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第 7 卷 第 2 期
1 9 9 4 年 4 月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FO R E S T R E S E A R C H
V o 】. 7 . N o . 2
A P r
. ,
1 9 9 4
杨树新无性系扦插生根特性的研究 ‘
李桂英 吕士行
摘要 以杨树新无性系 N L 一 8 0 1 06 、 N L 一 8 0 1 21 和 N L 一8 0 3 5 1 为材料 , 从解剖学角度研究其扦插
生根 的机理 。 结果表明 , 无性系 N L 一 8 0 1 0 6 的 生根能力较 N L 一8 0 1 21 和 N L 一 8 0 3 51 强 ;插穗的不定根
原基 在母株生长早期形成 , 起源于射线与形成层交 叉 处 , 不定根原基 的数量 随着苗高的增 长而增
多 ; 但插穗的生根能力与不定根原基的数量关系不大 。
关键词 杨树新无性系 、不定根原基 、扦插
树木的扦插繁殖已有悠久的历史 。 近年来 , 随着无性系育种和无性系林业的兴起 , 扦插繁
殖也越益显得重要 。 纵观文献资料 , 关于树木扦插繁殖的研究工作 , 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 一
是研究提高扦插成活率的插穗材料和技术措施 ; 另一方面 . 则是侧重于解剖 、 生理生化方面的
研究 ,试图从理论上阐述不定根发端 、发育的原委 , 为技术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
杨树是我国广泛栽培的速生用材树种 。 70 年代南京林业大学杨树课题组 自国外引进黑杨
派南方型新无性系广泛栽培并推广 , 同时进行 了大量的杂交育种工作 。 在 以 卜 69 (尸,)P 心“、
d e zt o id e s B a r t r e
v
. “L u x ” I 一 6 9厂5 5 )为母本 , 以小叶杨 (P oP u zu s 5 1, , ‘o , 2 11 C a r r . )和 I 一 6 3 (P o -
户u zu : J e zto ij e s B a r tr e v . “H a r v a d ” I 一 6 3 / 5 1 )为父本的两个杂交组 合中 , 选育出适应于不同地
区生长 、抗性较强的新无性 系 。 苗期测定发现 , 这些无性系的生根能 力存在 显著差异 。 本研究
试图从解剖学角度阐明插穗生根的机理以及解剖构造对生根的影响 。
1 材料和方法
研究分水培试验和砂培试验两部分 。 水培试验主要研究各无性系及其苗干不同部位插穗
的生根情况 ;为使试验更接近于 自然条件 , 一部分插穗扦插在以珍珠砂为基质的苗床上 。 为了
研究各无性系不定根原基的发生时间 、发生部位以及不定根原基 的数量变化 , 还从 1 9 9 0 年大
田扦插的 1 年生杨树留根苗上采集试徉 。
1
.
1 试验条件
1
.
1
.
1 水培试验 设在南京林业大学种子试验室 内 , 用不透光的塑料盆作培养器皿 . 以 自来
水作培养基质 , 每两天换一次水 。
1
.
1
.
2
1
.
2
砂培试验 设在南京林业大学试验苗圃 , 以珍珠砂作基质 , 苗床始终保持湿润 。
试验材料
美 洲黑杨 I 一 6 9 义 小叶杨 F , 代无性系 N L 一 8 0 1 0 6 (简称 1 0 6 )和 N L 一 8 0 1 2 1 (简称 12 1 )及
一
69 x 卜 63 F , 代无性系 N L 一8 03 5 1( 简称 35 1袱 个无性系 。 它们都是生产上推广栽培的优良
1 99 3一 0 7一 0 2 收稿 .
