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Bud Micropropagation and Plantlet-transplanting Techniques for Breeding Cold-resistant strain of <i>Eucalyptus dunnii</i>

邓恩桉的组织培养和植株再生


This study used buds of <i>Eucalyptus dunnii, </i>that survived after the freezing disaster in the northern Fujian Province, as explants and employed micropropagation methods (shoot inducement, proliferation, rooting and plantlet hardening and so on) to breed coldresistant strain. An orthogonal experiment was used to screen the best media for each propagation stag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 Bud inducement was initiated on a MS medium containing 1.0 mg·L <sup>-1</sup> KT, 0. 05 mg·L <sup>-1</sup> NAA. The inducement rate of valid buds reached to 76%. 2) The shoots were subcultured and multiplied on an improved MS medium containing 0.8 mg·L <sup>-1</sup> KT, 0.1 mg·L <sup>-1</sup> NAA and 10 mg·L <sup>-1</sup> cysteine. The two media were modified by adding 30 g·L <sup>-1</sup> sucrose and adjusted to pH5.8. 3) Rooting medium was the half strength of MS medium supplied with 1.0~1.5 mg·L <sup>-1</sup> ABT and 0.01 mg·L <sup>-1</sup> IBA, with which the rooting rate was 84% in a two-step rooting method. This medium was modified by adding 20 g·L <sup>-1</sup> sucrose and adjusted to pH5.8. 4) Transplanting medium was a mixture of 20% bark, 30% husk, 40% sawdust, 28% peat moss and 2% composite fertilizers, and was used for transplanting the plantlets. The survival rate of the plantlets was 100% after transplantation, and 18%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natural soil. Growth in height of the transplanted seedlings in the medium was 23.9 cm in 4 month and was 9.9 cm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natural soil. The result showed that transplant survival rate of <i>E. dunnii</i> plantlets was much improved and seedlings grew more healthily and strongly in the light matrix.


全 文 :第 !" 卷 第 " 期
# $ % $ 年 " 月
林 业 科 学
&’()*+(, &(-.,) &(*(’,)
./01!"!*/1"
2345!# $ % $
邓恩桉的组织培养和植株再生
宋建英
"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资源环境系6南平 =<=$$$$
关键词&6邓恩桉# 抗寒品系# 诱导# 继代# 生根# 植株再生
中图分类号! &8##1= l8666文献标识码!,666文章编号!%$$% A8!99"#$%$#$" A$%=9 A$9
收稿日期& #$$7 A$< A$!# 修回日期& #$%$ A$= A#%%
基金项目&福建省林业厅科技推广项目"#$$=+#$$< 年林木种苗工程重点项目 ="!$$%
874M,01(21(2#%#*,($#$4.-#$*-&*5*1#$’2-#$*,$% 9&0"$,S7&’
)(181&&4,$% !(-451&’,’*#$*’*1#,$()G$&*".@+$%B$##1
&/4F2HE4XH4F
"D$E&’,=$+,/0#$%/.’($%&+6 2+<-’/+=$+,! 1.@-&+ 1/’$%,’5!/35,$()+-(6A&+E-+4 =<=$$$$
=>’*1#0*&6+LHKKW3VX3KMV ^3VK/T2.(&35E,.%6.++-! WLEWK3U[H[MV ETWMUWLMTUMMaH4FVHKEKWMUH4 WLM4/UWLMU4 g3hHE4
dU/[H4YM! EKM_\0E4WKE4V MO\0/XMV OHYU/\U/\EFEWH/4 OMWL/VK"KL//WH4V3YMOM4W! \U/0HTMUEWH/4! U//WH4FE4V \0E4W0MW
LEUVM4H4FE4V K//4$ W/^ UMMV Y/0V]UMKHKWE4WKWUEH45,4 /UWL/F/4E0M_\MUHOM4WZEK3KMV W/KYUMM4 WLM^ MKWOMVHET/UMEYL
\U/\EFEWH/4 KWEFM5+LMUMK30WKKL/ZMV WLEW& %$ B3V H4V3YMOM4WZEKH4HWHEWMV /4 EQ& OMVH3OY/4WEH4H4F%1$ OF.-A%
D+! $1$< OF.-A% *,,5+LMH4V3YMOM4WUEWM/T[E0HV ^3VKUMEYLMV W/8":5#$ +LMKL//WKZMUMK3^Y30W3UMV E4V
O30WH\0HMV /4 E4 HO\U/[MV Q& OMVH3OY/4WEH4H4F$19 OF.-A% D+! $1% OF.-A% *,,E4V %$ OF.-A% YXKWMH4M5+LMWZ/
OMVHEZMUMO/VHTHMV ^XEVVH4F=$ F.-A% K3YU/KME4V EVh3KWMV W/\P<191=$ N//WH4FOMVH3OZEKWLMLE0TKWUM4FWL /TQ&
OMVH3OK3\\0HMV ZHWL %1$ ;%1< OF.-A% ,B+E4V $1$% OF.-A% (B,! ZHWL ZLHYL WLMU//WH4FUEWMZEK9!: H4 EWZ/A
KWM\ U//WH4FOMWL/V5+LHKOMVH3OZEKO/VHTHMV ^XEVVH4F#$ F.-A% K3YU/KME4V EVh3KWMV W/\P<191!$ +UE4K\0E4WH4F
OMVH3OZEKEOH_W3UM/T#$: ^EU‘! =$: L3K‘! !$: KEZV3KW! #9: \MEWO/KKE4V #: Y/O\/KHWMTMUWH0HaMUK! E4V ZEK
3KMV T/UWUE4K\0E4WH4FWLM\0E4W0MWK5+LMK3U[H[E0UEWM/TWLM\0E4W0MWKZEK%$$: ETWMUWUE4K\0E4WEWH/4! E4V %9: LHFLMU
WLE4 WLEWH4 WLM4EW3UE0K/H05IU/ZWL H4 LMHFLW/TWLMWUE4K\0E4WMV KMMV0H4FKH4 WLMOMVH3OZEK#=17 YOH4 ! O/4WL E4V
ZEK717 YOLHFLMUWLE4 WLEWH4 WLM4EW3UE0K/H05+LMUMK30WKL/ZMV WLEWWUE4K\0E4WK3U[H[E0UEWM/T2"6.++-\0E4W0MWKZEK
O3YL HO\U/[MV E4V KMMV0H4FKFUMZO/UMLME0WLH0XE4V KWU/4F0XH4 WLM0HFLWOEWUH_5
?&/ @(14’&62.(&35E,.%6.++-# Y/0V KWUEH4# H4V3YWH/4# K3^Y30W3UM# U//WH4F# \0E4W0MWUMFM4MUEWH/4
66作为外来种的桉树"2.(&35E,.%$具有速生’丰
产’优质性能!经济效益显著!南方各省均把它作为
最重要的人工林树种% 但是桉树的北移造林存在一
定风险% #$ 世纪 <$ 年代!我国在中亚热带种植大
量桉树!但 8$ 年代中期遇寒潮袭击!大部分桉树受
冻死亡"朱宁华!#$$$$% 邓恩桉"2"6.++-$是种优
良的耐寒桉树!能耐 A< c低温"d/WK$,&35!#$$#$!
