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Optimization of ‘Changlin 53’ Somatic Embryogenesis Regeneration System and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Explant

‘长林53号’油茶胚发育特征分析及体胚再生体系优化



全 文 :书西北植物学报!
"#$
!
%$
"
##
#$
!!&&!!()
!"#$%&#%&()$*+,""-.)/#0-/
!!
文章编号$
#"""*$"!)
"
!"#$
#
#*!!&&*"&
!!!!!!!!!!!!!!!
!"#
$
#"+,-"-
%
.
+/001+#"""*$"!)+!"#$+##+!!&&
收稿日期$
!"#$*")*!-
&修改稿收到日期$
!"#$*#"*"&
基金项目$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
!""(2342#2"#
#&油茶产业升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
!""(2342#2""
#
作者简介$胡玉玲"
#(,,
#!男!博士!主要从事经济林栽培和育种研究)
5*67/8
$
9:
;
:8/1
!
#!-+<=6
"
通信作者$姚小华!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经济林栽培和育种研究)
5*67/8
$
;
7=>9#-&
!
#-%+<=6
*长林
$%
号+油茶胚发育特征分析
及体胚再生体系优化
胡玉玲!姚小华"!任华东!王开良!龙
!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浙江富阳
%##$""
#

!
要$为了进一步优化普通油茶再生体系并了解外植体生理变化特点!选择普通油茶*长林
)%
号+不同时期的胚
作为体胚再生体系的外植体!进行多因素多水平正交试验!同时测定和分析不同胚龄的胚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
明$
,
,
&
月份为茶果的快速生长期!此时胚中可溶性蛋白,果糖和蔗糖含量逐渐上升!可溶性总糖含量呈双峰曲线变
化!
,

!,
日!幼胚中
323
含量"
##"+#%1
?
-
?
#
#及
323

@A
含量比值"
#%+$,
#都达到最高&体胚再生体系构建
过程表明!!
$*4
对体胚诱导影响最大!其次是胚龄&*长林
)%
号+油茶最佳体胚诱导方法为选择茶果快速膨大期"
,

!,
日#的幼胚作为外植体!最佳诱导配方为
BCD"+)6
?
-
E
#
!
!
$*4D"+)6
?
-
E
#
FGD"+")6
?
-
E
#
G4@
D)""6
?
-
E
#
H8
;
&
I33
对胚状体萌发影响最大!胚状体萌发和组培苗生长最佳配方为
BCD!6
?
-
E
#
I33D
"+)6
?
-
E
#
-*23D"+)6
?
-
E
#
G4@D)""6
?
-
E
#
JK
)
关键词$再生体系优化&长林
)%
号&生理生化&胚龄
中图分类号$
L&#%+#
&
L($)+-
文献标志码$
3
&

(#)#*+(#","-
*
./+,
0
1#,$%
+
2")+(#34)56
7
"
0
8,89#9:8
0
8,86+(#",
2
7
9(8)+,!;/
7
9#"1"
0
#3+1+,!<#"3/8)#3+1./+6+3(86#9(#39"-4=

