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林 业科学研 究 1 9 9 5 , 8 (5 ) : 4 7 7~ 4 8 2
F o re st R e s e a rc h
毛竹林养分动态与产量关系的研究 ‘
张献义 陈金林 叶长青 梁文焰 张碧松 李启鹏
摘要 毛竹林 4 年定位 (定点 、 定株 、定时 )的试验研究表明 , 竹叶 、竹根 和根间土 的 N 、 P 、 K 浓
度均存在季节 、年度的变化 , 并与竹林生长特点和产量有密切关系 。 叶和根中的养分随其年龄增加
而减少 , 叶龄相同者养分浓度基本相似 。 孕笋期土壤和竹叶中磷的作用大于氮 , 出笋期土壤水解氮
的含量与出笋 、成竹数的关系密切 。 从而 , 为营养诊断和合理施肥提供了基础理论依据 。
关键词 毛竹 、 养分动态 、 产量
国内外对毛竹林养分的研究 , 或用一次性伐竹采样分析其养分 [ ’]. ” , 或用短期常规肥料试
验 , 分析叶片养分与产量关 系〔, ·’〕。 采用定位 (定点 、定株 、定时 )法研究毛竹林的叶 、 根 、 土系统
中的养分动态及其与笋 、竹产量的关系则未见报道 。 我们对此进行了 4 年较为系统的试验研
究 , 探讨毛竹林营养诊断和合理施肥的一些基础理论和措施 。
1 试验内容和方法
1
.
1 试验地概况
试验 区设在福建省邵武市龙湖采育场老八班的 17 . 9 h m , 毛竹林中 , 平均立竹度为 1 7 0
株 /h m Z , 大 、小年明显 , 大年竹 占 83 %以上 , 一度竹占 32 . 7 % , 二度竹 占 18 . 9 % , 三度 竹占
23
.
1 %
, 四度竹占 13 . 8 % , 余为五度以上 。 地形属低山区 , 海拔 5 0 一 1 2 0 m ,坡度 20 ~ 3 50 , 年
均温度为 1 6 . S C , 1 月均温为 5 . 6 C , 极端最低温度可达一 IO C , 年均降水量为 1 8 30 m m , 年均
蒸发量为 1 3 50 m m , 年相对湿度为 85 % , 年均降雪 2 一 3 d 。 土壤属中 、粗粒花岗岩坡积物上发
育的红壤 , 土层较薄 (< 60 C m ) , 含石量 10 % 以上 , A , 层薄至 10 。m 以内 , 为轻砾质砂壤一轻
壤 , 较松 , 心土为轻砾质轻壤一中壤 , 容重 1 . 2 ~ 1 . 4 9 /c m , 、轻紧 。 表土有机质 4 . 6 % 一 4 . 8 % ,
全 N 0 . 1 7% ~ 0 . 1 9 % , 全 P0 . 0 1 9 % 一 0 . 0 2 1 % , 速效 N 、 P 、 K 依次为 2 3 X 10 一 ‘一 2 5 义 10 6 、 5 . 8
火 1 0 一 6一 6 . 6 x 1 0 一 ‘ 、 10 0 又 1 0 一 6 一 1 1 9 又 1 0 一 ‘ , p H 4 . 6 ~ 4 . 8 (水提液 ) , 3 . 9 5一 4 . 0 0 (盐提液 ) 。 心
土层有机质 1 . 9 1 %一 2 . 8 0 % , 全 N o . o 7 % 一 0 . 0 8 写 , 全 P o . o l g % 一 0 . 0 2 4 % , 速效 N 、P 、 K 依
次为 1 5 X 10 一 6一 1 6 火 1 0 一 ‘ 、 0 . 7 X 1 0 一 ‘~ l . 8 x 10 一 6 、 4 7 . 4 火 1 0 一 ‘~ 6 7 . 1 火 1 0 一 ‘ 。 总之 , 试验地较
肥的疏松表土层和整个土层偏薄 , 透水通气性较好 , 速效 N 、 P 少 , 土壤保水保肥 、供水供肥性
能差 。
1
.
2 试验设计
根据试验地情况和预期目的 , 设计了 10 个处理 , 3 次重复的随机区组试验 , 小 区面积 5 0
m Z
。 施肥试验因素水平和配比如表 1 ~ 2 。
19 9 4 一 12一3 1 收稿 。
张献义教授 , 陈金林 (南京林业 大学 南京 21 0 0 3 7) ;叶长青 , 梁文焰 (福建省邵武市林业委 员会 ) ; 张碧松 , 李启鹏 (福
建省邵武市龙湖采育场 ) 。
, 胡德春 、胡永青、黄志伟 、傅星皓参加部分 工作 。
”黄伯惠 . 毛竹矿质营养元素动态的研究. 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所 , 研究报告 , 19 82 , (l ) : 6一 21 .
