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第 2 卷 第 3 期
1 9 8 9 年 6 月
林 业 科学研 究
FO R E S T R E S EA R C H
V o l
。
2
,
N o
。
3
Ju n
。 。
1 9 8 9
在纯培养条件下温度对外生菌根
真 菌 生 长 的 影 响 帝
毕国昌 郭秀珍 减 穆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 研究所 ) (中国科学 院昆明植物研 究所 )
摘要 在 MMN 培养基上 , 用 5 一40 ℃范围内的15 种不同温度 , 付云南省不同
针叶林下38 种常见外生菌根真菌的4 个菌株进行纯培养试验。 绝 大部分菌株的最适
生长温度为2 5 ℃ , 最低临界生长温度为 7 ℃ , 最高临界生长温度为35 ℃ 。各种真菌
在最适生长温度下 的生长速度可分为快 、 中、 慢三种类型 。 不同菌种的温度生长曲
线形状也有多样 : 一般有尖峰形 、 宽顶形和缓平形三种 。 文中还附有各菌株的生长
速度 、 最适生长温度和临界生长温度表。
关键词 外生菌根真菌; MMN 培养基多 纯培养; 最适生长温度 ; 临界生长温度
在影响外生菌根真菌生长和生理代谢的生态因子中 , 温度是最重要的因素 之一 [’, 吕1。 菌
根真菌的分离、 培养 、 繁殖、 贮藏 , 菌荆的工业化生产 , 以及菌根接种的成功与否 , 在很大
程度上也是取决于温度条件。 在筛选优良菌根真菌时 , 首先 ·也要了解该菌对不同温度的反应 ,
要求它们在较广的温度范围内都能有较快的生长速度〔’。] 。 有许多外生菌根真菌还是珍 贵 的
食用菌和药用菌 。 正确地了解这些真菌生长和温度的关系 , 将促进这些珍贵真菌资源的开发
利用。 不同种外生菌根真菌 , 甚至同一种真菌的不同菌株 , 对温度的 反 应 也 有 较 大 的 差
别 t4J 。 因此 , 了解温度对各种外生菌根真菌 , 甚至对各个菌株的影响 , 是成功利用该菌株的
重要条件之一 。 过去 , 国内也曾对几种牛肝菌类外生菌根真菌的最适生长温度进行过试验同 。
但对大量外生菌根真菌有关生长温度方面的资料很少报道。 本文是云南省不同针叶林下38 种
常见的外生菌根真菌 (其中许多种是常见的野生食用菌和药用菌 )4 个菌株在不同温度下进行
纯培养的试验结果 , 为这些真菌在生产实践上的应用提供了科学的数据 , 同时也丰富了这些
真菌的生态学和生物学内容 。
一 、 试验材料和方法
(一) 试验材料
试验所用的 38 种外生菌根真菌 4 个菌株均从云南省中部和西北部海拔1 2 。。一 3 7 0 om 不同
针叶林下采集的新鲜子实体上分离所得。 这些菌种在国内外文献中都曾报道是外 生 菌 根真
菌 〔’, 。1 。 其中绝大部分菌株经我们接种试验 , 也都证明能与一种或几种树种形成外生菌根。
本文于 19 8 年12 月 6 日收到 。
· 本课题系自然科学基 金资助项 目, 纪大干副研究员和张海平 同志协助工作 , 一并致谢。
2 4 8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2 卷
(二 ) 培养甚
采用的 MM N 培养基成分经再次 修 改 如 下 : (N H 一) :H PO . 0 . 2 5 9 , K H : PO . o 。 5 9 ,
M g SO护 7H 20 0 一5 9 , CaC I: 0 . 0 5 9 , N a C I 0 . 0 2 5 9 , FeC 13 (l% ) 2 . 2 m l, 新鲜麦 芽 汁
(约l。 0 5波美 )1 0 0 m l, 葡萄搪 15 9 , 牛肉蛋白膝 5 9 , 维生素 B : 1 m g , 柠檬酸0 . 2 9 , 琼
