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景观火干扰历史研究的基础上,研究了大兴安岭北部地区原始林兴安落叶松种群的世代结构及其与火干扰、立地条件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兴安落叶松种群基于世代数的世代结构类型丰富,从1代型到6代型都有,空间分布呈斑块镶嵌状。以3代型与4代型为主要类型,空间分布集中,其它类型的世代结构空间异质性较高。世代数受火干扰频率、火干扰强度及两者的综合影响,相对来说以火干扰强度的影响更为显著。低频或高强类的火干扰易造成种群的世代数减少;高频或低强类的火干扰易造成世代数增多。世代数还随林型组类型而变化,溪旁林组>赤杨林组>杜香林组。兴安落叶松种群基于火干扰的世代结构类型也很丰富,存在3大类、6亚类和12小类,空间分布呈斑块镶嵌状。其中以更新优势火前劣势型和火前优势更新劣势型为主要类型,空间分布较聚集,其它类型的空间异质性较高。这种世代结构也受火干扰频率、火干扰强度及两者的综合影响,其中火干扰频率主要对种群的优势世代起着扶持作用,而火干扰强度则主要对劣势世代起着制约作用。低频或高强火烧地上,世代结构为更新优势火前劣势型,中频或中强类火烧地上为更新优势火后劣势型,高频或低强火烧地上为火前优势火后劣势型。世代结构还随立地条件而变化。溪旁林组与亦杨林组的世代结构为更新优势火前劣势型,杜香林组为更新优势火后劣势型;偏东坡为更新优势火前劣势型,偏西及北坡为火前优势火后劣势型;224林班为更新优势型,218林班却为火前优势型。
Based on the study on the history of fire disturbance at landscape scale in virgin forest in northern of Daxing‘an Mountains, this paper studied the cohort structure of Larix gmelini population and its relations to the fire disturbance and site. The cohort structure based on the number of cohort of Larix gmelini population was rich, and there were 6-groups from the group of 1-cohort to the group of 6-cohort with patch-mosaic distribution in landscape. The group of 3-cohort and the group of 4-cohort being the main type were aggregated in space,while the others were heterogeneity in space. The fire frequency, fire intensity and their synthetical regime influenced the number of cohort strongly, while the effect of fire intensity was more significant. The fire of low frequency or high intensity increased the number of population cohort, however that of high frequency or low intensity decreased the number of cohort. In addition, there was different number of cohort among different forest type groups. The number of cohort showed such: group of nearby stream > group of Alnus mandshurica> group of Ledum palustre. The cohort structure based on the fire disturbance regimes was also abound, and there were 3groups, 6 sub-groups, and 12 types in patch mosaic. The sub groups of regeneration cohort dominance & pre fire cohort inferiority and the sub type of pre fire cohort dominance & regeneration cohort inferiority being the main sub type distributed aggregately, while the others were of high spatial heterogeneity. The cohort structure was intensely affected by fire frequency, fire intensity and their synthetical regime. The fire frequency was advantage to the dominance cohort,while the fire intensity controlled the inferiority cohort. There were sub-groups of regeneration cohort dominance & pre-fire cohort inferiority on site of low frequency or high intentisy sub-groups of regeneration cohort dominance & post fire cohort inferiority on site of middle frequency or middle intensity, and sub-groups of pre-fire dominance & post fire cohort inferiority on site of high frequency or low intensity. The group and the sub-group of cohort structure changed with site. Both the sub-groups of cohort structure on site of the group of nearby stream and the group of Alnus mandshurica were sub-groups of regeneration cohort dominance & pre-fire cohort inferiority, but that on site of the group of Ledum palustre was a sub-group of regeneration cohort dominance & post-fire cohort inferiority. There was sub-groups of regeneration cohort dominance & pre-fire cohort inferiority on site toward east, while sub-groups of pre-fir cohort dominance & post-fire cohort inferiority on site toward west and north. There were 224 forest compartments, being groups of regeneration cohort dominance while being groups of pre-fire cohort dominance 218forest compartments.
全 文 :第 v|卷 第 v期
u s s v年 x 月
林 业 科 学
≥≤∞× ≥∂ ∞ ≥≤∞
∂²¯1v| o²1v
¤¼ou s s v
大兴安岭北部原始林兴安落叶松种群
世代结构的研究
邱 扬
k北京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系 北京 tss{zxl
李湛东 张玉钧 徐化成 于汝元
k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 tsss{vl
摘 要 } 在景观火干扰历史研究的基础上 o研究了大兴安岭北部地区原始林兴安落叶松种群的世代结构及
其与火干扰 !立地条件之间的关系 ∀结果表明 o兴安落叶松种群基于世代数的世代结构类型丰富 o从 t代型到
y代型都有 o空间分布呈斑块镶嵌状 ∀以 v代型与 w代型为主要类型 o空间分布集中 o其它类型的世代结构空
间异质性较高 ∀世代数受火干扰频率 !火干扰强度及两者的综合影响 o相对来说以火干扰强度的影响更为显
著 ∀低频或高强类的火干扰易造成种群的世代数减少 ~高频或低强类的火干扰易造成世代数增多 ∀世代数还
随林型组类型而变化 o溪旁林组 赤杨林组 杜香林组 ∀
兴安落叶松种群基于火干扰的世代结构类型也很丰富 o存在 v大类 !y亚类和 tu小类 o空间分布呈斑块镶
嵌状 ∀其中以更新优势火前劣势型和火前优势更新劣势型为主要类型 o空间分布较聚集 o其它类型的空间异
质性较高 ∀这种世代结构也受火干扰频率 !火干扰强度及两者的综合影响 o其中火干扰频率主要对种群的优
势世代起着扶持作用 o而火干扰强度则主要对劣势世代起着制约作用 ∀低频或高强火烧地上 o世代结构为更
新优势火前劣势型 o中频或中强类火烧地上为更新优势火后劣势型 o高频或低强火烧地上为火前优势火后劣
势型 ∀世代结构还随立地条件而变化 ∀溪旁林组与亦杨林组的世代结构为更新优势火前劣势型 o杜香林组为
更新优势火后劣势型 ~偏东坡为更新优势火前劣势型 o偏西及北坡为火前优势火后劣势型 ~uuw林班为更新优
势型 out{林班却为火前优势型 ∀
关键词 } 大兴安岭 o原始林 o兴安落叶松种群 o世代结构 o火干扰 o立地
收稿日期 }usss p tu p t| ∀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kwsustssvl ∀
ΣΤΥ∆Ψ ΟΝ ΤΗΕ ΧΟΗΟΡΤ ΣΤΡΥΧΤΥΡΕ ΟΦ ΛΑΡΙΞ ΓΜΕΛΙΝΙ ΠΟΠΥΛΑΤΙΟΝ
ΙΝ ςΙΡ ΓΙΝ ΦΟΡΕΣΤ ΙΝ ΝΟΡΤΗΕΡΝ ΟΦ ∆ΑΞΙΝΓ. ΑΝ ΜΟΥΝΤΑΙΝΣ
±¬∏≠¤±ª
k ∆επαρτµεντ οφ Ρεσουρχεσ ανδ ΕνϖιρονµενταλΣχιενχε o Βειϕινγ Νορµαλ Υνιϖερσιτψ Βειϕινγ tss{zxl
¬«¤±§²±ª «¤±ª≠∏∏± ÷∏∏¤¦«¨ ±ª ≠∏∏¼∏¤±
k Βειϕινγ Φορεστρψ Υνιϖερσιτψ Βειϕινγ tsss{vl
Αβστραχτ }
¤¶¨§²±·«¨ ¶·∏§¼ ²±·«¨ «¬¶·²µ¼ ²©©¬µ¨ §¬¶·∏µ¥¤±¦¨ ¤·¯¤±§¶¦¤³¨ ¶¦¤¯¨¬± √¬µª¬±©²µ¨¶·¬± ±²µ·«¨µ± ²©⁄¤¬¬±ª.
