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收稿日期:!""#$"%$&’ 接受日期:!""#$&&$’" #$1% %0+10I0:$15 $5 FP $1D 表 ; 还看出,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与有机
基金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山西省科技攻关项目(!""+"’&"*!)资助。
作者简介:贾伟(&%,&—),男,山西省临汾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水土资源管理与荒漠化防治。-./012:310451#&&6&!+7 89/
!通讯作者 :52:"’;&$#&!+*&*;-./012:<=01>1?@A<9=6&!+7 89/
长期有机无机肥配施对褐土微生物生物量碳、氮
及酶活性的影响
贾 伟&,周怀平&,!!,解文艳!,关春林&,!,郜春花&,!,石彦琴’
(& 山西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山西太原 "’"""+;
!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山西省土壤环境与养分资源重点实验室,山西太原 "’""’&;
’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区域农业发展研究中心,北京 &"""%*)
摘要:通过对山西省寿阳长期定位试验田 "—!" 8/和 !"—*" 8/的土壤测定和分析,探讨了长期有机无机肥配施
下褐土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和酶活性的变化以及相关性。结果表明,褐土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基本一致。褐土
微生物生物量碳、氮从 "—!" 8/到 !"—*" 8/土层均呈减少趋势;长期单施高量有机肥、有机无机肥合理配施都能
提高褐土微生物生物量碳、氮;不同用量的长期单施化肥处理不能使微生物生物量碳、氮显著增加。脲酶和碱性磷
酸酶活性从 "—!" 8/到 !"—*" 8/土层呈减少趋势;长期单施高量有机肥和有机无机肥合理配施可使褐土脲酶及
碱性磷酸酶活性增加。脲酶活性随单施化肥量的增加有增加趋势,而碱性磷酸酶活性则呈减小趋势。土壤微生物
量碳、氮、土壤酶活性及土壤养分之间的显著相关性表明,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和土壤酶活性可以判断褐土土壤有
机质和 B素状况,可作为评价褐土肥力水平和土壤培肥效果的生物学指标,同时也为提高褐土肥力水平和土壤培
肥效果提供依据。
关键词:长期施肥;褐土;微生物生物量;土壤酶活性;有机无机肥配施
中图分类号:C&*#7!;C&;,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D(!"",)"*$"#""$"+
!""#$%& ’" (’)*+%#,- .)’,*/).$ "#,%.(.0#, $’-1.)#2 3.%4 ’,*/).$ -/)5,# ’)
-.$,’1./( 1.’-/&& 6、7 /)2 #)08-# /$%.9.%8 .) $.))/-’) &’.(
EF( G51&,)HIJ H=01.>1?@&,!!,DF- G5?.K0?!,LJ(B M<=?.21?&,!,L(I M<=?.<=0&,!,CHF N0?.O1?’
(! "#$%&’#&%%(#&’ )$**%’%,+,-&.# /%(1#23,4-#35-& 676668,),#&-;9 :&12#252% $; +$#* -&< =%(2#*#>%(,+,-&.# ?@-<%A3 $;
?’(#@5*25(-* +@#%&@%1,+,-&.# B($0#&@% C%3 D-E$(-2$(3 $; +$#* F&0#($&A%&2 -&< G52(#%&2 H%1$5(@%1,4-#35-& 67667!,),#&-;
7 H%’#$&-* =-(A#&’ +312%A H%1%-(@, )%&2%(,)$**%’% $; ?’($&$A3 -&< "#$2%@,&$*$’3,),#&- ?’(#@5*25(% /%(1#23,"%#I#&’ !666JK,),#&-)
:1&%,/$%::<5 P912 9Q 29?@.R5S/ 5T>5S1/5?R02 Q152U("$!" 8/ 0?U !"$*" 8/)40P 892258R5U 0?U 0?02KA5U 1? C<9=K0?@
89=?RK,C<0?T1 >S9V1?85W :<5 8<0?@5P 9Q /18S9X102 X19/0PP M,B 0?U P912 5?AK/5 08R1V1RK 1? 81??0/9? P912 0?U R<5 89SS5.
