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Contingent Valuation of Forest Culture in Miaofeng Mountain in Beijing

北京妙峰山森林文化条件价值评估



全 文 :第 51 卷 第 6 期
2 0 1 5 年 6 月
林 业 科 学
SCIENTIA SILVAE SINICAE
Vol. 51,No. 6
Jun.,2 0 1 5
doi: 10.11707 / j.1001-7488.20150602
收稿日期: 2014 - 11 - 26; 修回日期: 2015 - 01 - 06。
基金项目: 中国森林资源核算及绿色经济评价体系研究(2014 - R20)。
* 张德成为通讯作者。
北京妙峰山森林文化条件价值评估*
朱 霖 李智勇 樊宝敏 张德成 苏立娟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科技信息研究所 北京 100091)
摘 要: 【目的】评价妙峰山森林文化价值,对我国其他地区的森林文化价值评估亦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为全面
开展中国森林文化价值量化评估探索路径。【方法】采用条件价值评估法,调研受访者对森林文化的认同程度,评
估妙峰山森林文化价值,继而采用逐步回归法分析受访者支付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古树名木、寓言典故和神
山传说是受访者接触程度最高的文化符号; 受访者了解森林文化的方式呈现多元化,互联网和书籍是最主要的途
径; 森林采摘是受访者最乐于接受的森林实践活动; 94% 以上的受访者认同森林具有文化价值,认可程度较高;
舒缓心情是受访者最为认同的福利 (占比为 82. 32% ),其次为锻炼身体 (占比为 62. 20% )和休闲娱乐 (占比为
45. 12% ); 妙峰山森林文化的人均支付意愿为 100 元人民币,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个人年收入,其次是对森林文化
价值的认同程度和学历; 对所支付费用的使用透明度不放心是部分受访者拒绝支付的最主要原因; 大部分受访者
(占比为 53. 05% )愿意将所支付的费用使用在妙峰山森林文化艺术创作方面,捐款(占比为 33. 77% )是受访者最
愿意接受的支付方式。【结论】理解偏差、心理账户偏差、支付方式偏差、投标起点偏差等多种偏差都会造成条件
价值评估结果的误差。即使本研究只是初步估值,本研究的方法与结论仍然可以为建设与保护森林文化的相关管
理决策提供依据。另外,如何提升国民对森林文化的认知和参与程度以及对森林文化所带来福利的感受,是提升
国民对森林文化的认可程度,乃至提升森林文化价值的关键。森林文化的内涵随着人类对森林功能认识的不断深
入、人类与森林相互作用关系的变化而不断拓展,如何正确认识森林文化并科学计量森林文化的价值仍然是一个
有活力的课题,值得继续深入研究。
关键词: 妙峰山; 森林文化; 价值评估; 条件价值评估法; 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 S762. 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 - 7488(2015)06 - 0009 - 08
Contingent Valuation of Forest Culture in Miaofeng Mountain in Beijing
Zhu Lin Li Zhiyong Fan Baomin Zhang Decheng Su Lijuan
(Research Institute of Forestry Policy and Information,CAF Beijing 100091)
Abstract: 【Objective】Valuation of forest culture in Miaofeng Mountain was intended to provide an example for
valuation of forest culture in other areas of China,and to develop approaches to the quantitative assessment of the cultural
value of China’s forest. 【Method】In order to assess the cultural value of forest in Miaofeng Mountain,interviews were
conducted to analyze the recognition of forest culture by using Contingent Valuation Method.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willingness to pay of the respondents were analyzed by using stepwise regression method. 【Result】Ancient and famous
trees,fables and allusions,and legends of sacred mountains are most popular cultural symbols for the respondents. The
respondents comprehended forest culture through a variety of ways,and internet and books were the main approach. Fruit
collection in forest was the mostly accepted way of participation in practices related to forest. More than 94% of the
respondents agreed that the forest has cultural value. The highest recognition by the respondents was relief of depressed
mood as the gained benefit (82. 32% ),followed by physical exercise (62. 20% ) and entertainment (45. 12% ) . The
willingness to pay for the forest culture in Miaofeng Mountain was 100 RMB per capita,and the most important influencing
factor was the annual income of individuals,followed by approbation to forest cultural value and educational background of
the respondents. Worries about the transparency of the uses of paid fees was the most important reason for rejecting pay.