#$$! 年 %# 月 #$$< 年 = 月福建北部的一场 #$ 年一
遇的灾害性自然低温逆境!持续时间较长的’邓恩桉
普遍受冻!但其中仍存在少部分未受冻的个体% 为
从暴露在极端逆境环境下的邓恩桉群体中选择出能
够存活下来的抗寒性个体进行培育!繁殖出抗性品
系!使桉树的造林能够往北方推进!本研究在 #$$!
年底邓恩桉受冻害率最高"达 8":$的浦城县盘亭
乡!选取冻害等级为 $ 级’%1< 年生’生长健壮’树型
通直的’树高约 %1< O!胸径 ! YO的幸存邓恩桉个
体!采集其顶芽和腋芽为试验材料进行微繁研究!以
期为邓恩桉抗寒品系的开发利用和进一步的抗寒育
种提供技术支撑%
邓恩桉是所有桉树种类中组织培养最难生根的
树种之一!主要是酚类物质在生根抑制效应中起着重
要的作用!其成年树的组织材料提取液的生物效应’
化学鉴定’’’AQ&分析等 = 方面都呈现不同程度的
生根抑制作用"朱鹏等!#$$8$% 且生根苗的基部易产
生愈伤组织阻滞养分和水分的畅通输导!因而不长根
或根长出不到 $1< YO后便停止生长!不长侧根或长
很少的不定根!并在根尖处变黑"陈江平!#$$=$% 本
研究拟通过培养条件的改善和生长调节物质的调配!
6第 " 期 宋建英& 邓恩桉的组织培养和植株再生
降低邓恩桉组培苗基部的愈伤组织形成!提高生
根率%
轻基质网袋容器可以利用空气修根!通过空气修
根的邓恩桉网袋容器苗可促进多级侧根生长!增大根
的表面积!使根系与基质紧密交织为一体!形成富有
弹性的根团% 这种网袋容器苗在造林时不需脱掉容
器!根系可完全穿透容器!水平生长% 目前的容器育
苗技术方法!仍停留在较粗放状态!现有的研究结果
多着重于对容器材料’尺寸大小及基质作定性的探讨
"陈辉等!%77=$!对邓恩桉的轻基质容器育苗未见报
道% 本文利用林区易得的轻型新基质!运用正交试验
法分析不同基质配比对苗生长的影响!确定出较佳轻
基质组合来对邓恩桉组培苗进行容器育苗!从而改变
上山造林人工费用成本高和桉树裸根苗或有土容器
苗造林成活率低的现状%
%6材料和方法
%1%6试验材料和处理方法6%$试验材料6在受冻
率最高的福建浦城县盘亭乡!选择 <$ 株幸存邓恩桉
优良单株作为母株!定期修剪!去顶芽!以使大量的
侧枝生长% #$$< 年 " 月采集腋芽尚未萌发的侧梢
和顶梢!贮藏在冰壶内!带回试验室备用%
#$材料处理方法6 将侧梢或顶梢除去叶片!剪
成 % ;# YO的带芽茎段!用洗洁精清洗 % ;# OH4!流
水冲洗 =$ OH4以上% 在超净工作台上用 8$:的酒
精消毒 %< K!无菌水冲洗 = 次!再用 $1%:升汞水消
毒 = ;! OH4!无菌水冲洗 ! ;" 次% 滤纸吸干水分!
切成 $1< ;%1$ YO的带芽节段!用于接种%
%1#6组织培养和植株再生试验方法6%$芽茎段诱
导培养基和诱导条件的选择和优化6芽茎段诱导采
用Q&!B在选出最佳基本培养基种类后!细胞分裂素采用
D+$1$1$9!$1% OF.-A%# 半胱氨酸采用 %$!#$!=$ OF.-A%
= 个浓度水平!进行 = 因素’= 水平的正交试验 -7
"=!$% 以上培养基各配方糖用量为 =$ F.-A%!\P值
为 <1"% 按每升 !$ 瓶的规格分装到沙茶酱瓶内! 照
常规的高压消毒方法进行灭菌%
每种处理接种 !$ 个芽茎段!试验重复 = 次% 将
接种后的芽茎段均分成 " 个组!分别进行光处理和
暗处理!暗处理的天数为 !!8!%$!%=!%" 天!以光处
理作为对照% 外植体诱导 =$ 天后!统计出芽时间’
出芽率’芽增殖系数’芽均高’有效芽比率!再进行综
合评分%
#$继代培养基和培养条件的选择和优化6是
以改良Q& 为有效芽的继代基本培养基"欧阳磊!