李桂英研究实习员 (中国林业 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 研究所 浙江富阳 31 1 40 0) ; 吕土行 (南京林业大学 ) 。
, 本文 为第一作者硕士学位论 文的一部分 。
2 期 李桂英等 : 杨树新无性系扦插生根特性的研究
无性系 。
L 3 研究方法
从南京林业大学的杨树采穗圃中采集 1 年生种条 , 分基部 (0 一 l m ) 、 中部 (1 一 Z m )和上
部(2 m 以上 ) , 截成 12 一15 c m 长的插穗(至少有 3 个完整的芽 ) , 于 1 9 9 1 年 3 月 10 日开始水
培 , 至 5 月 17 日结束 ,记录不同无性系苗干不同部位的插穗最早生根时间和生根数量 . 并测量
根长 。 与此同时 , 将上述 3 个无性系粗细一致的插穗于 1 9 9 1 年 3 月 12 日扦插在珍珠砂苗床
上 , 从 3 月 18 日开始每两夭取一次样 , 截取基部 2 。m 左右的小段投入 70 % 乙醇配制的 FA A
固定液中固定 , ld 后加等量甘油 , 置于 50 ℃温箱中软化 , 备用 。
为观察不定根原基的发生 , 自 5 月 9 日至 6 月 12 日每隔 3 d 在南京林业大学杨树苗圃选
取 1 年生 留根苗 3 株 , 截取其基部 6 。m 左右分两段投入 70 % 乙醇配制的 F A A 固定液 中固
定 , 并以甘油软化 , 备用 。
将上述固定好的茎段在滑走切片机上切片 , 厚 20 一30 拌m , 进行镜检 , 检出有根原基的材
料用 20 %的 H ZO : 漂白 , 系列酒精脱水 , 番红一固绿对染 , 二 甲苯透 明 , 中性胶封藏 , 制成永久
切片并显微摄影 。
为观察不定根原基的数量变化 , 自 5 月份开始 , 每月初在苗圃 中选取长势中等的苗木 5
株 , 用剥皮法图统计木质部上的突起 (或韧皮部上的凹 穴 ) , 作为不定根原基的数量 , 并记录苗
高 。
2 结果与分析
2
.
1 不定根原基的发生
2
.
1
.
1 不定根原基发生的时间和部位 茎插穗能否产生不定根是影响扦插繁殖成败的关键 。
所谓的不定根 , 是指从枝 、叶等器官发生的着生位置不固定的根 , 它是由不定根原基发育而来 。
插穗不定根原基依其发生的时间 、部位和形成的原 因 , 可分为潜伏的根原基和诱导的根原基两
种 。潜伏根原基是在母株发育早期产生的 , 采条时 已存在 , 扦插前处于休眠状态 , 直至扦插后在
适宜的环境条件下才继续发育而形成不定根 。诱导的根原基是在母株切割成插穗 , 扦插到适宜
的环境中经过一段时间的诱导而形成的 。 本文主要研究潜伏根原基 。
对 3 个无性系幼茎的横切面进行显微观察 , 发现它们在 5 月上 旬就有了潜伏根原基细胞
群 (以无性系 1 06 为例 , 见图版 I 一 1 ) 。 此时因形态较小 , 用剥皮法 尚不能观察到 。这些潜伏根原
基发生在髓射线或次生射线与形成层交叉处 (图版 I 一 3 ) , 有些潜伏根原基由多条射线共同参
与形成(图版 I 一2 ) 。 潜伏根原基其实质是一群初生分生组织 , 这部分细胞排列紧密 , 细胞体积
小 , 细胞核明显 , 原生质体浓厚 , 呈淡黄色 , 与周围的细胞有较明显的区别 。随着茎的增粗 , 细胞
群增大 , 呈半球状 (图版 I 一2 ) 。 潜伏根原基处的形成层细胞分裂分化成次生木质部的速度较
快 , 形成木质部突起 (图版 I 一 9 ) , 射线也为多列 , 横切面上可以看到浅色的楔形线条 。 这说明用
剥皮法统计木质部上的突起数量作为潜伏根原基的数量的方法是可靠的 。
潜伏根原基形成之后 , 细胞不分化 , 处于相对的休眠状态 。因此 , 潜伏根原基又可称为休眠
根原基 。
2
.
1
.
