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Spatiotemporal Variation of the Microclimatic Factors at Pit and Mound Microsites in Windthrow Area of the Spruce-fir Forest and Their Relationships with Soil Temperature

云冷杉林风倒区坑丘微立地微气候因子时空变化及其与土温的关系



全 文 :林业科学研究 2015,28(4):508 517
ForestResearch
  文章编号:10011498(2015)04050810
云冷杉林风倒区坑丘微立地微气候因子时空
变化及其与土温的关系
段文标1,王金铃1,陈立新1,景 鑫1,张玉双1,魏全帅1,
杜 珊1,2,赵 莹1,秦必达1
(1.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2.四川省达州市职业技术学院建工系,四川 达州 635000)
收稿日期:20141015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C201505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31270666);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留学回国人员科技活
动择优启动项目(2012258);哈尔滨市科技创新人才研究专项资金项目(RC2012LX002018);东北林业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训练项目
(201410225158)资助.
作者简介:段文标,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森林气象学、水土保持和荒漠化防治研究。Email:dwbiao88@163.com地址:
哈尔滨市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150040
 通讯作者:博士,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森林土壤与林地养分管理.Email:lxchen88@163.com.
摘要: 为了揭示云冷杉林生长季坑丘微立地上微气候因子的时空变化以及PPFD、RH、SWC与不同深度TS的相关
性。2013年7—9月在小兴安岭谷地云冷杉林风倒区1.50hm2的固定样地内,测定所有35对坑丘微立地(丘顶、丘
面、坑底、坑壁)的光量子通量密度(PPFD)、空气相对湿度(RH)、地表土壤温度(TS0)、5cm和10cm深度的土壤温
度(TS5和TS10),以及0 7.6cm、0 12cm和0 20cm土壤含水量(SWC1、SWC2和SWC3)等微气候因子,并将完
整立地(未受掘根干扰的完整林地)设为对照样地。比较5个不同微立地微气候因子的月变化以及PPFD、RH以及
SWC对土壤温度(TS)的影响。结果表明:7—9月,坑丘微立地(丘顶、丘面、坑底、坑壁)的月均 PPFD和 TS0均为7
月>8月>9月,月均RH以及 TS5和 TS10均为8月 >7月 >9月,月均 SWC均为8最大;7—8月不同微立地月均
PPFD大小顺序均为丘顶>丘面 >坑底 >完整立地,9月却为丘顶 >丘面 >完整立地 >坑底 >坑壁;7—9月,各微
立地TS0大小顺序均为丘顶>丘面>完整立地>坑壁>坑底,而5cm和10cm均为丘顶 >丘面 >坑壁 >完整立地
>坑底;月均RH和月均SWC均为坑底>坑壁>完整立地>丘面>丘顶;7月丘顶的PPFD最大,为736.11μmol·
m-2·s-1,完整立地最小,为25.46μmol·m-2·s-1,丘顶TS最高,为26.29℃,坑底 TS最低,为5.13℃;浅层 SWC
大于较深层的,最大SWC出现在8月的坑底,为51.58%。相同微立地(丘顶、坑底、完整立地)PPFD与浅层 TS的
相关性大于较深层的土壤,TS0与PPFD呈正相关,与RH呈负相关。
关键词:丘顶;坑底;微气候因子;土壤温度
中图分类号:S791 文献标识码:A
SpatiotemporalVariationoftheMicroclimaticFactorsatPitandMound
MicrositesinWindthrowAreaoftheSprucefirForestandTheir
RelationshipswithSoilTemperature
DUANWenbiao1,WANGJinling1,CHENLixin1,JINGXin1,ZhangYushuang1,
WEIQuanshua1,DuShan1,2,ZHAOYing1,QinBida1
(1.ColegeofForestry,NortheastForestryUniversity,Harbin 150040,Heilongjiang,China;
2.DepartmentofArchitecturalEngineering,DazhouVocationalandTechnicalColege,Dazhou 635000,Sichuan,China)
Abstract:Aninvestigationwasconductedina1.5hm2permanentplotinthewindthrowareaofPiceaasperataand
AbiesnephrolepisforestinXiaoxing’anMountainstomeasurethemicroclimaticfactorsofphotosyntheticphotoflux
density(PPFD),relativeairhumidity(RH),thesoiltemperatureofsurface(TS0),thedepthof5cm(TS5)and10
第4期 段文标等:云冷杉林风倒区坑丘微立地微气候因子时空变化及其与土温的关系
cm(TS10),soilwatercontentatthedepthof0 7.6cm(SWC1),0 12cm(SWC2)and0 20cm(SWC3)on
35pairsofpitandmoundmicrosites(moundtop,moundface,pitbotom,pitwal)fromJunetoSeptemberin
2013.Theintactsite(intactforestfloorundisturbedbyuprooting)wassetupasthecontrols.Themonthlyvaria
tionsofthemicroclimaticfactorson5diferentmicrositesandtheimpactsofPPFD,RH,andSWConTSwerecom
pared.Theresultsshowedthat:fromJulytoSeptember,bothmeanmonthlyPPFDandTS0inpitandmoundmi
crostesrankedinthedecreasingorderofJuly>August>September,butthemonthlymeanRH,TS5andTS10de
creasedintheorderofAugust>July>September,themonthlymeanSWCdecreasedintheorderofAugust>
September>July;fromJulytotheAugust,themonthlymeanPPFDwaslistedinthedecreasingorderofmound
top>moundface>pitbotom >intactforestfloor,butinSeptember,itchangedintheorderofmoundtop>
moundface>intactforestfloor>pitbotom >pitwal;fromJulytoSeptember,themonthlymeanTS0decreased
intheorderofmoundtop>moundface>intactforestfloor>pitwal>pitbotom,butthatofTS5andTS10were
intheorderofmoundtop>moundface>pitwal>intactforestfloor>pitbotom,boththemonthlymeanRH
andSWCwasintheorderofpitbotom >pitwal>intactforestfloor>moundface>moundtop;inJuly,the
PPFDatmoundtopwasthehighest(736.1μmol·m-2·s-1)andthelowestinintactforestfloor(25.46μmol·
m-2·s-1),theTSatmoundtopwasthehighest(26.29℃)andthelowestinpitbotom(5.13℃);theSWCin
shalowsoillayerwaslargerthanthatindeepsoillayer,theSWCwasthehighestinpitbotom(51.58% )onAu
gust.ThecorelationbetweenPPFDinthesamemicrositeandTSinshalowsoillayerwaslargerthanindeepsoil
layer.TherewaspositivecorelationbetweenTS0andPPFD,butnegativecorelationbetweenTS0andRH,respec
tively.