20R19? 0/9?@ R<5/ 45S5 X9R< 5T>29S5UW :<5 S5P=2RP 45S5 0P Q92294P::<5 8<0?@5P 9Q /18S9X102 X19/0PP M,B 1? 81??0/9?
P912 45S5 X0P18022K 89?P1PR5?R W :<5 0/9=?R 9Q YM 0?U YB 1? 81??0/9? P912 X9R< U58S50P5U QS9/ "$!" 8/ 20K5S R9 !"$*" 8/
20K5S W YM 0?U YB 1? 81??0/9? P912 89=2U X9R< 1?8S50P5U R
Q5SR121A5S 89/X1?5U 41R< 9S@0?18 /0?=S5 1? 0 S1@
><0R0P5 1? 81??0/9? P912 X9R< U58S50P5U QS9/ "$!" 8/ R9 !"$*" 8/ 20K5S,R99 W JS50P5 0?U (2Z021?5 ><9P><0R0P5 08R1V1RK
1? 81??0/9? P912 89=2U 02P9 X5 1?8S50P5U XK 29?@.R5S/ 0>>2180R19? 9Q 9S@0?18 Q5SR121A5S 9S 1?9S@0?18 Q5SR121A5S 89/X1?5U 41R<
9S@0?18 /0?=S5 1? 0 S1@
Q5SR121A5S;<945V5S,R<5 8<0?@1?@ R5?U5?8K 9Q (2Z021?5 ><9P><0R0P5 08R1V1RK 40P 3=PR 9>>9P1R5 R9 JS50P5’P W :<5 0>>0S5?R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 $ #";
""""""""""""""""""""""""""""""""""""""""""""""""""""""""""""""
[20?R B=RS1R19? 0?U \5SR121A5S C815?85
较高量施肥,!号为高量施肥;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
中 "号为推荐施肥,#号和 $号为高量施肥。
供试土壤为褐土,质地轻壤,土层深厚,地下水
埋深在 %& ’ 以下。试验开始时耕层土壤(&—(&
)’)基本性质为:有机质 (*+! , - .,,全氮 %+ , - .,,
全磷 &+#/ , - .,,碱解氮 %&"+0 ’, - .,,速效磷 0+#/
’, - .,,速效钾 %%#+( ’, - .,,12 $+0。每年秋季结合
耕翻将肥料一次施入。供试氮肥为尿素,含 3 量
0"4,磷肥为过磷酸钙(太原),含 5(6! %04。试验
用有机肥的有机质含量 /&+!!%(#+* , - .,、全氮含
量 *+/*!0+/# , - .,、全磷含量 %+*#!%+0" , - .,,全
钾含量 %0+%!*0+* , - .,。种植制为一年一季玉米,
品种 %//(!%//! 年为烟单 %0 号,%//"!(&&( 年为
晋单 *0号,(&&*!(&年为强盛 *%号,密度 0+!!