1+,(
KMN:8/1
?
!
N3OP/7=9:7
"
!
A5QK:7R=1
?
!
S3QHF7/8/71
?
!
EOQHST/
"
AT0T7U<9I10V/V:VT=WC:XVU=
Y
/<78Z=UT0VU
;
!
J9/1T0T3<7RT6
;
=WZ=UT0VU
;
!
Z:
;
71
?
!
@9T
.
/71
?
%##$""
!
J9/17
#
>59(6+3(
$
G=W:UV9TU=
Y
V/6/[T!"#$%%&"%$&
(
$)"UT
?
T1TU7V/=10
;
0VT6
!
71RV=:1RTU0V71R7X=:VV9T
Y
9
;
0/=*
8=
?
/<78<97U7?
T=WT>
Y
871V0
!
\T<9=0T
*
J971
?
8/1)%
+
;
=:1
?
T6XU
;
=
!
67RT6:8V/*W771R6:8V/*8T]T8=UV9=
?
=178T>
Y
TU/6T1V+G9TUT0:8V009=\TRV97V
$
G9TWU:/VU7
Y
/R
?
U=\V9/1 :^8
;
71R3:*
?
:0V
!
V9T<=1VT1V=W0=8:X8T
Y
U=VT/1
!
V=V780=8:X8T0:
?
7U71R0:;
/1VT1V=W323
"
##"+#%1
?
-
?
#
#!
V9TU7V/=32371R@A
"
#%+$,
#
UT7<9TRV9T9/
?
9T0V/1/667V:UTT6XU
;
=+
5WWT?
!
!
$*4=10=67V/;
=\70V9T87U
?
T0V
!
W=8=\TRX
;
\70T6XU
;
=7
?
T+G9T=
Y
V/678
W=U6:87=W
*
J971
?
8/1)%
+
0=67V/;
=/1R:?
-
E
#
!
!
$*4
!
"+)6
?
-
E
#
FG
!
"+")6
?
-
E
#
G4@71R)""6
?
-
E
#
H8
;
!
V9T1V==_V9T/667V:UTT6XU
;
=/1U7
Y
/RT>
Y
71R/1
?Y
T*
U/=R70T>
Y
871V0+HUT7V/1W8:T1;
=/R0
?
TU6/17V/=1
!
V9T=
Y
V/678W=U6:87=W0=67V/XU
;
=
?
TU6/17V/=171R
Y
871V8TV
?
U=\V9\70/1BC7RRTR!6
?
-
E
#
I33
!
"+)6
?
-
E
#
-*23
!
"+)6
?
-
E
#
G4@71R)""6
?
-
E
#
JK+
?8
7
@"6!9
$
UT
?
T1TU7V/=10
;
0VT6=
Y
V/6/[7V/=1
&
J971
?
8/1)%
&
Y
9
;
0/=8=
?;
71RX/=<9T6/0VU
;
&
T6XU
;
=7
?
T
!!
普通油茶"
!"#$%%&"%$&
(
$)" 3XT8
#是中国目
前油茶栽培的重要物种!无论其产量,栽培面积和适
生范围都比其他油茶明显大!因此开展对普通油茶
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中国油茶经过近
-"
年的发
展!普通油茶的常规育种和栽培研究达到了空前水
平!进入
!#
世纪以来!国家投入了大量人力和物力!
油茶产量虽有相当程度的提高!但是依然没有从根
本上解决油茶产量问题!从而制约了油茶产业的可
持续发展.!*%/)因油茶生产要素成本增加,环境恶化
和茶油品质市场要求提高!对油茶分子水平的研究
优势日益凸显!其中基因工程和油茶功能基因组学
是油茶分子水平研究的重要内容!油茶组培再生体
系是油茶基因工程和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的重要基
础!因此构建高效稳定油茶组培再生体系!对油茶的
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油茶组培再生体系构建与外植体基因型"品
种#,生理状态"胚龄#关系非常紧密.$*-/!本课题组前
期的研究发现!普通油茶*长林
)%
号+较易实现体胚
再生!并初步确定了基础培养基和加入植物激素及
添加物的种类.,/)为了进一步优化普通油茶组培再
生体系和选择最合适胚龄的外植体!并筛选出较容
易进行体胚再生的外植体类型!以普通油茶*长林
)%
号+不同时期的幼胚为外植体材料!进一步进行
组培再生体系优化!构建高效而稳定的组培再生体
系!并确定最易诱导体胚幼胚的胚龄!分析外植体形
态和生理特征!以期凭此外植体特征进一步筛选出
更多的油茶品种及外植体类型!为油茶基因工程和
功能基因组学的研究奠定基础)
#
!
材料和方法
A+A
!
材料及方法
采样地点为浙江金华东方红林场!于
!"#%

,

,
日开始采样!每隔
#"R
采样
#
次!采样标准为
选择健康,发育程度和大小接近一致的茶果!当日完
成接种)具体如步骤下$幼果采回后!马上取出幼
胚!用无菌水冲洗
%
次!然后在超净台用
,)`
酒精
灭菌
#6/1
!再用
"+#`

K
?
J8
!
灭菌
#)6/1
!最后
用无菌水冲洗
$
"
)
次!灭菌好的幼胚!用手术刀去
除种壳和种皮!将幼胚切成
$
"
&
块!接种于
-"66
培养皿中!每皿接种
,
"
##
个外植体"图版
#
!
3
#!
每处理为
#&
皿!重复
%
次然后在室温为
!)a
!日照
长度为
#$9
!光照度为
#"""8>
-
6
!条件下培养)
A+B
!
外植体形态和生理指标测定
随机选择
%"
个油茶果!用游标卡尺测定果高和
果径大小!用电子称测定果重及籽重!计算出籽率&
用考马斯亮蓝比色法测定幼胚中可溶性蛋白含量!用
蒽酮比色法测定幼胚中可溶性糖含量!用间苯二酚比
色法测定幼胚中蔗糖和果糖含量!用酶联免疫法(测
定幼胚中激素"
I33
,
H3
,
@A

323
#含量.&*#"/)
A+%
!
再生体系优化试验
A+%+A
!
体胚诱导
!
外植体经灭菌后接种在添加不
同质量浓度的
!
!
$*4
,
FG
,
G4@

JK

H8
;

BC
培养基中!处理安排采用不同水平的正交试验
设计!即
#
个因素为
(
个水平!
$
个因素为
%
个水
平!试验因素安排及水平见表
#
设计!每
$"R
后进

#
次继代培养!
#!"R
后对体胚发生情况进行调查

A
!
C
!,
"
(
#
b%
$
#正交试验因素和水平
G7X8T#
!
Z7!,
"
(
#
b%
$
#
=UV9=
?
=178T>
Y
TU/6T1V
%"
6
?
-
E
#
#
水平
ET]T8
采样时间"月
*
日#
C76
Y
8/1
?
V/6T
"
6=1V9*R7
;
#
激素水平
K=U6=1T
!+$*4 FG G4@
添加物
3RR/V/]T

-

C/>V9

,

CT]T1V9

&

5/
?
9V9

(

Q/1V9
# ",*", "+) "+) "+") "
! ",*#, # # "+) )""
"
JK
#
% ",*!, ) ) ! )""
"
H8
;
#
$ "&*"-
) "&*#-
- "&*!-
, "(*")
& "(*#)
( "(*!)
!!
注$本次试验的添加物为水解络蛋白"
JK
#和
E*
甘氨酸"
H8
;
#&第
-
列为不同胚龄的胚与
G4@