¤± ²∏±·¤¬±¶o·«¬¶³¤³¨µ¶·∏§¬¨§·«¨ ¦²«²µ·¶·µ∏¦·∏µ¨ ²© Λαριξ γ µελινι ³²³∏¯¤·¬²±¤±§¬·¶µ¨ ¤¯·¬²±¶·²·«¨ ©¬µ¨ §¬¶·∏µ¥¤±¦¨ ¤±§
¶¬·¨q׫¨ ¦²«²µ·¶·µ∏¦·∏µ¨ ¥¤¶¨§²±·«¨ ±∏°¥¨µ²©¦²«²µ·²© Λαριξ γ µελινι ³²³∏¯¤·¬²± º¤¶µ¬¦«o¤±§·«¨µ¨ º¨ µ¨ y ªµ²∏³¶©µ²°
·«¨ ªµ²∏³²©t2¦²«²µ··²·«¨ ªµ²∏³²©y2¦²«²µ·º¬·«³¤·¦«2°²¶¤¬¦§¬¶·µ¬¥∏·¬²±¬± ¤¯±§¶¦¤³¨ q׫¨ ªµ²∏³²©v2¦²«²µ·¤±§·«¨
ªµ²∏³²©w2¦²«²µ·¥¨¬±ª·«¨ °¤¬±·¼³¨ º¨ µ¨ ¤ªªµ¨ª¤·¨§¬± ¶³¤¦¨ oº«¬¯¨ ·«¨ ²·«¨µ¶ º¨ µ¨ «¨·¨µ²ª¨ ±¨ ¬·¼ ¬± ¶³¤¦¨ q ׫¨ ©¬µ¨
©µ¨ ∏´¨±¦¼o©¬µ¨ ¬±·¨±¶¬·¼ ¤±§·«¨¬µ¶¼±·«¨·¬¦¤¯ µ¨ª¬°¨ ¬±©¯∏¨±¦¨§·«¨ ±∏°¥¨µ²©¦²«²µ·¶·µ²±ª¯¼o º«¬¯¨ ·«¨ ©¨©¨¦·²©©¬µ¨
¬±·¨±¶¬·¼ º¤¶ °²µ¨ ¶¬ª±¬©¬¦¤±·q ׫¨ ©¬µ¨ ²© ²¯º ©µ¨ ∏´¨±¦¼ ²µ«¬ª«¬±·¨±¶¬·¼ ¬±¦µ¨¤¶¨§·«¨ ±∏°¥¨µ²© ³²³∏¯¤·¬²± ¦²«²µ·o
«²º¨ √¨ µ·«¤·²©«¬ª«©µ¨ ∏´¨±¦¼ ²µ¯²º¬±·¨±¶¬·¼ §¨¦µ¨¤¶¨§·«¨ ±∏°¥¨µ²©¦²«²µ·q±¤§§¬·¬²±o·«¨µ¨ º¤¶§¬©©¨µ¨±·±∏°¥¨µ²©
¦²«²µ·¤°²±ª§¬©©¨µ¨±·©²µ¨¶··¼³¨ ªµ²∏³¶q׫¨ ±∏°¥¨µ²©¦²«²µ·¶«²º¨ §¶∏¦«}ªµ²∏³²© ±¨ ¤µ¥¼ ¶·µ¨¤° ªµ²∏³²© Αλνυσ
µανδσηυριχα ªµ²∏³²© Λεδυµ παλυστρε q
׫¨ ¦²«²µ·¶·µ∏¦·∏µ¨ ¥¤¶¨§²±·«¨ ©¬µ¨ §¬¶·∏µ¥¤±¦¨ µ¨ª¬°¨ ¶º¤¶¤¯¶²¤¥²∏±§o¤±§·«¨µ¨ º¨ µ¨ v ªµ²∏³¶oy ¶∏¥2ªµ²∏³¶o
¤±§tu·¼³¨¶¬± ³¤·¦«2°²¶¤¬¦q׫¨ ¶∏¥2ªµ²∏³¶²©µ¨ª¨ ±¨ µ¤·¬²± ¦²«²µ·§²°¬±¤±¦¨ i ³µ¨2©¬µ¨ ¦²«²µ·¬±©¨µ¬²µ¬·¼ ¤±§·«¨ ¶∏¥2
·¼³¨ ²©³µ¨2©¬µ¨ ¦²«²µ·§²°¬±¤±¦¨ i µ¨ª¨ ±¨ µ¤·¬²±¦²«²µ·¬±©¨µ¬²µ¬·¼ ¥¨¬±ª·«¨ °¤¬±¶∏¥2·¼³¨ §¬¶·µ¬¥∏·¨§¤ªªµ¨ª¤·¨¯¼oº«¬¯¨ ·«¨
²·«¨µ¶º¨ µ¨ ²©«¬ª«¶³¤·¬¤¯ «¨·¨µ²ª¨ ±¨ ¬·¼q׫¨ ¦²«²µ·¶·µ∏¦·∏µ¨ º¤¶¬±·¨±¶¨ ¼¯ ¤©©¨¦·¨§¥¼ ©¬µ¨ ©µ¨ ∏´¨±¦¼o©¬µ¨ ¬±·¨±¶¬·¼ ¤±§
·«¨¬µ¶¼±·«¨·¬¦¤¯ µ¨ª¬°¨ q׫¨ ©¬µ¨ ©µ¨ ∏´¨±¦¼ º¤¶¤§√¤±·¤ª¨ ·²·«¨ §²°¬±¤±¦¨ ¦²«²µ·oº«¬¯¨ ·«¨ ©¬µ¨ ¬±·¨±¶¬·¼ ¦²±·µ²¯¯¨ §·«¨
¬±©¨µ¬²µ¬·¼¦²«²µ·q ׫¨µ¨ º¨ µ¨ ¶∏¥2ªµ²∏³¶²© µ¨ª¨ ±¨ µ¤·¬²± ¦²«²µ·§²°¬±¤±¦¨ i ³µ¨2©¬µ¨ ¦²«²µ·¬±©¨µ¬²µ¬·¼ ²± ¶¬·¨ ²© ²¯º
©µ¨ ∏´¨±¦¼²µ«¬ª«¬±·¨±·¬¶¼ ¶∏¥2ªµ²∏³¶²©µ¨ª¨ ±¨ µ¤·¬²± ¦²«²µ·§²°¬±¤±¦¨ i ³²¶·2©¬µ¨ ¦²«²µ·¬±©¨µ¬²µ¬·¼ ²± ¶¬·¨ ²© °¬§§¯¨
©µ¨ ∏´¨±¦¼ ²µ°¬§§¯¨¬±·¨±¶¬·¼o¤±§¶∏¥2ªµ²∏³¶²©³µ¨2©¬µ¨ §²°¬±¤±¦¨ i ³²¶·2©¬µ¨ ¦²«²µ·¬±©¨µ¬²µ¬·¼ ²±¶¬·¨ ²©«¬ª«©µ¨ ∏´¨±¦¼
²µ¯²º¬±·¨±¶¬·¼q׫¨ ªµ²∏³¤±§·«¨ ¶∏¥2ªµ²∏³²©¦²«²µ·¶·µ∏¦·∏µ¨ ¦«¤±ª¨§º¬·«¶¬·¨q
²·«·«¨ ¶∏¥2ªµ²∏³¶²©¦²«²µ·¶·µ∏¦·∏µ¨
²±¶¬·¨²©·«¨ ªµ²∏³²©±¨ ¤µ¥¼¶·µ¨¤° ¤±§·«¨ ªµ²∏³²© Αλνυσ µανδσηυριχα º¨ µ¨ ¶∏¥2ªµ²∏³¶²©µ¨ª¨ ±¨ µ¤·¬²±¦²«²µ·§²°¬±¤±¦¨
i ³µ¨2©¬µ¨ ¦²«²µ·¬±©¨µ¬²µ¬·¼o ¥∏··«¤·²± ¶¬·¨ ²©·«¨ ªµ²∏³ ²© Λεδυµ παλυστρε º¤¶¤ ¶∏¥2ªµ²∏³ ²© µ¨ª¨ ±¨ µ¤·¬²± ¦²«²µ·
§²°¬±¤±¦¨ i ³²¶·2©¬µ¨ ¦²«²µ·¬±©¨µ¬²µ¬·¼q׫¨µ¨ º¤¶¶∏¥2ªµ²∏³¶²©µ¨ª¨ ±¨ µ¤·¬²±¦²«²µ·§²°¬±¤±¦¨ i ³µ¨2©¬µ¨ ¦²«²µ·¬±©¨µ¬²µ¬·¼
²±¶¬·¨·²º¤µ§ ¤¨¶·o º«¬¯¨ ¶∏¥2ªµ²∏³¶²© ³µ¨2©¬µ¦²«²µ·§²°¬±¤±¦¨ i ³²¶·2©¬µ¨ ¦²«²µ·¬±©¨µ¬²µ¬·¼ ²± ¶¬·¨ ·²º¤µ§ º¨ ¶·¤±§
±²µ·«q׫¨µ¨ º¨ µ¨ uuw ©²µ¨¶·¦²°³¤µ·°¨ ±·¶o¥¨¬±ªªµ²∏³¶²©µ¨ª¨ ±¨ µ¤·¬²± ¦²«²µ·§²°¬±¤±¦¨ º«¬¯¨ ¥¨¬±ªªµ²∏³¶²©³µ¨2©¬µ¨