#$$"$!以不同的 D+!*,,!半胱氨酸等作为植物生
长调节物质进行调配% 其中 D+设 $1%1$ OF.-A%!*,,设 $1$氨酸设 %$!#$!=$ OF.-A% = 个水平!采用 -7"=
!$正
交试验设计!共 7 个试验号!每个试验号接种 =$ 个
芽茎段!试验重复 = 次% 继代培养的环境条件采用
太阳光照’日光灯光照和散射光照% =$ 天后统计各
试验的新芽个数’芽均高%
=$生根培养基和培养条件的选择和优化6以
%e#Q&作为生根基本培养基!先选择适宜的 < 号
,B+生根粉浓度!再进一步分别添加 (B,$1$%!
$1% OF.-A% "并以不添加 < 号 ,B+生根粉!以
%e#Q& l(B,$1$% OF.-A%和 %e#Q& l$1% OF.-A%作
为对照$对生根培养基进行优化% 各生根培养基中
添加蔗糖 #$ F.-A%!卡拉胶 "1< F.-A%!\P值 <19%
每处理接种 <$ 个茎芽!试验重复 = 次% =$ 天后统
计生根段数’生根率’平均根条数和平均根长%
采用一步生根法和两步生根法对邓恩桉继代苗进
行生根培养试验!即先将组培苗接种在 %e#Q& l< 号
,B+%1$ ;%1< OF.-A% l(B,$1$% OF.-A%生根培养基
上!培养 %$天后转入不含生长调节物质的培养基中!
再培养 #$ 天后进行调查统计% 而一步生根法是在
%e#Q& l<号,B+%1$ ;%1< OF.-A% l(B,$1$% OF.-A%
生根培养基培养 =$天后分别统计各试验的生根率’平
均每株根条数苗高!以及茎基部愈伤组织生长的情况%
%1=6邓恩桉再生植株的移栽6%$移栽基质6邓恩
桉生根苗的下地种植采用轻基质网袋容器育苗% 轻
基质 的 主 要 原 料 是 经 风 化 打 碎 的 杉 木
"7.++-+4)&=-& 3&+($/3&,&$树皮’木屑’谷壳和泥炭
土等!按邓恩桉生长的需要添加复合肥!各种原料按
体积比":$配制!设计 = 水平’! 因子的正交试验-7
"=!$!试验重复 = 次% 移栽对照的培养基质体积比
为&黄心土 <$: l火烧土 !9: l复合肥 #:% 各种
基质在使用之前均采用 $1=:高锰酸钾浇灌!覆盖
塑料薄膜 8 ;9 天后!掀掉薄膜 < 天% 各种基质容器
均为网袋!由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工厂化育苗研究
中心研制%
#$ 移栽方法6移栽前先将高度为 " %1< q
$1#$ YO生根的邓恩桉试管苗移入炼苗室!进行变
温驯化 = ;< 天# 再将组培瓶打开!进行有菌条件驯
化 = ;< 天后!将生根的试管苗用清水轻轻洗掉根部
黏附的培养基!根部蘸上多菌灵和黄心土相拌的黄
泥浆后!移栽到事先准备好的上述基质内% 采用不
同基质移栽后的生根苗!均在穴盘上搭拱形架!覆盖
7=%
林 业 科 学 !" 卷6
薄膜以保温保湿%
#$$< 年 %# 月将邓恩桉生根苗移栽到容器内!
至 #$$" 年 = 月每月 #9 日或 #7 日进行苗木高生长
观测 %$ 株!共 !$ 株% 于 #$$" 年 = 月 #9 日"苗龄 !
个月$观测的苗木平均高!按0Hq& 标准每处理选取
< 株标准株!于 ! 月 % 日至 < 日测定苗木高度’地
径’苗木地上部分鲜重% 上述各项目测定完毕后!将
苗木置于室内自然风干!于 < 月 %! 日测定苗木地上
部分干重%
%1!6统计分析6所有的试验都进行 = 次或 = 次以
上的重复% 采用 &,& 软件对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
分析及C34YE4法进行多重比较%
#6结果与分析
#1%6诱导培养基#诱导条件的选择和优化对芽茎段
诱导的影响6%$诱导培养基对芽茎段诱导的影响
6从表 % 可知&< 种培养基均能诱导腋芽萌发!但在
不同基本培养基上!萌芽后生长势不同% 在 Q& 培
养基中!出芽率为 "%:!芽增殖系数为 #1数量为 <":!继代中芽的长势好# %e#Q& 培养基中
芽的出芽率比Q&培养基稍低!但芽的长势较细弱#
B低!无效芽数量多!在继代培养中芽生长很慢!不适
宜作为丛生芽诱导的基本培养基# 改良P培养基芽
的出芽率最低!出芽后几乎不能生长!大约 ! ;< 天
后就死亡% 对不同基本培养基对芽茎段诱导效果进
行显著性分析表明& Q& 与 %e#Q& 相比!除对出芽
率的诱导差异不显著外"!>$1$<$!其他生长因子
差异均显著"!?$1$<$# 而 Q& 与 B相比!所有生长因子差异均显著% 因此!Q& 可作为
诱导邓恩桉芽茎段的首选基本培养基%
表 CD不同的基本培养基对芽茎段诱导的影响!
9#>ICDN)&0**()4,)&1&$*>#’,0J&4,# ($’*&J>74,$470*,($
基本培养基
BEKHY
OMVHE
样本数
&EO\0M
43O^MU
出芽时间
&\U/3WH4F
VEXKeV
出芽率
B3VVH4F
UEWMe:
出芽指数
&\U/3WH4F
H4VM_
=$ 天芽均高
,[MUEFM^ 3V
LMHFLWETWMU=$ VeYO
有效芽
)TMYWH[M
^3VKe:
芽的长势
B3V FU/ZWL
Q& 89 < "% E #1< E $1" E <" E 正常*/UOE0
%e#Q& B< 9< 8 =7 ^ %18 Y $1= ^ =! Y 正常*/UOE0
P 7# 9 =< ^ %1# V $1% V %% M 较细弱SME‘MU
改良P <" 7 #" V %1! Y $1# Y #$ V 细弱!叶黄SME‘!XM0/Z0ME[MK
66!样本数k接种数 A污染数!出芽时间为接种到腋芽萌发的天数!出芽指数为发生芽的外植体上的平均出芽数% &EO\0M*3O^MUk
H4Y3^EWH/4 43O^MUAY/4WEOH4EWH/4 43O^MU5&\U/3WH4FWHOMUMTMUKW/WLMVEXKTU/OH4Y3^EWH/4 W/^ 3VVH4F5&\U/3WH4FH4VM_UMTMUKW/E[MUEFMK\U/3WKTU/O
M_\0E4WK5同一栏中相同字母表示在水平差异不显著"&k$1$<$% &EOM0MWMUZHWLH4 EY/03O4 KL/ZK4/KHF4HTHYE4WVHTMUM4YM"&k$1$<$ % 下同 +LM
KEOM^ M0/Z5
表 AD不同的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种类和浓度对芽茎段诱导的影响!
