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ON GENERATION AND GENERATION DIFFERENTIATION OF PINE CATERPILLARS (DENDROLIMUS SPP.)

松毛虫发生世代与世代分化



全 文 :第 1 卷 书 5 期
1 9 8 8 年 1 0 月
林 业 科 学研 究
F O R E ST R E S E A R C H
V o l
.
1
o e t
.
N O
.
5
1 9 8 8
松毛虫发生世代与世代分化 ‘
严 静 君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 院林业研究所 )
摘 要
本 文论述松毛虫发生世代和世代分化的复杂性 , 包括落叶松毛虫、 马尾松毛虫 、
赤松毛 虫和油松毛虫等。 发生世代因地区不同而异 。 在同一地区 , 由于松毛虫幼 虫
的滞 育, 常 出现世代分化 。 世代分化 比例在不 同地区 、 不 同年份 、 不 同松林和不 同
树木之间都有差异 。 在同一地方 , 不 同年份也有差异 。 滞育与幼 虫孵化期 、 气候 、
生 态条件和食料 有关 。 本文还讨论 了“油松毛 虫发育起点温 度和有效积 温的研究”〔林
业科学 , 1 9 8 7 , 2 3 (3 )〕的有关 J’q 题 。
关健词 松毛虫 ; 发生世代 , 世 代分化 ; 滞育 , 有效积温
松毛虫是我国森林的严重害虫 , 在苏联 、 日本等国也是重要森林害虫之一 。 它的发生世
代因发生地区不同而异 。 由于松毛虫是滞育性害虫 , 在幼虫期常出现滞育现象 , 产生世代分
化 , 使发生世代成为一个复杂问题 , 并对种群数量变动 、 虫情测报 和 防 治 等 造成 很 多 困
难【“, ’。J。 本文阐述松毛虫发生世代和世代分化的复杂性 , 并讨论“油松毛虫发育起点温度 和
有效积温的研究"[ . l( 下称 “夏文” )的有关问题 。
一 、 松毛虫发生世代
就研究较多的几种重要松毛虫而言 , 其发生世代因发生地区 、 气候 、 食料等的不同而有
明显差异 。
(一 ) 落叶松毛虫
在苏联 , 认为落叶松毛虫 (D ond ro li 二。: : ibi ; i‘。: T sc het v . )有两个生态宗 : 落叶松生态
宗和红松生态宗 , 并从幼虫食性的专化和雄蛾生殖器形态的不同予以证实。 它的发生世代因
生态条件不同而异 , 一般为 2 年 1 代 (幼虫越冬二次 , 跨三个年度 ) , 但在分布区 的南 部 地
区 , 特别是在大发生期间 , 几乎经常是一年完成 l 代 (幼虫越冬一次 , 跨二个年度 ) , 而在北
部地区和在高山地带的森林里 , 有时则为三年 l 代(幼虫越冬三次 , 跨 四个 年度 )[ ‘“一 ‘吕] 。 欧
洲松毛虫(D . 爪滋 L in n a e u s) 在苏联通常为一年 1 代 , 但少数个休为二年 1 代 , 而在苏联北
本文于 19 8 8年 3 月 2 6 日收到 。
· 本文承荣李兆麟 、 孙锡麟副研究员审阅 , 谨此致谢 。
5 期 严静君 : 松毛虫发生世代与世代分化 5 2 5
部地区则为二年 1 代 , 幼虫需要二次越冬工‘81 。
在我 国东北地区 , 落叶松毛虫 (D . s即er an : (B ut ler ) 每年发生 1 代或二年发 生 1 代 。
