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A Dynamic Study on Trace Element of Rhizosphere Soil during Bamboo Forming Stage of Phyllostachys edulis

毛竹成竹期根际土壤微量元素变化规律



全 文 :林 业科 学研 究 2010, 23( 4) : 586 鶫 591
Forest Research
文章编号: 1001-1498( 2010) 04-0586-06
毛竹成竹期根际土壤微量元素变化规律
张文元1, 2 , 范少辉1 * , 苏文会1, 刘广路1, 周金民3
( 1. 国际竹藤网络中心 竹藤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 , 北京 100102 ; 2. 江西农业大学园林与艺术学院 , 江西 南昌 330045;
3. 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公益林场 , 安徽 黄山 242700 )
摘要: 对黄山公益林场毛竹成竹期幼竹生长的根际土壤微量元素、pH值和有机质含量动态进行了测定, 结果表明,
幼竹根际土壤 pH 值介于 4. 86 和 6. 04 之间, 属于适合幼竹生长的 pH 值范围。随幼竹生长, pH 值呈开口向下的抛
物线形状, 8 月中旬达到最高值, 为 6. 03; 有机质含量和 Cu 含量分别在 7 月初和 6 月中旬达到高峰, 分别为 38. 77
和 0. 63, 有机质含量在 7 月底达到最低点, 而后慢慢升高, Cu 含量则呈开口向下的 W 形状; Zn、Fe、Mn 含量均在 6
月上旬达到高峰, 而后均呈下降趋势。方差分析表明, 10 月幼竹根际土壤与非根际土壤 Cu、Zn、Fe、Mn 含量均存在
显著差异, 说明根际土壤对微量元素的溶解吸收相比非根际土壤来说, 受根际小环境影响更显著。
关键词: 毛竹; 成竹期; 根际土壤; 微量元素
中图分类号: S795.7 文献标识码: A
收稿日期 : 2009-05-18
基金项目 : 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 ( 2006 BAD24 B0701) 、( 2008BADA9B0802) ; 国家林业局推广项目 ( [ 2007] 117 号 )
作者简介 : 张文元 ( 1977— ) , 男 , 安徽六安人 , 讲师 , 博士 , 主要从事森林培育理论和技术、竹林培育方面的研究 . E-mail: zwy15@ 126. com
* 通讯作者 . E-mail: fansh@ icbr. ac . cn
A Dynamic Study on Trace Element of Rhizosphere Soil during Bamboo
Forming Stage of Phyllostachys edulis
ZHANG Wen-yuan1, 2, FAN Shao-hui1 , SU Wen-hui1, LIU Guang-lu1, ZHOU Jin-min3
( 1. International Centre for Bamboo and Rattan, Key Laboratory of Bamboo and Rattan, Beijing 100102, China;
2. College of Forestry, Jiang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Nanchang 330045, Jiangxi, China;
3. Huangshan Public Forestry Farm in Huangshan City, Anhui Province, Huangshan 242700, Anhui, China)
Abstract: The concentration dynamics of trace element, pH, and soil organic matter in rhizosphere soil of young
Phyllostachys edulis during bamboo forming stage were analyzed in Huangshan Public Forestry Farm. The result
indicated that the pH value of the rhizosphere soil of one-year-old Ph. edulis was between 4. 86 and 6. 04, relatively
suitable for bamboo’s growth. With the growth of young bamboo, the pH value took the form of parabola wholly,
and reached the maximum in August, 6. 03; the contents of Cu and organic matters reached the peak in June and
July respectively, which were 38. 77, and 0. 67, the content of organic matters reached the minimum at the end of
July, then increased slowly; and the contents of Zn, Fe, and Mn reached the peak in June, then presented a
downward trend. Variance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contents of Cu, Zn, Fe,
and Mn between rhizosphere soil and non-rhizosphere soil of the one-year-old Phyllostachys edulis in October, which
showed that the effects of micro-environment of rhizosphere on dissolution and absorption of trace elements was
greater for rhizosphere soil than for non-rhizosphere soil.