¦²«²µ·§²°¬±¤±¦¨ ut{©²µ¨¶·¦²°³¤µ·°¨ ±·¶q
Κεψ ωορδσ} ⁄¤¬¬±ª. ¤± ²∏±·¤¬±¶o ∂¬µª¬± ©²µ¨¶·o °²³∏¯¤·¬²± ²© Λαριξ γ µελινι o ≥·µ∏¦·∏µ¨ ²© ª¨ ±¨ µ¤·¬²±¶o ƒ¬µ¨
§¬¶·∏µ¥¤±¦¨ o≥¬·¨
干扰已成为当代生态学研究的活跃领域 ∀干扰被认为是生态系统的正常行为 o是群落发展的驱动
力 o甚至是种群维持的机制k¯¬±2¨√¨ ± ot||u ~¯¬√¨ µετ αλqot||s ~°¬¦®¨· ετ αλqot|{x ~徐化成等 ot||zl ∀许
多学者结合干扰研究种群年龄结构 o提出/年龄波0k¤ª¨ º¤√¨ l或/世代0k¦²«²µ·l概念 o并为此开展种群年
龄结构与干扰关系的研究k¯¬√¨ µετ αλqot||s ~范兆飞等 ot||u ~邱扬等 ot||z ~徐化成等 ot||vl ∀
大兴安岭北部是我国重要林区 o也是林火多发区 ∀火干扰是该区生态系统的重要因子 o对该区植被
的形成与维持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k徐化成等 ot||z ~郑焕能等 ot|{yl ∀近年来 o有一些关于兴安落叶松
kΛαριξ γ µελινιl种群年龄结构的初步研究k赵惠勋等 ot|{z ~孟宪宇 ot|{| ~范兆飞等 ot||tl ∀范兆飞等
kt||ul基于年龄波 o把兴安落叶松种群的年龄结构划分为 t代型 !u代型和多代型 v大类型 o并进一步细
分成 tt种类型 ~还研究了自然干扰因素对年龄结构的影响 ∀徐化成等kt||vl研究了受不同干扰程度的
兴安落叶松原始林年龄结构的动态 ∀在这些基础上 o本文以景观尺度上火干扰历史研究k徐化成等 o
t||zl为基础 o进一步研究了兴安落叶松种群的世代结构及其与火干扰 !立地条件之间的关系 ∀
t 研究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研究方法
本项研究是 t||v年在大兴安岭北部的阿龙山林业局进行的 ∀关于研究地区的自然条件和调查方
法详见文献k徐化成等 ot||z ~邱扬等 ot||zl ∀
u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1 基于世代数的世代结构
u1t1t 世代的划分 !世代结构类型及其空间分布 森林火做为一种重要的自然干扰因素 o其对林木种
群年龄结构的影响 o国外已有诸多报道k¯¬√¨ µετ αλqot||s ~°¬¦®¨· ετ αλqot|{xl ∀森林火可促进兴安落叶
松的发芽与更新k邱扬等 ot||z ~单建平等 ot||sl o其年龄波的形成与森林火具有密切关系k范兆飞等 o
t||ul ∀基于这些理论与现象 o本研究把每次火干扰后新补充的全部林木植株定义为一个世代k¦²«²µ·l
k¯¬√¨ µετ αλqot||sl o林冠下天然更新列为一个世代 ∀可见 o每 t个世代相当于 t个年龄波k¤ª¨ º¤√¨ l ∀
因而 o按世代数的多少 o可把兴安落叶松种群的世代结构划分为 t代型 !u代型 !v代型 , ∀
从表 t可见 o兴安落叶松种群的世代结构很丰富 o从 t代型到 y代型都存在 ∀但是世代结构的面积
分布呈正态分布 o即以 v代型与 w代型为主 o世代数过少k如 t代型和 u代型l或过多k如 x代型和 y代
型l的世代结构都较少 ∀v代型与 w代型的面积分别为 ty|1tsy «°u 和 tx{1zu «°u o占整个研究区的
vt1u h和 u|1v h o显然两者面积之和超过景观的 xs h o为景观世代结构的本底 ∀这两种世代结构的空
yt 林 业 科 学 v|卷
间分布较集中 o以 t ∗ u个主斑块及众多小斑块组成 ∀v代型主要分布在 uuw林班中部的中上坡及 uuw
林班的顶部 o另外沿 ut{山背呈断离岛状分布 ~w代型的主要斑块广泛分布在 uuw中部及上部 !ut{中下
部 ∀其它世代结构类型不仅数量较少 o而且其斑块较破碎 o空间异质性较高 ∀
表 1 兴安落叶松种群世代结构的面积分布
Ταβ . 1 Αρεα διστριβυτιον οφ χοηορτ στρυχτυρε οφ Λ . γ µελινι ποπυλατιον
世代结构
≤²«²µ·¶·µ∏¦·∏µ¨
t代型
µ²∏³²©t2¦²«²µ·
u代型
µ²∏³²©u2¦²«²µ·
v代代型
µ²∏³²©v2¦²«²µ·
w代型
µ²∏³²©w2¦²«²µ·
x代型
µ²∏³²©x2¦²«²µ·
y代型
µ²∏³²©y2¦²«²µ·
总计
≥∏°
面积 µ¨¤Π«°u xs1sw |x1s ty|1tt tx{1zu ww1ww ux1v xwu1yt
百分率 °¨ µ¦¨±·Πh |1u tz1x vt1u u|1v {1u w1z tss
u1t1u 世代数与火干扰的关系 采用线性回归法来探讨火干扰频率k火干扰次数l和平均火干扰强度
这 u个单因素与种群世代数的关系 ∀ktl火干扰频率对世代结构的影响 火干扰次数kξl与兴安落叶松
种群的世代数的线性回归式如下 }
ψ u q|t n s qtuξ ν |x ρ s qv{z | Α s qst ktl
随火干扰次数的增多 o兴安落叶松种群的世代数增多 o即高频度火后易造成种群的世代数增多 o而低频
度火干扰后易形成世代数较少的世代结构 ∀kul火干扰强度对世代结构的影响 平均火干扰强度k ξl
与兴安落叶松种群的世代数kψl的线性关系如下式 }
ψ w1{x p s1xtξ ν |x ρ s1vzu u Α s1sst kul
火干扰强度强烈地影响着兴安落叶松种群的世代结构 ∀世代数随火干扰强度的增大而减少 ∀即高
强度的火干扰易造成种群的世代数减少 o而低强度的火干扰之后易形成多代的种群结构 ∀kvl火干扰频
率与火干扰强度的综合影响 ∀综合火干扰次数与火干扰强度的火干扰类型有 {类 o即低频低强类 !低频