9#>IADN)&0*()4,)&1&$**/2&’#$40($0&$*1#*,($’()2-#$*%1(@*"1&%7-#*(1’($’*&J>744,$% ,$4&L
D+e
"OF.-A%$
#!!]Ce
"OF.-A%$
’XKWMH4Me
"OF.-A%$
样本数
&EO\0M
43O^MU
出芽时间
&\U/3WH4F
WHOMeV
出芽率
B3VVH4F
UEWMe:
出芽指数
&\U/3WH4F
H4VM_
=$天芽均高
B3V LMHFLW
ETWMU=$ VeYO
有效芽
)TMYWH[M
^3Ve:
愈伤组织
生长情况
’E03KFU/ZWL
芽的长势
B3V FU/ZWL
$1< %1$ %$ "8 8 89 Y =1# Y $19 ^ =< V lll 叶厚!黄+LHY‘!XM0/Z0ME[MK
$1< #1$ #$ 8= " 9= ^ !1% E %1% E <# ^ ll 细小ZME‘
$1< !1$ =$ !< < 87 Y =1! ^ $18 ^ !< Y lll 叶厚!小+LHY‘!KOE00ME[MK
%1$ %1$ #$ <= 8 "7 V =1% Y $1< ^ =8 V ll 长势差d//UFU/ZWL
%1$ !1$ =$ 9" " 7% E =17 E %1= E !7 Y ll 长势差!叶黄d//UFU/ZWL !XM0/Z-ME[MK
%1$ !1$ %$ <" 7 9" ^ =1" ^ %1= E !< Y lll 叶黄!长势差d//UFU/ZWL !XM0/Z-ME[MK
#1$ %1$ =$ "7 8 78 E !1$ E %1# E 8" E l 正常*/UOE0
#1$ #1$ %$ 9= 9 7= E =1< ^ %1! E << ^ llll 叶黄且厚+LHY‘! XM0/Z0ME[MK
#1$ !1$ #$ !9 " 7< E !1= E %1$ E 66!l&愈伤组织小6&OE0YE03K# ll&愈伤组织一般IM4MUE0YE03K# lll&愈伤组织较大 BHFYE03K# llll愈伤组织大且硬&BHFFMU
E4V LEUVMUYE03K5
66从表 # 可知&在 Q& 基本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浓
度的D+!*,,和半胱氨酸!可提高邓恩桉芽的诱导
分化能力!降低褐变率% 与采用单一的基本培养基
"表 %$比较!芽茎段诱导的出芽率和芽均高以及有
效芽比率增加!但芽基部均具愈伤组织% 7 种培养
基配方的培养结果可见& 当 Q& 培养基中添加 D+
%1$ OF.-A%! *,, $1$< OF.-A%! 半 胱 氨 酸
=$ OF.-A%"8 号$!芽茎段诱导的芽长势正常!基部
的愈伤组织小!褐变率有效芽达 8":% 对不同培养
基配方对芽茎段诱导效果进行显著性分析表明& 8
$!%
6第 " 期 宋建英& 邓恩桉的组织培养和植株再生
号培养基诱导的有效芽与其他 9 种培养基诱导的差
异显著!因此!Q& lD+%1$ OF.-A% l*,,$1$<
OF.-A% l半胱氨酸 =$ OF.-A%是本试验中茎段诱导
的最佳培养基配方%
图 %6暗培养对芽茎段诱导的影响
gHF5%6)TMYW/TVEU‘ Y30W3UM/4 ^3V H4V3YWH/4
#$诱导条件的选择对芽茎段诱导的影响6将
接种后的芽茎段分别进行光处理和暗处理% 从图 %
可知&光处理的褐化率高!出芽率低#暗培养 %$ 天!
