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Effect on Root Length,Responses to ABA and Sugar by Overexpressing Arabidopsis VHA-c1

过表达VHA-c1基因对拟南芥根长及ABA与糖响应的影响



全 文 :书西北植物学报!
"#!
"
#
"&("&)# !"#%&#%&()*+,""-.)/#0-/ !! 文章编号
#"""*+"! " !"#
#
"*"&*")
!!!!!!!!!!!!!!!
!"#
#",)" % - ,.//0,#"""*+"!,!"#,","& 收稿日期
!"#+*##*%"
&修改稿收到日期 !"#*"!*"+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 作者简介
!
杰"
#1&%(
#!女!硕士!讲师!主要从事植物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
2*34.5
/6 - .7 ( #+
!
#%,893
"
通信作者王瑞刚!博士"后#!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植物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 过表达 12!+"
基因对拟南芥根长

%&%
与糖响应的影响

!
杰#!!郭荣起%!姜树原+!邸
!
!李国婧!!王瑞刚!" " # 内蒙古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内蒙古土右旗 "#+#"1 & ! 内蒙古农业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呼和浩特 "#""#& & % 内蒙古呼伦贝 尔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内蒙古牙克石 #!"
&
+
包头医学院中心实验室!内蒙古包头
"#+"+"
&
河套学院!内蒙古临河 "#"""
#

!
为初步探讨液泡 : ; *<=>4/78 亚基基因" !"#%#
#在植物生长发育及信号转导中的作用!该实验构建了
拟南芥
!"#%# 的过表达载体!转化并获得转基因拟南芥纯合株系!通过半定量 ?=*>@? 技术分析了 !"#%#

表达量!然后对其进行暗培养)
和糖处理结果显示" # #该实验获得 ) 个 = ! 代转基因纯系!其 3?B< 表达水 平均高于野生型!表明过表达载体的构建是有效的" ! #黑暗条件下! 个拟南芥 !"#%#
过表达纯合株系的根长
变短"
%
#光照条件下!
+
个转基因株系主根伸长和子叶的展开以及
)
个转基因株系的种子萌发对
的抑制不
敏感"
+
#分别有
个和 + 个转基因株系的种子萌发对葡萄糖和蔗糖的抑制不敏感推测 !"#%#
可能参与了
和糖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并可能影响了拟南芥根细胞的扩展
关键词拟南芥& !"#%#
&过表达&暗培养&
&糖
中图分类号 C)&
&
C)&1
文献标志码 < (()*+",-""+.), / +0 ! -)1 2 ",1)1+"%&%3,!45 / 36 7 8 9:)6); 2 6)11#, / !(3-.&
4
5-512!+"$
DEF.7
#
!
!
GEH?90
IJ
.
%
!
FKM
640
+
!
NKB4
$
!
OKG69
-
.0
I
!
!
PI
40
I
!
"
"
#Q984R.904540S=78L0.845@957
I
79TK007UV90
I
95.4<
I
U.865R6U45E0.W7U/.R
M
!
=6
M
96
J
.
!
K007UV90
I
95.4"#+#"1
!
@L.04
&
!@957
I
7
9TO.T7D8.7087/9TK007UV90
I
95.4<
I
U.865R6U45E0.W7U/.R
M
!
:9LL9R"#""#&
!
@L.04
&
% <
I
U.865R6U45D8.7087/9T:6560X7.7U
!
Y4Z7/L.
!
K007UV90
I
95.4#!" ! @L.04 & +@70RU45O4X9U4R9U M 9TA49R96V7S.845@957 I 7 ! A49R96 ! K007UV90 I 95.4"#+"+" ! @L.04 &
:7R49@957
I
7
!
O.0L7
!
K007UV90
I
95.4"#""" ! @L.04 # %71+63*+
[9U
U75.3.04U
M
/R6S
M
RL7T608R.909TW486957:
;
*<=>4/7/6X60.R8
I
707
"
!"#%# # .0 540R I U9]RL40S/. I 045RU40/S68R.90 ! ]7890/RU68R7S409W7U*7^ U7//.90W78R9U9T!"#%#.0#&()*+
,
-)-./0) 140S.0RU9S687S.R.0R9].5S*R M7#2./0)1,=L77^ U7//.9057W75/9T!"#%#]7U74045
M
_7SX
M
/73.*
J
640R.R4R.W7U7W7U/7RU40/8U.
R.90*
95
M
37U4/78L4.0U748R.90
"
?=*>@?
#!
RL70RL7!"#$%#RU40/
I
70.8L939*
_
MI
9R7/]7U7RU74R7SX
M
S4UZ890S.R.90
!
I
4U,=L7U7/65R//L9]7SRL4R
" # # )5.07/9T!"#%#R40/*
I
70.8L939_
MI
9R7/]7U79XR4.07S
!
RL789UU7/
90S.0
I
RU40/8U.
R57W759TRL73.08U74/7S
!
.0S.84R.0
I
RL4RRL7
9W7U7^
U7//.90890/RU68R/4U77TT78R.W7,
"
!
#
PL70
I
U9]060S7US4UZ890S.R.90
!
RL7U99R570
I
RL.0!"#$%#
R40/
I
70.8L939_
MI
9R7/5.07/]7U7U7S687S,
"
%
#
P.RLRU74R370RX
M
!
+5.07/U7S687SRL7/70/.R.W.R
M
.0
R4
U99R
I
U9]RL40SRL77^R70R9T89R
M
57S9060T95S.0
I
&
)5.07/U7S687SRL7/70/.R.W.R
M
.0/77S
I
7U3.04R.90,
"
+
#
5.07/40S+5.07/45/9U7S687SRL7/70/.R.W.R M R9.0L.X.R.9090/77S I 7U3.04R.90X MI 5689/740S/68U9/7 ! U7/ 78R.W7,=L./.0S.84R7/RL4RRL7W486954U!"#%#3.
I
LRX7.0W95W7S.0RL7/.
I
045.0
I4RL]4
M
37S.4R7S
X
M
I
4U
!
40S
9//.X577TT78R908757^
70/.90,
<)
8
="6!1
#&()*+ , -)-./0)1 & !"#%#
&
9W7U7^
U7//.0
I
&
S4UZ
&
&
/6
I
4U
!!
液泡
:
;
*<=>4/7
"
Q*<=>4/7
#!最早发现于液
泡!存在于真核细胞各种分泌系统膜上*#+!是一种由
#%
个亚基组成的寡聚酶!分
Q
#