脂2 0 9 , 加蒸馏水至 1 0 0 m l。高压灭菌后 pH 值5 . 3一5 。 5 。
(三) 培养方法
分离菌株先转接在盛有 MMN 培养基的平板上 , 在25 ℃下培养 2 一 4 周 , 形成母菌菌落
备用。 分别采用直径 9 c m 和 15 c m 的培养皿注入定量的 M MN 培养基 。 在预先培养好的母
菌菌落的边缘 , 用孔径 5 m m 的灭菌打孔器打成圆形菌块。 在每个盛有 MM N 培养基 的 培
养皿中央接种一个菌块。 然后放置在 5一40 ℃范围内的 15 种不同温度的恒温箱内培养15 d 。 温
度的梯度为2 . 5 ℃ 士 0 . 5 ℃。每个温度级设两个重复。从接种后第三天起每隔 l d 在 2 个固定的
垂直方向测量菌落的直径。 在整个培养期内共测量 7 次 , 并绘制每个菌株的温度生长曲线 。
(四 ) 生长速度
菌株的生长速度根据它们在最适生长温度下培养15 d 时的菌落平均直径划分为 5 级 :
1 级(生长极慢 ) + —菌落直径小于2 。 0 c m ,
2 级(生长较慢 ) + + —菌落直径为2 . 1一 4 . 0 c m ,
3 级(生长中速 ) + + + —菌落直径为4 . 1一7 . o c m ,
4 级 (生长较快) 十 + + + —菌落直径为7 . 1一 9 . o c m ,
5 级 (生长很快) + + + + + —菌落直径大于9 . I c m 。1 级和 2 级可认为是生长慢速类型 , 3 级为生长中速类型 , 4 级和 5 级属于生长快速类型 。
二 、 试 验 结 果
(一) . 适生长沮度和临界生长沮度
兹将各菌株的最适生长温度 、 及其最低和最高临界生长温度 , 按其生长速度 类 型 列 如
表 1 。
从表 1 可见 , 绝大部分菌株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5 ℃ , 少数菌种为2 ℃ , 还有一些菌株 ,
则为2 7 ℃ 。 各菌株的最高和最低临界生长温度变化也较大。 大多数菌株的 最 高 临界温度为
35 ℃ , 有少数菌株 , 在40 ℃下也能缓慢生长。 但在40 ℃高温下培养 2 周的菌落重新放 置在
27 ℃的最适生长温度下 , 其菌丝的生活力已显著减弱 , 有的甚至完全丧失生命力 。 大 多数
菌株的最低临界生长温度为 7 ℃ , 少数菌株 , 在 5 ℃下也能缓慢生长。 长期放置在 5 ℃低
温下的菌株即使已停止生长 , 一旦重新放置在室温条件下 , 它们都能很快地恢复生长 , 菌丝
的生活力并不受影响 。
(二 ) 生长速度
从表 1 还可以发现 , 在上述外生菌根真菌中 , 同一属的菌种大多属同一生长速度类型 ,
但也有不少例外。 例如牛肝菌属 (B ol et 。 : )和乳牛肝菌属 (s ul’“: s) 的大多数菌种都属于慢速生
长类型 , 但灰盖牛肝菌则生长很快 , 而点柄乳牛肝菌的生长速度中等。 又例如上 述 乳 菇 属
(L ac ta
: iu : )的 5 个菌种中 4 个是生长快速类型 , 但鲜红乳菇的生长速度中等 , 较其它 4 种慢
得多 (图 l )。
3 期 毕国昌等 : 在纯培养条件下温度对外生菌根真菌生长的影响
云南省不同针叶林下常见的外生菌很衷菌的生长速度
及其最适和 . 低 、 , 高临界生长温度
2 4 9
表 1
生长
类型
海拔高
采 集 的 林 分 生长速度
(m )
仁生兰鱼竺生2‘一
}最 适 }临 界
B o le t“ 5 g r‘: e ‘s(灰盖牛肝菌 )
C a ” tha r e llu s e iba d f“ s(鸡油菌 )
G o m p h£d ‘u s r o s口。‘(粉红铆钉菇 )
L o e c a r fa 石泣c o lo r (二色蜡蘑 )
L a c ta r ‘“ 5 e o 协 p h o r a t“: (浓香乳菇 )
L
.