2 潜伏根原墓的数圣及在 苗干上的分布 据显微观察 , 5 月上旬潜伏根原基开始发 生 ,
但用剥皮法 尚不能观察到 , 至 5 月下旬才可以清楚地观察到 。 随着苗木的高生长 . 潜伏根原基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7 卷
已之馆扫
O0
守郊华全形芝热
的数量也 日益增多 , 与高生长的增长相一致 。
图 1 表明 , 供试的 3 个无性系苗干上潜 伏根
原基的数量在 6 、 7 月份增长最快 , 8 月份增
长速度开始变缓 , 并随着苗木高生长的渐趋
停止而停止 。 图 1 还表明 , 3 个无性系苗高生
长差异不大 , 但潜伏根原基的数量有较大的
差异 。 无性系 1 06 苗干上潜伏根原基的数量
明显少于 1 2 1 和 3 5 1 , 而 1 2 1 和 3 5 1 之间差
异不大 。
不仅不同无性系苗干上潜伏根原基数量
不同 , 而且同一无性 系苗干不同部位上潜 伏
根原基的数量也不同 。 以 10 月份统计的结果
为例 (表 1 ) , 3 个无性系苗干不同部位潜伏根
原基数量均呈现基部> 中部> 上部的规律 。
2. 2 不定根的形成
2
.
2
.
1 潜伏根 原塞发育成不定根 的过程
月份
臼几 ’ 潜 伏根原基数量与苗高 的年变 化曲线
—潜伏根原基数量 ; - -一苗高
将插穗扦插在适宜生根的珍珠砂苗床上 , 几天后潜伏根原基逐渐分化出根尖的各部分 , 然后伸
出插穗外 。这一过程首先是由潜伏根原基的分生细胞继续分裂开始 , 随着潜伏根原基体积的增
大 , 出现分层现象 (图版 I 一 6 ) 。 靠近插穗木质部的分 生细胞径向伸长 , 体积增大 , 细胞质变稀
薄 , 出现大液泡 , 分化为类似根尖分区 的伸长区 ; 而远离木质部一端的细胞分化为类似根尖的
生长点 (包括原分生组织和初生分生组织 ) 。 紧靠潜伏根原基的插穗皮层细胞随着根原基的生
长 、分化而解体 。 由于生长点的不断分裂 、分化 , 根原基向外突出 , 类似于根尖伸长区部分的细
胞开始分化为成熟 区 , 部分细胞木质化为导管 , 形成不定根的木质部 , 同时部分细胞分化为不
定根的韧皮部 。 这样 , 不定根的维管系统形成 , 并与插穗的维管系统相连接 。
表 1 各无性系苗干不同部位潜伏根原荃数l
基部 ( 0 ~ 1 2 0 e m ) 中部 ( 1 2 0 ~ 2 4 0 e m ) 上部 ( 2 4 0 Cm 以上 )
无性系——潜伏根原基数 ( 个〕 占总量 ( 写 ) 潜伏根原基数 (个 ) 占总量 ( % ) 潜伏根原基数 ( 个 ) 占 曾、 量 ( % )1 0 61 2 13 5 1 2 16 . 23 7 2 . 0 4 3 . 95 5 . 2 19 7 . 22 4 8 . 62 9 1 . 0 2 2 5 . 3 36 . 936 . 5 1 0 1 . 4比较 3 个无性 系插穗不定根形成的特点 , 发现不定根的分化速度是不同的 。 无性 系 1 06 扦插后一周 , 即 3 月 18 日 , 潜伏根原基便开始分化 , 而 12 1 和 3 51 到 4 月 2 日才分化 , 因而无性系 1 0 6 生根也较早 ( 4 月 6 日 ) , 而 1 2 1 和 3 5 1 较迟 , 分别于 4 月 1 2 日 、 4 月 1 5 日生根 。2 . 2 . 2 生根性状 水培试验发现 , 无性系 1 0 6 于 3 月 2 2 日 (扦插后 1 2 d ) 、 1 2 1 于 3 月 2 4 日 、3 51 于 3 月 2 7 日开始 , 其插穗表面开始出现突起 , 至 4 月 3 日 , 10 6 所有的插穗都开始生根 ; 而1 2 1 于 4 月 5 日开始生根 , 4 月 19 日全部生根 ; 3 51 于 4 月 9 日开始生根 , 4 月 21 日全部生根 。可见 , 无性系 1 06 生根快且整齐 , 1 21 和 3 51 生根慢且不整齐 . 其平均生根速度 见表 2 。
2 期 李桂英等 :杨树新无性系扦播生根特性的研究
5 月 1 7 日(扦插后 3 8 d) 测量插穗的生根量和根长 (表 2) , 发现无性系 10 6 插穗的生根量
和根长较 12 1 和 3 51 多而长 。
表 2 各无性系苗干不同部位插穗的生根情况
上 部 中 部 基 部
无性 系 生根速度 根 量 根 长 生根速度 根 量 根 长 生根速度 根 量 根 长
(d ) (条 ) (e m ) (d ) (条 ) (e m ) (d ) (条 ) (e rn )
1 0 6 2 3
.