Q
"
!
个结构域
Q
#
域突出膜外!由
<
"
:

&
个亚基构成
Q
"
域镶
嵌于膜内!由
4
)
8
)
8`
)
7

S

个亚基组成*!+ 在对 Q*<=>4/7 各亚基的研究中! 8 亚基倍受 关注!它与酵母的 Q34% 和 [*<=>4/7 的 8 亚基同 源*#+它的分子量约为 #ZN !是形成膜 Q " 域的主 要组件&同时!它是质子转运的通道!与 : ;转运有 关 *%*++此外! 8 亚基对 Q # *Q " 的装配也是必不可 少的缺少 8 亚基时!酵母突变体能够合成 Q # 域! 但不能被组装到膜上此外! 8 亚基是细胞通讯中 间隙联结的部分!是神经递质释放介导体的组分!也 是某种罕见的病毒癌基因产物的靶蛋白*%+这些结 果表明 8 亚基在细胞信号转导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拟南芥" #&()*+ , -)-./0)1 # Q*<=>4/7 的 8 亚 基 属 于 多 基 因 家 族 " !"#%
#!由
!"#$%#
"
I
%+)!"
#)
!"#$%!
"
I
#11#"
#)
!"#$%%
"
I
%&1!"
#)
!"#$%+
"
I
)%" #和 !"#%$
"
I
##" #共
个同源基因编码!它们编码的脂质
蛋白分子量约为
#ZN
*
!
!
+
+
研究表明!光照)外源激
素和营养等非生物胁迫与拟南芥
Q*<=>4/78
亚基
基因表达调节有关邸娜*+证实 !"#%
基因对外
源激素)高盐)渗透胁迫及水分胁迫有响应
>4S*
3404X40
等*+的研究表明!
"#% 基因对细胞扩增 起重要作用!尤其对根冠作用更加明显郭荣起*)+ 研究发现 !"#%#
沉默纯合体的根和下胚轴长度
短于对照于秀敏等*&+的研究也揭示
!"#%! ) !"#%%

!"#%
均可被
+a
低温和光照促进表
达这些结果都证明了拟南芥
Q*<=>4/78
亚基在
植物响应非生物胁迫过程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拟南芥
!"#% 基因的功 能!本实验构建了 !"#%#
基因的过表达载体转化
野生型拟南芥!并对
!"#$%#
基因的过表达纯合体
进行了暗培养)
处理和糖处理!为进一步探明
!"#% 基因在植物非生物胁迫方面的抗性机制提 供了初步的理论依据 # ! 材料和方法 , ! 材 ! 料 拟南芥野生型 @9563X.4 生态型" @95*" #由内蒙 古农业大学植物分子生物学实验室提供培养条 件
!!a
!
#L
光照%
&L
黑暗!相对湿度约
"b

,> ! 方 ! 法 ?>? ! 12!+"
基因过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农杆菌
转化
!
采用
@=法*1+提取拟南芥基因组
NB<

然后以拟南芥基因组
NB<
为模板!扩增
!"#%# 目的片段! >@? 引物的设计为 8#*H*c
0
"
$d*GG*
=<@@=@#和
%8#*
H*D45
"
d*G=@G<@====GG==@@@G<=G<=<* @<*%d #为了方便构建 !"#%#
基因的表达载体!