中强类 !低频高强类 !中频低强类 !中频中强类 !中频高强类 !高频低强类与高频中强类k邱扬 ot||wl ∀采
用方差分析与多重比较法 o分析世代数在这 {种火干扰类型之间的差异 o探讨火干扰次数与火干扰强度
对世代数的综合作用 ∀
表 2 不同火干扰类型的兴安落叶松种群的世代结构类型与世代数
Ταβ . 2 Στρυχτυρε ανδ νυµ βερ οφ χοηορτ οφ Λ . γ µελινι ποπυλατιονσ ωιτη
διφφερεντ τψπεσ οφ φιρε διστυρβανχε
火干扰类型
×¼³¨ ²©©¬µ¨ §¬¶·∏µ¥¤±¦¨
世代结构
≤²«²µ·¶·µ∏¦·∏µ¨
世代数
∏°¥¨µ²©¦²«²µ·
低频低强类 ²º ©µ¨ ∏´¨ ±¦¼ i ²¯º ¬±·¨±¶¬·¼ w代型 w p ¦²«²µ· v1y
低频中强类 ²º ©µ¨ ∏´¨ ±¦¼ i °¬§§¯¨¬±·¨±¶¬·¼ v代型 v p ¦²«²µ· v1u
低频高强类 ²º ©µ¨ ∏´¨ ±¦¼ i «¬ª«¬±·¨±¶¬·¼ v代型 v p ¦²«²µ· u1y
中频低强类 ¬§§¯¨©µ¨ ∏´¨ ±¦¼ i ²¯º ¬±·¨±¶¬·¼ w代型 w p ¦²«²µ· v1z
中频中强类 ¬§§¯¨©µ¨ ∏´¨ ±¦¼ i °¬§§¯¨¬±·¨±¶¬·¼ v代型 v p ¦²«²µ· v1w
中频高强类 ¬§§¯¨©µ¨ ∏´¨ ±¦¼ i «¬ª«¬±·¨±¶¬·¼ v代型 v p ¦²«²µ· v1t
高频低强类 ¬ª«©µ¨ ∏´¨ ±¦¼ i ²¯º ¬±·¨±¶¬·¼ w代型 w p ¦²«²µ· v1|
高频中强类 ¬ª«©µ¨ ∏´¨ ±¦¼ i °¬§§¯¨¬±·¨±¶¬·¼ v代型 v p ¦²«²µ· u1y
方差分析表明 o不同火干
扰类型间兴安落叶松种群的世
代数有显著差异 ∀多重比较结
果表明 o两两之间差异都不显
著 ∀从表 u可见 o火干扰频率
对世代数的影响不如火干扰强
度显著k如表 ul o火强相同而
火频增加 o世代数增长不显著 o
世代结构类型基本一致 ∀其
中 o低频低强类kv1yl !中频低
强类 kv1zl 与高频低强类
kv1|l o世代结构皆为 w代型 }低频中强类kv1ul !中频中强类kv1wl和高频中强类ku1yl o世代结构都为 v
代型 ~低频高强类ku1yl与中频高强类kv1tl的世代结构类型都为 v代型 ∀相反 o火频相同而火强增高 o
世代数增多 o世代结构类型从 w代型向 v代型转变 ∀
u1t1v 世代数与立地条件的关系 经数量化模型处理发现 o在海拔 !坡向 !坡度 !坡位与林型组等立
地因子中 o只有林型组对世代数有显著影响 ∀采用方差分析与多重比较的方法来讨论兴安落叶松种群
的世代结构在不同林型组之间的变化 ∀
方差分析表明 o兴安落叶松种群的世代数在不同林型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由表 v可见 o兴安落叶
松种群的世代数以溪旁林组为最多kw1y代l o显著大于杜香林组kv1s代l o赤杨林组居中kv1x代l ∀
zt 第 v期 邱 扬等 }大兴安岭北部原始林兴安落叶松种群世代结构的研究
表 3 不同林型组之间兴安落叶松种群的世代数 ≠
Ταβ . 3 Νυµ βερ οφ χοηορτ οφ Λ . γ µελινι ποπυλατιον ιν φορεστ τψπε γρουπσ
林型组
ƒ²µ¨¶··¼³¨ ªµ²∏³
溪旁林组
µ²∏³²©±¨ ¤µ¥¼ ¶·µ¨¤°
赤杨林组
µ²∏³²© Αλνυσ µανδσηυριχα
柱香林组
µ²∏³²© Λεδυµ παλυστρε
平均
¤¨±
世代数 ∏°¥¨µ²©¦²«²µ· w qy v qx v qs v qw
≠表中字母表示多重比较结果 ∀两两之间若有一个字母相同 o大小写相同则表示差异显著水平为 s1sx ~若字母相同 o大小写不相同 o表
示差异显著水平为 s1t ∀ ׫¨ ¤¯³«¤¥¨·¶µ¨³µ¨¶¨±··«¨ µ¨¶∏¯·¶©µ²° °∏¯·¬³¯¨¦²°³¤µ¬¶²± ¥¨·º¨¨ ± §¬©©¨µ¨±·©²µ¨¶··¼³¨¶q©·«¨µ¨ ¬¶·«¨ ¶¤°¨ °¤·¦«¦¤¶¨ ²©
¤¯³«¤¥¨·¥¨·º¨¨ ±·º²·¼³¨¶o·«¨ ¼ ¤µ¨ §¬©©¨µ¨±·¶¬ª±¬©¬¦¤±·¯¼ k Π s qsxl ~¬©·«¨ ¶¤°¨ ¤¯³«¤¥¨·¥∏·§¬©©¨µ¨±·°¤·¦«¦¤¶¨ o·«¨ ¼ ¤µ¨ §¬©©¨µ¨±·¶¬ª±¬©¬¦¤±·¯¼ k Π
s qtl q下同 ∀׫¨ ¶¤°¨ ¥¨ ²¯º q
212 基于火干扰的世代结构
u1u1t 兴安落叶松种群世代的划分与世代结构类型 前一节是以世代数为标准来划分世代结构类型
的 ∀本节将从干扰与种群更新的角度 o把种群划分为 v个世代 }ktl火前代 o指最近一次火干扰之后的残
存林木 o反映种群的抗火性以及在景观中的地位 ~kul火后代 o指最近一次火干扰之后更新起来的全部植
株 o反映种群的火后恢复力 ~kvl更新代 o指林冠下天然更新的幼苗幼树 o反映种群的自我恢复力k邱扬
等 ot||zl ∀一般说来 o更新代的年龄一般在 xs ¤以下 o相当于幼年世代 ~火后代的年龄一般在 xt ∗ tss ¤
之间 o相当于中年世代 ~火前代的年龄一般在 tss ¤以上 o相当于成老年世代k范兆飞等 ot||ul ∀
采用一个相对指标k即世代相对值l来代表 v个世代的对比关系 ∀世代相对值是指某世代的单位面
积的株数在种群的单位面积的总株数中所占的百分率 ∀按 v个世代的数量对比关系k即世代相对值l来
把兴安落叶松种群的世代结构类型划分为更新优势型 !火后优势型和火前优势型 v大类 !|亚类 o再进
一步细分成 tx种小类 ∀可见 o这种世代结构类型的划分可反映种群的抗火性 !火后恢复性和自我恢复