0 8
.
2 1 5 8
.
3 2 3
.
0 1 1
.
8 2 4 0
.
6 2 3
.
0 1 0
.
8 2 1 2
.
3
12 1 3 3
.
1 5
.
6 9 1
.
8 3 4
.
1 5
.
4 5 7
.
1 3 0
.
5 8
.
2 8 0
.
8
3 5 1 3 5
.
2 5
.
8 5 6
.
1 3 4
. 之 3 . 8 6 9 . 8 3 3 . 1 7 . 2 9 3 . 6
对平均 生根速度 、根 量和根长进行方差分析和多重 比较 (见表 3 、 4) 表 明 , 无性 系 1 06 与
1 2 1
、
3 5 1 存在着显著差异 , 而 12 1 和 3 51 之间差异不显著 。 由此可见 , 无性系 10 6 生根能力最
强 , 而 1 21 和 35 1 相对差一些 。 但是同一无性系苗干不同部位的插穗生根能力无显著差异 。
表 3 各无性系及苗干不同部位插穗生根情况的方差分析
变异来源 自由度
均 方 F 值
F o 0 5
平均生根速度 根 长 平均生根速度 根 量 根 长
无性系
部 位
重 复
总变异
1 0 9
.
4
根 量
1 8
.
6 9
2
.
6 4
1 3
.
5 5
4
.
0 3
2
.
3 9
1 6 6 1 7
.
6 4
5 9 1
.
6 1
9 1 4
.
7 0
8
.
0 7
“
0
.
1 8
8 2
’
6 9
1 8
.
1 6
.
0
.
6 5
注 : , 示在 95 % 水平上差异显著 , 表 4 同 。
表 4 无性系之间各性状的多孟比较
无性系 了 : 了一了 : 王 一乃
10 6 10
.
3 4
.
7
’
3
.
9
’
生根量 1 2 1 6 . 4 0 . 8
3 5 1 5
.
6
3 5 1 3 4
.
1 7 1 1
.
1 7
’
1
.
6
生根速度 1 2 1 3 2 . 5 7 9 . 石7 ·
1 0 6 2 3
.
0 0
10 6 2 0 3
.
7 13 0
.
5
’
1 2 7
.
1
’
根 系长度 12 1 76 . 6 3 . 4
3 5 1 73
.
2
表 5 各无性系苗干不同部位潜伏
根原荃数量 (单位 : 个 )
无性系 基 部 中 部 上 部 总 量
1 0 6 1 1 5
.
0
12 1 2 20
.
3
3 5 1 18 5
.
3
90
.
3
1 18
.
0
1 1
.
9
3 7
.
0
2 1 7
.
2
3 7 5
.
2
1 1 8
.
0 3 2 8
.
9
2
.
3 潜伏根原基的数量与生根的关系
用剥皮法统计供试无性 系 1 年生苗干不
同部位的潜伏根原基数量 (表 5 ) , 可以看出 ,
1 06 苗干上潜伏根原基无论在苗干 的基部 、
中部还是上部 , 均较 1 21 和 35 1 少 , 各无性系
苗干不同部位潜伏根原基的数量均呈现基部
> 中部> 上部的规律 。
联系前面所述的各无性 系及苗干不同部
位插穗的生根情 况 (表 2 ) , 可以看出 , 生根数
量与潜伏根原基的数量不呈正相关 。 无性系
1 0 6 根原基数量少 , 但生根量却较多 , 生根也
较早 ; 而 12 1 和 3 51 根原基数量多 , 但生根量
却较少 , 生根也较迟 。 另外 , 同一无性系苗干
不同部位的插穗生根能力也没有明显差异 。
由此可见 , 3 个无性 系及其苗干不 同部位的
插穗 生根 能力与潜伏根原基的数量关系不
大 , 其中很大一部分潜伏根原基没有发育成
不定根 。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7 卷
2
.
