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林业科学研究 2015,28(4):508 517
ForestResearch
文章编号:10011498(2015)04050810
云冷杉林风倒区坑丘微立地微气候因子时空
变化及其与土温的关系
段文标1,王金铃1,陈立新1,景 鑫1,张玉双1,魏全帅1,
杜 珊1,2,赵 莹1,秦必达1
(1.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2.四川省达州市职业技术学院建工系,四川 达州 635000)
收稿日期:20141015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C201505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31270666);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留学回国人员科技活
动择优启动项目(2012258);哈尔滨市科技创新人才研究专项资金项目(RC2012LX002018);东北林业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训练项目
(201410225158)资助.
作者简介:段文标,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森林气象学、水土保持和荒漠化防治研究。Email:dwbiao88@163.com地址:
哈尔滨市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150040
通讯作者:博士,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森林土壤与林地养分管理.Email:lxchen88@163.com.
摘要: 为了揭示云冷杉林生长季坑丘微立地上微气候因子的时空变化以及PPFD、RH、SWC与不同深度TS的相关
性。2013年7—9月在小兴安岭谷地云冷杉林风倒区1.50hm2的固定样地内,测定所有35对坑丘微立地(丘顶、丘
面、坑底、坑壁)的光量子通量密度(PPFD)、空气相对湿度(RH)、地表土壤温度(TS0)、5cm和10cm深度的土壤温
度(TS5和TS10),以及0 7.6cm、0 12cm和0 20cm土壤含水量(SWC1、SWC2和SWC3)等微气候因子,并将完
整立地(未受掘根干扰的完整林地)设为对照样地。比较5个不同微立地微气候因子的月变化以及PPFD、RH以及
SWC对土壤温度(TS)的影响。结果表明:7—9月,坑丘微立地(丘顶、丘面、坑底、坑壁)的月均 PPFD和 TS0均为7
月>8月>9月,月均RH以及 TS5和 TS10均为8月 >7月 >9月,月均 SWC均为8最大;7—8月不同微立地月均
PPFD大小顺序均为丘顶>丘面 >坑底 >完整立地,9月却为丘顶 >丘面 >完整立地 >坑底 >坑壁;7—9月,各微
立地TS0大小顺序均为丘顶>丘面>完整立地>坑壁>坑底,而5cm和10cm均为丘顶 >丘面 >坑壁 >完整立地
>坑底;月均RH和月均SWC均为坑底>坑壁>完整立地>丘面>丘顶;7月丘顶的PPFD最大,为736.11μmol·
m-2·s-1,完整立地最小,为25.46μmol·m-2·s-1,丘顶TS最高,为26.29℃,坑底 TS最低,为5.13℃;浅层 SWC
大于较深层的,最大SWC出现在8月的坑底,为51.58%。相同微立地(丘顶、坑底、完整立地)PPFD与浅层 TS的
相关性大于较深层的土壤,TS0与PPFD呈正相关,与RH呈负相关。
关键词:丘顶;坑底;微气候因子;土壤温度
中图分类号:S791 文献标识码:A
SpatiotemporalVariationoftheMicroclimaticFactorsatPitandMound
MicrositesinWindthrowAreaoftheSprucefirForestandTheir
RelationshipswithSoilTemperature
DUANWenbiao1,WANGJinling1,CHENLixin1,JINGXin1,ZhangYushuang1,
WEIQuanshua1,DuShan1,2,ZHAOYing1,QinBida1
(1.ColegeofForestry,NortheastForestryUniversity,Harbin 150040,Heilongjiang,China;
2.DepartmentofArchitecturalEngineering,DazhouVocationalandTechnicalColege,Dazhou 635000,Sichuan,China)
Abstract:Aninvestigationwasconductedina1.5hm2permanentplotinthewindthrowareaofPiceaasperataand
AbiesnephrolepisforestinXiaoxing’anMountainstomeasurethemicroclimaticfactorsofphotosyntheticphotoflux
density(PPFD),relativeairhumidity(RH),thesoiltemperatureofsurface(TS0),thedepthof5cm(TS5)and10
第4期 段文标等:云冷杉林风倒区坑丘微立地微气候因子时空变化及其与土温的关系
cm(TS10),soilwatercontentatthedepthof0 7.6cm(SWC1),0 12cm(SWC2)and0 20cm(SWC3)on
35pairsofpitandmoundmicrosites(moundtop,moundface,pitbotom,pitwal)fromJunetoSeptemberin
2013.Theintactsite(intactforestfloorundisturbedbyuprooting)wassetupasthecontrols.Themonthlyvaria
tionsofthemicroclimaticfactorson5diferentmicrositesandtheimpactsofPPFD,RH,andSWConTSwerecom
pared.Theresultsshowedthat:fromJulytoSeptember,bothmeanmonthlyPPFDandTS0inpitandmoundmi
crostesrankedinthedecreasingorderofJuly>August>September,butthemonthlymeanRH,TS5andTS10de
creasedintheorderofAugust>July>September,themonthlymeanSWCdecreasedintheorderofAugust>
September>July;fromJulytotheAugust,themonthlymeanPPFDwaslistedinthedecreasingorderofmound
top>moundface>pitbotom >intactforestfloor,butinSeptember,itchangedintheorderofmoundtop>
moundface>intactforestfloor>pitbotom >pitwal;fromJulytoSeptember,themonthlymeanTS0decreased
intheorderofmoundtop>moundface>intactforestfloor>pitwal>pitbotom,butthatofTS5andTS10were
intheorderofmoundtop>moundface>pitwal>intactforestfloor>pitbotom,boththemonthlymeanRH
andSWCwasintheorderofpitbotom >pitwal>intactforestfloor>moundface>moundtop;inJuly,the
PPFDatmoundtopwasthehighest(736.1μmol·m-2·s-1)andthelowestinintactforestfloor(25.46μmol·
m-2·s-1),theTSatmoundtopwasthehighest(26.29℃)andthelowestinpitbotom(5.13℃);theSWCin
shalowsoillayerwaslargerthanthatindeepsoillayer,theSWCwasthehighestinpitbotom(51.58% )onAu
gust.ThecorelationbetweenPPFDinthesamemicrositeandTSinshalowsoillayerwaslargerthanindeepsoil
layer.TherewaspositivecorelationbetweenTS0andPPFD,butnegativecorelationbetweenTS0andRH,respec
tively.
