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室内试验方法研究蚜灰蝶对竹蚜的捕能力及其日捕习性,结果表明: 蚜灰蝶1,2,3龄幼虫对居竹舞蚜日均捕食量依次为93.60,161.80和266.20只。1日内捕食量及捕食速度的变化规律为上午<下午<夜间,以夜间21: 30—1: 30间捕食量及捕食速度最大; 其最适宜捕食温度25~30 ℃,以30 ℃捕食量最高。随着空间异质性强度和种内干扰增加,其捕食量和捕食速度均随之降低。
<i>Taraka hamada</i> Druce,an aphidophagous lycaenid butterfly,is a dominant natural enemy,has a big population and strong predacious ability of aphides an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controlling aphides in bamboo forests.The daily consumptions of 1<sup>st</sup> ,2<sup>nd</sup> and 3<sup>rd</sup> instar larvae of <i>T.hamada</i> on aphids were 93.60,161.80 and 266.20,respectively.The diurnal predatory rates of <i>T.hamada</i> on aphids following the below sequence,morning< afternoon< night,and the biggest predatory rate appeard in the period of between 21:30 and 1:30.The optimum temperature range was 25-30℃.The highest consumption of <i>T.hamada</i> on aphids took place at 30 ℃,and the predatory rate declined when temperature roise to 35 ℃.Spatial-heterogeneity and intraspecies interruption can affect the predatory behavior of <i>T.hamada.</i> With the increase of spatial-heterogenicity and intraspecies interruption,the consumption of <i>T.hamada</i> on aphids showed a decline.
全 文 :第 !" 卷 第 " 期
# $ % $ 年 " 月
林 业 科 学
&’()*+(, &(-.,) &(*(’,)
./01!"!*/1"
2345!# $ % $
蚜灰蝶对竹蚜虫的捕食效应
丁玉洲6许明修6刘小林6李兴天6邹运鼎6张龙娃
"安徽农业大学林学与园林学院6合肥 #=$$="$
摘6要!6采用室内试验方法研究蚜灰蝶对竹蚜的捕能力及其日捕习性!结果表明& 蚜灰蝶 %!#!= 龄幼虫对居竹舞
蚜日均捕食量依次为 7=1"$!%"%19$ 和 #""1#$ 只% % 日内捕食量及捕食速度的变化规律为上午 ?下午 ?夜间!以
夜间 #%& =$+%& =$ 间捕食量及捕食速度最大# 其最适宜捕食温度 #< ;=$ c!以 =$ c捕食量最高% 随着空间异质
性强度和种内干扰增加!其捕食量和捕食速度均随之降低%
关键词&6蚜灰蝶# 竹蚜# 捕食量# 捕食效应
中图分类号! &8"=1=$"1!666文献标识码!,666文章编号!%$$% A8!99"#$%$#$" A$$7= A$!
收稿日期$$7 A$! A%8#修回日期$$7 A$8 A%"%
基金项目& 安徽省自然科学研究项目"#$$"D2%8"B$%
.1&4#*(1/ N)&0*()D*’*;* 2*)*B* ($!%+(-,@+(’.4 6*)6$%1E,"1*(
CH4FG3aL/36@3 QH4F_H36-H3 @HE/0H46-H@H4FWHE46f/3 G34VH4F6fLE4F-/4FZE
">()//3/01/’$%,’5&+6 :&+6%(&E$!8+).-84’-(.3,.’&3J+-<$’%-,56H$0$-#=$$="$
=>’*1#0*&6I&’&P& )&=&6& CU3YM! E4 E\LHV/\LEF/3K0XYEM4HV ^3WMUT0X! HKEV/OH4E4W4EW3UE0M4MOX! LEKE^HF
\/\30EWH/4 E4V KWU/4F\UMVEYH/3KE^H0HWX/TE\LHVMKE4V \0EXKE4 HO\/UWE4WU/0MH4 Y/4WU/0H4FE\LHVMKH4 ^EO^//T/UMKWK5
+LMVEH0XY/4K3O\WH/4K/T%KW! #4V E4V =UV H4KWEU0EU[EM/TI")&=&6& /4 E\LHVKZMUM7=1"$! %"%19$ E4V #""1#$!
UMK\MYWH[M0X5+LMVH3U4E0\UMVEW/UXUEWMK/TI")&=&6& /4 E\LHVKT/0/ZH4FWLM^ M0/ZKMR3M4YM! O/U4H4F?ETWMU4//4 ?