d e lic i o s u s (松乳菇 )
L
.
he l砂u s (蜡黄乳菇 )
L
. 勺夕r o 夕石o r o ‘d e s (湿乳菇 )
L g e o p e r d o ” p r a te ” se (草地马勃 )
O o d e爪a ” s£e !Ia 甸g r o p ho r o id e s
(蜡伞状小奥德磨 )
P甸llo p o r u s b o r o e e o s fs (南洋摘孔蔺 )
R “£s u la l“te a (黄红菇 )
S e le r o d e r沉a , o lg r h‘z o m (多根硬皮马 勃)
云南松林
长苞冷杉林
云南松 、 栋混交 林
大果落叶松林
丽江云杉 、 高山栋林
大果落叶松林
云南松 、 栋混交林
丽江云杉林
2 0 0 0
3 6 0 0
2 0 0 0
3 6 0 0
3 5 0 0
3 6 0 0
2 0 0 0
2 0 0 0
2 0 00
3 4 0 0
7一 3 0
1 0一3 0
12一4 0
5一3 0
5一3 0
7一4 0
5一3 0
7一 3 5
5一 3 0
7一 35
思茅松林
思茅松林
3 0 0 0
2 0 0 0
1 魂0 0
7一 3 5
10一 4 0
+ . + + +
牛 + + 甲
今 + + .
+ + + 斗 +
+ + + 令 +
+ + + + +
. + + +
. + + + +
+ + 十 +
. + + + +
+ + + + +
. + + 十 .
+ + + +
自了,臼,“自.勺厅‘51知2匕一,2,臼,自20山9一
快速生长类型
过m a n i ta 尹o n rhe r i行a ( 豹斑鹅青 )
A
. 尹a o t人e r ‘” a (豹斑鹅青 )
刀o ze *‘。“ 5 p i o e ro r u m (松林小牛肝菌 )
B
.
p ‘。。 t6 ; ‘m (松 林小牛肝菌 )
C o r tf”a r i‘5 e a s ta ”e u s (栗色丝膜菌 )
C
. e le g a ”*‘o r (雅致丝膜茵 )
L o c t a r f“ s h夕s夕‘”“ s (鲜红乳菇 )
R h i z o 夕。夕。” l u te o lo s (淡黄须腹菌 )
R h
.
I u te o l“s (淡黄须腹菌 )
R h二 s, r e s c e ”。(淡黑须腹菌 )
R h
. s p
.
(须腹曹之一种 )
R u : s u la a tr o , u r夕u r e a (黑紫红菇 )
R
.
je lle a ( 苦红菇 )
s
.
r“b r a ( 大红菇 )
S u ‘I lu s 夕r a n “I a tu : (点柄乳牛肝菌 )
T r‘e ho lo 用o p s ‘5 r u 了‘l。, s (拟 白落 )
T r
.
