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Object-Oriented Classification of Forest Cover Using SPOT5 Imagery

面向对象的SPOT5图像森林分类


为改善SPOT5图像森林分类精度, 采用面向对象的图像分析方法,对图像分割、对象特征提取与筛选、多分类器分类与结合进行探索,采用大尺度分割-基于规则的分类-基于分类的分割-分区控制-底层分类-逐层向上合并的技术路线,试验了最小距离、马氏距离、Bayes、模糊分类和支持向量机5个分类器。结果表明:在森林分布破碎、类型和种类多样、结构复杂的南方人工林区,总体分类精度最高的Bayes分类器,对以龄组为基础包含22个类型的第3级分类的总体精度达到了79.38%,以树种为基础包含15个类型的第2级分类的总体精度达到了81.82%,以森林类型为基础包含9个类型的第1级分类的总体精度达到了86.33%。在景观复杂地区的森林分层分类中,由底层分类开始、逐层向上合并的方法,效果比由顶层分类开始、逐层往下分类的方法更好。ETM+作为辅助数据,较大程度地提高了SPOT5图像的分类精度,但ETM+图像不能实质性参与分割过程,只能用于提取对象特征,否则会导致对象同质性差、特征变异,降低分类精度。

Aimed to improve the classification accuracy of SPOT5 imagery, image segmentation, object feature extraction and selection, multi-classifiers and combination had been studied in this paper. A systemic approach to do classification of imagery was present. The proposed method is a five-step object-oriented classification routine that involves the integration of: imagery segmentation with larger scale, rule-based classification, classification-based segmenting, hierarchical classification under sub-region control and topper layer synthesizing. Five classifiers were employed to the classification, included minimum distance classifier, Mahalanobis distance classifier, Bayes rule classifier, Fuzzy classifier and support vector machine. The result indicated that in the study area with the fragmentized distribution of forest, species and type diversity, complex structure, using the Bayes classifier, the total accuracies of the third level, the second level and the first level were 79.38%, 81.82% and 86.98% respectively, where the third level contained twenty-two categories based on age-group of trees, the second level contained fifteen categories based on species, and the first level included nine categories based on species groups. With hierarchical classification, the result of upward synthesizing from lower levels to upper level was better than that classified from top levels to lower levels. Used as ancillary data, Landsat 7 ETM+ data were helpful to improve the classification accuracy of SPOT5 imagery. However, they could only be used to extract object features and couldn’t be involved in segmentation, as they would reduce the homogeneity and increase the heterogeneities of objects, and then affect the classification accuracy.


全 文 :第 !" 卷 第 # 期
$ % & % 年 # 月
林 业 科 学
’()*+,)- ’)./-* ’)+)(-*
/012!"!+02#
-345!$ % & %
面向对象的 ’Md,9 图像森林分类#
李春干&6 邵国凡$
"&2广西林业勘测设计院6南宁 97%%&&# $2美国普渡大学林业与自然资源系6西拉菲耶市 )+!8A%"$
摘6要!6为改善 ’Md,9 图像森林分类精度! 采用面向对象的图像分析方法!对图像分割%对象特征提取与筛选%
多分类器分类与结合进行探索!采用大尺度分割 C基于规则的分类 C基于分类的分割 C分区控制 C底层分类 C逐
层向上合并的技术路线!试验了最小距离%马氏距离%DFXLP%模糊分类和支持向量机 9 个分类器& 结果表明’在森林
分布破碎%类型和种类多样%结构复杂的南方人工林区!总体分类精度最高的 DFXLP分类器!对以龄组为基础包含
$$ 个类型的第 7 级分类的总体精度达到了 8A27#o!以树种为基础包含 &9 个类型的第 $ 级分类的总体精度达到了
#&2#$o!以森林类型为基础包含 A 个类型的第 & 级分类的总体精度达到了 #"277o& 在景观复杂地区的森林分层
分类中!由底层分类开始%逐层向上合并的方法!效果比由顶层分类开始%逐层往下分类的方法更好& *,<:作为
辅助数据!较大程度地提高了 ’Md,9 图像的分类精度!但 *,<:图像不能实质性参与分割过程!只能用于提取对象
特征!否则会导致对象同质性差%特征变异!降低分类精度&
关键词’6面向对象# ’Md,9 图像# 森林分类# 多分类器# 对象特征# 筛选
中图分类号! ’88&2#666文献标识码!-666文章编号!&%%& C8!##"$%&%#%# C%&7% C&%
收稿日期’ $%%# C&% C%"#修回日期’$%%A C%9 C&%&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8$%$7$ %广西留学回国人员科技择优资助项目"$%%A%A$ &
# 美国 Mk>Ek*大学陆地观测计划"MR04RFU0V,LRRLPQRHF1dIPLRWFQ0RX$的 .FRRX.5DHLK1教授免费提供 ELVHGHLGP- MR0VLPPH0GF192% 软件!深
表谢意&
‘8^&90E‘%*&(0&.H(K3G4FG&6’KF0;30VFG$
"&2>7#$’<&()*+,-Q$0+$-)*.^8A#$$&$’ Q$,-&-7-+6"#$$&$’ 97%%&&#
$21+2#*-3+$-)4()*+,-*.#$K "#-7*#AR+,)7*9+,! 87*K7+/$&0+*,&-.6I+,-O#4#.+-+! Q"!8A%"!/M5$
58)0%-90’6-HULS Q0HU?R0WLQKLT1FPPHVHTFQH0G FTT3RFTX0V’Md,9 HUF4LRX! HUF4LPL4ULGQFQH0G! 0IlLTQVLFQ3RLLgQRFTQH0G
FGS PL1LTQH0G! U31QHjT1FPPHVHLRPFGS T0UIHGFQH0G KFS ILLG PQ3SHLS HG QKHP?F?LR5-PXPQLUHTF??R0FTK Q0S0T1FPPHVHTFQH0G 0V
HUF4LRXYFP?RLPLGQ5,KL?R0?0PLS ULQK0S HPFVHWLjPQL? 0IlLTQj0RHLGQLS T1FPPHVHTFQH0G R03QHGLQKFQHGW01WLPQKLHGQL4RFQH0G
0V’ HUF4LRXPL4ULGQFQH0G YHQK 1FR4LRPTF1L! R31LjIFPLS T1FPPHVHTFQH0G! T1FPPHVHTFQH0GjIFPLS PL4ULGQHG4! KHLRFRTKHTF1
T1FPPHVHTFQH0G 3GSLRP3IjRL4H0G T0GQR01FGS Q0??LR1FXLRPXGQKLPH[HG45JHWLT1FPPHVHLRPYLRLLU?10XLS Q0QKLT1FPPHVHTFQH0G!