Keywords:moundtop;pitbotom;microclimatefactor;soiltemperature
无论温带还是热带森林,掘根树倒都是森林生
态系统受干扰的一个重要来源[1-4],是形成微地形
变异的一个重要的过程[5-6]。人们将矿质土壤被暴
露的区域称为坑,将植物的根盘由水平转变为近似
垂直位置而形成的突状体称为丘。坑丘微地形与整
个森林相比,尽管面积很小,但是对森林群落的组成
和结构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7]。仅坑和丘之间土壤
温度和水分的差异就能够小范围影响森林的组
成[8-9]。坑丘微地形、周围的完整立地以及腐烂的
原木构成了一个具有独特微气候特征的区域[10-14]。
Peterson和 Carson指出,与掘根倒木相关的坑、丘、
坑壁与完整林地(土壤未被干扰的林地)4种微立地
之间的光照、土壤水分和土壤温度有显著的差异[6]。
微气候高度的变异性对许多生态过程来说是非常重
要的。如在混交针叶林里,物种多样性和丰富度的
增加常常与微气候高度的空间变异性有关[15-16]。
这是因为在针叶林里微气候的异质性能够为种子萌
发、幼苗定居和各种各样的林下物种和树种提供有
利的环境条件[17]。因此对由掘根倒木形成的坑丘
微立地的微气候进行研究,对探讨坑丘内幼苗更新
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国内对森林里微气候的研究主要是从林隙的角
度展开的。如李猛等探讨了阔叶红松(Pinusko
raiensisSieb.etZucc.)林单一林隙里部分小气候因
子的时空分布格局,指出实验区内各样点的月平均
光量子通量密度(PPFD)郁闭林分最低,林隙次之,
空旷地的最高[18];段文标等比较了不同大小林隙中
心和丘顶部微气候因子的差异,指出在同一林隙中,
丘顶的月均光合有效辐射(PAR)和月均气温大于林
隙中心,月均空气相对湿度(RH)小于林隙中心;不
同大小林隙的月均 PAR和月均气温为大林隙 >中
林隙>小林隙,空气湿度则相反[19],而对风倒区内
形成的坑丘微立地的微气候差异报道很少。仅魏全
帅等[20]对红松阔叶混交林丘坑复合体不同微立地
(坑底、坑壁、丘顶、丘面及完整立地)的土壤温度、
土壤含水量和空气相对湿度进行了测定。但报道的
内容并不全面,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得知,掘根倒木最
直接、最重要的作用是改变了微生境的光照条件,由
此引起土壤温度(TS)、气温和空气相对湿度(RH)以
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因此,本研究增加了光量
子通量密度(PPFD)以及不同深度TS和土壤水分含
量(SWC)的测定。而温度是影响种子萌发的主要因
素,本研究还增加了生长季内坑丘微立地 PPFD、
RH、SWC与不同深度 TS的相关性分析
[21]。所选取
905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第28卷
的样地为小兴安岭的谷地云冷杉林,是黑龙江省重
要的森林群落和用材林基地之一,在涵养水源、护岸
保土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22]。因此,本文通过对小
兴安岭谷地云冷杉林风倒区坑丘微立地在生长季
(7—9月)微气候因子的测定,旨在揭示该林型生长
季坑丘微立地上微气候因子的时空变化以及
PPFD、RH、SWC与不同深度 TS的相关性,为云冷杉
林坑丘微立地的更新、生态系统的恢复及其科学经
营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参考。
1 研究地区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研究区位于黑龙江省伊春市凉水国家级自然保
护区(47°6′49″ 47°16′10″N,128°47′8″ 128°57′
19″E),该区地处欧亚大陆东缘,具有明显的温带大
陆性季风气候特征。年平均气温-0.3℃,年平均降
水量676.0mm,年平均相对湿度78% 96%,年平
均蒸发量805.0mm。年日照时数1850h,年平均地
温1.2℃,无霜期100 120d。本地区春、夏季多西
南风,秋、冬季多西北风。地带性土壤为暗棕壤。所
选样地位于保护区中段,主要组成树种有红皮云杉
(PiceakoraiensisNakai)、臭冷杉(Abiesnephrolepis
(Trautv.)Maxim),因受云杉、冷杉非地带性植被的
影响,少量混生一些白桦(BetulaplatyphylaSuk)、花
楷槭(AcerukurunduenseTrautv.etMey)、五角槭(A
cermonoMaxim)、青楷槭(AcertegmentosumMaxim)
和毛赤杨(Alnussibirica)等阔叶树种。灌木层种类
也相对较少,代表种类有刺五加(Acanthopanaxsenti
cosus)、珍珠梅(Sorbariasorbifolia(L.)A.Br)、兰靛
果忍冬(LoniceracaeruleaLinn.var.edulisTurcz.ex
Herd)、刺玫蔷薇(Rosiaacicalarica)等,藤本植物不
发达,有五味子(Schisandrachinensis(Turcz.)Bail)
等。草本植物也不发达,多呈点状分布,种类极贫
乏,以矮小的典型耐荫植物为主,有宽叶荨麻(Urtica
laeterirensMaxim)、水金凤 (Impatiensnolitangere
Linn)、林金腰(ChysospleniumlectuscochleaeKitaga
wa)、东北蹄盖蕨(AthyriumbrevifronsChingetS.K.