r . t‘la 件 s (拟 白薯 )
云南松 , 栋 混交林
丽江云杉林
思茅松林
高 山栋林
云南松 、 栋棍交林
思茅松林
云南松林
思茅松林
丽江云杉林 ’
云南松 、 株混交林
丽江云衫林
云南松林
油 衫 林
思茅松林
云南松 、 栋混交林
丽江云杉林
2 0 0 0
3 4 00
2 0 0 0
1 4 0 0
3 5 5 0
2 0 0 0
1 4 0 0
2 0 0 0
1 4 0 0
3 3 0 0
2 0 0 0
3 4 0 0
2 0 0 0
1 9 0 0
1 2 0 0
2 0 0 0
3 3 00
7一 35
5一 3 0
5一 30
5一3 0
1 2一3 5
7一3 0
7一3 0
7一3 5 ‘
7一4 0
1 0一30
1 0一35
7一 35
5一3 5
5一35
1 0一35
1 0一 3 0
7一3 0
+ + +
+ + +
. + +
+ + +
. + +
斗 + +
+ + +
今 + 十
+ + +
+ + 十
+ + +
+ + 十
+ + +
s5
t毖口舀一7,“臼一J2,‘勺‘2山咋
5
1知5含72门才,厅‘咭山22Zn‘,山弓曰B o l仑t u s e d o l‘s (美味牛肝菌 )
B
.
s p 口e io s “: (华美牛肝菌 )
C l萦*o c , 6 e c o n 夕I o bo ta (丛生杯伞 )
甸 r o p o r “: e a s *。”。。s (栗色园孔牛肝菌 )
I ” o c夕b e ja st i夕i a ta (黄丝盖伞 )
L e e e f月“拼 s e a br “爪( 揭优柄牛肝菌 )
P t’s o li f h“s 才1’月e t o rf“ (彩色豆马勃 )
.
f‘” e t o r f赵s ( 彩色豆马勃 )
.
t访 e to r i公s ( 彩色豆马勃 )
.
t i ” c t o r f. s ( 彩色豆马勃 )
“‘llu s bo 口油 “s (乳牛肝菌 )
云南松林
,
高山松 、 株林
云南松 、 栋混交林
油 衫 林
丽江云杉林
云南松林
云南松 、 栋很交林
思茅松林
2 0 0 0
1 9 0 0
3 2 00
2 0 0 0
1 9 00
3 4 0 0
2 0 0 0
1 8 0 0
1 6 0 0
1 2 0 0
3 3 0 0
2 0 0 0
3 2 00
1 8 00
7一3 0
1 0一3 5
1 0一3 5
5一3 0
10一3 5
10一3 5
10一4 0
10一4 0
10一3 0
10一3 0
10一3 0
10一3 0
林栋林、松松南山南云高云. lu te o s( 揭 环乳牛肝菌 )
. 5“ bl“ te u s(微揭环乳牛肝菌 )
尸5
长速生慢
类型
X
e r o c o 川“ 5 e hr!I se ”t e r o ”( 红线盖牛肝菌 )
2 5 0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2 卷
在同一菌种内 , 不同菌株的生长速度往往差异不大 , 尤其是在森林生态环境条件比较近
似的各种森林类型内 , 同种真菌不同菌株的
最适生长温度和临界生 一长温度也都相同 , 其
温度生长曲线也很相似 , 以彩色豆马勃为例
见图 2 。 用其中任一菌株接种在云南松、 湿
ab
6‘321
(口)侧班地祖
420已6‘20‘几,二.上
舀。粼侧她租
培养灭数 ( d )
图 1 乳菇属几种外生菌根真菌在最适生长沮度
