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model of interspecific association index was constructed in this paper. It is proved that the classical interspecific association statistic is the special case of this model. The derivation of this paper got the unification between interspecific association measurement and its statistic, and between its qualitative analysis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The essence of interspecific association index was opened out and the enactment of interspecific association index was developed. Four part specific association indices were constructed on this base, all of the specific association indices were computed respectively to the different radius of sample circle by the permanent sample plot data in Moarshan National Forest Park, Heilongjiang Province, P. R. China. The fourth index was less affected by the size of sample circle, was steady and widely practical.
全 文 :第 ws卷 第 u期
u s s w年 v 月
林 业 科 学
≥≤∞× ≥∂ ∞ ≥≤∞
∂²¯ qws o²qu
¤µqou s s w
联结度指数构造模型及其应用
罗传文
k东北林业大学 哈尔滨 txsswsl
关键词 } 联结度 o局部联结度 o统计量 o联结度构造模型 o固定样地
中图分类号 }≥zxz qu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tsst p zw{{kusswlsu p st{v p sy
收稿日期 }ussu p s| p su ∀
基金项目 }国家十五攻关课题kusst
xts
p sz p sul ∀
Τηε Χονστρυχτιον Μοδελ οφ Ιντερσπεχιφιχ Ασσοχιατιον ανδ Ιτσ Αππλιχατιονσ
∏² ≤«∏¤±º¨ ±
k Νορτηεαστ Φορεστρψ Υνιϖερσιτψ Ηαρβιν txsswsl
Αβστραχτ } ׫¨ °²§¨¯²©¬±·¨µ¶³¨¦¬©¬¦¤¶¶²¦¬¤·¬²±¬±§¨¬º¤¶¦²±¶·µ∏¦·¨§¬±·«¬¶³¤³¨µq·¬¶³µ²√¨ §·«¤··«¨ ¦¯¤¶¶¬¦¤¯ ¬±·¨µ¶³¨¦¬©2
¬¦¤¶¶²¦¬¤·¬²±¶·¤·¬¶·¬¦¬¶·«¨ ¶³¨¦¬¤¯ ¦¤¶¨ ²©·«¬¶°²§¨¯q׫¨ §¨µ¬√¤·¬²±²©·«¬¶³¤³¨µª²··«¨ ∏±¬©¬¦¤·¬²± ¥¨·º¨ ±¨¬±·¨µ¶³¨¦¬©¬¦¤¶¶²2