Wu)、小叶芹(AegopodiumalpestreLedeb)和舞鹤草
(Maianthemumbifolium(Linn)F.W.Schmidt)等。
1.2 研究方法
1.2.1 样地选择及其基础状况调查 2013年7月,
在小兴安岭谷地云冷杉林风倒区内,通过踏查,选择
由掘根倒木形成的典型坑和丘微立地的代表性林
分。在该林分内,设置100m×150m的矩形固定样
地,作为试验样地,并将完整立地(未受掘根倒木及
其形成的坑和丘微立地影响的郁闭林分)设为对照
样地。经过调查,确认该试验样地内共有35对坑丘
微立地。
1.2.2 外业调查 2013年7—9月,每月选定6
10个典型晴天。在每个晴天的10:00—14:00时段
内,测定每对坑丘微立地的微气候因子。利用土壤
时域反射仪 TDR200(SpectrumTechnologiesInc.,
USA,测量范围为0 100%;测量精度为 ±3.0%;
分辨率为 1.0%),测定5个微立地(坑底、坑壁、丘
顶、丘面以及完整立地)上0 7.6cm、0 12cm和
0 20cm深度的土壤含水量(分别用 SWC1、SWC2、
SWC3表示);采用红外测温仪测量地表的 TS,利用
数字电偶探针温度计(SpectrumTechnologies,Inc.,
USA)测定以上微立地5cm、10cm深度处的 TS;使
用光量子/照度双辐射计(ApogeeInstrumentsInc.,
USA)和数字温湿度仪(TESElectricalElectronic
Corp.,中国台湾)分别测定微立地上方20cm处的
PPFD和RH。
1.3 数据处理
计算每对坑丘微立地的 PPFD、RH、TS和 SWC
的月均值和标准差,比较不同深度处 TS和 SWC的
最大值和最小值,并计算不同深度 TS和 SWC的变
异系数。使用 SPSS19.0软件中的单因素方差分
析,检验不同微立地之间各微气候因子的差异;采用
Pearson相关分析法,探讨 PPFD、RH以及 SWC1与
不同层次TS(地表、地下5cm和10cm)的相关性,
并对主要微气候因子与坑底、丘顶和完整立地草本
植物物种丰富度的影响进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PPFD的时空变化
2.1.1 相同微立地 PPFD的月变化 不同月份
PPFD不同,除完整立地外,相同微立地 7—9月的
PPFD均呈明显下降趋势,丘顶、丘面、坑底和坑壁8
月比7月分别下降了 248.03、209.19、170.98和
9824μmol·m-2·s-1,9月比 8月又分别下降了
223.37、31.50、100.87和127.43μmol·m-2·s-1
(图1)。完整立地的 PPFD大小顺序为9月 >8月
>7月,这是因为9月份随着气温降低,树叶开始脱
落,进入完整立地的光照不断增加,PPFD也相应增
大;其他微立地(丘顶、丘面、坑底和坑壁)的 PPFD
015
第4期 段文标等:云冷杉林风倒区坑丘微立地微气候因子时空变化及其与土温的关系
均为7月>8月 >9月。7—9月,除完整立地外,相
同微立地(丘顶、丘面、坑底和坑壁)8月和 9月
PPFD差异不显著,其他月份差异均显著;而完整立
地7月和8月差异不显著,其他月份差异显著。
2.1.2 相同月份不同微立地 PPFD的变化 7—8
月不同微立地月均PPFD大小顺序均为丘顶>丘面
>坑底>完整立地。9月为丘顶 >丘面 >完整立地
>坑底>坑壁(图1)。除完整立地外,各微立地(丘
顶、丘面、坑底、坑壁)PPFD均为7月份最大,分别
为736.11、402.60、315.54、267.27μmol·m-2·
s-1;9月份最小,分别为 264.71、161.91、43.69、
4160μmol·m-2·s-1。完整立地9月份的 PPFD
最大,为83.17μmol·m-2·s-1,7月份最小,仅为
25.46μmol·m-2·s-1。7—9月,丘顶与其他微立
地之间PPFD的差异均显著,坑底仅7月与完整立
地差异显著,8、9月差异不显著。
2.2 RH的时空变化
2.2.1 相同微立地 RH的月变化 7—9月各微立
地RH大小顺序均为8月>7月>9月(图2)。8月
份月均RH均最大,各微立地(丘顶、丘面、坑底、坑
壁、完整立地)分别为 79.4%、86.7%、92.4%、
899%、86.7%,9月份最小,分别为 44.3%、
453%、52.3%、51.2%、48.9%。单因素方差分析
表明,除7月和9月丘顶的 RH差异不显著外,其他
微立地7—9月差异均显著。
注:大写字母不同表示相同微立地不同月份间差异显著,
小写字母不同表示相同月份不同微立地间差异显著,下同
图1 7—9月不同微立地的月均PPFD(mean±SD)
2.2.2 相同月份不同微立地RH的变化 7—9月,
不同微立地月均RH大小均为坑底 >坑壁 >完整立
地>丘面>丘顶,3个月总平均值的大小依次为坑
底(71.7%)>坑壁(70.6%)>完整立地(69.8%)
>丘面(61.1%)>丘顶(56.9%)。7—9月丘顶的
月均RH最小,分别为46.3%、79.4%和44.3%;坑
底最大,分别为71.5%、92.4%、52.4%。7—9月,
坑底、坑壁和完整立地两两之间差异均不显著,丘顶
和丘面仅8月份差异显著,其他月份差异均不显著。
图2 7—9月不同微立地的月均RH(mean±SD)
2.3 土壤温度的时空变化
2.3.1 同一微立地相同深度 TS的月变化 由表1
可见,7—9月,各微立地(丘顶、丘面、坑底、坑壁、完
整立地)TS0均为7月 >8月 >9月,7月份 TS0最大,
分别为26.29、24.96、19.58、20.35、20.53℃,9月份
最小,分别为11.79、10.9、8.59、8.88、10.01℃;而
TS5和TS10深度月均土壤温度7—9月大小顺序均为8
月>7月>9月,8月份最大,其中TS5分别为22.04、
21.08、14.41、15.32、15.09℃,TS10分别为 21.13、