Key words: Phyllostachys edulis, bamboo forming stage, rhizosphere soil; trace element
毛竹( Phyllostachys edulis( Carr. ) H. de Lehaie)
是我国重要的经济竹种, 栽植面积占我国竹林面积
的 70% , 而且具有生长快, 产量高, 用途广的特点。
经过几十年的研究积累, 毛竹林经营取得了巨大成
第 4 期 张文元等: 毛竹成竹期根际土壤微量元素变化规律
绩, 毛竹的经济价值得到了极大提升, 但也出现了过
度采笋伐竹等因素导致的竹林生产力下降, 加强毛
竹林营养管理是毛竹林生产力得以保持的重要手
段, 尤其是毛竹根际土壤的研究可以为精确管理毛
竹营养提供依据 [ 1] 。
毛竹林的地上立竹与地下竹鞭是一个鞭-竹系
统, 由不同年龄的若干株立竹及与之相连的相互连
通的若干个鞭段所组成, 同时进行内部、内部与外界
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 2 - 5 ] 。这个系统极其复杂 [ 6 ] 。因
此, 毛竹林土壤研究范围与林木不同, 不容易做到植
株与土壤的一一对应, 对毛竹林土壤研究主要以大
范围尺度为主, 集中在不同毛竹林或毛竹不同混交
类型土壤水分物理性质 [ 7 - 8] 、化学性质 [ 9 - 10 ] 的研究
等方面, 对毛竹根际土壤微生物学的研究也有少量
报道 [ 11 - 1 2] 。土壤中的 Cu、Zn、Fe、Mn 是植物正常生
长发育必需的微量元素, 它们是组成酶、维生素和生
长激素的成分, 直接参与有机体的代谢过程, 对植物
的生长发育有重要意义。在生产上, 毛竹第一年的
生长期内, 主要分为春笋期和幼竹生长期, 这两个时
期统称为毛竹成竹期, 自笋期结束后即进入幼竹生
长期, 毛竹笋期短, 一般为 4 月到 5 月, 幼竹形成后,
秆型生长结束, 主秆的高度、粗度和体积不再发生明
显的变化, 但是物质积累仍在进行 [ 6 ] , 期间毛竹生长
迅速, 养分消耗大, 体内酶、生长激素种类和含量变
化剧烈, 生理活动旺盛, 而对生长发育有重要作用的
Cu、Zn、Fe、Mn 等微量元素在毛竹笋体内含量动态
变化规律尚未有系统研究, 因而本研究以安徽省黄
山公益林场毛竹林为研究对象, 研究了毛竹成竹期
中幼竹生长期的根际土壤微量元素的动态变化规
律, 以期对毛竹成竹期的施肥提供理论依据。
1 研究区概况
黄山公益林场地处安徽省黄山市, 位于安徽省
南部山区, 海拔均高 450 鶫 550 m, 气候属亚热带湿
润性气候, 气温温和, 雨量充沛, 季节分明, 年平均气
温 15. 3 ℃, 最高月平均气温 27. 8 ℃, 最低月平均气
温 3 ℃, 极端最 高气温 40. 3 ℃, 极端最 低气温
- 13. 5 ℃, 年降水量 1 376 鶫 1 649 mm, 以春夏多,
秋冬少, 年蒸发量约 1 120 mm, 干旱指数 0. 4 鶫 1. 2
之间, 相对湿度在 80% 以上, 无霜期 220 天, 年日照
2 281 鶫 2 453 h, 占可照时数 40% 。成土母岩多为
千枚岩, 部分为花岗岩, 另有少量石灰岩, 土壤自下
而上主要分布黄红壤、山地黄壤、山地黄棕壤。
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公益林场有毛竹林 40 km2 ,
实验林大小年分明, 2007 年无笋出土, 经营措施为
2007 年 7 月进行劈灌、除草作业, 立竹密度为 2 348
株·hm- 2 , 平均胸径为 8. 8 cm。试验地为酸性土
壤, 有机质含量为 35. 30 g·kg - 1 , 碱解 N 为 89. 55
mg· kg - 1 , 有效 P 为 3. 61 mg· kg - 1 , 速效 K 为
175. 62 mg·kg - 1。
植被基本为毛竹纯林, 夹杂有苦槠 ( Castanopsis
sclerophylla ( Lindl. et Paxton) Schottky) 、豹皮樟( Litsea
coreana Lévl. var. sinensis ( Allen) Yang et P. H.