!
!
$*4

FG
互作!第
,
列为
!
!
$*4
与添加物及
FG

G4@

作!第
(
列为
FG
与添加物互作!下面出现表示都相同)
Q=VT
$
3RR/V/]T0/1V9/0VT0VUTWTUUTRV=9
;
RU=8
;
0/0<=6
Y
8T>
Y
U=VT/1
"
JK
#
71R
?
8
;
"
E*H8
;
#&
G9T0/>V9<=8:61UTWTUUTRV=R/WWTUT1VT6XU
;
=1/<7
?
T=WT6XU
;
=
\/V9G4@71R!
!
$*4\/V9FG/1VTU7!
V9T0T]T1V9<=8:61UTWTUUTRV=!
!
$*4\/V9V9T7RR/V/]T071RFG\/V9G4@/1VTU7!
V9T1/1V9<=8:61UTWTUUTR
V=FG\/V9V9T7RR/V/]T0/1VTU7(&!!
##

!!!!!!!!!!
胡玉玲!等$*长林
)%
号+油茶胚发育特征分析及体胚再生体系优化

B
!
C
&
"
$
#
b!
$
#正交试验因素和水平
G7X8T!
!
Z7&
"
$
#
b!
$
#
=UV9=
?
=178T>
Y
TU/6T1V
%"
6
?
-
E
#
#
水平
ET]T8
激素水平
K=U6=1T
I33 -*23 G4@
水解酪蛋白
JK
甘氨酸
H8
;

-

C/>V9
# " # "+) " "
! # ! # )"" )""
% !
$ $
"图版
#
!
J
#!并统计诱导率!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
c
胚性愈伤组织块数%接种外植体数)
A+%+B
!
体胚萌发及生长
!
将已经诱导出胚状体"图

#
!
4
#的愈伤组织接种在添加不同质量浓度的
I33
,
-*23
,
G4@
,
JK

H8
;

BC
培养基中!处理
安排也采用混水平的正交试验设计!即
#
个因素为
$
个水平!
$
个因素为
!
个水平!试验因素安排及水
平见表头设计"表
!
#!第
-
列为
I33

H8
;

-*23

JK
互作项!接种
$"R
后调查体胚生长状况"图

#
!
5
#!并统计体胚萌发率!体胚萌发率
c
已萌发
数%胚状体总数!通过不断继代培养观察组培苗的生
长情况"图版
#
!
H
#)
A+D
!
数据分析
采用
4dC#!+#
.
##
/和
B/
行相关数据处理和分析!
*
#
"+")
表示显著差异!
*
#
"+"#
表示极显著差异)
!
!
结果与分析
B+A
!
油茶果生长发育过程茶果相关指标变化
从图
#
可以看出!*长林
)%
号+油茶果重随着果
实发育!重量逐渐增加!其中在
,
月份增加幅度较
大!果径和果高也逐步增加!其中果径在
,
月份增加
明显!在
&
月份后增加幅度较小&油茶果的出籽率总
体呈上升趋势!其中在
,

!,
日,
&

!-
日和
(

!)
日出籽率相对较低!在
,

!,
日时出籽率最小!
仅为
$!+,,`
)
B+B
!
幼胚中生理指标变化
B+B+A
!
碳氮化合物含量变化
!
从图
!
可以看出!幼
胚中可溶性蛋白含量随着幼胚发育稳定上升!
(

)
日后上升幅度非常明显!在
(

#)
日达到了最高点
"
!!+"#`
#!随着种子成熟胚中可溶性蛋白含量又下
降&幼胚中可溶性总糖含量随着幼胚发育总体呈现
%
峰曲线变化!峰值出现时间点分别为
,

#,
日,
&

#-

(

)
日!峰值随着茶果发育略有下降!在
(

)
日开始随着幼胚成熟可溶性总店含量急剧下

#
!
茶果相关指标变化
Z/
?
+#
!
J971
?
T0=W/1RT>=1WU:/V

!
!
幼胚中碳氮化合物含量变化
Z/
?
+!
!
J971
?
T0=W1/VU=
?
T171R<7UX=1
<=6
Y
=:1R0/1/667V:UTT6XU
;
=
降&幼胚中蔗糖和果糖含量在
(

)
日前缓慢上升!
(

)
日后开始缓慢下降!幼胚中蔗糖和果糖含量
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呈相互消长的关系)
B+B+B
!
幼胚中激素含量变化
!
由图
%
可知!幼胚中
323

I33
含量比
H3

@A
含量高!在幼胚发育
早期!幼胚中
323
含量随环境温度的升高迅速增
加!在环境温度超过
$"a
时"
,

!,
日#!幼胚中
323
含量达到
##"+#%1
?
-
?
#
!超过了正常水平的
%
倍!在该过程中
I33
,
H3

@A
含量都略有上升
趋势!
&
月份开始由于下雨及对油茶进行人工灌溉!
茶果中的幼胚
323
含量迅速下降!其他
%
种激素
也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在其后随着幼胚生长发育及
环境温度变化
323
含量呈上下波动变化!
(
月份开
始则呈现持续下降趋势!
I33

H3
含量则出现上

*
下降
*
上升变化趋势!
@A
含量变化不明显)
"(!!
西
!