4 7 8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8 卷
表 1 试验因素水平 (单位 : k g / hm Z ) 表 2
试验因素
N
P ZO S
K Z()
施肥时期
水平
l 2
各处理的 N 、 P 、 K 配比
0 1 2 3
1 0 4
.
0
5 2
.
0
6 9
.
0
1 3 8
,
0
6 9
.
0
小区号
处理
小区号
处理
CK , N IP I N
I
P I N : P : N ZP :
0CK
N ZPZK
一纯 N ZPZKI N ZP: Kl NZPZK一 N ZPZK 一姐
每年 6 月下旬
施肥方法 开沟条施 ¹
每年 6 月下旬大年
出笋前 25 ~ 20 d
深耕施肥器或
短沟条施
¹ 沿等高线每隔 1 . Z m 挖 10 一 15 。 n 、深的 沟施 肥 , 并
每年轮换。 短沟施是在幼壮龄竹根及来去鞭根旁开沟施 。
注 : CK , 为原对 照区 , N , P l 、N ZP : 等为肥料均分两次
施 , 配方后的纯 、短分别为纯林 、短沟施 。 19 90 年夏误将肥
料平均施于 30 个小区 , 故又增设 CK : 为新对照区 .
笋期和成竹调查 , 大年笋期观测项 目有 : 出笋数 (挂牌编号 ) , 高生长 , 退笋数及原因 , 展枝
期 。 成竹后在新竹上注明年份及编号 , 并测胸围和枝下高 。 小年只调查成竹数 。
每年分春 (4 月初 ) 、夏 (8 月中旬 ) 、秋 ( n 月下旬 )三季 , 在各小区中选生长中等的 19 8 7 和
1 9 8 9 年生竹各 5 株 , 采其叶 、根和根间土的混合样品 。 叶 、根样品整理后立即杀青 , 土样风干 。
按森林土壤分析法 [4] 测其全量和速效养分 。
2 结果与分析
2
.
1 施肥对产量的影响
本底和施肥 4 年产量如表 3 。 方差分析表明 : ( 1) 出笋数 , 19 9 0 年和 19 9 1 年的处理间 F 值
2
.
45 ( F O
. 。5 = 2
.
35 )差异显著 , 19 9 2 年和 19 9 3年的处理间 F 值 4 . 7 9 (F o . 。1 = 3. 3 7 )差异极显著 。
多重比较表明 , 所有施肥处理与对照的差异均极显著或显著 。同时 , 第 2 、 4 、 7 、 8 等处理小区 (同
种等量肥料均分两次施的 )的出笋效果均好于对应的 1 、3 、 6 、 9 等处理小区 (一次施肥的 ) 。 (2)
成竹数 , 4 年的处理 间 F 值 7 . 89 , 差异极显著 。 所有施肥处理与对照的差异均极显著 。 同样 , 两
次施肥的效果好于一次施肥 。 同时 , 新竹的质量也逐年提高 。
表 3 各处理的本底和 4 年平均产量 (单位 : 株 / 小区 )
小 区 号 0 0 0 1 2 3 4 5 6 7 8 9
底竹数¹ 10 2 . 0 0 5 8 . 33 7 9 . 33 8 5. 6 7 7 9 . 6 7 9 5 . 6 7 9 3 . 33 8 1 . 33 8 9 . 33 7 6 . 6 7 8 6 . 33
19 8 9 年成竹数 3 1. 0 0 24 . 33 29 . 0 0 24. 33 25 . 0 0 37 . 33 33 . 6 7 22 . 6 7 28 . 33 22 . 6 7 31 . 00
19 9 0 年成竹数 1. 6 7 1 . 33 1 . 33 6 . 33 1. 67 0 . 33 1 . 0 0 2 . 6 7 3 . 33 4 . 6 7 2 . 6 7
19 9 1年出笋数 46 . 6 7 8 1 . 0 0 108 . 6 7 119 . 0 0 10 0 . 67 119 . 0 0 10 1 . 33 8 9 . 6 1 10 8 . 33 9 7 . 33 10 7 . 6 7
19 9 1年成竹数 3 1. 33 47 . 6 7 5 7 . 0 0 6 3. 0 0 6 2. 0 0 6 5 . 0 0 5 8 . 0 0 5 0 . 0 0 6 0 . 6 6 5 3 . 00 5 9 . 6 6
19 9 2年成竹数 0 . 33 0 0 . 6 7 2. 3 3 1. 33 3 . 0 0 0 . 33 1 . 67 1 . 6 7 0 2. 67
19 9 3年出笋数 49 . 6 7 5 4 . 33 98 . 0 0 108 . 6 7 8 6 . 67 10 2 . 33 9 7 . 6 7 9 7 . 6 7 9 8 . 33 113 . 33 8 1 . 0 0
19 9 3年成竹数 27 . 33 32 . 6 7 5 2 . 6 7 5 7 . 6 7 5 2. 00 5 9 . 0 0 5 7 . 6 7 5 2 . 33 5 5 . 6 7 6 2. 6 7 43 . 33
¹ 包括 19 8 9 年成竹数 .
