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A study on spatial and tempor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NDVI
for natural vegetation in Gannan based on CSCS

基于CSCS方法的甘南自然植被NDVI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全 文 :书基于犆犛犆犛方法的甘南自然植被
犖犇犞犐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修丽娜,冯琦胜,梁天刚
(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甘肃 兰州730020)
摘要:基于综合顺序分类系统(CSCS)模型,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手段,模拟出甘南潜在自然植被类型图,并且结
合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土地覆盖数据集,制作出甘南残存潜在自然植被分布图和残存潜在自然植被典型区
分布图。在此基础上,利用2001-2010年 MODIS数据分别研究了残存潜在自然植被分布区及其典型区的NDVI
年度和月度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甘南残存潜在自然植被分布区面积达33940km2,占甘南总土地面积的
92.53%;2)残存潜在自然植被典型区主要分布在玛曲县、碌曲县及迭部县部分地区和夏河县北部,在舟曲、卓尼和
临潭县分布较少;3)甘南地区NDVI在2001-2010年期间都呈现出上升趋势,7种植被类型的月最大值出现在
7-9月。
关键词:综合顺序分类系统;潜在自然植被;典型区;NDVI
中图分类号:S8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759(2013)04023908
犇犗犐:10.11686/cyxb20130429  
  草原类型学对草原科学和实践的发展起着巨大的影响和作用[1],是在草原发生与发展的规律指导下,对草原
资源实体的高度抽象和概括[2]。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类社会对草原生产管理要求的不断提高,国内外学者
提出了多种草原分类方法,中国草原学者胡自治[3]根据不同分类方法所采用的分类依据和指标,将其划分为七大
类型。草原综合顺序分类法(comprehensiveandsequentialclassificationsystem,CSCS)是以草原发生与发展的
大气、土地、生物、生产劳动四项因素学说为理论基础,综合考虑各种影响和作用,并根据各因素稳定性划分指标,
以类为基本单位,将全世界互相远离的各类草地纳入一个分类系统之中[2,4]。由于综合顺序分类法的基本分类
单位类以积温、降水条件为指标划分,使分类定量化,便于计算机检索和实际应用。基于CSCS模型得到的植被
类型是在特定的降水和温度下的理想植被类型,但是由于长期人类活动的影响,现存植被实际上已发生较大的改
变[57]。遥感植被指数是地表植被特征的重要参数,能够很好地反映植被的生长状况、空间分布格局等特征[8]。
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normalizeddifferencevegetationindex,NDVI)可以部分消除与太阳高度角、卫星观测角、
地形、云、阴影及与大气条件有关的辐照度条件变化等的影响,通常用于区域植被生长状态研究[9]。
基于以上因素,本研究尝试在基于CSCS的潜在自然植被类型图的基础上,利用甘南及其周边地区气象数
据,以CSCS理论为基础,结合遥感数据和现实土地利用情况,确定出甘南地区残存潜在自然植被分布范围和受
人类影响较小的残存潜在自然植被典型区分布范围,并利用2001-2010年 MODISNDVI数据分析研究甘南主
要草地类型的生长状况及其变化特征。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甘南藏族自治州位于甘肃省西南部,青藏高原东北边缘(33°06′~35°34′N,100°46′~104°45′E)[10],地势西
北部高,东南部低,平均海拔3000m。气候属于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光照充足,热量垂直差异大。年平均气
第22卷 第4期
Vol.22,No.4
草 业 学 报
ACTAPRATACULTURAESINICA   
239-246
2013年8月
收稿日期:20111008;改回日期:20111121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972135),教育部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工程重大项目培育资金项目(708089),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
(2012030068)和兰州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lzujbky2013201)资助。
作者简介:修丽娜(1988),女,山东海阳人,在读硕士。Email:xiuln11@lzu.edu.cn
通讯作者。Email:tgliang@lzu.edu.cn
温1~3℃,自东南向西北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没有绝对无霜期,≥10℃积温持续期仅有2个多月,全年日照数
2200~2400h[11]。草地面积约2.6025×106hm2,占甘南总土地面积的67.64%,可利用草场面积约为2.495×
106hm2,占总草地面积的95.86%[12]。
1.2 甘南地区气象数据
甘南州及周边地区1950-2000年的气象模拟数据来自从 WorldClimGlobalClimateData(http://www.