性这 v种特性的综合对比关系及维持其在景观中的地位的机制k邱扬等 ot||zl ∀
更新优势型指更新代存在并且数量最多 ∀根据火后代与火前代的存在与与否及其数量关系又可分
为 v种亚型 }ktl更新独优型 o火后代与火前代这 u个世代不存在 o只有更新代 o这相当于幼年种群 ∀kul
更新优势火前劣势型 o即更新代数量最多 o火前代数量最少或不存在 ∀这类又可再分为 u小类 o第 t类
其 v个世代都存在 o并且更新代的数量最多 o火后代次之 o火前代最少 ~第 u类火前代不存在 o更新代数
量大于火后代 ∀kvl更新优势火后劣势型 o即更新代数量最多 o火后代的数量最少或不存在 ∀这类又可
再分为 u小类 o第 t类其 v个世代都存在 o并且以更新代的数量最多 o火前代次之 o火后代最少 ~第 u类
火后代不存在 o更新代数量大于火前代 ∀
火后优势型指火后代存在并且数量最多 ∀根据更新代与火前代的存在与否及其数量关系可分为 v
种亚型 }ktl火后独优型 o更新代与火前代不存在 o只有火后代 o相当于中年种群 ∀kul火后优势火前劣势
型 o即以火后代数量最多 o火前代最少或不存在 ∀这类再分为 u小类 o第 t类其 v个世代都存在 o并且以
火后代数量最多 o更新代次之 o火前代最少 ~第 u类火前代不存在 o火后代数量大于更新代 ∀kvl火后优
势更新劣势型 o即火后代数量最多 o更新代数量最少或不存在 ∀这类还可再分为 u小类 o第 t类其 v个
世代都存在 o并且以火后代的数量最多 o火前代次之 o更新代最少 ~第 u类其更新代不存在 o火后代的数
量大于火前代 ∀
火前优势型指火前代存在并且数量最多 ∀根据更新代与火后代的存在与否及其数量关系可分为 v
种亚型 }ktl火前独优型 o更新代与火后代不存在 o只有火前代 o相当于成熟种群 ∀kul火前优势火后劣势
型 o即以火前代数量最多 o火后代最少或不存在 ∀这类可再分为 u小类 o第 t类其 v个世代都存在 o并且
以火前代数量最多 o更新代次之 o火后代最少 ~第 u类其火后代不存在 o火前代数量大于更新代 ∀kvl火
前优势更新劣势型 o即火前代数量最多 o更新代数量最少或不存在 ~这类也可再分为 u小类 o第 t类其 v
个世代都存在 o并且以火前代数量最多 o火后代次之 o更新代最少 ~第 u类其更新代不存在 o火前代的数
量大于火后代 ∀
u1u1u 兴安落叶松种群的世代结构及其空间分布 从景观整体上说k如表 wl o兴安落叶松种群的火前
代 !火后代和更新代的数量分别为 vxs株#«°pu !t vux株#«°pu和 v tzu株#«°pu o其世代结构为异龄特
征的倒 形 ∀
{t 林 业 科 学 v|卷
从世代结构类型来说 o兴安落叶松种群的世代结构类型丰富多样 o共有 v大类 !y亚类 !tu小类 ∀
从空间分布来看 o兴安落叶松种群的世代结构在空间上呈斑块状镶嵌分布 o空间异质性较高 o蔓延
性较小 ∀但是 o往往存在几个面积较大 !分布较集中的主要亚型 ∀其中 o以更新优势火前劣势型最大 o面
积为 txt1t| «°u o占景观的 uz1{y h ∀这一种类型广泛分布在 uuw的各个部位及 ut{上部 ∀火前优势更
新劣势型次之 o面积为 tv{1v «°u o占景观的 ux1w| h ∀这一类集中分布在 ut{中下部广大区域 ∀可见 o
这 u类的面积总和超过景观的一半 o为景观世代结构的本底 ∀其它各亚类的面积较小 o分布较零碎 ∀
表 4 兴安落叶松种群各世代的株数
Ταβ . 4 Νυµ βερ οφ τρεεσιν εαχη χοηορτ οφ Λ . γ µελινι ποπυλατιον
世代 ≤²«²µ· 更新代 ≤²«²µ·²©µ¨ª¨ ±¨ µ¤·¬²± 火后代 ≤²«²µ·²©³²¶·2©¬µ¨ 火前代 ≤²«²µ·²©³µ¨2©¬µ¨ 合计 ≥∏°
株数 ∏°¥¨µ²©·µ¨ Π¨k·µ¨ ¶¨#«°pul v tzu t vux vxs w {wz
u1u1v 兴安落叶松种群世代结构与火干扰的关系 采用方差分析与多重比较 o寻求各世代相对值在
影响因子各水平间的变化情况 ∀综合 v个世代的相对值的变化即为种群世代结构的变化情况 ∀火因子
采用火干扰频率k火干扰次数l与平均火干扰强度 u个单因子以及两者的综合因子 ∀
表 5 不同火频类型的兴安落叶松种群的世代结构类型与各世代的相对值
Ταβ . 5 Συβ2γρουπσ οφ χοηορτ στρυχτυρε ανδ ρελατιϖε ϖαλυε οφ χοηορτ οφ Λ . γ µελινι ποπυλατιον βετωεεν
διφφερεντ τψπεσ οφ φιρε διστυρβανχε φρεθυενχψ h
火频类型
×¼³¨ ²©©¬µ¨ §¬¶·∏µ¥¤±¦¨
©µ¨ ∏´¨ ±¦¼
世代结构 ≤²«²µ·¶·µ∏¦·∏µ¨
更新代
≤²«²µ·²©
µ¨ª¨ ±¨ µ¤·¬²±
火后代
≤²«²µ·²©
³²¶·2©¬µ¨
火前代
≤²«²µ·²©
³µ¨2©¬µ¨
低频类
²º ©µ¨ ∏´¨ ±¦¼
更新优势火前劣势型 ≥∏¥2ªµ²∏³¶²©µ¨ª¨ ±¨ µ¤·¬²±
¦²«²µ·§²°¬±¤±¦¨ i ³µ¨2©¬µ¨ ¦²«²µ·¬±©¨µ¬²µ¬·¼ ys q{y
vs qvy≤ { qz{∞ƒ
中频类
¬§§¯¨©µ¨ ∏´¨ ±¦¼
更新优势火后劣势型 ≥∏¥2ªµ²∏³¶²©µ¨ª¨ ±¨ µ¤·¬²± ¦²«²µ·
§²°¬±¤±¦¨ i ³²¶·2©¬µ¨ ¦²«²µ·¬±©¨µ¬²µ¬·¼ ww qvv
¤ uz qyz⁄ u{ qss∞
高频类
¬ª«©µ¨ ∏´¨ ±¦¼
火前优势火后劣势型 ≥∏¥2ªµ²∏³¶²©³µ¨2©¬µ¨ ¦²«²µ·
§²°¬±¤±¦¨ i ³²¶·2©¬µ¨ ¦²«²µ·¬±©¨µ¬²µ¬·¼ vu q{w
tt q|z≤§ xx qt|ƒ