Keywords:moundtop;pitbotom;microclimatefactor;soiltemperature
无论温带还是热带森林,掘根树倒都是森林生
态系统受干扰的一个重要来源[1-4],是形成微地形
变异的一个重要的过程[5-6]。人们将矿质土壤被暴
露的区域称为坑,将植物的根盘由水平转变为近似
垂直位置而形成的突状体称为丘。坑丘微地形与整
个森林相比,尽管面积很小,但是对森林群落的组成
和结构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7]。仅坑和丘之间土壤
温度和水分的差异就能够小范围影响森林的组
成[8-9]。坑丘微地形、周围的完整立地以及腐烂的
原木构成了一个具有独特微气候特征的区域[10-14]。
Peterson和 Carson指出,与掘根倒木相关的坑、丘、
坑壁与完整林地(土壤未被干扰的林地)4种微立地
之间的光照、土壤水分和土壤温度有显著的差异[6]。
微气候高度的变异性对许多生态过程来说是非常重
要的。如在混交针叶林里,物种多样性和丰富度的
增加常常与微气候高度的空间变异性有关[15-16]。
这是因为在针叶林里微气候的异质性能够为种子萌
发、幼苗定居和各种各样的林下物种和树种提供有
利的环境条件[17]。因此对由掘根倒木形成的坑丘
微立地的微气候进行研究,对探讨坑丘内幼苗更新
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国内对森林里微气候的研究主要是从林隙的角
度展开的。如李猛等探讨了阔叶红松(Pinusko
raiensisSieb.etZucc.)林单一林隙里部分小气候因
子的时空分布格局,指出实验区内各样点的月平均
光量子通量密度(PPFD)郁闭林分最低,林隙次之,
空旷地的最高[18];段文标等比较了不同大小林隙中
心和丘顶部微气候因子的差异,指出在同一林隙中,
丘顶的月均光合有效辐射(PAR)和月均气温大于林
隙中心,月均空气相对湿度(RH)小于林隙中心;不
同大小林隙的月均 PAR和月均气温为大林隙 >中
林隙>小林隙,空气湿度则相反[19],而对风倒区内
形成的坑丘微立地的微气候差异报道很少。仅魏全
帅等[20]对红松阔叶混交林丘坑复合体不同微立地
(坑底、坑壁、丘顶、丘面及完整立地)的土壤温度、
土壤含水量和空气相对湿度进行了测定。但报道的
内容并不全面,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得知,掘根倒木最
直接、最重要的作用是改变了微生境的光照条件,由
此引起土壤温度(TS)、气温和空气相对湿度(RH)以
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因此,本研究增加了光量
子通量密度(PPFD)以及不同深度TS和土壤水分含
量(SWC)的测定。而温度是影响种子萌发的主要因
素,本研究还增加了生长季内坑丘微立地 PPFD、
RH、SWC与不同深度 TS的相关性分析
[21]。所选取
905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第28卷
的样地为小兴安岭的谷地云冷杉林,是黑龙江省重
要的森林群落和用材林基地之一,在涵养水源、护岸
保土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22]。因此,本文通过对小
兴安岭谷地云冷杉林风倒区坑丘微立地在生长季
(7—9月)微气候因子的测定,旨在揭示该林型生长
季坑丘微立地上微气候因子的时空变化以及
PPFD、RH、SWC与不同深度 TS的相关性,为云冷杉
林坑丘微立地的更新、生态系统的恢复及其科学经
营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参考。
1 研究地区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研究区位于黑龙江省伊春市凉水国家级自然保
护区(47°6′49″ 47°16′10″N,128°47′8″ 128°57′
19″E),该区地处欧亚大陆东缘,具有明显的温带大
陆性季风气候特征。年平均气温-0.3℃,年平均降
水量676.0mm,年平均相对湿度78% 96%,年平
均蒸发量805.0mm。年日照时数1850h,年平均地
温1.2℃,无霜期100 120d。本地区春、夏季多西
南风,秋、冬季多西北风。地带性土壤为暗棕壤。所
选样地位于保护区中段,主要组成树种有红皮云杉
(PiceakoraiensisNakai)、臭冷杉(Abiesnephrolepis
(Trautv.)Maxim),因受云杉、冷杉非地带性植被的
影响,少量混生一些白桦(BetulaplatyphylaSuk)、花
楷槭(AcerukurunduenseTrautv.etMey)、五角槭(A
cermonoMaxim)、青楷槭(AcertegmentosumMaxim)
和毛赤杨(Alnussibirica)等阔叶树种。灌木层种类
也相对较少,代表种类有刺五加(Acanthopanaxsenti
cosus)、珍珠梅(Sorbariasorbifolia(L.)A.Br)、兰靛
果忍冬(LoniceracaeruleaLinn.var.edulisTurcz.ex
Herd)、刺玫蔷薇(Rosiaacicalarica)等,藤本植物不
发达,有五味子(Schisandrachinensis(Turcz.)Bail)
等。草本植物也不发达,多呈点状分布,种类极贫
乏,以矮小的典型耐荫植物为主,有宽叶荨麻(Urtica
laeterirensMaxim)、水金凤 (Impatiensnolitangere
Linn)、林金腰(ChysospleniumlectuscochleaeKitaga
wa)、东北蹄盖蕨(AthyriumbrevifronsChingetS.K.