!

!

!

!

!!!!!!!!!!!!!!!!!!!
%$

B+B+%
!
幼胚中不同激素含量比值变化
!
从图
$

以看出!
323

@A
比值在采用初期随着环境温度
升高!比值迅速增大!在
,

!,
日最高!接近其他生
长时期的
$
倍!随后又迅速下降!随着幼胚的成熟比
值不断变小&
I33

H3

I33

@A
比值变化呈
现双峰曲线!后者峰型较平缓!前者开始比值下降而
后者则略有上升趋势&幼胚中
@A

H3
比值在整
个发育过程中变化较平缓!
I33

323
比值在发
育初期下降幅度明显!随后出现上升
*
下降
*
上升
*


*
上升变化!在
(

!)
日比值达到最大)
B+%
!
油茶胚性愈伤组织诱导体系优化
B+%+A
!
试验因素对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影响
!
为了
解不同试验因素及不同试验因素间的互作对胚性愈
伤组织诱导率的影响!对试验结果进行了方差分析!
从表
%
可看出胚龄及
!
!
$*4
对体胚诱导率有极显著

%
!
幼胚中激素含量变化
Z/
?
+%
!
J971
?
T0=WT1R=
?
T1=:09=U6=1T
<=1VT1V/1/667V:UTT6XU
;
=
影响!胚龄和添加物互作及
!
!
$*4

G4@
互作!对
体胚诱导率有显著影响!从极差可看出!!
$*4
对体
胚诱导率影响最大!其次是胚龄!随后是
FG
与添加
物互作!胚龄和添加物互作及
!
!
$*4

G4@
互作!
随后为
FG

G4@
!影响最小的是添加物)
B+%+B
!
试验各因素互作效应分析
!
从表
$
可以看
出!胚龄第三水平"
,

!,
日#和
!
!
$*4
第一水平
"
+)6
?
-
E
#
#互作时体胚诱导率最高!胚龄第三
水平"
,

!,
日#和
FG
第一水平"
+)6
?
-
E
#
#互
作时体胚诱导率最高!胚龄第三水平"
,

!,
日#和
G4@
第一水平"
+")6
?
-
E
#
#互作时体胚诱导率
最高!胚龄第三水平"
,

!,
日#和
H8
;
互作时体胚
诱导率最高!胚诱导率都为
"+&%
)从同水平因子互
作表"表
)
#可以看出!
!
!
$*4
第一水平"
+)6
?
-
E
#
#和
FG
第一水平
"+)6
?
-
E
#
#互作对体胚诱

$
!
幼胚中不同激素对比变化
Z/
?
+$
!
J=6
Y
7U/0=1=WR/WWTUT1V9=U6=1T0
/1/667V:UTT6XU
;
=

%
!
正交设计方差分析表
G7X8T%
!
OUV9=
?
=178T>
Y
TU/6T1V78RT0/
?
17178
;
0/0=W]7U/71变异来源
C=:U]7U/7V/=1
平方和
L:7RU7V/<
0:6
自由度
4T
?
UTT=W
WUTTR=6
均方
BT71
0
e
:7UT
+ *
极差
A71
?
T
区组
28=<_ "+")!% ! "+"!-!
胚龄
3
?
T #+"!)) & "+#!&! &+,%&& " "+#&%%
!
!
$*4 "+((#( ! "+$()( %%+&",& " "+$#%
FG "+"&,( ! "+"$$" !+((,! "+")&- "+#!$
G4@ "+"-"" ! "+"%"" !+"$$- "+#%(, "+#"!,
添加物
3RR/V/]T0 "+"#-( ! "+""&) "+),-# "+)-)- "+")",

-

G9T0/>V9<=8:61 "+##-% ! "+")&! %+(-$! "+"!)" "+#$#,

,

G9T0T]T1V9<=8:61 "+"#&% ! "+""(! "+-!)) "+)%(" "+"))$

&

G9TT/
?
9V9<=8:61 "+#$)- ! "+",!& $+(-!- "+"#", "+#-!

(

G9T1/1V9<=8:61 "+"%)) ! "+"#,, #+!"&( "+%"-& "+",,(
误差
5UU=U "+,-!& )! "+"#$,
总和
C:6 %+$$%&
#(!!
##

!!!!!!!!!!
胡玉玲!等$*长林
)%
号+油茶胚发育特征分析及体胚再生体系优化

D
!
不同因子间不同水平互作效应
G7X8T$
!
I1VTU7?
R/WWTUT1VW7水平
ET]T8
胚龄与
!
!
$*4
56XU
;
=7
?
T71R!
!
$*4
# ! %
胚龄与
FG
56XU
;
=7
?
T71RFG
# ! %
胚龄与
G4@
56XU
;
=7
?
T71RG4@
# ! %
胚龄与添加物
56XU
;
=7
?
T71R7RR/V/]T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导率最高"
+,$
#!!
$*4
第一水平"
+)6
?
-
E
#
#和
G4@
第一水平"
+")6
?
-
E
#
#互作对体胚诱导率
最高"
+,$
#!!
$*4
第一水平"
+)6
?
-
E
#
#和
JK
互作对体胚诱导率最高"
+),
#!
FG
第一水平"
+)
6
?
-
E
#
#和
G4@
第一水平"
+")6
?
-
E
#
#互作
对体胚诱导率最高"
+,$
#!
FG
第一水平"
+)6
?
-
E
#
#和
H8
;
互作对体胚诱导率最高"
+$,
#!
G4@