2
.
2 毛竹林养分动态与出笋 、成竹关系
2
.
2
.
1 竹叶养分动态与出笋成竹关 系
( l) 竹叶养分动态 19 8 9 年夏至 1990 年春三季 , 施肥处理的定株竹叶中的 N 、 P 、K 浓度
均 比对照增加 。 19 9 0 年夏平均施肥又加原设计施肥后 , 除 N 浓度特高违反常态外 , 其余无甚影
响 。 及至秋季叶中 N 、P 、K 浓度均恢复常态 。 为避免上述干扰 , 以后两年资料 (表 4) 为分析依
4 期 张献义等 : 毛竹林养分动态与产量关系的研究
据 , 前两年资料作参考 。 结果表明 : 各处理定株竹 叶养分浓度的季节 、年度变化趋势是相同的 ,
即不论何年 、何季节一年生叶的 N 、P 、K 浓度均高于二年生叶 ; 同一林分在各年度 、各季节 , 叶
龄相同的竹叶中 N 、P 、K 浓度均基本近似 。 上述变化均是竹林生长特点的反映 , 也为叶片营养
诊断提供 了新依据 , 即只需采集壮年竹叶龄相同的叶子混合样即有代表性 。
表 4 立竹竹叶养分季节变化 (单位 : % )
出笋
年份
19 9 1 年 1 9 9 2 年
春 夏 秋 春 夏 秋
19 8 7
1 98 9
1 98 7
19 8 9
1 9 8 7
1 9 8 9
1 9 8 7
1 98 9
19 8 7
1 98 9
1
.
l
.
l
.
l
.
1
.
l
.
P z() 5 K z ()
0
.
2 2 0
.
7 1
0
.
9 9
0
.
6 艺
N P z()5 K 2()
2
.
0 5 0
.
1 9 0
.
3 9
2
.
19 0
.
2 0 0
.
3 8
2
.
1 1 0
.
2 0 0
.
3 2
小区号
0
.
6 6 2
.
2 8 0
.
2 0 0
.
2
.
2 6 0
.
18 0
.
匕OUg一0亡」一b冉匕浦内h
7 4 0
.
2 2 :
‘
):
::
,‘任自9一,自9目,一q‘
.⋯00
2
.
2 6 0
.
19 0
.
3 1
:
.
::
1
.
6 6
l
。
6 吕
0
.
2 3
0
.
2 3
0
.
2 3
0
.
2 4
0
.
74 2
.
0 7 0
.
19 0
.
3 1
0
.
8 2 2
.
2 9 0
.
19 0
.
3 1
0
.
9 8 2
.
1 5 0
.
1 9 0
.
3 1
1
.
0 0 2
.
0 6 0
.
1 9 0
.
3 4
N P Z( ) 5 K 2( ) N P Z( ) : K Z ( ) N PZ ( ) 5 K 2 () N P Z ( ) s K Z ( )
1
.
2 3 0
.
22 0
.
3 9 1
.
8 7 0
.
2 2 0
.
35 1
.
7 3 0
.
2 3 1
.
0 6 2
.
2 1 0
.
3 4 1
.
0 9
1
.
6 7 0
.
2 1 0
.
4 0 1
.
7 6 0
.
2 2 0
.
32 1
.
8 8 0
.
2 6 1
.
15 2
.
0 0 0
.
3 3 1
.
0 3
1
.
6 3 0
.
23 0
.
3 1 2
.
0 8 0
.
2 3 0
.
30 2
.
2 3 0
.
3 5 1
.
12 2
.
5 9 0
.