Huang) 、乌药( Lindera aggregata ( Sims) Kosterm. ) 、枫
香 ( Liquidambar formosa Hance ) 、枫 杨 ( Pterocary
stenoptera C. DC. ) 、杉 木 ( Cunninghamia lanceolata
( Lamb. ) Hook. ) 、马尾松( Pinus massoniana Lamb. ) 等。
2 研究方法
2.1 样品采集
以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公益林场地理条件一致, 坡
向一致( 25°左右) , 海拔 500 m左右, 坡向西北, 林分
年龄结构与研究区基本一致的地块, 设置 3 个 30 m×
50 m的样地, 以 2008 年当年生毛竹为实验对象, 2008
年 6 月 3 日为取样起始日期, 结合其生长速度确定幼
竹根际土壤的取样时间间隔( 具体取样时间见表 1) ,
取样时间为上午 10 时, 在每个样地内随机选取 1 株
相同生长时间 ( 自 2008 年 6 月 1 日每天将样地内新
出土的笋进行挂牌) 幼竹, 连蔸挖取, 采取抖落法沿竹
蔸取连在根上粒径小于 1 cm土壤作为毛竹幼竹生长
期根际土壤样品, 重复 3 次, 将 3 份土样混合后, 以四
分法称取 500 g 作为幼竹根际土壤样品, 带回实验室,
表 1 毛竹成竹期根际土壤取样时间
取样时间 06-03 06 -10 06-17 06-20 06 -30 07-08 07-24 07 -31 08-11 08-22 09 -07 09-23 10-01
取样次第 第 1 次 第 2 次 第 3 次 第 4 次 第 5 次 第 6 次 第 7 次 第 8 次 第 9 次 第 10 次 第 11 次 第 12 次 第 13 次
风干, 研磨后, 过 60 目筛, 装入瓶中标记待测。2008
年 10 月 1 日在取根际土壤同时, 在每个样地内沿 S
形选取 5 个点取毛竹林间土壤, 并采用四分法混合,
取 500 g 作为一个非根际土壤样, 带回实验室, 风
干, 研磨后, 过 60 目筛, 装入瓶中标记待测。
785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第 23 卷
2. 2 样品测试
土壤样品 pH 值测定采用电位法; 有机质测定
采用消煮炉加热 K2 Cr2 O7 容量法; 土壤样品中 Cu、
Zn、Fe、Mn 含量测定测定采用原子吸收法。 ( 参照
《森林土壤分析方法》( LY / T 1210 鶫 1275-1999)
用 Excel 2007 和 SPSS17 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
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毛竹成竹期根际土壤 pH 值变化规律
土壤酸碱性可影响土壤中的化学反应, 毛竹根
际土壤 pH 值过低或过高, 会直接影响矿质元素的
溶解度, 使某些营养元素变为不可吸收的状态, 常使
土壤元素含量发生变化, 影响营养元素的有效性, 引
起幼竹发生营养缺素症, 从而导致幼竹某些元素的
失调 [ 1 3 - 1 5] 。一般认为, 毛竹较适宜生长的 pH 值范
围为 4. 5 鶫 6. 0[ 16 ] , 图 1 表明, 幼竹根际土壤 pH 值
4. 86 鶫 6. 04 , 平均值 5. 23, 表明毛竹林幼竹根际土
壤 pH 值较适合竹生长。幼竹根际土壤 pH 值的变
化趋势为开口向下的抛物线型, 8 月中旬到达最高
峰, 为6. 03, 随后逐步降低, 这可能与毛竹生长特性
有关, 幼竹生长前期, 由于根系没有发育完全, 大部
分营养元素由鞭根系统供给, 因而对幼竹根际的金
属阳离子吸收量较小, 随着幼竹根系的发育, 对根际
金属阳离子吸收量逐渐增大, 同时根系分泌物增加,
尤其是各种有机酸分泌增多, 因而 pH 值先升高达
到一个高峰后, 逐步降低。
图 1 毛竹成竹期根际土壤 pH 值变化