出芽率最高!褐化率中等% 因此!在采用邓恩桉芽茎
段作为外植体时!应在接种后!对外植体进行暗培养
%$ 天!才能降低外植体的褐化率!提高出芽率%
#1#6继代培养基和培养条件的选择和优化对芽继
代增殖的影响6%$继代培养基的选择和优化对芽
继代增殖的影响6从表 = 可知&改良 Q& lD+
$19 OF.-A% l*,,%1$ OF.-A% l半胱氨酸 %$
OF.-A% "" 号$对邓恩桉芽的继代增殖影响最大!其
增殖指数可达 !1#通过生长调节物质的选择和调配对增殖指数影响的
方差分析可知&D+对邓恩桉芽增殖指数呈显著性影
响!而*,,和半胱氨酸对邓恩桉芽增殖指数的影响
不显著% 对不同生长调节物质对芽继代增殖结果进
行显著性分析表明& 改良 Q& lD+$19 OF.-A% l
*,,%1$ OF.-A% l半胱氨酸 %$ OF.-A%"" 号$对芽
继代增殖指数和继代 = 次后芽均高的 # 个指标与在
其他 9 种培养基上芽继代增殖的 # 个指标差异显
著% 因此!" 号培养基可用来作为继代增殖的培养
基配方% 邓恩桉继代增殖生长情况见图 # 和图 =%
表 ED生长调节物质的选择和调配对芽继代增殖的影响
9#>IEDN)&0*()%1(@*"1&%7-#*(1’#$4*"&J,L*71&($>74’7>07-*71&21(-,)&1#*,($
D+e"OF.-A%$ *,,e"OF.-A%$ ’XKWMH4Me"OF.-A%$ 样本数&EO\0M43O^MU
增殖指数
dU/0HTMUEWH/4 H4VM_
继代 = 次后芽均高
B3V LHFL ETWMUK3^Y30W3UM= WHOMKeYO
$1< $1$< %$ %#$ =1<" ^ #1=# ^
$1< $1$9 #$ %%# !1#= E #1!< ^
$1< $1%$ =$ %#< =188 ^ #1<" E
$19 $1$< #$ %#= =1"8 ^ #1"8 E
$19 $1$9 =$ %#9 =197 ^ #1!< ^
$19 $1%$ %$ %#% !1#< E #1<8 E
%1$ $1$< =$ %%9 =1#= Y #1%! Y
%1$ $1$9 %$ %#! !1#= E #1=< ^
%1$ $1%$ #$ %#$ =1!< Y #1#= Y
66
图 #6邓恩桉芽苗在 " 号培养基上生长情况
gHF5#62"6.++-FU/ZH4 QMVH3O"
66#$ 继代培养条件对芽增殖的影响6从表 ! 和
表 < 可知&继代培养条件中尽量采用太阳光照或照
度大约为 = $$$ 0_的日光灯光照!温度调整在 #" ;
图 =6邓恩桉芽苗在 % 号培养基上生长情况
gHF5=62"6.++-\0E4W0MWKFU/ZH4 QMVH3O%
#9 c!可降低继代苗玻璃化程度!对继代苗高生长
和生根培养均有利%
#1=6生根培养基和培养条件的选择和优化对试管
%!%
林 业 科 学 !" 卷6
666 表 OD培养的光照条件对继代苗的影响
9#>IODN)&0*()-,%"*($*"&’7>07-*71&
光照情况
-HFLW
Y/4VHWH/4K
=$ 天后
芽均高
B3V LMHFLW
ETWMU=$ VeYO
玻璃化发
生的情况
.HWUHTHYEWH/4
UEWMe:
对生根
的影响
(O\EYW/4
U//WH4F
太阳光照 &/0EU0HFLW #1"8 $ 易.MUXF//V
白炽灯光照(4YE4VMKYM4W0HFLW #1=< " 较易I//V
散射光照-HFLWKYEWMUH4F #1%! 7 不易d//U
表 PD培养的温度条件对邓恩桉继代苗的影响
9#>IPDN)&0*()*&J2&1#*71&($’7>07-*71&
温度
+MO\MUEW3UMec
=$ V后芽均高
B3V LMHFLW
ETWMU=$ VeYO
玻璃化发
生的情况
.HWUHTHYEWH/4
UEWM
对生根
的影响
(O\EYW/4
U//WH4F
#! #1%! $ 不易d//U
#" #1!< <: 易 I//V
#9 #1"8 8: 易 I//V
苗生根的影响6%$生根培养基的选择和优化对试
管苗生根的影响6从表 " 可知&茎芽的生根率和平
均每株根条数随,B+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在浓度达
到 =1$ OF.-A%时!上述 # 项指标达到最大值% 通过
对不同浓度的 ,B+生根粉对生根苗影响效果进行
显著性分析表明&,B+浓度在 $ ;%1< OF.-A%范围
内!苗高差异不显著!但与浓度为 #1$ ;=1$ OF.-A%
范围内生根苗的苗高差异显著# 当浓度为 #1< ;
=1$ OF.-A%时!其生根率和浓度为 $ ;#1$ OF.-A%
的生根率差异显著# 而平均每株根条数在浓度
=1$ OF.-A%时!与浓度为 $ ;#1< OF.-A%的根条数
差异显著% 但随着,B+浓度的增加!苗茎基部的愈
伤组织也相应增大% 当浓度超过 %1< OF.-A%时!愈
伤组织体积明显增大% 这时根不是从茎皮层长出!
而是从愈伤组织中形成% 同时随着愈伤组织的增
大!苗 高 生 长 受 到 抑 制% 当 ,B+浓 度 达 到
=1$ OF.-A%时!生根率虽然达到 89:!平均每株根
条数达到 !1$!但苗高仅 %1% YO!愈伤组织的体积为
最大% 因此邓恩桉的生根培养!如果只采用 % 种 <
号,B+生根粉作为生长素类物质!在 %e#Q&基本培
养基中!,B+生根粉的浓度不能超过 %1< OF.-A%%
表 UD=89对邓恩桉生根苗的影响!