20.68、13.34、14.20、14.06℃。两个深度 TS5和 TS10
的最大值均出现在8月,而不是出现在太阳辐射最
强的7月。这是因为土壤的热量是由表层向深处传
递的,浅层土壤被加热后才能进一步加热深层土壤,
因此温度在较深土壤中出现的时间相对浅层土壤要
晚。丘顶、丘面、坑底的地表温度7、8月差异均不显
著;同一微立地不同月份 TS5和 TS10差异均显著。从
变异系数来看,各微立地(丘顶、丘面、坑底、坑壁)9
月份的变异程度最大,7月份变异程度最小。仅 8
月份丘顶和丘面不同深度处的 TS、完整立地地表温
度均属于弱变异性,其他均为中等变异程度。
2.3.2 相同月份同一深度不同微立地TS的变化
从表1看出,7—9月,相同月份不同微立地 TS0大小
均为丘顶 >丘面 >完整立地 >坑壁 >坑底,TS5和
TS10大小均为丘顶>丘面>坑壁>完整立地>坑底。
无论是那个深度的土壤,同一月份丘顶的 TS均最
大,坑底的均最小。例如7—9月丘顶总平均 TS0为
21.19℃,比其他微立地(丘面、坑底、坑壁、完整立
地)分别高1.26、5.36、4.75、4.2℃。TS的极大值出
现在7月份丘顶 TS0处,为37.4℃,极小值也出现在
9月丘顶TS10,仅为2.2℃;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TS0
在7月仅坑底、坑壁和完整立地两两间差异不显著,
8月仅坑壁和完整立地差异不显著,9月丘顶和丘面
115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第28卷
以及坑底、坑壁和完整立地两两差异均不显著;7—9
月丘顶和丘面 TS5和 TS10差异均不显著,7—8月坑
底、坑壁和完整立地两两之间差异均不显著,9月完
整立地TS10与坑底差异显著,与其他微立地差异均
不显著。从变异系数(CV)来看,同一月份相同深度
丘顶TS的CV>坑底TS的CV。
表1 7—9月各微立地不同深度土壤温度
微立地 深度/cm 月份
最大值
/℃
最小值
/℃
极差
/℃
平均值±标准差
/℃
总均值
/℃
变异系数
CV/%
7 37.4 20.0 17.4 26.29±4.60Aa 17.50
0 8 31.2 20.6 10.6 25.49±2.17Aa 21.19 8.51
9 20.8 7.0 13.8 11.79±3.86Ba 32.69
7 28.3 14.7 13.6 19.98±3.90Ba 19.51
丘顶 5 8 27.2 18.6 8.6 22.04±1.56Aa 16.37 7.06
9 12.9 3.2 9.7 7.09±2.42Ca 34.17
7 26.0 13.0 13.0 18.65±3.05Ba 16.38
10 8 26.0 18.4 7.6 21.13±1.39Aa 15.42 6.57
9 12.0 2.2 9.8 6.49±2.72Ca 41.93
7 35.6 17.8 17.8 24.96±4.81Aa 19.28
0 8 26.8 19.3 7.5 23.92±1.73Ab 19.93 7.24
9 20.4 6.6 13.8 10.90±3.87Ba 35.49
7 24.8 8.4 16.4 18.38±3.08Bb 16.74
丘面 5 8 24.7 18.2 6.5 21.08±1.47Aa 15.47 6.97
9 16.0 3.3 12.7 6.94±3.04Ca 43.80
7 26.1 10.1 16.0 18.09±3.03Ba 16.74
10 8 23.3 18.2 5.1 20.68±1.36Aa 15.21 6.58
9 13.9 2.7 11.2 6.87±2.71Ca 39.40
7 26.8 12.8 14.0 19.58±3.10Ab 15.81
0 8 25.2 15.8 9.4 19.33±2.38Ad 15.83 12.29
9 15.4 3.6 11.8 8.59±2.59Bb 30.13
7 16.6 6.6 10.0 10.84±2.44Bc 22.48
坑底 5 8 19.0 9.0 10.0 14.41±1.96Ab 10.13 13.62
9 10.4 3.0 7.4 5.13±1.21Cb 23.69
7 14.4 4.9 9.5 9.59±2.21Bb 23.06
10 8 16.0 8.1 7.9 13.34±1.80Ab 9.40 13.49
9 10.0 3.2 6.8 5.27±1.06Cb 22.67
7 32.8 16.0 16.8 20.35±3.18Bb 15.63
0 8 26.4 15.5 10.9 20.10±1.97Ac 16.44 9.03
9 15.6 4.2 11.4 8.88±2.40Cb 27.54
7 19.0 6.9 12.1 11.29±2.40Bc 21.27
坑壁 5 8 19.7 8.2 11.5 15.32±2.50Ab 10.68 16.37
9 10.2 3.3 6.9 5.43±1.22Cb 22.53
7 15.0 6.0 9.0 10.14±2.10Bb 20.67
10 8 17.7 7.0 10.7 14.20±2.31Ab 9.93 16.28
9 9.4 3.8 5.6 5.45±1.06Cb 19.42
7 24.5 13.8 10.7 20.53±2.27Bb 11.04
0 8 26.2 17.8 8.4 20.43±1.88Ac 16.99 8.41
9 19.0 5.4 13.6 10.01±2.81Cb 28.02
7 13.8 6.7 7.1 10.72±1.75Bc 16.35
完整立地 5 8 19.8 9.8 10.0 15.09±2.41Ab 10.66 16.00
9 8.1 4.3 3.8 6.18±1.06Cb 17.20
7 11.9 5.4 6.5 9.07±1.93Bb 21.27
10 8 18.8 8.7 10.1 14.06±2.21Ab 9.80 15.70