Wu)、小叶芹(AegopodiumalpestreLedeb)和舞鹤草
(Maianthemumbifolium(Linn)F.W.Schmidt)等。
1.2 研究方法
1.2.1 样地选择及其基础状况调查 2013年7月,
在小兴安岭谷地云冷杉林风倒区内,通过踏查,选择
由掘根倒木形成的典型坑和丘微立地的代表性林
分。在该林分内,设置100m×150m的矩形固定样
地,作为试验样地,并将完整立地(未受掘根倒木及
其形成的坑和丘微立地影响的郁闭林分)设为对照
样地。经过调查,确认该试验样地内共有35对坑丘
微立地。
1.2.2 外业调查 2013年7—9月,每月选定6
10个典型晴天。在每个晴天的10:00—14:00时段
内,测定每对坑丘微立地的微气候因子。利用土壤
时域反射仪 TDR200(SpectrumTechnologiesInc.,
USA,测量范围为0 100%;测量精度为 ±3.0%;
分辨率为 1.0%),测定5个微立地(坑底、坑壁、丘
顶、丘面以及完整立地)上0 7.6cm、0 12cm和
0 20cm深度的土壤含水量(分别用 SWC1、SWC2、
SWC3表示);采用红外测温仪测量地表的 TS,利用
数字电偶探针温度计(SpectrumTechnologies,Inc.,
USA)测定以上微立地5cm、10cm深度处的 TS;使
用光量子/照度双辐射计(ApogeeInstrumentsInc.,
USA)和数字温湿度仪(TESElectricalElectronic
Corp.,中国台湾)分别测定微立地上方20cm处的
PPFD和RH。
1.3 数据处理
计算每对坑丘微立地的 PPFD、RH、TS和 SWC
的月均值和标准差,比较不同深度处 TS和 SWC的
最大值和最小值,并计算不同深度 TS和 SWC的变
异系数。使用 SPSS19.0软件中的单因素方差分
析,检验不同微立地之间各微气候因子的差异;采用
Pearson相关分析法,探讨 PPFD、RH以及 SWC1与
不同层次TS(地表、地下5cm和10cm)的相关性,
并对主要微气候因子与坑底、丘顶和完整立地草本
植物物种丰富度的影响进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PPFD的时空变化
2.1.1 相同微立地 PPFD的月变化 不同月份
PPFD不同,除完整立地外,相同微立地 7—9月的
PPFD均呈明显下降趋势,丘顶、丘面、坑底和坑壁8
月比7月分别下降了 248.03、209.19、170.98和
9824μmol·m-2·s-1,9月比 8月又分别下降了
223.37、31.50、100.87和127.43μmol·m-2·s-1
(图1)。完整立地的 PPFD大小顺序为9月 >8月
>7月,这是因为9月份随着气温降低,树叶开始脱
落,进入完整立地的光照不断增加,PPFD也相应增
大;其他微立地(丘顶、丘面、坑底和坑壁)的 PPFD
015
第4期 段文标等:云冷杉林风倒区坑丘微立地微气候因子时空变化及其与土温的关系
均为7月>8月 >9月。7—9月,除完整立地外,相
同微立地(丘顶、丘面、坑底和坑壁)8月和 9月
PPFD差异不显著,其他月份差异均显著;而完整立
地7月和8月差异不显著,其他月份差异显著。
2.1.2 相同月份不同微立地 PPFD的变化 7—8
月不同微立地月均PPFD大小顺序均为丘顶>丘面
>坑底>完整立地。9月为丘顶 >丘面 >完整立地
>坑底>坑壁(图1)。除完整立地外,各微立地(丘
顶、丘面、坑底、坑壁)PPFD均为7月份最大,分别
为736.11、402.60、315.54、267.27μmol·m-2·
s-1;9月份最小,分别为 264.71、161.91、43.69、
4160μmol·m-2·s-1。完整立地9月份的 PPFD
最大,为83.17μmol·m-2·s-1,7月份最小,仅为
25.46μmol·m-2·s-1。7—9月,丘顶与其他微立
地之间PPFD的差异均显著,坑底仅7月与完整立
地差异显著,8、9月差异不显著。
2.2 RH的时空变化
2.2.1 相同微立地 RH的月变化 7—9月各微立
地RH大小顺序均为8月>7月>9月(图2)。8月
份月均RH均最大,各微立地(丘顶、丘面、坑底、坑
壁、完整立地)分别为 79.4%、86.7%、92.4%、
899%、86.7%,9月份最小,分别为 44.3%、
453%、52.3%、51.2%、48.9%。单因素方差分析
表明,除7月和9月丘顶的 RH差异不显著外,其他
微立地7—9月差异均显著。
注:大写字母不同表示相同微立地不同月份间差异显著,
小写字母不同表示相同月份不同微立地间差异显著,下同
图1 7—9月不同微立地的月均PPFD(mean±SD)
2.2.2 相同月份不同微立地RH的变化 7—9月,
不同微立地月均RH大小均为坑底 >坑壁 >完整立
地>丘面>丘顶,3个月总平均值的大小依次为坑
底(71.7%)>坑壁(70.6%)>完整立地(69.8%)
>丘面(61.1%)>丘顶(56.9%)。7—9月丘顶的
月均RH最小,分别为46.3%、79.4%和44.3%;坑
底最大,分别为71.5%、92.4%、52.4%。7—9月,
坑底、坑壁和完整立地两两之间差异均不显著,丘顶
和丘面仅8月份差异显著,其他月份差异均不显著。
图2 7—9月不同微立地的月均RH(mean±SD)
2.3 土壤温度的时空变化
2.3.1 同一微立地相同深度 TS的月变化 由表1
可见,7—9月,各微立地(丘顶、丘面、坑底、坑壁、完
整立地)TS0均为7月 >8月 >9月,7月份 TS0最大,
分别为26.29、24.96、19.58、20.35、20.53℃,9月份
最小,分别为11.79、10.9、8.59、8.88、10.01℃;而
TS5和TS10深度月均土壤温度7—9月大小顺序均为8
月>7月>9月,8月份最大,其中TS5分别为22.04、
21.08、14.41、15.32、15.09℃,TS10分别为 21.13、
