要
进展[I]。早在 !M!5年,根据与豆科植物轮作的小麦
含氮量增加的观察结果,N,E)O首先提出了豆科植物
可以固定大气中氮素的假设。这一观点促进了其后
!##多年间对豆科植物固氮及根瘤菌分离、鉴定、根
瘤形成和固氮机理的研究工作。生物固氮的生理研
究始于 !J5#年左右,对于固氮微生物侵染豆科植物
过程中的植物—微生物相互作用的分子机理研究始
于 !J%#年[$]。此外,!J$# 年左右,人们已经开始认
识到内生菌根真菌与植物共生促进植物生长和养分
吸收的作用[!]。关于植物—菌根真菌共生体系对养
J%!!期 李春俭,等:根际对话及其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分吸收机制的系统研究主要集中在 !"#$—!""$ 年
间。在刚刚过去的 %$年间,相关的生理和分子研究
成为热点[&]。
如果说,上述研究是国际上关于根际中植物与
微生物相互作用改善植物营养状况的典型例证的
话,在我国生产实践中发现的玉米 ’花生间作克服花
生缺铁现象[#],以及所揭示出的间套作条件下通过
间作植物根系间的相互作用提高土壤养分利用效
率[(]的研究结果,则是植物与植物通过根系间相互
作用—根际对话—提高土壤养分利用效率和作物产
量的典型例证。这些研究结果已经在国际上被公认
为是根际营养调控从理论研究走向生产实践的成功
范例。
! 根际对话及其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 根际对话的“语言”
根际生物之间相互作用的实质是对生长空间、
水分和养分等资源的竞争。根际对话主要发生在植
物根系之间以及植物与土壤生物之间,包括细菌、真
菌和土壤动物。在根际对话中,植物起主导作用。
禾谷类作物一生中约有 )$*—&$*的光合产物转
移到地下部,其中 +$*—"$*以有机或无机分泌物
的形式释放到根际["]。植物与土壤微生物之间通过
植物凋落物和植物根系分泌物建立起密切联系。根
系分泌物不仅为根际微生物提供生长所需的能源,
而且不同根系分泌物直接影响着根际微生物的数量
和种群结构。,-..-/[!$]模拟了可溶性碳与根际微生
物量及死亡量的水平和垂直分布,结果发现,根际微
生物分布与沿根轴可溶性碳的分布距离有关,微生
物生物量的积累依赖于根系分泌物释放量的多少。
在植物根际的“根—根”或“根—微生物”间的对话需
要有“语言”。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根系分泌物在
“根—根”或“根—微生物”间的对话中起着“语言”的
作用,协调着根系之间或根系与土壤生物之间的生
物和物理相互作用[!!]。人们所熟知的根分泌物包
括大分子量化合物如粘液和胞外酶等,低分子量化
合物如有机酸、糖、酚类和氨基酸(也包括植物铁载
体)等物质,以及皮层细胞自溶物形成的粘胶质[!%]。
除此之外,根系还向根际中分泌大量的具有生物活
性的大分子和小分子次生代谢产物,这些物质调节
着根系周围的土壤微生物种群与数量、植物与微生
物之间的共生和防御相互作用,改变土壤的物理与
化学性质,并影响相邻植物的生长[!!]。
!"$ 根际对话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
通过根际对话影响植物生长的例子众多,机制
也多种多样。典型的例子是植物与微生物之间形成
共生。在缺氮条件下,豆科植物根系会分泌黄酮类
和异黄酮类物质,启动根瘤菌结瘤基因的表达,最终
导致根瘤菌侵染根系并形成根瘤[!)]。在这一例子
中,黄酮类物质是豆科植物根系与微生物间对话的
“语言”。由于不同豆科植物分泌的黄酮类物质种类
不同[!+],使得不同种类的根瘤菌能够识别不同的寄
主植物。另一个例子是菌根的形成。菌根是菌根真
菌侵染植物根系后形成的共生体。尽管对菌根真菌
与寄主植物根系之间的信号和识别分子机制尚不清
楚,但已经知道在最初的识别过程中,当菌根真菌接
近寄主根系并形成附着之前,其菌丝会形成大量分
枝[!01!&],并且知道寄主植物会分泌信号分子诱导菌
丝分枝[!#1!(]。最近从百脉根属( !"#$% &’(")*+$%)的根
分泌物中分离得到一种分枝因子,经鉴定为 23.4567
8-934:;(07<;6=>723.4568),它可以在很低浓度时刺激
菌根真菌萌发孢子的菌丝大量分枝[!"]。该结果为
揭示菌根真菌侵染的分子机理提供了有力证据。分
枝因子 ?3.4568-934:; 被认为是植物与菌根真菌对话
的“语言”。在上述两个例子中,微生物侵染植物之
前都有一个相互识别的过程,在这一识别过程中,起
主导作用的是植物。植物可以根据其营养状况分泌
不同的信号分子,与微生物进行对话,诱导微生物侵
染并形成共生。