!
条引物的
d* 端分别引入了 3 , 1 # 和 40 # 的 酶切位点 >@? 反应条件为
1&a
预变性
#3.0
&
然后
1&a
变性
#"/
!
&a 退火 %"/ ! )!a 延伸 ! 3.0 !共 %" 个循环&最后 )!a 延伸 3.0 将 >@? 产物纯化和凝胶回收!再连接到 GV* = 载体"天根公司#进行测序测序证明序列正确 后!利用 3 , 1 # 和 40 # 酶切 GV*=*8# 载体获得 目的片段!与利用相同酶切的 @:[% 载体连接并 转化大肠杆菌 N:
!获得目标过表达载体 @:[%* 8# 将过表达质粒载体 @:[%*8# 用电击法*#"+转 化到农杆菌 GQ%#"# 细胞中!取 "
%
O
转化产物涂
于含
! % I % 3OG70R 和 #"" % I % 3OD 78R 固体培养 基上! &a 培养 % " +&L !筛选阳性克隆 ,>,>
!
拟南芥的转化及转基因纯合体的获得
!

南芥的转化采用浸花法*##+!转化后将植株在正常条
件下继续培养
%
"
+
周!收取成熟种子将种子播种
于含
%"
%
I
%
3Oc40

#
%
!VD
选择培养基中!
!
a
培养!
#"
"
#!S
后挑选阳性植株!待其成熟后分
单株收取种子"
=
#
代#&
=
#
代种子按单株种于含
%"
%
I
%
3Oc40
的选择培养基上!选择有
%e#
性状分
离的株系!将绿苗移至蛭石上培养!单株收取种子
"
=
!
代#&
=
!
代种子按单株在含
%"
%
I
%
3Oc40

培养基上继续筛选!不再分离的即为纯合体株系!用
于本次实验的各项分析
?>?@ ! 12!+"
转基因植物半定量
-ABCD-
鉴定
!
提取野生型和过表达转基因纯合体拟南芥的总
?B<
*
#!
+
!参照
=4Z4?4
公司反转录试剂盒说明书反
转录得到
8NB<
再以
8NB<
为模板!对
%.)1
"
I
#!##"
#和
!"#%# 基因进行 >@? 扩增! %.)1 引物为 48R.0*?=*[ " d*<=GG@&
西
!

!

!

!

!

!!!!!!!!!!!!!!!!!!!
%$

<@<==@#和
48R.0*?=*?
"
$d*G<=@@=G=GG<@=<==G<*%d
#!
"#%# 引物为 8#* ?=*[ " d*G<===<@=@@G<@*%d
#和
8#*?=*?
"
$d*=@@=<@<<=<*
#半定量
?=*>@?
反应条件 1+a 预变性 3.0
&然后!
1+a
变性
%"
/
!
"a 退火 %"/ ! )!a 延伸 1"/ !
个循环&最后
)!a
延伸
3.0 * + 将 >@? 产物于 #,b
琼脂糖凝
胶电泳!凝胶成像分析"
D
M
0
I
707
公司凝胶成像仪#
?>?E ! 12!+"
转基因纯合体的暗培养
!
转基因
纯合体和野生型拟南芥种子同时种在
#
%
!VD
*
#%
+培
养基上!暗培养
S 后!统计根的长度*+ ?>?F
!
不同浓度
%&%
处理
12!+"$
转基因纯合体
"
#
#转基因纯合体和野生型拟南芥种子同时种在
#
%
!
VD
培养基中!
+a
春化
%S
!
!a
)
#L
光照%
&L

