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Research on Early-bearing and High-yielding Technique of Date Tree

枣早实丰产技术的研究



全 文 :第 5 卷 第 1 期
1 9 9 2 年 2 月
林 业 科 学研 究
FO R E ST R E S EA R C H
V o l

F e b
5
,
N o

1
1 9 9 2
枣早实丰产技术的研究 .
邓明全 赵丽华 陈 蓬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 )
王世凯 王永吉 姚彦民
( tiJ 西省很山县林业局 )
摘英 1 9 87 ~ 1 99 。年 , 在山西省理山县建立了2 0 . 7 h a板枣早实丰产试验林 。采用 “圆 锥形 ”矮
化栽培为主导的综合增产措施 , 结果表明 : 2 年生板枣苗栽后第 3 年平均每公顷产鲜果87 8 k g 《3 60
株 /五a )和 3 z z 3 k g (1 2 4 5 株 / h a )。 第 魂年 , 平均每公顷产鲜果 i 9 4 o k g (36 0 株 / h a ) 和 7 5 95 k g
(1 2 45 株 / 五a) , 分别比对照提高 3 ~ 8 倍 , 投入产出比为 1 : 7 及 1 : 13 。 早实丰产与树 势 、 枝果
比及叶绿素增加密切相关。
关. 饲 板枣 , 早实丰产技术
枣树是原产我国的特产果树 , 用途广 , 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 深受国内外人民的喜爱 。欧、
亚 、 美等洲的一些国家有引种 , 以苏联和朝鲜的枣园栽培面积较大I‘, 么〕。 目前 , 我国枣 树生
产存在的主要问题仍然是产量低 , 周期长 , 经济效益低。 主要原因是粗放经营 , 栽培管理落
后[s1 。 近年来 , 为提高成龄枣树的产量 , 采用水肥管理和更新修剪为中心的增产措施 , 获得
显著效果 [毛一 “1。 但对幼龄枣树早实丰产技术的研究还不成熟 。 为此 , 进一步研究枣早实丰产
技术 , 建立早实丰产示范林 , 研究实用性强的配套增产技术并推广于生产 , 对大幅度提高枣
树的产量和质量有重要作用。
1 试验地概况 、 试材及方法
1
.
1 试脸地概况
试验地设在山西省极山县城关镇陶梁村和太阳乡均和村 。 面积20 . 7 h a , 属于 经 营 比较
集约的农耕地 。 黄土状碳酸盐褐色土 , 粘壤质地 。 耕作 层( 0 ~ 30 c m ) 土壤有机质 0 . 9 % ~
1
.
2 %
, 心土层 (3 0 ~ 6 0 e m )0 . 6 % 。 耕作层水解N 7 3 . ll m g / k g 土 , 有 效P 4 。 i 4 m g / k g 土 ,
速效K 2 2 5 . 8 4 m g / k g 土 ; 心上层的N 、 P、 K 含量约 比耕作层低 l 倍 。
本区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半干旱季风气候区 。 年平均气温 13 . 0 ℃ , 绝对最高及最 低 气温
分别为42 . 5 ℃及 一 2 . 6 ℃ 。 年降水量 4 8 3 。 0 m m 。 年 日照 2 382 h 。 土壤和气候适宜栽培枣
树, 但冬春季节干旱多风 , 对造林成活极为不利。
本文于1 9 9 1年 1 月 29 日收到 。
* 本文系‘ 七五 ’科技攻关《人工林集约栽 培技术》课题 的子专题 。 参加试验工作 的有很 山县林业局张 喜 平 、 杨 畜 斗 问
志 , 谨此致谢 。
1 期 邓明全等 : 枣早实丰产技术的研究
1

2 试材
采用当地优良品种梭山板枣(2 1句p , s 萝ui u ba W ill var i: er而5 R ehd )的 2 年 生(酸 枣
实生砧 )嫁接苗 。 平均株高6 。5 ~ n 。。。c m , 平均地径(接口 以上 ) 1 。01 一 1 . 40 c m 。 平均单
株二次枝数 13 。 4个 , 总芽数8 4 . 4个 。 生长健壮 , 无病虫害。
1

3 方法
1

3
.
1 试验设计 为了达到早期丰产和逐年提高产量的长期经济效益 , 设计了以枣树圆锥形
矮化栽培技术为主的综合配套增产措施 , 即细致整 地 (栽植穴 8 0 c m x 8 0 c m )、 密植、 水肥
管理(每年施肥灌水各 2 次)、 矮化整形 (圆锥形 )、 修剪(控制树高和枣头枝数量促进干 粗 增
长) 、 病虫防治、 枣粮间作(种小麦或其它农作物) 。 田间栽培试验用对比 法 (表 1 ) , 即 矮化
整形试验区和对照 (栽后任其自然生长 )试验区(以下简称试验区和对照区) 。
表 _ 1 级 植 对 比 试 验 区
试 区 面 积 (ha ) 栽 植 日期
区 号 间 种 作二物 种 类试 验 区 对 照 区 合 计 (年 ·月 · 日 )
栽植方式
(m x m )
密 度
(株/ h a )
1 5
.
0
3
.
0
1 9 8 7
·
3