¦¬¤·¬²± °¨ ¤¶∏µ¨°¨ ±·¤±§¬·¶¶·¤·¬¶·¬¦o¤±§¥¨·º¨ ±¨¬·¶ ∏´¤¯¬·¤·¬√¨ ¤±¤¯¼¶¬¶¤±§ ∏´¤±·¬·¤·¬√¨ ¤±¤¯¼¶¬¶q׫¨ ¶¨¶¨±¦¨ ²©¬±·¨µ¶³¨¦¬©¬¦
¤¶¶²¦¬¤·¬²±¬±§¨¬ º¤¶²³¨ ±¨ §²∏·¤±§·«¨ ±¨¤¦·°¨ ±·²©¬±·¨µ¶³¨¦¬©¬¦¤¶¶²¦¬¤·¬²±¬±§¨¬ º¤¶§¨√¨ ²¯³¨ §qƒ²∏µ³¤µ·¶³¨¦¬©¬¦¤¶¶²¦¬¤2
·¬²±¬±§¬¦¨¶º¨ µ¨ ¦²±¶·µ∏¦·¨§²±·«¬¶¥¤¶¨ o¤¯¯²©·«¨ ¶³¨¦¬©¬¦¤¶¶²¦¬¤·¬²±¬±§¬¦¨¶º¨ µ¨ ¦²°³∏·¨§µ¨¶³¨¦·¬√¨ ¼¯·²·«¨ §¬©©¨µ¨±·µ¤§¬∏¶
²©¶¤°³¯¨¦¬µ¦¯¨ ¥¼·«¨ ³¨µ°¤±¨ ±·¶¤°³¯¨³¯²·§¤·¤¬± ²¤µ¶«¤± ¤·¬²±¤¯ ƒ²µ¨¶·°¤µ®o ¬¨¯²±ª¬¤±ª°µ²√¬±¦¨ o°q q≤«¬±¤q׫¨
©²∏µ·«¬±§¨¬ º¤¶¯¨¶¶¤©©¨¦·¨§¥¼·«¨ ¶¬½¨ ²©¶¤°³¯¨¦¬µ¦¯¨ oº¤¶¶·¨¤§¼ ¤±§º¬§¨ ¼¯ ³µ¤¦·¬¦¤¯ q
Κεψ ωορδσ} ±·¨µ¶³¨¦¬©¬¦¤¶¶²¦¬¤·¬²±o°¤µ·¬±·¨µ¶³¨¦¬©¬¦¤¶¶²¦¬¤·¬²±o≥·¤·¬¶·¬¦o±·¨µ¶³¨¦¬©¬¦¦²±¶·µ∏¦·¬²± °²§¨¯o °¨ µ°¤±¨ ±·
¶¤°³¯¨³¯²·
植物种间联结关系的研究约有 tss年的历史 o国内外学者提出了多种公式 } Ιt kαδ p βχlΠkαδ n
βχlk≠∏¯¨ot|tul oΙu uαΠkuα n β n χlk⁄¬¦¨ ot|wxl oΙv kα n βlkα n χlΠαk¤µª¤¯ ©¨ot|x{l o上述这些公式
均没有考虑每一样方的种群数量 o而只检查种是否出现 ~无疑这些指数受样方大小的影响是很大的 ∀吴大荣
kt||zl提出了与每一样方内种群数量相关的联结度指数测定方法 ∀这些指数的取值均在≈ p t ot 之内 o有归
一化特点 o比较直观 ~但这些联结度指数都难以建立与显著性检验的统计量的关系 o这样就使联结度与联结
关系是否显著的检验分离 o即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分离 ∀联结度指数与显著性检验统计量之间不能直接
换算 o联结度指数受样方大小的影响较大 o这是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生态学工作者的一个重要问题 o而且在进
行生态调查前是难以知道样方大小的 ∀≥¦«¯²·¨µkt|{wl提出了方差比率法 o但仍未考虑各样方中种群数量 o仅
涉及种是否出现 ∀
笔者设计了一系列的联结度指数 o可以进行统计量与联结度指数之间的互相转换 o能在一定程度上消除
样方大小对联结度指数的影响 o并给出了通用的显著性检验统计量 ∀
1 经典的联结度检验统计量
假设从大量可能单位的种群中随机地布设 Ν个样方 o令研究的两个种标记为种 t和种 u ~对每个样方记
下它是否包含包含种 t和种 u o包含分为四种情况 }两种同时包含 o只包含种 t o只包含种 u o两个种均不包含 ∀
这样 o观察的频率可以构成一个 u ≅ u形式的表达式 }
种 u
有 无
种 t 有 α β µ αn β ktl
无 χ δ ν χ n δ
ρ αn χ σ β n δ Ν µ n ν ρn σ
其中 α}包含种 t且包含种 u的样方数 ~β }包含种 t但不包含种 u的样方数 ~χ }包含种 u但不包含种 t的样方
数 ~δ }两个种均不包含的样方数 ∀
如前所述 o有多种联结度指数的定义k⁄¬¦¨ ot|wx ~≠∏¯¨ot|tu ~ ¤µª¤¯ ©¨ot|x{l ∀在使用联结度指数时 o无