火干扰频率对世代结构的影响 方差分析表明 o不同火频类型间兴安落叶松种群的各个世代的相
对值都有显著差异 ∀由表 x 可见 o更新代与火后代的相对值都随火频表现为 }低频类kys1{y h o
vs1vy h l 中频类kww1vv h ouz1yz h l 高频类kvu1{w h ott1|z h l ∀其中 o低频类的更新代相对值分别
和另外两类有显著差异 o高频类的火后代相对值分别和另外两类有显著差异 ∀相反 o火前代的相对值却
随火频表现为 }低频类k{1z{ h l 中频类ku{ h l 高频类kxx1t| h l o两两之间差异显著 ∀
火干扰频率强烈地影响着兴安落叶松种群的世代结构 ∀低频类火烧地上世代结构为更新优势火前
劣势型 o中频类火烧地上为更新优势火后劣势型 o而高频火烧地上为火前优势火后劣势型 ∀
火干扰强度对世代结构的影响 方差分析表明 o不同火强类型间兴安落叶松种群更新代的相对值
差异不显著 o火后代与火前代却存在显著差异 ∀由表 y可见 o兴安落叶松种群的更新代与火后代的相对
值都随火强类型表现为 }低强类kwt1{u h otw1|x h l 中强类kwz1u| h out1{t h l 高强类kxu1tw h o
wy1y| h l ∀其中 o高强类的火后代相对值分别和另外两类有显著差异 ∀相反 o火前代相对值的大小顺序
为 }低强类kwv1uv h l 中强类kvs1|s h l 高强类kt1tz h l ∀其中 o高强类分别和另外两类有显著差异 ∀
兴安落叶松种群的世代结构类型强烈地受到火干扰强度的影响 ∀与火干扰频率的影响相反 o低强
类火烧地上为火前优势火后劣势型 o中强类火烧地上为更新优势火后劣势型 o而高强类火烧地上世代结
构为更新优势火前劣势型 ∀
火干扰频率与火干扰强度的综合影响 方差分析表明 o不同火干扰类型间兴安落叶松种群各世代
的相对值都存在显著差异 ∀由表 z可见 o火干扰频率相同而火干扰强度增高 o优势世代基本一致k为更
新代或火前代l o而劣势世代由火后代向火前代转变 o世代结构也由火后劣势型向火前劣势型变化 ~而火
干扰强度相同而火干扰频率增多 o劣势世代基本一致k为火后代或火前代l o优势世代却明显地表现为由
更新代向火前代转变 o世代结构也由更新优势型向火前优势型变化 ∀
|t 第 v期 邱 扬等 }大兴安岭北部原始林兴安落叶松种群世代结构的研究
表 6 不同火强类型的兴安落叶松种群的世代结构类型与各世代的相对值
Ταβ . 6 Συβ2γρουπσ οφ χοηορτ στρυχτυρε ανδ ρελατιϖε ϖαλυε οφ χοηορτ οφ Λ . γ µελινι ποπυλατιον βετωεεν
διφφερεντ τψπεσ οφ φιρε διστυρβανχειντενσιτψ h
火烧强度
×¼³¨ ²©©¬µ¨ §¬¶·∏µ¥¤±¦¨
¬±·¨±¶¬·¼
世代结构
≤²«²µ·¶·µ∏¦·∏µ¨
更新代
≤²«²µ·²©
µ¨ª¨ ±¨ µ¤·¬²±
火后代
≤²«²µ·²©
³²¶·2©¬µ¨
火前代
≤²«²µ·²©
³µ¨2©¬µ¨
低强类
²º¬±·¨±¶¬·¼
火前优势火后劣势型 ≥∏¥2ªµ²∏³¶²©³µ¨2©¬µ¨ ¦²«²µ·
§²°¬±¤±¦¨ i ³²¶·2©¬µ¨ ¦²«²µ·¬±©¨µ¬²µ¬·¼ wt q{u tw q|x
wv quv≤
中强类
¬§§¯¨¬±·¨±¶¬·¼
更新优势火后劣势型 ≥∏¥2ªµ²∏³¶²©µ¨ª¨ ±¨ µ¤·¬²± ¦²«²µ·
§²°¬±¤±¦¨ i ³²¶·2©¬µ¨ ¦²«²µ·¬±©¨µ¬²µ¬·¼ wz qu| ut q{t
vs q|s⁄
高强类
¬ª«¬±·¨±¶¬·¼
更新优势火前劣势型 ≥∏¥2ªµ²∏³¶²©µ¨ª¨ ±¨ µ¤·¬²± ¦²«²µ·
§²°¬±¤±¦¨ i ³µ¨2©¬µ¨ ¦²«²µ·¬±©¨µ¬²µ¬·¼ xu qtw wy qy|
t qtz≤⁄
表 7 不同火干扰类型的兴安落叶松种群的世代结构类型与世代数
Ταβ . 7 Συβ2γρουπσ οφ χοηορτ στρυχτυρε ανδ ρελατιϖε ϖαλυε οφ χοηορτ οφ Λ . γ µελινι ποπυλατιον βετωεεν
διφφερεντ τψπεσ οφ φιρε διστυρβανχε
火干扰类型
×¼³¨ ²©©¬µ¨ §¬¶·∏µ¥¤±¦¨
世代结构
≤²«²µ·¶·µ∏¦·∏µ¨
更新代
≤²«²µ·²©
µ¨ª¨ ±¨ µ¤·¬²±
火后代
≤²«²µ·²©
³²¶·2©¬µ¨
火前代
≤²«²µ·²©
³µ¨2©¬µ¨
低频低强类 ²º
©µ¨ ∏´¨ ±¦¼ i ²¯º ¬±·¨±¶¬·¼
更新优势火后劣势 ≥∏¥2ªµ²∏³¶²©µ¨ª¨ ±¨ µ¤·¬²±
¦²«²µ·§²°¬±¤±¦¨ i ³²¶·2©¬µ¨ ¦²«²µ·¬±©¨µ¬²µ¬·¼ y| qyw x q|u vy q{w
低频中强类 ²º
©µ¨ ∏´¨ ±¦¼ i °¬§§¯¨¬±·¨±¶¬·¼
更新优势火前劣势 ≥∏¥2ªµ²∏³¶²©µ¨ª¨ ±¨ µ¤·¬²±
¦²«²µ·§²°¬±¤±¦¨ i ³µ¨2©¬µ¨ ¦²«²µ·¬±©¨µ¬²µ¬·¼ zs q{x ux qxw v qyt
≤
低频高强类 ²º
©µ¨ ∏´¨ ±¦¼ i «¬ª«¬±·¨±¶¬·¼
更新优势火前劣势 ≥∏¥2ªµ²∏³¶²©µ¨ª¨ ±¨ µ¤·¬²±
¦²«²µ·§²°¬±¤±¦¨ i ³µ¨2©¬µ¨ ¦²«²µ·¬±©¨µ¬²µ¬·¼ w| wz q|v
t qw⁄∞ƒ
中频低强类 ¬§§¯¨
©µ¨ ∏´¨ ±¦¼ i ²¯º ¬±·¨±¶¬·¼
火前优势火后劣势 ≥∏¥2ªµ²∏³¶²©³µ¨2©¬µ¨
¦²«²µ·§²°¬±¤±¦¨ i ³²¶·2©¬µ¨ ¦²«²µ·¬±©¨µ¬²µ¬·¼ v| qsu t| qvv wt qyx
⁄
中频中强类 ¬§§¯¨