一般认为,接种根瘤菌、固氮菌和固氮螺菌等微
生物之所以能够促进植物生长,主要是由于这些微
生物可以固氮。但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很多情况下,
接种了这些细菌之后,植物组织以及土壤中的氮水
平并未增加。并且在供氮充足情况下,接种这些微
生物仍可增加作物产量。@-.;-和 @.6A:[%$]观察到,
在接种了雀稗固氮菌之后,包括雀稗(,’%(’-$. )"/
#’#$.)在内的几种植物的生长状况都有所改善,但
并未发现有增加固氮的趋势。BC22-4:等[%!]报道,在
大量施用了氮肥的土壤中接种褐球固氮菌,仍可使
玉米产量增加 !&*,并指出这是由于细菌产生植物
生长调节物质的作用结果。研究表明,在植物根际
中,可以产生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的微生物群落数量
很大。@-.;-等人[%%]发现,在从不同植物的根际中
分离出来的 0$ 种微生物中,分别有 (&*、0(*和
"$*的微生物可产生生长素,赤霉素或激动素类物
质。D-EF;.3等[%)]发现,从欧洲赤松(,*)$% %*-01%#2*%)
根际中分离得到的 00*的细菌和 (&*的真菌可以
产生赤霉素及其类似物。G.2/-<和 H.-:I;:J;.5;.[%+]
$(! 植 物 营 养 与 肥 料 学 报 !+卷
观察到,根际微生物产生的乙烯可以不同程度影响
植物的生长。
植物与微生物之间即使不形成共生,同样可以
通过根际对话过程影响植物生长。缺铁条件下豆科
植物红三叶草能够分泌酚类物质,抑制根际中的部
分微生物生长,同时刺激另一些微生物的生长。这
些耐酚类物质的微生物中有 !"#能够分泌植物铁
载体,帮助红三叶草利用土壤中的铁;有 $%#能够
产生生长素类似物,刺激植物根表的三价铁还原系
统活性。在这一例子中,根系通过分泌酚类物质作
为“语言”与根际微生物对话,并通过微生物的作用
提高根际中铁的生物有效性,促进了红三叶草对土
壤中铁的吸收利用[&’]。
根际对话不仅发生在植物—土壤生物之间,也
能够发生在植物与植物之间。无论在自然生态系统
或是在农田生态系统,植物都会与相邻的同种或不
同种植物发生相互作用。这些相互作用有些是有利
的,有的是有害的。前面提到的玉米 (花生间作克服
花生缺铁现象,主要是由于间作条件下两种作物的
根系相互交叉,花生根系能够直接获得玉米根系从
土壤中活化的铁,从而提高了花生的吸铁量;此外,
玉米根分泌物对花生根系形态和花生根际微生物种
群、数量的影响对改善花生铁营养也起到了重要作
用[$]。矢车菊属(!"#$%&’"% (%)&*+,%)根系能够分泌
一种称为儿茶酸的次生代谢产物,高浓度的儿茶酸
能够调节该种植物自身的种群密度,起到自我抑制
的作用;同时还能作为一种化感物质,抑制周围其
它种类植物的生长。儿茶酸还具有抑菌剂的作用,
能够抑制土壤中线虫和真菌的生长[&"]。
植物通过根际对话影响其它植物的生长不仅能
表现在当季作物或间套作系统中,也能表现在轮作
系统中。众所周知,豆科植物收获之后种植非豆科
植物不仅能够提高后者的产量,还能减少氮肥施用
量。最近的研究发现,填闲的豆科植物 )*+,- ./012
不仅能使土壤肥力持续提高,而且可使后茬番茄的
产量提高 &3#!43#,番茄植株叶片的绿色持续时
间延长,一系列蛋白的基因在转录水平延长,植株抗
病能力增加。其原因在于,填闲的豆科植物除了提
供了氮素以外,还可以通过土壤微生物的作用,改善
番茄根系的生长,促进根系中细胞分裂素合成,从而
延缓了地上部衰老,促进并稳定了叶片中的几丁质
酶和渗透质[&$]。
连作障碍是植物通过根际对话对同种植物来年
生长产生不利影响的典型例证之一。尤其在我国,
由于耕地面积限制、经济利益驱动和种植技术与习
惯等因素,在很多地区的同一块土地上连续种植同
种植物,导致土壤生物学障碍发生严重。连作障碍
在大豆、烟草、蔬菜等经济作物,尤其是设施蔬菜种
植中非常普遍,导致严重减产及品质下降。连作障
碍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化感作用以及由于土壤微
生态系统失衡引起的土传病害是主要因素。根系分
泌物刺激根际病原生物生长而抑制有益生物生长,
造成根际微生态系统的失衡是土传病害严重发生的
根本原因[&!5&6]。寄主植物番茄根分泌物中的多种
有机酸和氨基酸对青枯病菌(-%*,$+#.% ,+*%#%)"%’&()
具有化学诱导作用(趋化作用),而其它非寄主根分
泌物则没有明显的趋化性[73]。黄瓜植株根系分泌
的化感自毒物质肉桂酸抑制根系生长,增加黄瓜枯
萎病(/&,%’.&( +01,2+’&()的发病率[7%]。已知根际
微生物对某些植物源脂肪酸的竞争是导致植物根际