论使用哪一种 o而联结关系的显著性检验大多应用了kul式所定义的统计量k郭志华等 ot||z ~李建民等 o
usst ~廖军等 ousss ~孙学刚等 ot||{ ~史作民等 ousst ~王峥峰等 ot||z ~周先叶等 ousss ~张文辉等 ot||{l o使用
ςu 统计量则是kul式统计量的变型 o本质上仍是kul式定义的统计量 ∀所以 o本文称kul式定义的统计量为经
典联结度检验统计量 }
Ψ Νkαδ p βχlΠ µνρσ kul
Ψ用于检验种间联结性 ∀容易证明 o当 Ν充分大时 oΨ趋于标准正态分布 ∀两个种的联结度指数 }
ς kαδ p βχlΠ µνρσ kvl
注意到 Ψ本身就是联结度 o取值范围为kp ] on ] l oς的取值范围为≈p t ot ∀而 ς的计算仅涉及ktl式中的
变量 o没有对抽样样方中的个体数进行分辨 o而样方大小正与个体数有关 o所以 ς受抽样样方大小的影响较
大 o它就是经典的点相关联结度指数 ∀从理论上讲 o只有抽样样方平均个体数适中时此指数才有效 ∀所以
要消除样方大小对联结指数的影响 o必须对个体数进行分辨 ∀为此笔者提出将一个样方内的种间联结度称
为局部联结度 o它是样方内两个种的个体数的函数 o而将所有样方的局部联结度的算术平均数称为联结度 ∀
除了使用 ςu 统计量对种间联结的显著性进行检验外 oτ分布也常用于种间联结性检验k郑元润 ot||{ ~
邹惠渝等 ot|||l ∀在有些研究中使用了多种方法进行检验k阳小成 ot||wl ∀
2 联结度指数模型
对于ktl式中所提到的种 t和种 u o在每一个样方内定义如下局部联结度的一般形式为 }
Ξ φk νt oνul k样方内种 t个体数为 νt o种 u个体数为 νul kwl
其中 φ为 νt !νu 的确定性函数 o它是对两个种在特定样方内的局部联结度的定义式 ∀
假设共抽取了 Ν个样方 o产生了局部联结度的随机变量序列为 Ξt oΞu o, oΞΝ o这些随机变量是独立同
分布的 o则有 }
Ψ tΝ∂¤µk Ξl Ξt n Ξu n , n ΞΝ p Ν∞k Ξl kxl
对于 φk νt oνul o只要 Εk Ξl和 ∂¤µk Ξl有限 o根据大数定理 o则有 }当 ν ψ ] 时 olΨΝks otl o可见 Ψ趋于标准正
态变量 ∀现在来证明 okul式和kxl式是等价的 ∀构造随机变量 }
ξ tk种 t出现lsk种 t不出现l ψ
tk种 u出现l
sk种 u不出现l
根据ktl式的定义有 }
∞kξl µΝ o ∞kψl
ρ
Ν o ∂¤µk ξl
µ
Ν p
µu
Νu
µν
Νu o ∂¤µkψl
ρ
Ν p
ρu
Νu
ρσ
Νu ∀
构造随机变量 }
Ξ φk νt oνul ≈ ξ p ∞kξl ≈ψ p ∞kψl ∂¤µkξl∂¤µkψl kyl
显然 o对于任意一个抽样样方便有一个这样的随机变量 o共抽取了 Ν个样方 o产生了随机变量序列为
w{t 林 业 科 学 ws卷
Ξt oΞu o, oΞΝ o这些随机变量是独立同分布的 o且有 }
∞k Ξl s o ∂¤µk Ξl t
Ε
Ν
ι t
Ξι Ν
u
µνρσ Ε
Ν
ι t
ξι p ∞kξl ψι p ∞kψl
Ν
u
µνρσ Ε
Ν
ι t
ξιψι p Ε
Ν
ι t
ξι∞kψl p Ε
Ν
ι t
ψι∞k ξl n ∞k ξl∞kψl
Ν
u
µνρσ α p µ
ρ
Ν p ρ
µ
Ν n
µ
Ν
ρ
Ν
Νk Να p µρl
µνρσ
Νkαδ p βχl
µνρσ
令 Ψs tΝ Ε
Ν
ι t
Ξι αδ p βχµνρσ kzl
将kzl式代入kxl式有
Ψ ΝΨsΝ
Νkαδ p βχl
µνρσ k{l
可见k{l式与kul式完全一样 okzl与kvl式完全一样 o从而我们已经证明了种间联结指数 ςkkvl式中 ςl