Most respondents (53. 05% ) expressed willingness to pay for producing arts associated with the Miaofeng forest culture,
and donation was the most acceptable way of payment by respondents. 【Conclusion】 A variety of deviations in
林 业 科 学 51 卷
understanding,mental account,pattern of payment and starting point of bidding,may cause errors in the contingent
valuation. Even as a preliminary estimate,the methods and conclusion in this study could be used to provide the basis for
management decisions associated with construction and protection for forest culture. In addition,the key to enhance the
forest cultural value was how to improve people’s perception of forest culture and degree of participation. Along with the
deepening of understanding of forest functions and the chang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and forest,the connotation of
the forest culture was expanded. How to accurately assess the value of the forest culture is a viable and hot issue worldwide
and needs to be further studied.
Key words: Miaofeng Mountain; forest culture; value evaluation; contingent valuation method; influence factors
森林文化最初与图腾崇拜、民族风俗等朴素的、
对自然敬畏的情感交织在一起,伴随着社会经济的
发展,逐步形成具有独特内涵与风格的文化体系
(蔡登谷,2002)。森林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是森
林文化的载体,影响人类的知识水平及生活质量;
人类影响森林的物理特性,唤醒了森林的美和价值,
彰显了森林文化。人类与森林的相互影响产生了森
林文化,并将贯穿人类社会发展的始终。对比国内
外森林文化相关研究进展,不同点是国内相关研究
更加偏重于森林文化的演变历程(蔡登谷,2002)、
特征(吴庆刚,2007)、结构体系(李晓勇等,2006)
以及制度建设 (樊宝敏等,2006)等宏观方面的研
究。而国外相关研究偏重于从不同角度剖析森林文
化的内涵及外延,思考森林文化对人类福利的影响
等宏观方面的研究。相同点是国内外森林文化的相
关研究大多属于定性研究,较少涉及定量研究。森
林文化所包含的诸多效益大多是无形的,且很难与
森林的社会、生态效益分开,量化结果的准确性通常
被认为是有争议的。本研究以妙峰山为研究地,调
研受访者对森林文化的认同程度,评估妙峰山森林
文化的价值,对促进森林文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研究区概况
妙峰山位于北京市西部门头沟区(115°25—
126°10E,39°48—40°10N),海拔 1 291 m,火成岩
结构,属太行山余脉。中纬度暖温带大陆性半湿润
季风气候,全年降水主要集中在 6—8 月,平均降雨
量 600 ~ 700 mm。1 月份平均气温 - 10 ℃,7 月份
平均气温 22 ℃。物种丰富,有 570 余种木本植物,
20 余种珍贵药材。植被以暖温带阔叶混交林为主,
主要是侧柏 ( Platycladus orientalis )、油松 ( Pinus
tabulaeformis)、刺槐 ( Robinia pseudoacacia ) 和栎树
(Quercus)。土壤以棕壤土为主。
妙峰山是我国的玫瑰(Rosa rugosa)之乡,千亩
玫瑰花海是妙峰山的重要地标性景观。妙峰山风景
秀丽,峰顶环于群山而兀立于中,四周山脉状如莲花
花瓣,而峰顶宛如出水的莲花花心受周边山脉的捧
托。境内古迹名胜众多,广袤深邃的自然风光与鬼
斧神工的宗教建筑艺术完美结合。
妙峰山传统庙会是我国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
分,始于明朝后期,距今已有 300 余年的历史。庙会