下茵落的生长速 度。
a
. 浓香乳菇 ( 2 2 ℃ ) b . 松乳菇 ( 2 2 ℃ )
e . 湿乳菇 ( 2 5 ℃ ) d . 蜡黄乳菇 ( 2 2 ℃ )
e
. 鲜 红乳菇 ( 2 5 ℃ )
0 5 一0 1‘ 2 0 2 5 3 0 扭“0祖度(七 )
图 2 彩色豆马勃不 同菌株的 沮度生长曲线
a
. 海拔 12 Qo m 湿地松人工林下 的8 6 09 0 号菌株
b
. 海拔 1 6 00 m 思茅松林下的8 60 9 5号菌株
c
. 海拔 Z0 00 m 云 南松林下的8 5 0 0了号菌株
地松、 加勒比松和按树幼苗上都能形成金黄色的外生菌根 。
但在森林生态环境条件差异悬殊的不同森林内所采集的同种真菌的不同菌株 , 虽然生长
速度比较接近 , 但温度生长曲线可能不同 。例如 , 豹斑鹅膏在海拔 3 4 0 m 的丽江云杉林下的
8 5 0 31 号菌株和海拔 2 0 o m 麻栋、 云南松混交林下的8 5 0 1 5号菌株 , 都属中速生长类型 , 最适
生长温度也都是 25 ℃ , 但在25 ℃下前者菌落生 一长速度要比后者慢些 。 然而 , 在10 ℃的低温条
件下前者则 比后者生长要快 , 而且最低临界温度也要低一些 , 在 5 ℃ 下也能生长。 两者的温
度生长曲线 并不相似 (图 3 ) 。 用低海拔云南松林下所采集的8 5 0 1 5号菌株接种高海拔地 区 生
长的丽江云杉和 一长苞冷衫幼苗 , 其菌根感染率很低 。 看来 , 由于它们长期生活在各自不同的
森林环境中 , 已经形成了不同的生态类型 。
(三 ) 遇度生长曲线
从温度与菌落直径的生长关系来看 , 大多数菌株 自15 ℃起 , 菌落生 一氏就 迅 速 加 快 , 到
2 ℃或27 ℃时 , 生长速度达到最大。 在这一段温度范围内 , 菌落的生 一长速度是随温度的升高
而逐渐增加 。 但超过了最适生长溢度后 , 菌落的生长速度就随温度的升高而急剧降低 , 其温
度生长曲线几乎都是前缓后陡 (图 4 ) 。 从温度生长曲线的峰形来看 , 大致可以分为三种 : 一
种是尖峰形 , 其最适生长温度形成很尖的高峰 , 范围只有 1 一 3 ℃ (图 4 一 a ) 。 如蜡伞 状 小
奥德蘑、 豹斑鹅膏 、 草地马勃 、 淡黄须腹菌和淡黑须腹菌等。 另一种是宽顶形 , 其温度生长
曲线的顶部较宽 , 近宜生 一长温度范围有 5 一 7 cC (图 4 一 b ) 。 如松林小牛肝菌 、 彩色豆马勃 、
湿乳菇 、 多根硬皮马勃等 。 第三种是缓 5拼形 , 这些菌株的适宜生长温度范围更宽 , 一般在相
差10 一 15 ℃范田内生 长速度变化都不很大。 其温度生 一长曲线的前半段是平缓 上升 , 后半段的
3 期 毕国昌等 : 在纯培养条件下温度对外生菌根真菌生长的影响 2 5 1
下降也较缓 , 已没有显著突起的高峰 (图 4 一 c ) 。 如点柄乳牛肝菌、
菌、 灰盖牛肝菌 、 大红菇 、 苦红菇、 黄红菇、 松乳菇 、 浓香乳菇、
褐究柄牛肝菌等 。
美味牛肝菌、 华美 牛 肝
二色蜡蘑 、 栗色丝膜菌 、
ab
七C
公吃‘蚕aZ工
八县类按被654321
(县)赚侧地妞
5 1 0 1 5 2 0 2 5 3 0 3 5 4。
沮度(℃ )
图 3 豹斑鹅膏不同菌株的温度生长曲线
a
. 海拔 Z0 0 0 m 云南松林下的8 5 0 1 5号菌 株
b
. 海拔 3 4 0 0 m 丽江云衫林下的8 50 3 1号菌株
0
.