是独立同分布的随机变量的算术平均数的这一事实 o同时也证明了经典联结度指数检验统计量kul式是kwl
式推导出的一个特例 ∀所以 o对联结度指数的构造归结为对局部联结度指数 φk νt oνul的构造 ∀而且这些联
结度指数都可以用标准正态分布来进行显著性检验 ∀
3 四种联结度指数的构造
从前面的证明可知 o种间联结度是局部联结度的平均数 o如果局部联结度定义很简单 o其计算过程就会
很简单 o下面的局部联结度定义就象计数那么简单 ∀
在下面的证明中 oΞ为kwl式定义的局部联结度指数 oΨs为ktsl式定义的联结度指数 oΨ为kxl式定义的
趋于标准正态分布的统计量 ∀
v1t φk νt oνul的第 t种形式
Ξ φk νt oνul
tk νt s且 νu sl
tk νt s且 νu sl
p tk νt s且 νu s或 νt s且 νu sl
k|l
³k Ξ p tl µΝ
σ
Ν n
ν
Ν
ρ
Ν
µσ n νρ
Νu
³k Ξ tl νΝ
σ
Ν n
µ
Ν
ρ
Ν
νσ n µρ
Νu
∞k Ξl νσ n µρΝu p
µσ n νρ
Νu
νσ p µσ n µρ p νρ
Νu
k µ p νlkρ p σl
Νu
∂¤µk Ξl νσ n µρΝu n
µσ n νρ
Νu t
令
Ψst tΝ Ε
Ν
ι t
Ξι
由kxl式可得
Ψt
Ε
Ν
ι t
Ξι p k µ p νlkρ p σlΝ
Ν ΝΨst p
k µ p νlkρ p σl
Ν Ν ktsl
当 Ν充分大时 oΨt趋于标准正态分布 ∀从上述推导可知 Ψt的计算非常简单 oΨst实际上是一个计数统计
量 o整个计算过程可以用计算器完成 o但需要注意的是 Ψt 有不太稳定的缺点 ∀
x{t 第 u期 罗传文 }联结度指数构造模型及其应用
v1u φk νt oνul的第 u种形式
Ξ φk νt oνul
t p νt p νuνt n νu k当 νt n νu s时l
tk当 νt n νu s时l
kttl
吴大荣kt||zl研究了 Σ νt p νuνt n νu o当 Σ s时两个种为最大联结 oΣ t时两个种无联结 o但他没有
涉及用 Σ进行显著性检验的问题 o当涉及检验时用kttl式更为方便 ∀
由于假设两个种的分布是随机性格局且两个种相互独立 o则 νt oνu 的分布满足下式 }
°k种 t νt o种 u νul α
νtt ανuu p¨kαt n αul
νt dνu d ktul
∞k Ξl Ενt s Ενu t t p
νt p νu
νt n νu
ανtt ανuu p¨kαt n αul
νt dνu d n
p¨kαt n αul ktvl
∂¤µk Ξl Ενt s Ενu t t p
νt p νu
νt n νu
u ανtt ανuu p¨kαt n αul
νt dνu d n
p¨kαt n αul ktwl
其中 αt 为种 t在样方中的平均株数 oαu 为种 u在样方中的平均株数 ∀
显然ktvl !ktwl式是均值和方差的定义式 o容易证明kttl式定义的局部联结度指数 o其均值和方差是有
限的 o所以 Ξ的独立同分布序列仍然满足大数定理 o应用kxl式可构造检验统计量 o由于这里的 ∞k Ξl o∂¤µ
k Ξl不能简化形式 o所以它的统计量形式与kxl式是一样的 ∀
这种形式的局部联结度指数计算过程较复杂 o必须通过计算机来完成计算过程 ∀
v1v φk νt oνul的第 v种形式
Ξ φk νt oνul
u νt νu
νut n νuuk当 νt n νu s时l
tk当 νt n νu s时l
ktxl
容易证明 u νt νu [ νut n νuu o所以 s [ φk νt oνul [ t o可以证明以ktxl式为局部联结度的随机变量 Ξ有有
限的均值和方差 ∀其它方面的推导与第二种形式局部联结度指数一样 ∀
v1w φk νt oνul的第 w种形式