一水平"
+")6
?
-
E
#
#和
JK
互作或者
G4@
第三
水平"
+")6
?
-
E
#
#和
H8
;
互作对体胚诱导率最
高"
+$$
#)综合各因子间的互作效益可以初步判
断!在
G/6T
%
!
!
$*4
#
FG
#
G4@
#
JK
组合时对体胚诱
导率最高!从正交表中可以找到该处理组合刚好是
正交设计表中的处理
,
!从各处理的体胚诱导均值
比较来看也为处理
,
最高"
+&%
#!因此得出最佳处
理组合较可靠)
B+D
!
胚状体萌发及生长的培养基配方优化
B+D+A
!
试验因素对胚状体萌发及生长的影响
!

探讨不同试验因素对胚状体的萌发及生长的影响!
对试验结果进行了观察!并对萌发率数据进行方差

$
!
不同因素相同水平间互作效应
G7X8T)
!
I1VTU7?
R/WWTUT1VW7水平
ET]T8
# ! %
!
!
$*4

FG
!
!
$*471RFG
# "+,$ "+!$ "+%"
! "+$, "+$& "+#&
% "+%( "+%% "+%%
!
!
$*4

G4@
!
!
$*471RG4@
# "+,$ "+%% "+#&
! "+%( "+$& "+%"
% "+$, "+!$ "+%%
!
!
$*4
与添加物
!
!
$*471R7RR/V/]T
# "+$& "+%# "+%%
! "+), "+%% "+!%
% "+)- "+$" "+!)
FG

G4@
FG71RG4@
# "+,$ "+#& "+%%
! "+%" "+$& "+%(
% "+!$ "+$, "+%%
FG
与添加物
FG71R7RR/V/]T
# "+$) "+%& "+!(
! "+%- "+%- "+$"
% "+$, "+%( "+%)
G4@
与添加物
G4@71R7RR/V/]T
# "+$! "+$% "+!,
! "+$$ "+%) "+%$
% "+%& "+$" "+$$

E
!
正交设计方差分析表
G7X8T-
!
OUV9=
?
=178T>
Y
TU/6T1V78RT0/
?
17178
;
0/0=W]7U/71变异来源
C=:U平方和
L:7RU7V/<0:6
自由度
4T
?
UTT=WWUTTR=6
均方
BT710
e
:7UT
+ *
极差
A71
?
T
区组
28=<_ "+")-& ! "+"!&$
I33 "+!"#" % "+"-," $+$$(( "+"!#) "+#-$"
-*23 "+"%(# # "+"%(# !+)((" "+#!(! "+##$,
JK "+"%%, # "+"%%, !+!$"# "+#)-, "+#"-)
H8
;
"+"%%- # "+"%%- !+!%"" "+#),) "+#"-!
互作
I1VTU7误差
5UU=U "+!#"& #$ "+"#)#
总和
C:6 #+%))&
!(!!
西
!

!

!

!

!

!!!!!!!!!!!!!!!!!!!
%$

分析!从表
-
可看出!多因子互作对体胚萌发效率有
极显著影响!生长素对体胚萌发效率有显著影响!其
他因素则影响不显著)从极差可看出多因子互作对
体胚萌发影响最大!其次是生长素!再次为
-*23
!
JK

H8
;
影响程度接近)
B+D+B
!
试验各因素互作效应分析
!
从表
,
可以看
出!
I33
第三水平"
!6
?
-
E
#
#和
-*23
第二水平
"
!6
?
-
E
#
#互作对胚状体萌发诱导率最高!
I33
第三水平"
!6
?
-
E
#
#和
H8
;
"
)""6
?
-
E
#
#互作
对胚状体萌发诱导率最高!胚状体萌发诱导率都为
"+,%
)因此初步可以判定在处理组合
I33
%
-*
23
!
H8
;
!
对胚状体萌发最为有利"
+,%
#!该处理组
合刚好在正交表中第
-
处理!从表
&
多重比较可以
看出!最好的处理也是处理
-
!在处理
-
时胚苗生长
状态也最好!说明试验结果可靠性较高!因此选择处

-
组合最佳!即在
BC
培养基中添加
!6
?
-
E
#

I33

-*23
!同时添加
)""6
?
-
E
#
H8
;
)

F
!
不同因素间互作效应
G7X8T,
!
I1VTU7?
R/WWTUT1VW7水平
ET]T8
I33

-*23
I3371R-*23
# !
I33

JK
I3371RJK
# !
I33

H8
;
I3371RH8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G
!
多重比较和生长情况
G7X8T&
!
B:8V/
Y
8T<=6
Y
7U/0=171R
?
U=\V9
处理号
GUT7V6T1V
均值
BT71
处理
GUT7V6T1V
生长势
HU=\V9
Y
TUW=U671- "+,%73 #

H==R
$ "+,#732 !

J=66=1
, "+-"7X32J %

J=66=1
# "+$)X<32J4 $

J=66=1
% "+$!X<2J45 )

27R
& "+%!
H==R
! "+#,R45 ,

J=66=1
) "+#$R5 &

27R
%
!