!+&万株 - 7’(,行距 "& )’,株距 *0!*# )’。播种时
间一般在 0月 %!日!0月 ($日间,收获时间一般在
/月 (&日!%&月 %&日间。田间管理按大田丰产要
求进行。
!"# 土样采集及测定项目与方法
(&年 0月 %#日于玉米播种前按“之”字型采
集 &—(& )’和 (&—0& )’土样,每小区每层取 %&个
点混成一个样。混合样分成两份:一份立即过 (
’’筛,测定微生物生物量碳(89)和微生物生物量
氮(83)。另一份经风干后过 % ’’筛,供脲酶(:;<=
>?<,:@A)、碱性磷酸酶(BC.>CDE< 17F?17>G>?<,BH5)以
及土壤有机质、全氮和硝态氮含量测定。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用熏蒸提取—容量分析法
测定[!]。浸提液中有机碳是通过取 %& ’H浸提液和
%& ’H重铬酸钾I硫酸溶液在磷酸浴 %#!J煮沸 %&
’DE后,用硫酸亚铁溶液标定后计算出。微生物生
物量碳的计算["]:
89(’, - .,)K (+"0 L A)
A)为熏蒸与未熏蒸土壤中有机碳的差值。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用熏蒸提取后凯氏定氮法
测定[!]。微生物生物量氮的计算:
83(’, - .,)K A3 - .A3
A3为熏蒸与未熏蒸土壤的差值;.A3为转换系数,取
值 &+0!。
土壤脲酶使用靛酚盐比色法测定[#],脲酶活性
用 *$J下 * 7后 % ,土壤中 32* I3的质量(’,)表
示;土壤碱性磷酸酶使用磷酸苯二钠比色法测
定[#],碱性磷酸酶活性用 *$J下 * 7 后 % , 土壤中
17
质用重铬酸钾容量法;全氮用半微量凯氏法;硝态
氮用 ( ’FC - H M9C浸提流动注射分析仪测定。
用 N5NN%*+&进行数据单因素方差分析,用新复
极差法进行多重比较。数据间相关性分析用 5<>;=
?FE法。
# 结果与分析
#"! 对不同耕层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作为土壤养分转化的活性库
或源,其高低可部分反映土壤微生物活动的强弱和
养分转化速率的快慢,是土壤微生物质量变化的灵
敏指标[$]。
在 &—(& )’土层不同施肥处理之间微生物生
物量碳差异不同。由于单施化肥抑制了微生物繁殖
生长,单施化肥处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比对照略
低,但没有显著差异。本试验条件下,施化肥处理微
生物生物量碳随化肥施用量的增高而增高,但施高
量化肥 89即明显降低(表 ()。可见,土壤中速效养
分偏高,不利于微生物生长。表 (还看出,有机无机
肥配施和高量有机肥处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比
9M的高,其中适量无机肥与有机肥配施处理和单施
高量有机肥处理与 9M间差异达显著水平。这与有
机肥使微生物分解有机碳源速度加快、同化作用加
强有关。
在 (&—0& )’土层微生物生物量碳均低于 &—
(& )’土层,但各施肥处理均比对照处理高。这可
能与收获后残留的植物根系及其他有机物比较多,
有利于微生物繁殖有关。单施高量有机肥处理比有
机无机肥配施 89高,其中单施高量有机肥与高量化
肥和有机配施处理间差异显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
碳的高低主要受土壤中有机碳源的制约[(],而有机
肥的施入能为微生物提供丰富的碳源。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 3的变化与微生物生物量
碳的变化相似。表 (可知,在 &—(& )’土层不同施
肥处理之间微生物生物量氮差异不同。单施适量化
肥处理有利于微生物繁殖生长。有机无机肥配施和
单施高量有机肥微生物生物量氮比对照高,低量无
机肥与有机配施比对照下降了 0+"/ ’, - .,。可见不
合理的配施化肥也会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据报
道,微生物对施入肥料氮的固持,一方面可以减少肥
料氮的挥发、淋溶和反硝化损失,另一方面这部分氮
在作物生长期间还可以释放出来,成为作物的有效
氮源。土壤微生物对 3 素的固持作用主要取决于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的大小。有机无机肥配施能够
( 植 物 营 养 与 肥 料 学 报 %0卷
提高微生物对肥料氮的固持量,即可以提高微生物
生物量氮[!"#$],这与本研究结果一致。
在 %$—&$ ’(土层微生物生物量氮均低于 $—