Ξ φk νt oνul k νt p αtlk νu p αul∂¤µk νtl∂¤µk νul
k νt p αtlk νu p αul
αt αu
ktyl
∞k Ξl s o ∂¤µk Ξl t
令 Ψsw tΝ Ε
Ν
ι t
Ξι
由k{l式可得 Ψw ΝΨsw ktzl
显然ktyl式是一个线性相关性指数 o而且用到了泊松分布k假设两个种均是随机性格局l的均值与方差
相等的事实 ∀ktzl式的表达虽然简单 o而 Ψsw的求取较为复杂 ∀容易看出 oktyl式定义的联结度是一种线性
相关性定义 o但由于 νt oνu 的取值范围没有限定 oΞ !Ψsw的取值范围也不能限定 o虽然如此 o在后面的实际应
用中发现 Ψsw的绝对值一般不超过 t o而且 Ψsw和 Ψw 相当稳定 o且受样方大小的影响很小 ∀
4 各种联结度指数的应用和比较
为了对比各种联结度指数 o笔者应用帽儿山林场 ts块固定标准地来计算相应指数 ∀在固定标准地中 o
每一株树的位置和树种都已调查 o并应用 ≥建立了点专题 o图 t是应用的固定标准地中较典型的一块 ∀
tv号固定标准地位于尖砬沟 {林班 u小班 o面积 s1sy «°u o图 t中 x代表水曲柳k Φραξινυσ µανδσηυριχαl o
tt代表裂叶榆k Υλµυσλαχινιαταl o这里对这两个树种进行计算 o对各种联结性指标进行比较 o过程如下 }设定
样圆半径 ρ~在固定标准地的范围内产生一个随机点 o并以半径 ρ产生一个样圆 o若样圆全部被包含在固定
y{t 林 业 科 学 ws卷
标准地内则进行下一步 o否则退回起点 ~对固定标准地内的树种 x和 tt o计算在样圆内的株数 ~根据样圆内
两个树种的株数求局部联结度 ~计算局部联结度的平均数 Ψs ~计算联结度的检验统计量 Ψ∀表 t中 αt oαu
是种 t和种 u在样圆中的平均数 o∞k Ξl o∂¤µk Ξl是根据相应的局部联结度定义计算的均值和方差 ∀
表 1 与样圆半径有关的参数表
Ταβ . 1 Ινδιχεσ ρελατιονσηιπ ωιτη τηε σαµ πλε χιρχλε ραδιυσ
Ρ αt αu
Ξ t p νt p νuνt n νu Ξ
u νt νu
νut n νuu
∞k Ξl ∂¤µk Ξl ∞k Ξl ∂¤µk Ξl
u qx t qsss s qzss s qwv| s qwst s qwys s qwvt t
v qx t q|{s t qwts s qxsz s qwsz s qxyt s qw{t
w qx v qu{s u qvvs s qys| s qwyy s qy{x s qxzx
x qx w q|ts v qwys s qyy| s qxtv s qzxx s qywt
y qx y q{xs w q{ys s qytz s qw{s s qy|z s qyst
表 2 各种形式的 φ( ν1 , ν2 )定义的联结度指数
Ταβ . 2 Τηε διϖερσιφιεδ ιντερσπεχιφιχ ασσοχιατιον ινδιχεσ δεφινεδ βψ φ( ν1 , ν2 )
t p νt p νuνt n νu
u νt νu
νut n νuu
k νt p αtlk νu p αul
αt αu
kyl式
ƒ²µ°∏¯¤kyl
k|l式
ƒ²µ°∏¯¤k|l
ρ Ψsu Ψu Ψsv Ψv Ψsw Ψw Ψs Ψ Ψst Ψt
u1x s1xuy w1vs{ s1xvu v1wv{ s1tz| x1ywt s1sty s1xux p s1vuv s1vtt
u1x s1xws w1{|v s1xwy w1sv| s1tzw x1v|z s1sww t1vyt p s1vsz t1suv
u1x s1xuv w1ttx s1xu| v1ux{ s1twu w1wtw s1sts s1vvv p s1vuy s1tyw