3 4 0
.
90
1
.
6 0 0
.
2 5 0
.
3 3 2
.
0 8 0
.
2 4 0
.
33 2
.
17 0
.
3 3 1
.
0 1 2
.
6 0 0
.
3 9 0
.
8 4
1
.
7 1 0
.
22 0
.
2 6 1
.
8 6 0
.
2 5 0
.
30 2
.
3 5 0
.
3 2 1
.
0 4 2
.
6 4 0
.
3 6 0
.
8 9
1
.
7 3 0
.
2 3 0
.
3 0 1
.
8 7 0
.
2 4 0
.
28 2
.
2 8 0
.
3 2 1
.
0 5 2
.
5 2 0
.
3 7 0
.
8 1
1
.
7 8 0
.
23 0
.
2 4 1
.
8 3 0
.
2 3 0
.
3 4 2
.
3 7 0
.
3 0 1
.
0 0 2
.
5 3 0
.
3 4 0
.
9 8
1
.
8 3 0
.
23 0
.
2 8 1
.
8 2 0
.
2 3 0
.
3 4 2
.
4 3 0
.
2 9 1
.
0 6 2
.
5 9 0
.
3 9 0
.
9 2
1
.
5 8 0
.
2 3 0
.
3 0 1
.
8 1 0
.
2 3 0
.
3 2 2
.
5 4 0
.
3 1 1
.
0 7 2
.
5 1 0
.
3 5 0
.
9 3
1
.
58 0
.
2 5 0
.
3 0 1
.
9 2 0
.
2 2 0
.
32 2
.
4 2 0
.
3 1 1
.
18 2
.
4 7 0
.
4 2 0
.
8 5
注 : N 、 P Z( ) 5 、 K Z ( ) 浓度为 1 5 株平均数 , 表 9 同 。
(2 )叶子养分与出笋 、成竹关 系 选择与出笋 、成竹有关的年度 、季节进行多元回归和相关
分析 。 ¹ 19 9 2 年夏 叶 N 、P 、 K 浓度与翌年 出笋 、成竹关 系 , 19 9 2 年夏叶的 N ( X ; ) 、P (X Z ) 、 K
( X 3 )与出笋数 (Y )的回归方程 Y = 一 29 . 5 0 8 2+ 10 . 526 3X , + 5 6 0 . 8 5 9 7 X 2 一 7 2 . 7 5 3 2X 3 。 偏
回归分析 (表 5) 表明 , 夏叶 N 、P 、 K 三要素对翌年出笋数的贡献顺序是 P > N 。 19 9 2 年夏叶养
分与翌年成竹数的回归方程 y = 一 35 . 555 1+ 13 . 6 7 9 ZX : + 2 53 . 18 0 9 X 2 一 2 2 . 20 8 9X 3 。 偏回
归分析 (表 6) 表明 , 夏叶 N 、P 、 K 三要素对翌年成竹数的贡献顺序是 N > P 。 º 19 9 2年秋叶 N 、
表 5 夏叶 N 、P 、K 与出笋数偏回归分析 表 6 夏叶 N 、 P 、 K 与成竹数偏回归分析
序号 回归系数 偏 F值 序号 回归系数 偏平方和 偏 F 值
1 10
.
8 26 3
偏平方和
2 0 9 2
.
124
1 28 1
.
0 3 2
93
.
30 7
8
.
58 1 1 13
.
6 79 2 7 10
.
9 11 11
.
5 8 7 9
2 5 6 0
.
8 5 9 7 11
.
222 0 2 25 3
.
18 0 9 26 9
.
29 3 7
.
6 1 6 6
3 一 7 2 . 7 5 3 2 0 . 7 9 6 6 3 一 22. 20 8 9 8 . 6 9 5 0 . 222 0
注 : 序号 1 、 2 、 3 分别代表 N 、 P 、 K , 以下各表 皆同 。 观测 注 : 观测值与拟合值相关 为 0 . 8 85 。
值与拟 合值相关 为 0 . 8 8 9 。
P
、
K 浓度与翌年出笋 、成竹关 系 , 19 9 2 年秋 叶养分与出笋数的回归方程 y - 一 193 . 6 31 0 +
57
.
656 8X I + 324
.
58 5 0X 2+ 一9 . 67 1 8X 3 。 偏回归分析 (表 7 )表明 , 秋叶 N 、P 、 K 三要素对翌年
出笋数的贡献顺序是 N > P ; 19 9 2 年秋叶养分与成竹数的回归方程 Y - 一 80 . 73 9 9 + 35 . 7 13
sx , + 10 9
.
