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Joint-Toxicity and Control Effect of the Mixture of Bt and Chlorbenzuron to the Second and Third Generation Larva of Hyphantria cunea

Bt与灭幼脲混剂对美国白蛾第2,3代幼虫的联合毒力及防治效果


The Hyphantria cunea‘s harm has a further exacerbating trend in Jiangsu and the surrounding region. In this study, we found that a mixture of Bt and chlorbenzuron has high toxicity to the second and third generation larva of H.cunea by screening, toxicity test and effect comparison. The toxicity test proved that the synergism was 0.76 and 0.83 times, and the synergized effect was notable. The field test and the aerial control experiment showed that the toxic effect and the lethal rate of the mixture were higher than eigther agent.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mixture of Bt and chlorbenzuron is an effective and safe treatment for controlling H.cunea.


全 文 :第 49 卷 第 12 期
2 0 1 3 年 12 月
林 业 科 学
SCIENTIA SILVAE SINICAE
Vol. 49,No. 12
Dec.,2 0 1 3
doi: 10.11707 / j.1001-7488.20131224
收稿日期: 2012 - 12 - 12; 修回日期: 2013 - 01 - 31。
基金项目: 江苏省林业三项工程项目“江苏美国白蛾综合治理技术研究与示范”( lysx[2011]02)。
Bt与灭幼脲混剂对美国白蛾第 2,3 代幼虫的联合毒力及防治效果
徐 明1 刘冬梅2 徐福元1 施建华3
(1.江苏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南京 211153; 2.东海县林牧业局 东海 222300; 3.东海县森林病虫害检疫防治站 东海 222300)
关键词: 美国白蛾; Bt 与灭幼脲混剂; 毒力测定; 增效作用
中图分类号: S763. 3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 - 7488(2013)12 - 0171 - 04
Joint-Toxicity and Control Effect of the Mixture of Bt and Chlorbenzuron to the
Second and Third Generation Larva of Hyphantria cunea
Xu Ming1 Liu Dongmei2 Xu Fuyuan1 Shi Jianhua3
(1 . Forestry Academy of Jiangsu Province Nanjing 211153; 2 . Forest & Stockbreeding Bureau of Donghai County Donghai 222300;
3 . Forest Pest Quarantine & Control Station of Donghai County Donghai 222300)
Abstract: The Hyphantria cuneas harm has a further exacerbating trend in Jiangsu and the surrounding region. In this
study,we found that a mixture of Bt and chlorbenzuron has high toxicity to the second and third generation larva of H.
cunea by screening,toxicity test and effect comparison. The toxicity test proved that the synergism was 0. 76 and 0. 83