©µ¨ ∏´¨ ±¦¼ i °¬§§¯¨¬±·¨±¶¬·¼
更新优势火前劣势 ≥∏¥2ªµ²∏³¶²©µ¨ª¨ ±¨ µ¤·¬²±
¦²«²µ·§²°¬±¤±¦¨ i ³µ¨2©¬µ¨ ¦²«²µ·¬±©¨µ¬²µ¬·¼ wz qwv u| quu uu q{x
中频高强类 ¬§§¯¨
©µ¨ ∏´¨ ±¦¼ i «¬ª«¬±·¨±¶¬·¼
更新优势火前劣势 ≥∏¥2ªµ²∏³¶²©µ¨ª¨ ±¨ µ¤·¬²±
¦²«²µ·§²°¬±¤±¦¨ i ³µ¨2©¬µ¨ ¦²«²µ·¬±©¨µ¬²µ¬·¼ xv qzx wx qvw s q|t
高频低强类 ¬ª«
©µ¨ ∏´¨ ±¦¼ i ²¯º ¬±·¨±¶¬·¼
火前优势火后劣势 ≥∏¥2ªµ²∏³¶²©³µ¨2©¬µ¨
¦²«²µ·§²°¬±¤±¦¨ i ³²¶·2©¬µ¨ ¦²«²µ·¬±©¨µ¬²µ¬·¼ v| qtv ts qzz
xs qts
∞ƒ
高频中强类 ¬ª«
©µ¨ ∏´¨ ±¦¼ i °¬§§¯¨¬±·¨±¶¬·¼
火前优势火后劣势 ≥∏¥2ªµ²∏³¶²©³µ¨2©¬µ¨
¦²«²µ·§²°¬±¤±¦¨ i ³µ¨2©¬µ¨ ¦²«²µ·¬±©¨µ¬²µ¬·¼ tx qy tv q|y zs qww
≤
u1u1w 世代结构与立地条件的关系 经数量模型 处理 o发现在林型组 !海拔 !坡向 !坡位和坡度等 x
个立地因子中 o只有林型组与坡向对世代结构的影响显著 ∀
林型组对世代结构的影响 方差分析表明 o不同林型组之间 o兴安落叶松种群更新代的相对值不存
在显著差异 o火后代与火前代相对值有显著差异 ∀由表 { o兴安落叶松种群更新代的相对值以溪旁林组
最大kyv1{y h l o赤杨林组次之kwy1v{ h l o杜香林组最小kwv1{| h l ~两两之间差异不显著 ∀火后代相对
值以赤杨林组最大kvs1yx h l o溪旁林组次之kus1zu h l o杜香林组最小ktw1t h l ~其中 o杜香林组与赤杨
林组之间差异显著 ∀火前代相对值以杜香林组最大kwu1st h l o赤杨林组次之kuu1|z h l o溪旁林组最小
ktx1wu h l ~其中 o杜香林组和赤杨林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
可见 o不同林型组间世代结构具有明显差异 o溪旁林组与赤杨林组的世代结构均为更新优势火前劣势
型 o杜香林组为更新优势火后劣势型 ∀
坡向对世代结构的影响 方差分析表明 o不同坡向间兴安落叶松种群各世代的相对值有显著差异 ∀
由表 |可见 o兴安落叶松种群更新代和火后代的相对值以东南坡kyu1y{ h ovv1wz h l 东坡kx|1z h o
vu1yv h l 东北坡kw{1x{ h ou{1vw h l 北坡kvy1vw h ous1xy h l 西坡kvw1tx h ot|1{x h l 西北坡
kux1{x h oy1wz h l o其中东坡的更新代相对值与西北坡有显著差异 ∀总体来说 o更新代和火后代的相对
值可分为 u类 o其中以偏东坡较大 o如东南坡 !东坡与东北坡 ~北坡与偏西坡较小 o如北坡 !西坡及西北
坡 ∀相反 o火前代的相对值以东南坡kv1yz h l 东坡kz1yz h l 东北坡kuv1s{ h l 北坡kwv1t h l 西
坡kwy h l 西北坡kyz1y{ h l o其中西北坡分别和东南坡 !东坡及东北坡有显著差异 o东坡与北坡之间的
差异显著 ∀火前代的相对值也可分为两大类 o其中以偏东坡较小 o如东南坡 !东坡及东北坡 ~北坡及偏西
坡较小 o如北坡 !西坡及西北坡 ∀
su 林 业 科 学 v|卷
表 8 不同林型组的兴安落叶松种群的世代结构与各世代的相对值
Ταβ . 8 Συβ2γρουπσ οφ χοηορτ στρυχτυρε ανδ ρελατιϖε ϖαλυε οφ χοηορτ οφ Λ . γ µελινι ποπυλατιονσιν
διφφερεντ γρουπσ οφ φορεστ τψπε h
林型组
µ²∏³¶²©©²µ¨¶··¼³¨
世代结构
≤²«²µ·¶·µ∏¦·∏µ¨
更新代
≤²«²µ·²©
µ¨ª¨ ±¨ µ¤·¬²±
火后代
≤²«²µ·²©
³²¶·2©¬µ¨
火前代
≤²«²µ·²©
³µ¨2©¬µ¨
溪旁林组 µ²∏³²©
±¨ ¤µ¥¼ ¶·µ¨¤°
更新优势火前劣势型 ≥∏¥2ªµ²∏³¶²©µ¨ª¨ ±¨ µ¤·¬²±
¦²«²µ·§²°¬±¤±¦¨ i ³µ¨2©¬µ¨ ¦²«²µ·¬±©¨µ¬²µ¬·¼ yv q{y us qzu tx qwu
赤杨林组 µ²∏³²©
Αλνυσ µανδσηυριχα
更新优势火前劣势型 ≥∏¥2ªµ²∏³¶²©µ¨ª¨ ±¨ µ¤·¬²± ¦²«²µ·
§²°¬±¤±¦¨ i ³µ¨2©¬µ¨ ¦²«²µ·¬±©¨µ¬²µ¬·¼ wy qv{ vs qyx
uu q|z
杜香林组 µ²∏³²©
Λεδυµ παλυστρε
更新优势火后劣势型 ≥∏¥2ªµ²∏³¶²©µ¨ª¨ ±¨ µ¤·¬²± ¦²«²µ·
§²°¬±¤±¦¨ i ³²¶·2©¬µ¨ ¦²«²µ·¬±©¨µ¬²µ¬·¼ wv q{| tw qts
wu qst¥
表 9 不同坡向的兴安落叶松种群的世代结构与各世代的相对值
Ταβ . 9 Χοηορτ στρυχτυρε ανδ ρελατιϖε ϖαλυε οφ χοηορτ οφ Λ . γ µελινι ποπυλατιονσλοχατεδ ιν διφφερεντ ασπεχτσ h
坡向 ¶³¨¦· 世代结构≤²«²µ·¶·µ∏¦·∏µ¨
更新代
≤²«²µ·²©
µ¨ª¨ ±¨ µ¤·¬²±
火后代
≤²«²µ·²©
³²¶·2©¬µ¨
火前代
≤²«²µ·²©
³µ¨2©¬µ¨
东南
≥²∏·«2 ¤¨¶·
更新优势火前劣势型 ≥∏¥2ªµ²∏³¶²©µ¨ª¨ ±¨ µ¤·¬²±