%$ ’(土层,其下降幅度为 $)*#!&$)#% (+ , -+。而
除高量化肥处理外,施肥处理比不施肥处理的微生
物生物量氮要高。可见长期高量单施化肥可使土壤
环境发生变化,微生物的增殖从而导致 ./ 降低。
$—%$ ’(和 %$—&$ ’(土层中,单施高量有机肥处
理在所有处理中的微生物生物量氮最高,可见长期
施有机肥可以使土壤保持高的微生物生物量,这与
樊军[##]等的报道一致。
土壤中微生物群落不同,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
氮比(.0 , ./)也不一样。.0 , ./ 也可以作为土壤氮
素有效性的评价指标。土壤 .0 , ./ 值小,土壤氮素
的生物有效性高。表 % 看出,在 $—%$ ’(土层中,
.0 , ./值范围是 #)*!!1)22,平均为 3)13;在 %$—
&$ ’( 土层中,.0 , ./ 值范围 %)#4! 1)$#,平均为
3)2#。据 56786[#%]等研究认为,土壤 .0 , . 9 :/平均
为 &)1;吴金水[1]等人报道,我国旱耕地土壤 .0 , ./
为 &)%!2)#,我们的结果较低,这可能与肥料施入
时期和方式以及土样采集时间有关。
表 ! 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及 "# $ "%的影响
&’()* ! +,,*-. /, 01,,*2*3. ,*2.1)14’.1/3 /3 "#,"% ’30 "# $ "% /, 5/1)
编号 处理 .0((+ , -+) ./((+ , -+) .0 , ./
/;< =8>67(>?7 $—%$ ’( %$—&$ ’( $—%$ ’( %$—&$ ’( $—%$ ’( %$—&$ ’(
# /$5$@$(0A) ##$)$! 6 &%)&3 6 3&)*$ B’ #!)14 6B 3)#2 %)#4
% /#5#@$ !$)%! 6 &!)34 6 %$)1* 6 #!)44 6B &)3! %)1$
3 /%5%@$ #$4)$* 6 #$3)2# B’ 34)4% B’ %$)2* 6B’ %)*& 1)$#
& /353@$ ##%)1% 6 *#)1# 6B &$)11 ’ %%)%! B’ %)44 3)22
1 /&5&@$ 2#)2* 6 &2)22 6 3%)1* B #2)2& 6 #)*! %)*$
2 /%5#@# #%%)%3 6 #$!)1* B’ 3$)## B %4)*& C> &)$2 3)!&
4 /35%@3 3%3)24 B !!)34 B’ 14)#! C %%)#1 B’ 1)22 &)&!
* /&5%@% #33)$! 6 *#)1# 6B ) ’ %1)$# ’C 3)%# 3)%2
! /$5$@2 %21)14 B #&&)$4 ’ 4$)** > 3$)42 > 3)41 &)2*
注(/;7>):同列中不同字母表示差异达 1D显著水平,下同 EFGG>8>?7 H>77>8I F? 7J> I6(> ’;HK(? (>6?I IF+?FGF’6?7 67 1D H>L>H < =J> I6(> B>H;M<
!6! 对不同耕层土壤脲酶及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影
响
脲酶是对尿素转化起关键作用的酶,它的酶促
反应产物是可供植物利用的氮源,它的活性可以用
来表示土壤供氮能力。表 3 看出,在 $—%$ ’( 土
层,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使脲酶活性提高的幅度大
于单施化肥处理,差异性显著,这与任祖淦等[#3]的
研究一致;但单施高量有机肥处理其脲酶活性则显
著低于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单施化肥处理随着施
氮、磷肥量的增加土壤脲酶活性有增加趋势,这虽有
利于尿素的分解供作物利用,但也可能导致氨挥发
造成损失。在 %$—&$ ’(土层各施肥处理脲酶活性
均明显低于 $—%$ ’(土层,尤其以有机无机肥配施
处理下降幅度大(表 3)。
磷酸酶与土壤磷素转化密切相关,是土壤磷素
肥力的指标。表 3 看出,在 $—%$ ’(土层,单施化
肥处理,随施肥量增加碱性磷酸酶活性减少;有机
无机肥配施处理和单施高量有机肥处理土壤碱性磷
酸酶活性比对照显著增高,这可能是与施入有机肥
本身含有较高的磷酸酶有关,这与其它一些研究结
果一致[#&"#1]。
在 %$—&$ ’(土层各施肥处理碱性磷酸酶活性
均明显低于 $—%$ ’(土层。单施化肥处理碱性磷
酸酶活性与 $—%$ ’(土层的变化趋势相似;但单施
高量有机肥处理和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与对照相比