9 8.7 4.3 4.4 6.27±1.10Ca 17.54
极差=最大值-最小值;大写字母不同表示相同微立地同深度不同月份间差异显著;小写字母不同表示同月份同深度不同微立地间差异
显著(下同)。
215
第4期 段文标等:云冷杉林风倒区坑丘微立地微气候因子时空变化及其与土温的关系
2.3.3 同一月份相同微立地不同深度TS的变化
由表1可知,7—8月,相同微立地同一月份 TS0均大
于TS5和TS10。这是因为白天地表土壤首先受到阳
光的照射,得到的太阳辐射最多,而热量在由土壤表
层向深层土壤传递的过程中,每层土壤均要吸收一
部分热量,而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供深层土壤吸收
的热量越来越少,温度自然就越来越低。相同微立
地(丘顶、丘面、坑底、坑壁、完整立地)7月 TS0比 TS5
的分别高6.31、6.58、8.74、9.06、9.81℃,比 TS10的
分别高7.64、6.81、9.99、10.21、11.46℃;8月的 TS0
比TS5的分别高 3.45、2.84、4.92、4.78、5.34℃,比
TS10的分别高 4.36、3.24、5.99、5.90、6.37℃;9月
TS0比TS5的分别高4.70、3.96、3.46、3.45、3.83℃,
比TS10的分别高5.3、4.03、3.32、3.43、3.74℃。7—
8月TS5均大于TS10,仅9月份坑底、坑壁和完整立地
的TS5<TS10,这可能是因为TS的变化是由白天吸热
和夜间放热综合作用的结果。9月份随着日照时间
的减少和太阳辐射的减弱,白天土壤吸收的热量逐
渐减少,而夜间失去的热量却在不断增加,尤其表层
土壤表现明显,而较深层次的土壤夜间失去的热量
较少且缓慢,坑底、坑壁和完整立地由于所处的微地
形比较隐蔽,土壤热量不易散失,而5cm深度土壤
白天吸收的热量不足以弥补夜间损失的热量,因此
温度较10cm深度的土壤略低。相同微立地的 TS0
分别与TS5和TS10差异均显著,7月和9月相同微立
地TS5和 TS10差异均不显著。从表1的变异系数可
知,TS0的CV>TS5的CV>TS10的CV。
2.4 SWC的时空变化
2.4.1 同一微立地相同深度 SWC的月变化 从表
2看出,7—9月,同一微立地(丘顶、丘面、坑底和坑
壁)相同深度SWC均为8月>9月 >7月,完整立地
为8月 >7月 >9月,7月相同微立地(丘顶、丘面、
坑底、坑壁、完整立地)SWC1 分别为 2.35%、
262%、39.34%、38.11%、38.39%;8月有所增加,
分别 为 14.73%、9.06%、51.58%、45.45%、
4572%,9月又呈现下降趋势,分别为 4.31%、
549%、44.9%、41.88%、35.28%。SWC2和 SWC3
土壤含水量月变化趋势与 SWC1相同。单因素方差
分析表明,SWC1仅坑底在7月和9月差异显著,其
它微立地7月和9月差异均不显著;0 12cm丘
顶、丘面7月和9月的差异均不显著;坑底、坑壁8
月和9月差异不显著,完整立地7月和8月差异不
显著;0 20cm丘顶7—9月差异均显著,坑底、坑
壁和完整立地7月和9月份差异均不显著。
2.4.2 相同月份同一深度不同微立地 SWC的变化
由表2可知,不同微立地各深度 7—9月总平均
SWC均为坑底>坑壁>完整立地>丘顶。相同微立
地(坑底、坑壁、完整立地、丘顶)总平均 SWC1分别
为45.27%、41.81%、39.80%、7.13%;随着深度的
增加,各微立地的 SWC有所降低(丘顶的 SWC3除
外),SWC2 分别为 44.00%、40.90%、38.22%、
647%,SWC3分别为 41.15%、40.27%、36.88%、
747%。极大值出现在 8月份坑底 SWC1处,为
668%,极小值出现在7月丘顶为0.2%。由于丘顶
的位置高,受降雨、光照等外界条件的影响较大,丘
顶SWC的变异程度均大于坑底。7—9月丘面以及
7月丘顶不同深度 SWC属于强变异程度,其它微立
地(坑底、坑壁、完整立地)不同深度 SWC均属中等
变异程度。7—9月,丘顶和丘面仅在8月 SWC3差
异显著,其余深度不同月份差异均不显著,与坑底和
完整立地均差异显著。
2.4.3 相同月份同一微立地不同深度 SWC的变化
由表2可知,相同月份同一微立地(坑底、坑壁、完
整立地)浅层SWC大于深层 SWC,各微立地(坑底、
坑壁、完整立地)7—9月总平均 SWC1 分别为
4527%、41.81%、39.80%,比 SWC2 分 别 高
127%、0.91%、1.58%,比 SWC3分别高 4.12%、
154%、2.92%。7—9月丘顶和丘面的月均SWC随
着深度的增加先上升后下降,7月和9月相同微立
地不同深度的 SWC差异不显著,8月仅坑底 SWC2
和SWC3及完整立地 SWC1和 SWC2差异显著,其它
差异均不显著。从变异系数来看,同一月份相同微
立地(丘顶、丘面、坑底、坑壁、完整立地)不同深度
的SWC变异程度相差不大。
2.5 PPFD、RH、SWC与不同层TS的关系
由表3可知,7—9月 PPFD与 TS0均呈正相关,
RH和SWC与TS0均呈负相关,PPFD、RH和SWC与
TS5和TS10的相关性并没有呈现统一的规律。但总的
来说,PPFD与浅层 TS的相关性大于较深层次 TS。
其中7月光照最强,各微立地(丘顶、坑底、完整立
地)PPFD与TS0均呈极显著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分
别为0.4694、0.7343、0.4672;与7月和8月相比,
9月太阳辐射最小,光照最弱,仅丘顶PPFD与TS0相
关关系显著;丘顶地表土壤由于所处的位置较高且
接受的太阳辐射最多,温度较高,因此,丘顶 PPFD
与TS0的相关程度大于与 TS5和 TS10相关性(相关系
315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第28卷