期间,京城万人空巷,其规模堪称华北之首。1925
年 4 月 30 日至 5 月 2 日,北京大学研究所顾颉刚等
针对妙峰山香会进行了为期三天的调查,调查结果
刊登在当时的《京报》副刊,引起学术界的震动。
1928 年《妙峰山》一书出版,开创了我国民俗学田野
调查的先河,象征着西方的民俗学在我国落地生根,
妙峰山因此被誉为中国民俗文化的发祥地。妙峰山
所蕴含的森林文化是中国民俗文化与妙峰山森林相
互融合的产物,优美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人文景观
交相辉映,是研究森林文化的重要典型。
2 研究方法
在综合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笔者认为量化森
林文化的难点集中于两点: 1)准确划定森林文化的
内涵与外延; 2)科学合理的定量评估方法。因而本
项研究建立以下 2 个假设作为研究的基础:
假设 1: 划定明确的森林文化的边界与内涵。
森林文化的内涵与外延因各位学者的不同理解而有
所区别,各有侧重。从森林文化与人类福利相互影
响的角度,将森林文化的内涵分 3 个侧面阐释: 1)
由森林而引发的灵感,包含森林相关的艺术作品和
木制工艺品 2 个方面; 2)人类与森林相互作用而产
生的历史沉淀,包含森林相关的文化遗址和风俗等
2 个方面; 3)公众通过体验和参与而获得的福利,
包含森林相关的教育、实践活动、健康(包含身体健
康、心理健康和社会幸福感)以及审美等。
假设 2: 通过条件价值评估法能够科学合理地
评估森林文化的价值。森林所提供的“文化产品”
或“文化效益”从本质来讲都是经济概念。价值是
人们对事物的态度、偏好及信仰,反映了人主观思想
对客观事物的认识。Fontana 等(2002)指出只有人
01
第 6 期 朱 霖等: 北京妙峰山森林文化条件价值评估
们脑海中意识到森林文化的存在才会形成森林文化
价值。因而,本研究假设受访者在充分了解森林文
化内涵的基础上,能够理性地评估森林文化的价值,
给出合理的支付意愿。
条件价值评估法(CVM)反映了所评价的生态环
境物品或服务的稀缺性,表现了人类对生态环境资源
及其变化的价值取向,是评估非市场交易的生态环境
物品或服务的典型陈述偏好评估法。Davis(1963)应
用该方法评估美国缅因州的滨海森林娱乐价值,将此
法最早引入到森林非使用价值的评估方法体系中。
美国内务部于 1986 年推荐条件价值法作为分析自然
资源的存在价值和遗产价值的基本方法。截止 2010
年,数以千计的条件价值评估方面的研究已在 130 多
个国家中展开,这些研究涉及文化、环境、卫生、交通
以及其他问题,其中大约 60%的大尺度环境价值评
估数据来源于加拿大环境部、美国环境保护局以及其
他国家的环保部门(Carson,2012)。条件价值法在我
国的研究与应用始于 20 世纪末,目前,已应用到森林
社会效益评估(张颖,2004; 曾祥谓等,2012)、耕地
价值评估(马文博,2009)、水质价值评估(蔡志坚等,
2006)、湿地资源价值评估以及森林游憩价值评估(许
丽忠等,2007; 杨志耕等,2010)等多个方面,但是明
确地以森林文化为评估对象的研究极少。
典型的条件价值评估法调查问卷主要包含背景
知识验证和核心估值的引导问题 2 个方面。另外,
由于受访者的性别、年龄、学历、居住地与研究地距
离、个人年收入、家庭成员数量等社会经济变量,直
接影响受访者的支付意愿(赵军,2005),因此应将
受访者的这些社会经济信息纳入到调查问卷中。从
受访者对森林文化的认知程度、参与程度、认可程度
以及对森林文化所带来福利的感受 4 个方面,阐释
与剖析受访者所理解的森林文化,验证受访者对森
林文化及妙峰山森林文化的了解程度。
在引导受访者进行核心估值前,首先需要对被
调查者提出验证性问题,验证其是否真正了解妙峰
山森林文化的现状、演变原因及趋势,引导其能够合
理地进行估值。背景知识验证部分是受访者充分了
解森林文化的内涵、继而理性回答核心估值问题的
先决条件,因而调查问卷需要搜集环境问题的背景
资料以帮助人们在信息充分的情况下做出决定。为
此需要准备妙峰山地区近年来的卫星图片及文字资
料,向被调查者展示妙峰山地区森林变迁历程以及
森林文化底蕴。
为了减少瞬时效应的影响,调查时需明确指出
受访者每年都需要支出这些数量的货币以维持妙峰
山地区森林文化资源。尤其应当注意的是,问卷调
查时必须向受访者传达: 政府正在考虑施行相关政
策,他们对这些问题的反馈能够影响该政策的制定;
同时,必须提醒受访者对支付意愿问题做出的承诺
将会导致其收入的变化。核心估值引导方法主要分
为开放式问卷、二分式问卷以及支付卡式问卷 3 种
方法。支付卡式问卷需要受访者从一系列给定的货
币量中做出选择,能够有效地去除初始值的影响
(Horton et al.,2003)。制作支付货币量梯度时应注
意,支付卡中的选项最小值为零且最大值不设上限,
分别满足认为不应对本项目做出支付和应不计代价
支付的受访者的选择需求 ( Shyamsundar et al.,
1996)。通常选用调查样本的中位数或平均值作为
人均支付意愿。由于本研究采用支付卡式调查方
法,所得人均支付意愿为离散型变量。同时由于支
付卡中的最大值不设上限,因而不适宜采用求平均