4 其它解剖构造对生根的影响
总结前人的研究 , 茎的解剖构造 中对不定根的形成有影响的主要因素是形成层细胞的层
数 ‘’及树皮中纤维层的情况川 。 形成层细胞层数多 , 越易形成不定根 。 树皮中的纤维层若呈连
续的环状 , 则不定根不易突破纤维层 , 也就不易生根 。 比较 3 个无性系茎的解剖构造 , 发现 3 个
无性 系茎的形成层细胞层数没有显著差异 , 均为 2一 5 层 (见图版 I 一 4 , 7 ) , 但纤维层数不同 : 无
性系 1 0 6 纤维层为 5 层 (图版 I 一5 ) , 1 2 1 和 3 5 1 的纤维层少 , 为 2一 3 层 (图版 I 一8 ) 。 但是它们
都是不连续的 , 对不定根的伸出没有直接的阻碍作用 , 因此 , 它们对 供试的 3 个无性 系插穗的
生根影响不大 。
3 结论和讨论
供试的 3 个无性系潜伏根原基均在 5 月上旬发生 , 起源于射线与形成层交叉处 , 这支持了
V a n d e r l。k 等 〔5〕关于 “根原始体起源于髓射线与形成层交叉部位 ”的论点 。 但 由于没有作连续
的切片 , 不能判断潜伏根原基的起源是否与射线的宽窄有关 。 在大多数的切片中 , 与潜伏根原
基相对应的射线为多列射线 。一种可能是 , 射线原是多列的 , 有利于根原基的发生 ;另一种可能
是 , 射线原是单列的 , 由于根原基的形成刺激了单列射线细胞的分裂 , 从而形成多列射线 , 这有
待于进一步研究 。
从 3 个无性系及其苗干不同部位的插穗的生根能力与潜伏根原基的数量的关系来看 , 两
者不呈正相关 , 这与前人的研究结果相背 [z. ‘〕。本人认为 , 潜伏根原基的发育需要各种条件的协
调配合 , 如生长素和抑制剂的比例 、酶的活性 、环境条件等 , 如果任何一个 条件不能满足 , 潜伏
根原基都不能发育成不定根 。 试验中 , 插穗上很多潜伏根原基没有能够发育成不定根 , 可能是
其中的一个或几个条件不能满足而致 。
虽然茎的解剖构造对不定根形成的影响不大 , 但从潜伏根原基发育成不定根的解剖观察
看 , 无性系 1 06 潜伏根原基的分化较 1 21 和 3 51 早 , 因而其生根较早 , 生根能力较强 。
参 考 文 献
郑均宝编译 . 林业译 丛 10 —树木的营养繁殖 . 北京 : 中国林业出版社 , 1 9 87 .裴保华 , 王世绩 . 毛白杨根原基的研究. 河北 农学院学报 , 1 9 82 , 7 (l ) : 72 一 76 ·
北京林学院主编 . 造林学 . 北京 : 中国林业 出版社 , 1 9 80 .
哈特曼 H T , 凯斯特 D E (郑开文等译) . 植物繁殖原理 与技术 . 北京 : 中国林业出版社 , 1 9 8 5 .
王世绩 ,刘雅 荣 . 几 种杨柳不定根形成特点的初步研究 . 见 : 王沙生 , 王世绩 , 裴保华编 . 杨树栽培 生理研究 . 北 京 : 北京
农业大学 出版社 , 1 9 9 1 , 3 2 4 ~ 32 7 ·
薛自德 , 王佑民 . 河北杨扦插育苗试验 . 西北林学院学报 , 1 9 8 4 , (1 ) : 52 一 59 .
1) 周 岳云 . 水杉扦插策殖生理 和解剖特性探讨 . 南京林学院硬士研究生毕业论文 , 1 9 8 5 .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7 卷
2
.