v1x s1w|w p s1yzw s1xtw p u1ttu s1t{| y1svs s1tu{ w1s{u p s1szw tt1z{x
v1x s1xs{ s1sut s1xu| p t1wsz s1usx y1wws s1tyy x1uvt p s1sww tu1|{s
v1x s1w|| p s1wtv s1xut p t1{xs s1utw y1{y{ s1tvw w1vsz p s1syu tu1wu{
w1x s1xty p w1vyt s1xx{ p x1vty s1uyv {1v{s s1txv w1{ys s1uuw ux1wxt
w1x s1xtt p w1yxy s1xxw p x1xzy s1uvz z1yzz s1twt w1xy| s1uyt uz1ywt
w1x s1xvw p v1wyv s1x{s p w1vzw s1uwy z1zus s1uws z1xw| s1uzy uz1xtw
x1x s1xuy p y1u{z s1x{v p y1zvt s1ux| {1tx{ s1ss| s1u{w s1wv{ vw1|u{
x1x s1xxy p w1|zy s1ytx p x1xvy s1uvs z1u|t s1stt s1vzs s1xsx v{1uvw
x1x s1xvy p y1ssz s1x|v p y1xuv s1uys {1v|| p s1syz p u1tz| s1wwt vy1suu
y1x s1ysz p s1wz{ s1yz{ p s1zxv s1u{x |1sxu p s1szt p u1uxv s1y{z wy1x|t
y1x s1x|{ p s1|wt s1yzs p t1syz s1u{v {1{|t p s1s{t p u1xv| s1y|u wy1vwv
y1x s1yvt s1yuw s1zsw s1u{z s1uz| {1{v{ p s1sus p s1yxy s1zvx w{1z{w
从表 u可见 o对不同的样圆半径计算了联结度 o相同的样圆半径分别计算了 v次 o由于样圆位置是随机
的 o三个相同的样圆半径 o其结果有差别 ∀第 w种局部联结度指数最为稳定 o虽然随样圆半径的增大有所增
加 o但增幅不大 o而且符号保持为正 ∀
从表 u可见 o经典联结度对样圆半径 ρ的影响很大 o而且不是随 ρ增大而单调增大 ∀当 ρ y1x °时 o联
结度改变了符号 o这是因为ktl式中 α随 ρ增大而增大 o而 δ随 ρ增大而降低 o这样 αδ会反而降低 ∀
从表 u可见 o第 t种局部联结度指数受 ρ的影响幅度很大 o但它随 ρ的增大而增大 o基本保持单调性 ∀
第 u !v种局部联结度指数受 ρ的影响较大 o而且符号和幅度变化均较大 o只有事先知道其合适的样圆大
小才能使用 ∀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 }联结度并非接近 t时才是显著的 o因为标准正态分布的 |x h置信区间是≈ p t1|y o
z{t 第 u期 罗传文 }联结度指数构造模型及其应用
图 t tv号固定标准地的树种分布图
ƒ¬ªqt ׫¨ ·µ¨¨¶³¨¦¬©¬¦§¬¶·µ¬¥∏·¬²± ²©·«¨
·«¬µ·¨ ±¨·«³¨µ°¤±¨ ±·¶¤°³¯¨³¯²·
点旁的数字是树种号 ∀ ׫¨ ±∏°¥¨µ¶¥¨¶¬§¨
³²¬±·¤µ¨ ·«¨ ¦²§¨¶²©·«¨ ¶³¨¦¬¨¶q
t1|y o从表 u中可见当 Ψs s1t时 oΨ早就不在置信区间
内了 ∀这是因为 Ψ是样本大小 Ν的函数 o当 Ν很大时 o
Ψs 很小也可能使 Ψ超过域值水平 o所以 o在实际应用时
不能仅看局部联结度指数的算术平均数 Ψs 的大小 o而要
看统计量 Ψ的绝对值是否大于 t1|y ∀
笔者还对其它不同的种进行计算表明 o对于两个种