微生物区系变化的重要原因,对根际脂肪酸含量的
调节有可能控制土传病害[7&]。将特殊的长链脂肪
酸加入到发生连作障碍的土壤中,能够导致有益细
菌和放线菌数量显著增加,由于改变了连作土壤中
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导致黄瓜生物量也成倍增
加[77];向土壤中添加短链脂肪酸丁酸能够杀死腐
霉(31$4.&( 89:)、立枯丝核菌(-4.5+)$+#.% ,+*%#.)等
病原真菌,而且调查发现丁酸可使根结线虫对番茄
的危害降低 $3#以上[7457’]。
! 展望
关于植物地上部之间的对话或通讯机制的研究
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对根际对话的了解却非常
有限,有意识地研究根际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
对植物生长影响刚刚开始。主要原因之一是根际过
程发生在地下,难以为研究者直接观察,又缺少有效
的研究方法和手段。正如 ;<=>/?等[7"]所指出,由于
土壤过程的复杂性和其本身的多相性及不透明性,
使人们对于地下世界中这些过程的认识非常有限,
在许多方面如同遥远的星球那样陌生。因而土壤及
土壤中所发生的生物间的相互作用被看作是科学研
究最具挑战的前沿领域。研究的突破取决于研究方
法和手段的创新。随着植物营养学、土壤学、微生物
学、生态学、环境科学及分子生物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在根际对话研究中的交叉融合及研究的不断深入,
我们将会更多地知道根际生物间对话的过程和机
制,这是了解根际过程的及其与植株地上部协同的
关键,也是深入理解植物—土壤—微生物及其与环
%!%%期 李春俭,等:根际对话及其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境互作过程基础,对挖掘作物生物学潜力、提高养分
利用效率、实现农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 考 文 献:
[!] "#$%&’’ (,)*#%+#,- ./ 0+# 1+23*45+#1#—6 +247*1829&, 5#145#972:#
;1*% & 5,&’7 492#’7247’4 :2#<5*2’7[6]/ =&17%&’’ 6,>9+%2- ?,@#’A
3#, @,=2’42’B#1 C+( #-4)/ )+23*45+#1#:C#145#972:#4 &’- 9+&,A
,#’B#4,& 712D$7# 7* ,*1#’3 +2,7’#1[E]/ (#1%&’8:(>FA)#5*17,?$A
’29+,"#$+#1D#1B,GHHIJ KILKMJ
[G] "#$%&’’ (,)*#%+#,- ./ 0+# 1#,#&4# *; 1**7 #N$-&7#4 &4 &;;#97#- D8
7+# 5,&’7’4 5+842*,*B29&, 47&7$4[6]/ C2’7*’ ),.&1&’2’2 O,"&’’252#12
C(#-4)/ 0+# 1+23*45+#1#:P2*9+#%24718 &’- *1B&’29 4$D47&’9#4 &7 7+#
4*2,A5,&’7 2’7#1;&9#[?]/ "#< Q*1R:?&19#, S#RR#1 T’9/,GHH!J U!L
VKJ
[K] )*#%+#,- .,"#$%&’’ (/ 0+# 1+23*45+#1#:E*’712D$72*’ *; 7+# 4*2,A
1**7 2’7#1;&9# 7* 4$47&2’&D,# 4*2, 4847#%4[6]/ W5+*;; ",P&,, 6 >,
C&,% E !" #$ %(#-4)/ P2*,*B29&, &551*&9+#4 7* 4$47&2’&D,# 4*2, 4847#%4
[?]/ P*9& )&7*’:E)E C1#44,0&8,*1 X F1&’924 (1*$5,GHHIJ V!L
!HMJ
[U] =&17%&’’ 6,=2,7’#1 Y,6 52*’##1 2’ 4*2, D&97#12&,*B8 &’- 1+23*45+#1#
1#4#&19+[6]/ =&17%&’’ 6,>9+%2- ?,@#’3#, @,=2’42’B#1 C+
(#-4)/ )+23*45+#1#:C#145#972:#4 &’- 9+&,,#’B#4,& 712D$7# 7* ,*1#’3
+2,7’#1[E]/ (#1%&’8:(>FA)#5*17,?$’29+,"#$+#1D#1B,GHHIJ !L
UJ
