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Identification of cellulose decomposing fungi strain F1 and decomposition activity to two kinds of lawn grass litter

一株纤维素分解菌的鉴定及对两种草坪草凋落物分解活性的研究



全 文 :书一株纤维素分解菌的鉴定及对两种草坪草
凋落物分解活性的研究
芦光新1,2,陈秀蓉1,杨成德1,薛莉1,刘雯1,卞静1
(1.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 草业生态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中-美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甘肃 兰州730070;
2.青海大学农牧学院草业科学系,青海 西宁810016)
摘要:对1株分离筛选自东祁连山高寒草地土壤真菌菌株F1 的分类学地位及对多年生黑麦草和白三叶凋落物的
分解活性进行了研究。采用形态学和rDNAITS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对菌株F1 的分类学地位进行了确定,
初步鉴定为犕犻犮狉狅犱狅犮犺犻狌犿犫狅犾犾犲狔犻;应用摇瓶液体发酵法,通过接种和不接种处理,分别以2种草坪草凋落物为底
物,于25℃,150r/min震荡培养42d,测定了2种草坪草凋落物诱导真菌分泌木质纤维素酶活力动态变化和草坪
草凋落物细胞壁物质(CWM)的降解率。结果表明,1)接种处理后,2种草坪草细胞壁非水溶性物质(ICWM)的量
显著减少(犘<0.05);2)漆酶出现最早,其次是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邻苯二酚氧化酶和愈创木酚氧化酶出现最晚;
3)与白三叶凋落物为底物的发酵体系相比,黑麦草凋落物ICWM和CWM降解率高,且差异显著(犘<0.05);4)除
漆酶之外,以黑麦草凋落物诱导菌株F1 分泌的滤纸酶、羧甲基纤维素酶、木聚糖酶、邻苯二酚氧化酶和愈创木酚氧
化酶活力比白三叶诱导相应的酶活力高(犘<0.05)。
关键词:高寒草地土壤真菌;草坪草凋落物;细胞壁物质;分解活性
中图分类号:S812.2;S15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759(2011)06017010
  草坪草调落物是草坪草死亡或者组织凋落后有机物质的总称,是城市绿地生态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近年
来,随着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节能减排和低碳经济所面临的压力,作为城市绿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草坪草调落物分解的研究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和重视。
凋落物有机质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类物质,占细胞壁物质干重的35%~50%[1]。Hammel[2]指出,在自然界
中,只有当植物有机残体落入土壤并进一步降解后,才能够再生和维持地球碳循环。纤维素类物质的降解关系到
陆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植物的养分利用和全球气候变化,在生态系统碳素循环中占有重要位置[3],但凋
落物有机质在自然状态下极难分解[4]。
土壤微生物是维持生态系统平衡重要的组成部分[5],在自然界营养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扮演着重要
的角色[6],尤其是一些具有纤维素分解功能的土壤微生物在凋落物分解过程中占支配地位[7]。研究证实,纤维素
分解菌是自然物质循环不可缺少的成员,担负着分解动植物残体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分泌的一些纤维素分解酶类
物质[8],在生态系统纤维素类物质的分解及碳素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9]。已有的研究表明,富含木质纤维素以
及木质素衍生复合物的土壤中生存着一些能够降解木质素、纤维素的微生物,它们对碳循环同样起着不可替代的
作用[10],微生物参与凋落物的分解作用对土壤层内部的物质与能量循环和全球碳循环乃至全球变化具有较高的
贡献率。因此,研究土壤微生物对凋落物的分解作用,对于了解生态系统的碳流过程及研究生态系统碳源与碳汇
的议题均具有积极的意义。
当今环境情况及地质史对物种空间分布的相对影响进行定量分析成为微生物生态学上的一个重大的挑
战[11,12],因此,不同地域及特殊生境蕴涵着具有一定功能的微生物物种和基因。东祁连山高寒草地地处青藏高