times,and the synergized effect was notable. The field test and the aerial control experiment showed that the toxic effect
and the lethal rate of the mixture were higher than eigther agent.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mixture of Bt and chlorbenzuron
is an effective and safe treatment for controlling H. cunea.
Key words: Hyphantria cunea; mixture of Bt and chlorbenzuron; toxicity test; synergized action
美 国 白 蛾 ( Hyphantria cunea ) 属 鳞 翅 目
( Lepidoptera)灯蛾科( Hypercompe),是重大外来
入侵害虫,具有食性杂、危害大、繁殖快、易传播等
特点。辽、冀、津、京、鲁、陕等地城市绿化树木、药
用植物及其他林木遭受严重的损害,经济损失巨
大(刘永强等,2012 )。2010 年以来,美国白蛾相
继在江苏省连云港、徐州、宿迁和盐城等市暴发。
目前,该害虫向周边地区扩散蔓延的势头仍在加
剧,严重威胁当地的城市绿化、林果和养蚕等行业
的发展; 另外,桑蚕、水产养殖中使用的菊酯类农
药毒性高(马惠等,2005; 冷春梅等,2009),也不
利于行业的发展。为此,迫切需要开展高效安全、
可持续、无污染的新型防治方法 (罗成等,2011 )
和生物防治技术研究。用 Bt(苏云金芽孢杆菌)与
白僵菌防治木毒蛾 ( Lymantria xylina) (黄芙蓉,
2000 )、灭 幼 脲 与 白 僵 菌 防 治 马 尾 松 毛 虫
(Dendrolimus punctatus) (丁珊等,1996 )和 Bt 与
病毒防治美国白蛾 (段彦丽等,2008; Bell et al.,
1986)等均有较好的增效作用。笔者采用 Bt 与灭
幼脲混剂及其单剂对美国白蛾第 2,3 代幼虫开展
联合毒力及增效作用研究,并进行野外喷洒和飞
机防治试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可为有效控制美
国白蛾在江苏省的传播蔓延提供技术支撑。
1 材料与方法
1. 1 供试害虫饲养 美国白蛾聚集 3 龄幼虫和分
散 4 龄 幼 虫 采 自 江 苏 省 东 海 县 复 叶 槭 ( Acer
negundo)苗圃,带回实验室后,放于直径 15 cm 的大
培养皿内,置于 27 ~ 28 ℃的空调间,定期喷水保湿,
隔天更换新鲜复叶槭叶片,待幼虫长到第 2 代 3 ~ 4
龄后进行测试。
1. 2 供试药剂 Bt 悬浮剂,毒力效价为8 000 IU·
μL - 1 (扬州绿源生物化工有限公司生产); 25% 灭
幼脲 (安阳市瑞泽农药有限公司生产)。
1. 3 Bt 与灭幼脲混剂对美国白蛾 3,4 龄幼虫的室
内联合毒力测定 1) 药剂配制及毒力测定方法
①单剂: 将供试 Bt 分别等比稀释为 0. 8,0. 4,0. 2,
0. 1,0. 05 和 0. 025 IU·μL - 1 6 个浓度; 将供试灭幼
脲分别等比稀释为 2. 5 × 10 - 6,1. 25 × 10 - 6,0. 625
× 10 - 6,0. 313 × 10 - 6,0. 156 × 10 - 6和 0. 078 × 10 - 6
林 业 科 学 49 卷
6 个浓度; ②混剂: Bt 与灭幼脲混剂是将上述 2 种
供试单剂各减半混配后,分别等比稀释为 0. 4
IU·μL - 1 + 1. 25 × 10 - 6,0. 2 IU·μL - 1 + 0. 625 ×
10 - 6,0. 1 IU·μL - 1 + 0. 313 × 10 - 6,0. 05 IU·μL - 1 +
0. 156 × 10 - 6,0. 025 IU·μL - 1 + 0. 078 × 10 - 6 和
0. 012 5 IU·μL - 1 + 0. 039 × 10 - 6 6 个浓度; ③供试
树叶和毒力测定方法: 将新鲜复叶槭叶片在上述各
浓度药液中速浸 20 s,晾干后放入直径 15 cm 的大
培养皿中,每处理浓度接 3 ~ 4 龄幼虫 30 头,以无菌
水为对照,重复 3 次; 用药后每日更换新鲜叶片和
调查幼虫死亡数量 1 次。
2) 混剂联合毒力计算分析 混剂联合毒力测
定和计算采用 Sun 等(1960)的共毒系数法。将单
剂和混剂浓度转化为对数,校正死亡率转化为概率
值进行线性回归,求出: ①相对毒力指数( TI) = 标
准药剂 A LC50 /供试药剂 LC50 × 100; ②实测 M 剂毒
力指数(ATI) = A 剂 LC50 /M 剂 LC50 × 100; ③理论
M 剂毒力指数(TTI) = A 剂毒力指数 × A 剂在混配中
的含量(% ) + B 剂毒力指数 × B 剂在混配中的含量
(% ); ④混剂共毒系数(CTC) =实测 M 剂的毒力指
