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Studies on the Epidemiology of Moso Bamboo Foot Rot

毛竹基腐病发生发展规律的研究



全 文 :  1996—03—06收稿。
张素轩教授,曹越, 张宁 ,郑青(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 南京 210037)。
* 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项目“竹子病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的部分内容。
毛竹基腐病发生发展规律的研究*
张素轩 曹 越 张 宁 郑 青
  摘要 对毛竹基腐病发生发展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 ( 1)寄主的感病期很短, 只在基部笋箨稍
张开, 而表皮未木质化之际才能受病菌侵染; ( 2)不低于 16℃的气温和 4 mm 以上的降雨是病害发
生的必需条件, 雨量大、持续降雨时间长、气温低, 病害将严重,反之则轻; ( 3)根据该发病规律, 结合
苏南的气候条件而制定的以物候为基础、气象预报为依据的短期测报技术方案,经 1992~1994 年
的实地测试, 结果表明该方案具有方法简便, 准确度高的特点。
  关键词 毛竹 基腐病 暗孢节菱孢 发病规律 测报技术
  毛竹基腐病是于 70年代发现危害毛竹( Phy llostachs p ubescens Mazel ex H. delehaie)的新
病害, 分布广、危害重, 是生产上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对该病研究结果表明: ( 1)暗孢节菱孢
( A rthrinium phaeosp ermum ( Co rda) M . B. Ellis)是其主要病原菌[ 1]。( 2)病菌是以菌丝或孢子
的形态在病株、枯立竹, 病株残体和土壤内长期存活, 成为初侵染的来源;病菌孢子主要通过
风、带风的雨和雨水反溅进行传播;在自然情况下,病菌主要通过无伤的幼嫩表皮侵入;病菌的
致病机理主要是通过分泌毒素杀死寄主表皮细胞进入寄主内部,并以毒素通过寄主维管束组
织向上扩展, 使寄主组织在病菌到达之前先死亡;该病没有再次侵染[ 2]。( 3)病菌孢子的萌发必
须要有水滴存在, 如在水滴中加少量的葡萄糖将大幅度提高孢子萌发率,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
的最适温度为 24~28 ℃, 16 ℃以下、32℃以上不利于病菌的生长和萌发[ 3]。本研究是在上述
研究结果的基础上,研究该病的流行规律,旨在掌握制约病害发生和发展的主要因子,制定一
个短期测报技术方案, 为病害的防治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 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设在江苏省南部的常熟市虞山林场。毛竹基腐病于 1975年首次在该场发生,病
情十分严重。
1. 2 试验方法
在林场的重病区建立面积约 1 hm2的病
情观测点,从 4月下旬开始每日对观测点内
的留养竹笋进行病情调查, 确定当年的病害
始发期, 并记载病笋受初侵染时的高度和笋
箨包裹状态。在病情停止发展后,进行发病率
表 1 病情分级标准
级别
代表值 病 害 严 重 程 度
Ⅰ 0 健康无病或近无病
Ⅱ 1 病斑明显,但未深入竹黄
Ⅲ 2 病斑深入竹黄,其宽度不超过竹围的 1/ 6
Ⅳ 3 深入竹黄的病斑宽度为竹围的 1/ 6~1/ 2之间
Ⅴ 4 深入竹黄的病斑宽度达竹围的 1/ 2以上
林业科学研究 1997, 10( 4) : 356~359
Forest Research     
和感病指数的调查统计。然后结合当地的气象资料分析病害的发生发展和流行与气温、降水及
寄主生长状态之间的关系, 最后研制出一套短期的测报方案。病株的分级标准如表 1。
2 结果分析
  通过 1982~1984年、1986~1989年和 1992~1994年共计 10 a 在苏南的定点观测结果表
明:病害的发生和严重程度与 4月底 5月初的雨情、气温和寄主生长状态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2. 1 病害与雨情的关系
10 a的观测结果见表 2。从表2中可以看出: ( 1)每年的病株都是在 4月 28日至 5月 5日
之间遇 4 mm 以上(包括 4 mm)的降雨后 2 d出现的。分析其原因, 主要是因为病菌入侵前的
孢子萌发需要有水滴存在, 而且停留在笋箨表面的孢子也需要雨水使其通过笋箨间的缝隙到
达笋壁表面,如果降雨量太少, 不能满足病菌的上述要求,初侵染就难以发生。因此, 4 mm 以
上的降雨量是病害发生的必备条件之一。( 2)病害的严重程度与 4月底、5月初的降雨时间、降
雨量和持续降雨的天数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凡是在 4月底就开始降雨,降雨量达 20 mm 以上
的年份,病害严重, 特别是 1983年和 1989年不仅降雨早, 雨量大, 而且持续时间长, 感病指数