20.68、13.34、14.20、14.06℃。两个深度 TS5和 TS10
的最大值均出现在8月,而不是出现在太阳辐射最
强的7月。这是因为土壤的热量是由表层向深处传
递的,浅层土壤被加热后才能进一步加热深层土壤,
因此温度在较深土壤中出现的时间相对浅层土壤要
晚。丘顶、丘面、坑底的地表温度7、8月差异均不显
著;同一微立地不同月份 TS5和 TS10差异均显著。从
变异系数来看,各微立地(丘顶、丘面、坑底、坑壁)9
月份的变异程度最大,7月份变异程度最小。仅 8
月份丘顶和丘面不同深度处的 TS、完整立地地表温
度均属于弱变异性,其他均为中等变异程度。
2.3.2 相同月份同一深度不同微立地TS的变化 
从表1看出,7—9月,相同月份不同微立地 TS0大小
均为丘顶 >丘面 >完整立地 >坑壁 >坑底,TS5和
TS10大小均为丘顶>丘面>坑壁>完整立地>坑底。
无论是那个深度的土壤,同一月份丘顶的 TS均最
大,坑底的均最小。例如7—9月丘顶总平均 TS0为
21.19℃,比其他微立地(丘面、坑底、坑壁、完整立
地)分别高1.26、5.36、4.75、4.2℃。TS的极大值出
现在7月份丘顶 TS0处,为37.4℃,极小值也出现在
9月丘顶TS10,仅为2.2℃;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TS0
在7月仅坑底、坑壁和完整立地两两间差异不显著,
8月仅坑壁和完整立地差异不显著,9月丘顶和丘面
115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第28卷
以及坑底、坑壁和完整立地两两差异均不显著;7—9
月丘顶和丘面 TS5和 TS10差异均不显著,7—8月坑
底、坑壁和完整立地两两之间差异均不显著,9月完
整立地TS10与坑底差异显著,与其他微立地差异均
不显著。从变异系数(CV)来看,同一月份相同深度
丘顶TS的CV>坑底TS的CV。
表1 7—9月各微立地不同深度土壤温度
微立地 深度/cm 月份
最大值
/℃
最小值
/℃
极差
/℃
平均值±标准差
/℃
总均值
/℃
变异系数
CV/%
7 37.4 20.0 17.4 26.29±4.60Aa 17.50
0 8 31.2 20.6 10.6 25.49±2.17Aa 21.19 8.51
9 20.8 7.0 13.8 11.79±3.86Ba 32.69
7 28.3 14.7 13.6 19.98±3.90Ba 19.51
丘顶 5 8 27.2 18.6 8.6 22.04±1.56Aa 16.37 7.06
9 12.9 3.2 9.7 7.09±2.42Ca 34.17
7 26.0 13.0 13.0 18.65±3.05Ba 16.38
10 8 26.0 18.4 7.6 21.13±1.39Aa 15.42 6.57
9 12.0 2.2 9.8 6.49±2.72Ca 41.93
7 35.6 17.8 17.8 24.96±4.81Aa 19.28
0 8 26.8 19.3 7.5 23.92±1.73Ab 19.93 7.24
9 20.4 6.6 13.8 10.90±3.87Ba 35.49
7 24.8 8.4 16.4 18.38±3.08Bb 16.74
丘面 5 8 24.7 18.2 6.5 21.08±1.47Aa 15.47 6.97
9 16.0 3.3 12.7 6.94±3.04Ca 43.80
7 26.1 10.1 16.0 18.09±3.03Ba 16.74
10 8 23.3 18.2 5.1 20.68±1.36Aa 15.21 6.58
9 13.9 2.7 11.2 6.87±2.71Ca 39.40
7 26.8 12.8 14.0 19.58±3.10Ab 15.81
0 8 25.2 15.8 9.4 19.33±2.38Ad 15.83 12.29
9 15.4 3.6 11.8 8.59±2.59Bb 30.13
7 16.6 6.6 10.0 10.84±2.44Bc 22.48
坑底 5 8 19.0 9.0 10.0 14.41±1.96Ab 10.13 13.62
9 10.4 3.0 7.4 5.13±1.21Cb 23.69
7 14.4 4.9 9.5 9.59±2.21Bb 23.06
10 8 16.0 8.1 7.9 13.34±1.80Ab 9.40 13.49
9 10.0 3.2 6.8 5.27±1.06Cb 22.67
7 32.8 16.0 16.8 20.35±3.18Bb 15.63
0 8 26.4 15.5 10.9 20.10±1.97Ac 16.44 9.03
9 15.6 4.2 11.4 8.88±2.40Cb 27.54
7 19.0 6.9 12.1 11.29±2.40Bc 21.27
坑壁 5 8 19.7 8.2 11.5 15.32±2.50Ab 10.68 16.37
9 10.2 3.3 6.9 5.43±1.22Cb 22.53
7 15.0 6.0 9.0 10.14±2.10Bb 20.67
10 8 17.7 7.0 10.7 14.20±2.31Ab 9.93 16.28
9 9.4 3.8 5.6 5.45±1.06Cb 19.42
7 24.5 13.8 10.7 20.53±2.27Bb 11.04
0 8 26.2 17.8 8.4 20.43±1.88Ac 16.99 8.41
9 19.0 5.4 13.6 10.01±2.81Cb 28.02
7 13.8 6.7 7.1 10.72±1.75Bc 16.35
完整立地 5 8 19.8 9.8 10.0 15.09±2.41Ab 10.66 16.00
9 8.1 4.3 3.8 6.18±1.06Cb 17.20
7 11.9 5.4 6.5 9.07±1.93Bb 21.27
10 8 18.8 8.7 10.1 14.06±2.21Ab 9.80 15.70