HGT13SLS UHGHU3USHPQFGTLT1FPPHVHLR! WLTQ0RUFTKHGL5,KLRLP31QHGSHTFQLS QKFQHG QKLPQ3SXFRLFYHQK QKLVRF4ULGQH[LS SHPQRHI3QH0G 0VV0RLPQ! P?LTHLPFGS QX?L
SHWLRPHQX! T0U?1LgPQR3TQ3RL! 3PHG4QKLDFXLPT1FPPHVHLR! QKLQ0QF1FTT3RFTHLP0VQKLQKHRS 1LWL1! QKLPLT0GS 1LWL1FGS QKL
VHRPQ1LWL1YLRL8A27#o! #&2#$o FGS #"2A#o RLP?LTQHWL1X! YKLRLQKLQKHRS 1LWL1T0GQFHGLS QYLGQXjQY0TFQL40RHLPIFPLS
0G F4Lj4R03? 0VQRLLP! QKLPLT0GS 1LWL1T0GQFHGLS VHVQLLG TFQL40RHLPIFPLS 0G P?LTHLP! FGS QKLVHRPQ1LWL1HGT13SLS GHGL
TFQL40RHLPIFPLS 0G P?LTHLP4R03?P5=HQK KHLRFRTKHTF1T1FPPHVHTFQH0G! QKLRLP31Q0V3?YFRS PXGQKLPH[HG4VR0U10YLR1LWL1PQ0
3??LR1LWL1YFPILQLRQKFG QKFQT1FPPHVHLS VR0UQ0? 1LWL1PQ010YLR1LWL1P5kPLS FPFGTH1FRXSFQF! .FGSPFQ8 *,<:SFQF
YLRLKL1?V31Q0HU?R0WLQKLT1FPPHVHTFQH0G FTT3RFTX0V’Md,9 HUF4LRX5@0YLWLR! QKLXT031S 0G1XIL3PLS Q0LgQRFTQ0IlLTQ
VLFQ3RLPFGS T031SG,QILHGW01WLS HG PL4ULGQFQH0G! FPQKLXY031S RLS3TLQKLK0U04LGLHQXFGS HGTRLFPLQKLKLQLR04LGLHQHLP
0V0IlLTQP! FGS QKLG FVLTQQKLT1FPPHVHTFQH0G FTT3RFTX5
:&4 ;"%<)’6 0IlLTQj0RHLGQLS# ’Md,9 HUF4LRX# V0RLPQT0WLRT1FPPHVHTFQH0G# U31QHjT1FPPHVHLR# 0IlLTQVLFQ3RLP# PL1LTQH0G
66森林是一种可再生资源!无时不处于消长交替
的动态过程之中& 开展森林资源调查和监测!对一
定时间%空间内的森林资源状态进行连续性跟踪调
查"Z0K1! $%%!$!掌握其现状和消长变化情况!预测
其发展趋势!为制定林业方针政策%中长期规划和生
产经营计划 "NFG[! &AA7$!检验经营成果等提供科
6第 # 期 李春干等’ 面向对象的 ’Md,9 图像森林分类
学依据!对于提高林业发展乃至经济社会发展科学
决策水平!促进林业和资源环境以及经济社会可持
续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Z0R0Q\0W+-#A!&AA7#
>LLPL+-#A5! $%%7# 传统的森林资源调查和监测方法以地面测量为
主!存在着工作量大%劳动强度高%时效性差等问题
"赵宪文等!$%%$$!且调查精度不高!难以满足当今
林业发展需要& 研究表明!以 &p&% %%% 地形图为工
作手图实地勾绘小班!面积平均误差为 $92%o!边
界平均位移为 A27 U"李春干等!$%%"$& 因此!长期
以来!众多学者致力于探讨新的适用技术体系 "寇
文正等!&AA%# 包盈智等!&AA"# 冯仲科等!$%%&# 唐
守正等!$%%"$& 以遥感">’$%地理信息系统";)’$
和全球定位系统";M’$的 7’ 技术及其集成!由于具
有宏观性%综合性%短周期%可重复性和低成本等优
势!成为当前森林资源调查和监测研究的重点和热
点"赵宪文等!$%%$$& 7% 多年来!国内外学者对遥
感技术在森林资源监测中的应用进行了大量的研
究!取得了丰硕成果 "徐冠华! &AA!# 赵宪文等!
$%%&F# $%%&I# 李 春 干 等! $%%!# ’UHQK! $%%$#
,0U??0+-#A5!$%%$# Z0K1!$%%!# ’HLWFGLG! $%%!$&
然而!当今遥感技术在森林资源调查和监测中
的应用!尤其是在以获取每个山头地块资源信息的%
满足林业生产经营需要的%大面积的调查监测中的
应用!还存在很多问题’ 一是森林和土地覆盖分类
问题还未得到有效解决!特别是对于地形地貌复杂%
森林分布破碎%类型和种类多样%结构复杂的南方林
区!情况更是如此# 二是森林斑块区划最小面积过
大!成图比例尺较小!难以满足实际应用需要&
本文以 ’Md,9 @>;为数据源!从图像分割%
*,<:辅助数据的应用%对象特征提取与筛选%多分
类器分类与结合等整个流程进行探索研究!旨在提
高 ’Md,9 图像森林分类精度!为提高森林资源监测
效率寻求一条有效途径&
&6研究区域和数据源
=>=?研究区域概况
试验 区 位 于 南 宁 市 北 面 的 高 峰 林 场 内
"$$‘!#a!#€+$7‘7a7!€+! &%#‘8a99€+&%#‘7$a97€
*$& 该区域东西长约 !$ \U!南北宽约 $8 \U!总面
积 $8 7&# KU$& 属大明山余脉!低山丘陵地貌!海拔
8% _9%% U!坡度 $9 _79‘& 地形比较封闭&
区域内绝大部分为人工林!主要树种为杉木
" J7$$&$’6#3&# A#$9+)A#-# $% 马 尾 松 " 8&$7,
3#,,)$&#$#$%马占相思"59#9&# 3#$’&73$%厚荚相思
"5!9*#,,&9#*)#$%尾叶桉 "L79#A.2-7,7*)26.A#$%木
荷"M96&3# ,72+*@#$%火力楠"B&96+A&# 3#99A7*+&$%八
角"QA+9&730+*73$%玉桂 "J&$$#3)373 9#,,&#$%龙
眼"1&3)9#*27,A)$’’#$#$%荔枝" O&-96&96&$+$,&,$%粉
单竹 " O&$’$#$&# 967$’&$% 麻 竹 " 1+$K*)9#A#37,
A#-&4A)*7,$等& 山沟有少量灌木& 由于绝大部分为
人工林!加上地形复杂!森林分布极为破碎!表现为
斑块小%不同树种呈无规律交叉分布&
=>@?遥感数据源
研究采用 $ 种数据源’ &$ $%%$ 年 &% 月 &7 日
接收的 ’Md,9 @>;&-级同时相的 $29 U全色和
&% U多光谱数据# $$ $%%$ 年 &% 月 && 日接收的
.FGSPFQ8 *,<:数据!空间分辨率为 &9 Uf7% U&
此外!还使用了试验区 &AA# 年与 $%%! 年森林资源
规划设计调查数字化基本图和小班数据库&
$6研究方法
@>=?图像分割和基于分割的分类及基于分类的
分割
$2&2&6图像分割方案6图像分割采用当前广泛应
用的商业软件 ELVHGHLGPMR0VLPPH0GF1,< 9"DFFQ[+-#A5!