值的方法计算人均支付意愿。故而本研究将调查样
本的中位数作为人均支付意愿。
将受访者的社会经济信息,包含年龄、性别、学
历、个人年收入、住址、是否有孩子以及受访者对森林
文化相关问题的看法,包括: 问题 Q1 您是否认同森
林可以使您及您的家人更好地了解大自然; 问题 Q2
您认为 1 年内,中小学生应该参与森林中教育活动的
次数; 问题 Q3 您是否认同森林对中小学生户外学
习经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问题 Q4 近 1 年内,您游
览森林的次数; 问题 Q5 近 1 年内,您游览妙峰山的
次数; 问题 Q6 您是否认同森林是自然和文化遗产
的重要组成部分; 问题 Q7 您是否认同森林文化存
在价值; 问题 Q8 您是否认同森林可以造福子孙后
代。数量化定义各个问题的答案以便于分析。对这
14 个因子无量纲化处理之后,采用逐步回归的分析
方法,建立回归模型,分析各个因子对受访者支付意
愿的影响程度(Horton et al.,2003)。
笔者于 2014 年 9 月采用面对面访谈方式在妙峰
山进行调研,共发放 170 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 164
份,问卷反馈率为 96. 47%。受访者是在其愿意接受
访谈的前提下,采用随机抽取的方法确定。另外,年
龄在 10 岁以下的孩子对森林及周围的环境还没有形
成稳定的认知,因而不在本次调查的受访者之内。
3 结果与分析
3. 1 受访者基本信息
接受访问的游客年龄结构集中在 23 ~ 30 岁和
31 ~ 40 岁,分别占总受访者人数的 31. 90% 和
35. 58%。受 访 者 的 男 女 比 例 为 58. 86% 和
11
林 业 科 学 51 卷
41. 14%。从学历上看,拥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受访
者占比为 80%,其中本科学历占总比为 58%,受访
者的文化水平普遍较高。
有 10. 20%的受访者为在校学生,暂没稳定收
入,因而在分析受访者收入水平时去掉在校学生。
分析剩余样本的收入水平,个人年收入处于 3 ~ 5
万,5 ~ 8 万,8 ~ 10 万,10 ~ 15 万和 15 万以上的受
访者数量占总受访者数量的比重分别为 16. 33%,
25. 85%,8. 16%,17. 01% 和 9. 52%,此外,个人年
收入处于 3 万以下的受访者数量占比为 12. 93%。
对照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 2013 年统计数据,全国
人均年收入 26 958. 99 元,北京人均年收入为
41 103. 11元,受访者的收入水平普遍较高。
分析受访者从居住地到妙峰山所耗费的时间,
70. 08%的受访者需耗时 1 ~ 3 h,耗时在 30 min 以
内的受访者仅占 2. 92%。因而受访者主要是北京
及周边地区的居民,但是居住在妙峰山区域的游客
较少。
3. 2 对森林文化的认知程度
通过调查公众与森林及妙峰山森林相关的文化
符号的接触程度以及接触方式,研究公众对森林文
化的认知程度。本研究所指的文化符号是指基于森
林而引发的灵感而创作的文艺作品、木制工艺品以
及古树名木。
接触森林和妙峰山森林相关文化符号的受访者
的百分比变化趋势大体相似,略有差别(表 1)。古
树名木、寓言典故和神山传说是受访者接触程度最
高的文化符号。受访者对各类妙峰山森林相关的文
化符号的接触程度整体较低,明确表示没有接触过
森林或妙峰山森林相关文化符号的受访者的比重分
别为 5. 49%和 38. 41%。
受访者了解森林相关文化符号的方式呈现多元
化,互联网和书籍是受访者了解森林文化的最主要
的途径,占比分别为 68. 90%和 39. 63%。选择学校
课堂作为了解方式的受访者数量比选择互联网、书
籍导游讲解和宣传栏展示的数量都低。此外,
10. 98%的受访者选择亲友介绍等其他方式。表示
没接触过森林文化的受访者数量占比为 3. 05%。
3. 3 对森林文化的参与程度
分析受访者参与森林相关实践活动的方式: 受
访者对森林采摘的兴趣最高,大部分(68. 29% )曾
参与过森林采摘活动,主要的采摘对象为非木质林
表 1 接触各类森林以及妙峰山森林相关的文化符号的受访者的百分比
Tab. 1 Percentage of respondents accessible to cultural symbols associated with forest and the
Miaofeng Mountain forest
项目 Item
寓言典故
Fables and
allusions
音乐作品
Music piece
电影作品
Cinematographic
work
神山传说
Sacred
mountains
legend
古树名木
Ancient
and famous
trees
木制工
艺品
Wooden
crafts
没接触过
No contact
接触森林相关文化符号的受访者的百
分 比 Percentage of respondents