4 其它解剖构造对生根的影响
总结前人的研究 , 茎的解剖构造 中对不定根的形成有影响的主要因素是形成层细胞的层
数 ‘’及树皮中纤维层的情况川 。 形成层细胞层数多 , 越易形成不定根 。 树皮中的纤维层若呈连
续的环状 , 则不定根不易突破纤维层 , 也就不易生根 。 比较 3 个无性系茎的解剖构造 , 发现 3 个
无性 系茎的形成层细胞层数没有显著差异 , 均为 2一 5 层 (见图版 I 一 4 , 7 ) , 但纤维层数不同 : 无
性系 1 0 6 纤维层为 5 层 (图版 I 一5 ) , 1 2 1 和 3 5 1 的纤维层少 , 为 2一 3 层 (图版 I 一8 ) 。 但是它们
都是不连续的 , 对不定根的伸出没有直接的阻碍作用 , 因此 , 它们对 供试的 3 个无性 系插穗的
生根影响不大 。
3 结论和讨论
供试的 3 个无性系潜伏根原基均在 5 月上旬发生 , 起源于射线与形成层交叉处 , 这支持了
V a n d e r l。k 等 〔5〕关于 “根原始体起源于髓射线与形成层交叉部位 ”的论点 。 但 由于没有作连续
的切片 , 不能判断潜伏根原基的起源是否与射线的宽窄有关 。 在大多数的切片中 , 与潜伏根原
基相对应的射线为多列射线 。一种可能是 , 射线原是多列的 , 有利于根原基的发生 ;另一种可能
是 , 射线原是单列的 , 由于根原基的形成刺激了单列射线细胞的分裂 , 从而形成多列射线 , 这有
待于进一步研究 。
从 3 个无性系及其苗干不同部位的插穗的生根能力与潜伏根原基的数量的关系来看 , 两
者不呈正相关 , 这与前人的研究结果相背 [z. ‘〕。本人认为 , 潜伏根原基的发育需要各种条件的协
调配合 , 如生长素和抑制剂的比例 、酶的活性 、环境条件等 , 如果任何一个 条件不能满足 , 潜伏
根原基都不能发育成不定根 。 试验中 , 插穗上很多潜伏根原基没有能够发育成不定根 , 可能是
其中的一个或几个条件不能满足而致 。
虽然茎的解剖构造对不定根形成的影响不大 , 但从潜伏根原基发育成不定根的解剖观察
看 , 无性系 1 06 潜伏根原基的分化较 1 21 和 3 51 早 , 因而其生根较早 , 生根能力较强 。
参 考 文 献
郑均宝编译 . 林业译 丛 10 —树木的营养繁殖 . 北京 : 中国林业出版社 , 1 9 87 .裴保华 , 王世绩 . 毛白杨根原基的研究. 河北 农学院学报 , 1 9 82 , 7 (l ) : 72 一 76 ·
北京林学院主编 . 造林学 . 北京 : 中国林业 出版社 , 1 9 80 .
哈特曼 H T , 凯斯特 D E (郑开文等译) . 植物繁殖原理 与技术 . 北京 : 中国林业出版社 , 1 9 8 5 .
王世绩 ,刘雅 荣 . 几 种杨柳不定根形成特点的初步研究 . 见 : 王沙生 , 王世绩 , 裴保华编 . 杨树栽培 生理研究 . 北 京 : 北京
农业大学 出版社 , 1 9 9 1 , 3 2 4 ~ 32 7 ·
薛自德 , 王佑民 . 河北杨扦插育苗试验 . 西北林学院学报 , 1 9 8 4 , (1 ) : 52 一 59 .
1) 周 岳云 . 水杉扦插策殖生理 和解剖特性探讨 . 南京林学院硬士研究生毕业论文 , 1 9 8 5 .
1 7 4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7 卷
A S tu d y o n R o o tin g C h a r a c te r is tie s o f C u ttin g s
o f N ew P o Pla r C lo n e s
L i G u iy i
, , 9 L u S h ix i
沪, g
A b st r a e t T h e
r o o t in g m e e ha n is m o f e u t tin g s fr o m t h r e e n e w p o p la r e lo n e s (N L
一
8 0 1 0 6
,
N L
一
8 0 1 2 1
,
N L
一
8 0 3 5 1 ) ha s b e e n s t t
l
d ie d fr o m th e a n a t o m ie a l
v ie w p o in t
.
T he
r e s tzlt s sh o w e d
tha t e lo n e N L
一
8 0 10 6 ha d b e t te r ro o t in g a bility t h a n t h e o t he
r tw o e lo n e s
.