5 1 0 1 5 2 0 2 5 3 0 3 5 4 0
沮度( 七 )
图 4 不同外生菌很真苗 的沮度生长曲线形状
a
. 蜡伞状小奥德蘑 , 尖峰形 , b . 松林小牛
肝菌 , 宽顶形 , c . 点柄乳牛肝菌 . 缓平形
三 、 讨 论
1
. 本试验也曾同时采用液休培养称量菌丝生物量的方法进行对 比。 结果表明 , 除气生菌
丝特别发达的菌种 , 如彩色豆马勃等外 , 大多数菌种的菌丝干重与固体培养基上的菌落直径
都成一定的比例 。 由于固体培养测定菌落直径的方法简便 , 而且在同一处理的不同重复样品
间数据差异较小 , 所 以本文采用了固体培养测定菌落直径的数据 。
2
. 一般来说 , 同一菌株在人工纯培养条件下对温度的要求 , 与在自然条件下是不 相 同
的。 在自然条件下 , 其适宜生长温度的范围往往要宽一些 , 最低临界生长温度也要低一些 ,
最高临界生长温度也可能要高得多。 而且菌丝的最适生长温度也不一定就是形成菌根的最适
温度沙 ’〕。 因为形成菌根的条件是多方面的 , 其中还包括寄主植物与温度的关系在内 。不 过 ,
人工纯培养条件下各种菌根真菌的生长与温度的关系 , 不仅是真菌的培养、 繁殖和菌剂生产
的重要因素 , 也是选择优良菌株的重要条件。 对于一个优良的外生菌根真菌来说 , 要求具备
生长速度快 , 适宜生长的温度范围广 , 温度生长曲线呈缓平形或宽顶形 , 最低临界生长温度
较低 , 最高临界生长温度较大 , 具有较强的耐寒或耐热性。 这样的菌株在自然条件下才有较
强的适应能力。
3
. 在人工接种培育菌根化苗木时 , 尽量不要用森林环境条件差异很大的菌株来 接 种 。
2 5 2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2 卷
今 考 文 做
〔1 〕 毕国昌等 , 1 9 8 9 , 演西北高山 针叶林区主 要林型下外生菌根真菌的分布 , 林业科学 , 25 (1 ) : 3 3一 3 9.
[ 2 〕郭秀珍 , 1 95 2 , 松树 外生曲根真菌— 牛肝菌( B o le t“ 5 s p . )和厚 环粘盖牛肝菌 (S “‘11“ s 夕r e 盯‘Ile‘) 对立枯丝核菌(R hfz o e to 门 fa s o la 几‘)的作用 , 森林病虫通讯 , (2 ): i 一 6 .
[ 3 〕 H a c k a y lo , E . P . e t a l . , 一96 5 , E ! fe c t o f t e m P e r a t u r e o n g r o w th a n d re sPir a tio n o f e et o t r o -
Ph ie m y eo r r h iz a l fu n g i
,
M y e o lo g ia
, s了: 7 -一 7 4 9 .
〔4 ] H a r le y , J . L . e t a l . , 19 8 3 , M y e o r r h iz a l s y m b io s is . C ha Pt . 7 , A e a d . In e . , 1 5 7一19 5 .
[ s 〕 H u n g , L . L . e t a l . , 1, 7 5 , P h y s io lo g ie a l s t u d ie s o n t w o e e to m v e o r r h i, a l fu n g i, P ‘s o Il’th“ :
ti”c 亡o r i“ 5 a n d S u ‘11“ 5 b o p in “5 . , T r a n s . M y e o l . So e . J a P a n . , l, : 1 2 1一2 7 .
[ 6 ] L a ih o
,
C
. ,
l, 7 0
,
P a 戈‘11“s ‘”t, o l“ t“5 a s a m y eo r r h i名a l sy m b io n t o f fo r e s t t re e s . , A e ta F o r .
Fe n n
. , 1 06
: 1一6 5 .
〔7 〕M a r x , D . H . e t a l. , 一, 7。, In flu e n e e o f t e m P e r a tu r e o n a s e Ptie s y n t he s is o f e e to m y e o r r h l: a e
b 丫 T he le p 为o r a te r r e s t , i: a n d P‘5 0 1‘t人“ s t‘。e ro r io s o n lo b lo lly p in e , Fo r . S e i . , 1 5一2 -一 3 1 .