accessible to cultural symbols associated
with forest
56. 71% 21. 34% 42. 68% 54. 88% 57. 93% 31. 71% 5. 49%
接触妙峰山森林相关文化符号的受访
者的百分比 Percentage of respondents
accessible to cultural symbols associated
with the Miaofeng Mountain forest
31. 71% 3. 05% 5. 49% 28. 66% 26. 83% 10. 37% 38. 41%
产品。森林经理实践活动的主要参与者为林业从业
者以及园林和园艺爱好者,专业性要求较强,因而参
与率较低,仅占 15. 85%。9. 15% 的受访者没有参
加过任何森林相关的实践活动。依据目前公开的统
计资料,鲜有由正规的社会团体组织的森林相关的
志愿活动,亦没有明确的统计数字。在调研过程中,
有 4 位受访者曾参与过森林相关的志愿活动,表明
该类活动在国内已处于萌芽状态,有助于森林文化
的传播。
成人对孩子参与教育活动的方式起主导作用,
本项分析有助于了解中小学生参与森林相关教育活
动的现状。大部分(60. 37% )受访者认为学校应是
中小学生参加森林相关教育活动的主要组织方式。
导游讲解、宣传栏展示和家长言传身教等非正式学
习方式,在受访者中的认可度相对较低。63. 80%的
受访者认为中小学生每年应该参加 2 ~ 4 次森林相
关的教育活动,其中,约 26. 38%的受访者认为 2 次
较为合适,是最受支持的选项。
3. 4 对森林文化的认可程度
问题 Q1 您是否认同森林可以使您及您的家
人更好地了解大自然;问题 Q3 您是否认同森林对
中小学生户外学习经历发挥了重要作用;问题 Q6
21
第 6 期 朱 霖等: 北京妙峰山森林文化条件价值评估
您是否认同森林是自然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
分;问题 Q7 您是否认同森林文化存在价值和问
题;问题 Q8 您是否认同森林可以造福子孙后代。
这 5 个问题从与森林相关的教育、森林文化遗址以
及森林文化的存在价值等多个侧面,剖析受访者对
森林文化的认可程度。总体来看,受访者对于森林
文化的认可程度较高,对该 5 个问题持同意或者强
烈同意观点的受访者人数占受访者总人数的比值都
在 94%以上。相较于其他 4 个问题,受访者对森林
在中小学生户外学习经历中发挥的作用认可程度较
低。主要是由于 2 个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1)电脑、
电视以及其他有组织的活动(辅导班、业余爱好班)
占据了中小学生大量的业余时间; 2)家长和学校越
来越担忧中小学生户外活动的安全问题。
受访者对该 5 个问题的答案均在 0. 01 检验水
平上显著相关,即随机抽取的某个特定的受访者对
于这 5 个问题的回答结果具有一致性(表 2)。该相
关性检验结果从一定程度上亦可证明受访者所做出
的答案是仔细思考的结果,验证了调研数据的可
用性。
表 2 受访者对森林文化认可程度相关问题所给答案的相关性检验①
Tab. 2 The correlation test among the answers to the questions associated with the degree of recognition to the
forest culture given by the respondents
问题
questions
Q1 Q3 Q6 Q7 Q8
Spearman
相关系数
Spearma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伴随
概率
Sig.
Spearman
相关系数
Spearma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伴随
概率
Sig.
Spearman
相关系数
Spearma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伴随
概率
Sig.
Spearman
相关系数
Spearma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伴随
概率
Sig.
Spearman
相关系数
Spearma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伴随
概率
Sig.
Q1 — —
Q3 0. 44** 0. 00 — —
Q6 0. 59** 0. 00 0. 55** 0. 00 — —
Q7 0. 50** 0. 00 0. 45** 0. 00 0. 66** 0. 00 — —
Q8 0. 52** 0. 00 0. 36** 0. 00 0. 55** 0. 00 0. 50** 0. 00 — —
①**: α = 0. 01; 伴随概率( Sig. )为双侧 t 检验结果 Chaperonage probability ( Sig. ) for bilateral t test results.