9 8.7 4.3 4.4 6.27±1.10Ca 17.54
  极差=最大值-最小值;大写字母不同表示相同微立地同深度不同月份间差异显著;小写字母不同表示同月份同深度不同微立地间差异
显著(下同)。
215
第4期 段文标等:云冷杉林风倒区坑丘微立地微气候因子时空变化及其与土温的关系
2.3.3 同一月份相同微立地不同深度TS的变化 
由表1可知,7—8月,相同微立地同一月份 TS0均大
于TS5和TS10。这是因为白天地表土壤首先受到阳
光的照射,得到的太阳辐射最多,而热量在由土壤表
层向深层土壤传递的过程中,每层土壤均要吸收一
部分热量,而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供深层土壤吸收
的热量越来越少,温度自然就越来越低。相同微立
地(丘顶、丘面、坑底、坑壁、完整立地)7月 TS0比 TS5
的分别高6.31、6.58、8.74、9.06、9.81℃,比 TS10的
分别高7.64、6.81、9.99、10.21、11.46℃;8月的 TS0
比TS5的分别高 3.45、2.84、4.92、4.78、5.34℃,比
TS10的分别高 4.36、3.24、5.99、5.90、6.37℃;9月
TS0比TS5的分别高4.70、3.96、3.46、3.45、3.83℃,
比TS10的分别高5.3、4.03、3.32、3.43、3.74℃。7—
8月TS5均大于TS10,仅9月份坑底、坑壁和完整立地
的TS5<TS10,这可能是因为TS的变化是由白天吸热
和夜间放热综合作用的结果。9月份随着日照时间
的减少和太阳辐射的减弱,白天土壤吸收的热量逐
渐减少,而夜间失去的热量却在不断增加,尤其表层
土壤表现明显,而较深层次的土壤夜间失去的热量
较少且缓慢,坑底、坑壁和完整立地由于所处的微地
形比较隐蔽,土壤热量不易散失,而5cm深度土壤
白天吸收的热量不足以弥补夜间损失的热量,因此
温度较10cm深度的土壤略低。相同微立地的 TS0
分别与TS5和TS10差异均显著,7月和9月相同微立
地TS5和 TS10差异均不显著。从表1的变异系数可
知,TS0的CV>TS5的CV>TS10的CV。
2.4 SWC的时空变化
2.4.1 同一微立地相同深度 SWC的月变化 从表
2看出,7—9月,同一微立地(丘顶、丘面、坑底和坑
壁)相同深度SWC均为8月>9月 >7月,完整立地
为8月 >7月 >9月,7月相同微立地(丘顶、丘面、
坑底、坑壁、完整立地)SWC1 分别为 2.35%、
262%、39.34%、38.11%、38.39%;8月有所增加,
分别 为 14.73%、9.06%、51.58%、45.45%、
4572%,9月又呈现下降趋势,分别为 4.31%、
549%、44.9%、41.88%、35.28%。SWC2和 SWC3
土壤含水量月变化趋势与 SWC1相同。单因素方差
分析表明,SWC1仅坑底在7月和9月差异显著,其
它微立地7月和9月差异均不显著;0 12cm丘
顶、丘面7月和9月的差异均不显著;坑底、坑壁8
月和9月差异不显著,完整立地7月和8月差异不
显著;0 20cm丘顶7—9月差异均显著,坑底、坑
壁和完整立地7月和9月份差异均不显著。
2.4.2 相同月份同一深度不同微立地 SWC的变化
 由表2可知,不同微立地各深度 7—9月总平均
SWC均为坑底>坑壁>完整立地>丘顶。相同微立
地(坑底、坑壁、完整立地、丘顶)总平均 SWC1分别
为45.27%、41.81%、39.80%、7.13%;随着深度的
增加,各微立地的 SWC有所降低(丘顶的 SWC3除
外),SWC2 分别为 44.00%、40.90%、38.22%、
647%,SWC3分别为 41.15%、40.27%、36.88%、
747%。极大值出现在 8月份坑底 SWC1处,为
668%,极小值出现在7月丘顶为0.2%。由于丘顶
的位置高,受降雨、光照等外界条件的影响较大,丘
顶SWC的变异程度均大于坑底。7—9月丘面以及
7月丘顶不同深度 SWC属于强变异程度,其它微立
地(坑底、坑壁、完整立地)不同深度 SWC均属中等
变异程度。7—9月,丘顶和丘面仅在8月 SWC3差
异显著,其余深度不同月份差异均不显著,与坑底和
完整立地均差异显著。
2.4.3 相同月份同一微立地不同深度 SWC的变化
 由表2可知,相同月份同一微立地(坑底、坑壁、完
整立地)浅层SWC大于深层 SWC,各微立地(坑底、
坑壁、完整立地)7—9月总平均 SWC1 分别为
4527%、41.81%、39.80%,比 SWC2 分 别 高
127%、0.91%、1.58%,比 SWC3分别高 4.12%、
154%、2.92%。7—9月丘顶和丘面的月均SWC随
着深度的增加先上升后下降,7月和9月相同微立
地不同深度的 SWC差异不显著,8月仅坑底 SWC2
和SWC3及完整立地 SWC1和 SWC2差异显著,其它
差异均不显著。从变异系数来看,同一月份相同微
立地(丘顶、丘面、坑底、坑壁、完整立地)不同深度
的SWC变异程度相差不大。
2.5 PPFD、RH、SWC与不同层TS的关系
由表3可知,7—9月 PPFD与 TS0均呈正相关,
RH和SWC与TS0均呈负相关,PPFD、RH和SWC与
TS5和TS10的相关性并没有呈现统一的规律。但总的
来说,PPFD与浅层 TS的相关性大于较深层次 TS。
其中7月光照最强,各微立地(丘顶、坑底、完整立
地)PPFD与TS0均呈极显著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分
别为0.4694、0.7343、0.4672;与7月和8月相比,
9月太阳辐射最小,光照最弱,仅丘顶PPFD与TS0相
关关系显著;丘顶地表土壤由于所处的位置较高且
接受的太阳辐射最多,温度较高,因此,丘顶 PPFD
与TS0的相关程度大于与 TS5和 TS10相关性(相关系
315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第28卷