原的东缘,由于地理位置特殊、气候条件独特、生物种类多样,独特的生态环境孕育了功能多元化的草地土壤微生
170-179
2011年12月
   草 业 学 报   
   ACTAPRATACULTURAESINICA   
第20卷 第6期
Vol.20,No.6
 收稿日期:20110623;改回日期:20110718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471232)资助。
作者简介:芦光新(1974),男,青海湟中人,教授,在读博士。Email:lugx74@qq.com
通讯作者。Email:chenxiurong@gsau.edu.cn
物。已有的研究发现,微生物与其生态环境协同进化,形成一种适应性表现[13],东祁连山高寒草地土壤真菌多样
性较丰富[14],该地区形成了地域性的具有特殊功能的微生物资源。因此,挖掘该地区土壤中纤维素类降解菌种
资源对研究高寒地区凋落物的分解具有重要的意义。
人们对农业生态系统中微生物功能群及其生态系统功能早有成熟的认识[15],认为纤维素分解功能菌资源在
草业生态系统界面中有一定的利用潜势[16]。为进一步从草业生态系统草丛-地境界面上认识和了解土壤中具
有纤维素分解功能的微生物与凋落物分解之间的相互关系,在东祁连山高寒草地土壤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基础
上,选用1株高产木质纤维素酶真菌菌株,拟对2种草坪草凋落物降解过程中诱导真菌产生木质纤维素酶活力的
变化规律和凋落物细胞壁物质的降解程度进行研究,旨在揭示菌株F1 分解草坪草凋落物过程中,所产生木质素
酶和纤维素酶的动力学机制以及与底物降解率的相互关系,为进一步研究凋落物降解和土壤微生物的相互关系
以及草坪草凋落物降解过程中微生物机理提供一定的科学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菌株
菌株F1 由本课题组从东祁连山高寒草地土壤中分离筛选获得,保存于4℃冰箱。经初步测定,菌株F1 具有
分解纤维素的能力。
1.2 草坪草凋落物及处理
以多年生黑麦草(犔狅犾犻狌犿狆犲狉犲狀狀犲)和白三叶(犜狉犻犳狅犾犻狌犿狉犲狆犲狀狊)的凋落物作为底物。凋落物采自甘肃农业
大学校园草坪地,采样时期为2010年1月。试验前将凋落物用蒸馏水清洗3次,80℃烘12h,剪成3~5cm,备
用。
1.3 培养基
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马铃薯200g,葡萄糖20g,琼脂10g,蒸馏水1000mL,用于菌种的活化
和转接;马铃薯蔗糖液体培养基(PS):马铃薯200g,蔗糖20g,蒸馏水1000mL,用于菌丝体的培养,提取菌株
F1 基因组DNA;发酵产酶培养基:NaNO32.5g,KH2PO41g,CaCl2·6H2O0.1g,MgSO40.3g,NaCl0.1g,
FeCl30.01g,草坪草凋落物0.5g,蒸馏水1000mL,pH自然。
1.4 方法
1.4.1 菌株活化 将保存的供试菌种接种于PDA平板培养基,25℃恒温培养7~8d后,连续转接2~3次,直
到菌丝生长良好。
1.4.2 菌株鉴定 按真菌显微形态观察的常规方法[17],挑取供试菌株在PDA培养基上培养7~8d的培养物
进行制片,在光学显微镜(400×)下观察孢子形态,并拍照,对培养物的菌落和菌丝体形态加以描述。
经活化、纯化的菌株挑取少量菌丝接种于PS液体培养基中,于25℃,150r/min摇床振荡培养,直至形成足
量的菌丝体,过滤后收集菌丝体,采用试剂盒法提取基因组DNA。以基因组DNA为模板,利用1对rDNA-
ITS通用引物(ITS1、ITS4)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纯化后,送样测定DNA序列。将测序获得的ITS序列通
过与GenBank中的核酸数据库序列进行Blastn分析,采用CLUSTAL软件进行多重序列比对[18],并用 MEGA
4.0软件采用 NeighborJoining法和 UPGMA法构建系统发育树[19,20]。ITS1:5′GTAGGTGAACCTGCGG
3′,ITS4:5′TCCTCCGCTTATTGATATGC3′。PCR反应程序:预变性95℃5min,变性95℃1min,复性
50℃1min,延伸72℃1min,35个循环,最终72℃延伸10min。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SK1375)、引物合成、
序列测定均由上海生工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完成。
1.4.3 粗酶液的制备 将活化的菌株F1 接种于已灭菌的盛有50mL发酵产酶培养基的150mL锥形瓶中,以
不接菌为对照,于25℃,150r/min震荡培养42d,每个处理重复3次。自试验第1天起,每隔2d用灭菌的1000
μL移液器枪头,在无菌操作的条件下,吸取2mL上清液,于4℃,10000r/min,离心10min,取上清液制备粗酶
液,每次吸取2mL上清液后,用2mL灭菌水将发酵产酶培养基补足至原体积数。
1.4.4 木质纤维素酶活力的测定 漆酶活力的测定采用邻联甲苯胺作为氧化底物,吸取粗酶液0.2mL,分别以