不同年龄段的受访者对于森林文化价值的认可
程度存在差异,50 岁以上和 22 岁以下的人群似乎
更认可森林文化价值(图 1)。相较于拥有其他学历
的人群,拥有本科学历的人群对森林文化价值的认
可程度较低。受访者的性别对森林文化认可程度的
影响非常小,所造成的差异基本可以忽略,分别有
98%的男性受访者和 97%的女性受访者,同意或者
强烈同意森林文化存在价值。
古树名木和文化遗址是受访者针对妙峰山森
林文化认可程度最高的 2 个侧面,其次为健康和风
俗习惯。受访者对妙峰山森林相关的艺术作品认可
程度最低,仅为 5. 49%。值得注意的是,1. 22% 的
受访者明确表示不认同妙峰山森林具有文化价值。
3. 5 对森林文化所带来福利的感受
分析受访者对参与森林实践活动所带来福利的
感受: 锻炼身体是受访者在森林实践活动中最为认
同的益处,选择该选项的受访者占受访者总人数的
83. 54% ; 舒缓心情居于其次,占比为 76. 83% ; 相
比之下,只有一半受访者(53. 66% )认为可以从森
林实践活动中增长知识。
分析受访者对妙峰山森林文化所带来福利的
感受: 妙峰山是中国庙会民俗文化的发源地,因而
在设计相关问题时,加入宗教信仰和体验民俗文
图 1 不同年龄段的受访者对森林
文化价值的认可程度
Fig. 1 Recognition degree to forest culture
value of respondents in different age groups
化作为参照选项。关于妙峰山旅行,舒缓心情是
受访 者 最 为 认 同 的 所 获 得 的 福 利 (占 比 为
82. 32% ),其次为锻炼身体 (占比为 62. 20% )和
休闲娱乐 (占比为 45. 12% )。另外,体验民俗文
化 ( 占 比 为 19. 51% ) 和 宗 教 信 仰 ( 占 比 为
17. 07% )居于末位。
31
林 业 科 学 51 卷
3. 6 人均支付意愿
对妙峰山森林文化的支付意愿为 30,100,200,
500,1 000,2 000 和 2 000 元以上的受访者数量占受
访者总量的比重分别为 23%,28%,13%,9%,6%,
1%和 3%,此外,17%的受访者支付意愿为 0,即拒
绝为妙峰山森林文化的建设与保护支付任何费用。
求算出调查样本的中位数作为人均支付意愿,即针
对妙峰山森林文化的人均支付意愿为 100 元。受访
者对所支付费用的使用透明度不放心是拒绝支付的
最主要原因,5. 49%的受访者由于该原因拒绝支付
费用; 2. 44%的受访者由于否认妙峰山森林存在文
化价值而拒绝支付; 此外,6. 71% 的受访者没有说
明拒绝支付的具体原因。
3. 7 人均支付意愿的影响因素
基于最小二乘法原理,以受访者的支付意愿为
因变量,以受访者的社会经济指标为影响因子,数量
化定义,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各影响因子对
支付意愿的影响。剔除 14 个自变量和支付意愿因
变量 15 个因子中存在缺失值的问卷,共有 120 份问
卷参与逐步回归分析。
经过 3 步回归过程,得到回归模型 3:
Y = 0. 45X1 - 0. 73 X2 - 0. 39 X3。 (1)
式中: Y 为支付意愿(元); X1 为个人年收入(元);
X2 为受访者对森林文化价值的认同程度,强烈同意
取值为 1,同意取值为 2,持中立态度取值为 3,反对
取值为 4,强烈反对取值为 5; X3 为学历,小学取值
为 1,初中取值为 2,高中取值为 3,本科取值为 4,硕
士取值为 5,博士取值为 6。模型 3 的多重相关系数
达到 0. 57,能够达到分析所需要的要求(表 3)。相
比其他 2 个模型,模型 3 的多重相关系数最高,更符
合统计学要求,因而选取模型 3 进一步分析。回归
模型 3 的 F 检验结果及其伴随检验概率 ( Sig. )在
0. 01 的检验水平上符合检验(表 4),逐步回归分析
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 3 回归模型汇总
Tab. 3 Regression model summary
模型编号
Model No.
多重相
关系数
Multipl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多重决定系数
Multiple-
determination
coefficient
调整决
定系数
Adjusted
coefficient
估计的标准差
Estimated
standard
deviation
1 0. 43 0. 18 0. 17 1. 58
2 0. 51 0. 26 0. 24 1. 51
3 0. 57 0. 32 0. 29 1. 46
表 4 模型 3 方差检验
Tab. 4 Variance test of regression model 3
统计指标
Indicators
平方和
Sum of
squares
自由度
Degrees of
freedom
均方
Mean square
F Sig.
回归 Regression 60. 88 3 20. 29 9. 58 0. 00
残差 Residual 127. 12 60 2. 12
总计 Total 188. 00 63
模型 3 中各个因子的伴随概率 ( Sig. )均小于
0. 05,即个人年收入、问题 Q7 您是否认同森林文化
存在价值 (即“受访者对森林文化价值的认同程
度”)以及学历 3 个变量在 0. 05 的检验水平上均相
关显著,符合检验(表 5)。其中,个人年收入和受访
者对森林文化价值的认同程度 2 个变量在 0. 01 的
检验水平上相关极为显著。
表 5 模型 3 的回归系数
Tab. 5 Regression coefficients of model 3
模型 3
Model 3
非标准化系数
Non-standardized coefficients
标准化系数
Standardized coefficients
回归系数
Regression
coefficient
标准误差
Standard
error
标准化偏回归系数
Standardized partial
regression coefficient
t Sig.