worldclim.org/node/1)下载得到的全球气候模拟数据集。该数据集是以水热参数为基础,与综合顺序分类模型
使用的水热指标相同[13]。全球气候模拟数据集包括30s空间分辨率(约1km)的近50年(1950-2000)各月平
均降水量及温度数据库,为ArcGISGRID数据格式。利用该数据集及CSCS方法,分别计算了1950-2000年期
间的平均年降水量和年积温数据。
1.3 SRTM-DEM数据
SRTM-DEMVERSION4数据从国际农业研究磋商小组空间信息联盟(CGIAR-CSI)的SRTM网站(ht
tp://srtm.csi.cgiar.org/)下载得到。数据空间分辨率为90m,数据格式为Geo-TIFF或ASCII文本。为了和
已有数据相匹配,将经过拼接的甘南数字高程模型数据进行转投影和重采样处理。投影方式选择Albers,栅格
单元重采样至1000m。
1.4 遥感数据的获取和预处理
本项研究使用的 MODIS产品来自于 NASA网站(https://wist.echo.nasa.gov/api//)。NDVI月最大值
合成数据采用2001-2010年 MOD13Q1产品,空间分辨率为1000m。土地覆盖类型数据使用2001年的
MCD12Q1产品中的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分类数据集,空间分辨率为500m。其中包括水体、农田、城镇
建设用地、农田/自然植被的交错带、永久冰雪、荒漠或荒地以及常绿针叶林、常绿阔叶林、郁闭灌丛、永久湿地和
草地等11个自然植被类型[14]。
1.5 类的划分
类是综合顺序分类法的基本单位。类根据地带性生物气候特征划分,根据类的特征可以指示我们进行植被
区划。在具体划分中,首先以量化的生物气候指标———>0℃的年积温(∑θ)和湿润度(K)为依据,将具有同一热
量级和湿润度级相结合的草地划分为类。湿润度采用任-胡湿润度模型[4]计算:
犓= 狉0.1∑θ
式中,狉为全年降水量,∑θ为>0℃年积温。
根据气候学对热量带的划分,以及对比植被类型、土壤类型、自然地带和农牧业生产类型与>0℃年积温等值
线、湿润度等值线的关系,将热量状况划分为7个等级,湿润度划分为6个等级。7个热量级和6个湿润度级在
理论上可组合成42个植被类型[4]。
1.6 残存潜在自然植被类型分布图的制作
依据CSCS理论,借助ArcGIS软件,生成2000年甘南地区1km×1km分辨率的潜在自然植被分布图(图
1)。利用GIS技术手段,将IGBP土地覆盖类型数据中农田、城镇建设用地、农田/自然植被的交错带、永久冰雪、
荒漠或荒地和水体与甘南潜在自然植被分布图进行空间叠置分析,得到2000年甘南地区残存潜在自然植被分布
图(图2)。
为了选取不同植被类型中人类活动影响相对较小的区域,以每种植被类型分布区的平均高程加高程的标准
差作为阈值,大于该阈值的区域划分为相应类型的残存潜在自然植被典型区。依据此方法得到2000年甘南残存
潜在自然植被典型区分布图(图3)。
1.7 植被指数分析方法
利用 MODIS植被指数产品,结合残存潜在自然植被图和残存潜在自然植被典型区分布图,采用SPASS软
件统计分析了甘南地区2001-2010年间残存潜在自然植被区和残存潜在自然植被典型区不同植被类型的ND
VI动态变化趋势。
042 ACTAPRATACULTURAESINICA(2013) Vol.22,No.4
2 结果与分析
2.1 甘南潜在自然植被空间分布
从甘南潜在自然植被分布图(图1)可以看出,甘南地区主要有暖温微干暖温带典型草原类、暖温微润森林草
原类、微温湿润森林草原-落叶阔叶林类、暖温湿润落叶阔叶林类、寒冷潮湿多雨冻原-高山草甸类、寒温潮湿寒
温性针叶林类和微温潮湿针叶阔叶混交林类等7种潜在自然植被类型。其中,分布面积最大的是寒温性针叶林
类植被,其面积为21640km2,占甘南总土地面积的58.33%;其次为多雨冻原-高山草甸类,分布面积达11782
km2,占甘南总土地面积的31.76%。
图1 甘南州潜在自然植被分布
犉犻犵.1 犜犺犲狆狅狋犲狀狋犻犪犾狀犪狋狌狉犪犾狏犲犵犲狋犪狋犻狅狀狋狔狆犲犻狀犌犪狀狀犪狀
2.2 残存潜在自然植被空间分布
统计分析残存潜在自然植被分布结果表明(图2),甘南残存潜在自然植被分布区域面积为33940km2,占甘