数);坑底和完整立地 PPFD与 TS0均呈正相关,与
TS5和TS10影响较小且相关性不显著。丘顶 RH与不
同层TS均呈负相关关系,且7月 PPFD与 TS0和 TS5
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与 TS10相关不显著;7—9月,
坑底RH与 TS0呈负相关,与 TS5、TS10无明显的相关
性。丘顶SWC1与不同层 TS均呈负相关关系,且7
月与TS5、TS10相关显著,相关系数分别为 -0.5726、
-0.4474,与 TS0相关不显著。坑底 SWC与不同层
次TS相关性均不显著。其中8月 SWC最高,丘顶
和坑底月均SWC1分别为14.73%和51.58%(由表
2可知),对 TS上升的抑制作用最大,两者均与 TS0
呈显著负相关,而完整立地接收到的太阳辐射较少,
且受植被或枯落物的覆盖影响较大,深层土壤水分
更不易蒸发,且导致SWC与TS的相关并不显著。
表2 7—9月各微立地不同深度土壤水分含量
微立地 深度/cm 月份
最大值
/%
最小值
/%
极差
/%
月均值±标准差
/%
总均值
/%
变异系数
/%
7 6.6 0.5 6.1 2.35±2.98Bb 126.70
0 7.6 8 28.9 1.5 27.4 14.73±7.26Ac 7.13 49.32
9 18.7 0.7 18.7 4.31±4.28Bd 99.19
7 20.3 2.0 18.3 2.84±4.47Bb 157.22
丘顶 0 12 8 26.4 3.9 22.5 12.53±7.58Ad 6.47 60.47
9 12.0 0.6 11.4 4.03±3.69Bd 91.50
7 13.8 0.9 12.9 2.61±3.56Cb 136.26
0 20 8 28.2 4.1 24.1 14.39±7.64Ab 7.47 53.12
9 13.4 0.2 13.2 5.43±4.13Bd 76.19
7 21.4 0.5 20.9 2.62±3.96Bb 151.41
0 7.6 8 34.4 4.0 30.4 9.06±10.73Ac 5.72 118.40
9 27.5 2.0 25.5 5.49±8.21ABd 149.47
7 23.8 0.6 23.2 3.71±4.88Bb 131.64
丘面 0 12 8 36.8 6.0 30.8 8.74±10.56Ad 17.09 120.79
9 22.7 0.8 21.9 4.64±5.78Bd 124.52
7 12.1 1.1 11.0 2.93±3.66Ab 124.58
0 20 8 31.0 3.0 28.0 9.11±10.86Ac 5.85 119.13
9 23.3 0.6 22.7 5.53±9.01Ad 163.07
7 64.7 3.8 60.9 39.34±17.59Ba 46.69
0 7.6 8 66.8 28.5 38.3 51.58±10.19Aa 45.27 19.76
9 64.0 13.9 50.1 44.90±12.06Aa 26.86
7 55.8 8.1 47.7 37.72±11.79Ba 31.24
坑底 0 12 8 58.4 39.4 19.0 48.83±5.19Aa 44.00 10.62
9 61.8 20.3 41.5 45.32±11.43Aa 25.23
7 66.3 10.5 55.8 37.6±10.51Ba 26.71
0 20 8 53.7 12.7 41.0 44.21±7.30Aa 41.15 16.52
9 62.5 22.3 40.2 41.63±9.26ABa 22.16
7 65.0 2.6 62.4 38.11±16.41Ba 43.04
0 7.6 8 62.4 27.0 35.4 45.45±9.96Aa 41.81 21.92
9 59.1 14.3 44.8 41.88±10.44ABb 26.85
7 61.6 7.3 54.3 38.58±11.42Aa 29.61
坑壁 0 12 8 59.6 25.9 33.7 43.26±7.09Ab 40.90 16.39
9 55.7 13.3 42.4 40.85±12.01Ab 29.41
7 65.3 9.9 55.4 39.62±9.89Aa 24.96
0 20 8 49.6 33.1 16.5 41.55±5.05Aa 40.27 12.15
9 56.4 17.0 39.4 39.64±9.30Ab 23.75
7 64.8 4.9 59.9 38.39±14.89Bb 40.34
0 7.6 8 62.7 15.7 47.0 45.72±12.36Ab 39.80 27.02
9 54.0 14.1 39.9 35.28±10.70Bc 34.51
7 56.3 9.0 47.3 38.28±8.90Ab 23.50
完整立地 0 12 8 49.5 21.3 28.2 43.11±9.05Ac 38.22 22.58
9 39.6 14.8 24.8 33.27±8.13Bc 24.43
7 52.7 8.4 44.3 36.91±8.37Bb 21.81
0 20 8 49.0 21.7 27.3 42.71±6.83Aa 36.88 15.99
9 52.5 18.1 34.4 31.01±7.92Bc 22.44
415
第4期 段文标等:云冷杉林风倒区坑丘微立地微气候因子时空变化及其与土温的关系
表3 PPFD、RH、SWC1与不同深度TS的Pearson相关系数
月份
微气候
因子
丘顶
0cm 5cm 10cm
坑底
0cm 5cm 10cm
完整立地
0cm 5cm 10cm
PPFD 0.4694 0.2979 0.0822 0.7343 0.2498 0.2473 0.4672 0.1646 0.2192
7月 RH -0.4277 -0.4438 -0.3284 -0.3467 -0.0683 -0.0422 -0.3231 -0.0330 -0.0494