暗条件下培养
+&L
后!转移至含有不同浓度
")
+
)
&

#!
%
395
%
O
#的
#
%
&VD
的方平板上!竖直
放置!
#L
光照%
&L
黑暗培养
+S
!统计主根的
长度
"
!
#转基因纯合体和野生型拟南芥种子同时种
在含有不同浓度
")
", ) # 和 ! % 395 % O #的 # % ! VD 培养基中! +a 春化 %S !再于 !!a ) #L 光照% &L 黑暗条件下培养 !S !统计萌发率*#++ ?>?G
!
不同浓度糖处理
12!+" 转基因纯合体 ! 转基因纯合体和野生型拟南芥种子同时种在含有 " ) +b ) b

b
蔗糖或葡萄糖的
#
%
!VD
培养基
中!
+a
春化
%S
!再于
!!a
)
#L
光照%
&L
黑暗条
件下培养
%S
!统计其萌发率*#*#+ ! ! 结果与分析 >?
!
12!+" 基因过表达载体构建和农杆菌转化 以拟南芥基因组 NB< 为模板!扩增 !"#%#
基因的目的片段!扩增产物的片段为
#""X
"图
#
#!
>@?
产物与
GV*=
载体连接后!命名重组质粒

GV*=*8#
!转化大肠杆菌
N:
挑取白色单菌
落!进行
>@?
扩增及酶切鉴定!送上海生工生物技
术有限公司测序验证目的片段正确后!将阳性质

GV*=*8#
和表达载体
@:[%

3
,
1
#

40
#
双酶切连接酶切产物获得重组质粒
@:[%*
8#
!转化大肠杆菌
N:
!提取阳性克隆的质粒!进

3
,
1
#

40
#
的双酶切电泳电泳结果与预期
结果一致"图
!
#由此可见!过表达
!"#%# 基因 的重组质粒 @:[%*8# 构建成功用电击法将重组 质粒 @:[%*8# 转化农杆菌 GQ%#"# !挑选培养在 含 D 78R 和 G70R 两种抗生素的 OA 固体培养基上的 单克隆!进行菌落 >@? 检测呈阳性!证明重组质粒 @:[%*8# 已经转入农杆菌 GQ%#"# 中 >?> ! 拟南芥 12!+"
转基因植株的筛选
重组质粒
@:[%*8#
经农杆菌介导转入野生型
拟南芥经筛选获得
=
#
代转基因株系
!!
个!经进
一步筛选!最终获得
)

=
!
代转基因纯系"过表达
纯合株系#!这
)
个株系分别为
8#*%*&
)
8#*1*#
)
8#*#%*
%
)
8#*#+*
)
8#*#*+
)
8#*!"*1
)
8#*!*#%

提取野生型"
P=
#拟南芥和
!"#%# 过表达纯 合体总 ?B< !用半定量 ?=*>@? 进行检测"图 % # 将 P= 的 !"#%#
转录水平定为
#""b
!过表达纯
合体中
8#*#%*%

8#*#+*

3?B<
表达水平较
强&
8#*%*&
)
8#*1*#
)
8#*#*+
)
8#*!*#%

3?B<
表达
水平居中&
8#*!"*1

3?B<
表达水平较弱

#
!
!"#%# 目的片段的 >@? 扩增 V,NO!""" &下同 [. I ,# ! >@?43 5.T.84R.909T!"#%#
I
707
V,NO!"""
&
=L7/4374/X759]

!
!
重组质粒
@:[%*8#
的酶切鉴定
[.
I
,!
!
KS70R.T.84R.909TRL7U7893X.040R
@:[%*8#
54/3.SS.
I
7/R7S].RL3
,
1
#
40S40
#

%
!
!"#%# 转基因纯合体 3?B< 表达水平 P=, 野生型"对照#& # " ) 分别是转基因株系 8#*%*& ) 8#*1*# ) 8#*#%*% ) 8#*#+* ) 8#*#*+ ) 8#*!"*1 ) 8#*!*#% [. I ,% ! =L7RU40/8U. R57W759T!"#%#
I
707
.0RL79W7U7^
U7//.90RU40/
I
70.8
540R/
P=,P.5SR
M7
"
890RU95
#&
#(),=U40/
I
70.8
540R/
8#*%*&
!
8#*1*#
!
8#*#%*%
!
8#*#+*
!
8#*#*+
!
8#*!"*140S8#*!*#%
!
U7/
78R.W75
M
)&
期 !!!!!!!!!! 苏 ! 杰!等过表达
!"#$%#
基因对拟南芥根长及
与糖响应的影响
>?@
!
12!+" 转基因纯合体的根变短 在正常光照培养下" #L 光照% &L 黑暗#! !"#%#
过表达纯合体与野生型拟南芥未见明显差
异根据
>4S3404X40
等*+研究方法!将
!"#%# 过表达纯合体和对照种子!暗培养 S
后测量根长
度"图
+
#结果"图

#显示!