注 : 采样次第 1 鶫 13 所代表时间见表 1, 下同。
3. 2 毛竹成竹期根际土壤有机质变化规律
土壤有机质是土壤固相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是土壤肥力的物质基础, 也是植物的重要营养来源,
土壤有机质中无机胶体和有机胶体对金属离子有吸
附和络合作用, 从而影响土壤中金属离子的含量。
图 2 表明, 幼竹根际土壤有机质 6 月上中旬变化较
为平缓, 6 月下旬逐渐升高, 7 月中下旬有机质含量
逐渐降低, 至 8 月中旬最低, 而后慢慢升高。这可能
因为 6 月上中旬幼竹根系开始生长, 发育不完全, 根
际土壤的微生物较少, 对有机质分解较少, 同时前期
有大量腐殖质, 因而有机质含量变化较平缓。7 月
中下旬随根系生长, 气温逐渐升高, 根际土壤中微生
物数量增多, 活动旺盛, 土壤有机质分解速率加快,
有机质含量逐渐降低。这段时间是毛竹林新竹生长
和地下鞭养分大量积累的时期, 有机质大量分解所
产生的各种营养元素满足毛竹的快速生长, 因而, 这
个时期有机质分解对毛竹生长是有利的。自 8 月中
旬后有机质含量逐渐升高, 而后趋于平缓, 可能是因
为这段时间随着毛竹落叶的增多, 凋落物有所增加。
图 2 毛竹成竹期根际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化
3. 3 毛竹成竹期根际土壤微量元素 Cu、Zn、Fe、Mn
变化规律
3. 3. 1 毛竹成竹期根际土壤 Cu 含量变化规律
Cu 是多种氧化酶的组成分, 同时是质体蓝素和叶绿
素的组成分, 对植物的生长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而
幼竹根际土壤中铜含量变化影响幼竹对铜的吸收,
因此根际土壤铜含量动态变化研究显得十分重要。
图 3 表明, 幼竹根际土壤 Cu 含量较低, 在 0. 14 鶫
0. 63 μg·g - 1 之间, 自 6 月上旬开始逐步升高, 至 6
月中旬达到高峰, 随后逐渐下降, 8 月上旬后又缓慢
上升, 而后降低。6 月至 8 月幼竹根际土壤 pH 值逐
渐升高, 促使土壤含铜化合物 CuCO3、Cu3 ( OH) 2
( CO3 ) 2、Cu( OH) 2、Cu2 ( OH) 2 CO3 和 CuO 等溶解度
减小; 同时自 6 月中旬以后, 气温逐渐升高, 根际土
壤中微生物数量增多, 活动旺盛, 土壤有机质经分
解, 形成大量有机物和胶体, 对 Cu 产生了很大的固
定作用 [ 17] , 因此 6 月上旬至 7 月末幼竹根际土壤 Cu
含量降低, 8 月上旬根际土壤中 Cu含量升高。
3. 3. 2 毛竹成竹期根际土壤 Zn 含量变化规律 Zn
是植物生物合成吲哚乙酸和碳酸酐酶的组成分, 同
时也是某些酶的活化剂, 在植物体内具有重要的作
885
第 4 期 张文元等: 毛竹成竹期根际土壤微量元素变化规律
图 3 毛竹成竹期根际土壤 Cu 含量变化
用, 幼竹根际土壤中 Zn 含量影响着幼竹对 Zn 的吸
收。在幼竹成竹时期( 图 4) , 幼竹根际土壤中 Zn含
量在 6 月上旬急剧升高, 到达高峰值 3. 5 μg·g - 1
后, 随之降低, 8 月上旬后又逐渐升高。与 Cu 含量
相比, Zn 含量更高, 有研究表明, 小分子有机物与土
壤中 Zn 形成的络合物的稳定性要大于 Cu, 因而在
土壤溶液中 Zn 浓度较高 [ 17 ] 。Zn 在土壤中的有效
性与多种因素有关, 如土壤通气状况、微生物活性、
易分解有机质含量、pH 值、植物根系代谢活动等, 其
中 pH值和有机质对土壤 Zn 含量变化的影响比较
重要。微生物生长所需的最适氢离子浓度一般是很
低的。在较高浓度时, 氢离子对微生物有毒性或致
死效应 [ 18] 。幼竹随着根际土壤 pH 值变化, 微生物
活动也随之变化, 从而增加或减少有机质的分解, 产
生的胡敏酸、富里酸与 Zn离子产生络合反应相应变
化, 从而影响 Zn离子在土壤中有效性。本实验土壤
Zn含量变化可能是根际土壤有机质、pH 值及其他
因素综合作用的体现。