SWC1 -0.3107 -0.5726 -0.4474 -0.2459 -0.1443 -0.2121 -0.2447 -0.2565 -0.2148
PPFD 0.3148 0.1184 0.1226 0.3062 0.0137 0.0903 0.1125 -0.3017 -0.2099
8月 RH -0.2852 -0.1899 -0.0719 -0.0365 -0.1745 -0.0838 -0.2440 0.1690 0.0234
SWC1 -0.2766 -0.4573 -0.3214 -0.2322 -0.1253 -0.2203 -0.1255 -0.089 -0.0598
PPFD 0.2860 -0.0058 -0.0082 0.0597 0.0299 -0.0366 0.0844 -0.2439 -0.14
9月 RH -0.1289 -0.1762 -0.5000 -0.1359 0.0588 0.1069 -0.3949 0.4356 0.3925
SWC1 -0.2579 -0.1895 -0.0811 0.1733 0.2314 0.1200 -0.1911 0.1673 -0.3300
(P<0.01);(0.01<P<0.05);-负相关;下同
7—9月,相同微立地(丘顶、坑底、完整立地)各
个微气候因子(PPFD、RH、SWC1)对 TS0的影响并不
完全一致。丘顶和坑底7—9月月均 PPFD与月均
TS0均呈显著的正相关(P <0.05),R
2分别为
01922和 0.3797,而且丘顶 TS0对 PPFD的敏感性
(方程斜率)小于坑底(图3和图4);丘顶7—9月TS
除受PPFD的显著影响外,与 RH呈显著负相关关
系(方程斜率为-0.2268,图5),RH越大,TS0越低。
完整立地由于林冠郁闭,受光照条件的影响较小,
TS0主要受RH和SWC的影响显著,它与 RH的敏感
性(方程斜率)高于SWC(图6,图7)。综上所述,丘
顶和坑底由于位置的差异,PPFD、RH和 SWC对 TS0
的影响程度不同。
图3 丘顶PPFD与TS0的相关关系图
图4 坑底PPFD与TS0的相关关系图
图5 丘顶RH与TS0相关关系图
图6 完整立地RH与TS0的关系图
图7 SWC与TS0的相关关系图
注:图3~图7为不同微立地上与 TS0相关显著的微气
候因子与TS0的相关关系图
515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第28卷
3 讨论
风的干扰能够导致树干折断、树冠缩减或损坏
以及树木连根拔起[23-25]。在大多数天然林里,掘根
倒木形成的倒坑和倒丘是森林的一个重要的干扰因
素[26]。Peterson和Campbel通过调查和研究发现,
样地内倒坑和倒丘可以覆盖云冷杉林林地面积的
20% 40%,能提供一个独特且长时间持续的微
生境[27]。
(1)坑丘微立地(丘顶、丘面、坑底、坑壁)的月
均PPFD和 TS0均为 7月 >8月 >9月,这与段文
标[23]等的月均光合有效辐射和月均气温最大值出
现在7月,最小值出现在9月的研究结果相一致。
月均RH为8月>7月>9月,与冯静[28]等的研究结
果一致。与月均TS0不同,月均TS5和TS10均为8月>
7月>9月,这是由于热量是由表层土壤向深层土壤
传递的,因此温度在较深土壤中出现的时间相对浅
层土壤要相对滞后。不同土层的月均 SWC均为8
月最大,同一微立地(丘顶、丘面、坑底和坑壁)相同
深度SWC均为8月>9月>7月,而完整立地却为8
月>7月>9月,这可能是由于完整立地凋落物覆盖
和植被更新已达到相对稳定阶段,土壤的蓄水保水
能力较好。
(2)丘顶、丘面、坑底、坑壁以及完整立地等5种
不同微立地 PPFD、TS、RH、SWC均存在很大差异。
总的来说,坑底和丘顶的差异最大。调查结果显示,
坑底具有较少的光照和较低的土壤温度,而 SWC最
高。相反地,丘顶的月均PPFD最高,月均 TS最大,
而RH和SWC最低。这与 Clinton和 Baker[29]、段文
标[19]等、魏全帅[24]等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这是
由于丘顶所处微地形的位置较高,接受光照的能力
最强,因此 PPFD最高。然而由于其凸出的微地形
引起气流流速快和土壤蒸发量大等原因,导致丘顶
的空气相对湿度和土壤含水量最低。
(3)各微立地上 PPFD、RH、SWC与不同层 TS
的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PPFD与 TS呈正相关,而
RH、SWC与TS呈负相关,TS0受 PPFD的影响显著,
深层TS则与SWC关系更为密切。这与陈丽娟等
[30]
2008年提出的“土壤含水率的变化是影响 TS状况
的主要因素,土壤含水率和 TS呈极显著的负相关”
的结论略有差异。这是因为陈丽娟等是针对相同光
照条件下不同土壤水分处理对 TS的影响进行研究
的,而本研究由于坑丘微立地所处的独特位置,光照
情况不同,得出了导致 SWC并不是影响 TS的主要
因素的结果。
本研究由于条件所限,仅对生长季(7—9月)坑
丘微立地的微气候进行测定,而由掘根倒木形成的
坑丘微地形随着时间的推移,丘上的土壤经过雨水
长时间的冲刷和淋溶,往往会变得不那么明显或逐
渐消失,因此坑丘微地形的微气候因子和植被的更
新也会相应发生变化。随着植被覆盖度的增加,太
阳辐射、气温日较差、土温日较差以及风速随之减
小,但空气相对湿度却会相应增加。在具有坑和丘
微立地的林隙内,必然会增加其微气候的变异
性[31]。因此,要更加系统地揭示坑丘微气候的时空
变化及其对物种更新的影响还需要进行长期的定位
研究。
参考文献:
[1]StearnsFW.Ninetyyearsofchangeinanorthernhardwoodforestin
Wisconsin[J].Ecology,1949,30:350-358.