个株系的平均根长比
对照分别短
#!b
)
b
)
#!b
)
#b ) %b 和 )b !且 8#* #+* 与对照之间根长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 8#*#*+ 与对照之间根长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这些结果 表明!在黑暗条件下! "#%#
基因过量表达抑制了
根的生长
>?E
!
%&%
处理下
12!+" 转基因纯合体主根伸长 和种子萌发的变化 >?E?
!
12!+"$
转基因纯合体主根伸长和子叶的
变化
!
不同浓度
处理后!
+
个株系的
!"#$%#
转基因纯合体主根相对伸长量大于对照&随着
浓度的增加!过表达纯合体和对照植株主根生长被
抑制的程度均增加!同时子叶的黄化程度增加!且
!"#%# 转基因株系子叶的展开程度要高于对照 "图
!以
8#*%*&
为例#在
+
%
395
%
O浓度下!
+
个株系主根的相对伸长量平均比对照分别增加
1b
)
#%b
)
#%b

!+b
&在
&
%
395
%
O浓度下!
分别增加
#)b
)
#!b
)
&b

b
&在
#!
%
395
%
O
浓度下!分别增加
&b
)
b
)
+b

#b
部分
浓度处理下主根的伸长量与对照之间的差异
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图
)
#
>?E?>
!
12!+"$
转基因纯合体种子萌发率的变化
!
不同浓度
处理
!"#$%#
转基因纯合体!结
果显示!当
浓度大于
!,"
%
395
%
O
时!所有种
子的萌发几乎全部被抑制&当浓度介于
"
"
!,"
%
395
%
O

+
!
在暗培养条件下
!

!"#%# 转基因纯合体根的表型 [. I ,+ ! =L7U99R L709R M79TR]9!"#%#RU40/
I
70.8L939_
MI
96/5.07/
I
U9]0.0S4UZ

$
!
不同浓度
处理转基因株系
8#*%*&
的表型
[.
I
,$
!
=L7
L709R
M79TRL7RU40/
I
70.85.078#*%*&].RLRL7RU74R370R9TS.TT7U70R890870RU4R.90/9T&&
西
!

!

!

!

!

!!!!!!!!!!!!!!!!!!!
% 卷 时!所有 !"#%#
过表达纯合体和野生型种子的萌
发都受到抑制!且随着
浓度的增大!种子萌发
率 均 下 降 在 不 同
浓 度 下!所 有
!"#%# 转基因株系的萌发率均大于野生型& ",
%
395
%
O时!
)
个株系的萌发率比野生型增加
%"b
)
!&b
)
%!b
)
!!b
)
%"b
)
#$b

!"b
&
#,"
%
395
%
O!萌发率增加量分别为
)b
)
)1b
)
+"b
)
+%b
)
"b ) 1b 和 $b
&在
!,"
%
395
%
O浓度下!萌发率增加量分别为
&b ) #!b ) b ) +&b ) +&b ) !+b 和 !%b !大部分株系与 P= 之间的 差异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图 & #以上结果表 图 ! 暗培养条件下 !"#%#
不同
转基因纯合体株系的根长比较
8#

#
"

分别为
8#*%*&
)
8#*1*#
)
8#*#+*
)
8#*#*+
)
8#*!"*1
)
8#*!*#%
&
"

""
分别表示转基因株系与
野生型间在
"," 和 ","# 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下同 [. I , ! @93 4U./909TRL7U99R570 I RL9TS.TT7U70R!"#%#
RU40/
I
70.8L939_
MI
96/5.07/
I
U9]0.0S4UZ
#(89UU7/
90SR9/.^ RU40/
I
70.8L939_
MI
96/5.07/8#*%*&
!
8#*1*#
!
8#*#+*
!
8#*#*+
!
8#*!"*140S8#*!*#%
!
U7/
78R.W75
M
&
"
40S
""
.0S.84R7/.
I
0.T.840RS.TT7U7087X7R]770RU40/
I
70.8
L939_
MI
96/5.07/40S].5SR
M7/4R","$40S","#
57W75
!
U7/
78R.W75
M
&
=L7/4374/X759]

)
!
不同浓度
处理后
!"#%# 转基因株系主根相对伸长量 [. I ,) ! ?754R.W7R4 U99R I U9]RL9T!"#%#
RU40/
I
70.8L939_
MI
9R7/].RLRL7RU74R370R
9TS.TT7U70R890870RU4R.90/9T明!
"#$%#
基因的过表达降低了根)子叶和种子对
的敏感性
>?F
!
不同浓度糖处理下
12!+"$
转基因纯合体种
子萌发率的变化
许多研究发现!植物响应
的生理过程与
糖有关!于是我们接着对过表达纯合体进行了糖处