9 8 9 o x Z + 0
.
6 5 9 5x 3
。 偏 回归分析 (表 s )表明 , 秋叶 N 、P 、K 三要素对翌年成竹数贡
献最大的是 N 。
可见 , 不同季节叶中三要素对翌年出笋 、成竹 的贡献顺序不同 , 夏叶 N 、P 、K 浓度对出笋 、
成竹的关系优于秋叶 , 其 回归方程似 可作为预测出笋 、成竹和合理施肥的依据 。
2
.
2
.
2 竹根养分动态 各处理定株竹根养分浓度的季节 、年度变化趋势基本相似 (表9 ) , 即不
论何年 、何季节 , 19 8 9年生定株竹根的 N 、P 、K 浓度均高于 19 8 7年生定株竹根 。 19 9 2年各季节根
4 8 0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8 卷
中的 N 、P 浓度均高于 1 9 9 1年 。上述变化均是毛竹大 、小年生长特性和根龄不同的反映 。
表7 秋叶 N 、P 、K 与出笋偏回归分析 表 8 秋叶 N 、 P 、K 与成竹偏回归分析
序号 回归系数
5 7
.
6 5 6 8
3 2 4
.
5 8 5 0
19
.
6 7 1 8
偏平方和 偏 F 值 序号 回归系数
3 5
.
7 13 8
10 9
.
9 8 9 0
0
.
6 8 9 5
偏平方和
68 4
.
7 15
4 4
.
9 9 1
0
.
0 17
偏 F 值
2 3 20
.
0 9 0
3 92
.
34 8
14
.
16 2
1 0
.
6 1 9 4
1
.
9 94 2
0
.
0 6 3 6
1 0
.
6 5 5 4
0
.
6 7 4 9
0
.
0 0 0 2
注 : 观测值与拟 合值相关 为 0 . 7 9 8 。 注 : 观测值与拟合值相关为 。. 7 6 0 。
表 , 立竹竹根养分季节变化 (单位 : % )
出笋
年份
1 9 8 7
1 9 8 9
1 9 8 7
1 9 8 9
1 9 8 7
1 9 8 9
1 9 8 7
1 9 8 9
1 9 8 7
1 9 8 9
19 9 2 年 19 9 2 年
春 夏 秋 春 夏 秋
N P
Z
()
5
K 2 () N P Z()5 K 2 () N P : ()5 K 2() N P Z() S K : () N PZ ()
5
K 2() N P : ()5 K 2 ()
0
.
1 6 5 0
.
0 3 5 0
.
2 6 5 0
.
2 8 1 0
.
0 3 4 0
.
1 7 6 0
.
2 3 5 0
.
0 2 1 0
.
2 6 6 0
.
l9 7 0
.
0 3 0 0
.
2 0 5 0
.
4 l 3 0
.
0 2 5 0
.
3 5 0 0
.
2 6 7 0
.
0 ll 0
.
3 2 7
0
.
1 6 5 0
.
0 4 3 0
.
4 2 4 0
.
3 0 8 0
.
0 3 4 0
.
2 1 8 0
.
2 6 3 0
.
0 2 9 0
.
3 1 3 0
.
2 6 7 0
.
0 3 7 0
.
2 5 4 0
.
4 0 0 0
.
0 3 0 0
.
3 2 0 0
.
3 1 3 0
.
0 l3 0
.
3 3 3
0
.
2 3 2 0
.
0 3 9 0
.
3 3 2 0
.
3 6 0 0
.
0 2 5 0
.
1 4 1 0
.
2 9 0 0
.
0 2 4 0
.
2 3 5 0
.
3 l3 0
.
0 4 3 0
.
1 9 2 0
.
3 5 0 0
.
0 3 7 0
.
2 2 0 0
.
3 5 0 0
.
0 2 8 0
.
3 0 0
0
.
2 5 6 0
.
0 4 3 0
.
4 5 2 0
.
3 9 7 0
.
0 2 7 0
.
l4 8 0
.
3 4 3 0
.
0 2 4 0
.
2 7 5 0
.
3 7 0 0
.
0 4 3 0
.
2 4 3 0
.
3 9 0 0
.
0 3 2 O
.
2 7 0 0
.
4 l 0 0
.
0 2 8 0
.
3 7 0
0
.
2 1 2 0
.
0 3 9 0
.
3 3 5 0
.
3 4 5 0
.
0 2 4 0
.
l2 5 0
.