$%%%# ’TKHLWL+-#A5! $%%&# 行& 分 $ 次进行!第 & 次分割以较大的尺度进行!旨
在通过基于规则的分类方法!从较粗的层次上对林
地%造林地%水体和主要道路进行检测和信息提取&
由于 ’Md,9 图像和 *,<:图像具有不同的光
谱和空间特性!并且 *,<:图像的光谱分辨率高于
’Md,9 图像!因此!在本研究中!采用 *,<:图像作
为辅助数据& 根据 *,<:图像参与分割过程的方
式和分割参数的不同!共实施 7 个分割方案!各方案
的分割参数如下’
&$ %7&$GLY方案& =LH4KQ’ D& e$!D$ eD7 e
D! e &# ’TF1L e &9%# (010R e %2A#
(0U?FTQGLPPe%2!&
$$ G0,<方案& =LH4KQ’ D& e$!D$ eD7 eD! e
&! *,<& e*,<$ e*,<7 e*,’TF1Le&9%# (010Re%2A# (0U?FTQGLPPe%27&
7$ YHQK,<方案& =LH4KQ’ D& e$!D$ eD7 e
D! e&!*,<& e*,<$ e*,<7 e*,%29# ’TF1Le&9%# (010Re%2A# (0U?FTQGLPPe%27&
以上 7 个方案中!方案 %7&$GLY只有 ’Md,9 的
! 个图层!后续的对象特征提取也仅包含这 ! 个图
层的信息# 方案 G0,<有 A 个图层!包括 ’Md,9 的 !
个图层和 *,<:的 9 个图层!但 *,<:9 个图层的
权重全部为 %!即 *,<:各图层不直接参与图像分
&7&
林 业 科 学 !" 卷6
割# 方案 YHQK,<的 A 个图层全部参与图像分割&
$2&2$6基于规则的分类6根据前期对研究区域考
察和对 $%%! 年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材料分析所
掌握的森林分布特点!对分割后的图像对象采用基
于规则的分类!全部对象分为林地%造林地%水体和
主要道路 ! 个类型& 分类的主要依据是对象光谱特
征"指数%平均值%比率和标准差等$%纹理特征"同
质性%异质性%熵等$和空间特征"对象长度%长宽比
等$&
$2&276基于分类的分割6通过上述分类!主要道路
和水体的分类已经完成!因此仅对林地和造林地进
行基于分类的分割"第 $ 次分割$!不同的方案采用
不同的分割参数&
&$ 方案 %7&$GLY6林地6=LH4KQ’ D& e$!D$ e
D7 eD! e&# ’TF1Le9%# (010Re%2A# (0U?FQGLPPe
%27& 造林地 =LH4KQ’ D& e$!D$ eD7 eD! e&#
’TF1Le&%%# (010Re%2A# (0U?FTQGLPPe%27&
$$ 方案 G0,<6林地6=LH4KQ’ D& e$! D$ e
D7 eD! e&! ,<& e,<$ e,<7 e,’TF1Le9%# (010Re%2A# (0U?FTQGLPPe%27& 造林地
=LH4KQ’ D& e$!D$ eD7 eD! e&! ,<& e,<$ e,<7
e,(0U?FTQGLPPe%27&
7$ 方案 YHQK,<6林地6=LH4KQ’ D& e$# D$ e
D7 eD! e&# ,<& e,<$ e,<7 e,’TF1Le9%# (010Re%2A# (0U?FQGLPPe%27& 造林地
=LH4KQ’ D& e$# D$ eD7 eD! e&# ,<& e,<$ e
,<7 e,(0U?FQGLPPe%27&
@>@?对象特征提取和筛选
对上述第 $ 次分割 7 种方案得到的 7 幅图像!
分别提取每个对象的光谱和纹理特征!对象特征包
括植被指数"+E/)!>/)$%光谱特征"灰度平均值和
标准差$%纹理特征1灰度共生矩阵";.(<$同质性%
反差%异质性%熵%角二阶矩%均值%标准差%相关性#
灰度差向量";.E/$角二阶矩%熵%均值%对比度2&
方案 %7&$GLY得到 9# 个对象特征!方案 G0,<和方
案 YHQK,<各有 &7% 个对象特征&
采用协方差矩阵%简单相关性和多重相关性方
法进行对象特征筛选& 其方法如下’
&$ 设若 *&%! %2A!且 M&bM%!则保留第 &因子!
剔除第 %因子& *&%为对象特征 &和 %的偏相关系数#
M&!M%分别为对象特征 &!%的方差&
$$ 对象特征 <&的方差扩大因子 /)J& D"& E
R$&$
E& "王松桂等!&AAA# 王惠文!&AAA# 李崇贵等!
$%%9$!其中 R$&是以第 &个对象特征 <&为因变量!以
其他对象特征为自变量回归时的复相关系数& 若
/)J& D"& ER
$
&$
E& b&%."& ER$&$ G%2&.R
$
& b
%2A! 则认为对象特征 &是其他对象特征的近似线性
组合!该特征可予以剔除&
@>A?分类方案和训练样地选取
$272&6分类方案确定6对研究区域 $%%! 年森林资
源规划设计调查材料分析!并经实地考察论证!确定
采用 7 级分类体系进行分类& 第 7 级分类以龄组为
基础!共分为 $$ 个类型!其中 & _&7 类属于林地!
&! _$$类属于造林地# 第 $ 级分类以树种为基础!
共分为 &9 个类型!其中 & _8 类属于林地!# _&9 属
于造林地# 第 & 级分类以森林类型为基础!共分为 A
个类型!其中 & _7 属于林地!! _A 类属于造林地&
分类方案见表 &&
$272$6训练样地选取6根据 $%%! 年森林资源规划
设计调查材料!对第 $ 次分割得到的各试验方案图
像!以对象为单元对第 7 级分类的类型分别选取训
练样本!每个类型不少于 $% 个样本&
虽然在训练样地选择过程中!遵循了均匀%同质
等一般原则!但分析发现!少量样地的对象特征变异
太大!故采用标准差法对训练样地进行剔除& 设某
类别训练样地各个对象特征的平均值为 ’ZD"%<&!
%<$!3!%<$$!标准差为 ’QS e"PQS&!PQS$!3!PQS$$!对
于 某 一 训 练 样 本 Z D "<&!<&E%<& b?*PQS&!/&"&D&!$!3!$$!则剔除该样
本!其中 ?为常数!一般取 ?D$2%!即用 $ 倍标准差
进行剔除& 对于个别对象特征!视其变异情况和样
本数量的多少!可适当增大或减小 ?值&
@>K?多分类器分类
采用改进最小距离 "1$%DFXLP准则"最大似然法$%模糊分类"J3[[X$%支
持向量机"’/<$对图像进行分类& 其中 DFXLP分类
器表达式如下’
K?"Z$ D1G2"?$ E
&
$
1G $’ E
&
$ "ZEB?$
;$
E&
?
"ZEB?[ ]$ & "&$
66模糊分类器的模糊隶属函数采用基于 DFXLP准
则的确定方法"DLG[+-#A5! $%%!$’
4’"Z$ D1 8]"’$8
#
’ "Z$2C$
>
&D&
8]"’$8#’ "Z$&"$$
式中’ 设8]"’$ 为第 ’ 类出现的先验概率!8#&"Z$ D
&
"$,$3C$ $#&
&
$
Lg?1 E &
$
"Z E *#&$
;"$#&$ E&
$7&
6第 # 期 李春干等’ 面向对象的 ’Md,9 图像森林分类
"ZE*#&$2!*
#
’ D"*
#
&’!*
#
$’!3!*
#
&’3!*
#
3’$
;为第 ’ 类 模糊均值向量!$#’ 模糊协方差矩阵&
表 =?分类方案表
B-8C=?!.-))*1*9-0*"($%"0"9".-(<9.-))&)
分区 -RLF & 级类型 (1FPPLPHG &PQ1LWL1 $ 级类型 (1FPPLPHG $GS 1LWL1 7 级分型 (1FPPLPHG 7RS 1LWL1 年龄 -4LfF
林地
J0RLPQ1FGS
造林地
M1FGQFQH0G
&2针叶林 (0GHVLR V{T&
$2阔叶树 DR0FS 1LFV V{T$
72竹林 DFUI00 V{T7
!2阔叶树 DR0FS 1LFV ?{T$
92竹林 DFUI00 ?{T7
"2果木林 JR3HQQRLL ?{T!