!

%+A
!
外植体发育状况对体胚诱导影响
研究胚龄对体胚再生的文献比较多!特定的胚
龄代表了幼胚中特定的生理,内含物及发育状态!因
此研究特定胚龄中的物质成分与培养基中的各种因
素互作机制意义非常大!但无论何种外植体!其类
型,所处的发育和生理状态以及取材部位等均会影
响体细胞胚的发生.#!*#%/)在本次试验中!对普通油
茶幼胚在切块接种于培养基后进行不断观察!发现
白色的子叶块慢慢变绿!而已经成绿色则表面慢慢
粗糙并不断出现突起!可见油茶最有利于体胚再生
的胚龄!是在幼胚子叶肉质由白变成绿色!果实迅速
膨大期)这与其他体胚再生的相关文献描述情况接
近$丛建民等认为生理代谢旺盛!分化程度较低的外
植体有利于诱导出体细胞胚!幼嫩的生殖器官比幼
嫩的营养器官更有利于诱导出体细胞胚!幼嫩的营
养器官比多年生的营养器官更易于诱导出体细胞
胚&许智宏等认为以未成熟合子胚作为外植体时!在
其发育过程中往往只有一段很短的时期最适用于体
细胞胚诱导!一般认为越是幼嫩的合子胚!其体细胞
胚发生频率越高.#$*#)/)
%+B
!
外植体中碳氮化合物含量对体胚诱导影响
碳氮化合物是外植体特定状态的重要生理特
征!外植体中各种内含物质与培养基中的物质相互
作用对胚性愈伤组织产生的重要原因!因此了解较
易诱导出体胚外植体中的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
量!对快速选择其他外植体类型具有较好的指导作
用)植物体细胞胚胎发生过程的实质是基因顺序表
达的结果!因此会出现各种蛋白质含量的变化!包括
特异蛋白质的出现与消失.#-/)外植体中可溶性蛋
白可以作为体胚发生过程中的相关蛋白合成原料!
也可能与培养基中含氮化合物相互作用成为体胚诱
导的重要影响因子!因此了解较易产生胚性愈伤组
织外植体中可溶性蛋白含量!对选择合适的外植体
具有重要参考作用)本研究可以看出幼胚中可溶性
蛋白含量较低时"
#"+#)`
#有利于胚性愈伤组织诱
导!这与合子胚储藏蛋白的积累不利于诱导体胚发
生.#)/的观点是一致的)
碳水化合物的种类和浓度除会影响愈伤的诱导
效果!同时还会影响体细胞胚的生长!不同类型的碳
水化合物对体胚生长差异较明显!如葡萄糖对体细
胞胚的生长发育效果大于蔗糖的作用.#,*#&/)糖类主
要作用是为各种细胞提供能源!另外一个作用就是
作为渗透调节剂影响体细胞胚的生长发育和不同分
化!可见本研究通过在一定蔗糖浓度"
%`
#条件下培
养!了解最佳状态外植体中的可溶性糖含量!对油茶
体胚诱导,选择外植体状态"包括基因型#选择及体
胚再生的相关机制具有较好的借鉴作用)从本研究
可以看出较低的可溶性总糖及蔗糖和果糖含量有利
于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处于迅速膨大期的油茶幼
%(!!
##

!!!!!!!!!!
胡玉玲!等$*长林
)%
号+油茶胚发育特征分析及体胚再生体系优化
胚中糖含量就有这样的特点.#(/)
%+%
!
外植体内源激素水平对体胚诱导影响
在培养基中加入相应植物生长调节剂!目的在
于调节外植体中内源激素的变化!内源激素的变化
则会引起一系列的生命活动!其中包括胚性细胞的
产生!不同外植体状态代表了不同的内源激素状态!
因此了解外植体中的内源激素含量对判定选择合适
外植体状态具有指导作用)有研究发现!内源
I33
含量上升或保持在较高的浓度是胚性细胞出现的一
个共同标志!因为当外源激素
I33
进入细胞后!
I33
就会和氨基酸形成复合体!从而影响细胞的分
化方向!因此直接添加
I33
对其合成有反馈抑制!
从而影响体胚形成!但是
!
!
$*4

I33
的合成不存
在反馈抑制.!"*!#/!这与本结论一致!较易产生胚性愈
伤组织阶段的幼胚中
I33
含量"
%$+,#1
?
-
?
#
#相
对较高!!
$*4
对愈伤组织诱导起重要作用)
323

植物生长的重要抑制物质!有研究认为较高的
323
浓度有利于提高体细胞胚的发生!因为内源
323

量升高植物的体胚就会加快成熟!并且
323
具有间
接促进各项储藏物质积累!另外
323
能够被生长素
刺激而含量升高.!!*!$/!这与本结论是一致的!较易产
生胚性愈伤组织阶段"
,