9#>IUDK$)-7&$0&()=890($0&$*1#*,($’($*"&G/B$##12-#$*-&*’
,B+浓度
,B+Y/4YM4WUEWH/4Ke" OF.-A%$
生根段数
N//WH4F43O^MU
生根率
N//WH4FUEWMe:
平均每株根数
N//W43O^MU\MU\0E4W0MW
苗高
PMHFLWeYO
愈伤组织生长情况
’E03KFU/ZWL
对照 ’/O\EUM %$ #$1$ M $1# V #1% E l
$1< %# #!1$ M %1< Y #1# E l
%1$ %8 =!1$ V #1$ ^ #1# E ll
%1< #" <#1$ Y #1! ^ #1= E ll
#1$ =$ "$1$ ^ #1! ^ %1< ^ lll
#1< =9 8"1$ E #1% ^ %1= ^ lll
=1$ =7 891$ E !1$ E %1% ^ llll
66!接种段数均为 <$ 根!培养 #< 天!温度"#" q%$c!重复 = 次% ,W/WE0<$ M_\0E4WKEUMH4Y3^EWMV H4 MEYL Y30W3UMEW"#" q%$c T/U#< V5+LUMM
UM\0HYEWMK5
表 VD不同浓度的=89和K8=组合对邓恩桉生根苗的影响
9#>IVDK$)-7&$0&()4,)&1&$*0($0&$*1#*,($’()=89#$4K8=0(J>,$#*,($($*"&G/B$##12-#$*-&*’
,B+浓度
,B+Y/4YM4WUEWH/4Ke"OF.-A%$
(B,浓度
(B,Y/4YM4WUEWH/4Ke
"OF.-A%$
生根段数
N//WH4F
43O^MU
生根率
N//WH4F
UEWMe:
平均每株根数
N//W43O^MU\MU
KMMV0H4F
苗高
PMHFLWeYO
愈伤组织生长情况
’E03KFU/ZWL
$ $1$% " %#1$ T %1%8 M =1$ E l
$1< $1$% %" =#1$ M #1$ V #19 E l
%1$ $1$% =% "#1$ V =1$ Y #19 E l
%1< $1$% =7 891$ Y !1$ ^ #1< ^6 ll
#1$ $1$% !% 9#1$ ^ "1$ E #1$ ^ lll
=1$ $1$% !9 7"1$ E 81$ E %1= Y llll
$ $1% %8 =!1$ M #1$ V #18 E l
$1< $1% == ""1$ V =1$ Y #1< ^ l
%1$ $1% =" 8#1$ Y =1< Y #1< ^ lll
%1< $1% !% 9#1$ ^ !1$ ^ #1! ^ llll
#1$ $1% != 9"1$ ^ !1$ ^ #1# ^ lllll
66从表 8可知&当(B,浓度均为$1$% OF.-A%时!随
着,B+浓度的提高!生根率和平均每株根条数也随
着提高# 但当,B+浓度达到或超过 %1< OF.-A%时!
试管苗的基部愈伤组织开始增大% 当 (B,浓度为
$1% OF.-A%时!随着,B+浓度的提高!生根率也随着
提高!但苗茎基部的愈伤组织随之增大明显% 通过对
#!%
6第 " 期 宋建英& 邓恩桉的组织培养和植株再生
不同浓度的,B+和(B,组合对生根苗影响效果进行
显著性分析表明&当(B,浓度为$1$% OF.-A%!,B+浓
度为 =1$ OF.-A%时!其生根率与 ,B+浓度为 $ ;
#1$ OF.-A%的差异显著!但愈伤组织大且硬!不利于
今后的下地种植# 而平均根条数在 ,B+浓度为 #1$
;=1$ OF.-A% 时!差异不显著# 苗高生长在 ,B+浓
度为 $ ;%1$ OF.-A%范围内!差异不显著!但与 ,B+
浓度为 %1< ;=1$ OF.-A%的苗高生长差异显著% 当
(B,浓度为 $1% OF.-A%!,B+浓度在 %1< ;#1$
OF.-A% 范围内!其生根率’平均根条数和苗高生长差
异不显著!但愈伤组织大且硬!不利于今后的下地种
植# 而 在 %e#Q& l ,B+ $1< OF.-A% l (B,
$1% OF.-A%培养基中!愈伤组织较小!生根率和根条
数比单独使用$1% OF.-A% (B,的差异显著% 因此!从
不同浓度的,B+和(B,组合对邓恩桉生根苗的各项
生长因子"特别是愈伤组织生长的情况和提高今后下
地种植成活率$综合进行考虑!= 号培养基&%e#Q& l
,B+%1$ OF.-A% l(B,$1$% OF.-A%或 9 号培养基&
%e#Q& l,B+$1< OF.-A% l(B,$1% OF.-A%是邓恩桉
生根最佳的,B+和(B,组合%
对比表 " 和表 8 数据!,B+与 (B,# 者配合使
用!芽苗的生根率比单独使用,B+的高% # 者配合使
用时!生根率是单独使用,B+的#18 ;9倍!平均每株
根条数是单独使用,B+的 %18 ;" 倍!芽的高生长也
明显提高% 说明不同浓度的,B+和(B,的组合比单
独使用,B+对组培苗的生根有显著的影响%
表 GD一步生根法和两步生根法对邓恩桉组培苗生根的影响
9#>IGDN)&0*()($&d’*&2#$4*@( d’*&21((*,$% J&*"(4’($1((*,$% ()G/B$##12-#$*-&*’
生根培养方式
N//WH4FY30W3UMOMWL/VK
平均生根段数
N//WH4F43O^MU
生根率
N//WH4FUEWMe:
平均每株根数
N//W43O^MU\MUKMMV0H4F
苗高
PMHFLWeYO
愈伤组织生长情况
’E03KFU/ZWL
一步生根法o4MAKWM\ !$ 9$ ^ =1< ^ #19 ^ 出现愈伤组织YE03KE\\MEUK
二步生根法+Z/AKWM\ !# 9! E =19 E =1$ E 无愈伤组织 */YE03K
66#$两步生根法对生根的影响6从表 9 可知& 在
一步生根法中!邓恩桉平均生根段数为 !$!生根率
为 9<:!平均每株根条数为 =1伤组织仍会产生"图 !$% 在两步生根法中!邓恩桉
平均生根段数为 !#!生根率为 9!:!平均每株根条
数为 =19!苗高为 =1$ YO!愈伤组织生长受到抑制
"图 <$% 通过对 # 种不同生根法对生根苗生长因子
进行显著性分析表明!两步生根法培养的组培苗其
生根率’平均每株根条数和苗高生长与一步生根法
的差异显著% 特别是经两步生根法培养的生根苗基
部愈伤组织生长受抑制!这种苗根的维管束系统与
茎的维管束系统直接相连!有利于提高生根苗的下
地移栽成活率%
图 !6邓恩桉在一步生根法中根的生长情况
gHF5!62"6.++-U//WFU/ZWL H4 /4M]KWM\ U//WH4FOMWL/V
#1!6邓恩桉再生植株的移栽6从表 7 可知&邓恩桉
图 <6邓恩桉在两步生根法中根的生长情况
gHF5<62"6.++-U//WFU/ZWL H4 WZ/]KWM\ U//WH4FOMWL/V
生根苗在 7 种轻基质配比的容器苗高生长的平均值
为 %918 YO!比对照的 %!1$ YO高 !18 YO# 地径平均
值为 $1#= YO!比对照的 $1%7 YO粗 $1$! YO# 地上
部份的平均干重和平均鲜重分别为 %17% 和 $1"< F!