82灌木林 ’KR3I ?{T9
#2宜林地 DFRL1FGS ?{T"
A2农用地 JFRU1FGS ?{TA
&2杉木 (KHGLPLJHR V{T&&
$2松树 MHGL V{T&$
72阔叶树 DR0FS 1LFV V{T$&
!2桉树 *3TF1X?Q3P V{T$$
92相思 -TFTHF V{T$7
"2八角 JLGGL1 V{T$!
82竹林 DFUI00 V{T7%
#2桉树 *3TF1X?Q3P ?{T$$
A2相思 -TFTHF ?{T$7
&%2八角 JLGGL1 ?{T$!
&&2竹林 DFUI00 ?{T7%
&$2果木林 JR3HQQRLL ?{T!%
&72灌木林 ’KR3I ?{T9%
&!2宜林地 DFRL1FGS ?{T"%
&92农用地 JFRU1FGS ?{TA%
&2杉木幼林 0^3G4JHR V{T&&X "&%
$2杉木中龄林 72杉木成林 d1S JHR V{T&&0 !$&
!2松幼林 0^3G4?HGL V{T&$X "&%
92松中龄林 "2松成林 d1S ?HGL V{T&$0 !$&
82阔叶树幼林 0^3G4IR0FS 1LFV V{T$&X "&%
#2阔叶树中龄林A2阔叶树成林 d1S IR0FS 1LFV V{T$&0 !$&
&%2桉树成林 d1S *3TF1X?Q3P V{T$$U !$
&&2相思成林 d1S -TFTHF V{T$7U !$
&$2八角成林 d1S VLGGL1 V{T$!U !!
&72竹林 DFUI00 V{T7%%
&!2桉树幼林 0^3G4*3TF1X?Q3P ?{T$$X &
&92相思幼林 0^3G4-TFTHF ?{T$7X &
&"2八角幼林 0^3G4VLGGL1 ?{T$!X "7
&82八角成林 d1S VLGGL1 ?{T$!U !!
竹林 DFUI00 ?{T7%%
&A2果木林 JR3HQQRLLP ?{T!%%
$%2灌木林 ’KR3I ?{T9%%
$&2宜林地 DFRL1FGS ?{T"%%
$$2农用地 JFRU1FGS ?{TA%%
66支持向量机"骆剑承等!$%%$$’
4"W$ D$
P3?5WLTQ0R
##&.&) "W&$) "W&$ F@
D$
P3?5WLTQ0R
##& .&"W&*W%$ F@
# ! "7$
其中核函数为 ?"W&!W%$ D)"W&$*)"W%$&
多分类器分类仅在第 7 级类型中进行!往上逐
级合并得到第 $ 级%第 & 级的分类结果&
@>O?分类器结合
分类器结合的实质是解决待分对象中多分类器
输出结果不一致的(冲突) "T0GV1HTQHG4$问题"JF3WL1
+-#A5! $%%"$& 在保守投票法中!当各分类器结果不
完全一致时!就出现了(冲突)& (冲突)的解决办法
有多种!本研究采用模糊融合方法解决& 将上述 $
种方法结合!得到一个新的多分类器结合方法+++
投票f模糊法& 其思路是’ 用保守投票法对待分对
象多分类器结果的(冲突)情况进行判断!(不冲突)
的对象!其输出结果即为多分类器结合后的类型#
而(冲突)的对象!采用模糊法解决(冲突)!得到最
终的多分类器结合结果&
76结果与分析
A>=?分割结果
第 & 次分割后!方案 %7&$GLY%方案 G0,<和方
案 YHQK,<得到的对象个数分别为 $ #&7!$ A&& 和
$ 8%!个& 对分割效果采用目视方法进行检验!结果
表明方案 %7&$GLY和 G0,<的分割效果很好!各对
象边界都准确地反映了地物的空间分布!对象的同
质性高!见图 &F%图 &I%图 $F和图 $T& 方案 YHQK,<
的对象边界与地面实体相差较大!对象内(杂质)过
多%同质性差!见图 $I%图 $S&
采用基于规则的分类后!得到各方案中各类型
的对象个数如下’ &$ 方案 %7&$GLY’ 林地 & 7"" 个#
造林地 & $"A 个# 水体 &$A 个# 主要道路 !A 个& $$
方案 G0,<’ 林地 & !$% 个# 造林地 & $A" 个# 水体
#8 个# 主要道路 # 个& 7$ 方案 YHQK,<’ 林地 & $8#
个# 造 林 地 & &!" 个# 水 体 $&8 个# 主 要 道
路# 个& 66
通过基于规则的分类!各个方案都将水体和主
要道路信息全部提取完毕!亦即完成了水体和主要
道路的分类& 从图 & 可以看出!黄色的造林地和绿
色的林地分界十分明显&
对图像进行基于分类的分割"第 $ 次分割$后!
方案 %7&$GLY中林地的对象个数增加至 A !7& 个!
造林地增加至 $ 9$7 个#方案 G0,<中林地的对象个
数增加至 A 787 个!造林地增加至 $ 87" 个#方案
YHQK,<中林地的对象个数增加至 # %%" 个!造林地
增加至 $ !A8 个#方案 G0,<的第 $ 次分割效果
见图 &S&
77&
林 业 科 学 !" 卷6
图 &6方案 G0,<图像分割和基于规则分类效果
JH45&6>LP31Q0VPL4ULGQFQH0G FGS R31LjIFPLS T1FPPHVHTFQH0G 0V?R0Q0T01G0,<
图 $6分割方案 G0,<和 YHQK,<第 & 次分割结果比较
JH45$6(0U?FRHP0G 0VVHRPQPL4ULGQFQH0G 0V?R0Q0T01G0,A>@?对象特征筛选结果
经筛选后!用于分类的对象特征个数大为减少&
方案 %7&$GLY的对象特征由 9# 个减少至林地 &$
个%造林地 # 个& 方案 G0,<和方案 YHQK,<原各有
&7% 个对象特征!筛选后只剩余 &7 _&" 个特征& 详
见表 $& 在保留的对象特征中!光谱特征"灰度值%
!7&
6第 # 期 李春干等’ 面向对象的 ’Md,9 图像森林分类
标准差$的个数比重较大!但纹理特征也不少!说明
在面向对象的图像分析中!光谱信息仍是重要的信
息!纹理信息也具有重要作用& 在众多纹理特征中!
主要保留 ;.(<反差和标准差特征!其余大部分纹
理特征由于方差较小或者存在相关性!在筛选过程
中被予以剔除&
由表 $ 还可以看出!在筛选后用于分类的对象
特征中!方案 %7&$GLY全部为 ’Md,9 图像的信息!
方案 G0,<和 YHQK,<不仅包含 ’Md,9 图像的信息!