数(ATI) /理论 M 剂毒力指数(TTI) × 100; ⑤混剂的
增效倍数 =实测 M 剂毒力指数(ATI) /理论 M 剂毒
力指数(TTI) - 1。式中: A 和 B 分别表示单剂,M 表
示混剂。
1. 4 野外防治与效果评价 ①单剂: 将供试 Bt、灭
幼脲分别配成 8 IU·μL - 1、25 × 10 - 6药液; ②混剂:
将供试 Bt 与灭幼脲分别配成 4 IU·μL - 1 + 12. 5 ×
10 - 6和2 IU·μL - 1 + 6. 25 × 10 - 6的混剂; ③喷雾和
供试对象: 在复叶槭苗圃按苗床喷雾,每处理浓度
设 5 个标准株,每标准株接 3 ~ 4 龄幼虫 50 ~ 100
头,以无菌水为对照,重复 3 次,喷药后每日调查记
录标准株的幼虫死亡数; ④野外防治效果评价: 在
不同制剂的室内生测试验中,按时间 -剂量 -死亡
率模型进行分析,并计算出相应的半致死时间
(LT50)和全致死时间( LT10 0 )。根据田间调查所得
虫口变化情况,计算虫口减退率: D = ( dTo - dTi ) /
dTo × 100%,式中 dT0和 dTi分别表示小区在处理前
和处理后第 i 天的虫口密度(罗成等,2011)。
1. 5 飞机防治试验 1) 飞机机型及装置 新一代
小蜜蜂固定翼 +静电吸附喷头。
2) 飞防用药量 ①单剂 Bt 为8 000 IU·μL - 1悬
浮剂 750 g·hm - 2,25%灭幼脲为 750 g·hm - 2; ②Bt
与灭幼脲混剂各为(375 + 375) g·hm - 2 (Ⅰ)、(750
+ 750) g·hm - 2(Ⅱ)2 种用药量。
3) 标准株设立和防效调查 ①按每种用药量
沿飞机喷幅带设 6 个标准株,并编号; ②飞前每标
准株接 3 ~ 4 龄幼虫 50 ~ 100 头,以无菌水为对照,
重复 3 次,飞后每日调查记录死亡虫数,防效评价方
法同 1. 4 节; ③测高仪和目测相结合测定每架次飞
行高度(m); ④每个架次按喷幅带从标准株抽取 4
片树叶,并记录雾滴密度。
1. 6 统计分析 各项试验所得数据均采用 SPSS 统
计软件进行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 1 Bt 与灭幼脲混剂对美国白蛾 3 ~ 4 龄幼虫的
室内联合毒力 据 Sun 等(1960)农药混剂联合作
用的测定方法,相对毒力指数 ( TI)显著大于 100
时为增效作用,接近或略小于 100 时为相加作用,
显著小于 100 时为拮抗作用。本试验结果表明,Bt
与灭幼脲混剂及其单剂对美国白蛾第 2,3 代 3 ~
4 龄幼虫的毒力均较高,混剂对第 2,3 代幼虫的
毒力指数( ATI)分别达到 113. 07 和 115. 48,显著
高于 100,有较强的增效作用(表 1)。通过共毒系
数分析发现混剂对第 2,3 代幼虫的理论毒力指数
( TTI)分别为 62. 51 和 65. 53,其共毒系数 ( CTC)
分别达到 182. 82 和 176. 22。通过数据计算发现
Bt 与灭幼脲混剂对美国白蛾第 2,3 代幼虫的毒杀
增效作用达到 0. 83 和 0. 76 倍,具有明显的增效
作用(表 2)。
表 1 Bt 与灭幼脲混剂对美国白蛾第 2,3 代幼虫的室内毒力测定①
Tab. 1 Toxicity of MBC to the second,third generation larva of H. cunea
幼虫代别
Larva generation
药剂
Insecticide
回归方程
Regression equation
相关系数
Correlaton coefficient
LC50 ATI
第 2 代
The second
generation larva
Bt y = 3. 581 - 0. 055x - 0. 731 7 0. 237 8 IU·μL - 1
Chl y = 3. 446 - 0. 020x - 0. 987 7 7. 426 6 × 10 - 6 100. 05
MBC y = 3. 911 - 0. 027x - 0. 935 2 0. 105 1 IU·μL - 1 (Bt) + 3. 285 6 × 10 - 6 (Chl) 113. 07
第 3 代
The third
generation larva
Bt y = 2. 810 - 0. 046x - 0. 861 0 0. 303 2 IU·μL - 1
Chl y = 3. 518 - 0. 062x - 0. 992 0 7. 628 7 × 10 - 6 124. 20
MBC y = 3. 187 - 0. 036x - 0. 990 8 0. 131 3 IU·μL - 1 (Bt) + 4. 102 5 × 10 - 6 (Chl) 115. 48
① MBC: Bt 与灭幼脲混剂 Mixture of Bt and chlorbenzuron; Chl: 灭幼脲 Chlorbenzuron; ATI: 实测毒力指数 Actual toxicity index. 下同 The
same below.