据周士秀 、 何忠 1 9 5 7一 1 9 5 9年在黑龙江省带岭林区同一地方的系统饲养观察 , 大部分为一年
发生 1 代 , 小部分为二年完成 1 代 (跨三个年度 )〔‘, ‘, ‘〕。
(二 ) 赤松毛虫
在日本的北海道和本州地区 , 赤松毛虫(D . sP “tab ill’s B ut ler )通常为一年发生 1 代 , 而
在九州 、 四国 、 近哉南部太平洋沿岸气候比较暖和的地区 , 一年可以发生二个世代〔’2 一 ‘“, ’‘1 。
在我国 , 过去报道赤松毛虫生活史都为一年完,成 1 代 , 跨二个年度。 但据山东省林科所范迪
等1 9 8 3一 1 9 8 4年在山东省鲁中南地区观察及有关资料介绍 , 也有一年产生 2 代的。 实际发生
世代为一年 1一2代 , 小部分为 2 代工“] 。 在台湾省北部地区赤松毛虫一年可发生 2一3代 〔” 1 。
(三 ) 马尾松毛虫
马尾松毛虫 (D . 和 n ‘tat us (W al k e r” 在我国的分布极为广泛 , 几乎遍及秦岭至淮河主
流以南各省区的马尾松分布地区 , ‘己的发生世代更为复杂多变。 在陕西南部 , 河南南部和安
徽北部地区一般为一年发生 2 代。 在长江流域各省 , 每年发生 2 一 3 代。 在台湾北部为一年
发生 3 代。 在广西 、 广东和福建的南部地区一年完 .成 3 一 4 代 , 而在海南岛甚至一年可以完
成 4 一 5 代。 即使在同一地方 , 每年都有世代分化现象出现 〔4 一 “, 川。
(四 ) 油松毛虫
油松毛虫(D . t。吞: lae f。: 二钻 T sa i et L iu) 为我国的特有种 , 它的发生世代也比较复杂。
据现有报道 , 在辽宁朝阳 、 内蒙古赤峰和陕西黄龙等地为一年发生 1 代 ; 在北京西山 、 河北
南部地区一年发生 1 一 2 代。 在四川省 , 油松毛虫广泛分布于长江、 沱江 、眠江 、乌江 、 嘉陵
江沿岸的丘陵山地 , 包括乐 山 、 绵阳 、 万县 、 宜宾 、 重庆等10 个区市所属 的70 余县 , 通常每
年发生 2 一 3 个世代。 就现有资料看 , 我国油松毛虫的年发生世代应 为 1 一 3 代脚 “, 7 ] 。 “夏
文”表 2 把油松毛虫在我国各地的实际发生代数 , 统统认为是 1 代 , 我们实在不敢苟同 。
关于油松毛虫在北京西山的生活史 , 在 1 9 5 4一 1 9 5 8年我们曾做过系统饲养研究 , 结论是
每年发生 1 一 2 代 ; 以发生 2 代为数较多 。 每年发生 1 一 2 代的现象 , 并无一定 的 规律 可
言 , 但与幼虫孵化时期的早晚有关因 。 油松毛虫在四川万县地区的实际发生代数 , 据万县地
区林业局杨大胜同志称 : “油松毛虫分布在我区万县 、 忠县 、 巫山等 8 个县的13 个国营 林 业
场所及毗邻的60 多个区乡 , 海拔为6 0 一 1 3 0 0 m 。 从我们掌握的情况看 , 一年为 l 代。 但在
普查期间 , 在海拔 60 O m 处饲养 , 则一年为两代”(个人通信 , 19 8 8) 。 四川省林科所刘能敬同
志也谈到 , “一般来说 , 万县和万县地区海拔在 80 0一 1 20 o m 处松毛虫一年发生 1 代 , 8 0 m
以下一般发生 2 代。 但在重庆附近的低海拔河谷地区为 2 一 3 代 , 以 2 代为主 , 约 7 一28 写
形成 3 代” (个人通信 , 1 9 8 )。 由此 可 知 , 油松毛虫在四川省并不是一年发生 1 代 , 在万县