1 7
1 9 8 7
·
1 1
·
1 9
4 X 7
2 X 4
3右0
1 24 5
小麦 、 棉花 、 绿豆
小麦 、 棉花 、 西 瓜、 绿豆
1

3

2 考核指标及测定方法 生长及产量的规定指标是 , 栽植第 5 年株高达 3 m 左 右 , 平均
干径 4 ~ 5 e m , 枝展Z m 左右 , 鲜果产量 1 5 0 0 kg / h a 。
田 间设计采用随机区组 , 单株小区 , 重复20 次。 测定株高、 干径 、 枝展 。 每年 8 月中旬
座果稳定后调查枣吊数 、 结果枣吊数、 单株实有果数。 按 1 10 个鲜果 1 k g 计算单株产量 。 叶
绿素含量测定用 POA 一1 型叶绿素测定仪 。 试验数据的统计推 断与分析采用参数的区间估计
和相关分析法。
2 结呆与分析
2

1 生长及结实
在视山县试验地的条件下 , 采用“圆锥形”矮化整形修剪为主的综合管理措施 , 有效地控
制住幼树的高生长 , 促进了干粗增长 , 提高了叶绿素含量和枣吊座果率(表 2 ) 。
表 2 生 长 及 结 实 , (测定 日期 : 19 9 0年 8 月1 8 日 )
栽植方式 树 龄处 理 整形方式
(m
x m ) (
a
)
树 高
(m )
干 径
(e m )
冠 径
(m )
枣头数 叶绿素含量 叶 果
(个 ) (m g / d m Z) 比 值
平均枣吊
座 果 率
(% )
试 验 区 圆 锥 形 2 X 4
4 X 7
6
.
4
7
.
3
4
.
3 7 2 3
4
.
07 4 8
7 0 4
.
3
6 1 8
.
5
9 5

7
7 8

8
a

b
l魂OAŽ”Ul.⋯22334月一4对 照 区 自然树形 Z X 通
二X 7
5

4 a 1
.
8
4
.
5 b 1
.
6
4
.
l b 1
.
4
3
.
9 b e 1
.
3 ::::
1
.
6 7 1 1
1
.
5 2 4 4
1 3 9
.
3
9 2

g
5 1
.
3
4 2

7
注 : 每个平均数后面有相同字母的表示 t 测验差异没有达到 0 . 05 的显著水平 。
由表 2 可知 , 适宜树形和树冠体积是早实丰产的必要条件 。 以2 m x 4 m 的栽植方 式 为
例 , 栽植第 4 年 , 在同一水肥管理条件下 , 按圆锥形整形 , 修剪后的平均树高 为2 . 6 m , 平
58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5卷
均冠径 1 . s m , 树冠体积1 。9 m 3 , 平均单株果数70 4个(6 . 4 k g ) , 而对照 区(自然树形 )平均树
高3 . 0 m , 冠径 1 . 4 m , 单株果数 1 3 9 . 3个(1 . 3 k g ) 。 试验区的结实量比对 照高 5 倍 。
另外 , 枣头及二次枝的选苗量对幼树早实丰产影响很大 。 4 年生幼树平均单株枣头数 6 ~
7 个 , 二次枝 5 ~ 60 个 , 枣吊座果率70 %~ 90 %之间。 而对照区平均单株枣头数n ~ 12 个 ,
二次枝 6 ~ 73 个 , 枣吊座果率40 % ~ 50 %之间。 可见 , 有效地控制枣头及二次枝的数量 , 可
提高结果的果枝比率。
最后 , 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叶 /果值以试验区最高 , 分 别 为 4 . 0 7 4 8 ~ 4 . 3 3 7 2 m g / d m Z 和
2
.
1一 2 . 3 。 对照 区为1 . 5 2 4 4 ~ 1 . 6 7 1 1 m g / d m Z和9 . 1 ~ 9 。 s。 表现为叶绿素含量增加 , 叶/果
值下降的趋势。 换言之 , 单位结果枝 (枣吊)的座果数量随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增加而增多。 根
据80 个样株测定数据的平均数进行回归分析 , 叶绿素含量 (x) 与叶/ 果值 (g) 的线性回归方程
为 :
万 = 1 2 。 7 9 8 一 2 。 5 2 6 x 了 = 一 0 。 9 2 3
呈极显著负相关〔肠 . 。, (8) = 0 . 7 6 5 〕。 当 夕值分别为 2 、 4 、 6 、 10 , 则 X 相应 值是 4 . 2 7 4 。、
3
.
48 2 4