4HFLW! E4V WLM^ HFFMKW\UMVEW/UXUEWME\\MEUV H4 WLM\MUH/V /T^MWZMM4 #%& =$ E4V %& =$1+LM/\WHO3OWMO\MUEW3UMUE4FM
ZEK#< A=$c5+LMLHFLMKWY/4K3O\WH/4 /TI")&=&6& /4 E\LHVKW//‘ \0EYMEW=$ c! E4V WLM\UMVEW/UXUEWMVMY0H4MV
ZLM4 WMO\MUEW3UMU/HKMW/=< c5&\EWHE0ALMWMU/FM4MHWXE4V H4WUEK\MYHMKH4WMU3\WH/4 YE4 ETMYWWLM\UMVEW/UX^ MLE[H/U/T
I")&=&6&"SHWL WLMH4YUMEKM/TK\EWHE0]LMWMU/FM4HYHWXE4V H4WUEK\MYHMKH4WMU3\WH/4! WLMY/4K3O\WH/4 /TI")&=&6& /4
E\LHVKKL/ZMV EVMY0H4M5
?&/ @(14’&6I&’&P& )&=&6 ^EO^//E\LHVMK# VEH0XY/4K3O\WH/4# \UMVEW/UXMTMYW
66竹类是我国广为栽植的经济林树种!而竹蚜是
竹林的一类重要害虫!其危害常可造成竹林生长衰
退!由竹蚜所引起的竹林霉污病可进一步加剧残败’
降低园林竹类的观赏价值% 安徽皖东竹林重要的
竹蚜虫有 = 种! 即 居 竹 舞 蚜 " 8%,$4/E,$’5G
;&=;.%-0/3-&$$’竹色蚜"F$3&+&E)-%;&=;.%&$$和竹
梢凸唇斑蚜"I&P$(&3-%,&-B&+.%$ "方燕等!#$$"E#
#$$"^# 张广学等!%79=# 乔格侠等!#$$<# 孙品雷
等!#$$8$!其中以居竹舞蚜数量最多!危害最重%
野外研究发现!一种捕食性天敌蚜灰蝶"I&’&P&
)&=&6&$ 对竹蚜虫的捕食量极大! 蚜灰蝶属
"I&’&P&$世界记载仅有 # 种!中国有 % 种"周尧!
%77!$% 至今!有关森林害虫的捕食性天敌已经有
了大量的研究报道!但对于鳞翅目天敌昆虫的研究
却极少涉及!笔者自 #$$< 年开始!对该天敌的林间
数量动态’蚜灰蝶与竹蚜虫的时空关系等进行了系
统研究!表明蚜灰蝶是竹蚜的优势天敌"许明修等!
#$$<$%
为定量评价蚜灰蝶对竹蚜虫的控制效果!进行
蚜灰蝶对竹蚜虫的捕食作用以及温度’空间异质性
和种内干扰对捕食作用的影响研究!以期为该种生
物防治材料的保护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6材料与方法
CBCD试验地自然概况
试验地位于安徽省全椒县神山森林公园!地属皖
东丘陵区!%%9b$=i+%%9b$9i)!=#b$平均气温 %<1! c!无霜期 ##$ 天!年降雨量 77" OO%
公园内最高峰海拔=7< O!基岩主要为石灰岩!土壤为
黄棕壤% 属亚热带落叶"常绿$阔叶林植被区!植被
类型有天然阔叶次生林’人工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
灌木林’竹林等!其中有竹林 8=1= LO#%
林 业 科 学 !" 卷6
CBAD材料
蚜灰蝶 %!#!= 龄幼虫和竹蚜均采自安徽省全椒
县神山森林公园竹园内% 将采回的蚜灰蝶幼虫取正
常个体作供试天敌!供试蚜虫为新鲜无翅孤雌居竹
舞蚜%
CBED方法
%1=1%6捕食量与捕食速度测定6按照室内捕食量
研究方法 "邹运鼎等! %77$# %77<# %77"# %777E#
%777^$!取 %<< OOj=$ OO大培养皿 < 只"即 < 个
重复$!每皿放入蚜灰蝶 = 龄幼虫 % 只和新鲜无翅蚜
7$ 只!每 ! L观察记载 % 次!并更换新采蚜虫 7$ 只!