而且 *,<:图像信息占了很大比重&
A>A?多分类器分类结果
采用 9 个分类器对 7 个分割方案得到的图像进
行分类!结果如表 7 所示& 从总体分类精度来看!方
案 G0,<的最高!其次是方案 YHQK,最低!说明 .FGSPFQ8 *,<:数据作为辅助数据!有助
于改善 ’Md,9 图像的分类精度&
表 @?筛选后用于分类的对象特征
B-8C@?‘8^&901&-0/%&))&.&90&<1"%9.-))*1*9-0*"(
试验方案
MR0Q0T01
%7&$GLY G0,< YHQK,<
林地
J0RLPQ1FGS
造林地
M1FGQFQH0G
林地
J0RLPQ1FGS
造林地
M1FGQFQH0G
林地
J0RLPQ1FGS
造林地
M1FGQFQH0G
灰度值 ;RFXWF13L
DRH4KQGLPP
D&!D$!D!
DRH4KQGLPP
D&!D$!D!
D&!D$!D!!
,<&!,D&!D$!D!!
,<&!,D&!D7!D!!,D&!D$!D!!
,<&!,标准差 ’QFGSFRS SLWHFQH0G" ’E$ D&!D7 D&!,<&!,<$ D&!,;.(<反差 ;.(;.(<异质性 ;.(;.(<熵 ;.(;.(<标准差 ;.(<’E D&!D! D&!D7 D!!,<9 D!!,<9
D&!D7!D!!,<&!
,<7!,D&!D$!D!!
,<7!,;.(<对比度 ;.E/T0GQRFPQ ,<7
特征个数 +3UILR0VVLFQ3RLP &$ # &9 &7 &9 &"
表 A?各分类器总体分类精度!
B-8CA?!"#$-%*)"("10"0-.-99/%-94 -))&))#&(084 1*+&9.-))*1*&%)-(<9"#8*(-0*"( o
分类器 (1FPPHVHLR
%7&$GLY G0,< YHQK,<
精度
-TT3RFTX
ZF??F系数
ZF??FHGSLg
精度
-TT3RFTX
ZF??F系数
ZF??FHGSLg
精度
-TT3RFTX
ZF??F系数
ZF??FHGSLg
DFXLP
J3[[X
’/<
/fJ
第 7 级 7RS 1LWL1
第 $ 级 $ GS 1LWL1
第 & 级 &PQ1LWL1
第 7 级 7RS 1LWL1
第 $ 级 $ GS 1LWL1
第 & 级 &PQ1LWL1
第 7 级 7RS 1LWL1
第 $ 级 $ GS 1LWL1
第 & 级 &PQ1LWL1
第 7 级 7RS 1LWL1
第 $ 级 $ GS 1LWL1
第 & 级 &PQ1LWL1
第 7 级 7RS 1LWL1
第 $ 级 $ GS 1LWL1
第 & 级 &PQ1LWL1
第 7 级 7RS 1LWL1
7928&
7A27$
"$2%!
"72%9
"92&8
8!2%"
"A2$9
8$2&A
#%289
9"29&
98298
"827&
"%2"%
"!2"%
8"279
"A2""
7&2"
7A27&
"$2%7
"%2&7
"92&"
8!2%9
"82%#
8$2&#
#%28!
9$2A#
98299
"827%
982#9
"!29A
8"27#
"829$
7&28"
!%2&!
9A288
8&2A!
8!2$7
#%2!"
8A27#
#&2#$
#"277
"A2A!
8$27%
8A27#
8&2#8
8!2""
#&2"#
8A2"%
$#2$7
!%2&7
9A288
"A28!
8!2$7
#%2!"
882##
#&2#$
#"277
"829%
8$27%
8A27#
"A2#7
8!2""
#&2"8
8#2&$
7&2%"
7828#
9A29%
"92!9
"A2"#
8#2A9
"A2"#
8!2$&
#$2#7
"728$
""2#&
8"2%#
"&2&!
""2!9
8#2""
8&2!&
$82!9
7828#
9A29%
"72%7
"A2"#
8#2A9
"829A
8!2$%
#$2#7
"&2%!
""2#%
8"2%8
9#297
""2!9
8#2""
"A28#
66" /fJ为投票f模糊结合方法 /fJHPFT1FPPHVHLRT0UIHGFQH0G ULQK0S’ W0QHG4fV3[[X5下同 ,KLPFULIL10Y5
66在 9 个分类器中!DFXLP分类器的表现最好!一
是总体分类精度最高!二是各类型的生产者精度均
保持在较高水平!变动幅度最小& 方案 G0,<的各
分类器第 7 级分类的生产者精度详见表 !&
97&
林 业 科 学 !" 卷6
表 K?方案 ("BZ 各分类器的第 A 级分类生产者精度比较
B-8CK?!"#$-%*)"(84 $%"类型
(1FPP
& $ 7 ! 9 " 8 # A &% && &$ &7 &! &9 &" &8 &# &A $% $& $$
DFXLP "82"A #%2$# #&2#$ 882%% 872!8 "!2#" #72&$ 8#298 8$2!& 8828# A7299 A$2$8 "#29$ ##2$! #92A$ "82#% 8&2&& 8#2$" "#289 #92$A 8%2"! 8%29A
J3[[X !%2%% "!28A 77277 9"2%% !#2A# !72$! 882A$ 97298 !#2$# !!2!! A$2$" A7278 "!2#& ##2$! #72&% ""2&% "929" "92$$ "!29# 8A2!& 8$2!# "!28&
’/< !92%% !#2#8 $$2$$ !&2!9 $A2A7 !72$! 872%9 !&27A !#2$# 792A8 #A2%8 A"28$ 9A299 792$A #&28! "8289 !%2A8 7#2%! 8%2!9 #!2#A #92"" #%2#A
/fJ "82"A #%2$# 8928" 882%% 872!8 "!2#" #&2#$ 892%% 8A27& 8828# A7299 A&28& 892A7 ##2$! #92A$ "82#% 8&2&& 8#2$" "#289 #92$A 8%2"! #$279
A>K?分类器结合结果
采用投票f模糊法进行分类器结合后!方案
G0,<第 7 级分类的总体精度和 ZF??F系数分别为
8A2"%o和 8#2&$o!略高于单个分类器中总体精度
最高的 DFXLP分类器!但提高的幅度很小!即多分类
器结合的效果不明显& 从生产者精度来看!分类器
结合后各类型生产者精度变动有所减小!但效果亦
不明显!见表 !& 这个结果与一些研究者得到的结
论相差较大!在他们的研究中!多分类器结合后总体
分类精度显著提高 "柏延臣等!$%%9# 张秀英等!
$%%8$& 其可能的原因是本研究区域较大!所分类
型较多且地表特性相近&
!6讨论
K>=?分割策略
图像分割是为了得到图像对象!在面向对象的
遥感图像自动或半自动分析中!一般采用多尺度分
割 "U31QHjRLP013QH0G PL4ULGQFQH0G $& 在多尺度分割
中!用户通过指定输入数据%给定输入数据的权重%
定义影响输出结果的图像对象大小%光谱同质性%空
间同质性%形状参数!控制分割过程的输出& 在此过
程中!像元合并为小的对象!重复此过程!小的对象
逐渐地合并成大的对象!并保持结果图像中对象异
质性的最小化!直至满足用户定义的目标为止
"DFFQ[+-#A5! $%%%$&
本研究中!图像分割分 $ 次进行& 第 & 次分割
的目的是在较大尺度和较粗层次上!对研究区域进
行分类!为后面进一步的%精细的分割和分类奠定基
础& 因此分割尺度较大!主要根据土地利用f覆盖的
宏观特征!将研究区域分割为林地%造林地%水体和
主要道路& 此处的(林地)是指林木覆盖度较高的
林地# 而(造林地)除包含宜林地外!还包含林木稀
疏%覆盖度较低%土壤衳露的经济林木和新造林地!