南总土地面积的92.53%;非植被区域面积为2739km2,占甘南总土地面积的7.47%,主要包括水体、农田、城镇
建筑用地、永久冰雪,零星地分布于甘南全州。多雨冻原-高山草甸类和寒温性针叶林类是全州主要的植被类
型,寒温性针叶林类在各县市都有较大面积的分布,多雨冻原-高山草甸类主要分布于玛曲县、夏河县、碌曲县、
合作市以及卓尼县与迭部县的交界处;暖温带典型草原类、森林草原类、森林草原-落叶阔叶林类、落叶阔叶林类
和针叶阔叶混交林类主要分布于舟曲县、迭部县、卓尼县和临潭县。
2.3 残存潜在自然植被典型区分布
甘南州残存潜在自然植被典型区主要分布在玛曲县大部、碌曲县及迭部县部分地区和夏河县北部,在舟曲、
卓尼和临潭县有零星分布(图3)。其中多雨冻原-高山草甸类的典型区面积最大,大部分分布在玛曲县境内;寒
温性针叶林类的典型区主要集中在玛曲县和碌曲县;其他5类植被的典型区面积相对较小,分布零散。总体而
言,残存潜在自然植被典型区面积较小,只占甘南州土地总面积的14.10%。
142第22卷第4期 草业学报2013年
图2 甘南州残存潜在自然植被分布
犉犻犵.2 犜犺犲狉犲犿犪犻狀犻狀犵狆狅狋犲狀狋犻犪犾狀犪狋狌狉犪犾狏犲犵犲狋犪狋犻狅狀狋狔狆犲犻狀犌犪狀狀犪狀
图3 甘南州残存潜在自然植被典型区分布
犉犻犵.3 犜犺犲狋狔狆犻犮犪犾犪狉犲犪犱犻狊狋狉犻犫狌狋犻狅狀狅犳狋犺犲狉犲犿犪犻狀犻狀犵狆狅狋犲狀狋犻犪犾狀犪狋狌狉犪犾狏犲犵犲狋犪狋犻狅狀犻狀犌犪狀狀犪狀
242 ACTAPRATACULTURAESINICA(2013) Vol.22,No.4
2.4 残存潜在自然植被的NDVI变化动态
2.4.1 NDVI年际变化 分析NDVI年际变化统计结果(表1)表明,甘南州7种草地类型NDVI值在近10年总
体呈增加趋势(图4)。暖温带典型草原类2002年的NDVI值最小,2010年的NDVI值最大,2008年小幅减低后
缓慢升高。森林草原类和暖温带典型草原类的NDVI变化趋势类似。森林草原-落叶阔叶林类的NDVI最大
值和最小值分别出现在2005和2002年,总体呈增长趋势。落叶阔叶林类相对于森林草原-落叶阔叶林类增长
趋势相同,且略微平缓,最大值出现在2009年。多雨冻原-高山草甸类2001年至2006年期间NDVI值表现为
一年增加一年减少状态,2006年至2008年急剧降低,之后又上升至最大值。寒温性针叶林类2001至2005年
NDVI值持续升高,之后缓慢降低,2007年至2009年迅速升高至最大值。针叶阔叶混交林类NDVI值2001年
至2010年总体缓慢上升。森林草原-落叶阔叶林类、寒温性针叶林类和针叶阔叶混交林类的年平均NDVI最大
值出现在2005年,多雨冻原-高山草甸类的年平均NDVI最大值都出现在2009年,暖温带典型草原类、森林草
原类和落叶阔叶林类的年平均NDVI最大值都出现在2010年。
表1 甘南州残存潜在自然植被2001-2010年平均犖犇犞犐变化动态
犜犪犫犾犲1 犜犺犲狔犲犪狉犾狔犮犺犪狀犵犲狊狅犳狋犺犲犖犇犞犐狏犪犾狌犲狊犻狀狋犺犲狉犲犿犪犻狀犻狀犵狆狅狋犲狀狋犻犪犾狀犪狋狌狉犪犾狏犲犵犲狋犪狋犻狅狀狅犳犌犪狀狀犪狀(2001-2010)
植被类型
Vegetationtype
年份 Year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暖温带典型草原类 Warmtemperatetypicalsteppe 0.52 0.49 0.54 0.53 0.56 0.56 0.57 0.55 0.57 0.58
森林草原类Foreststeppe 0.54 0.50 0.56 0.54 0.57 0.57 0.58 0.56 0.57 0.59
森林草原-落叶阔叶林类Foreststeppedeciduousbroadleavedforest 0.62 0.59 0.64 0.61 0.64 0.63 0.64 0.63 0.63 0.64
落叶阔叶林类Deciduousbroadleavedforest 0.59 0.56 0.60 0.60 0.61 0.61 0.61 0.61 0.62 0.63
多雨冻原-高山草甸类Raintundraalpinemeadow 0.55 0.58 0.57 0.59 0.59 0.58 0.58 0.57 0.60 0.59