和万县地区也不是一年发生 1 代。 “夏文”按照万县气象站海拔 10 0 m 的资料 , 来推算实际 分
布在6 0 一 1 3 0 m 的发生世代数 , 当然不可能得到正确的结 果 。
二 、 世 代 分 化
松毛虫的世代分化 , 如同发生世代一样 , 也是极为复杂的间题。 引起幼虫滞育的原因和
5 2 6 休 业 科 学 研 究 1 卷
出现世代分化的规律性 , 至今还未完全研究清楚。 发生在苏联境内的落叶松毛虫 , 生活周期
长达一至三年 , 幼虫历期跨越二至四个年度 , 其成虫出现期常有奇数年和偶数年之别 。 据研
究 , 树木针叶愈柔软 , 幼虫排出的粪便愈少 , 其生长发育也愈快 , 相反 , 针叶愈坚硬 , 则幼
虫排出的粪便愈多 , 其生长发育就愈慢。 取食不同树种的针叶 , 对幼虫出现滞育的龄期也有
明显影响 : 在落叶松及冷杉上取食的幼虫 , 以 6 龄幼虫滞育为多数 , 5 龄较少 ; 在雪松及云
杉上的幼虫 , 以 5 龄幼虫滞育为多 , 6 龄较少 , 而在松树上的幼虫 , 则都以 5 龄幼虫进入滞
育。 而且还观察到 , 在跨几个年度的幼虫历期内 , 于每年秋季来临时 , 在 2 一 3 龄幼虫和 6
一 7 龄幼虫期 , 分别出现两次各长约 20 d 的幼虫滞育期 。据此得 出结论 : 落叶松毛虫幼虫的滞
育并不与任何特定的龄期相适合 , 而是只要在接近秋季的任何时期就会进入滞育 , 不 可能没
有滞育而经过秋季的。另据试验 , 欧洲松毛虫幼虫在实验条件下 , 任何一个龄期都可使其出现
滞育。 关于幼虫出现滞育的原因 , 是 由优照 、 温度与食料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而 引 起 〔‘“] 。
在我国东北带岭林区 , 落叶松毛虫也有世代分化现象 , 取食红松 、 落叶松和白皮臭的 , 一年
发生 1 代的比例较多 , 危害樟子松 、 红皮臭的幼 虫 , 生长发育较慢 , 二年完成 l 代 的 比 例
较多。 世代分化比例随营养、 气候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l。
马尾松毛虫在发生 2 一 3 代 、 3 一 4 代和 4 一 5 代地区 , 世代分化现象非常明显 , 即使
在同一地方或从同一卵块中孵出的幼虫 , 也都有世代分化。 世代分化比例因地区不同而有明
显差异 , 在同一地方不同年份差异也较悬殊 。 在发生 2 一 3 代地区 , 世代分化出现在 4 一 5
龄幼虫期 。 1 9 5 7年江苏南京二代虫比例占85 . 0 纬 。 1 9 6 。年在湖北应山二代虫占9 . 0 % , 湖北
武昌为 8 . 3 % , 湖南枚县为5 0 . 0 % 。 1 9 6 4一 1 9 6 5年在湖南郴县高马一带 80 % 以 上 为 三 代
虫 。 1 9 7 0年在湖南安仁清溪三代虫比例为 70 % 。 在 3 一 4 代发生地区 , 19 6 0年在广州调查 三
代虫占70 % , 在德庆官汗三代 虫占95 % 。
在浙江省 , 据江山县森防站 1 9 8 5年资料记载 , 江 山县 1 9 8 2年马尾松毛虫全为 3 代。 1 9 8 2
年二代虫比例为 O , 1 9 8 3年为10 。 1 % , 而到 1 9 8 4年为43 . 0 % 。 吕文柳等1) 撰写的“马尾松毛
虫二三代分化原因的探讨 ”一文中指出 : 在浙江长兴县洒安林场 , 1 9 7 2年松毛虫三代虫比例为
3 5
.