2 5 7 0
.
0 2 5 0
.
2 4 9 0
.
2 8 7 0
.
0 3 4 0
.
l8 7 0
.
4 l0 0
.
0 3 5 0
.
2 7 7 0
.
4 0 0 0
.
0 2 3 0
.
2 5 9
0
.
2 3 9 0
.
0 4 2 0
.
4 3 0 0
.
3 9 7 0
.
0 2 7 0
.
1 7 0 0
.
3 2 3 0
.
0 2 6 0
.
2 7 5 0
.
3 4 0 0
.
0 4 0 0
.
2 5 4 0
.
4 8 3 0
.
0 3 5 0
.
2 6 3 0
.
4 6 7 0
.
0 2 4 0
.
2 8 7
0
.
1 9 2 0
.
0 3 8 0
.
2 5 0 0
.
3 5 3 0
.
0 2 3 0
.
1 5 2 0
.
2 6 5 0
.
0 2 1 0
.
2 9 4 0
.
3 1 6 0
.
0 4 3 0
.
2 1 7 0
.
4 2 0 0
.
0 4 2 0
.
3 1 7 0
.
3 7 3 0
.
0 3 4 0
.
3 3 0
0
.
2 3 7 0
.
0 4 3 0
.
3 0 1 0
.
3 6 4 0
.
0 3 0 0
.
1 8 8 0
.
2 5 5 0
.
0 3 0 0
.
3 5 4 0
.
3 3 3 0
.
0 3 8 0
.
2 4 5 0
.
4 6 0 0
.
0 3 7 0
.
310 0
.
4 0 9 0
.
0 3 5 0
.
3 7 3
0
.
2 1 2 0
.
0 3 7 0
.
3 2 6 0
.
3 4 9 0
.
0 2 3 0
.
1 3 7 0
.
2 4 6 0
.
0 2 1 0
.
2 5 3 0
.
2 5 0 0
.
0 4 0 0
.
1 9 4 0
.
3 5 6 0
.
0 3 4 0
.
2 4 0 0
.
3 9 0 0
.
0 3 4 0
.
3 2 0
0
.
2 2 1 0
.
0 4 0 0
.
4 8 8 0
.
3 8 l 0
.
0 2 7 0
.
l3 0 O
.
2 9 3 0
.
0 2 4 0
.
3 0 l 0
.
2 5 0 0
.
0 3 7 0
.
2 3 0 0
.
3 6 0 0
.
0 4 l 0
.
3 4 3 0
.
3 9 3 0
.
0 4 0 0
.
3 l 3
小区号一02467
2
.
2
.
3 根间土 养分动态与出笋 、成竹关系
(l) 根间土养分动态 毛竹杆基根间土壤养分浓度很少受到翻土 、施肥等不均匀的干扰 。
几年来定株竹根间土的养分动态如 图 l~ 3 。 不同处理的土壤养分的季节 、年度变化趋势基本
相似 , 根间土各季节养分浓度还随定株竹及其根的年龄增长而变化 , 水解 N 和速效 K 均有逐
年减少趋势 , 速效 P 则有增加趋势 。
(2 )根间土养分动态与出笋 、成竹关系 ¹ 1 9 9 1年春水解 N 浓度与出笋成竹关系 , 水解 N
⋯
64201,l
, .J ,i
240
230
220
210
20 0
l
·‘
\,=.
8
1
: , ‘
. ‘ .’、
19 0 6卜”
I I
,
:节闲 咤
二:~ . 、. ,.
\多:. 、
罗、.日侧说的翻\切日)侧提
1 8 0 4
/ 尹
1 7 0 2
。
_
·
C K :
·⋯ ⋯ N .P :· 一 一一 N :P : K :
.
"犷.气
1 6 0
1 9 9 0
图 l
1骊丁一 1 9 9 2
0会 1 1 4 8 l 1 8 l 1 8 1 1
] 9 8 9 1 9 90采样时间 ( 月 /年) 1 9 9 1 1 9 9 2采样时间 ( 月/年 )
3 a 根间土的水解 N 动态 图 2 4 a 根 I司土速效 PZ ( ) 5 动态
4 期 张献义等 : 毛竹林养分动态与产量关系的研究
罗、.日侧说
1 9 8 9 1 9 9 0 1 9 9 1 1 9 9 2
采样时间 (月 / 年 )
图 3 4 a 根 间土速效 K 20 动态
浓度 ( X , )与出笋数 ( Y ; ) 的回归方程为
Y
,
= 2 6
.
g lX , 一 5 1 4 . 9 8 , r = 0 . 8 6 ; 水解 N
( X : )与成竹数 ( Y Z )的回归方程为 Y : -
12
.