271
第 12 期 徐 明等: Bt 与灭幼脲混剂对美国白蛾第 2,3 代幼虫的联合毒力及防治效果
表 2 Bt 与灭幼脲混剂对美国白蛾第 2,3
代幼虫的联合毒力作用①
Tab. 2 Co-toxicity of MBC to the second,
third generation larva of H. cunea
幼虫代别
Larva
generation
药剂
Insecticide
TTI CTC
增效倍数
Synergism
multiple
第 2 代
The second
generation larva
Bt
Chl 12. 51 182. 82 0. 83
MBC 62. 51
第 3 代
The third
generation larva
Bt
Chl 15. 53 176. 22 0. 76
MBC 65. 53
① TTI:理论毒力指数 Theory toxicity index;CTC:共毒系数 Co-
toxicity coefficient.
2. 2 Bt 与灭幼脲混剂及其单剂对美国白蛾第 2 代
幼虫的野外防治效果 经野外防治试验发现: 在
48 h时,Bt、灭幼脲单剂对美国白蛾幼虫的虫口减退
率分别为 47. 50%,31. 07%,Bt 与灭幼脲混剂Ⅰ和
混剂Ⅱ对美国白蛾幼虫的虫口减退率则分别达到
80. 07%,70. 23%,说明使用混剂对美国白蛾幼虫的
毒杀效果要高于单剂; 而当 96 h 时,混剂Ⅰ、灭幼
脲、混剂Ⅱ和 Bt 4 种药剂对美国白蛾幼虫的虫口减
退分别为 100%,95. 67%,91. 26% 和 88. 60%,混剂
Ⅰ致死速度最快,Bt 单剂最慢; 至 144 h(6 天)后,
其他 3 种混剂及其单剂对美国白蛾第 2 代 3 ~ 4 龄
幼虫的野外防治效果达 100%。野外致死速度测定
结果表明: 高浓度混剂、灭幼脲、低浓度混剂和 Bt 4
种药剂对美国白蛾幼虫的 LT50分别为 36. 09,60. 01,
41. 27 和 81. 56,LT100分别为 117. 81,123. 43,137. 94
和 152. 56 h,这说明混剂对美国白蛾幼虫的毒杀速
度要快于单剂。因此,使用混剂和单剂均有较好的
防治效果,但混剂的致死速度要快于其单剂,并可以
适当减少用药量,提高对美国白蛾幼虫的防治效果,
说明混剂很有应用前景(表 3)。
表 3 Bt 与灭幼脲混剂及其单剂对美国白蛾第 2 代幼虫的野外防效比较①
Tab. 3 The field control effect of Bt,chlorbenzuron and MBC to the second generation larva of H. cunea
药剂名称
Insecticide 剂量
Dosage
供试幼虫数
Number of larva
(mean ± SD)
虫口减退率
Density decline rate (% )
48 h 96 h
LT50 /
h
LT100 /
h
Bt 8 IU·μL - 1 70. 17 ± 30. 04 47. 50b 88. 60a 81. 56 152. 56
Chl 25 × 10 - 6 88. 5 ± 21. 22 31. 07c 95. 67a 60. 01 123. 43
MBC 4 IU·μL - 1 (Bt) + 12. 5 × 10 - 6 (Chl) 88. 67 ± 26. 62 80. 07a 100a 36. 09 117. 81
MBC 2 IU·μL - 1 (Bt) + 6. 25 × 10 - 6 (Chl) 51. 50 ± 25. 88 70. 23a 91. 26a 41. 27 137. 94
①同列数据后的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同一天中虫口减退率差异显著 ( P < 0. 05 )。 The different lowercase letters in each column mean
significantly different(P < 0. 05) .下同 The same below.