0 2 %
, 1 9 7 9年为 7 1 . 0 % , 而 1 9 5 5年为 1 2 . 4 7 % 。 据 1 9 5 4年在该 场 龙山林区调查 , 三代 虫
比例为 49 . 65 % , 而与该林区相邻的天平乡李王村松林 , 三代虫比例 只有 1 0 . 4 % 。 在发 生
时期相同的不同地点 , 三代虫比例也不一样 , 据 1 9 7 9年调查 , 吊鱼台三代虫比例为98 . 78 % , 长
山沟为 7 5 . 0 % , 逃牛岭为3 1 . 2 7 % 。 即使是同一林分 , 在地块和松树间也有差异 , 1 9 72年在
光竹界 口调查 , 一号地三代虫比例为30 。 o % , 二号 地 为4 。 17 % , 新建沟一号地为54 . 8 4肠 ,
二号地为8 9 . 3 6 % 。 19 8 4年在龙山林区调查 , 二号标地 3 号株三代 虫比例为9 0 . 0 % , 而 4 号
株只有 7 . 14 % 。 由上可见松毛虫世代分化的错综复杂 。
关于油松毛虫 , 我们曾在北京西山中国林科院后山的阳坡松林内做过系统饲养观察 , 其
世代分化比例与幼虫孵化期早晚有关 , 滞育的出现一般多在 4 龄幼虫期 。 经过三次蜕皮的幼
虫 , 假如体 色变化不大 , 虫休未见显著增长 , 取食量小 , 生长发育缓慢 , 即为滞育状态的幼
虫 , 当年它不能完成第一代 。 反之 , 三次蜕皮后幼虫体色变为深黑 , 色泽鲜艳 , 食量显著增
加 , 生长发育迅速 , 即为正常幼虫 , 当年可以结茧化蛹而产生第二代 。 据分批 饲 养 观 察 ,
19 5 5年 6 月25 日孵化的幼虫 , 当年全部可以完成 1 代 , 产生第二代 , 7 月12 日孵化的 , 60 %
1) 浙江省森林保护 学术讨论会资料 , 1 9 8 5 。
5 期 严 静君 : 松毛虫发生世代与世代分化 5 2 7
产生第二代 ; 7 月20 孵化的 , 全部发生滞育 , 当年不能完成第一代。 1 9 5 7年 6 月 20 日孵化的
幼虫 , 有90 %可以完成 1 代 , 产生第二代 , 7 月 1 日孵化的60 %产生 第 二 代 ; 7 月n 日孵
化的2 7 %产生第二代 ; 8 月 2 日孵化的幼虫则 1 0 %滞育 , 不能完成 1 代 。 在室温条件下饲
养 , 产生第二代虫的比例比林内饲养的要小 , 在 6 月 19 日一 7 月 6 日分批饲养的初孵幼虫 ,
有68 一38 %可以完成 1 代而产生第二代 , 7 月10 一 14 日孵化的幼虫 , 17 一12 %可产 生 第二
代; 7 月 1 8一2 日孵化的只有 2 一 5 %能产生第二代 ; 7 月28 日孵化的则当年全部不能完成
1 代。 引起滞育的原因非常复杂 , 如将第一年出现滞育的幼虫 , 进行个体饲养 , 至第二年其
产生的后代 , 有的在第一代时继续出现滞育 , 有的则无滞育而进入第二代 。 用同一个母体产
下的卵所孵化的幼虫 , 分 7 组进行群体饲养 , 结果也不尽一致 , 其中 2 组没有产生滞育完成
了第一代 , 其余 5 组均有滞育幼虫出现 。 油松毛虫滞育幼虫的出现 , 不但引起发生世代的分
化 , 而且与正常幼虫相比较 , 在龄期、 历期 、 头宽 、 体长 、 食量及排粪量等方面 , 都会出现
很大的差异 , 因此给在一定时期内的虫情调查和测报等工作带来很多麻烦 , 造成 很 大 的 影
响 [“] 。
“夏文 ”在设计试验方法和撰写报告时 , 忽视了松毛虫发生世代和世代分化的种种复杂情
况 , 以及幼虫滞育对幼虫龄期 、 历期、 头宽和体长等方面 的影响 , 不是从初孵幼虫开始 , 进
行连续的系统饲养观察 , 而采用自野外分批采回幼虫作为研究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的供
试虫源 , 并据此以积温来解释全国油松毛虫的发生世代数 , 我们认为实在很不妥当 , 所得结
果使人们怀疑。
三 、 几个 l’q 题的商榷
(一) 关千油松毛虫幼虫期有效积温
“夏文 ”的供试幼虫 , “是在密云县采自油松林中上树前和上树后的起 1 ) 冬幼虫 , 每隔三天
采集一次 , 经过饲养 , 直至下一次幼虫蜕皮后 , 作为供试积温虫源的起始 。 ”我们认为这种做
法实在不妥 。
众所周知 , 越冬幼虫活动取食后 , 需经过一段不短的时间才开始蜕皮 , 蜕皮前的这一段