T h e la t e n t r o o ta g e
t is s u e s o f e u t t in g
s e a n b e fo r m e d o n t he o r t e t d u
r in g t he e a r ly p
e r io d o f g
r o w t h
,
w h ie h e a rn e
fr o m th e e r o s s b a n d o f r a y s a n d e a m ib iu m o f r o o t s
.
T h e n u m b e
r o f la t e n t
r o o ta g e t is s 一le s
in e r o a s e d w it h t he in e r e a
s e o f s e e d lin g g
r o w th
.
T he r e la t io n s h ip b e tw e e n
r o o t in g a b ility a n d
the n u m b e r o f la t e n t
r o o ta g e t is s u e s 15 n o t s ig n ifie a n t
.
K e y w o r d s n ew p o Pla r e lo n e s
,
la t e n t r o o ta g e t i
s s t一e , e u t t in g
L 1G u iy in g
,
R
e s e a r c h P
r o b
a it io n e r (T h e R
e s e a r c
h I
n s t itu t e o f S
u
b t
r o p ie a l F o
r e s rr y
,
C A F F
u y a n g
,
Zh
e jia n g 3 一14 0 0 )
L u S hi石 n g (N a n jin g Fo r e s t r y U n lv e r s it y )
.
产沪户J 、. 沪 Jv铲沪护、内沪 产沪沪 2 、、八产护沪沪与、沪“、、产产沪、气产护沪、气产宁创、八沪甲沪 Jv护沪产J. 沪 护、、 归沪产产、气八气产护叼、入产沪“、八沪甲 . .产沪沪 沪护、八产沪 沪留、沪产.、、产沪 . 、户沪2 产 沪J
~
、 , 人、 归2 2 沪沪 沪‘、产沪沪 J , 、. 沪J , 沪 沪八归护沪 2 产沪沪 沪、、 . 沪 ‘、产r 产 、、 v 、两 沪沪 沪沪护 沪刀 沪 2 沪 . 八 产甲 沪沪尹沪尹 . 、, / 六户 沪 J? . 气沪 沪剖、八
中国林学会竹子分会召开一届三次常务理事会
中国林学会竹子分会于 1 9 9 4 年 1 月 18 ~ 19 日在南京林业大学召开一届三次常务理事会议 。 出席会议的
常务理事有 :赵奇僧 、朱石麟 、张齐生 、张玉 石 、黄伯惠 、 肖江华 、马乃训 、傅惫毅 以及沈 明华 (代替张廷杰常务理
事)等九名同志 。 会议由副理事长朱石麟同志主持 。 肖江华常务理事传达了中国竹产业协会成立精神 ; 傅慰毅
秘书长汇报了竹子分会成立二年来工作开展情况 。 接着大家对竹子分会的工作和今后活动进行了认真的讨
论 , 并提出了一些可行性的建议 。 决议如下 :
(一 )学术活动
1
. 拟于 1 9 9 4 年 3 月 2 一 26 日在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 (杭州富阳 )召开 “青年学术论文
交流会 ” 。
2
. 拟于 1 9 9 4 年 9 月中旬在湖南长沙市召开 “一届三次理事会暨学术会议” 。
3
. 拟于 1 9 9 4 年 10 月 5 ~ 20 日在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 (杭州富阳 )举办第二期 “国际竹
子培育及加工利用培训班 ” 。
(二 )根据福建省南平地 区竹业协会和江西省林学会书面推荐意见 , 一届三次常务理事会议同意增 补福建
省南平地 区行署副专员刘德章同志为常务理事 ,井冈 山茨坪林场场长叶为芬同志为理事 . 将提请一届三次理
事会审议通过后生效 。
(三 )会议就当前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的形势下 , 如何使竹类科研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为题作 了专
题讨论 。 大家认为 : 竹子分会是一个群众性的学术团体组织 , 开展学术活动应该密 切结 合当地市场经济的需
要 , 把科技成果引进竹业生产单位 , 起到提供信息 、加速技术开发 、促进经济发展和繁荣市场经济的作用 。
(四 )根据中国竹产业协会拟于今年三季度在杭州组建“中国竹产 品交易会 ”的意见 , 竹子分会将积极争取
参与“中国竹产品交易会 ”的组建工作 , 将遵照 中国竹产业协会批复意见执行 。
(中国林学会竹子分会 吴璧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