[2]WebbLJ.Cyclonesasanecologicalfactorintropicallowlandrain
forests,NorthQueensland[J].AustralianJournalofBotany,1958,
6(3):220-228.
[3]WrightHE.Landscapedevelopment,forestfires,andwilderness
management[J].Science,1974,186:487-495.
[4]PritchetWL.Propertiesandmanagementofforestsoils[M].Wi
ley,NewYork,1979.
[5]PetersonCJ,PicketSTA.Micrositeandelevationinfluenceson
earlyforestregenerationaftercatastrophicwindthrow[J].Vegetation
Science,1990,1(5):657-662.
[6]PetersonCJ,CarsonWP,McCarthyBC.etal.Micrositevariation
andsoildynamicswithinnewlycreatedtreefalpitsandmounds[J].
Oikos,1990,58:39-46.
[7]BeatySW.Influenceofmicrotopographyandcanopyspecieson
spatialpaternsofforestunderstoryplants[J].Ecology,1984,65:
1406-1419.
[8]BeatySW,StoneEL.Thevarietyofsoilmicrositescreatedbytree
fals[J].CanadianJournalofForestResearch,1986,16:539
-548.
[9]SmalidgePC,LeopoldDJ.Watershedlimingandpitandmound
topographyefectsonseedbanksintheAdirondacks,NewYork[J].
ForestEcologyandManagement,1984,72:273-285.
[10]LawtonRO,PutzFE.Naturaldisturbanceandgapphaseregener
ationinawindexposedtropicalcloudforest[J].Ecology,1988,69
(3):764-777.
[11]PetersonCJ,PicketSTA.Patchtypeinfluencesonregeneration
inawesternPennsylvania,USA,catastrophicwindthrow[J].Oi
kos,2000,90:489-500.
[12]UlanovaNG.Theefectsofwindthrowonforestatdiferentspatial
scales:areview[J].ForestEcologyandManagement,2000,135:
615
第4期 段文标等:云冷杉林风倒区坑丘微立地微气候因子时空变化及其与土温的关系
155-167.
[13]RuelJC,PineauM.Windthrowasanimportantprocessforwhite
spruceregeneration[J].ForestryChronicle,2002,78:732-738.
[14]王金铃,段文标,陈立新,等.云冷杉林风倒区林隙和掘根微
立地微气候变化[J].林业科学研究,2015,28(2):173-182.
[15]王 婷,段文标,王金铃,等.云冷杉林风倒区坑丘微立地特
征及物种多样性[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4,12(5):57
-63.
[16]王 婷,段文标,陈立新,等.小兴安岭谷地云冷杉林林隙形成
木特征及植物多样性[J].植物研究,2015,35(2):304-309.
[17]SiyanMa,AmyConciliob,BrianOakleyc,etal.Spatialvariability
inmicroclimateinamixedconiferforestbeforeandafterthinning
andburningtreatments[J].ForestEcologyandManagement,2010,
259:904-915.
[18]李 猛,段文标,陈立新.红松阔叶混交林林隙光量子通量密
度、气温和空气相对湿度的时空分布格局[J].应用生态学报,
2009,20(12):2853-2860.
[19]段文标,杜 珊,陈立新,等.阔叶红松混交林林隙大小和掘
根微立地对小气候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13,24(8):
2097-2105.
[20]魏全帅,王敬华,段文标,等.红松阔叶混交林不同大小林隙内
丘坑复合体微气候动态变化[J].应用生态学报,2014,25(3):
702-710.
[21]刘小金,徐大平,杨曾奖,等.温度对越南黄花梨种子萌发的
影响[J].林业科学研究,2014,27(5):707-709.
[22]金光泽,刘志理,蔡慧颖,等.小兴安岭谷地云冷杉林粗木质
残体的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09,24(7):1256-1266.
[23]EverhamEM,BrokawNVL.Forestdamageandrecoveryfrom
catastrophicwind[J].TheBotanicalReview,1996,62:113
-185.
[24]EnnosAR.Windasanecologicalfactor[J].TrendsinEcology&
Evolution,1997,12:108-111.
[25]IlissonT,MetslaidM,VoddeF,etal.Stormdisturbanceinforest
ecosystemsinEstonia[J].ScandinavianJournalofForestResearch,
2005,20:88-93.
[26]StephensEP.Theuprootingoftrees:aforestprocess[J].Soil
ScienceSocietyofAmericaJournal,1956,20:113-116.
[27]PetersonCJ,CampbelJE.Micrositediferencesandtemporal
changeinplantcommunitiesoftreefalpitsandmoundsinanold
growthforest[J].BuletinoftheToreyBotanicalClub,1993,120
(4):451-460.
[28]冯 静,段文标,陈立新.阔叶红松混交林林隙大小和林隙内
位置对小气候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12,23(7):1758
-1766.
[29]ClintonBD,BakerCR.Catastrophicwindthrowinthesouthern
Appalachians:characteristicsofpitsandmoundsandinitialvegeta
tionresponses[J].ForestEcologyandManagement,2000,16:51
-60.
[30]陈丽娟,张新民,王小军,等.不同土壤水分处理对膜上灌春
小麦土壤温度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08,24(4):9
-13.
[31]李 岩,段文标,陈立新,等.阔叶红松林林隙地面温度微环
境变异特征[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7,5(2):81-85.
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