分别高达 29. 69和 18. 08, 而与其相邻的年份,因雨情不同,病害都较轻。这主要是因为4月底
气温相对地较低, 竹笋生长较缓慢,处于感病状态的竹笋数量较多,这是遇持续降雨的天气,竹
笋表皮木质化也较慢, 故病情重,如果 4月底天气晴朗,气温高,竹笋的生长和笋表皮的木质化
也较快,可使 4月底尚处于感病状态的竹笋迅速生长老化而避过病菌的侵染,病情较轻。
表 2 病害发生发展与 4月底、5 月初降雨量的关系
年份 4 月底 降 雨量 ( mm) 5 月初 降 雨量 ( mm)
26日 27日 28日 29日 30日 1日 2日 3日 4日 5日
病害始发期
(月—日)
感病
指数
1982 0. 8 0 0 0. 6 4. 7 3. 6 0 0 0 2. 6 05- 02~03 10. 44
1983 1. 9 0. 6 20. 0 2. 0 5. 8 1. 6 0 20. 6 11. 7 6. 4 05- 01 29. 69
1984 0 0 0. 2 0 0 0 0 2. 3 22. 0 26. 7 05- 06
1986 1. 8 17. 3 0. 1 0 4. 0 5. 5 9. 3 1. 8 0 0 05- 03
1987 5 0 0 0 22. 0 3. 1 5. 9 0 0 0 05- 03
1988 0. 8 0 0 0 0 0 0. 3 0 36. 8 0 05- 06 10. 36
1989 0 0 58. 7 10. 7 0. 9 6. 8 0. 1 0 0 0 05- 01 18. 08
1992 0 0 0 20. 9 0 0 0. 5 0 0. 1 0. 5 05- 02 14. 26
1993 0 0 23. 8 0 0 6. 9 8. 8 0 0 0 05- 01 13. 55
1994 0 0 0 0 0 0 0 4. 5 0 0 05- 05 8. 35
2. 2 病害与气温的关系
根据 10 a 的病情观测结果(表 2) ,可以看出该病在常熟地区最早的始发期为 5月 1日,该
病的潜育期为 2 d,故其最早的初侵染始于 4月 28日。我们从未在 4月底之前发现病株,这是
与当地的气温条件有密切的关系。根据病菌适生条件测试结果表明: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的最
适温度 24~28 ℃,低于 16℃或高于 32℃均不利于病菌的萌发和生长[ 3]。分析 10 a来的病情
观测结果, 每年的初侵染都是在气温达 16 ℃以上和日降雨量达 4 mm 以上的情况下发生的,
详见表 3。例如, 1986年的 4月27日,虽有17. 3 mm 的降雨量,但当天的最高气温仅 14. 7 ℃,
结果没引起侵染,直到 4月 30日,气温达16℃, 又遇 4. 0 mm 的降雨量, 2 d后才出现病株。故
认为 16 ℃以上的气温是病害发生不可缺少的条件之一。
3574 期           张素轩等: 毛竹基腐病发生发展规律的研究
表 3 初侵染发生时的降雨量和气温
年 份 1982 1983 1984 1986 1987 1988 1989 1992 1993 1994
日期(月- 日) 04- 30 04- 28 05- 04 04- 30 04- 30 05- 03 04- 28 04- 29 04- 28 05- 03
降雨量( mm ) 4. 7 20. 0 22. 0 4. 0 22. 0 36. 8 58. 7 20. 9 23. 8 4. 5
最高气温(℃) 16. 0 29. 8 18. 3 16 21. 2 25. 9 15. 6 22. 3 25. 4 23. 3
2. 3 病害与寄主生长状态的关系
根据长期的实地观测结果表明: 在 4月底 5月初,初侵染发生后出现的新病株, 基本上都
是基部笋箨稍张开,而笋壁未外露,仍保持十分幼嫩状态,高约 1. 5m 左右的竹笋。在自然情况
下,未发现有基部笋箨包裹得很紧密的竹笋发病的; 笋高在 2 m 以上,基部笋壁已外露的竹
笋,也很少受病菌侵染。基于上述的观测结果,于 1992年 4月底至5月初进行了初侵染的发生
与笋高之间关系的调查。方法是在雨后( 4月 29日,降雨 20. 9 mm )的 4月 30日随机抽样 495
株,编号后测量笋高,于 5月 2~4日进行病情调查, 结果表明 2 m 以上的竹笋发病率远比 2 m
以下的低, 详见表4。在此基础上, 于1993年和 1994年连续两年在4月底降雨前对笋高达 2 m
以上,秆基部已外露的竹笋随机抽样 500株,并作标记,发病后进行病情调查,结果表明在这些
竹笋中未发现病株。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毛竹基腐病菌是通过分泌毒素,杀死寄主表皮细
胞而侵入的 [ 3] , 故只有当竹笋基部笋箨稍张开时,病菌才有可能到达竹笋幼嫩部的表皮,然后
通过杀死十分幼嫩的表皮细胞后而入侵,使侵染得以发生。
表 4 侵染期的笋高与发病关系
管理区 调查株数 200 cm 以下 200 cm 以上株数 病株数 发病率( % ) 株数 病株数 发病率( % )
报慈 212 158 35 54 4
兴福 83 29 2 54 0
三峰 200 78 6 122 1
总计 495 265 43 16. 23 230 5 2. 17
  注:测笋日期为 1992年 4月 30日;病情调查日期为 1992年 5月 2~4日。病害始发期为 1992年 5月 2日。
2. 4 短期测报方案