没有显著变化,这与长期施肥使该土层磷素形成累
积效应,导致碱性磷酸酶活性降低有关。
!67 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土壤酶活性及土壤养分
之间的相关性
相关性分析(表 &)表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
和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与碱性磷酸酶活性分别达到
极显著和显著的正相关水平;但微生物生物量碳、
氮和脲酶活性的相关性,碱性磷酸酶与脲酶活性的
相关性均未达到显著相关水平,与樊军等的研究结
果不同[#2]。这可能与我们长期施肥方式和肥料用
量不同有关系。
3$4&期 贾伟,等:长期有机无机肥配施对褐土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及酶活性的影响
表 ! 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脲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
"#$%& ! ’((&)* +( ,-((&.&/* (&.*-%-0#*-+/ +/ 1.& #/, 3%4#%-/& 56+256#*#2& -/ 2+-%
编号 处理 脲酶 !"#$%#(&’()& *+ , +) 碱性磷酸酶 -./$.01# 234%23$5$%#(23#14. *+ , +)
&46 7"#$5*#15 8—98 :* 98—;8 :* 8—98 :* 98—;8 :*
< &8=8>8(?@) 8A;B99 $ 8A(<;< : 8A;8(< $ 8A9C9( :D
9 &<=<>8 8A;B88 $ 8A98(9 $ 8A;CC( E 8A99<; E:
( &9=9>8 8AF8<; $ 8A9FG9 E 8A(F9; $E 8A<9(C $
; &(=(>8 8AGFCB E 8A;H9C D 8A(;GG $ 8A9
G &(=9>( C &;=9>9
表 7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酶活性及土壤养分的相关性
"#$%& 7 8+..&%#*-+/2 $&*9&&/ :-).+$-#% $-+:#22 8 #/, ;,2+-% &/0<:& #)*-=-*< #/, 2+-% />*.-&/*2
项目 J5#*% K? K& 脲酶 !LM 碱性磷酸酶 -N= 有机质 O> 全氮 7& &O)( )&
K? < 8ACHG!! 8AF8B 8AC98!! 8ABHF! 8AGBK& < 8AB;9 8AGBF! 8AC(9!! 8ACBH!! 8A;8F
脲酶 !LM < 8A(
有机质 O> < 8AHGF!! 8AB
&O)( )& <
注(&45#):!,!! 分别表示差异达 FP和
质、全氮的含量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其中 K& 与
有机质、全氮的含量成极显著正相关。脲酶和碱性
磷酸酶活性与有机质呈显著正相关;碱性磷酸酶活
性与全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而脲酶活性与全氮含
量无明显的相关性。脲酶活性与硝态氮含量呈显著
正相关;而碱性磷酸酶活性与硝态氮含量无明显的
相关性。
! 结论
长期单施高量有机肥和有机无机肥合理配施使
褐土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增加,随着有机肥施入量的
提高可使 K?、K&显著增加。适量施用氮、磷化肥可
以使 K?、K&增加但不显著,过低或者过高量的氮、磷
化肥导致 K?、K&减少。良好的土壤结构能明显提高
土壤微生物活性,土壤翻耕等剧烈改变土壤理化状
况的农作措施常常导致土壤微生物区系改变和微生
物量下降。本研究表明,长期单施化肥处理土壤微
生物生物量碳、氮没有显著增加。
长期合理单施化肥和有机无机肥合理配施可以
明显提高褐土土壤脲酶活性,而对碱性磷酸酶活性
影响较小。长期单施高量有机肥对褐土土壤脲酶和
碱性磷酸酶活性都有显著提高。
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土壤酶活性及土壤养分间
的相关显著,表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和土壤酶
活性可以作为判断土壤肥力状况的生物学指标,同
时也可为提高褐土土壤肥力水平和土壤培肥效果提
供依据。
今后,应进一步研究长期施用有机肥和有机无