也即不是严格的造林地& 由于第 & 次分割得到的图
像经过基于规则的分类后!水体和主要道路已经全
部提取完毕!因此!第 $ 次分割只针对林地和造林
地& 由于林地和造林地的内部构成不同!结构不一
致!如林地内包含的类型较多%空间分布交错%结构
复杂!造林地内包含的类型相对较少%同质斑块较
大%结构相对简单!因此!在第 $ 次分割中!两者采用
不同的分割参数!林地的分割尺度较小!造林地的分
割尺度较大&
不同的分割方案得到的效果不同& 在方案
G0,<中!虽然 *,<:图像加入了分割过程!但由于
其权重值被设置为 %!因此其图像信息并未对分割
结果产生影响!分割效果与未加入 *,<:图像的方
案 %7&$GLY极为接近& 在方案 YHQK,<中!*,<:图
像 9 个波段的权重均为 %29!亦即 *,<:图像信息
实质性地参与了分割过程!对分割结果产生了影响&
虽然方案 G0,<和方案 YHQK,<除了 *,<:权重不
同外!其余分割参数完全相同!但效果却差别很大&
方案 G0,<所得到的对象边界更符合地面覆盖特
点!对象同质性高!(杂质)少# 而方案 YHQK,<所得
的对象中!边界走向与地面实体相差较大!对象内
(杂质)多!同质性差&
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主要是 *,<:图像的空
间分辨率太低!难以准确地表现研究区域破碎的森
林分布状况& ’Md,9 图像空间分辨率较高!能够准
确地表现研究区域的森林分布状况& 当 *,<:图
层的权重不为 % 时!分割过程不但受到 ’Md,9 图像
信息的影响!也受到 *,<:图像信息的影响!在 $
种信息的共同作用下!所得到对象的边界自然地会
(照顾)*,<:图像信息的影响!而不能很好地反映
尺度较小的地物空间情况!造成边界走向不准确!对
象同质性差&
上述也说明了 *,<:图像不宜单独用于研究
区域的森林分类和分析&
K>@?对象特征筛选方法
一般来说少量特征很难全面地表述出一个类别
的本质特征!但随着特征个数的增加!可能出现’ &$
"7&
6第 # 期 李春干等’ 面向对象的 ’Md,9 图像森林分类
对象特征之间存在相关性!协方差矩阵为病态矩阵#
$$ 特征维数过高会影响分类器运行的稳定性和速
度!降低分类精度 "MRHTL+-#A5! $%%$# 3^ +-#A5!
$%%"$!因此需要进行对象特征筛选&
关于对象特征筛选方法的研究!已经做了大量
的研究工作!提出了很多先进的方法!如主成分分
析%最小噪声 分数变 换 "UHGHU3U G0HPLVRFTQH0G
QRFGPV0RU$%判别分析%决策边界特征提取 " SLTHPH0G
I03GSFRXVLFQ3RLLgQRFTQH0G$%非参数权重提取 " G0Gj
?FRFULQRHTYLH4KQLS LgQRFTQH0G$%小波变换%光谱混合
分析等"d\HG +-#A5! $%%&# -PGLR+-#A5! $%%$# +LWH1L
+-#A5! $%%7# M1FQ+-#A!$%%!$& 本文采用对象特征
间的简单相关性和多重相关性 $ 步筛选方法!先通
过相关矩阵进行简单相关性筛选!然后再作多重相
关性筛选& 这种方法具有如下特点’ &$ 筛选后的
对象特征保持原有含义不变!具有明确的定义# $$
保留的对象特征间相互独立!已不存在紧密的相关
关系!可用于各种参数分类器# 7$ 方法简单!运行
时间短&
K>A?分类策略
本研究采用了分区控制%分层分类的技术路线
"刘顺喜!$%%9$& 具体实现方法是分区控制 C底层
"第 7 级$分类 C逐层"第 $!& 层$向上合并&
通过基于规则的分类后!全部待分对象分属于
林地和造林地两大类型& 此时!分别这两大类型制
定分类方案%选择训练样地和筛选分类用对象特征!
因此在分类过程中!不同对象分类采用的特征不同&
如方案 G0,<中!林地分类采用 &9 个对象特征!而
造林地只采用 &7 个对象特征& 林地和造林地各类
型均采用独立的训练样本!尽管采用同一个分类器%
同一计算程序!但分类过程是相对独立的!均在林地
和造林地 $ 个大类别的控制下进行& 如林地内各类
型与造林地内各类型间!尽管有八角成林和竹林 $
个类型重叠!但在分类过程中!这 $ 个类型分别采用
$ 套独立的训练样本!独立地进行运算&
上述分类路线的特点是思路清晰!所有对象在
分类过程中!根据其林地f造林地属性!指派到林地f
造林地所属的各类型中去!不会出现类型交叉的现
象!分类结果保留对象原有的林地f造林地属性& 此
外!这种方法充分考虑了分属于林地%造林地!但实
际上是相同类型的对象在对象特征上的差异!有利
于提高分类精度& 如 V{T$!U和 ?{T$!U在分类过
程中属于不同的类型!前者属于林地!后者属于造林
地!但实际上这 $ 个类型均为(八角成林)& 考察这
$ 个类型的对象特征统计量!差别十分明显!见表 9&
实际上!V{T$!U和 ?{T$!U虽同为(八角成林)!但
其林龄是不同的!前者为(高龄)成林!冠幅大!郁闭
度高!林地反射率低# 后者是(低龄)林分!冠幅小!
郁闭 度 小! 林 地 反 射 率 高! 图 像 特 征 近 似 衳
露土地& 66
表 O?@ 个实际相同但分属林地X造林地的类型的统计特征比较!
B-8CO?!"#$-%*)"("1)0-0*)0*9$-%-#&0&%)"10;" )-#&9.-))&);’*9’8&."(6 0" 1"%&)0.-(<-(<$.-(0-0*"(
类型
(1FPPLP
统计量
)QLU
D& D$ D! ,<& ,V{T$!U
?{T$!U
均值 标准差 ’E $%2A! !2#$ 72$" $29$ &&2"A &%29$ &279 &2A# &2"# 82%9 &2%! $2%"
均值 标准差 ’E &72"! !278 "2%A $2!8 #2$7 &%2$A &29# !2!! 82%A &!2&9 &289 $2AA
66"表中对象特征为标准化后的数据& JLFQ3RLWF13LHG QKLQFI1LKFS ILLG PQFGSFRSH[LS5
66显然!采用本研究的分类方法!有利于将图像特
征相近的对象分为一类!达到提高精度的目的!否
则!若将 $ 个类型合并!由于其图像特征变异太大!
容易造成混淆!降低分类精度&
由于形态特征上相同的地物要分为 $ 个不同的
类型!本分类方法需要 $ 套训练样地!因此工作量增
大!分类器运行耗时亦相应增加&
在初期的预研究中!试验了森林类型分类"第 &
级$ C树种分类"第 $ 级$ C龄组分类"第 7 级$和树
种分类"第 $ 级$ C龄组分类"第 7 级$的从上而下
逐层分类的技术路线!但效果不佳& 其主要原因是
由于同一树种内由于林龄变化从 & 至 7% 年甚至更
大!树高%冠幅不同!郁闭度相差很大!因此反射特性
相差很大!造成相同树种各对象间的特征变动过大!