[ 日 ] T he o d o r o u , C . e t a l . , 1 9 7一, In flu e n c e o f te m P e ra tu r e o n t h e m y e o r r h i: a l o s s o e ia t io n o f
P‘” “5 r a d i口 ta , D . D o n . A u s t . J . B o t . , 1 9 : 1 3一 2 0 .
[ 9 ] T r a PP e
,
J
.
M
. , 10 6 2
,
Fu n g u s a s s o e ia t io n o f e e t o t r o Ph ie m y e o r r h iz a e
,
B o t
.
R e v
. ,
2 5 . 5 3 5一
6 06
.
〔1 0〕 T r a p P e , J . M . , 1 9 2 7 , S e le c t io n o f fu n g i fo r e et o m y e o r r h i艺a l in o c u la t io n in n u r s e r ie s , A n n .
R e v
.
P h yt o P a t h o l
. , 1 5 . 2 0 3一2 2 2 .
.NFLUE NC E OF T E MPE R AT U R E ON CO LO NY G R OW TH OF
E C TOMYCO R R H !Z AL FUNG I IN PU R E C ULT U R E
B i G u o e ha n g G u o X iu z h e n
(G r a d :: a 一e S e 人0 0 1, A e ad e 用‘a s 蓄”‘e a ) (T h。 R 。se a r c h In s r‘t .: te o f F o : e str , C 月F )
Z a n g M u
(K u 。二‘。夕 I o s tiru re 0 1 B o ta 。夕, 月e a d e 二‘a 夕‘。‘。a )
A b st r a et 4 4 iso la te s o f e e to m ye o r r h iz a l fu n g i e o m p r is in g 3 8 sPe c ies
w e r e e u lt u re d o n M M N m e d iu m a t 1 5 t e m Pe r a tu re g rad ie n ts fro m s℃ to 4 0℃
fo r 2 w e e k s
.
Fo r g r o w th o f mo
s t is o la tes
, th e o p t im u m te m Pe ra tu res ra n毋d
fr o m 2 2 to 2 7℃ w it h th e o Pt im a o f 2 5℃ . M o s t is o la tes s to PPe d g r o w in g a t
1 0℃ a n d 3 5 ℃ . A fe w is o la te s h a d a po o r g r o w t h a t s℃ a n d 4 0 ℃ , b u t a t
th e h ig hes t g r o w th tem Pe r a tu r e fo r a lo n g t im e
, t h e is o la te s w e re m u e h
w e a k e n e d
, e v e n lo s t th e ir v ita lity a t a ll
.
M os t is o la tes o f g e n e ra B o le t u s
,
L e e c in : 爪 , Su illu s , X e : o c o m : 5 a n d p iso lithu s w e r e fu n g i o f s lo w g r o w in g tyPe ,
w h ile th o s e o f g e n e ra L a c c a , ia
,
L a eta , iu s
,
Ca 刀忿无a 了ellu s , L 夕c o p e , d o n , G O m p h夕d iu s ,
及u s su la and o : d翻a , sfo lla w e r e fu n g i o f fa s t g ro w in g t y谬 , a n d fu n g i o f
3 期 毕国昌等 : 在纯培养条件下温度对外生菌根真菌生长的影响 2 5 3
g en e r a A m
a n ira
,
B o le tin u s
,
C o ; tin a ; iu s
,
R h讼o p o g o l: , S c le ; o d e r执a a n d T , ic无o lo m o Ps is
g r
ew i
n te r m ed ia te ly
.
B u t 〔t h e re w e re a lw a ys ma n y e x e e p tio n s
.