1mL含有1%邻联甲苯胺的柠檬酸缓冲液(pH=5.5,终浓度为0.1mol/L)和2mL蒸馏水共同组成共3.2mL
171第20卷第6期 草业学报2011年
的反应体系,反应在30℃恒温水浴锅中进行,保温30min,在600nm波长下测定光密度值;同样的方法,愈创木
酚氧化酶活性测定采用愈创木酚作为氧化底物,在490nm波长下测定光密度值;联苯二胺氧化酶活性测定采用
邻苯二酚作为氧化底物,在400nm波长下测定光密度值。空白对照用等体积热变性的粗酶液代替新鲜的粗酶
液。反应30min测得的光密度值的变化来衡量酶活力大小。
纤维素酶活力测定:吸取2份体积为0.2mL的粗酶液,分别以1mL含足量滤纸(新华1号)、0.5%的羧甲
基纤维素钠(CMCNa)为反应底物的柠檬酸缓冲液(pH=5.5,终浓度为0.1mol/L)组成反应体系,在37℃恒温
水浴锅中保温60min或30min,采用DNS法(3,5二硝基水杨酸)[21]测定最终反应产物在540nm波长下的吸
光值。空白对照用等体积热变性的粗酶液代替新鲜的粗酶液,以测得的光密度的变化值来衡量酶活力大小。
木聚糖酶活力的测定:吸取粗酶液0.2mL,与1mL含0.5%的桦木木聚糖为反应底物的柠檬酸缓冲液(pH
=5.5,终浓度为0.1mol/L)组成反应体系,反应在37℃恒温水浴锅中进行,保温30min,采用DNS法[21]在540
nm波长下测定光密度值。空白对照用等体积热变性的粗酶液代替新鲜的粗酶液。以测得的光密度的变化值来
衡量酶活力大小。
1.4.5 凋落物细胞壁物质的降解及降解率测定 以提取的粗酶液与对照培养基液体的颜色变化、凋落物的分解
程度为定性指标,以凋落物细胞壁物质(celwalmaterial,CWM)量的变化,包括细胞壁水溶性物质(watersolu
blecelwalmaterial,WSCWM)和细胞壁非水溶性物质(insolublecelwal material,ICWM)的量的变化,以及
凋落物CWM和ICWM的降解率为定量指标,作为衡量菌株F1 分解草坪草凋落物能力。
发酵产酶结束后,比较接种菌株F1 后提取的粗酶液与对照培养基液体的颜色变化、凋落物分解程度,并将摇
瓶内全部水相和草相混合物经烘干称重的新华1号滤纸过滤,收集残留的凋落物,80℃下烘至恒重后称重,取平
均值进行统计分析。采用下列公式计算样品的降解率。
WSCWM的降解率(%)=[(不接种处理样品初始干物质量-不接种处理样品分解后干物质量)/不接种处
理样品初始干物质量]×100%
真菌对CWM的降解率(%)=[(接种处理样品的初始干物质量-接种处理样品分解后干物质量)/接种处理
初始干物质量]×100%
真菌对ICWM 的降解率(%)=[(不接种处理样品的ICWM-接种处理样品的ICWM)/不接种处理样品
ICWM]×100%
凋落物CWM量为凋落物样品在80℃烘至恒重的重量,凋落物 WSCWM的量就是对照样品的减重值,凋落
物CWM总量等于凋落物 WSCWM的量和凋落物ICWM的量之和。
1.4.6 酶活力比较 平均产酶活力:整个试验期内酶活力的平均值;产酶活力指数(犈犐)=∑犈狋/犇狋;式中,犈狋为
在时间狋日的酶活力;犇狋为相应的产酶日数;最大酶活力:整个试验期内,真菌产生最高酶活力。
1.5 统计分析
所有数据均用 MicrosoftExcel录入并作图,采用DPS6.55进行数据分析,采用2组平均数的Student狋检
验分析各处理间的差异显著性[22]。
2 结果与分析
2.1 菌株F1 的鉴定
菌株F1 在PDA培养基上的菌落表面白色,背面淡黄色或褐色。菌落圆形或近规则圆形,稍隆起,略高于平
板,中央区域厚,边缘薄且渗入到培养基中,在25~30℃生长速度较快,培养7d后菌落直径达55.09~59.78
cm;菌丝绒毛状,质地比较疏松(图1A);分生孢子新月形,孢子大小为5~9μm(图1B)。
以提取的供试菌株的基因组DNA为模板、ITS1ITS4为引物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经0.8%琼脂糖凝
胶电泳检测,扩增片段为500~750bp;测序结果表明,供试菌株的ITS序列长度为539bp,G+C含量为45.9%,
将该序列在GenBank中进行BLAST同源性比较,发现与GenBank中报道的3株犕犻犮狉狅犱狅犮犺犻狌犿犫狅犾犾犲狔犻(登录
号:AJ279454、GU566298、AM502264)和2株犕犻犮狉狅犱狅犮犺犻狌犿sp.(AM502258、AM502257)ITS序列的同源性达
到100%。为了进一步确定目标菌株的分类地位,采用NeighborJoining法(图2A)和 UPGMA法(图2B)分别
271 ACTAPRATACULTURAESINICA(2011) Vol.20,No.6
图1 菌株犉1 的形态特征
犉犻犵.1 犕狅狉狆犺狅犾狅犵狔犮犺犪狉犪犮狋犲狉犻狊狋犻犮狅犳狊狋狉犪犻狀犉1
A:菌株F1的菌落特征Colonymorphology;B:菌株F1的孢子形态Sporesform.
图2 菌株犉1 系统发育树的构建
犉犻犵.2 犆狅狀狊狋狉狌犮狋犻狅狀狅犳狆犺狔犾狅犵犲狀犲狋犻犮狋狉犲犲狅犳狊狋狉犪犻狀犉1
A、B分别为基于NeighborJoining法和UPGMA法的系统发育树。A,BisphylogenetictreebasedonNeighborJoining
methodandtheUPGMAmethod,respectively.