[I] >7&9#8 (,P$1124 ) =,Z:&’- [ =/ P2*,*B29&, ’271*B#’ ;2N&72*’[?]/
"#< Q*1R:E+&5%&’ X =&,, / !VVGJ
[\] ]*2-# ) 0,?*44# P/ 6 +247*18 *; 1#4#&19+ *’ &1D$49$,&1 %89*11+23&
[[]/ ?89*11+23&,GHHU,!U:!UIL!\KJ
[M] O$* Q ?,O+&’B F >,Y2 ^ Y !" #$ % >7$-2#4 *’ 7+# 2%51*:#%#’7 2’
21*’ ’$71272*’ *; 5#&’$7 D8 2’7#191*552’B <27+ %&23# *’ & 9&,9&1#*$4 4*2,
[[]/ C,&’7 >*2,,GHHH,GGH:!KLGIJ
[_] Y2 Y,>$’ [ =,O+&’B F >,E&* Q C/ @+#&7 ‘ %&23# *1 4*8D#&’ 47125
2’7#191*552’B T / Q2#,- &-:&’7&B# &’- 2’7#145#92;29 2’7#1&972*’4 *’ ’$712A
#’74[[]/ F2#,- E1*54 )#4/,GHH!,M!:!GKL!KMJ
[V] Y8’9+ [ ?,@+2554 [ ?/ >$D471&7# ;,*< 2’ 7+# 1+23*45+#1#[[]/ C,&’7
>*2,,!VVH,!GV:!L!HJ
[!H] S&11&+ C )/ ?*-#, *; 7+# 1+23*45+#1#[[]/ C,&’7 >*2,,!VV!,!K_:
!UML!I_J
[!!] P&24 = C,C&1R > @,@#21 0 Y !" #$ % =*< 5,&’74 9*%%$’29&7# $42’B
7+# $’-#1B1*$’- 2’;*1%&72*’ 4$5#1+2B+<&8[[]/ 01#’-4 C,&’7 >92 /,
GHHU,V(!):G\LKGJ
[!G] ?&149+’#1 =/ ?2’#1&, ’$71272*’ *; +2B+#1 5,&’74(G’- #-’)[?]/ Y*’A
-*’:69&-#%29 C1#44,!VVIJ
[!K] C#7#14 " ],F1*47 [ @,Y*’B > )/ 6 5,&’7 ;,&:*1’#,,$7#*,2’,2’A
-$9#4 #N51#442*’ *; &’()*+(,- -!$($*"( ’*-$,&72*’ B#’#4[[]/ >92#’9#,
!V_\,GKK:VMMLV_HJ
[!U] C+2,,254 S 6/ P2*48’7+#424 &’- 1#,#&4# *; 1+23*D2&, ’*-$,&72*’ B#’# 2’A
-$9#14 D8 ,#B$%#4[6]/ 0125,#77 Z @(#-)/ C1*R&18*729 "271*B#’ F2NA
&72*’:6 %*-#, 4847#% ;*1 7+# &’&,8424 *; & D2*,*B29&, 51*9#44[?],
@249*’42’:=*123*’ >92#’72;29 C1#44,GHHHJ
[!I] (2*:&’’#772 ?,>D1&’& E,6:2* Y !" #$ % S2;;#1#’72&, +85+&, %*15+*A
B#’#424 2’ &1D$49$,&1 %89*11+23&, ;$’B2 -$12’B 51#2’;#972*’ 47&B#4[[]/
"#< C+87*, /,!VVK,!GI:I_MLIVKJ
[!\] (2*:&’’#772 ?,>D1&’& E,Y*B2 E/ Z&1,8 51*9#44 2’:*,:#- 2’ +*47
1#9*B’272*’ D8 &1D$49$,&1 %89*11+23&, ;$’B2[[]/ "#< C+87*, /,!VVU,
!GM:MHKLMHVJ
[!M] P$## ?,)*442B’*, ?,[&$’#&$ 6 !" #$ % 0+# 51#48%D2*729 B1*<7+ *;
&1D$49$,&1 %89*11+23&, ;$’B2 24 2’-$9#- D8 & D1&’9+2’B ;&97*1 5&172&,,8
5$12;2#- ;1*% 5,&’7 1**7 #N$-&7#4[[]/ ?*, / C,&’7 ?291*D# T’7#1 /,
GHHH,!K:\VKL\V_J
[!_] "&B&+&4+2 (,S*$-4 S S/ C&172&, 4#5&1&72*’ *; 1**7 #N$-&7# 9*%A
5*$’-4 &’- 7+#21 #;;#974 $5*’ 7+# B1*<7+ *; B#1%2’&7#- 45*1#4 *; 6?