容易与特征相近的树种混淆& 统计结果表明 "表
"$’ 杉木"V{T&&$和松树"V{T&$$各对象特征的平均
数十分接近!且标准差都很大!很难将这 $ 个类型进
行有效分离!其他树种间亦存在这种现象& 因此!在
本研究中!分类直接且只在第 7 级上进行!第 $%第 &
级类型均通过第 7 级分类结果逐级向上合并而得&
87&
林 业 科 学 !" 卷6
表 P?杉木和松树的图像统计特征
B-8CP?!"#$-%*)"("1)0-0*)0*9$-%-#&0&%)"1)$&9*&)"1!’*(&)&3*%-(<$*(&
类型
(1FPPLP
统计量
)QLU
D& D$ D! ,<& ,V{T&&
V{T&$
均值 标准差 ’E &"2$9& 7 72$88 ! &2A7$ 8 !2&&7 " #2A$$ A 82%&& 9 &2&&A 7 &28A! # %2A7# % 92%"! 7 %2"&% # &27## &
均值 标准差 ’E &72#&# $ 7278& $ &287! 9 72!98 ! 82##% & "2"9A & &2&A" $ &2A8A & &2%"$ % 92&A% % %298" 9 &2""# 8
K>K?V-(<)-0_,BZ c作为辅助数据的作用
在 7 个方案中!方案 %7&$GLY只有 ’Md,9 图像
的 ! 个图层!所提取的对象特征仅限于 ’Md,9 图像
的光谱和纹理信息# 在方案 G0,<中!虽然加入了
*,<:的 9 个图层!但其权重均为 %!故 *,<:图像
在分割过程中只是(旁观者)!没有实质参与分割过
程!对分割结果不造成影响!所提取的对象特征中包
含了 ’Md,9 和 *,<:图像的光谱和纹理信息& 在
方案 YHQK,<中!*,<:9 个图层的权重均为 %29!
*,<:图像真正地加入了分割过程!对分割结果产
生了一定的影响!所提取的对象特征中包含了
’Md,9 和 *,<:图像的光谱和纹理信息&
实施 7 种图像分割和对象特征提取方案的目的
是探讨 *,<:图像对 ’Md,9 图像分类结果的影响&
结果表明’ 在 9 个分类器中!方案 G0,<的总体方案
分类精度均高于其余 $ 个方案& 7 个方案 DFXLP分
类器的生产者精度如图 7 所示&
图 76不同方案第 7 级各类型 DFXLP分类器的生产者精度
JH4576(0U?FRHP0G IX?R0S3TLRFTT3RFTXHG 7RS 1LWL10V
QKRLL?R0Q0T01PIXDFXLPT1FPPHVHLR
在所有分类器中!方案 %7&$GLY的分类精度低
于其余 $ 个方案!该方案中用于分类的信息只有
’Md,9 图像的信息!其余 $ 个方案中不但使用了
’Md,9 图像的信息!而且也使用了 *,<:图像的信
息!因此方案 %7&$GLY中可用的信息量小于其余 $
个方案!分类精度低就不足为奇了!这从另一方面说
明了 *,<:数据作为辅助数据!增加了可用信息
量!有利于提高 ’Md,9 图像的分类精度&
对方案 G0,<和 YHQK,<的对象特征进行统计
分析!结果表明’ &$ 方案 YHQK,<中训练样本各类
型的对象特征变动系数"标准差f均值$都大于方案
G0,G0,<# $$ 方案 G0,<中各类型间的空间距离"欧氏
距离$都大于方案 YHQK,间的差异大于方案 YHQK,<& 由此!不难说明方案
G0,<的分类精度为何高于方案 YHQK,<& 造成这种
现象的原因是在方案 G0,<中!*,<:图像实际上
不影响分割结果!所得到的对象边界准确!确保了对
象中 ’Md,9 图层信息是 (纯化)的!变异较小!且
*,<:图层信息又加入分类过程!因此分类精度较
高!而在方案 YHQK,<中!*,<:图像影响了分割结
果!所得对象同质性差!对象特征变动太大&
上述说明了 *,<:图像作为辅助数据!对提高
’Md,9 图像的分类精度有较大帮助!另一方面!科学
合理地利用 *,<:图像也十分重要&
96结论
&$ 通过较大尺度的图像分割!采用基于规则的
分类!可以完成水体和主要道路信息的提取!在此基
础上对林地和造林地施行进一步的%尺度较小的分
割!得到异质性较小的对象!为林地和造林地的信息
提取奠定基础& 这种大尺度分割 C基于规则的分类
C基于分类的分割策略!可以根据不同土地类型的
覆盖特性!有针对性地采用不同的信息提取方法!提
高工作效率和信息提取精度&
$$ 采用分区控制 C底层分类 C逐级合并的技
术路线!采用多分类器进行分类!结果表明’ 总体精
度最高的 DFXLP分类器!对以龄组为基础的 $$ 个类
型分类的总体分类精度达到了 8A27#o!以树种为
基础的 &9 个类型的总体精分类度达到了 #&2#$o!
以树种组为基础的 A 个类型的总体分类精度达到了
#"277o& 在森林分布破碎%种类和类型多样%结构
复杂的南方人工林区!这是比较满意的结果&
7$ 在景观复杂地区的森林自动化分层分类中!
由底层分类开始%逐层向上合并的方法!比由顶层分
类开始%往下逐层分类的方法效果更好&
#7&
6第 # 期 李春干等’ 面向对象的 ’Md,9 图像森林分类
!$ *,<:作为辅助数据!较大程度地提高了
’Md,9 图像的分类精度# 但 *,<:图像不能实质性
参与分割过程!只能用于提取信息!否则!由于分割
后得到的对象的边界不准确!对象的光谱%纹理等特
征变异大!从而降低分类精度&
参 考 文 献
包盈智!赵宪文! 袁凯先! 等5&AA"2卫星数据用于森林资源二类调
查的效益评估和分析5林业资源管理!"9$ ’ "8 C8%5
柏延臣! 王劲峰5$%%92结合多分类器的遥感专题数据专题分类方
法研究5遥感学报! A"9$ ’ 999 C9"75
冯仲科! 游先祥! 任谊群5$%%&2基于 7’ 的森林资源与环境监测系
统构想5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7"!$ ’ A% CA$5
寇文正! 肖6燕! 张瑞玺5&AA%2应用遥感技术进行森林资源监测
方法的研究5环境遥感! 9"$$ ’ &%$ C&%A5
李崇贵! 赵宪文! 李春干5$%%92森林蓄积量遥感估测理论与实现5
北京’ 科学出版社5
李春干! 谭必增5$%%!2基于 ;)’ 的森林资源遥感调查方法研究5林
业科学! !% "!$ ’ !% C!95
李春干! 代华兵! 李崇贵5$%%"2基于高分辨率卫星图像的小班勾
绘精度检验5福建林学院学报! $""$$ ’ &$8 C&7%5
刘顺喜! 张定祥! 尤淑撑! 等5$%%92分区控制和分层提取下的
d<)’j)影像土地利用f覆盖分类方法研究5地理与地理信息科
学! $&"9$ ’ $# C7$5
骆剑承! 周成虎! 梁6怡! 等5$%%$2支撑向量机及其遥感影像空间
特征提取和分类的应用研究5遥感学报! ""&$ ’ 9% C995
唐守正! 陈永富5$%%"2关于森林资源监测体系改革的一些思考(
森林可持续经营探索与实践5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8 C7$5
王惠文5&AAA2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及其应用5北京’ 国防工业出
版社5
王松桂! 陈6敏! 陈立萍5&AAA2线性统计模型线性回归与方差分
析5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5
徐冠华5&AA!2三北防护林地区再生资源遥感的理论及其技术应用5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5
张秀英! 冯学智! 刘6伟5$%%82基于多分类器结合的 )Zd+d’ 影像
城市植被类型识别5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78"7$ ’ 7AA C
!%75
赵宪文! 李崇贵! 斯6林! 等5$%%&F5森林资源遥感估测的重要进
展5中国工程科学! 7"#$ ’ &9 C$#5
赵宪文! 李崇贵5$%%&I5基于(7’)的森林资源定量估测+++原理%
方法%应用及软件实现5北京’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5
赵宪文! 李崇贵! 斯6林! 等5$%%$2基于信息技术的森林资源调查
新体系5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9 f"$ ’ &!8 C&995
-PGLR;M! @LHSLIRLTKQZD5$%%$2’?LTQRF13GUHgHG40VWL4LQFQH0G!