图3 不同处理条件下以多年生黑麦草和白三叶凋落物为底物发酵液的颜色变化
犉犻犵.3 犆狅犾狅狉犮犺犪狀犵犲狅犳犳犲狉犿犲狀狋犪狋犻狅狀犾犻狇狌犻犱犳狅狉狆犲狉犲狀狀犻犪犾狉狔犲犵狉犪狊狊犪狀犱狑犺犻狋犲犮犾狅狏犲狉
犾犻狋狋犲狉犪狊狊狌犫狊狋狉犪狋犲狌狀犱犲狉狋犺犲犮狅狀犱犻狋犻狅狀狅犳犻狀狅犮狌犾犪狋犻狅狀犪狀犱狀狅犻狀狅犮狌犾犪狋犻狅狀
图4 多年生黑麦草和白三叶凋落物2种草坪草凋落物的分解程度
犉犻犵.4 犇犲犮狅犿狆狅狊犻狋犻狅狀犱犲犵狉犲犲狅犳狆犲狉犲狀狀犻犪犾狉狔犲犵狉犪狊狊犪狀犱狑犺犻狋犲犮犾狅狏犲狉犾犻狋狋犲狉
A、B分别代表黑麦草和白三叶为底物反应体系中凋落物的分解程度。A,Bisrespectivelyfor
decompositiondegreeofperennialryegrassandwhiteclover.
371第20卷第6期 草业学报2011年
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菌株F1 在2种系统发育树中的结果一致,即与登录号为 AJ279454、GU566298、
AM502264的3个菌株的亲缘关系最近,支持率高达100%。结合供试菌的形态特征和rDNAITS序列分析结
果,菌株F1 初步鉴定为:犕.犫狅犾犾犲狔犻。
2.2 发酵液的颜色变化和凋落物的分解程度
菌株F1 能在以多年生黑麦草和白三叶为底物的液体发酵基质上生长。发酵结束后,与对照培养基液体的颜
色相比,接种菌株F1 后发酵液颜色变浅,白三叶组的发酵液表现得更明显(图3)。
接种菌株F1 后,多年生黑麦草和白三叶的凋落物分解比较充分,锥形瓶中多年生黑麦草和白三叶的凋落物
经菌株F1 分解后,基本看不到完整的凋落物形状;而在对照中,凋落物没有被分解,可以看到凋落物原有的形状
(图4)。
2.3 菌株F1 对细胞壁物质降解率比较
与对照相比,接种菌株F1 后2种草坪草凋落物ICWM量减少,且差异显著(犘<0.05),说明菌株F1 对2种
草坪草凋落物ICWM均有降解作用(表1);菌株F1 对黑麦草凋落物CWM和ICWM降解率分别为73.286%和
53.365%,对白三叶凋落物CWM和ICWM降解率分别为61.009%和29.368%,黑麦草凋落物CWM和ICWM
降解率显著高于白三叶凋落物(犘<0.05)。菌株F1 对2种草坪草凋落物CWM 降解程度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对
凋落物ICWM的降解。
表1 2种草坪草凋落物细胞壁物质(犆犠犕)的降解率比较
犜犪犫犾犲1 犆狅犿狆犪狉犻狊狅狀狅狀犱犲犵狉犪犱犪狋犻狅狀狉犪狋犲狅犳犆犠犕犳狅狉狋狑狅犽犻狀犱狊狅犳犾犪狑狀犵狉犪狊狊犾犻狋狋犲狉
处理 Treatment 项目Item 黑麦草犔.狆犲狉犲狀狀犲 白三叶犜.狉犲狆犲狀狊
不接种 凋落物细胞壁物质总量 Weightofcelwalmaterial(g) 0.5015±0.009a 0.5079±0.007a
Noinoculation 细胞壁水溶性物质的量 Weightofwatersolublecelwalmaterial(g) 0.2110±0.009a 0.2350±0.007a
细胞壁非水溶性物质的量 WeightofInsolublecelwalmaterial(g) 0.2907±0.008a 0.2803±0.008a
接种
Inoculation
凋落物细胞壁物质总量 Weightofcelwalmaterial(g) 0.5056±0.002a 0.5048±0.002a
细胞壁物质的减少量 Weightlossofcelwalmaterial(g) 0.3700±0.009a 0.3080±0.016b
细胞壁非水溶性物质的量 Weightofinsolublecelwalmaterial(g) 0.1356±0.007a 0.1968±0.016b
降解率
Degradationrate
(%)
真菌对细胞壁物质的降解率Degradationrateofcelwalmaterial 73.286±1.655a 61.009±3.323b
真菌对细胞壁非水溶性物质的降解率
Degradationrateofinsolublecelwalmaterial
53.365±2.176a 29.368±7.649b
 数据为平均值±标准误(狀=3);同行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犘<0.05)。表示同列差异显著(犘<0.05),表示同列差异极显著(犘<
0.01)。
 Mean±SDfor3replicatedtests.Thedifferentsmallettersinthesamerowmeanthesignificantdifferenceat犘<0.05.and meanthesignif
icantdifferenceforthesamecolumnat犘<0.05and犘<0.01,respectively.