&
!
不同浓度
处理下
!"#%# 纯合体种子萌发率 [. I ,& ! =L7 I 7U3.04R.90U4R79T!"#%#
RU40/
I
70.8L939_
MI
9R7/].RLRL7RU74R370R
9TS.TT7U70R890870RU4R.90/9T
1
!
不同浓度葡萄糖"
<
#和蔗糖"
A
#处理下
!"#%# 转基因株系种子萌发率 [. I ,1 ! =L7 I 7U3.04R.90U4R79T!"#%#RU40/
I
707.8
L939_
MI
9R7/].RLRL7RU74R370R9TS.TT7U70R
890870RU4R.90/9T
I
5689/7
"
<
#
40S/68U9/7
"
A
#
1&
期 !!!!!!!!!! 苏 ! 杰!等过表达
!"#$%#
基因对拟南芥根长及
与糖响应的影响
理在浓度为
+b
)
b 和 b G58 "葡萄糖#处理下! 有
个株系的种子萌发率均高于
P=
"图
1
!
<
#!而
在浓度为
+b
)
b 和 bD68 "蔗糖#处理下!有 + 个 株系的种子萌发率均高于 P= "图 1 ! A # % ! 讨 ! 论 @?
!
12!+" 在细胞扩展中的可能作用 Q*<=>4/7 某些亚基"如 < * #) + ) @ * #&*#1 +和 2 * !" + # 表达量的变化!影响了细胞扩展其机理是 Q*<=* >4/7 利用液泡中 <=> 的 & * 磷酸基团裂解时所释放 的能量!将质子泵到液泡腔中!产生 : ; 电化学梯 度!使液泡酸化!为物质运输提供能量!从而影响膨 压和细胞扩增*!#+ 对于 Q*<=>4/78 亚基! >4S3404X40 等*+已通 过 S/?B< 干扰发现拟南芥 5/%#
突变株在暗培养
下根和下胚轴长度都变短!揭示
!"#%# 在细胞扩 展中起重要作用本实验发现!暗培养下的拟南芥 !"#%#
过表达纯合体的根变短!再次证实
!"# %# 在细胞的扩展中起作用至于根为何变短!推测 可能是由于 !"#%#
的上游调控区存在光敏感元

<2*X9^
)
G<=<
等!黑暗信号可能直接或间接影

!"#%# 的过量表达!进一步影响 Q*<=>4/7 活 性!使得细胞扩展时质子的转运及液泡的酸化困难! 使物质运输时供能受阻至于是主根分生区变短还 是根细胞伸长受抑制!还有待于在细胞层次上进一 步验证 @?> ! 12!+"
可能参与
%&%
和糖介导的信号转导
途径
是一种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激素!参与植
物生长过程!并且广泛存在于各种植物诸多生理活
动中!如参与种子休眠)叶及根的伸展以及叶片脱落

=/.04R./
等首次报道了
诱导
Q*<=>4/78
亚基的表达*!!+研究发现!对外源
有响应的
植株其
Q*<=>4/7
活性及
:
;转运活性增加*!!*!%+
本实验对获得的过表达纯合体的种子和幼苗进行
处理后发现!
"#$%#
的过表达导致转基因纯
合体种子萌发)主根伸长和子叶的扩展对

抑制不敏感我们推测很可能是由于
!"#$%#

因的过量表达影响了
Q*<=>4/7
的活性及
:
;转运
活性!进而影响了植物在种子萌发和生长过程中对
的响应和转运
有研究发现!植物响应
的生理过程与糖
有关
@L70
等*#++发现!对
不敏感的突变体
/
6
$
在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方面对糖的抑制也不敏
感!可能是由于糖处理减弱了种子或幼苗对
的响应
[.0Z75/R7.0
等*!++将野生型和对
不敏
感"
4X.
#的拟南芥种子进行萌发实验后发现!低浓度
的葡萄糖)蔗糖或果糖影响
的抑制作用本
实验对过表达纯合体进行了糖处理!结果显示过半 数的 !"#%#
过表达纯合体株系的种子在用葡萄
糖和蔗糖处理后!萌发率较野生型高综合
和糖处理的结果!
"#$%#
的过表达导致种子的萌
发对外源
和糖处理都不敏感!至于在种子萌
发时!
和糖信号怎样介导种子萌发的信号转
导!以及
!"#$%#
的过量表达怎样影响了
Q*<=*
>4/7
的活性!从而降低了种子对
和糖的敏感
程度!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证实
综上所述!本研究获得了拟南芥
!"#$%#
过表
达纯合体!对其进行暗培养)
处理和糖处理!发
现其表型与野生型不同!为进一步研究
!"#$%#