寒温性针叶林类Perhumidtaigaforest 0.62 0.63 0.64 0.65 0.66 0.64 0.65 0.64 0.66 0.65
针叶阔叶混交林类 Mixedconiferousbroadleavedforest 0.69 0.67 0.70 0.69 0.71 0.69 0.70 0.70 0.70 0.70
2.4.2 NDVI月际变化 结果表明(表2),多雨冻
图4 甘南州残存潜在自然植被2001-2010年犖犇犞犐变化动态
犉犻犵.4 犜犺犲狔犲犪狉犾狔犮犺犪狀犵犲狊狅犳狋犺犲犖犇犞犐狏犪犾狌犲狊犻狀狋犺犲狋犺犲狉犲犿犪犻狀犻狀犵
狆狅狋犲狀狋犻犪犾狀犪狋狌狉犪犾狏犲犵犲狋犪狋犻狅狀狅犳犌犪狀狀犪狀(2001-2010)
原-高山草甸类、寒温性针叶林类、针叶阔叶混交林
类、森林草原-落叶阔叶林类的年内NDVI最大值
出现在7月;暖温带典型草原类的年内NDVI最大
值出现在9月;森林草原类和落叶阔叶林类的年内
最大值出现在8月。7种植被类型的年内NDVI值
从大到小依次为针叶阔叶混交林类、寒温性针叶林
类、多雨冻原-高山草甸类、森林草原-落叶阔叶林
类、落叶阔叶林类、森林草原类和暖温带典型草原
类。
2.5 残存潜在自然植被典型区NDVI变化动态
2.5.1 NDVI年际变化 甘南州残存潜在自然植
被典型区的7种植被类型在2001-2010年NDVI基本呈上升趋势。森林草原-落叶阔叶林类在2001-2003年
平均NDVI值呈下降趋势(表3),2004年降低至10年最小值,2005-2007年开始增长至最大值,之后开始降低,
在2009-2010年回升。落叶阔叶林类与森林草原-落叶阔叶林类的年平均NDVI值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多
雨冻原-高山草甸类和寒温性针叶林类的年平均NDVI值在2001-2010年期间浮动增长。针叶阔叶混交林在
2001-2006年平均NDVI值一直在减少,之后开始有波动的上升。
342第22卷第4期 草业学报2013年
表2 基于残存潜在自然植被图的月平均犖犇犞犐变化
犜犪犫犾犲2 犜犺犲犿狅狀狋犺犾狔犮犺犪狀犵犲狊狅犳狋犺犲犖犇犞犐狏犪犾狌犲狊犻狀狋犺犲狉犲犿犪犻狀犻狀犵狆狅狋犲狀狋犻犪犾狀犪狋狌狉犪犾狏犲犵犲狋犪狋犻狅狀
植被类型
Vegetationtype
月份 Month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暖温带典型草原类 Warmtemperatetypicalsteppe 0.240.240.260.380.500.550.580.580.580.490.370.28
森林草原类Foreststeppe 0.240.240.260.380.510.560.590.590.590.500.370.27
森林草原-落叶阔叶林类Foreststeppedeciduousbroadleavedforest 0.300.300.310.400.570.650.680.670.650.540.410.33
落叶阔叶林类Deciduousbroadleavedforest 0.270.270.290.420.550.610.640.650.640.530.390.30
多雨冻原-高山草甸类Raintundraalpinemeadow 0.230.220.240.270.410.580.720.710.620.450.270.25
寒温性针叶林类Perhumidtaigaforest 0.280.280.290.330.500.640.760.760.680.520.360.30
针叶阔叶混交林类 Mixedconiferousbroadleavedforest 0.350.340.350.420.610.730.770.760.720.590.450.38
表3 残存潜在自然植被典型区2001-2010年平均犖犇犞犐变化
犜犪犫犾犲3 犜犺犲狔犲犪狉犾狔犮犺犪狀犵犲狊狅犳狋犺犲犖犇犞犐狏犪犾狌犲狊犻狀狋犺犲狋狔狆犻犮犪犾犪狉犲犪犱犻狊狋狉犻犫狌狋犻狅狀狅犳
狉犲犿犪犻狀犻狀犵狆狅狋犲狀狋犻犪犾狀犪狋狌狉犪犾狏犲犵犲狋犪狋犻狅狀(2001-2010)
草地类型
Vegetationtype