发育期不知是如何计算发育积温的? 没有经过越冬前幼虫至越冬后幼虫的连续系统饲养 , 又
怎能得出各龄幼虫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 不知是根据什么标准来确定幼 虫的虫龄 , 用
什么办法把不系统的数据连接在一起的? 如果是以幼虫头宽和体长作为标准 , 在滞育幼虫影
响下 , 是不可能确切知道从野外采回的众多幼虫究竟是多少虫龄 , 每条幼虫是哪个虫龄的。
因此 “夏文 ”所得结果的误差一定很大 。 从表面看 , 似乎 “夏文”列 出了各龄幼虫的数据 , 工作
很细 , 其实是很不可靠的。 在这里 , 我们赞同夏瑞心等的做法〔‘1 , 试验设计上考虑了松毛虫
幼虫的越冬问题 , 排除了越冬对幼虫历期和统计有效积温带来的种种影响 , 以越冬前幼虫期
和越冬后幼虫期作为两个不同发育阶段 , 分别统计其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 表面看虽不
能算出各龄幼虫的数据 , 而其结果却比较可靠。
“夏文 ”的幼虫期有效积温是按8个幼虫虫龄计算的。但据我们在林内、室内的试验研究工“1 ,
油松毛虫幼虫龄期因世代不同而异 , 极为复杂。 当年完成第一代的幼虫有 6 一 7 龄 , 以 6 龄
劝 编者注 : “夏文 ’如此。
5 2 8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1 卷
最多 , 幼虫期约 45 d 左右 。 以第一代幼虫越冬的 , 幼虫期有 8 一 9 龄 , 以 8 龄居多 , 幼虫期长
达 1 个月左右 。 以第二代越冬的幼虫共 7 一 8 龄 , 以 7 龄最多 , 幼虫期长达 10 个月左右 。 另
据近年在室内恒温恒湿控制光照条件下连 续多年的饲养研究 , 在正常情况下 , 也没有达到 8
个龄期 。 发生在四川省的油松毛虫幼虫 , 其龄期也有很大变化。 “夏文 ,’I 汉 8 个龄期计算的幼
虫有效积温 , 数值偏高 , 不符合客观实际 。
另据我们研究 , 油松毛虫幼虫越冬虫龄差异也很大 , 以第一代幼虫越冬的为 6 一 7 龄 ;
以第二代幼虫越冬的 , 以 3 一 4 龄幼虫为多数 , 各龄越冬幼虫的历期都在20 o d 以上 。 “夏文”所
列幼虫 8 个龄期的有效积温数据 , 不知是如何得到的? 更使人怀疑的是 : 从 “夏 文”认 为 “最
简便又精确的直接最优法”计算的数据中(“夏文”表 1 ) , 得出幼虫发育起点温度 (℃ ) : 1 龄为
9
.
3 3 6
, 2 龄为7 . 9 0 8 , 3 龄1 3 . 1 1 1 , 4 龄 4 . 7 4 8 , 5 龄 8 . 8 4 2 , 6 龄3 . 1 9 7 , 7 龄 5 . 2 1 1和 8 龄
为7 . 76 7 。 各龄发育起点温度相差的最大幅度达 , . 9 14 ℃ 。 数据出现如此之大的差异 , 我们很
难理解 , 只能从饲养试验人员素质和原始观察数据可靠程度等方面猜疑了。
在评论 “夏文 ”时 , 我们阅读分析了夏瑞心等的文章 [sl , 其结果为 : 幼虫发育起点温度越
冬前为8 . 68 士 0 . 49 ℃ , 越冬后为9 . 5 士 0 . 82 ℃ ; 幼虫期有效积温越冬前为7 34 . 27 士49 . 69 , 越
冬后为 5 80 . 9 5 士6 . 90 , 幼 虫期总有效积温为1 3 1 5 . 2 日度 。 与 “夏文 ” 表 1 幼虫期总有效积
温 1 84 1 . 57 3 日度作比较 , 相差竟达到 5 26 . 3 53 日度 。 差异如此之大 , 也使我们加 深 了对 “夏
文 ”所列结果的怀疑 。
(二 ) 关于油松毛虫成虫期有效积沮
据我们观察 , 油松毛虫成 虫羽化的当晚或次 日晚上即行交配 , 交配持续时间最 一长为一昼
夜 , 交配终止后当晚的产卵量最多 , 约占总产卵量的 70 % 以上 , 而且绝大多数的卵在 l一 Z d
内产出 , 只有极少数卵于第 3 一 4 d 产出 [z] 。 “夏文”没有了解松毛虫成虫的交配产卵 习 性 ,
而是 “以成虫死亡为止” , 即按成虫寿命计算成虫期有效积温 , 我们认为这样计算也不妥 当 ,
所得数据约高出了 1 一 2 倍 。 夏瑞心等的文章考虑了这种情况 , 没有把成虫期有效积温计算
在内 , 我们感到更接近实际情况 。
(三 ) 油松毛虫发育起点沮度和有效积沮究竟是多少 ?