2
.
6 9 0 8

1
.
8 9 9 2
。 可见 , 枣早实丰产的基本条件之一是叶绿素含量的提高。 因为光
合强度随叶绿素含量增加而增大〔7 ] 。 在枣树的生物学产量 (树体总量)和经济产量 (果实 )中 ,
光合产量占总产量 (干重 )的 90 % 以上。 在光合产量中(碳水化合物 )占 93 % 的碳和氧来 自空
气中的 CO : , 7 %的氢元素来自土壤水分 。 这说明整形修剪对创造通风 (供给CO : )和透光(能
源 )条件的重要性 [s] 。
2
.
2 果实产且
果实产量是衡量栽培技术经济效果的主要指标。 采用矮化整形(圆锥形)和矮化 修 剪 (控
制 3 一 4 年生板枣树高在 2 . s m 左右 ) , 4 年生板枣树平均单株鲜果产量可达 5 . 4 ~ 6 . 1 k g ,
表现出早实丰产的优势(表 3 ) 。 在相同的管理条件下 , 任其自然生长的 4 年生板枣树 , 平均
单株鲜果产量只有 0 . 8 ~ 1 。 7 kg 。 由于控制板枣幼树的枣头数量及生长 量 , 促 进 了 干 径增
长 。 干径增长快有利于树冠营养物质的积累和早期结果。
裹 3 果 实 产 ,
19 89 年鲜果产t 1 9 9 0年鲜果产t
平t‘啊柳楷圳95%咖娜z生;工(1栽植方式 树龄处理
(m x m ) ( a )
平均产 t 平均产 t 9 5 %
显信区间
(kg / h
a )
村龄
平均产 t
(a )
抽样小区果重
平均值
(k g / h
a )
(k g /
株 ) (kg / h
a )
平均产盆 95 %
丑信区间
(k g / h
a )
平盘‘搁翻沁划喇嘲:ks/tz士;里(]小重值/)样果唱均抽株区平‘
Z X 连
4 减 7 :
.
::
1
.
5 ~ 3
.
9 3 1 1 2 5
2
.
2 ~ 3
.
7 8 7 8
.
4
1 86 7
.
5 ~ 4 8 5 5
.
5
7 9 2
.
0 ~ 1 3 32
.
0 :
,
::
4
.
2 ~ 8
.
9 7 5 9 4
.
5 5 2 29
.
Ctw 1 0 8 0
.
5
3
.
6 ~ 8
.
2 1 9 4 0
.
4 1 2 96
.
0 ~ 2 9 5 2
.
0
,曰伪J内」
Z X 减
4 火 7 4 1 . 7
0
.
5 ~ 1
.
1
0
.
1 ~ 3
.
4
9 9 6
.
0
6 1 2
.
0
6 22
,
5 ~ 1 3 6 9
.
5
36
.
oe l 2 2 4
.
0
¹
试脸区对服
¹ 对照 区栽植第 3 年( 19 39 年 )结果稀少 , 没记载产皿 。
2 . 3 技术经济效果
采用矮化整形为主的配套技术 , 2 年生板枣苗栽后第 3年丰产 (试验区) , 平均鲜枣产量
8 78