#! L后分别统计每个重复捕蚜总数% 捕食速度即
单位时间"每小时$的捕蚜数% 蚜灰蝶 %!# 龄幼虫
的捕食试验同上%
%1=1#6一日内捕食量变化测定6每培养皿内放入 %
只 #龄正常蚜灰蝶幼虫和 7$ 只无翅蚜!重复 < 次%
在 %日"#! L$内的 <& =$+7& =$!7& =$+%=& =$!%=&
=$+%8& =$!%8& =$+#%& =$!#%& =$+$%& =$!$%& =$+
$<& =$时间段!分别观察’记录和统计蚜灰蝶幼虫的
捕蚜量!并更换新鲜蚜虫% 同时!令第 % 时间段 <&
=$+7& =$其为 %!7& =$+%=& =$为 #!依次类推!建立
各时间段捕蚜量模型并进行相关分析%
%1=1=6温度对捕食作用的影响6按照温度对天敌
捕食作用影响的研究方法"邹运鼎等!%77<#%77"$!
每培养皿内放 % 只 = 龄蚜灰蝶幼虫和 7$ 头无翅蚜!
置光照培养箱中% 光照培养箱内的光照控制同自然
光照!即单期光照!光照度 %1"= 万 0_% 设置温度梯
度分别为 %重复 < 次!试验观测方法同上%
%1=1!6干扰作用对捕食作用的影响
%$空间异质性干扰6按照天敌干扰作用的研
究方法"邹运鼎等!%777$!在直径 #$$ OO玻璃养虫
缸内进行% 干扰物为竹叶!即用竹叶将蚜灰蝶幼虫
与竹蚜虫隔开!间隔距离均 <$ OO% 分 ! 组!即 $
"零干扰$’%"% 片竹叶干扰$’="= 片竹叶干扰$’<
"< 片竹叶干扰$% 每组 < 个重复% 观测时间 9 L%
蚜灰蝶幼虫 # 龄% 其中!捕食速度以头.L A%进行
计算%
#$种内干扰6分别在培养皿内放入 % 头’# 头’
= 头蚜灰蝶 # 龄幼虫!同时放入无翅蚜 #$$ 头% 该 =
组不同处理!每组均重复 < 次% ! L后同时检查记录
各培养皿中的被捕食蚜虫数% 种内干扰系数 =值
的计算& 先求得捕食作用率 2kA&ZA.!!式中 A&
为捕食蚜虫头数!A为供试蚜虫头数!!为蚜灰蝶幼
虫数# 再根据P/0H4F+型反应中的 2kS!A="S为
搜索常数$!求出干扰常数 =# 然后据邹运鼎等
"%77"$计算出竞争强度 *k"2% A2E$Z2%!其中 2%
为 % 头天敌的捕食作用率!2E为 E头天敌的捕食作
用率%
CBOD数学分析
对蚜灰蝶 %!#!=龄幼虫 #! L捕蚜量进行,检验#
对不同时间段蚜灰蝶幼虫捕蚜量进行1检验# 对不
同温度’不同干扰作用下蚜灰蝶幼虫捕蚜量进行1检
验!并用C34YE4的新复极差法进行多重比较%
#6结果与分析
ABCD蚜灰蝶幼虫对竹蚜虫的日捕食量测定
室内各龄蚜灰蝶幼虫的日捕蚜量结果如表 %%
蚜灰蝶 %!#!= 龄幼虫的日均捕蚜量依次为 7=1"!