杏阅国内油松毛虫文献资料 , 夏瑞心等(1 98 6 )报道 , 在室内变温下 , 油松毛虫全世 }弋发
育起点温度为 9 . 82 : { o . 56 C c , 有效积温为1 64 9 . 78 士 4 6 . 1。日度 。 在北京地区 , 在与“夏文” 有
关的文章资料中 , 所介绍的油松毛虫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 , 有下列几种不同的结论 :
1
. 在 19 8 51 三1 2) 〕写的“北京地区油松毛虫室内有效积温的初步研究 ”油印资料中 , 称“油
松毛虫整个世代的发育起点温 度C = 4 . 79 士 3 . 0 ℃ , 有效积温K = 2 9 2 3 . 5 8 士 2 4 4 . 9 5 日度 (K ; ) 。
据国家气象局三十年(从 1 9 5。一 19 8 0年旧 平均气温 ) 5 ‘C情况下 , 北京地区的积温为 4 4 2 3 . 5
日度(K ), 那 么二化京地区油松毛虫年发生世代数为 1 . 51 世代 。 也就是说 , 从理论上讲 , 油 松毛
虫在北京地区一年发生一代或一代半。 因此我们可以认为油松毛虫在北京地 区发生世代数 ,
大多数为一年一代 。 ”
2
.
19 8 6年 5 月 3 一 18 日 , 在 由国家计委 、 经委、 科委和财政部联合举办 的 “六五” 囚家
科技攻关成果展览会上(北京展览馆 ) , 作 为展品的“控制油(赤 )松毛虫越冬幼虫 的研 究 (简
介 )”材料 , 其中在“一、 油松毛虫发生世代数的进一步探讨”中称 : “经室内恒温条件下 , 测得
油松毛虫整个世代发育起点温度为 4 . 79 士 3 , 。rC , 有效积温为2 7 2 3 , 58 士 2 4 4 . 95 日度 。⋯ ⋯北
5 期 严静君 : 松毛虫发生世代与世代分化 5 2 9
京地区油松毛虫发生世代数应为 1 . 51 世代 , 与野外多年观察 (包括 1 9 8 5 年 性 引诱 以 1 代 为
主 , 已有记载为年发生 2 代为主 )的情况相符 ” 。
3
. “夏文”的结论为(以 “夏文”认为最简便又精确的直接最优法计算的数据 ) : 在室 内 变
温条件下 , “全世代发育起点温度为 7 . 07 4 ℃ , 全世代有效积温为2 4 4 0 . 27 8 日 度。 北 京地区
油松毛虫基本上发生 1 代 , 而不是以发生 2 代者为数较多 。 ”
4
.