比对照的 %1#= 和 $1!" F分别重 $1"8 和 $1%7 F# 平
均成活率达 7<:!比对照的 9#:提高 %=:% 通过
对 7 种轻基质配比栽培苗木生长性状的平均值和有
土栽培的进行比较表明& 轻基质容器育苗的各种生
长性状都显著地高于有土栽培的苗木%
通过对 7 种轻基质配比基质中苗木生长性状进
行方差分析表明!在 " 号基质"#$: l谷壳 =$: l
木屑 !$: l泥炭土 #9: l复合肥 #:$生长的苗木
各生长性状为最好!苗木的移栽成活率达 %$$:%
移栽成活的邓恩桉轻基质容器苗生长情况见图 "%
=!%
林 业 科 学 !" 卷6
表 HD邓恩桉组培苗在不同配比的基质中苗木的生长性状
9#>IHD9"&%1(@*"*1#,*’()’&&4-,$%’,$4,)&1&$*1#*,( ()*"&J#*1,L
各种基质体积比
dU/\/UWH/4 /T[EUH/3K0HFLWFU/ZH4FOMVH3Oe:
树皮BEU‘ 谷壳 L30 泥炭土dMEW木屑 &EZV3KW
0HeYO 0DZYO
地上部分
,MUHE0\EUW
鲜质量 gUMKL OEKKeF干质量 CUXOEKKeF
成活率
&3U[H[E0UEWMe:
=$ %$ #9 =$ %819 Y $1#! E #1$< ^ $1"7 ^ 7# ^
=$ #$ %9 !$ %"19 V $1#$ ^ %1<$ V $1<= Y 7< E
=$ =$ 9 <$ %"1" V $1#% ^ %1"7 V $1"< ^ 7< E
#$ %$ %9 <$ %!17 M $1%7 ^ %1#" M $1!7 Y 7% ^
#$ #$ 9 =$ #=1= E $1#" E #1=7 ^ $17% E 7% ^
#$ =$ #9 !$ #=17 E $1#" E #1"< E $17< E %$$ E
%$ %$ 9 !$ #$19 ^ $1#" E #1%= ^ $18$ ^ 77 E
%$ #$ #9 <$ #$1% ^ $1#! E #1%% ^ $18= ^ 79 E
%$ =$ %9 =$ %!1< M $1#% ^ %1=9 M $1!8 Y 7% ^
2C+k% ;7 %918 E $1#= E %17% E $1"< E 7< E
对照 ’/4WU/0 %!1$ ^ $1%7 ^ %1#= ^ $1!" ^ 9# ^
66
图 "6移栽成活的邓恩桉轻基质容器苗
gHF5"6d0E4W0MWKH4 0HFLWFU/ZH4FOMVH3O
=6讨论与结论
用邓恩桉的芽茎段进行诱导!最常见的问题是
外植体的褐变% 其原因一是由于细胞受胁迫条件或
其他不利条件影响所造成的细胞死亡"称为坏死$
而形成的# 二是因为酚类物质所引起% 通常的做法
是将抗坏血酸作为抗氧化剂添入培养基!对基部褐
变的抑制作用明显!但使用浓度过大!\P值很难调
节!培养基不凝固"郭洪英等!#$$9$% 本试验结果
表明& 当 Q& 培 养 基 中 添 加 半 胱 氨 酸 %$ ;
=$ OF.-A%!其他药物成分不变!培养基的凝固性好!
对芽茎段褐变有一定抑制作用!尤以添加半胱氨酸
=$ OF.-A%浓度处理的效果好% 对外植体进行暗处
理 %$ 天后再光照培养!能显著降低外植体的褐化
率!提高出芽率% 桉属树种的茎段必须通过外界物
理或化学条件的刺激才能产生诱导根原基% 根原基
既可从皮部直接形成!也可先形成愈伤组织后再产
生根原基"朱鹏等!#$$8$!直接形成根原基具有生
根时间短’根茎结合度高的优势% 而由愈伤组织再
分化产生的根!其维管束系统与茎芽皮层的输导系
统不联通!下地种植吸收水分差!较难成活"BU//‘MU
$,&35!#$$## QEUY3YYH$,&35! #$$=#王蒂!#$$!$% 因
此如何避免茎段愈伤组织的发生’促进皮部直接生
根是桉树生根研究的关键% 然而邓恩桉对激素特别
敏感!即使加入低浓度单一生长素邓恩桉的组培苗
基部也会产生愈伤组织"欧阳磊!#$$"$% 林彦等
"#$$8$采用(B,浓度"$1$< ;$1<$OF.-A%时!邓恩
桉芽基部的愈伤组织少!由芽茎直接生根不是从愈
伤组织上生根% 但无具体数据说明% 本研究通过
,B+和(B,组合!结果显示&邓恩桉芽苗在 %e#Q&
l,B+$1< OF.-A% l(B,$1% OF.-A%培养基上!比单
独使用 $1% OF.-A% (B,培养效果好!其愈伤组织较
小!生根率为 "#: ;"":!根条数可达 =1$% 为使邓
恩桉芽苗基部的愈伤组织降到最小!欧阳磊"#$$"$
采用在培养基 & l(B,= OF.-A% l蔗糖 #:暗培养
7 天后转接到不含激素的培养基上进行光照培养!