常量 Constant 4. 06 0. 74 5. 47 0. 00
个人年收入
Personal annual income
0. 45 0. 10 0. 54 4. 71 0. 00
受访 者 对 森 林 文 化 价 值 的 认 同 程 度
Respondents approbation degree to forest
culture valuation
- 0. 73 0. 26 - 0. 30 - 2. 82 0. 01
学历 Education - 0. 39 0. 17 - 0. 26 - 2. 30 0. 03
在检验显著的预测变量中,标准化偏回归系数
是判断衡量因子相对重要性的标准,其绝对值越大,
表示对模型的贡献越大,对预测指标越重要。对比
3 个变量的 t 检验结果和标准化偏回归系数可以得
出(表 5): 1)对受访者支付意愿影响最大的因素为
个人年收入且呈正相关,即个人年收入越高,受访者
对于妙峰山森林文化的支付意愿越高; 2)对受访者
支付意愿影响较大的因素为受访者对森林文化的认
41
第 6 期 朱 霖等: 北京妙峰山森林文化条件价值评估
同程度且呈负相关。本项研究在对因子无量纲化处
理时,受访者对于森林文化的认同程度越低,定义的
分值越高。因而受访者对森林文化的认同程度越
高,对于妙峰山森林文化的支付意愿越高。3)学历
对受访者支付意愿的影响程度居于第三位且呈负相
关。在对因子无量纲化处理时,受访者学历越高,定
义的分值越高,即受访者的学历程度越高,对于妙峰
山森林文化的支付意愿越低。
3. 8 各用途的支付意愿
大部分受访者(占比为 53. 05% )愿意将所支付
的费用使用在妙峰山森林文化相关的艺术作品的创
作方面,而愿意使用在古树名木的保护方面的受访
者(占比为 6. 10% )最少,前者的数量为后者数量的
将近 9 倍,差别较大。游览路线的维护影响妙峰山
森林文化的可达性,是森林文化维护与提升的重要
保障,因而在设计问题时加入了该选项。愿意使用
在游览路线的维护和文化遗址的维护方面的受访者
的占 比 分 居 第 2,3 位,占 比 分 别 为 36. 59%
和 35. 98%。
3. 9 支付方式
支付方式的最重要标准是可信度。捐款(占比
为 33. 77% )是受访者最愿意接受的支付方式,其次
是购买生态彩票(占比为 29. 80% )。生态彩票是一
种新兴的生态环境融资渠道,可以更广泛地筹集社
会资金用于生态建设,便于公众参与生态环境保护。
税收是美国和欧盟较为推荐的支付方式,能有效降
低零投标及投标金额变异,但是仅有少数受访者
(13. 91% )选择该支付方式。提升门票价格的方式
支持率最低。妙峰山森林公园的门票价格目前为
40 元,部分受访者明确指出森林是公有财产,应该
取消所有门票限制,同时表示愿意通过其他方式弥
补景区森林培育与设施维护所需费用。
4 结论与讨论
森林文化发展的立足点是人,森林文化发展进
步的标尺是森林为人们带来的福利水平的提升,森
林文化价值的评价标准应当是民众对于森林文化的
感受。本项研究通过背景知识验证分析,调研受访
者对森林文化的认知程度、参与程度、认可程度以及
对森林文化所带来福利的感受,剖析受访者所感受
到的森林文化。在此基础上,以货币为度量标准,采
用条件价值评估法,定量评估妙峰山森林文化的价
值,得出妙峰山森林文化的人均支付意愿为 100 元
人民币(按照 2014 年价格水平)。
受访者对妙峰山森林文化的支付意愿受多个因
素共同影响。受访者对森林文化的认可程度是影响
支付意愿的重要因素,其重要程度仅次于个人年收
入。如何提升国民对森林文化的认知和参与程度以
及对森林文化所带来福利的感受,是提升国民对森
林文化的认可程度,乃至提升森林文化价值的关键。
本次调研的对象为前来妙峰山旅行的游客。大
部分游客,尤其是接受问卷调研的受访者,往往对森
林以及森林所蕴含的文化具有浓厚的兴趣,因而对
森林文化的认同程度以及对妙峰山森林文化价值的
估计值比实际值可能偏高。同时,理解偏差、心理账
户偏差、支付方式偏差、投标起点偏差等多种偏差亦
会导致条件价值评估结果的差异。但即使只是作为
一种数量级的初步估值,本研究的方法与结论仍然
可以作为一个足够可靠的支点,为建设与保护森林
文化的相关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森林文化的内涵随着人类对森林功能认识的不
断深入、人类与森林相互作用关系的变化而不断拓
展,如何正确认识森林文化并科学计量森林文化的
价值仍然是一个有活力的课题,值得继续深入研究。
参 考 文 献
蔡登谷 . 2002. 森林文化初论 . 世界林业研究,15(1) : 12 - 18.