D iffe r e n t
iso la tes w ith in a sPec ies e o llec ted fro m d iffe r e n t fo res t s ite s m a y be re a e t to
th e te m Pe r a tu re v a r ia t io n d iv e rs e ly
。
F o r in s ta n e e
, th e iso la tes o f A m a n i才a
p a n the r i刀a e o llec ted fro m th e sPr u e e fo res t a t a lt itu d e a bo v e 3 4 0 0m g rew
s lo w e r th a n th a t e o llec ted fr o m t h e P in e fo re s t o f a ltitu d e a bo u t 2 0 0 0 m
,
bu t
it g rew fa s te r t h a n th e la te r a t lo w t em Pe ra t u r e o f 1 0 ℃ fo r it has lo n g b e e n
a d a Pte d to th e e o ld a lP in e e ire u m s ta nc e
.
T h e y w e re a PPa ren t ly fu n g i o f
d iffe re n t ec o tyPes
。
Fr o m th e Po in t o f v ie w o f s e le e tio n o f ee to m ye o r rh iz a l
fu n g i
, th e is o la tes a r e r e q u ired to Po s es s t h e fa s t g r o w in g a bilit y
, to h a v e
a m or e w id e r a n g e o f o Pt imu m g
ro w th te m Pe r a tu r e a n d to be r es is ta n t to
e x tr em e tem P era tu res
。
K叮 w or d s ec to m ye o r r hiz a l fu n g i: MM N m e d iu m ; p u r e e u ltu r e ; g ro w th
o Pt imu m
tem Pe r a t u r e ; g ro w th e r it ie a l te m Pe r a tu r已.
第五届国际植物病理学术会议概况
1 9 8 8年 8 月 19 一 28 日在 日本京都参加了第五届国际植物病理学术会议 。 该会由 日本科学
委员会 、 国际植物病理学会 、 日本植物病理学会和植物保护协会组织 , 由 日本K iy os hi Y or a
教授担任主席。 出席会议的有日、 美、 英 、 加 、 中、法 、意、 荷、朝 、泰等国代表 2 0 0 0 余名。我国
参加3 9名 , 约占 2 % , 其中林业系统 4 名。 大会共收到论文2 0 0。余篇 , 中国提交了40 余篇 ,
其中我院提交了两篇 (“接种 V A 菌根真菌的葡萄组培苗对霜霉病的影响” 和“外生菌根菌同立
枯丝核菌重寄生关系的研究” ) , 在分组会上进行了宣读 , 并被列入“墙报 ”展出 , 评价较好。
这次会议来自各国的代表阵容大 , 论文内容丰富 , 涉及到植物病理学的各个领域。 为了
便于交流 , 会议安排了大会报告 、 学科分组会议 、 各专题卫星会议、 墙报 、 测试仪器设备等
展销、 会前会后有关专业会议等活动 , 使大家了解到植物病理研究的现状、 进展及展望 。 大
会报告共有四大专题 : 水稻病害、 植物保护生物技术、 植物病害生物防治和杀菌 剂 最 新 进
展。 学科分组会议有病毒学、 细菌学、 真菌学 、 线虫 、 土传植物病害、 植物病原生理、 抗性
遗传 、 病害流行和作物损失分析 、 植物病害防治 、 森林病理 、 热带植物病害、 种子病害 、 作
物储藏病害、 环境污染、 真菌毒素 、 教育等 。 涉及森林病理的有松树萎蔫病、 热带树病 、 锈
病新进展 、 针叶和阔叶树溃疡 、 腐朽生物学、 树木侵害反应、 病原菌一昆虫相互作用等 。
在这次会议中 , 京都农林水产省林业试验场邀请 了各国从事林病研究的专家、 学者到该
场举行宴会 , 中国参加者有本人和 四川省林科所的陈守常高级工程师。 会议期间 , 以中国科
协副主席裘维蕃教授为首的中国代表与台湾学者欢聚一堂 , 畅谈海峡两岸同胞在 日本进行的
学术交流 , 增进了友谊 , 为完成统一祖国大业 , 发展植病事业尽心尽力。 会后共 同 摄 影 留
念。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 郭秀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