年份 Year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暖温带典型草原类 Warmtemperatetypicalsteppe 0.59 0.55 0.58 0.58 0.60 0.62 0.64 0.60 0.62 0.60
森林草原类Foreststeppe 0.67 0.64 0.65 0.65 0.67 0.67 0.69 0.66 0.68 0.67
森林草原-落叶阔叶林类Foreststeppedeciduousbroadleavedforest 0.72 0.70 0.70 0.69 0.70 0.70 0.71 0.69 0.70 0.69
落叶阔叶林类Deciduousbroadleavedforest 0.67 0.65 0.65 0.65 0.66 0.65 0.67 0.65 0.66 0.65
多雨冻原-高山草甸类Raintundraalpinemeadow 0.45 0.49 0.46 0.47 0.46 0.48 0.46 0.45 0.49 0.48
寒温性针叶林类Perhumidtaigaforest 0.62 0.64 0.59 0.62 0.63 0.61 0.61 0.59 0.63 0.61
针叶阔叶混交林类 Mixedconiferousbroadleavedforest 0.73 0.72 0.71 0.71 0.71 0.70 0.72 0.71 0.72 0.70
均值 Mean 0.63 0.63 0.62 0.62 0.63 0.63 0.64 0.62 0.64 0.63
2.5.2 NDVI月际变化 结果表明(表4),多雨冻原-高山草甸类、寒温性针叶林类、针叶阔叶混交林类、森林
草原-落叶阔叶林类、森林草原类和落叶阔叶林类的年内最大值出现在8月;暖温带典型草原类的年内NDVI最
大值出现在9月。7种植被类型的年内NDVI值从大到小依次为针叶阔叶混交林类、森林草原-落叶阔叶林类、
寒温性针叶林类、森林草原类、落叶阔叶林类、暖温带典型草原类和多雨冻原-高山草甸类。
表4 基于残存潜在自然植被典型区分布图的月平均犖犇犞犐变化
犜犪犫犾犲4 犜犺犲犿狅狀狋犺犾狔犮犺犪狀犵犲狊狅犳狋犺犲犖犇犞犐狏犪犾狌犲狊犻狀狋犺犲狋狔狆犻犮犪犾犪狉犲犪犱犻狊狋狉犻犫狌狋犻狅狀狅犳
狉犲犿犪犻狀犻狀犵狆狅狋犲狀狋犻犪犾狀犪狋狌狉犪犾狏犲犵犲狋犪狋犻狅狀(2001-2010)
植被类型
Vegetationtype
月份 Month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暖温带典型草原类 Warmtemperatetypicalsteppe 0.280.250.270.330.460.580.630.650.660.630.510.39
森林草原类Foreststeppe 0.310.290.300.340.490.650.710.730.720.680.560.42
森林草原-落叶阔叶林类Foreststeppedeciduousbroadleavedforest 0.370.340.360.380.490.680.760.790.760.710.580.45
落叶阔叶林类Deciduousbroadleavedforest 0.310.290.310.350.490.640.700.720.720.680.550.41
多雨冻原-高山草甸类Raintundraalpinemeadow 0.160.180.160.180.220.320.520.640.620.500.330.17
寒温性针叶林类Perhumidtaigaforest 0.260.260.250.270.350.510.670.770.750.650.470.32
针叶阔叶混交林类 Mixedconiferousbroadleavedforest 0.420.410.400.410.490.660.770.820.800.740.600.49
442 ACTAPRATACULTURAESINICA(2013) Vol.22,No.4
3 讨论
根据分类原则的基本依据和研究覆盖面的广度,我国的草地分类学可以归纳为两类分类体系,分别是中国草
地分类法和综合顺序分类法[2,15]。中国草地分类法属于植被—生境分类体系,采用类、组、型三级分类,设亚类作