数);坑底和完整立地 PPFD与 TS0均呈正相关,与
TS5和TS10影响较小且相关性不显著。丘顶 RH与不
同层TS均呈负相关关系,且7月 PPFD与 TS0和 TS5
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与 TS10相关不显著;7—9月,
坑底RH与 TS0呈负相关,与 TS5、TS10无明显的相关
性。丘顶SWC1与不同层 TS均呈负相关关系,且7
月与TS5、TS10相关显著,相关系数分别为 -0.5726、
-0.4474,与 TS0相关不显著。坑底 SWC与不同层
次TS相关性均不显著。其中8月 SWC最高,丘顶
和坑底月均SWC1分别为14.73%和51.58%(由表
2可知),对 TS上升的抑制作用最大,两者均与 TS0
呈显著负相关,而完整立地接收到的太阳辐射较少,
且受植被或枯落物的覆盖影响较大,深层土壤水分
更不易蒸发,且导致SWC与TS的相关并不显著。
表2 7—9月各微立地不同深度土壤水分含量
微立地 深度/cm 月份
最大值
/%
最小值
/%
极差
/%
月均值±标准差
/%
总均值
/%
变异系数
/%
7 6.6 0.5 6.1 2.35±2.98Bb 126.70
0 7.6 8 28.9 1.5 27.4 14.73±7.26Ac 7.13 49.32
9 18.7 0.7 18.7 4.31±4.28Bd 99.19
7 20.3 2.0 18.3 2.84±4.47Bb 157.22
丘顶 0 12 8 26.4 3.9 22.5 12.53±7.58Ad 6.47 60.47
9 12.0 0.6 11.4 4.03±3.69Bd 91.50
7 13.8 0.9 12.9 2.61±3.56Cb 136.26
0 20 8 28.2 4.1 24.1 14.39±7.64Ab 7.47 53.12
9 13.4 0.2 13.2 5.43±4.13Bd 76.19
7 21.4 0.5 20.9 2.62±3.96Bb 151.41
0 7.6 8 34.4 4.0 30.4 9.06±10.73Ac 5.72 118.40
9 27.5 2.0 25.5 5.49±8.21ABd 149.47
7 23.8 0.6 23.2 3.71±4.88Bb 131.64
丘面 0 12 8 36.8 6.0 30.8 8.74±10.56Ad 17.09 120.79
9 22.7 0.8 21.9 4.64±5.78Bd 124.52
7 12.1 1.1 11.0 2.93±3.66Ab 124.58
0 20 8 31.0 3.0 28.0 9.11±10.86Ac 5.85 119.13
9 23.3 0.6 22.7 5.53±9.01Ad 163.07
7 64.7 3.8 60.9 39.34±17.59Ba 46.69
0 7.6 8 66.8 28.5 38.3 51.58±10.19Aa 45.27 19.76
9 64.0 13.9 50.1 44.90±12.06Aa 26.86
7 55.8 8.1 47.7 37.72±11.79Ba 31.24
坑底 0 12 8 58.4 39.4 19.0 48.83±5.19Aa 44.00 10.62
9 61.8 20.3 41.5 45.32±11.43Aa 25.23
7 66.3 10.5 55.8 37.6±10.51Ba 26.71
0 20 8 53.7 12.7 41.0 44.21±7.30Aa 41.15 16.52
9 62.5 22.3 40.2 41.63±9.26ABa 22.16
7 65.0 2.6 62.4 38.11±16.41Ba 43.04
0 7.6 8 62.4 27.0 35.4 45.45±9.96Aa 41.81 21.92
9 59.1 14.3 44.8 41.88±10.44ABb 26.85
7 61.6 7.3 54.3 38.58±11.42Aa 29.61
坑壁 0 12 8 59.6 25.9 33.7 43.26±7.09Ab 40.90 16.39
9 55.7 13.3 42.4 40.85±12.01Ab 29.41
7 65.3 9.9 55.4 39.62±9.89Aa 24.96
0 20 8 49.6 33.1 16.5 41.55±5.05Aa 40.27 12.15
9 56.4 17.0 39.4 39.64±9.30Ab 23.75
7 64.8 4.9 59.9 38.39±14.89Bb 40.34
0 7.6 8 62.7 15.7 47.0 45.72±12.36Ab 39.80 27.02
9 54.0 14.1 39.9 35.28±10.70Bc 34.51
7 56.3 9.0 47.3 38.28±8.90Ab 23.50
完整立地 0 12 8 49.5 21.3 28.2 43.11±9.05Ac 38.22 22.58
9 39.6 14.8 24.8 33.27±8.13Bc 24.43
7 52.7 8.4 44.3 36.91±8.37Bb 21.81
0 20 8 49.0 21.7 27.3 42.71±6.83Aa 36.88 15.99
9 52.5 18.1 34.4 31.01±7.92Bc 22.44
415
第4期 段文标等:云冷杉林风倒区坑丘微立地微气候因子时空变化及其与土温的关系
表3 PPFD、RH、SWC1与不同深度TS的Pearson相关系数
月份
微气候
因子
丘顶
0cm 5cm 10cm
坑底
0cm 5cm 10cm
完整立地
0cm 5cm 10cm
PPFD 0.4694 0.2979 0.0822 0.7343 0.2498 0.2473 0.4672 0.1646 0.2192
7月 RH -0.4277 -0.4438 -0.3284 -0.3467 -0.0683 -0.0422 -0.3231 -0.0330 -0.0494