%"%19 和 #""1# 头!均显著高于同期观测的异色瓢
虫"日捕蚜 !!1#% 头$和食蚜蝇"日捕蚜 "!1"= 头$
的日均捕蚜量%
表 CD蚜灰蝶各龄幼虫对竹蚜的 AO "捕食量
9#>ICD.1&4#0,(7’$7J>&1()D/2*)*B* *( !/6*)6$%1E,"1*(,$AO "(71’
虫龄
-EU[EEFM
捕蚜量 dUMVEYH/3K43O^MU"A&$
% # = ! <
A& q&) 备注 NMOEU‘
% 79 9" 7# %$= 97 7=1"$ q=1$8 CTk9
# %"% %"$ %8% %8% %!" %"%19$ q!1"$ ,$1$$% k<1$!% $
= ="# #!9 #$" #"9 #!8 #""1#$ q#<177 ,$1$% k=1=<< $
66分别对 %!#!= 龄蚜灰蝶幼虫捕蚜量进行 ,检
验!当CTk9 时!%!# 龄之间 ,% A# k%#1#7 >,$1$$%!%!=
龄之间 ,% A= k"1<99 $ >,$1$$%!#!= 龄之间 ,# A= k
=17<< 7 >,$1$%!蚜灰蝶 %!#!= 龄幼虫捕蚜量之间均
差异极显著!表明蚜灰蝶幼虫虫龄越大!捕蚜量越
大!对竹蚜虫的控制作用越强%
ABAD蚜灰蝶幼虫一日内不同时间段捕蚜量
表 # 明显可见!蚜灰蝶幼虫对竹蚜虫捕蚜量
夜间均高于白天!尤以夜间 #%& =$+%& =$ 间捕
蚜量最大!平均 ==1" 头# 白天的捕蚜量以上午捕
食少!下午开始至晚间逐渐增多% 蚜灰蝶幼虫在
<& =$+7& =$ 至 $%& =$+$<& =$ 各时间段的捕
蚜量模型为 5k$1!$% < l#"1%"Gq%18$ "’k
$197# #!CTk!!’$1$< k$19%%!’﹥ ’$1$< $ % 对表 #
!7
6第 " 期 丁玉洲等& 蚜灰蝶对竹蚜虫的捕食效应
不同时间段的捕蚜量进行 1检验! 1?1$1$明各时间段捕蚜量之间差异不显著# 再以捕蚜量
最小的 <& =$+7& =$ 与各时间段的捕蚜量进行 ,
检验!,值依次为 $1!79 $! %1#$$ $! %19=< #!
%18"" 9 和 %19#% 9!进一步表明各时间段捕蚜量
之间差异不显著%
表 AD蚜灰蝶 A 龄幼虫 AO"内对竹蚜的捕食量
9#>IAD.1&4#0,(7’$7J>&1#$41#*’()D/2*)*B* *( !/6*)6$%1E,"1*(,$AO "(71’
时间
+HOM
捕蚜量 dUMVEYH/3K43O^MU"A&$
% # = ! <
A& q&)
备注
NMOEU‘
<& =$+7& =$ #9 #= #= #! %% #%19 q#19<
7& =$+%=& =$ %< #9 %7 %7 !# #!1" q$19! 1k%1%#$ "
%=& =$+%8& =$ #$ =< =% #< ## #"1" q#19$ 1$1$<"%8& =$+#%& =$ #= =< =! #8 #" #71$ q#1=! k#1"$
#%& =$+$%& =$ != %" != !! ## ==1" q"1$!
$%& =$+$<& =$ =9 #= #% =# =< #719 q=1=!
ABED温度对于蚜灰蝶幼虫捕蚜量的影响
表 = 可见!在 %下!蚜灰蝶 = 龄幼虫日均捕蚜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
大!在 =$ c时其捕蚜量最大# 观测表明!当温度达
!$ c时!则几乎不捕食% 温度 G与捕蚜量 5的关系
符合 5k%71"97 !G$1"8! < "0F5与 0FG的相关系数 ’k
$1787 7!CTk#!’$1$< k$17=$ c范围内捕食量是以幂函数形式增加%
对表 = 不同温度下的捕蚜量进行方差分析!1
值为 81#%! !! 1$1$%"!!#$$ k!1!=!1>g$1$%!表明不
同温度条件下的捕蚜量之间差异极显著#用C34YE4
的新复极差法进行多重比较!=$ c时的捕蚜量与
=%
9#>IED.1&4#0,(7’$7J>&1()D/2*)*B* *( !/6*)6$%1E,"1*(,$4,)&1&$**&J2&1#*71&
温度
+MO\MUEW3UMec
捕蚜量 dUMVEYH/3K43O^MU"A&$
% # = ! <
A& q&)
备注
NMOEU‘
%< 9$ %#= 7$ "! %$8 7#19$ q%$1#9
#$ #$8 %!= %#7 %%8 %=" %!"1!$ q%<18< 1k81#%! !
#< %=$ !#7 %9# #<< #"7 %7" #""1#$ q!=17" !1!=
=< %!! ##7 %%< %8< %!< %"%1"$ q%71=!