2.4 菌株F1 分泌木质素纤维素酶活力的变化动态
2种草坪草凋落物诱导菌株F1 分泌的6种酶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在整个试验期内,漆酶出现最早,纤维素
酶和木聚糖酶次之,邻苯二酚氧化酶和愈创木酚氧化酶出现最晚(图5~10)。另外,黑麦草凋落物为底物的发酵
体系中,邻苯二酚氧化酶和愈创木酚氧化酶在发酵开始后的第15天出现了一个小高峰,但酶活力较低,在白三叶
为底物的发酵体系中没有出现这种现象。
2.5 2种草坪草凋落物诱导真菌木质纤维素酶活力比较
与白三叶凋落物为底物的发酵粗酶液相应的酶相比较,以多年生黑麦草凋落物为底物诱导菌株F1 分泌
FPA酶、CMCase、邻苯二酚氧化酶和愈创木酚氧化酶的平均酶活力、最大酶活力和产酶活力指数高(犘<0.05);
漆酶的平均酶活力、产酶活力指数和最大酶活力低(犘<0.05);木聚糖酶的平均酶活力和产酶活力指数活力高
(犘<0.05),但最大酶活力差异不显著(表2)。
471 ACTAPRATACULTURAESINICA(2011) Vol.20,No.6
图5 漆酶活力的变化
犉犻犵.5 犆犺犪狀犵犲狅犳犾犪犮犮犪狊犲犪犮狋犻狏犻狋狔
图6 邻苯二酚氧化酶活力的变化
犉犻犵.6 犆犺犪狀犵犲狅犳狆狔犮狅犮犪狋犲犮犺狅犾狅狓犻犱犪狊犲犪犮狋犻狏犻狋狔
图7 愈创木酚氧化酶活力的变化
犉犻犵.7 犆犺犪狀犵犲狅犳犵狌犪犻犮犮犪犾狅狓犻犱犪狊犲犪犮狋犻狏犻狋狔
图8 滤纸酶活力的变化
犉犻犵.8 犆犺犪狀犵犲狅犳犉犘犃犪狊犲犪犮狋犻狏犻狋狔
图9 羧甲基纤维素酶活力的变化
犉犻犵.9 犆犺犪狀犵犲狅犳犆犕犆犪狊犲犪犮狋犻狏犻狋狔
图10 木聚糖酶活力的变化
犉犻犵.10 犆犺犪狀犵犲狅犳狓狔犾犪狀犪狊犲犪犮狋犻狏犻狋狔
3 讨论
3.1 凋落物细胞壁物质(CWM)的降解
凋落物的分解过程指的是调落物细胞壁物质中各种大分子有机物变成小分子有机物及无机物的过程,在这
些化合物中,有些是水溶性物质,有些是非水溶性物质,其中非水溶性物质的组分主要是木质纤维素类物质,在本
试验中,摇瓶液体发酵的结果显示,接种菌株F1 后,2种草坪草凋落物ICWM的量减少,说明菌株F1 对2种草坪
571第20卷第6期 草业学报2011年
草凋落物木质纤维素类物质具有降解作用。菌株F1 对2种草坪草凋落物CWM 和ICWM 的降解率不同,尤其
表现在对ICWM的降解率的差异上,这可能的原因是由于不同种类草坪草凋落物中木质纤维类物质的组分和结
构不同,其构成植物表皮和细胞壁成分以及纤维素类物质的镶嵌结构的不同,导致与真菌分泌纤维素酶作用的底
物存在差异,诱导真菌分泌的木质纤维素酶活力不同,因此引起不同降解效果。
表2 2种草坪草凋落物诱导真菌分泌木质纤维素酶活力比较
犜犪犫犾犲2 犆狅犿狆犪狉犻狊狅狀狅狀犲狀狕狔犿犲犪犮狋犻狏犻狋狔犻狀犱狌犮犲犱犫狔狋狑狅犽犻狀犱狊狅犳犾犻狋狋犲狉
指标Item 分组 Group
菌株F1分泌酶的类型 TypeofenzymesecretedbystrainsF1
滤纸酶
FPA
羧甲基纤维素酶
CMCase
木聚糖酶
Xylanase
邻苯二酚氧化酶
Pycocatecholoxidase
愈创木酚氧化酶
 Guaiccaloxidase
漆酶
Laccase
平均酶活力 Average
ofenzymeactivity
黑麦草犔.狆犲狉犲狀狀犲0.460±0.010A0.348±0.014A0.621±0.004a0.159±0.003A 0.104±0.003A0.060±0.002A
白三叶犜.狉犲狆犲狀狊 0.350±0.007B0.214±0.005B0.566±0.013b0.132±0.002B 0.068±0.002B0.102±0.006B
最大酶活力 Maximum
ofenzymeactivity
黑麦草犔.狆犲狉犲狀狀犲1.138±0.085A0.638±0.015A1.612±0.025a0.545±0.012a 0.322±0.014A0.207±0.008a
白三叶犜.狉犲狆犲狀狊 0.649±0.033B0.504±0.004B1.440±0.070a0.610±0.012b 0.430±0.013B0.546±0.056b
产酶活力指数Enzyme
activityindex
黑麦草犔.狆犲狉犲狀狀犲0.414±0.009A0.312±0.010A0.696±0.004A0.088±0.002A 0.066±0.003A0.129±0.002A
白三叶犜.狉犲狆犲狀狊 0.305±0.001B0.185±0.007B0.611±0.007B0.059±0.001B 0.032±0.001B0.185±0.007B
 注:数据为平均值±标准误(狀=3);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犘<0.05),不同大写字母表示差异极显著(犘<0.01)。
 Note:Mean±SDfor3replicatedtests.Thedifferentsmallettersmeansignificantlydifferent(犘<0.05),thedifferentcapitalsmeansignificant
differences(犘<0.01).