其中 #!! #< 号无性系的生根率达到 9$:以上% 本
研究以一步生根法为对照!采用 %e#Q& l,B+%1$
OF.-A% l(B,$1$% OF.-A%培养基和培养 %$ 天后转
入不含生长调节物质的培养基中!再培养 #$ 天后的
两步光照培养生根法!邓恩桉生根率为 9!:!平均
每株根条数为 =19!苗高为 =1$ YO!愈伤组织生长受
到抑制% 采用这种两步生根法提高了生根率达
!:% 试验取得较大的突破!基本解决邓恩桉组培苗
难生根的问题%
容器育苗与大田裸根苗相比最大的特点是& 适
于多种立地类型与不同季节栽植!在不同的空间与
时间里造林的成活率都比较高% 以往容器苗生产应
用实际情况存在不完善之处&一是采用薄膜容器!育
苗装土操作不便!苗木根系不发达且易形成扭曲!苗
木质量差!在起苗与搬运时容器易破损!又不能回收
利用!造成环境污染% 二是基质一般以土为主!保水
!!%
6第 " 期 宋建英& 邓恩桉的组织培养和植株再生
通气性能差!不利于苗木根系生长!且土重搬运劳动
强度大"温中林等!#$$9$% 王军等"#$$<$对桉树的
扦插育苗使用松树皮p甘蔗渣p黄心土p珍珠岩按
穴盘中!可以在生根率!平均根数!每株根长度等一
系列指标中达到较优的水平!其中生根率达到
88:% 目前对邓恩桉组培苗的轻基质容器育苗研究
未见报道% 本研究填装轻基质育邓恩桉组培苗采用
的容器为无纺布!这是 % 种透气’无毒’柔韧’耐用且
能自行降解的材料% 试验表明&对邓恩桉抗寒品系
的生根试管苗采用树皮 #$: l谷壳 =$: l木屑
!$: l泥炭土 #9: l复合肥 #:的轻基质网袋容器
育苗!! 个月苗龄高生长量达 #=17 YO!移栽成活率
达 %$$:!比用黄心土作对照的移栽成活率 9#:提
高 %9:% 这说明轻基质对邓恩桉组培苗的影响比
较大!这可能是由于树皮’谷壳’木屑等空气孔隙大!
组培苗的基部有充足的氧气!而桉树生根的过程需
要大量的氧气% 采用轻基质网袋育苗有利于邓恩桉
根系的发生!利于水分的吸收!这是解决邓恩桉组培
苗移栽的技术关键!提高了移栽存活率!苗木生长健
壮% 轻基质容器苗上山造林时!搬运劳动强度比装
土薄膜容器苗的小!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本文仅研究少数几种在南方可能作为轻型育苗
基质的材料!还有椰糠’松果等可以作为邓恩桉育苗
轻基质值得进一步的研究!以使轻型基质育苗能产
生更好的经济效益% 为了深入研究轻型基质育苗的
效果!还需要对苗木进行造林试验!从而检验苗木的
抗性和生长能力与传统的黄土袋苗有无差别%
参 考 文 献
陈6辉!洪6伟!林光先!等5%77=1马尾松轻型基质容器育苗技术的
研究5福建林学院学报!%<"!$&=%7 A=#"5
陈江平5#$$=5不同植物生长素对桉树不同无性系组培生根影响的
试验5广西林业科学! =#"%$& <$ A<<5
郭洪英!陈6炙!杨晓蓉!等5#$$91影响桉树组培苗根系发育关键因
子的研究5四川林业科技!#7"%$&#$ A#"5
洪6伟5%7781林业试验设计技术与方法5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 A#%%5
李浚明5#$$#1植物组织培养教程5# 版5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 A=95
李淑仪!徐胜光5#$$=1桉树微量元素营养功能研究5北京林业大学
学报!#<"#$&7! A785
林6彦!谢耀坚5#$$81邓恩桉组织培养技术研究5桉树科技!#!"%$&
%" A#%5
马6英!刘友全!欧阳磊5#$$"1邓恩桉组培中影响继代增殖条件的
研究5林业科技开发!#$"%$&%" A%95
欧阳磊5#$$"1邓恩桉组培生根影响因子的研究5福建林学院学报!
#""%$&89 A9#5
王6蒂5#$$!1植物组织培养5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A%"95
温中林!李荣珍!罗达珍!等5#$$91尾叶桉苗木轻型营养基质配方研
究5安徽农业科学! ="" %#$ & !78= A!78"5
谢耀坚5#$$%1桉树组织培养研究进展5世界林业研究!%= ""$&%!
A%75
朱6鹏!徐建民5#$$81邓恩桉组织材料生根抑制物研究5安徽农业
科学!=<"=#$& %$#=" A%$#=9!%$<"$5
朱宁华! 李志辉!李芳东5#$$$1桉树耐寒性与超氧化物歧化酶关系
研究5中南林学院学报! #$"=$&"= A""5
BU//‘MUQ(P!D0MH4H4FC,5#$$#1gHM0V I3HVMW/)3YE0X\W3K5&/3WL A
MEKWMU4 ,3KWUE0HE& (4‘EWEdUMKK! %#% A%=<5
QEUY/Q,! -/\MaL 2,5%77<1dMUT/UOE4YM/T2.(&35E,.%4’&+6-%E4V
2.(&35E,.%6.++-H4 WLMQMK/\/WEOHEUMFH/4! ,UFM4WH4E5’N’T/U
+MO\MUEWMPEUVZ//V g/UMKWUXA(mgNo! P/^EUW&P/^EUWdUMKK! !$
A!<5
QEUY3YYHd& *! fM0M4MU*! N/VUHF3Ma2! $,&35#$$=1&M0MYWH/4 /TE
KMMV /UYLEUV /T2.(&35E,.%6.++-^EKMV /4 FM4MWHYVH[MUKHWXYUHWMUHE
YE0Y30EWMV 3KH4FO/0MY30EUOEU‘MUK5+UMMdLXKH/0/FX! %<& "#<
A"=#5
d/WKBQ! BEU^/3UN’! PH4FKW/4 ,B! $,&35#$$#1IM4MWHY\/03WH/4
/T4EWH[M)3YE0X\W3KFM4M\//0KAHVM4WHTXH4FWLMUHK‘K5,3KWUE0HE
2/3U4E0/TB/WE4X! %#& %% A#<5
!责任编辑6王艳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