图 4 毛竹成竹期根际土壤 Zn含量变化
3. 3. 3 毛竹成竹期根际土壤 Fe 含量变化规律 Fe
是植物体多种酶的重要组成分, 同时参与叶绿素合
成, 因此对植物的生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土壤中
Fe 形态多样, 只有交换态和溶液中 Fe 是有效态, 幼
竹根际土壤中 Fe 含量的动态变化对幼竹 Fe 吸收有
着重要作用。图 5 表明, 幼竹根际土壤 Fe 含量自 6
月上旬逐渐升高, 到达高峰值 55. 5 μg·g - 1后, 而后
降低, 8 月上旬后变化趋于平缓。有研究表明, 土壤
pH 值升高 1 个单位, 土壤中 Fe3 + 浓度降低 1 000
倍 [ 1 7] , 而有 Fe2 + 存在时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可以显
著提高 Fe3 + 浓度, 同时受有机质分解作用影响, 有
机物和胶体含量增加, 加大了其对 Fe 的吸附和络合
作用, 对 Fe 固定作用也随之增加。本实验中, 可能
因为氧化还原反应比较弱, 在土壤 pH 值和有机质
含量的影响下, 铁离子浓度达到高峰值后, 逐渐
下降。
图 5 毛竹成竹期根际土壤 Fe 含量变化
图 6 毛竹成竹期根际土壤 Mn含量变化
3. 3. 4 毛竹成竹期根际土壤 Mn 含量变化规律
Mn在植物体内有着重要的生理作用, 由于其与 Fe
一样有化合价的变化, 因而有与 Fe 相似的营养作
用, 参与植物的光合作用, 促进硝酸还原, 影响氨的
转化和蛋白质的合成。另外它是呼吸作用多种酶的
活化剂, 影响植物的呼吸作用, 土壤中有效态 Mn 含
量影响幼竹对 Mn 的吸收。成竹期 Mn 含量( 图 6)
自 6 月上旬逐渐升高, 到达高峰值 106. 95 μg·g - 1
之后降低。这可能与土壤 pH 值、氧化还原电位有
关, pH 值降低, 铁锰氧化物因部分还原成低价离子
而溶解, 使铁锰氧化物结合态铜减少; H + 增多, 加大
碳酸盐物质溶解, 使碳酸盐结合态锰得以释放, 从而
使有效态锰增加 [ 17 ] 。从整个幼竹生长期的 pH 值变
化来看, pH 值变化情况与根际土壤的锰元素的含量
变化情况并不同步, 这可能是因为实验地的土壤水
分充足, 在此条件下, 微生物的活动以及土壤的低氧
条件引起高价锰的还原, 使锰的有效性升高, 后期由
985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第 23 卷
于微生物活动减弱, 使锰的有效性逐渐减弱。
3.4 毛竹成竹期根际土壤与非根际土壤微量元素
Cu、Zn、Fe、Mn比较
毛竹自 4 月出笋, 经过大约 1 个月笋期生长后,
即进入高生长, 幼竹根系也随之生长 [ 6] , 10 月后, 由
于气候逐步转凉, 幼竹生长减弱, 根系生活力降低。
此时是幼竹生长转折点, 因此选取 10 月毛竹根际土
壤与非根际土壤, 测其微量元素含量, 结果如表 2,
根际土壤 Cu、Zn、Fe、Mn 含量分别是非根际土壤的
1. 36、2. 23、0. 16、2. 14 倍, 除 Fe 含量以外, Cu、Zn、
Mn含量均比非根际土壤要高, 而根际土壤 pH 值要
低于非根际土壤, 这说明根际土壤微量元素的消耗
主要由根系对微量元素吸收速度、土壤养分状况以
及运输到根表的量来决定。当土壤养分含量较低,
通过质流或扩散到达根表的养分不能补充根系的吸
收, 就会出现耗竭。而根际土壤 pH 值低于非根际
土壤, 说明根际土壤明显酸化, 当幼竹根系吸收阳离
子超过阴离子时, 为维持体内电荷平衡, 根系向外分
泌质子( H + ) , 造成根际酸化。从表 2 中可以看出,
毛竹成竹期各微量元素含量根际土壤与非根际土壤
均存在显著差异, 其中 Cu、Fe、Mn 含量差异达到极
显著水平, 说明对微量元素的溶解吸收, 根际土壤比
非根际土壤受根际小环境影响更显著。
表 2 毛竹成竹期根际土壤微量元素含量与非根际土壤微量元素含量比较
项目 Cu/ ( μg·g - 1 ) Zn/ ( μg· g - 1 ) Fe / ( μg· g - 1 ) Mn / ( μg· g - 1 ) pH 值