的相对个体数量相差特别悬殊的情况下进行联结度检验
是不真实的 ∀从表 u可见 o无论哪一种联结度指数的适
应性都是有限的 o过大或过小的样方大小均会导致错误
的判断 ∀
5 结论
联结度指数模型有广泛的概括性 o经典联结度指数
检验统计量是这一模型的特例 ∀
本文提出的第四种局部联结度指数有较好的稳定
性 o这一指数受样圆k或样方l大小的影响较小 o有广泛的
适用性 ~但是 o无论那一种联结度指数其适应性均是有限
的 o过大或过小的样方大小均会导致错误的判断 ∀
参 考 文 献
郭志华 o卓正大 o陈 洁等 q庐山常绿阔叶 !落叶阔叶混交林乔木种群种间联结性研究 q植物生态学报 ot||z outkxl }wuw p wvu
李建民 o谢 芳 o陈存及等 q光皮桦天然林群落优势种群的种间联结性研究 q应用生态学报 ousst otukul }ty{ p tzs
廖 军 o王宗德 o严伍明等 q永瓣植物群落种间联结研究 q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ousss ouuktl }xs p xv
史作民 o刘世荣 o程瑞梅等 q宝天曼落叶阔叶林种间联结性研究 q林业科学 ousst ovzkul }u| p vx
孙学刚 o肖 雯 o贾恢先 q疏勒河中游刚毛柽柳盐漠的群落结构 !种群空间格局及种间联结性的研究 q草业学报 ot||{ ozkul }ts p tz
吴大荣 q一种新的植物种间联结测定公式的探讨 q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ot||z ouxkxl }zw p {s
王峥峰 o安树青 o⁄¤√¬§ o≤¤°³¨¯¯ q热带山地雨林种间联结的测定 q内蒙古大学学报k自然科学版l ot||z ou{kvl }wss p wsy
阳小成 o钟章成 q绵阳官司河流域防护林优势种群间的联结性研究 q西南师范大学学报k自然科学版l ot||w ot|kvl }u|s p u|z
张文辉 o祖元刚 o周福军 q川西北地区裂叶沙参与泡沙参所在群落种间联结性对照研究 q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ot||{ ouykxl }wu p w{
郑元润 q大青沟残遗森林植物群落特点及种间联结性研究 q植物学通报 ot||{ otxkxl }ww p w|
邹惠渝 o吴大荣 o陈国龙 q罗卜岩保护区闽楠种群生态学研究 q南京林业大学学报 ot||x ot|kul }v| p wx
周先叶 o王伯荪 o李鸣光等 q广东黑石顶自然保护区森林次生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种间联结性分析 q植物生态学报 ousss ouwkvl }vvu p vv|
⁄¬¦¨ q ¤¨¶∏µ¨¶²©·«¨ ¤°²∏±·²© ¦¨²¯²ª¬¦¤¶¶²¦¬¤·¬²± ¥¨·º¨¨ ± ¶³¨¦¬¨¶q∞¦²¯²ª¼ t|wx ouy }u|z p vsu
¤µª¤¯ ©¨ ⁄ q±©²µ°¤·¬²±·«¨²µ¼¬± ¦¨²¯²ª¼ q ¨ ±¨ µ¤¯ ≥¼¶·¨° t|x{ ov }vy p zt
≥¦«¯²·¨µ⁄ q√¤µ¬¤±¦¨ ·¨¶·©²µ§¨·¨¦·¬±ª¶³¨¦¬©¬¨¶¤¶¶²¦¬¤·¬²±¶º¬·«¶²°¨ ¬¨¤°³¯¨¤³³¯¬¦¤·¬²±q∞¦²¯²ª¼ ot|{w oyx }||{ p tssx
≠∏¯¨ q±·«¨ °¨ ·«²§¶²© ° ¤¨¶∏µ¬±ª¤¶¶²¦¬¤·¬²± ·¨º¨¨ ±·º²¤·µ¬¥∏·¨¶q ≥·¤·≥²¦ot|tu ozx }xz| p ywu
{{t 林 业 科 学 ws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