3.2 分解过程中几种酶活力的动力学变化
为了解菌株F1 以2种草坪草凋落物为底物液体发酵分泌的木质纤维素酶活力的变化,试验中测定了42d
内发酵粗酶液的漆酶、邻苯二酚氧化酶、愈创木酚氧化酶、FPA酶、CMCase和木聚糖酶共6种酶活力的变化。由
测定的结果可以看出,在试验期内能够检测到6种酶活力,但不同类型的酶出现的早晚以及酶活力不同。相对于
木质素酶,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出现较早,邻苯二酚氧化酶、愈创木酚氧化酶的产生较晚,这一点和王宜磊
等[23,24]在研究糙皮侧耳(犘犾犲狌狉狅狋狌狊狅狊狋狉犲犪狋狌狊)多糖木质素降解酶时得出的结论一致,但因菌种和底物的不同,各
个酶在试验期出现的早晚、维持的时间长短、酶活力达到最大值的时间以及酶活力不同。
在试验中发现,FPA和CMCase活力继邻苯二酚氧化酶、愈创木酚氧化酶产生之后还维持一定的水平,可以
推断这可能是菌株F1 脱木质化后,再次以凋落物细胞壁中纤维素为底物分泌纤维素酶,这一过程中纤维素酶和
木质素酶协同发生作用。菌株F1 对2种草坪草凋落物细胞壁物质的分解可以分为2个阶段:第1阶段菌株F1
主要分泌漆酶,脱木质化是要经过解聚作用[2],然后才能降解利用木质素,漆酶出现的较早,可能为后期木质素解
聚和降解奠定了基础;第2阶段主要是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起主导作用,降解凋落物细胞壁中的纤维素和半纤维
素;第3阶段菌株F1 开始分泌木质素酶,并且与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一并参与凋落物细胞壁物质的分解。郝杰
杰等[25]对马尾松(犘犻狀狌狊犿犪狊狊狅狀犻犪狀犪)落叶分解的研究中也发现,链格孢(犃犾狋犲狉狀犪狉犻犪sp.),青霉(犘犲狀犻犮犻犾犾犻狌犿
sp.),头孢霉(犆犲狆犺犪犾狅狊狆狅狉犻狌犿sp.),木霉(犜狉犻犮犺犲狉犱犲狉犿犪sp.),拟盘多毛孢菌(犘犲狊狋犪犾狅狋犻狅狆狊犻狊sp.)和烟曲霉
(犃狊狆犲狉犵犻犾犾狌狊犳狌犿犻犵犪狋狌狊)等6种半知菌前期的降解主要依赖于CMCase和FPA酶活性的高低,后期则由木质素
酶和纤维素酶协同作用来决定,本研究结论与此一致。研究发现凋落物或秸秆的纤维素通常与木质素紧密链
接[26],Takashima等[27]及Boominathan和Reedy[28]指出,只有脱木质化后的纤维素才能够被微生物降解,在本
研究中,脱木质化过程主要出现在菌株F1 对凋落物分解的第3阶段。在黑麦草为底物的发酵体系中,邻苯二酚
氧化酶和愈创木酚氧化酶在发酵开始后的第15天出现了一个小高峰,可能的原因是在第2阶段中黑麦草诱导菌
株F1 分泌纤维素酶、木聚糖酶以及木质素酶协同性较高,对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物质利用较充分,脱木质化过程可
能略早于白三叶。
671 ACTAPRATACULTURAESINICA(2011) Vol.20,No.6
在本试验条件下,接种后发酵液颜色较对照中培养基的颜色浅,说明菌株F1 能够降解2种草坪草中的木质
纤维素成分以及其中的一些有色复合物。试验中检测到了菌株分泌的漆酶活力,这可能是菌株F1 发酵提取液颜
色变浅的原因,因为漆酶能够应用于染料的脱色和降解[29,30]。
3.3 酶活力与凋落物细胞壁物质降解率的关系
通过2种草坪草凋落物为底物的发酵液各种类型酶活力比较,发现以多年生黑麦草凋落物为底物诱导真菌
产生的木质纤维素酶活力均高于白三叶诱导的相应酶的产酶活力指数,因此推断真菌分泌酶活力的高低和凋落
物细胞壁物质降解率之间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因果关系。
2种草坪草凋落物为底物诱导真菌分泌木质纤维素酶的过程是一个动态过程,从酶活力比较的结果看出,6
种类型酶的平均产酶活力和产酶活力指数表现为一致的结果,而木聚糖酶的最大酶活力的结果和上述2个指标
的结果不一致。由于最大酶活力反映的是某一时刻的酶活力值,很难反映整个试验期内真菌分泌的酶活力大小,
而平均产酶活力和产酶活力指数能够反映酶活力和时间的关系,因此,具有更可靠的价值。但是,这2个指标是
否能够作为证实整个试验期内真菌分泌的酶活力的有力指标,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4 结论
在本试验条件下,分离筛选自东祁连山高寒草地土壤中的1株纤维素分解菌,对2种草坪草凋落物细胞壁物
质,尤其是木质纤维素类物质具有分解能力,但因凋落物种类的不同而使分解程度不同;在凋落物的分解过程中,
漆酶出现早,其次是木聚糖酶,再次是纤维素酶,邻苯二酚氧化酶和愈创木酚氧化酶出现较晚;与白三叶凋落物为
底物的发酵体系相比,菌株F1 对黑麦草凋落物ICWM和CWM降解率高,可能的原因是以黑麦草凋落物诱导菌
株F1 分泌的木质纤维素酶的酶活力高。
参考文献:
[1] LyndlR,PaulJW,VanzylWH,犲狋犪犾.Micribialceluloseutilization:Fundamentalsandbiotechnology[J].Microbiologyand
MolecularBiologyReviews,2002,66(3):506577.
[2] HammelKE.Fungaldegradationoflignin[A].In:CadischG,GilerKE.PlantLitterQualityandDecomposition[C].Wal
ingford,UK:CabInternational,1997:3345.
[3] NowakJ,NowakD,ChevalierP.Analysisofcompositestructureandprimordialwoodremainsinpetrifiedwood[J].Applied
Spectroscopy,2007,61(8):889895.
[4] HankinL,AnagnostakisSL.SolidmediumcontainingcarboxymethylcelulosetodetectCXcelulaseactivityofmicroorgan
isms[J].JournalofGeneralMicrobiology,1977,98:109105.
[5] SmithJL,PaulEA.TheSignificanceofSoilmicrobialBiomassEstimations[M].NewYork:MarcelDekker,1990:357
398.
[6] 章家恩,刘文高.微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农业可持续发展[J].土壤与环境,2001,10(2):154157.
[7] OdumEP.FundamentalsofEcology(3rdedition)[M].Philadelphia:W.B.SaundersCompany,1971:574.
[8] BurnsRG.Enzymeactivityinoil:sometheoreticalandpracticalconsideractions[A].In:BurnsRG.SoilEnzymes[C].
London,UK:AcademicPress,1978:295340.
[9] KirkTK.Degradationoflignin[A].In:Gibson,DavidT.MicrobialDegradationofOrganicCompounds[M].Newyork:Mar
celDekker,1984:399437.
[10] FalconMA,RodriguezA,CarniceroA,犲狋犪犾.Isolationofmicroorganismswithlignintransformationpotentialfromsoilof
tenerifeisland[J].SoilBiologyandBiochemistry,1995,27:121126.
[11] SugdenAM.Ecology:Diversityandecosystemresilience[J].Science,2000,290:233235.
[12] CaseyH,AlexanderL,MarenN,犲狋犪犾.Aconstantfluxofdiversethermophilicbacteriaintothecoldarcticseabed[J].Sci
ence,2009,325:15411544.
[13] 王国荣,陈秀蓉,张俊忠,等.东祁连山高寒灌丛草地土壤微生物生理功能群的动态分布研究[J].草业学报,2011,20(2):
771第20卷第6期 草业学报2011年
3138.
[14] 张俊忠,陈秀蓉,杨成德,等.东祁连山高寒草地土壤可培养真菌多样性分析[J].草业学报,2010,19(2):124132.
[15] 陈秀蓉,南志标.细菌多样性及其在农业生态系统中的作用[J].草业科学,2002,19(9):3438.
[16] 芦光新,陈秀蓉,杨成德,等.纤维素分解功能菌及其在草业系统界面中的利用潜势[J].草业科学,2011,28(6):1156
1161.
[17] 方中达.植病研究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6:122154.
[18] ThompsonJD,GibsonTJ,PlewniakF,犲狋犪犾.TheclustalXwindowsinterface:flexiblestrategiesformultiplesequencea
lignmentaidedbyqualityanalysistools[J].NucleicAcidsResearch,1997,25:48764882.
[19] TamuraK,DudleyJ,NeiM,犲狋犪犾.MEGA4:Molecularevolutionarygeneticsanalysis(MEGA)softwareversion4.0[J].
MolecularBiologyandEvolution,2007,24:15961599.