2. 3 Bt 与灭幼脲混剂及其单剂对美国白蛾第 2 代
幼虫的飞机防治效果 2012 年分别在东海县青湖
镇和石梁河镇 4 个区域进行了 26 架次近 1 300 hm2
的飞防试验。结果表明飞机防治达到了设计效果。
飞机飞行高度较低,均在林冠顶 5 m 左右,飞行高度
约 30 m,这样有利于药剂在飞机固定翼的幅宽内飘
落,受风和气流的影响较小,减少药剂的浪费,另外
对路边行人和河道的影响也较小。同时,调查发现
叶面着落的雾滴密度均匀,4 个区域的叶面雾滴密
度分别为(4. 02 ± 3. 64),(6. 01 ± 2. 53),(5. 02 ±
3. 91)和(4. 40 ± 1. 94) cm - 2,进一步保证了防治效
果。通过调查发现在 96 h 时,2 个浓度的混剂对美
国白蛾幼虫的虫口减退率均达到了 100%,而单剂
的虫口减退率分别为 96. 59%和 90. 91%,均略低于
混剂的防治效果,这与毒力测定和野外标准株防治
试验的结果一致,说明混剂对美国白蛾幼虫的防治
效果比单剂稳定(表 4)。
表 4 Bt 与灭幼脲混剂及其单剂对美国白蛾第 2 代幼虫的飞防效果比较
Tab. 4 The air-spraying control effect of MBC to the second generation larva of H. cunea
飞防地点
Test field
药剂名称
Insecticide
飞喷架次
Number of
air-spraying
[剂量 Dosage /( g·hm - 2)]
飞行高度
Air-spraying
height /m
(mean ± SD)
雾滴密度
Fogdrop
density / cm - 2
(mean ± SD)
供试幼虫数
Number of
larvae
(mean ± SD)
96 h 死亡数
Number of
mortality
at 96 h
(mean ± SD)
虫口
减退率
Density
decline
rate (% )
青湖镇 Qinghu Bt 2(750) 29. 5 ± 4. 5 4. 40 ± 1. 94 52. 80 ± 21. 18 48. 0 ± 20. 15 90. 91b
石梁河镇 Shilianghe Chl 12(750) 33. 0 ± 3. 0 5. 02 ± 3. 91 88. 07 ± 16. 64 85. 07 ± 16. 64 96. 59a
青湖镇东丁旺村
Dongdingwang,Qinghu
MBC Ⅰ 6(375 + 375) 31. 0 ± 5. 0 4. 02 ± 3. 64 81. 17 ± 16. 64 81. 17 ± 16. 64 100a
青湖镇青新村
Qingxin,Qinghu
MBC Ⅱ 6(750 + 750) 29. 0 ± 4. 0 6. 01 ± 2. 53 48. 5 ± 11. 22 48. 5 ± 11. 22 100a
371
林 业 科 学 49 卷
3 结论与讨论
室内毒力测定和野外防治试验结果表明: Bt 与
灭幼脲混剂对美国白蛾第 2,3 代幼虫的毒力均较
高,灭幼脲对美国白蛾第 2 代幼虫的毒力指数为
124. 20,分别高于混剂对第 2,3 代幼虫的毒力指数
的 113. 07 和 115. 48,均高于 100,有较强的增效作
用; 经联合毒力分析,增效倍数达 0. 83 和 0. 76,有
较强的增效作用。野外防治和飞机防治试验情况下
混剂的毒杀效果和速度也高于单剂,这与岳书奎等
(1996)用 Bt 制剂与灭幼脲 3 号混合防治落叶松毛
虫(Dendrolimus superans)2 龄幼虫有明显的增效作
用的结果一致。同时,将不同作用机制的杀虫剂进
行混配用于害虫的防治,将会大大减小害虫抗药性
的产生(Ahmad et al.,2009)。因此,Bt 与灭幼脲混
剂是一种高效、安全的美国白蛾防治用药。
灭幼脲被广泛应用于果树等多种农林害虫的防
治,对鳞翅目的效果最为明显,灭幼脲可以直接作用
于鳞翅目害虫的幼虫,或者被幼虫取食后,影响幼虫
体壁几丁质的合成,导致死亡,同时也会引起幼虫或
者蛹畸形(Reed et al.,1990; 龚国玑等,1988)。本
次试验中使用的混剂和灭幼脲单剂,用药后 96 h 就
使大量幼虫呈倒“V”形或倒挂于树枝、树叶上,部分
幼虫呈畸形死亡,这些都是灭幼脲致死的典型症状。
苏云金芽胞杆菌的主要特征是在芽胞形成的同
时能产生对多种昆虫具有特异杀虫活性的晶体蛋
白,在应用过程中如遇几丁质层较厚的昆虫,Bt 芽
胞渗透昆虫几丁质层的能力有限,会影响其毒力和
发挥巨大的杀虫潜力。据报道灭幼脲能有效抑制昆
虫几丁质酶合成,并使昆虫几丁质层变薄,本试验中
混剂的增效作用即与此有关。混剂中的灭幼脲影响
了美国白蛾幼虫体壁几丁质的合成,降低了其体壁
的厚度,使 Bt 更易进入美国白蛾幼虫体内,提高了
Bt 杀虫蛋白的毒力 (殷向东等,2004; 苏建坤等,
2006; 陈立等,2000)。
野外和飞机防治试验效果表明 Bt 与灭幼脲混
剂对美国白蛾幼虫的毒杀效果高、致死速度快 (徐
红梅等,2003; 孙晓辉等,2004; 林晓安,2005)。
本试验野外致死速度测定结果表明混剂对美国白蛾
幼虫的毒杀速度要快于单剂。从生态环境、防治效
果和防治成本考虑,Bt 与灭幼脲混剂是治理美国白
蛾的一种理想药剂,可以大面积推广应用。
参 考 文 献
陈 立,徐汉虹,李云宇,等 . 2000. 农药复配最佳增效配方筛选方法
的探讨 .植物保护学报,27(4) : 349 - 354.