根据长期的观测和资料分析的结果表明:毛竹基腐病只有当寄主处于感病的状态下, 遇
16 ℃以上的气温和 4 mm 以上的降雨才能发生;病害的流行和严重程度与大量的感病寄主存
在和雨情有密切的关系。根据常熟气象站 1982~1994年间的气象记录, 4月底的气温(以 4月
28日为例) ,除个别年份外,日最高气温都在 16℃以上。鉴于此,我们制订了一套以物候为基
础,气象预报为依据的短期测报方案。具体方法如下:在苏南的气候条件下, 于 4月底(不迟于
28日) ,对竹林内的竹笋进行目测估计, 如果绝大多数竹笋长势旺盛,高度已达 2 m 以上,竹秆
基部的表皮已外露,则不管雨水情况如何, 病害将不会严重发生;如果竹笋大多处于 1~1. 5 m
左右,则要密切注意天气预报; 如果 4月底即开始降雨, 而且降雨量在 20 mm 以上, 持续降雨
达 2 d以上,病害将严重发生,反之则轻。该方案通过 1992~1994年在虞山林场的应用,结果
完全附合实际情况,具有方法简单、准确度高、便于应用的特点。
358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10 卷
3 结论与讨论
  ( 1)毛竹基腐病菌能在病株及其残体和土壤内长期存活成为初侵染的来源, 故在病区内,
制约病害发生发展的主要因素为气温、雨水和寄主的生长状态。
( 2)不低于 16 ℃的气温和 4 mm 以上的降雨量是病害发生必不可少的环境条件。
( 3)寄主的感病期很短,只有当竹笋基部的笋箨稍张开而竹笋表皮尚未木质化之际才最易
受病菌侵染而发病,这时的笋高约为 1. 5 m 左右。笋壁木质化之后, 病菌也难以侵入。故该病
的流行必须在初侵染发生期间有大量正处于感病状态的竹笋存在。
( 4)根据毛竹基腐病发生发展规律, 结合苏南气候条件而制订的以物候为基础, 气象预报
为依据的短期测报技术方案,经 1992~1994年在江苏省常熟市虞山林场应用,结果表明,该方
案具有方法简便、准确度高的特点。由于植物病害的测报必须结合当地气候条件,故该测报方
案所涉及目测的具体时间适于苏南地区。其它地区应根据当地的气温和初侵染发生时间适当
掌握应用。
参 考 文 献
  1 张素轩,章卫民,曹越,等.毛竹基腐病病原的研究.南京林业大学学报, 1995, 19( 1) : 1~7.
  2 张素轩,曹越,张宁,等.毛竹基腐病侵染循环的研究,南京林业大学学报. 1995, 19( 2) : 1~5.
  3 夏黎明,张素轩,黄建河,等.毛竹基腐病菌( A rthr inium p haeosp ermum)的研究.南京林业大学学报, 1995, 19( 2) : 23
~28.
Studies on the Epidemiology of Moso Bamboo Foot Rot
Zhang S uxuan Cao Yue  Zhang N ing Zheng Qing
  Abstract This paper reports the following resul ts of study on epidemiolog y of moso
bamboo foot rot caused by A rthrinium phaeosp ermum: ( 1) T he init ial infection occurs just at
the tender epiderm is of basilar part of culm, so the suscept ible period w hen the host can be
affected is very short ; ( 2) Bo th the atmospheric temperature not below 16℃ and the rainfall
above 4 mm are essent ial for the init ial infect ion occuring , if the rain is ver y heavy dur ing in-
fect ion period, the disease will be ser ious; ( 3) According to the above mentioned results and
the climate of South Jiangsu, a forecast technical scheme of moso bamboo foo t r ot which is on
the basis of phenolog y and w eather for ecast w as w orked out . T he results o f f ield test fr om
1992~1994 have shown that this scheme is handy and practical .
  Key words moso bamboo foot rot A rthrinium phaeosp ermum epidem io logy for e-
cast thchnolo gy
  Zh ang Su xuan, Profess or , Cao Yue, Zhang Ning , Zheng Qing( Nanjing Fores tr y U nivers ity Nanjin g 210037) .
3594 期           张素轩等: 毛竹基腐病发生发展规律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