;$’B2[[]/ ?89*, / )#4/,GHHH,!HU:!UIKL!U\UJ
[!V] 6R28&%& ],?&74$3&R2 ]#’29+2,=&8&4+2 =/ C,&’7 4#4a$27#15#’#4 2’A
-$9# +85+&, D1&’9+2’B 2’ &1D$49$,&1 %89*11+23&, ;$’B2[[]/ "&7$1#,
GHHI,UKI(V):_GUL_GMJ
[GH] P&1#& [ ?,P1*<’ ? Z/ Z;;#974 *’ 5,&’7 B1*<7+ 51*-$9#- D8 .)*"*/
+#0"!1 2#32#$( 1#,&7#- 7* 48’7+#424 *; 5,&’7 B1*<7+ 1#B$,&72’B 4$D47&’9#4
[[]/ 655, / P&9712*, /,!VMU,KM:I_KLIVKJ
[G!] =$44&2’ 6,614+&- ?,=$44&2’ 6,=$44&2’ F/ )#45*’4# *; %&23#
(4!# -#53)7* .)*"*+#0"!1 2’*9$,&72*’ $’-#1 ;#172,23#- &’- $’;#172,A
23#- 9*’-272*’4[[]/ P2*, / F#17 / >*2,4,!V_M,U:MKLMMJ
[GG] P&1#& [ ?,"&:&11* Z,?*’7*8& Z/ C1*-$972*’ *; 5,&’7 B1*<7+ 1#B$A
,&7*14 D8 1+23*45+#1# 5+*45+&7#A4*,$D2,232’B D&97212&[ []/ [ / 655, /
P&97#12*, /,!VM\,UH:!GVL!KUJ
[GK] ]&%5#17 ?,>71#,938R Z,C*R*b4R& 6/ C1*-$972*’ *; B2DD#1#,,2’A,2R#
4$D47&’9#4 D8 D&97#12& &’- ;$’B2 24*,&7#- ;1*% 7+# 1**74 *; 52’#
4##-,2’B4(6(7,3 3($8!3"1(3 Y/)[[]/ 697& ?291*D2*, / C*, /,!VMI,M:
!IML!\\J
[GU] 614+&- ?,F1&’R#’D#1B#1 @ 0 [1 / T’;,$#’9# *; #7+8,#’# 51*-$9#- D8
4*2, %291**1B&’24%4 *’ #72*,&7#- 5#& 4##-,2’B4[[]/ 655, / Z’:21*’/
?291*D2*, /,!V__,IU:GMG_LGMKGJ
[GI] [2’ E @,=# Q F,0&’B E ^ !" #$ % ?#9+&’24%4 *; %291*D2&,,8 #’A
+&’9#- F# &9a$24272*’ 2’ 1#- 9,*:#1(91(:*$(,- 21!"!73! Y/)[[]/ C,&’7
E#,, Z’:21*’/,GHH\,GV:___L_VMJ
[G\] C#118 Y (,@#21 0 Y,C127+2:21&b P !" #$ % )**7 #N$-&72*’ &’- 1+23*A
45+#1# D2*,*B8:?$,725,# ;$’972*’4 *; & 5,&’7 4#9*’-&18 %#7&D*,27#
[6]/ P&,$4R& F,?&’9$4* >,.*,R%&’’ S(#-4)/ E*%%$’29&72*’ 2’
5,&’74[?]/ P#1,2’ =#2-#,D#1B:"#$1*’&, 645#974 *; C,&’7 Y2;#,
>512’B#1A.#1,&B,GHH\J
[GM] ?&77** 6 ],6D-$,AP&R2 6/ E1*5 B#’#729 1#45*’4#4 7* %&’&B#%#’7:
Z:2-#’9# *; 1**7A4+**7 9*%%$’29&72*’[6]/ W5+*;; ",P&,, 6 >,