丁 珊,汤 坚,王成树,等 . 1996.灭幼脲与白僵菌的相容性及增效
作用的研究 .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3(3) : 366 - 370.
段彦丽,陶万强,曲良建,等 . 2008. HcNPV 和 Bt 复配对美国白蛾的
致病性 .中国生物防治,24(3) : 223 - 238.
龚国玑,王荫长,尤子平,等 . 1988.灭幼脲对小地老虎、粘虫及黄粉
甲幼虫 内 部 器 官 和 组 织 的 作 用 及 毒 理 . 昆 虫 学 报,34
(4) : 358 - 365.
黄芙蓉 . 2000.白僵菌与病毒、苏云金杆菌、溴氰菊酯混合防治木毒
蛾的研究 .福建林业科技,27( 3) : 55 - 58.
冷春梅,陈家长,巩俊霞,等 . 2009.溴氰菊酯在水环境中的降解及对
三种水生动物的毒性 .环境保护科学,(4) : 166 - 181.
林晓安 . 2005.飞机超低量喷洒灭幼脲Ⅲ号与阿维菌素混剂防治试
验 .林业科技开发,(5) : 69 - 70.
刘永强,周 超,王 伟,等 . 2012. 27 种杀虫剂对美国白蛾幼虫的
室内毒力比较 .林业科学,48(4) : 167 - 173.
罗 成,应盛华,冯明光 . 2011. 球孢白僵菌对斜纹夜蛾高毒菌株筛
选与制剂的研发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7(2) : 188 - 196.
马 惠,姜 辉,陶传江,等 . 2005. 27 种农药对家蚕的毒性评价研
究 .农药学学报,(2) : 157 - 162.
苏建坤,殷向东,刘 琴,等 . 2006. Bt 与乙酰甲胺磷混配之药效规律
初探 .科学研究月刊,(12) : 97 - 99.
孙晓辉,王邦磊,丛海江 . 2004.灭幼脲Ⅲ号与阿维菌素混剂防治杨小
舟蛾试验 .河南林业科技,(3) : 41 - 42.
徐红梅,陈京元,江建国,等 . 2003. 灭幼脲Ⅲ号与阿维菌素乳油混剂
防治马尾松毛虫试验 .中国森林病虫,22(6) : 38 - 39.
殷向东,徐 健,刘 琴,等 . 2004. Bt 与 PuGV-Ps 复配最佳增效配比
筛选方法 .植物保护学报,31(2) : 219 - 220.
岳书奎,王志英,黄玉清,等 . 1996. Bt 生物增效剂的研究 . 东北林业
大学学报,24(4) : 46 - 50.
Ahmad M,Saleem M A,Sayyed A H. 2009. Efficacy of insecticide
mixtures against pyrethroid- and organophosphate-resistant
populations of Spodoptera litura ( Lepidoptera: Noctuidae ) . Pest
Management Science,65(3) :266 - 274.
Bell M R, Rornine C L. 1986. Heliothis virescens and H. zea
( Lepidoptera: Noctuidae ) dosage effects of feeding mixtures of
Bacillus thuringiensis and a nuclear polyhedrosis virus on mortality
and growth. Environ Entoml,15(6) : 1161 - 1165.
Reed J,Bass M H. 1990. Larval and post larval effects of diflubenzuron
on the soybean Dooper. J Econ Entomol,73(2) : 332 - 338.
Sun Yunpei,Johnson E R. 1960. Analysis of joint action of insecticides
against house flies. J Econ Ent,53(5) : 887 - 892.
(责任编辑 朱乾坤)
4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