机肥配施对褐土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酶活性动态变
化,以更全面地反映褐土土壤质量和生产力,并通过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酶活性变化指标建立长期施肥
下褐土土壤质量评价标准的土壤生物学预警体系。
参 考 文 献:
[<] 徐明岗,梁国庆,张夫道,等 6 中国土壤肥力演变[>]6 北京: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988BA ((FA
ST > U,N0$1+ U V,W3$1+ X Y !" #$ % MQ4.T5041 4I %40. I#"50.0Z#" 01
:301$[>]6 K#0[01+:?301$ -+"0:T.5T"$. \:0#1:# $1D 7#:314.4+R ="#%%,
988BA ((FA
[9] 王晓龙,胡峰,李辉信,等 6 红壤小流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
;8G 植 物 营 养 与 肥 料 学 报 <;卷
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
-./0 1 2,34 5,26 3 1 !" #$ % 7889:;< =8 >6889?9/; @./> 4<9> A.;;9?/<
=/ <=6@ B6:?=C6:.@ :.?C=/ ./> /6;?=09/ 6/
! " F0?=G7/H6?=/" I:6 ",#$$%,#&(’):’()*’(+,
[)] 姚槐应,黄昌勇 " 土壤微生物生态学及其实验技术[J]" 北京:
科学出版社,#$$%, ++,
K.= 3 K,34./0 L K" I=6@ B6:?=C6.@ 9:=@=0M ./> 6;< 9NA9?6B9/;.@
;9:E/=@=0M[J]" O96P6/0:I:69/:9 Q?9<<,#$$%, ++,
[(] 孙波,赵其国,张桃林,等 " 土壤质量与持续环境 RRR "土壤质量
评价的生物学指标[!]" 土壤,’SS+,#S(&):##&*#)(,
I4/ O,TE.= U V,TE./0 W 2 !" #$ % U4.@6;M =8 <=6@ ./> A9?<6<;9/:9
9/H6?=/B9/; RRR " WE9 O6=@=0M 6/>9N =8 9H.@4.;6/0 ;E9 X4.@6;M =8 <=6@
[!]" I=6@<,’SS+,#S(&):##&*#)(,
[&] 吴金水,林启美,黄巧云,肖和艾 "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测定方法
及其应用[J]" 北京:气象出版社,#$$%,
-4 ! I,26/ U J,34./0 U K,16.= 3 F" I=6@ B6:?=C6.@ C6=B.<
#$$%,
[%] 林启美,吴玉光,刘焕龙 " 熏蒸法测定土壤微生物量碳的改进
[!]" 生态学杂志,’SSS,’Y(#):%)*%%,
26/ U J,-4 K V,264 3 2" J=>686:.;6=/ =8 84B60.;6=/ 9N;?.:;6=/
B9;E=> 8=? B9.<4?6/0 <=6@ B6:?=C6.@ C6=B.<< :.?C=/[ !]" LE6/" !"
7:=@ ",’SSS,’Y(#):%)*%%,
[+]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微生物室 " 土壤微生物研究法
[J]" 北京:科学出版社,’SY&, #%Y*#%S,#+)*#+&,
Z./P6/0 R/<;6;4;9 =8 I=6@ I:69/:9,LFI" [9<9.?:E B9;E=>< =8 <=6@ B6G
:?=C9[J]" O96P6/0:I:69/:9 Q?9<<,’SY&, #%Y*#%S,#+)*#+&,
[Y] 俞慎,李勇,王俊华,等 "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作为红壤质量生物
指标的探讨[!]" 土壤学报,’SSS,)%()):(’)*(##,
K4 I,26 K,-./0 ! 3 !" #$ % I;4>M =/ ;E9 <=6@ B6:?=C6.@ C6=B.<< .< .
C6=G6/>6:.;=? =8 <=6@ X4.@6;M 6/ ;E9 ?9> 9.?;E 9:=
[S] 韩晓日,郭鹏程,陈恩凤,邹德乙 " 土壤微生物对施入肥料氮的
固持及其动态研究[!]" 土壤学报,’SSY,)&()):(’#*(’Y,
3./ 1 [,V4= Q L,LE9/ 7 5,T=4 \ K" RBB=C6@6].;6=/ =8 89?;6@6]9?