8 5X : 一 2 3 7 · 6 3 , r = 0 . 8 7 。 上述密切
相关 , 似可作为出笋期前施速效 N , 有利
于增加出笋 、成竹数的依据 。º 19 9 2年夏
土壤 速效 养分与翌年出 笋数 的关 系 ,
19 9 2年夏速效 N (X , ) 、 P (X : ) 、K ( X : )与
出笋 数 (Y : ) 的 多元 回归 方程 为 : Y 、 -
118
.
517 6+ 2
.
225 SX , + 48
.
310 6 X Z 一
2
.
59 4 7 X 3
。偏回归分析 (表 10) 表明 , 土壤速效 N 、P 、 K 中对出笋数的贡献顺序是 P> K 。 19 9 2
年 夏速效 N (X , ) 、P ( X Z ) 、K ( X 3 )与成竹数 (Y Z )的回归方程为 : Y : = 8 5 . 9 5 5 5 + 0 . 17 3 I X , +
25
.
6 39 6X : 一 12 . 7 7 4 5X 3 。 偏回归分析 (表 1 1)表明 , 土壤速效 N 、 p 、K 对成竹数贡献顺序是 P
表 10 夏季土壤速效养分与翌年 表 1 夏季土壤速效养分与成竹数
出笋数偏回归分析 偏回归分析
序号 回归系数
2
.
225 8
48
.
310 6
一 22 . 5 9 4 7
偏平方和
6 6
.
8 15
2 44 0
.
447
8 9 2
.
0 29
偏 F 值
0
.
142 5
1 0
.
9 7 3 7
7
.
0 38 9
序号 回归系致
0
.
17 3 1
25
.
6 39 6
一 12. 7 7 4 5
偏平方和
0
.
0 12
7 0 5
.
6 7 0
28 5
.
137
偏 F 值
0
.
0 00 1
10
.
128 5
7
.
3 31 8
注 : 观测值与拟 合值相关为 。. 8 9 1 。 注 : 观测值 与拟合值相关 为 0 . 8 86 。
> K
。 » 19 9 2 年秋土壤速效养分与出笋 、成竹关系 , 19 9 2 年秋土壤速效 N (X , ) 、P ( X Z ) 、 K (X 3 )
与出笋数 (Y : )的回归方程为 : Y , = 一 9 4 . 7 13 7 一 2 . 635 g x : + lo 5 . 6 0 7 1x 2+ 32 . 7 s 9 o x 3 。 偏回
归分析 (表 12) 表明 , 土壤速效 N 、P 、K 中对 出笋数贡献顺序是 K > N 。而且 , 观测值与预测值相
关 较差 , 即准确率较低 。 19 9 2 年秋土壤速效 N ( X : ) 、 P (X Z ) 、K ( X 3 )与成竹数 ( Y Z )的回归方程
为 : Y Z = 一 15 . 5 7 4 47 一 2 . 10 1 SX , + 49 . 10 3 3X 2+ 14 . 234 4X 3 。 偏回归分析 (表 13 )表 明 , 土壤
速效 N 、P 、K 对成竹数贡献顺序是 K > N , 观测值与预测值相关也较差 。 总之 , 不同季节 , 土壤
N 、P 、K 对出笋 、成竹的贡献顺序是不同的 。 我们利用 19 9 2年夏土壤速效养分与出笋 、成竹关
系的资料 , 拟定了测土施肥技术 (另文 ) 。
表 12 秋季土壤速效养分与出笋数 表 13 秋季土壤速效养分与成竹数
偏回归分析 偏回归分析
序号 回归系数 偏平方和 偏 F 值 序号 回归系数 偏平 方和 偏 F 值
l 一 2 . 638 9 6 21 . 49 7 1 . 5 26 2 1 一 2 . 10 1 8 17 6 . 7 32 1 . 46 4 2
2 1 0 5
.
60 7 1 37 9
.
133 0
.
923 1 2 4 9
.
1 0 3 3 8 3
.
9 14 0
.
6 6 9 7
3 32
.
78 9 0 1 0 5 4
.
5 7 3 3
.
30 8 6 3 14
.
234 4 19 8
.
7 47 1
.