SWC1 -0.3107 -0.5726 -0.4474 -0.2459 -0.1443 -0.2121 -0.2447 -0.2565 -0.2148
PPFD 0.3148 0.1184 0.1226 0.3062 0.0137 0.0903 0.1125 -0.3017 -0.2099
8月 RH -0.2852 -0.1899 -0.0719 -0.0365 -0.1745 -0.0838 -0.2440 0.1690 0.0234
SWC1 -0.2766 -0.4573 -0.3214 -0.2322 -0.1253 -0.2203 -0.1255 -0.089 -0.0598
PPFD 0.2860 -0.0058 -0.0082 0.0597 0.0299 -0.0366 0.0844 -0.2439 -0.14
9月 RH -0.1289 -0.1762 -0.5000 -0.1359 0.0588 0.1069 -0.3949 0.4356 0.3925
SWC1 -0.2579 -0.1895 -0.0811 0.1733 0.2314 0.1200 -0.1911 0.1673 -0.3300
  (P<0.01);(0.01<P<0.05);-负相关;下同
7—9月,相同微立地(丘顶、坑底、完整立地)各
个微气候因子(PPFD、RH、SWC1)对 TS0的影响并不
完全一致。丘顶和坑底7—9月月均 PPFD与月均
TS0均呈显著的正相关(P <0.05),R
2分别为
01922和 0.3797,而且丘顶 TS0对 PPFD的敏感性
(方程斜率)小于坑底(图3和图4);丘顶7—9月TS
除受PPFD的显著影响外,与 RH呈显著负相关关
系(方程斜率为-0.2268,图5),RH越大,TS0越低。
完整立地由于林冠郁闭,受光照条件的影响较小,
TS0主要受RH和SWC的影响显著,它与 RH的敏感
性(方程斜率)高于SWC(图6,图7)。综上所述,丘
顶和坑底由于位置的差异,PPFD、RH和 SWC对 TS0
的影响程度不同。
图3 丘顶PPFD与TS0的相关关系图
图4 坑底PPFD与TS0的相关关系图
图5 丘顶RH与TS0相关关系图
图6 完整立地RH与TS0的关系图
图7 SWC与TS0的相关关系图
注:图3~图7为不同微立地上与 TS0相关显著的微气
候因子与TS0的相关关系图
515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第28卷
3 讨论
风的干扰能够导致树干折断、树冠缩减或损坏
以及树木连根拔起[23-25]。在大多数天然林里,掘根
倒木形成的倒坑和倒丘是森林的一个重要的干扰因
素[26]。Peterson和Campbel通过调查和研究发现,
样地内倒坑和倒丘可以覆盖云冷杉林林地面积的
20% 40%,能提供一个独特且长时间持续的微
生境[27]。
(1)坑丘微立地(丘顶、丘面、坑底、坑壁)的月
均PPFD和 TS0均为 7月 >8月 >9月,这与段文
标[23]等的月均光合有效辐射和月均气温最大值出
现在7月,最小值出现在9月的研究结果相一致。
月均RH为8月>7月>9月,与冯静[28]等的研究结
果一致。与月均TS0不同,月均TS5和TS10均为8月>
7月>9月,这是由于热量是由表层土壤向深层土壤
传递的,因此温度在较深土壤中出现的时间相对浅
层土壤要相对滞后。不同土层的月均 SWC均为8
月最大,同一微立地(丘顶、丘面、坑底和坑壁)相同
深度SWC均为8月>9月>7月,而完整立地却为8
月>7月>9月,这可能是由于完整立地凋落物覆盖
和植被更新已达到相对稳定阶段,土壤的蓄水保水
能力较好。
(2)丘顶、丘面、坑底、坑壁以及完整立地等5种
不同微立地 PPFD、TS、RH、SWC均存在很大差异。
总的来说,坑底和丘顶的差异最大。调查结果显示,
坑底具有较少的光照和较低的土壤温度,而 SWC最
高。相反地,丘顶的月均PPFD最高,月均 TS最大,
而RH和SWC最低。这与 Clinton和 Baker[29]、段文
标[19]等、魏全帅[24]等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这是
由于丘顶所处微地形的位置较高,接受光照的能力
最强,因此 PPFD最高。然而由于其凸出的微地形
引起气流流速快和土壤蒸发量大等原因,导致丘顶
的空气相对湿度和土壤含水量最低。
(3)各微立地上 PPFD、RH、SWC与不同层 TS
的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PPFD与 TS呈正相关,而
RH、SWC与TS呈负相关,TS0受 PPFD的影响显著,
深层TS则与SWC关系更为密切。这与陈丽娟等
[30]
2008年提出的“土壤含水率的变化是影响 TS状况
的主要因素,土壤含水率和 TS呈极显著的负相关”
的结论略有差异。这是因为陈丽娟等是针对相同光
照条件下不同土壤水分处理对 TS的影响进行研究
的,而本研究由于坑丘微立地所处的独特位置,光照
情况不同,得出了导致 SWC并不是影响 TS的主要
因素的结果。
本研究由于条件所限,仅对生长季(7—9月)坑
丘微立地的微气候进行测定,而由掘根倒木形成的
坑丘微地形随着时间的推移,丘上的土壤经过雨水
长时间的冲刷和淋溶,往往会变得不那么明显或逐
渐消失,因此坑丘微地形的微气候因子和植被的更
新也会相应发生变化。随着植被覆盖度的增加,太
阳辐射、气温日较差、土温日较差以及风速随之减
小,但空气相对湿度却会相应增加。在具有坑和丘
微立地的林隙内,必然会增加其微气候的变异
性[31]。因此,要更加系统地揭示坑丘微气候的时空
变化及其对物种更新的影响还需要进行长期的定位
研究。
参考文献:
[1]StearnsFW.Ninetyyearsofchangeinanorthernhardwoodforestin
Wisconsin[J].Ecology,1949,30:350-358.