P0H1FGS SRXTFRI0G T0WLRHG FRHS RL4H0GP’ T0U?FRHG4U31QHP?LTQRF1
FGS KX?LRP?LTQRF10IPLRWFQH0GP5)GQLRGFQH0GF1N03RGF10V>LU0QL
’LGPHG4! $7’ 7A7A C7A9#5
DFFQ[ 0?QHUH[FQH0G F??R0FTK V0R KH4K ]3F1HQX U31QHjPTF1L HUF4L
PL4ULGQFQH0G5 MR0TLLSHG4P 0V -G4LYFGSQL ;L04RF?KHPTKL
)GV0RUFQH0GP /LRFRILHQ3G4 " -;),$ n))! ’F1[I3R4! -3PQRHF!
=HTKUFGG /LR1F4! &$ C$75
DLG[k (! @0VUFGG M! =H1KF3T\ ;! +-#A5$%%!2<31QHjRLP013QH0G
0IlLTQj0RHLGQLS V3[[XFGF1XPHP0VRLU0QLPLGPHG4SFQFV0R;)’jRLFSX
HGV0RUFQH0G5)’M>’ N03RGF10VMK0Q04RFUULQRXr>LU0QL’LGPHG4!
9#’ $7A C$9#5
JF3WL1T1FPPHVHTFQH0G 0V3RIFG RLU0QLPLGPHG4HUF4LP5)***,RFGPFTQH0GP0G
;L0PTHLGTLFGS >LU0QL’LGPHG4! !!"&%$ ’ $#$# C$#7#5
NFG[Z5&AA72=0R1S V0RLPQRLP03RTLPFPPLPPULGQ&AA%’ FG 0WLRWHLY5
kGFPX1WF! !!"&8!$ ’ & C&95
Z0K1<5$%%!2J0RLPQHGWLGQ0RXFGS U0GHQ0RHG45*GTXT10?LSHF0VJ0RLPQ
’THLGTL! !%7 C!%A5
Z0R0Q\0W-/! MLT\ ,N5&AA72J0RLPQRLP03RTLP0VQKLHGS3PQRHF1H[LS
T03GQRHLP’ -G *(*fJ-dFPPLPPULGQ5kGFPX1WF! !!"&8!$ ’ & C7&5
U0GHQ0RHG4FGS U0SL1HG4HG (FGFSF5MR04RLPPHG M1FGGHG4! "&’ 7"9
C7#&5
)\0G0Pj$ HUF4LRXV0RLgQRFTQH0G 0VV0RLPQHGWLGQ0RX ?FRFULQLRP5
MK0Q04RFUULQRHT*G4HGLLRHG4r >LU0QL’LGPHG4! 8$ " ! $ ’ 7#7
C7A!5
+LWH1L>-! .LWLP]3LN! ’3LGLZ! +-#A5$%%72’?LTQRF13GUHgHG40V
KX?LRP?LTQRF1HUF4LRXV0RUHGLRF1Lg?10RFQH0G’ T0U?FRHP0G 0VRLP31QP
VR0U’J’)FGS -/)>)’5(FGFSHFG N03RGF10V>LU0QL’LGPHG4! $A’
AA C&&%5
d\HG ;’! >0ILRQPE-! <3RRFXD! +-#A5$%%&2MRFTQHTF11HUHQP0G
KX?LRP?LTQRF1WL4LQFQH0G SHPTRHUHGFQH0G HG FRHS FGS PLUHFRHS
LGWHR0GULGQP5>LU0QL’LGPHG40V*GWHR0GULGQ! 88’ $&$ C$$95
M1FQ>/! ;0LQ[-J@5$%%!2-T0U?FRHP0G 0V-/)>)’ FGS .FGSPFQV0R
1FGS 3PL T1FPPHVHTFQH0G FQQKL 3RIFG VRHG4L5 MK0Q04RFUULQRHT
*G4HGLLRHG4FGS >LU0QL’LGPHG4! 8%’ #&7 C#&A5
MRHTLZ M! ;30n! ’QH1LPN<5$%%$2d?QHUF1.FGSPFQ,< IFGS
T0UIHGFQH0GPFGS WL4LQFQH0G HGSHTLP V0R SHPTRHUHGFQH0G 0VPHg
4RFPP1FGS QX?LPHG LFPQLRG ZFGPFP5)GQLRGFQH0GF1N03RGF10V>LU0QL
’LGPHG4! $7’ 9%7& C9%!$5
>LLPL@! +H1PP0G V0RLPQWFRHFI1LP3PHG4PFQL1HQLSFQFFGS VHL1S SFQFVR0UQKLGFQH0GF1
V0RLPQHGWLGQ0RX5-UIH0! 7$"#$ ’ 9!$ C9!#5
’TKHLWLN! ,3VQL.! *K1LRP<5$%%&2M0QLGQHF1FGS ?R0I1LUP0VU31QHj
PTF1LPL4ULGQFQH0G ULQK0SPHG RLU0QLPLGPHG45;L0D),f;)’ "! 7! C
7A5
’HLWFGLG ,5$%%!2)GWLGQ0RX! U0GHQ0RHG4FGS UFGF4LULGQ5*GTXT10?LSHF
0VJ0RLPQ’THLGTL! A9# CA"!5
’UHQK = D5$%%$2J0RLPQHGWLGQ0RXFGS FGF1XPHP’ FGFQH0GF1HGWLGQ0RX
FGS U0GHQ0RHG4?R04RFU5*GWHR0GULGQF1M013QH0G! &&" "P3??1& $ ’
’$77 C’$!$5
,0U??0*! ([F?1LYP\H>.5$%%$2M0QLGQHF1V0RFRLU0QLjPLGPHG4jFHSLS
V0RLPQRLP03RTLP3RWLXV0RQKLYK01L410IL5kGFPX1WF! 97"$&%$ ’ &"
C
3^ O! ;0G4M! (1HGQ0G +! +-#A5$%%"2dIlLTQjIFPLS SLQFH1LS WL4LQFQH0G
T1FPPHVHTFQH0G YHQK FHRI0RGLKH4K P?FQ0F1RLP013QH0G RLU0QLPLGPHG4
HUF4LRX5MK0Q04RFUULQRHT*G4HGLLRHG4FGS >LU0QL’LGPHG4! 8$
"8$ ’ 8AA C#&&5
!责任编辑6石红青"
A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