/6;?=09/ CM <=6@ B6:?=C9< ./> 6;< :E./09<[ !]" F:;. Q9>=@ " I6/",
’SSY,)&()):(’#*(’Y,
[’$] 刘守龙,肖和艾,童成立,吴金水 " 亚热带稻田土壤微生物生
物量碳、氮、磷状况及其对施肥的反应特点[!]" 农业现代化
研究,#$$),#((():#+Y*#Y) "
264 I 2,16.= 3 F,W=/0 L 2,-4 ! I" J6:?=C6.@ C6=B.<< L,Z ./>
Q ./> ;E96? ?9 =?0./6: 89?;6@6]9?<
6/ <4C;?=A6:.@ A.>>M <=6@<[!]" [9<" F0?6:" J=>9?/",#$$),#((():
#+Y*#Y) "
[’’] 樊军,郝明德 " 长期轮作施肥对土壤微生物碳氮的影响[!]"
水土保持研究,#$$),’$(’):Y&*Y+,
5./ !,3.= J \" 7889:;< =8 @=/0G;9?B ?=;.;6=/< ./> 89?;6@6].;6=/< =/
<=6@ B6:?=C6.@ C6=B.<< :.?C=/ ./> /6;?=09/[!]" [9<" I=6@ -.;9? L=/G
<9?H",#$$),’$(’):Y&*Y+,
[’#] Q.;?. \ \,O?==^9< Q L,L=@9B./ _ !" #$ % I9.<=/.@ :E./09< =8 <=6@
B6:?=C6.@ C6=B.<< 6/ ./ .?.C@9 ./> . 0?.<<@./> <=6@ DE6:E E.H9 C99/
4/>9? 4/68=?B B./.09B9/; 8=? B./M M9.?<[!]" I=6@ O6=@ " O6=:E9B,
’SS$,##(%):+)S*+(#,
[’)] 任祖淦,陈玉水,唐福钦,等 " 有机无机肥料配施对土壤微生
物和酶活性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SS%,#()):#+S
*#Y),
[9/ T V,LE9/ K I,W./0 5 U !" #$ % 7889:; =8 6/=?0./6: 89?;6@6]9?
:=BC6/9> D6;E =?0./6: B./4?9 =/ ;E9 B6:?=8@=?. ./> 9/]MB9 .:;6H6;69<
6/ A.>>M <=6@[!]" Q@./; Z4;? " 59?; " I:6,’SS%,#()):#+S*#Y),
[’(] 谢林花,吕家珑,张一平 " 长期不同施肥对石灰性土壤微生物
磷及磷酸酶的影响[!]" 生态学杂志,#$$(,#)(():%&*%Y,
169 2 3,2‘ ! 2,TE./0 K Q" 2=/0G;9?B 9889:;< =8 >6889?9/; 89?;6@6].G
;6=/ =/ :.@:.?9=4< <=6@ B6:?=C6.@ Q ./> AE=
[’&] 孙瑞莲,赵秉强,朱鲁生,等 " 长期定位施肥对土壤酶活性的
影响及其调控土壤肥力的作用[!]"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S(():($%*(’$,
I4/ [ 2,TE.= O U,TE4 2 I !" #$ % 7889:;< =8 @=/0G;9?B 89?;6@6].;6=/
=/ <=6@ 9/]MB9 .:;6H6;69< ./> 6;< ?=@9 6/ .>P4<;6/0 :=/;?=@@6/0 <=6@ 89?;6@G
6;M[!]" Q@./; Z4;? " 59?; " I:6 ",#$$),S(():($%*(’$,
[’%] 樊军,郝明德 " 黄土高原旱地轮作与施肥长期定位试验研究
! "土壤酶活性与土壤肥力[!]"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S
(#):’(%*’&$,
5./ !,3.= J \" I;4>M =/ @=/0G;9?B 9NA9?6B9/; =8 :?=A ?=;.;6=/ ./>
89?;6@6].;6=/ 6/ ;E9 A@.;9.4 ! " [9@.;6=/
’(%*’&
&$+(期 贾伟,等:长期有机无机肥配施对褐土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及酶活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