!,
日#幼胚中
323
含量
"
##"+#%1
?
-
?
#
#明显高于其他时期!此时
I33

量也较高)由于去年"
!"#%

,

!,
日#的严重干
旱导致外植体的
323
含量迅速升高!反而有利于
体胚再生!这个现象是与前一年的体胚初步构建过
程中体胚诱导率略有差异的重要原因.,/)
%+D
!
胚状体萌发及生长的相关影响因素
体胚萌发不仅仅是要实现体胚根的伸长!更要
最后完成具有功能的根和茎的生长!正是基于转化
这一过程!才能产生后期可成活的小植株!因此提高
胚状体萌发率和胚苗的生长!对提高转基因得率具
有重要的价值)通过前期的体胚再生初步研究已经
清楚!在无激素的
BC
培养基中!胚状体也可以长成
植株!但是生长速度缓慢!为了进一步优化胚状体的
萌发和后期组培苗生长!需要进一步完善培养配方)
有研究表明!
I33

-*23
对胚状体萌发及生长具
有重用影响!还有研究认为添加合适类型的氨基酸
和蛋白对组培苗生长影响较大!因此探讨以上各种
物质对胚状体萌发的影响有重要意义.$*)/!本研究表
明$因子互作对体胚萌发影响最大!其次是生长素!
再次为
-*23
!两种添加物影响接近)
参考文献!
.
#
/
!
庄瑞林
+
中国油茶.
B
/
+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
$
#!)+
.
!
/
!
姚小华!王开良!任华东!等
+
油茶资源与科学利用研究.
B
/
+
北京$科学出版社!
"##
$
)#(+
.
%
/
!
N3QHA@K
"杨瑞珍#
+C:0V7/17X8T7
?
U/<:8V:UT71RT<=8=
?
/<787
?
U/<:8V:UT
.
^
/
+,)%-.
/
)&01%21)$
"世界农业#!
#(($
!"
#
#$
-,
"
/1J9/1T0T
#
+
.
$
/
!
张智俊
+
油茶优良无性系组织培养,
A3d4
分子鉴别和
<4Q3
文库构建的研究.
4
/
+
长沙$中南林学院!
""%+
.
)
/
!
范晓明
+
油茶组织培养技术研究.
4
/
+
长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
.
-
/
!

!

+
油茶组培体系的建立及
fIHC
系统在油茶,油桐基因功能研究中的应用.
4
/
+
重庆$西南大学!
"#!+
.
,
/
!
KMNE
"胡玉玲#!
N3OPK
"姚小华#!
A5QK4
"任华东#!
$2"%+CV:R
;
7X=:V!"#$%%&"%$&
(
$)"0=67V/;
=
?
T1T0/0UT
?
T1TU7V/=10
;
0*
VT6
.
^
/
341)5"%
(
6"5
7
&5
/
+)$82)
9
:5&;$)8&2
9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
"#$
!
%G
"
%
#$
!"$!"(
"
/1J9/1T0T
#
+
.
&
/
!
李合生
+
植物生理生化实验原理和技术.
B
/
+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
#&!#((+
.
(
/
!
张志良!瞿伟菁
+
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
B
/
+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
#!,#%$+
.
#"
/
!
SMCA
"吴颂如#!
JK5QSZ
"陈婉芬#!
@KOMP
"周
!
燮#
+51[
;
68/1_TR/66:1=0=UXT1V7007
;
W=UT1R=
?
T1=:0
Y
871V9=U6=1T0
.
^
/
+
*%"52*<
9
8&%
/9
!##15&0"2&58
"植物生理学通讯#!
#(&&
!"
)
#$
)%),
"
/1J9/1T0T
#
+
.
##
/
!
唐启义!冯明光
+
实用统计分析及其
4dC
数据处理系统.
B
/
+
北京$科学出版社!
"#"+
.
#!
/
!
崔凯荣!戴若兰
+
植物体细胞胚发生的分子生物学.
B
/
+
北京$科学出版社!
"""+
.
#%
/
!
JOQH^B
"丛建民#!
CK5QKE
"沈海龙#!
$2"%+d9
;
0/=8=
?
/<7871RX/=<9T6/<780V7V:0=WR/WWTUT1V*V
;Y
T0=WT>
Y
871V0/10=67V/;
=*
?
T1T0/0=W+)"=&518#"5-8<1)&0"
.
^
/
+41)5"%
(
>12/
)&01%21)"%:5&;$)8&2
9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
!
%%
"
#
#$
$&)!
"
/1
J9/1T0T
#
+
.
#$
/
!
PM@KK
"许智宏#
+d871VRT]T8=
Y
6T1V71RUT
Y
U=R:$
7R]71Y
U=0
Y
T.
^
/
+.02"?2"5&0">&5&0"
"植物学报#!
#(((
!
DA
"
(
#$
("((!"
"
/1J9/1T0T
#
+
.
#)
/
!
BIKOIF543*IS3I
!
BIFIKIC3 M
!
CKIQO2MC
!
$2"%+CVUT00*/1R:;
=
?
T1T0/0/1]T
?
TV7V/]TV/00:T0=W.)"@&-
A
8&8
2<"%&"5"
.
^
/
3B<$*%"5241)5"%
!
""%
!
%D
"
#
#$
#",##$+
.
#-
/
!
PMJKN
"许传营#!
JK5QPP
"陈星旭#!
PIQS^
"辛伟杰#!
$2"%+C=6T
Y
9
;
0/=8=
?
/<7871RX/=<9T6/<78<97U7VTU/0V/<0=WR/WWTUT1VRT]T8*
=
Y
6T1V780V7
?
T0=W0=67V/;
=
?
T1T0/0/171V9:U/:671RU7T71:6
.
^
/
+C1&<"&"
"广西植物#!
"#"
!
%H
"
#
#$
##,#!#
"
/1J9/1T0T
#
+
.
#,
/
!
@KM^2
"祝建波#!
@KMPJ
"朱先灿#!
JMIN
"崔
!
燕#!
$2"%+50V7X8/096T1V=W9/
?
9TUTWW/?
=]7U/767UV/1UT
?
T1TU7V/=10
;
0*
$(!!
西
!