1 9 8 7年12 月 8 一 9 日 , 在召开的“以控制越冬幼虫上下树为主的油松毛虫综合防治技
术研究”鉴定会上 , 被鉴定材料 “油松毛虫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研究 五 ”称 : “在不同恒温
条件下试验 , 经过计算 , 测得全世代发育起点温度为5 . 40 1℃ , 有效积温为3 4 5 . 71 1 日度 , ⋯ ⋯
北京地区年发生世代数为1 . 28 世代 , 其结论是基本发生 1 代。 ”而在另一篇鉴定材料 “北京地
区室内有效积温的初步研究”中 , 同样是在不同恒温条件下的试验 , 所得结果为“整个世代有
效积温 为2 9 2 3 . 5 8 士 2 4 。95 日度 , 北京地区年发生世代数为 1 . 51 世代。 ”
综上所述 , 在室内变温下 , 所得油松毛虫全世代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有很大差异 :
夏瑞心等的结论为9 . 8 2 士 0 . 5 6 ℃ , 1 6 4 9 . 7 8 士4 6 . 1 0 日度 , “夏文”结果为 7 。 o 7 4 C , 2 4 4 0 . 2 7 8
日度。 两者比较 , 发育起点温度相差 2 . 7 46 ℃ , 有效积温相差7 90 . 4 98 日度 。 在北京地区恒温
条件下试验 , 所列全世代发育起点温度为 4 . 79 士 3 . 0℃ , 5 . 4 01 ℃ , 有 效 积 温为 2 9 2 3 . 5 8 士
2 4 4
·
9 5 , 2 7 2 3

5 8 士 2 4 4 。 9 5和3 4 4 5 . 7 1 1 日度 , 其发育起点温度相差 0 . 6 1 1 ℃ , 有效积 温相 差
72 2或52 2 日度 。 北京地区的发生代数为 1 . 28 和 1 . 51 世代 。 相差如此悬殊的不同结果 , 实在使
读者难以捉摸 , 因此必定会提出一些问题 , 油松毛虫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究竟是多少 ?
参 考 文 献
〔1 〕蔡邦华 , 1 9 5 9 , 中国松 毛虫研究和防治现状 , 昆虫学集刊 , 科学出版社。
〔2 〕 严静君 等 , 1 9 5 9 , 北京西山油松毛虫的研究 , 森林昆虫论文集 (第一集 ) , 科学出版社。
〔3 】严静君 , 1 9 6 3 , 油松毛 虫滞育现象对预测预报的意义 , 昆虫知识 , 7 (1) : 24 一25 。
〔4 〕 肖刚柔等 , 1 9 6一, 马尾松 毛虫 (D e n d o o l‘m u s 尹。” c ta 才u s W a lk er )发生动态的研究 , 林业科 学 , 9 (3 ) : 2 0 2一2 2 0。
〔5 〕蔡邦华 等 , 1 9 7 6 , 中国松毛虫属及 其近缘属的修订(枯叶蛾科 ), 昆虫学报 , 1 9 (4 ) : 4 43 一 4 6 2 。
〔6 〕侯肉谦 , 1 98 7 , 中国松毛虫 , 科学出版社 。
〔7 丁王绪捷等 , 1 9 8 5 , 河北森林 昆虫图册 , 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8 〕夏瑞心等 , 1 9 8 6 , 辽宁省三种松毛 虫有效积沮的研究 , 林业科学 , 2 2 (2 ) : 2 02 一2 0氏
t g 〕夏乃斌 等 , 1 9 87 , 油松毛虫发育起点沮度和有效积温的研究 , 林业科学 , 2 3 (3) : 314 一3 1 9 。
〔1 0〕贾凤友 , 1 9 8 8 , 油松毛虫滞育 的初步研究 , 林业科技通 讯 , (3) : 29 一31 。
〔1 1〕关祟智 , 1 9 7 9 , 森林昆虫学 , 黎明文化事业公司出版 。
〔1 2〕四手井绷 英 , 1 9 7 6 , 森林保被学 , 朝含容店 。
〔1 3 1 小林富士雄 , 1 9 7 8 , 绿化材木O 病 害虫 (下 )害虫巴 乏0 防除 , 日本林 案技街协会 。
〔1 4〕森本 桂 , 19 79 , 森林O 害虫 , 二二 一 、廿 才 工 , 久 社 。
〔2 5〕B o 皿扭a py ea , B . 0 . , 2 0 5 5 , 1 卫 。江o a 且: o c : 、 皿 n 从口 e : a a e n e 双H a jx n 3叨吸只 e 压 6皿p e皿o r o m e 皿x o n p 月兀a
(D e ” d r o l‘用“ 5 5 ‘bir ‘e “ 5 T s e h e t v . ) , 3 0 0 刀 . 兄yP x . , s魂(选) : 5 1 0一5 2 1 .