ABOD干扰作用对蚜灰蝶幼虫捕蚜作用的影响
#1!1%6空间异质性对蚜灰蝶幼虫捕蚜量及捕食速
度的影响6空间异质性对蚜灰蝶幼虫捕蚜量及捕食
速度的影响见表 !% 叶片数G与捕蚜量5之间符合5
kA71"<$ 9Gl991!"!"相关系数’kA$177# 8!CTk
#!’$1$% k$177 $!n’n>’$1$%$!叶片数G与捕食速度<之
间符合
力度越大’空间异质性越复杂!捕蚜量越低% 对表 !
中不同干扰下的捕蚜量之间进行方差分析!1值为
%!1#<% %!1$1$%"=!%"$ k<1#7!1>1$1$%!表明不同干
扰下的捕蚜量之间差异极显著# 用C34YE4 新复极差
法进行多重比较!零干扰与 =片和 < 片叶干扰下捕蚜
量差异极显著# %片叶和 =片叶干扰之间捕蚜量差异
显著!与 <片叶之间差异极显著# = 片叶与 < 片叶之
间差异显著% 捕食速度有同样的趋势%
表 OD空间异质性对蚜灰蝶幼虫捕蚜量及捕食速度的影响
9#>IODN)&0*()*"&$7J7>&1()>#J>(( -)*( 21&4#0,(7’$7J>&1#$421&4#0,(7’1#*&’
叶片数
-MET43O^MU"G$
捕蚜量 dUMVEYH/3K43O^MU"A&$
% # = ! <
A& q&C"5$ <" q&C$e"头.L A%$
备注
NMOEU‘
$ 7< <9 %$9 9$ 99 9<19 q91== %$18= q%1$= 1k%!1#<% %
% 7! 79 8% 9# "8 9#1! q"1%$ %$1=$ q$188 1$1$%"=!%"$ k
= "# "$ <7 "# <# <71$ q%19! 81=9 q$1#! <1#7
< <= =$ =< !9 == =719 q!1<% !179 q$1<"
#1!1#6种内干扰对蚜灰蝶幼虫捕蚜量及捕食速
度的影响6在相同空间内蚜灰蝶幼虫数对其捕食
的影响效果表 <’表 " 所示% = 组不同试验处理下!
种内干扰对该天敌的捕食量和捕食速度均有影
响!蚜灰碟幼虫越多!种内干扰越大!捕食量和捕
食速度均明显降低# 蚜灰蝶幼虫数 G与捕食量 5
<7
林 业 科 学 !" 卷6
之间符合 5kA71=Gl=%1<"8 "相关系数 ’k
A$17#= =$!蚜灰蝶幼虫数 G与捕食速度 <之间符
合
表 PD不同处理下蚜灰蝶幼虫的总捕蚜量
9#>IPD.1&4#0,(7’$7J>&1()D/2*)*B*
幼虫数
-EU[E43O^MU
捕蚜量 dUMVEYH/3K43O^MU"A&$
% # = ! <
A& q&)
备注
NMOEU‘
% %9 #! =! #$ #" #!1! q#187 1k=1"79 8
# %$ %" %9 #! %" %"19 q#1#! 1$1$<"#!%#$ k
= %9 #$ %# %" ## %81" q%18# =197
66根据捕食作用率可得种内干扰系数 =k
$18!< $1"<= % 和 $18<7 #% 可以看出!当蚜灰蝶密度增大
时!种内的竞争强度即加剧% 对表 < 相同空间种内
干扰的总捕食量进行方差分析!1?1$1$空间不同数量蚜灰蝶的总捕蚜量之间差异不显著#
对表 " 蚜灰蝶幼虫平均捕蚜量的方差分析!1>
1$1$%!表明相同空间不同数量蚜灰蝶幼虫平均捕蚜
量之间差异极显著# 用 C34YE4 新复极差法进行多
重比较!% 头与 # 头和 = 头蚜灰蝶幼虫捕蚜量之间
差异极显著!# 头与 = 头捕蚜量之间差异不显著%
捕食速度具有同样的趋势%
表 UD不同处理下蚜灰蝶幼虫平均捕蚜量及捕食速度
9#>IUDN)&0*()*"&$7J7>&1()D/2*)*B* *( 21&4#0,(7’$7J>&1#$421&4#0,(7’1#*&’
幼虫数
-EU[E43O^MU
平均捕蚜量 QME4 \UMVEYH/3K43O^MU"A&$
% # = ! <
A& " q&)$"5$ <" q&)$e"头.L A%$
备注
NMOEU‘
% %9 #! =! #$ #" #!1! q#187 "1%= q$18$ 1k=#1<<"8
# < 9 7 %# 9 91< q%1<# #1%= q$1#8 1$1$%"#!%#$
= " "18 ! <1= 81= <17 q$1!" %1!9 q$1%! k"17=
=6结论
研究表明!蚜灰蝶 =!#!% 龄幼虫的日均捕蚜量
分别为 #""1#$!%"%19$!7=1"$ 头!= 龄蚜灰蝶幼虫
的捕蚜量最高达每天 !#7 头% 其 = 龄幼虫日均捕蚜
量为食蚜蝇日均捕蚜量 "!1"= 头的 ! 倍以上!为异
色瓢虫日均捕蚜量 !!1#% 头的 " 倍以上%
蚜灰蝶幼虫一日内的捕蚜量及捕食速度均在夜
间高于白天!以 #%& =$+%& =$ 间捕蚜量及捕食速度
最大!其日捕蚜量和捕食速度的变化规律是上午 ?