7 31 ]
3 结论
( 1) 毛竹林养分系统中 , 叶片 、竹根和根 间土 的 N 、 P 、 K 浓度均有季节 、年度的变化 , 并呈
现出各自的变化规律 。
4 82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8 卷
(2 )4 年中 , 无论何年 、何季节 , 一年生叶的 N 、P 、K 浓度均高于二年生叶 。 同一林分中叶龄
相同的叶中 N 、P 、 K 浓度基本近似 。 壮年竹一年生夏叶中 N 、P 、K 浓度与翌年出笋 、成竹数的
关系优于秋叶 , 其回归方程可作为预测出笋 、成竹数与合理施肥的依据 。
(3) 不同季节的土壤速效养分对出笋 、成竹数的影响不同。 出笋期土壤水解 N 浓度与出
笋 、成竹数关系密切(r 二 0 . 86 ~ 0 . 8 7 ) , 似可作为出笋前施速效 N , 利于增加出笋 、成竹数的依
据 。 孕笋期土壤速效 N 、P 、K 对出笋 、成竹数的贡献顺序是 P > N ,观察值与拟合值相关系数为
0
.
89
。 这些均为毛竹林的土壤营养诊断提供了新的依据 。
参 考 文 献
刘显旋 , 邓毓芳 , 张美琼 . 毛竹无机养分的研究. 中南林学院学报 , 1 9 83 . (1 ) : 61 ~ 67 .
上田弘一郎(日). 有用竹和笋— 栽培的新技术. 博友出版社 , 1 9 6 3.洪顺 山 , 胡炳堂 , 江业根 . 毛竹营养诊断的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 1 9 8 9 , 2 ( 1 ) : 巧 ~ 2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 森林土壤分析法(3 , 8) . 北京 : 科学出版社 , 1 9 8 7 .
S tu d y o n th e R ela tio n sh iP b e tw e e n N u tr itio n D yn a m ic s
a n d Y ie ld o f Phy llo s ta ehy s Pu b e se e n s
Z ha n g X ia
, 沙1 C he n J in li, : Ye C ha n g q in g
L ia n g W e似a n Z h a , , 9 B iso n g L i QIP e n g
A b str a et T he r e s e a r e h w a s e o n d u e re d in 1 9 8 9~ 1 9 9 3 in L o n g hu Fo re s r Fa r m o f S h a o w u
C ity
,
Fu iia n Pr o v in e e
.
T he r a n d o m iz ed b lo e ks d e s :g n in e lu d ed e le v e n t r e a tm e n t s a n d th r e e
r e Pe ritio n s
.
T h e m a in r e s u lt s w e r e a s fo ll匕w s : (l)T he n u rr ie n t e o n t e n t in the le a v e s , r o o t s
a n d 5 0 11 eh a n g e s w ith d iffe re n t s e a s o n o r ye a r
,
w hie h 15 e lo s e ly r e la t ed ro th e g r o w th e h a r a e
-
t e r is t ie s a n d yie ld o f ba m b o o fo r e s t ; (2 )T he e o n te n t o f N
,
P a n d K in the le a
v e s a n d r o o t s r e
-
d u e e s w ith th e in e r e a s e o f the ir a g e
.
T h e r e w e r e s im ila r n u t r ie n r e o n te n ts in th e le a v e s o f rhe
s a m e a g e ; (3 )In the s ho o t in g s t a g e
,
the o r d e r o f im p o r t a n e e o f N
,
P
,
K in le a v e s a n d 5 0 115
w e r e P ) N
,
bu t in sPr in g th e 5 0 11 h yd ro lys a ble N w a s e lo s e ly r e la te d to the o u t p u t o f sh o o ts
a n d e lu m s
.
T h一5 s t u d y p ro v id e s s o m e th e o r e t ie a l ba s is fo r n u t r ie n t d ia g n o s is a n d r e a s o n a ble
fe r tiliz a t io n
.
K e y w o r d s P hy ll
o s ta c hy
s P u be sc e n s
, n u t r itio n d yn a m ie s
,
y ie ld
Zha n g X ia n yi
,
P r o fe s
s o r
,
Che n Jin lin (N a n jin g F o r e s tr y U n i
v e r s it y N a n jin g 2 10 0 3 7 ) ; Y e Ch
a n g q in g
,
I i
a n g W e n y a n
(Fo r e s t r y C o m m it te e o f Sh
a o w
u
C it y
,
F
u
ii
a n P r o
v
in e e ) ; Zha n g B i
s o n g
,
1 1 Q ip
e n g (I
一
o n g hu Fo r e s t Fa
r
m o f Sha o w u
,
F
u 一ia n
P r o v in e 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