为类的补充,亚型作为型的补充单位[16]。第一级类的划分标准是成因一致,反映以水、热为中心的气候和植被特
征,具有一定的地带性或反映大范围内生境条件的隐域性特征,各类之间在自然和经济特性上具有质的差异。依
据类的划分,将全国草地共划分为18类。亚类是类的补充,可以根据大地形、土壤基质和植被的分异进行划分。
不同类划分亚类的依据可以有所不同。在草地类和亚类范围内,以组成建群层片的草地植物的经济类群进行划
分。各组之间具有生境条件和经济价值上的差异,是草地经营的基本单位。在组的范围内,以具有饲用价值的主
要层的主要优势种相同,生境条件相似,利用方式一致来划分。中国草地分类系统对草地范畴理解较窄,对大面
积实际利用的森林草地没有作为类一级划分;一些类的划分与原则不相符合;生态经济类群的划分较粗,在实际
应用时重复较多,不够清晰等。综合顺序分类法的分类体系中是以类为基本单位。类是以量化的生物气候指
标———>0℃年积温和湿润度为依据,将具有同一热量级和湿润度级相结合的草地划分为类。在第一级类的划分
上,两大分类体系大致接近。类是综合顺序分类法分类系统的核心,在此之下分为亚类,是以土地条件(包括土壤
和地形)的特征为指标划分的。亚类之下分为型,同一型表示其植被具有一致的饲用价值及经营管理技术措
施[2,1517]。综合顺序分类法分类指标信息量大,对生产有较多指导意义。第一级数量化指标便于计算机分类、检
索,类的检索图直观地体现类的发生学关系和地带性规律,可以预测尚未研究的类的自然特性和生产特征。综合
顺序分类法可以将全世界相互远离的各个草地类别纳入统一的分类系统中,打破了不同地区的草地类型只能独
立命名的历史局限[18]。
赵军等[19]利用甘南及其周边区域气象台站数据依据CSCS方法把甘南高原植被划分成11种类型;邹德富
等[20]采用地统计学及回归方法绘制的甘南地区潜在草地类型图有9种植被类型。而本研究在甘南地区划分出7
种植被类型,导致植被类型不一致的原因可能是气象数据的来源和精度不同,气象指标空间插值方法不一致等。
本研究利用土地覆盖类型数据(IGBP)对潜在自然植被分布图进行修正,得到的残存潜在自然植被分布范围具有
实际应用作用,残存潜在自然植被典型区的确定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明晰了受人类活动干扰影响较少的现存植
被分布范围,为研究残存潜在自然植被的生物学特征提供了明确的地域空间分布位置。但是,在典型区的选择上
本研究只考虑到高程因素,阈值的确定相对较简单,如何更加准确地划分典型区有待进一步研究。
该项研究从残存潜在自然植被分布区域和残存潜在自然植被典型分布区域两方面着手对比分析了NDVI
年际和月际变化趋势。结果表明2个区域的NDVI变化趋势存在差异,这种差异一方面体现了典型区确定的意
义和必要性,另一方面也可能是由于个别植被类型(如暖温带典型草原类)的典型区面积很小(9.25km2)造成
的。
4 结论
在综合顺序分类模型的基础上,借助遥感数据制作了甘南州残存潜在自然植被图,并结合DEM 资料,划分
出残存潜在自然植被典型区,对综合顺序分类模型的验证及不同类型遥感特征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该
项研究分别分析了残存潜在植被分布区和典型区NDVI的年度变化和月度变化,发现2个研究范围内NDVI变
化趋势不尽相同,说明在利用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和CSCS方法模拟出的残存潜在自然植被空间分布范围后,结合
其他资料确定其典型残存区分布范围是深入研究CSCS植被类型遥感特征与生物学特征的重要基础。
参考文献:
[1] 胡自治.关于草原类型划分意见的述评[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1963,(1):1932.
[2] 胡自治.草原分类法研究的新进展[J].国外畜牧学———草原与牧草,1994,(4):19.
[3] 胡自治.草原分类学概论[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
[4] 任继周,胡自治,牟新待,等.草原的综合顺序分类法及其草原发生学意义[J].中国草原,1980,(1):16.