!

!

!

!

!!!!!!!!!!!!!!!!!!!
%$

VT6
.
^
/
3!)
A
8
"作物杂志#!
""-
!"
)
#$
#$#,
"
/1J9/1T0T
#
+
.
#&
/
!
@K3QHLP
"张启香#!
KMKF
"胡恒康#!
S3QH@K^
"王正加#!
TV78+I1R/UT;
=
?
T1T0/071R
Y
871VUT
?
T1TU7V/=1=W!")
9
"
0"2<"
9
$58&8
.
^
/
+.02"D)2&01%21)"$>&5&0"
"园艺学报#!
"##
!
%G
"
-
#$
#"-%#","
"
/1J9/1T0T
#
+
.
#(
/
!
@KOMJKZ
"周长富#!
N3OPK
"姚小华#!
EIQd
"林
!
萍#!
$2"%+J=10V/V:T1V<971
?
T0700=Y
6T1V=W!"#$%%&"
%$&
(
$)"7XT8
.
^
/
+!<&5$8$41)5"%
(
E&%!)
A
>0&$50$8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
!
%$
"
-
#$
-&"-&)
"
/1J9/1T0T
#
+
.
!"
/
!
JK5QNZ
"陈以峰#!
@KOMP
"周
!
燮#!
G3QHACK
"汤日圣#!
$2"%+J=UUT87V/=1XTV\TT17
YY
T7U71;
=
?
T1/<8T]T80/1U/.
^
/
341)5"%
(
*%"52
"植物学报#!
#((&
!
DH
"
)
#$
,$$,,
"
/1J9/1T0T
#
+
.
!#
/
!
Q52O^C3IEI
g
J
!
3Q45AChCGIQ
!
5^AAN4JOK5Q+4/WWTUT1V/78/19/X/V/=1=W/1R=8T*%*7;Y
V=
Y
971X/=0
;
1V9T0/0X
;
/1*
R=8T7178=
?
:T0+I+GU
;Y
V=
Y
971RT
Y
T1RT1VI33X/=0
;
1V9T0/0
.
^
/
+*%"52C)F2/
1%"2&5
!
#(((
!
BF
"
#
#$
),-!+
.
!!
/
!
HCdMEEB3Q
!
N@K3QH
!
2KdK3Q+2U700/1=8/RT/6
Y
U=]T0T6XU
;
=
?
T1/.
^
/
+*%"52!$%%G$
A
)28
!
!""%
!
BB
"
!
#$
(-#"$+
.
!%
/
!
K5JGOAHB
!
Q3G3EI3I
!
fIJGOAF
!
$2"%+BTV7
?
T1=6/<7178
;
0/0=WV\=T1971?
/<78
Y
9=0
Y
9=U:0UT6=]78
"
52dA
#
08:R
?
T
<=66:1/V/T0
.
^
/
+6"21)$?&2$0<5%
/9
!
""-
!
BD
"
#"
#$
#!-%#!-(+
.
!$
/
!
HH3AJI3*B3AGIQ
!
3^B3Q@3Q5A3
!
$2"%+5WWT=
?
T1=:0323=1T6XU
;
=67V:U7V/=171R
e
:71V/W/<7V/=1=WT1R=
?
T1=:08T]T80
=W32371RI33/1L:TU<:00:XTU0=67V/;
=0
.
^
/
+*%"52!$%%
!
B&881$"5-E)
/
"5!1%21)$
!
"")
!
GH
"
!
#$
#,##,,+
!!
图版
#!
3+
外植体&
2+
培养
$"R
后的愈伤组织状态&
J+
培养
#!"R
后的胚状体&
4+
培养
#-"R
后芽分化情况&
5+
培养
%""R
后根分化情
况&
Z+
培养
%-"R
后完整植株再生&
H+
培养
$!"R
组培苗生长情况)
;1+(8
#!
Z/
?
+3+5>
Y
871V0
&
Z/
?
+2+CV7VT=W<78/7WVTU$"R<:8V:UT
&
Z/
?
+J+56XU
;
=/RX=R/T07WVTU#!"R<:8V:UT
&
Z/
?
+4+2:R0R/WWTUT1V/7V/=1
7WVTU#-"R<:8V:UT
&
Z/
?
+5+A==VR/WWTUT1V/7V/=17WVTU%""R<:8V:UT
&
Z/
?
+Z+d871V0UT
?
T1TU7V/=17WVTU%-"R<:8V:UT
&
Z/
?
+H+G9T
?
U=\V9=W
Y
871V8TV0
7WVTU$!"R<:8V:UT+
)(!!
##

!!!!!!!!!!
胡玉玲!等$*长林
)%
号+油茶胚发育特征分析及体胚再生体系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