因在植物生长发育)激素响应和信号转导过程中的
功能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
#
+
!
?<=!
T608R.9040SU7
I
654R.909TRL7
540RW486954U:
"
;
#
*RU40/5984R.0
I
<=>4/7
*
F
+
,7)+%/)8)%9.7)+
,
/
6
-)%#% . ! """ ! #+
#)(%, * ! + ! Df2: ! D@:EV<@:2?c ! VEOO2?VO ! 9.0,.3<br5709370854R6U7T9U4893 57^ U9R90 63
Q:<
I
707/7089S7RL7Q*<=>4/7
*
F
+
,:&91*-)1;01.4%)91%9
!
""!
!
H
"
+
# #)(##,
*
%
+
!
f:EgP
"祝雄伟#!
P"王延枝#!
P"王
!
欢#
,>U9
I
U7//90RL7/RU8R6U740SU7
I
654R.909TQ*<=>4/7
*
F
+
,;&+
<
&9--)1
7)+%/98)-.&
6
1*7)+
,
/
6
-)%-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111
!
>G
"
+
#$
%!%(%!)
"
.0@L.07/7
#
,
*
+
+
!
>2?2?!
OKg
!
Df2:,D7W7U45S./R.08R
I
707/7089S7074U5
M
.0S70R.845#ZN4
U9R795.
.S/9TRL7W486954U:
;
*<=>4/7TU93#&() *+ , -)-./0)1 * F + ,;01.=+09%>0&7)+0+ <6 ! #11
!
>I
"
!
# !!)(!++, *
+
!

!

,
拟南芥液泡
:
;
*<=>4/78
亚基基因功能的研究*
N
+
,
呼和浩特$内蒙古农业大学!
"",
*

+
!
>!
OKBg
!
>2?2?!
9.0,N.TT7U70R.457^
U7//.909TW486954U:
;
*<=>4/7/6X60.R8
I
707/.0R.//67/48R.W7.0373*
")&
西
!

!

!

!

!

!!!!!!!!!!!!!!!!!!!
% 卷 XU407RU4TT.8Z.0 I 40SRL7.UU957/.0 540R I U9]RL4/U7W7457SX M ?B<. * F + ,;01.;/ 6 -)+0+ <6 ! ""+ ! @E
"
+
# ##+(#!, * ) + ! 郭荣起 , 利用 ?B<. 技术对拟南芥液泡 : ; *<=>4/78 亚基功能的初步研究* N + , 呼和浩特内蒙古农业大学!
""&,
*
&
+
!
YEgV
"于秀敏#!
PEY
"武
!
燕#!
P"王瑞刚#
,=73
7U4R6U740S5.
I
LRU7
I
654R7/RL7
U939R7U48R.W.R
M
9TQ:<*8
I
707/9T#& ()*+ , -)-./0)1 * F + 2?+>&10+ @ "911A+&80B1)59&-). 6 " B4R,D8.,2S.,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 E
"
+
#$
#!"(#!%
"
.0
@L.07/7
#
,
*
1
+
!
VE??!
=:HV>DHBP[,?4
.S./954R.909TL.
I
L39578654U]7.
I
LR
540RNB<
*
F
+
,A>%09)%#%)*-C9-9&%/
!
#1&"
!
J
"
#1
# +%!# (+%!,
*
#"
+
!
V2?D2?2!
>!
N<
&+(%.9&)>8.>89
@
%)91-X
M
7578RU9
9U4R.90
*
F
+
2D919
!
#11"
!
IK
"
#
# #+1(##,
*
##
+
!
@OHEG:DF
!
A2B=<[,[59U45S.
4/.3 5.T.7S37RL9ST9U# < &+(%.9&)>8*37S.4R7SRU40/T9U34R.909T#&()*+ , -)-./0)1 * F + ,:/9 ;01.?+>&10 @ +&E9001*=+09%>0&7)+0+ <6 ! #11& ! G
"