4 k g / ha ( 360 株/ h a ) 和3 112 . 5 k g / h a ( 1 245 株/ ha ) , 产值7 0 2 . 7 元及2 49 0 元 , 而 对照
1 期 邓明全等: 枣早实丰产技术的研究 5 9
区果实稀少 , 没有产量。 第 4 年 , 试验区平均鲜果产量 1 9 4。, 4 kg /五a( 36 o 株/ ha) 和7 5 94 . 5
k g / h a (1 2 4 了株 / ha ) , 产值 1 5 5 2 。 3 元和6 0 7 5 . 6 元 , 其产量和产值比对照区高出 3 一 s倍 。
每公顷产值比小麦约高 5 倍 , 比棉花约高 3 倍。 投入与产出之比约为 l : 7及1 : 13 。
3 结论
采用矮化整形和相应的综合配套栽培管理技术 , 对大幅度提高枣树的产量和质量效果显
著 , 是解决枣树盛果期到来迟、 经济效益低的有效措施 。 使用该项综合配套技术措 施 投 资
少 , 幼树结果早 , 增产幅度大 , 群众乐意接受 , 易于推广应用 。 1 9 8 9年在山西省翟山县推广
面积约10 0 h a , 辐射区新栽植枣树面积达2 0 0 hao
参 考 文 献
〔1 〕 T a g ie r , T . M . e t a l . , 1 9 7 7 , J u ju b e— a u s e fu l e r o p in A z er b a ija n , S u 6 t r o 夕‘e he s k‘e K ““ lr“r , ,
(3 )
:
9 7 ~ 9 8
.
[ 2 〕 K im , T . K . e t a l. , 1 9 59 , C u ltiv a t io n s ta tu s a n d e h a r a e te r is t ic s e f t he ju ju b e (2 1二 , 尹hu s )
e u lt iv a tin g 5 0 主1 in t he e h ie f p r o d u e in g d ist r宜e亡 o f y e o n g n a m a r e a , T 入e R e s o a r c 人 R e尸o rr: o f
the R “r a l D e p e lo P沉e n * A d 爪fn is tr a *1’o ”, 3 1(i ) : 2。~ 3 6 .
〔3 〕郭裕新等 , 1 9 89 , 我国枣区低产原因和适用 的增产技术 , 中国果树 , (4 ) : 3 8 ~ 40 。
〔4 〕姚振枝等 , 1 9 8 9 , 枣树丰产综 合技术开发研究 , 林业科技通讯 , (5 ) : 2 5~ 27 。
〔5 〕黄德社等 , 1 9 8 6 , 千亩枣园丰产经验简介 , 中国果树 , (4 ) : 23 一24 。
〔6 〕陈贻金等 , 1 9 8 4 , 枣树综合性丰产试验初报 , 河南农林科技 , (3 ) : 24 ~ 2 5 。
〔7 〕李树林等 , 1 98 7 , 枣光合特性的研究 , 河北 农业大学学报 , 1 0( 专刊 ) : 肠~ 4 2 。
〔8 」许明宪 , 1 9 89 , 早地果树栽培 新技术及其原 理 , 天则出版社 , 1 5一 1 70
R e s e a r c h o n E a r l夕功e a rin 夕 a n d H i夕h一少ie ld in 夕
T e ehn fg u e o f D a te T r e e
D e n g M in g 职 a n Z ha o L ihu a Ch e n Pe n g
(T 石e R o so a r e h l : s t‘fo fe o f F o r e s fr , C A F )
W a昭 S hik a i W a n g Y o昭jie Y a o Y a n m in
(F o r e s t r , B “r e a o o f J is ha o C o 。”t y
,
S ho o x i P r o v fo e e )
A bs tr a吐 T h e e x o e r im e n t a l p la n ta tio n o f 2 0 。 7 h a w a s e s ta b lish e d w ith
S ee d li n g S 0 t 2 一ye a r 一o ld 士o r r e s e a r Cn o n e a r l势b e a f ln g a n d 且lg h- y le ld i n g
te eh n i妙e o f Zf路ph。: 1’咖ba in 1 9 8 7 in Jish a n C o u n ty , Sh a n x i Pr o v in e e .
T he in te g r a te d m e a su r e s (m a in ly c o n ie a l b r a e hysm e u lt iva t i
o n ) w e r e aPP
-
lie d

T h e r e s u lt s show ed tha t the m e a s u r e s e o u ld r e m a r k a b ly in e r e a s e t h e
fr u it y ie ld

In the th ir d ye a r a ft e r Pla n t in g
, the m e a n yie ld o f fr e sh fr u it
梦a气8 78. k g /卜a i几 the . Pla n ta乡知n 万ith . a d e乎5 1钾 _ o f 3 6 0 ,杏r e e slh袄. a nd. 3 1 1.3
K g / 立a , 子n t拜e P.l a n t aF.l o n w i t l 丹共 n那t又o t 于2 4乒, t-r e e s /架一 , 子n t粤e 钾u r t粤
ye a r a lt e r P la n L i n g
, t l e 爪e a n y le lQ 0 1 〔l e P la n t a L 10 n W IL l 不l e Q e l S I不y 0 1
3 6 0 tr e e s / h a
,
1 9 4 o kg / h
a , w a s 4 t ime
3 o v e r th at o f
m e a n y ie ld o f the Plant a t io n
W a s 8 t im e s o v e r th a t o f the
w it h th e d e n s it y o f 1 2 4 5
th e e o n tr o l
, a n d t h e
t r e e s / ha
,
7 5 9 5 k g /h a
,
e o n t r o l

T h e r a t io s o f in Pu t t o o u tPu t w e r e
1 : 7 a n d l : 1 3 r e sPe e t iv e ly
.
K ey wo
r血 Z玄粼p升. 5 iuj “右a ; e a r l失b e a r in g a n d hig h- y ie ld in g te eh n iq u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