根际土壤 0. 48 ±0. 02 1. 26 ±0. 01 2 . 82 ±0. 07 7. 20 ±0. 20 4 . 86 ±0. 01
非根际土壤 0. 35 ±0. 02 0. 57 ±0. 08 17 . 14 ±1. 48 3. 36 ±0. 39 4 . 93 ±0. 02
F 值 29 . 79 * * 92 . 68 * 73. 47* * 73. 47* *
注 : * 为 p < 0. 05; * * 为 p < 0 . 01; 表中数据为 3 个重复样品的平均数。
3.5 毛竹成竹期根际土壤 pH 值、有机质和土壤微
量元素 Cu、Zn、Fe、Mn相关性分析
幼竹根际是个复杂的微生态环境, 微生物的种类
与活动、有机质的含量与种类、大量元素与微量元素
的含量变化以及根际土壤物理性质的变化等相互影
响, 进而影响毛竹的生理活动。本实验将微量元素、
pH值和有机质几种因素进行了相关性分析( 表 3) ,
结果表明, 15 对因素中, 5 对因素达到显著或极显著
相关性, Zn 与 Fe、Zn 与 Mn、Fe 与 Mn 达到极显著相
关性。土壤 pH 值与土壤微量元素含量相关性未达到
显著性水平, 说明在酸性土壤中 pH 值对 Cu、Zn、Fe、
Mn含量影响较小。有研究表明, 土壤 pH值和有机质
含量与土壤微量元素 Cu、Zn、Fe、Mn 的溶解度有
关[ 17] , 本文中根际土壤微量元素是有效态的含量, 虽
然土壤 pH 值影响土壤微量元素的溶解度, 但是实验
中所测得的微量元素的有效性含量是多种因素的综
合作用, 如试验地为酸性土壤, 土壤水分渗透对根际
表 3 毛竹根际土壤微量元素、pH 值与有机质相关系数
项目 Cu Zn Fe Mn pH 值 有机质含量
Cu 1. 000
Zn 0. 558 * 1. 000
Fe 0. 535 0. 844 * * 1. 000
Mn 0. 423 0. 747 * * 0. 782* * 1. 000
pH 值 0. 400 - 0. 195 0. 026 - 0. 055 1. 000
有机质 0. 366 0. 550 0. 606* 0. 296 - 0. 316 1. 000
注 : * 为 p < 0. 05; * * 为 p < 0. 01。
土壤微量元素的累积影响等, 因此土壤 pH 值与土
壤微量元素含量相关性未达到显著性水平。各微量
元素间相关性说明元素间离子状态对其溶解有很大
关系。
4 结论与讨论
( 1) 土壤中微量元素的不同形态可以相互转
化, 其有效性是受多种因素影响, 如土壤 pH 值、温
度、水分、有机质、离子间相互作用等。幼竹根际土
壤中微量元素含量对植物吸收微量元素有着重要的
作用。本实验结果表明, Zn、Mn和 Fe 随生长在 6 月
上旬达到一个高峰后, 随之缓慢下降。Cu 自 6 月上
旬开始逐步升高, 至 6 月中旬达到高峰, 随后逐步下
降, 自 8 月上旬又开始升高, 而后缓慢降低。随幼竹
生长, pH 值呈开口向下的抛物线形状, 8 月中旬达
到最高值, 为 6. 03。有机质含量在 7 月初达到最低
点, 而后慢慢升高。10 月幼竹根际土壤与非根际土
壤各微量元素、pH 值及有机质含量分析表明, 根际
土壤的微环境对微量元素的溶解吸收有很大影响。
研究表明毛竹笋期根际土壤有机质、Cu、Zn、
Fe、Mn 含量最低点为 8 月中旬, 而含量最高点为 6
月中下旬, 说明毛竹在其幼竹成竹期内对养分需求
是有变化的, 这就要求在生产实际中施肥时间要针
对毛竹生长规律进行, 从本文研究结果来看, 毛竹最
佳施肥时间为 8 月。
095
第 4 期 张文元等: 毛竹成竹期根际土壤微量元素变化规律
( 2) 土壤 pH 值和有机质对各个微量元素的含
量变化起着重要作用。土壤在酸性状况下, 微量元
素溶解度均有所增加, 随着土壤 pH 值的增加, 微量
元素的溶解度逐渐降低, 但降低幅度不同。由于土
壤是一个复杂的功能体系, pH 值对土壤有效态养分
含量的影响常因土壤条件的不同而不尽一致 [ 17] 。
微生物活动增强, 有机质分解加快, 产生大量可溶性