( Cai D G. 2002. Introduction about forest culture. World Forestry
Research,15(1) : 12 - 18. [in Chinese])
蔡志坚,张巍巍 . 2006. 基于支付卡式问卷的长江水质恢复条件价
值评估 .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6) : 27 - 31.
(Cai Z J,Zhang W W. 2006. Contingent valuation of Yangtze River’s
water quality improvement structured by payment card
questionnaires. Journal of 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s Edition,(6) : 27 - 31. [in Chinese])
樊宝敏,李智勇 . 2006. 森林文化建设问题初探 . 北京林业大学学
报: 社会科学版,5(2) : 4 - 9.
(Fan B M,Li Z Y. 2006. Study on the establishment of forest culture.
Journal of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5(2) : 4 -
9. [in Chinese])
李晓勇,甄学宁 . 2006. 森林文化结构体系的研究 . 北京林业大学
学报:社会科学版,5(4) :16 - 20.
(Li X Y,Zhen X N. 2006. On the structure system of forest culture.
Journal of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5(4) :16 -
20. [in Chinese])
马文博 . 2009. 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研究 . 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
学硕士学位论文 .
(Ma W B. 2009. Study on economic compensation mechanism of
cultivated land protection. Yangling: MS thesis of Northwest A&F
University.
吴庆刚 . 2007. 森林文化的基本特征及研究现状 . 生态文化,8(1) :
25 - 26.
(Wu Q G. 2007.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and research status about
forest culture. Ecological Culture,8(1) :25 - 26. [in Chinese])
51
林 业 科 学 51 卷
许丽忠,吴春山,王菲凤,等 . 2007. 条件价值法评估旅游资源非使
用价值的可靠性检验 . 生态学报,(10) : 4301 - 4309.
(Xu L Z,Wu C S,Wang F F. 2007. Testing reliability of the contingent
valuation method: a case study on the tourism attraction non-use
value. Acta Ecologica Sinica,(10) : 4301 - 4309. [in Chinese])
杨志耕,张 颖 . 2010. 基于条件价值法的井冈山森林游憩资源价
值评估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4) : 53 - 58.
(Yang Z G,Zhang Y. 2010. Value evaluation of Jinggangshan forest
recreation resources based on contingent value method. Journal of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4 ) : 53 - 58. [in
Chinese])
曾祥谓,王昌海 . 2012. 江西省森林社会效益核算 . 林业科学,48
(6) : 112 - 117.
( Zeng X W,Wang C H. 2012. Forest social benefit evaluation of Jiangxi
Province. Scientia Silvae Sinicae, 48 ( 6 ) : 112 - 117. [in
Chinese])
张 颖 . 2004. 森林社会效益价值评价研究综述 . 世界林业研究,
(3) : 6 - 11.
(Zhang Y. 2004. Review on the research on valuation of forest social
benefits. World Forestry Research,(3) : 6 - 11. [in Chinese])
赵 军 . 2005. 生态系统服务的条件价值评估: 理论、方法与应用 .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Zhao J. 2005. Contingent valuation of ecosystem services: theory,
methods,and applications. Shanghai: MS thesis of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
Carson R. 2012. Contingent valuation: a practical alternative when
prices aren’t available. The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26
(4) : 27 - 42.
Davis R K. 1963. Recreation planning as an economic problem.
Recreation Planning,3:239 - 249.
Fontana A,Frey J H. 2002. The interview: from structured questions to
negotiated text. Handbook of Qualitative Research,2 ( 6 ) : 645 -
672.
Horton B,Colarullo G,Bateman I J,et al. 2003. Evaluating non-user
willingness to pay for a large-scale conservation programme in
Amazonia: a UK / Italian contingent valuation study. Environmental
Conservation,30(2) : 139 - 146.
Shyamsundar P,Kramer R A. 1996. Tropical forest protection: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costs borne by local peopl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31(2) : 129 - 144.
(责任编辑 于静娴)
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