[2]WebbLJ.Cyclonesasanecologicalfactorintropicallowlandrain
forests,NorthQueensland[J].AustralianJournalofBotany,1958,
6(3):220-228.
[3]WrightHE.Landscapedevelopment,forestfires,andwilderness
management[J].Science,1974,186:487-495.
[4]PritchetWL.Propertiesandmanagementofforestsoils[M].Wi
ley,NewYork,1979.
[5]PetersonCJ,PicketSTA.Micrositeandelevationinfluenceson
earlyforestregenerationaftercatastrophicwindthrow[J].Vegetation
Science,1990,1(5):657-662.
[6]PetersonCJ,CarsonWP,McCarthyBC.etal.Micrositevariation
andsoildynamicswithinnewlycreatedtreefalpitsandmounds[J].
Oikos,1990,58:39-46.
[7]BeatySW.Influenceofmicrotopographyandcanopyspecieson
spatialpaternsofforestunderstoryplants[J].Ecology,1984,65:
1406-1419.
[8]BeatySW,StoneEL.Thevarietyofsoilmicrositescreatedbytree
fals[J].CanadianJournalofForestResearch,1986,16:539
-548.
[9]SmalidgePC,LeopoldDJ.Watershedlimingandpitandmound
topographyefectsonseedbanksintheAdirondacks,NewYork[J].
ForestEcologyandManagement,1984,72:273-285.
[10]LawtonRO,PutzFE.Naturaldisturbanceandgapphaseregener
ationinawindexposedtropicalcloudforest[J].Ecology,1988,69
(3):764-777.
[11]PetersonCJ,PicketSTA.Patchtypeinfluencesonregeneration
inawesternPennsylvania,USA,catastrophicwindthrow[J].Oi
kos,2000,90:489-500.
[12]UlanovaNG.Theefectsofwindthrowonforestatdiferentspatial
scales:areview[J].ForestEcologyandManagement,2000,135:
615
第4期 段文标等:云冷杉林风倒区坑丘微立地微气候因子时空变化及其与土温的关系
155-167.
[13]RuelJC,PineauM.Windthrowasanimportantprocessforwhite
spruceregeneration[J].ForestryChronicle,2002,78:732-738.
[14]王金铃,段文标,陈立新,等.云冷杉林风倒区林隙和掘根微
立地微气候变化[J].林业科学研究,2015,28(2):173-182.
[15]王 婷,段文标,王金铃,等.云冷杉林风倒区坑丘微立地特
征及物种多样性[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4,12(5):57
-63.
[16]王 婷,段文标,陈立新,等.小兴安岭谷地云冷杉林林隙形成
木特征及植物多样性[J].植物研究,2015,35(2):304-309.
[17]SiyanMa,AmyConciliob,BrianOakleyc,etal.Spatialvariability
inmicroclimateinamixedconiferforestbeforeandafterthinning
andburningtreatments[J].ForestEcologyandManagement,2010,
259:904-915.
[18]李 猛,段文标,陈立新.红松阔叶混交林林隙光量子通量密
度、气温和空气相对湿度的时空分布格局[J].应用生态学报,
2009,20(12):2853-2860.
[19]段文标,杜 珊,陈立新,等.阔叶红松混交林林隙大小和掘
根微立地对小气候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13,24(8):
2097-2105.
[20]魏全帅,王敬华,段文标,等.红松阔叶混交林不同大小林隙内
丘坑复合体微气候动态变化[J].应用生态学报,2014,25(3):
702-710.
[21]刘小金,徐大平,杨曾奖,等.温度对越南黄花梨种子萌发的
影响[J].林业科学研究,2014,27(5):707-709.
[22]金光泽,刘志理,蔡慧颖,等.小兴安岭谷地云冷杉林粗木质
残体的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09,24(7):1256-1266.
[23]EverhamEM,BrokawNVL.Forestdamageandrecoveryfrom
catastrophicwind[J].TheBotanicalReview,1996,62:113
-185.
[24]EnnosAR.Windasanecologicalfactor[J].TrendsinEcology&
Evolution,1997,12:108-111.
[25]IlissonT,MetslaidM,VoddeF,etal.Stormdisturbanceinforest
ecosystemsinEstonia[J].ScandinavianJournalofForestResearch,
2005,20:88-93.
[26]StephensEP.Theuprootingoftrees:aforestprocess[J].Soil
ScienceSocietyofAmericaJournal,1956,20:113-116.
[27]PetersonCJ,CampbelJE.Micrositediferencesandtemporal
changeinplantcommunitiesoftreefalpitsandmoundsinanold
growthforest[J].BuletinoftheToreyBotanicalClub,1993,120
(4):451-460.
[28]冯 静,段文标,陈立新.阔叶红松混交林林隙大小和林隙内
位置对小气候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12,23(7):1758
-1766.
[29]ClintonBD,BakerCR.Catastrophicwindthrowinthesouthern
Appalachians:characteristicsofpitsandmoundsandinitialvegeta
tionresponses[J].ForestEcologyandManagement,2000,16:51
-60.
[30]陈丽娟,张新民,王小军,等.不同土壤水分处理对膜上灌春
小麦土壤温度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08,24(4):9
-13.
[31]李 岩,段文标,陈立新,等.阔叶红松林林隙地面温度微环
境变异特征[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7,5(2):81-85.
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