[ 1 6〕H a万a 盘 , H . H . 万 江p . , 19 6 5 , 卫e e 豆 a 只 a a : o 盆。皿o r 皿 只, H 3及 . J’I e e万a 只 n p o 皿从田皿 eH 万o e : 、 .
[ 1 7〕P o 双盆0 . , A . C . , 1 0 6 5 , M ae eo a o e P a3址习。扭en 皿 e e 压6 皿P e盆o r o 瓜e 皿皿o n Pa 双a 从 监e P妞 6 o P、 6从 e 甘 n x , H , 双 .
H ay R a
.
〔1吕〕 B o Po 皿双。万 , A . H . , i , 6 5 , 月 ee 万 a a a H : o 蟹。几o r 且只 习 C CCP , 3 x : o 从 . o 6 o aP . , 47 (2 ) : 2 5。一20 7 .
5 3 0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ON G E NE R AT 10 N AND G E NE R AT !ON D IFFE R ENT IAT 10 N
O F PINE CATE R PILLAR S (D E N D R O LIM U S SPP
.
)
Y a n Jin g ju n
(T he R e s e a r e内 I o sf‘tu re o / F o o e s tr , C 月F )
A b str a Ct
T his Pa Pe r d ea ls
e r a tio n d iffe r e n tia tio n
w ith th e
o f Pin e
c o m P lie a tio n o f n u m be r o f
e a te r Pilla r s
,
w h ie h in c lu d e
g e n e ra t io n s a n d
1 卷
g en
-
D e 刀d r o li爪赵s
(B u tler )
,
D
. sp e c t a bilis B u t le r
,
D
.
p u 刀c ra t u s a n d D . ra吞u la efo : m is T s a i
S左Pe l 口刀S
e t LIU
e te
.
in U SS R
,
Ja Pa n a n d Ch ix一a
.
T he n u m b e r o f g e n e r a tio n s o f Pin e c a te r Pil-
la r s v a r ies in d iffe r e n t a rea s
.
In g e n er a l
,
t h e r e 15 o n e g e n e r a tio n in x 一 3 y e a r s
fo r D
。 s u p e ; a n u s , Pa ss in g Z
一 4 w in te r s , 1一 3 g e n e ra tio n s a y e a r fo r D
.
ra b u la e -
fo , m is a n d D
. s p e c t a占1115 , 2 一5 g e n e ra tio n s a yea r fo r D . p。, e ta 亡u s . G e n e ra tio n
d iffe r e n tia ti而 15 a e o m m o n o ee u r re n c e , w h ie h 15 ea u s e d by la r v a l d认阳 u s e .
D iffe re n tia tio n a l r a te v a rie s g re a t ly in t he Po Pu la tio n o f D e n d , 0 11从习 5 sPP . in
di ffe re n t Plo t s
, e v e n in t he sa m e P lo t
,
it v a r ie s in d iffe r e n t yea r s to
.
T h e
d iaPa u s e o f Pin e e a te r Pilla r 15 r e le v a n t to th e la r v a l ha teh in g Per io d
,
fo od
,
e l加a te a n d o th e r e e o lo g ie a l e o n d itio n s . In th e 砷Per , s o m e id ea s a bo “t “a s tu d y
o f d e v e lo Pm en ta l th r e s h o ld a n d e ffe e tiv e a e c u m u la ted tem P er a t u re o f D
.
ta b-
u la o fo : 州 15 " in th e “Sc ie n tia Silv a e S in ic a e ” 19 8 7 , 2 3 (3 ) , h a v e a lso b e e n Pu t
fo r w a rd

K ey w o r d s : Pi n e e a te rPilla r ; g e n e ra tio n : g e n e r a tio n d iffe re n tia tio n ; d认Pa use ;
effec tiv e a c e u m u la te d te m Per a tu r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