下午?夜间# 其捕蚜量随温度的上升而加大!最适
捕食活动温度为 #< ;=$ c!=$ c时捕蚜量最高!但
当温度上升到 =< c时!捕蚜量下降# 1检验结果表
明不同温度条件下的捕蚜量之间差异极显著% 空间
异质性和种内干扰对蚜灰蝶幼虫的捕食有较大影
响!其种内干扰常数为 $18!< 和 = 头时的种内竞争强度依次为 $1"<= % 和
$18<7 ## 1检验结果表明空间异质性对蚜灰蝶幼虫
捕蚜量之间以及相同空间不同数量蚜灰蝶幼虫平均
捕蚜量之间均差异极显著%
试验说明蚜灰蝶是竹蚜的优势捕食性天敌!捕
食能力强!捕食量大!对竹蚜虫种群有显著的控制效
果!但是在生物防治中!人工大量扩增繁殖和释放天
敌是天敌利用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于蚜灰蝶能否人
工扩增繁殖和利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 考 文 献
方6燕!乔格侠!张广学5#$$"E1竹类植物叶片上八种蚜虫的形态变
异分析5昆虫学报!!7""$& 77% A%$$%1
方6燕!乔格侠!张广学5#$$"^1蚜虫类寄主植物与取食部位的多样
性5动物分类学报! =0"%$& =% A=75
乔格侠!张广学!钟铁森5#$$<1中国动物志5昆虫纲5第 !% 卷5同翅
目5斑蚜科5北京& 科学出版社!% A!8"5
孙品雷!卢6钢!陈为民!等5#$$81白僵茵孢子悬乳剂对笋竹蚜虫的
田间控制效果研究5浙江大学学报!=="#$& %78 A#$%5
许明修!丁玉洲!李兴天!等5#$$<1竹林节肢动物群落结构与组织学
研究5安徽农学通报!%%""$& 7! A7<5
张广学!钟铁森5%79=1中国经济昆虫志5第 #< 册5同翅目5蚜虫类
"一$5北京& 科学出版社!% A=985
周6尧5%77!1中国蝶类志5灰蝶科% 郑州&河南科技出版社! "%%
A"7$5
邹运鼎!耿继光!陈高潮!等5%77"1异色瓢虫若虫对麦二叉蚜的捕食
作用5应用生态学报!8"#$& %78 A#$$5
邹运鼎!孟庆雷!陈高潮!等5%777E1干扰作用及空间异质性对七星
瓢虫成虫捕食作用的影响5昆虫学报!!#"%$& <# A<"5
邹运鼎!陈高潮!孟庆雷!等5%777^1饥饿对七星瓢虫捕食作用的影
响5生态学报!%7"%$& %%= A%%85
邹运鼎!季6近!孟庆雷!等5%77<1异色瓢虫成虫对麦二叉蚜的捕食
作用模型5生物数学学报!%$"=$& %7! A%775
邹运鼎!杨义和!李甲林!等5%77$1异色瓢虫成虫对玉米蚜的捕食作
用5生物数学学报!<"=$& <$ A<"5
!责任编辑6朱乾坤"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