低分子有机物对 Fe、Mn 等微量元素具有很强的络
合力 [ 17] , 促进了微量元素的生物和化学还原作用,
从而调节微量元素的含量变化。土壤微量元素有效
性与微量元素的溶解度与土壤有机质或胶体对其的
吸附或络合、土壤重碳酸盐含量、土壤水分含量、通
气性、氧化还原电位等有关, 本实验所得根际土壤微
量元素是有效态的含量, 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
结果。
参考文献:
[ 1] 吴家森 , 胡睦荫 , 蔡庭付 , 等 . 毛竹生长与土壤环境 [ J] . 竹子研
究汇刊 , 2006, 25( 2) : 3 - 6
[ 2] 何奇江 , 张培新 . 不同经营类型毛竹笋用林的地下鞭根系统调
查研究 [ J] . 浙江林业科技 , 2000, 20 ( 2) : 31 - 34
[ 3] 汪奎宏 , 张培新 . 毛竹笋用丰产林地下鞭根系统调查分析 [ J] .
竹子研究汇刊 , 2000, 19 ( 1) : 38 - 43
[ 4] 张幼法 , 林世奎 . 毛竹林地下鞭动态生长的研究 [ J] . 竹子研究
汇刊 , 1999, 18( 3) : 62 - 65
[ 5 ] 周本智 , 傅懋毅 . 竹林地下鞭根系统研究进展 [ J] . 林业科学研
究 , 2004, 17( 4) : 533 - 540
[ 6 ] 江泽慧 . 世界竹藤 [ M] . 沈阳 :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 2002
[ 7 ] 高志勤 , 傅懋毅 . 不同毛 竹林土壤 水分物理性 质的特征 比较
[ J] . 林业科技开发 , 2005 , 19( 6 ) : 12 - 15
[ 8 ] 何东进 , 洪 伟 . 毛竹杉木混交林土壤团粒结构的分形特征研
究 [ J] .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 2002, 10 ( 3) : 215 - 221
[ 9 ] 楼一平 , 吴良如 . 毛竹纯 林长期经 营对林地土 壤肥力的 影响
[ J] . 林业科学研究 , 1997 , 10( 2 ) : 125 - 129
[ 10] 郑郁善 , 陈札光 , 洪 伟 . 毛竹杉木混交林生产力和土壤性状
研究 [ J] . 林业科学 , 1998 , 34( 1 ) : 16 - 25
[ 11] 徐秋芳 , 姜培坤 . 毛竹竹根区土壤微生物数量与酶活性研究
[ J] . 林业科学研究 , 2001 , 14( 6) : 648 - 652
[ 12] 徐秋芳 , 钱新标 . 毛竹根际土壤的化学性质 [ J] . 浙江林学院学
报 , 1998, 15( 3) : 240 - 243
[ 13] 庄伊美 , 叶水兴 . 红壤柑桔园硼铜镁营养失调的诊断 [ J] . 中国
柑桔 , 1991, 20( 3) : 6 - 8
[ 14] 俞立选 , 应先东 , 徐婵娟 . 滨海柑桔失绿黄化病研究 [ J] . 中国
柑桔 , 1982( 1 ) : 13 - 15
[ 15 ] Sims J T. Soil pH effects on the distribution and plant availability of
manganese, copper, and zinc soil science[ J] . Society of America
Journal, 1986, 50( 2) : 367
[ 16] 徐秋芳 , 徐建明 . 安吉县港口乡低产毛竹林地肥力分析 [ J] . 浙
江林学院学报 , 2000, 17( 3 ) : 280 - 284
[ 17] 袁可能 . 植物 营养 元素 的土 壤化 学 [ M] . 北 京 : 科 学出 版
杜 , 1983
[ 18] A H 罗斯 , 赵玉莲 . 环境对微生物活性的影响 ( 中 ) [ J] . 上海
调味品 , 1988 ( 4) : 21 - 24
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