C&,% E !" #$ %(#-4)/ P2*,*B29&, &551*&9+#4 7* 4$47&2’&D,# 4*2, 484A
7#%4[?]/ P*9& )&7*’:0&8,*1 X F1&’924 (1*$5,GHH\J GG!LGKHJ
[G_] 阮维斌,刘默涵,潘洁,等 /不同饼肥对连作黄瓜生长的影响
[[]/ 中国农业科学,GHHK,K\:!I!VL!IGUJ
)$&’ @ P,Y2$ ? =,C&’ [ !" #$ % 0+# 2’;,$#’9# *; -2;;#1#’7 9&R#A
;#172,23#1 *’ 9*’72’$*$4 9$9$%D#1[[]/ E+2’& 6B12 / >92 /,GHHK,K\:
!I!VL!IGUJ
[GV] 阮维斌,王敬国,张福锁 / 根际微生态系统中的大豆孢囊线虫
[[]/ 植物病理学报,GHHG,KG(G):GHHLG!KJ
)$&’ @ P,@&’B [ (,O+&’B F >/ >*8D#&’ 9847’#%& 7*-# 2’ 1+23*A
45+#1#[[]/ E+2’/ C,&’7 C&7+*, /,GHHG,KG(G):GHHLG!KJ
G_! 植 物 营 养 与 肥 料 学 报 !U卷
[!"] #$% &,’(()* +, +-).%/$012 12 3)4513)6 7%3 8135()*9) $*6 9%.:)/1/18)
71/*)22 %7 /-) ;$9/)31$( <1(/ :$/-%=)* !"#$%&’(" $&#"’")*"+,-[&], & ,
>$9/)31%( ,,?""@,ABB:!@CDE!D"BF
[!A] #) G H,I-%5 # J,G5* # *% "# . +1**$.19 $916 9$52)2 %016$/18)
2/3)22 1* 9595.;)3 3%%/2,$*6 :3%.%/)2 1*916)*9) %7 H52$315. <1(/
[&], K*813%*, K0:, >%/ ,,?""@,L@:?LLE?@?F
[!?] M$* N1OP Q,R)(2%* K >, H$//S $916 9%.:)/1/1%* $2 $ .)9-$*12. ;S
<-19- /’%*+&0")%*+ )#&")"* 25::3)22)2 12%3(,- ,#%(-,- 2:%3$*=15.
=)3.1*$/1%* $*6 6$.:1*=T%77[&], ’::( , K*813%*, U193%;1%( ,,?""@,
@@:L!V"EL!VDF
[!!] W5$* X >,X$*= &,Y$* J *% "# . K77)9/2 %7 2)2$.) 2))6 9$P) $(()(%T
9-).19$(2 %* /-) =3%V)[&], ’(()(%:$/-S &,,?""L,A@:?ADE??LF
[!V] U9K(6)33S + H,>3%<*1*= U,’.$6%3 & ’, K77)9/ %7 2-%3/T9-$1* 7$//S
$9162 $*6 2%1( $/.%2:-)3) %* [S()*9-%3-S*9-52 2::[&], & , R).$T
/%( ,,?""L,!D:DAEDDF
[!L] >3%<*1*= U,X$(($9) N >,N$<2%* + *% "# . Y%/)*/1$( %7 ;5/S319 $916
7%3 9%*/3%( %7 2%1(T;%3*) 75*=$( :$/-%=)*2 $*6 *).$/%6)2 $77)9/1*=
2/3$<;)331)2[&], G%1( >1%( , >1%9-).,,?""@,!B:V"AEV"VF
[!@] G5=6)* ’,G/%*) W,’2- +, K9%(%=S 1* /-) 5*6)3<%3(6[&], G91)*9),
?""V,!"V:A@A!F
!BAA期 李春俭,等:根际对话及其对植物生长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