[5] 刘兴元,龙瑞军,尚占环.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评估方法研究[J].草业学报,2011,20(1):164174.
542第22卷第4期 草业学报2013年
[6] 李飞,赵军,赵传燕,等.中国西北干旱区潜在植被模拟与动态变化分析[J].草业学报,2011,20(4):4250.
[7] 侯向阳,尹燕亭,丁勇.中国草原适应性管理研究现状与展望[J].草业学报,2011,20(2):262269.
[8] 田庆久,闵祥军.植被指数研究进展[J].地球科学进展,1998,13(4):327333.
[9] 刘睿,孙九林,张金区,等.中国北方草地植被的 HJ星NDVI校正研究[J].草业学报,2011,20(1):189198.
[10] 姚玉璧,王润元,邓振镛,等.黄河上游主要产流区气候变化及其对水资源的影响———以甘南高原为例[J].中国沙漠,
2007,27(5):903909.
[11] 王莺,夏文韬,梁天刚.基于CASA模型的甘南地区草地净初级生产力时空动态遥感模拟[J].草业学报,2011,20(4):
316324.
[12] 刘兴元,陈全功,王永宁.甘南草地退化对生态安全与经济发展的影响[J].草业科学,2006,23(12):3941.
[13] 任继周,梁天刚,林惠龙,等.草地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及其碳汇潜势研究[J].草业学报,2011,20(2):122.
[14] 夏文韬,王莺,冯琦胜,等.甘南地区 MODIS土地覆盖产品精度评价[J].草业科学,2010,27(9):1118.
[15] 许鹏.中国草地分类原则与系统的讨论[J].四川草原,1985,2(3):17.
[16] 许鹏.草地资源调查规划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2655.
[17] 廖国藩,贾幼陵.中国草地资源[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6.
[18] 梁天刚,冯琦胜,黄晓东,等.草原综合顺序分类系统研究进展[J].草业学报,2011,20(5):252258.
[19] 赵军,刘?,杨梅.基于GIS的甘南高原草原分类与制图研究[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11,1(1):3941.
[20] 邹德富,冯琦胜,王莺,等.基于GIS的甘南地区草原综合顺序分类研究[J].草业科学,2011,28(1):2732.
犃狊狋狌犱狔狅狀狊狆犪狋犻犪犾犪狀犱狋犲犿狆狅狉犪犾犱犻狊狋狉犻犫狌狋犻狅狀犮犺犪狉犪犮狋犲狉犻狊狋犻犮狊狅犳犖犇犞犐
犳狅狉狀犪狋狌狉犪犾狏犲犵犲狋犪狋犻狅狀犻狀犌犪狀狀犪狀犫犪狊犲犱狅狀犆犛犆犛
XIULina,FENGQisheng,LIANGTiangang
(StateKeyLaboratoryofGrasslandAgroecosystems,ColegeofPastoralAgricultureScienceand
Technology,LanzhouUniversity,Lanzhou730020,China)
犃犫狊狋狉犪犮狋:Basedonthecomprehensiveandsequentialclassificationsystem(CSCS)modelandgeographicinfor
mationsystemsapproach,apotentialnaturalvegetation(PNV)typemapwassimulated,andtheremaining
PNVwiththeirtypicalareadistributionmapsinGannanweremadefromacombinationoflandcoverdatasets
fromtheInternationalGeosphereBiosphereProgramme(IGBP).ThemonthlyandyearlychangesoftheNDVI
(normalizeddifferentvegetationindex)valuesintheremainingPNVandtheirtypicalareaswereanalyzedusing
remotesensingdataofMODIS.1)TheremainingPNVdistributioncoversanareaof33940km2,accounting
for92.53%ofthetotallandareainGannan;2)ThetypicalareasarelocatedinpartsofMaqu,Luqu,Diebu
Counties,andthenorthernXiaheCounty,whiletheremainderhaveascattereddistributioninZhouqu,Zhuo
ni,andLintanCounties;3)NDVIvaluesofthesevennaturalvegetationtypesshowedincreasingtrendswith
themaximumNDVIvaluesfromJulytoSeptember.
犓犲狔狑狅狉犱狊:comprehensiveandsequentialclassificationsystem;potentialnaturalvegetation;typicalarea;
NDVI
642 ACTAPRATACULTURAESINICA(2013) Vol.22,No.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