# )%()+%,
*
#!
+
!
@:HV@fYBDcK>
!
D<@@:KB,D.0
I
57*/R7
37RL9S9T?B<./954R.90X
M
48.S
I
640.S.0.63RL.98
M
404R7*
L7095*8L59U9T9U37^RU48R.90
*
F
+
,
#10
6
.)%07)+%/98)-.&
6
!
#1&)
!
G> " # #
#(#1,
*
#%
+
!
潘瑞炽
,
植物组织培养*
V
+
,
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
!!(!%,
*
#+
+
!
@:2B:
!
f:!
B2[[V V,K0R7
I
U4R.909T5.
I
LR40S4X/8./.848.S/.
I
045.0
I
S6U.0
I
/77S
I
7U3.04R.9040S74U5
M
/77S5.0
I
S7W759
370R
*
F
+
,;&+%99*)1
<
-+
@
./9A.)+10#%*98
6
+
@
4%)91%9-+
@
./9B1).9*4..9-+
@
#89&)%
!
""&
!
KF " ## #
++1(+"",
*
# + ! @:2BY ! FK[ ! gK2: ! 9.0,=L7U7 I 654R9U9TG* U9R7.0/. I 045.0 IU9R7.0/.0W95W7S.0/6 I 4U40S4X/8./.848.S/. I 045.0 I .0#&()*+ , -)- /77S I 7U3.04R.90 * F + ,;01.;/ 6 -)+0+ <6 ! "" ! EK
"
#
# %"!(%#", * # + ! ??HYH<<br! AHDDK[ ! [KBc2OD=2KB?? ! 9.02=LU77 I 707/RL4R4TT78R/6 I 4U/70/.0 I " 4X/8./.848.S.0/70/.R.W7+ ! 4X/8./.848.S.0/70/.* R.W7
!
40S890/R.R6R.W7RU.
57U7/
90/7#
#
4U7S.TT7U70R.45
M
U7
I
654R7SX
MI
5689/7.0#&()*+
,
-)-
*
F
+
,;01.;/
6
-)+0+
<6
!
""%
!
@@ " # #
!%#
(!+!,
*
#)
+
!
GHG
!
[K@:V!
A?!
9.0,=L76/79T40R./70/73?B54/R:
;
<=>4/7.084UU9R
*
F
+
,:/9
;01.E900
!
#11!
!
E
"
)
# &#(&+,
*
#&
+
!
D@:EV<@:2?c
!
Q<[2!
V@@!
9.0,=L7#&()*+
,
-)-S7R%36R40RU7W745/4870RU45U957T9URL7W486954U:
"
;
#
*
<=>4/7.0
540R
I
U9]RL40SS7W759
370R
*
F
+
,D919-FG9590+
,
891.
!
#111
!
@ " !+ #
%!$1(%!)",
*
#1
+
!
gK"肖忠意#!
="谭琨岭#!
:EVY
"胡明瑜#!
9.0,HW7U7^
U7//.909T89RR90
!
W486954U:
;
*<=>4/7/6X60.R8
U939R7/
8757590
I
4R.9040SU7
I
654R7//RU7//R957U4087.0T.//.90
M
74/R
*
F
+
,"9&9*).-
"遗传#!
""&
!
@K
"
+
# +1($""
"
.0@L.07/7
#
,
*
!"
+
!
NK2=fcF
!
?ENOH[[D
!
!
9.02D6X60.R29TRL7W486954U:
"
;
#
*<=>4/79T"+&*9>85>0
<
&9O
8NB<8590.0 I ! 7^* U7//.9040S.3360959 I .8454045 M /./ * F + ,:/9;01.?+>&10 ! #11
!
J
"
+
# !#(!1,
*
!#
+
!
Df2:
!
OKg
!
>I
._4R.909T
540R875373XU407/X
M
:
;
*
63
.0
I
<=>4/7/,?7
I
654R.9040SX.9/
M
0RL7/./
*
F
+
,:/9
;01.E900
!
#111
!
$$
"
+
#$
))(1",
*
!!
+
!
=DK!
A!
DVK=:F<,D45RU7
I
654R.909TRU40/8U.
R57W75/T9URL78/6X60.R9T4574TW486954U:
;
*<=*
>4/7.0RL7L459
L
M
R7=9-98(&
6
1./98>8%&
6
-.00)1>8
*
F
+
,:/9;01.?+>&10
@
+&E9001*=+09%>0&7)+0+
<6
!
#11
!
I
"
#
)!1()%,
*
!%
+
!
A!
Q2?<*2D=?2OO< ?
!
V!
9.02;
*<=>4/748R.W.R
M
.0
=9-98(&
6
1./98>8%&
6
-.00)1>8./S7W759
370R45
M
U7
I
654R7S
*
F
+
,;01.;/
6
-)+0+
<6
!
#111
!
>K " % #
&##(&!",
*
!+
+
!
[KBc2OD=2KB??
!
OYB@:=F,I
7087X6R09R/77S5.0
II
U9]RL.//6
\U7//7SX
M
/6
I
4U/
*
F
+
,
;01.;/
6
-)+0+
<6
!
"""
!
>> " + #
##)1(##&,
!编辑"宋亚珍#
!!
#)&
期 !!!!!!!!!! 苏 ! 杰!等过表达
!"#$%#
基因对拟南芥根长及
与糖响应的影响

  鄂ICP备06018747号 Copyright @ 2017
  植物通 All Rights Reserved
  Email:23198511@qq.com
回顶部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