[20] LarkinMA,BlackshieldsG,BrownNP,犲狋犪犾.ClustalWandclustalXversion2.0[J].Bioinformatics,2007,23(21):
29472948.
[21] MilerGL.Useofdinitrosalicylicacidreagentfordeterminationofreducingsugars[J].AnalyticalChemistry,1959,31:
426428.
[22] 唐启元,冯明光.实用统计分析及其DPS数据处理系统[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23] 王宜磊,邓振旭.糙皮侧耳多糖分解酶和木质素酶活性研究[J].食用菌,1998,40(5):78.
[24] 王宜磊,邓振旭,赵良田.彩绒革盖菌愈创木酚氧化酶活性研究[J].植物学通报,2000,17(5):462465.
[25] 郝杰杰,宋福强,田兴军,等.几株半知菌对马尾松落叶的分解———木质纤维素酶的活性动力学[J].林业科学,2006,
42(11):6975.
[26] LeeJ.Biologicalconversionoflignocelulosicbiomasstoethanol[J].JournalofBiotechnology,1997,56:124.
[27] TakashimaS,IikuraH,NakamuraA,犲狋犪犾.Overproductionofrecombinant犜狉犻犮犺狅犱犲狉犿犪狉犲犲狊犲犻celulasesby犃狊狆犲狉犵犻犾犾狌狊
狅狉狔狕犪犲andtheirenzymaticproperties[J].BiotechnologyLetter,1998,65:163171.
[28] BoominathanK,ReedyCA.Fungaldegradationoflignin[A].In:AroraDS,ElanderRP,MukerjiKG,犲狋犪犾.Handbook
ofAppliedMycology[M].NewYork:MarcelDekker,1992:763782.
[29] ThurstonCF.Thestructureandfunctionoffungallaccase[J].Microbiology,1994,140:1926.
[30] WongY,YuJ.Laccasecatalyseddecolorizationofsyntheticdyes[J].WaterResearch,1999,33:35123520.
871 ACTAPRATACULTURAESINICA(2011) Vol.20,No.6
犐犱犲狀狋犻犳犻犮犪狋犻狅狀狅犳犮犲犾狌犾狅狊犲犱犲犮狅犿狆狅狊犻狀犵犳狌狀犵犻狊狋狉犪犻狀犉1犪狀犱犱犲犮狅犿狆狅狊犻狋犻狅狀
犪犮狋犻狏犻狋狔狋狅狋狑狅犽犻狀犱狊狅犳犾犪狑狀犵狉犪狊狊犾犻狋狋犲狉
LUGuangxin1,2,CHENXiurong1,YANGChengde1,XUELi1,LIU Wen1,BIANJing1
(1.PrataculturalColege,GansuAgriculturalUniversity,KeyLaboratoryofGrasslandEcosystemMinistry
ofEducation,SinoU.S.CentersforGrazinglandEcosystemSustainability,AgriculturalUniversity,
Lanzhou730070,China;2.DepartmentofGrasslandScience,AgricultureandAnimal
HusbandryColege,QinghaiUniversity,Xining810016,China)
犃犫狊狋狉犪犮狋:Afungalisolate(strainF1)wasisolatedfromeastpartofgrasslandsoilinQilianalpine.Taxonomic
statusanddecompositionactivitytotwokindsoflawngrasslitterwerestudiedinthisstudy.Combinatedmor
phologywithrDNAITSmolecularbiologymethods,thefunguswas犕犻犮狉狅犱狅犮犺犻狌犿犫狅犾犾犲狔犻.Thedynamicsof
lignocelulolyticenzymessecretedby犕.犫狅犾犾犲狔犻andcel wal material(CWM)decompositionofperennial
ryegrass(犔狅犾犻狌犿狆犲狉犲狀狀犲)andwhiteclover(犜狉犻犳狅犾犻狌犿狉犲狆犲狀狊)litterwereinvestigatedfor42dat25℃ona
rotaryshakerat150r/mininflaskliquidfermentationmethod.1)Insolublecelwalmaterial(ICWM)oftwo
kindsoflawngrasslittersignificantlyreducedafterinoculationstrainF1(犘<0.05);2)Whentwokindsof
lawngrasslitteractsassubstraterespectively,thelaccasesecretedbystrainF1appearsfirst,folowedbythe
celulaseenzymeandxylanase,catecholoxidaseandguaiacoloxidaseoccursatthelatest;3)Perennialryegrass
comparedwithwhiteclover,theinsolublecelwalmaterial(ICWM)andcelwal material(CWM)degrada
tionrateofperennialryegrasslitterwashigher(犘<0.05);4)TheFPAase,CMCase,xylanase,pycocatechol
oxidaseandguaiacoloxidaseactivityexceptforthelaccasesecretedby犕.犫狅犾犾犲狔犻inperennialryegrasslitter
werehigherthanthoseinwhitecloverlitter(犘<0.05).
犓犲狔狑狅狉犱狊:alpinemeadowsoilfungi;lawngrasslitter;celwalmaterials;decompositionactivity
971第20卷第6期 草业学报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