¦²«²µ·§²°¬±¤±¦¨ i ³µ¨2©¬µ¨ ¦²«²µ·¬±©¨µ¬²µ¬·¼ yu qy{ vv qwz v qyz
东
∞¤¶·
更新优势火前劣势型 ≥∏¥2ªµ²∏³¶²©µ¨ª¨ ±¨ µ¤·¬²± ¦²«²µ·
§²°¬±¤±¦¨ i ³µ¨2©¬µ¨ ¦²«²µ·¬±©¨µ¬²µ¬·¼ x| qzs
vu qyv z qyz≤⁄
东北
²µ·«2 ¤¨¶·
更新优势火前劣势型 ≥∏¥2ªµ²∏³¶²©µ¨ª¨ ±¨ µ¤·¬²± ¦²«²µ·
§²°¬±¤±¦¨ i ³µ¨2©¬µ¨ ¦²«²µ·¬±©¨µ¬²µ¬·¼ w{ qx{ u{ qvw uv qs{
∞
北
²µ·«
火前优势火后劣势型 ≥∏¥2ªµ²∏³¶²©³µ¨2©¬µ¨ ¦²«²µ·
§²°¬±¤±¦¨ i ³²¶·2©¬µ¨ ¦²«²µ·¬±©¨µ¬²µ¬·¼ vy qvw us qxy wv qts
⁄
西
• ¶¨·
火前优势火后劣势型 ≥∏¥2ªµ²∏³¶²©³µ¨2©¬µ¨ ¦²«²µ·
§²°¬±¤±¦¨ i ³²¶·2©¬µ¨ ¦²«²µ·¬±©¨µ¬²µ¬·¼ vw qtx t| q{x wy qss
西北
²µ·«2º ¶¨·
火前优势火后劣势型 ≥∏¥2ªµ²∏³¶²©³µ¨2©¬µ¨ ¦²«²µ·
§²°¬±¤±¦¨ i ³²¶·2©¬µ¨ ¦²«²µ·¬±©¨µ¬²µ¬·¼ ux q{x
y qwz yz qy{
≤∞
不同坡向间兴安落叶松种群的世代结构类型有两大类 o偏东坡k包括东南坡 !东坡和东北坡l的世代
结构为更新优势火前劣势型 o北坡与偏西坡k包括西坡和西北坡l为火前优势火后劣势型 ∀
林班对世代结构的影响 在 uuw林班 o兴安落叶松种群的世代结构主要为更新优势型 out{林班却
为火前优势型 ∀
v 结论与讨论
311 基于世代数的世代结构
大兴安岭北部原始林因为频繁的火干扰 o造成兴安落叶松种群世代数很丰富 o世代结构在空间上呈
斑块状镶嵌分布 o蔓延性较低 o空间异质性较高 ∀在多样化的世代结构类型中 o以 v代型与 w代型这 u
种世代结构占据主要地位 o这些主要世代结构在空间上的分布相对较聚集 o连接性较好 o往往以 t到 u
个主斑块及众多零星小斑块构成 ∀其它类型的世代结构的面积较小 o空间分布较破碎 ∀主要原因可能
是频繁的火干扰及其空间分布决定的k徐化成等 ot||zl ∀
兴安落叶松种群的世代数受火干扰频率 !火干扰强度及两者的综合影响 o相对来说以火干扰强度更
为显著 ∀低频或高强度的火干扰易造成种群的世代数减少 o世代结构趋于简单 ~高频或低强度的火干扰
易造成种群的世代数增多 o世代结构趋于复杂 ∀该结果与范兆飞等kt||ul的研究相吻合 ∀
兴安落叶松种群的世代数还随林型组类型而变化 o以溪旁林组 赤杨林组 杜香林组 ∀造成这种
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不同林型组之间干扰状况的差别k徐化成等 ot||zl ∀尽管溪旁林组的火干扰次数较
少 o但是其极易成/醉林0 o风倒干扰严重 ~雨季大水不定期地冲刷下层植被 o露出矿质土 o有利幼苗的发
生 ~另外该林型组的生产力较高 o也是造成该林型组的世代数多的一个原因 ∀相对于杜香林组来说 o赤
杨林组的火干扰次数较多 o生产力较高 o因而世代数相对较多 ∀
312 基于火干扰的世代结构
从总体来说 o兴安落叶松种群的世代结构是更新优势火前劣势型的倒 形 o反应了该种群在火频繁
的景观上的稳定性及进展性 ∀表明其维持对策主要为自我恢复性及抗火性 o表现为 选择的特征 o以
tu 第 v期 邱 扬等 }大兴安岭北部原始林兴安落叶松种群世代结构的研究
维持在景观中的地位k邱扬等 ot||zl ∀
兴安落叶松种群的世代结构类型很丰富 o存在 v大类 !y亚类和 tu小类 o空间分布呈斑块状的镶嵌
体 o空间异质性较高 o蔓延性较小 ∀这是由景观上火干扰的多样性所控制的k徐化成等 ot||zl o也反映了
该种群对火干扰适应机制的多样性k邱扬等 ot||zl ∀在多样化的世代结构类型中 o以更新优势火前劣势
型和火前优势更新劣势型这 u个主要类型的面积较大 o空间分布较聚集 ∀造成这种空间分布主要原因
可能是因为最近一次火干扰强度的空间变异tl ∀
tl邱 扬 q大兴安岭北部地区k阿龙山l自然火干扰状况与植被格局的研究 q北京林业大学硕士论文 ot||w
兴安落叶松种群的世代结构受火干扰频率 !火干扰强度及两者的综合影响 o其中火干扰频率主要对
种群的优势世代起着扶持作用 o而火干扰强度则主要对种群劣势世代起着制约作用 ∀随火频的增高及
火强的降低 o优势世代由更新代向火前代转变 o劣势世代由火前代向火后代转变 o世代结构也发生相应
的变化 ∀低频或高强火烧地上 o兴安落叶松种群的世代结构为更新优势火前劣势型 o表明种群以自我恢
复性为主要对策维持稳定性 o呈现出较强的进展性 ∀随火频的增高或火强的降低 o火后恢复性与自我恢
复性所占的地位显著降低 o抗火性则显著增高 ∀中频或中强火烧地上的世代结构变为更新优势火后劣
势型 o主要对策是自我恢复性及一定的抗火性 o都属于进展种群 ∀然而 o高频或低强火烧地上 o种群世代
结构已成为火前优势火后劣势型 o主要以抗火性及一定的自我恢复性这 u种对策维持在景观中的地位 o
种群已具有一定的衰退性k邱扬等 ot||zl ∀
兴安落叶松种群的世代结构还随立地条件而变化 ∀溪旁林组与赤杨林组的世代结构为更新优势火
前劣势型 o杜香林组为更新优势火后劣势型 ∀林型组之间 o世代结构的区别主要在于火后代与火前代的
对比关系的变化 o其适应对策主要表现为火后恢复性与抗火性的差异 ∀坡向之间兴安落叶松种群的世
代结构主要有 u种 }偏东坡为更新优势火前劣势型 o偏西及北坡为火前优势火后劣势型 ∀坡向之间的主
要区别在于火前代所占的比重的变化 ∀这是因为偏东坡比偏西坡和北坡的火干扰强度较大 !火干扰频
率较小的缘故tl ∀林班之间 o兴安落叶松种群的世代结构也主要有 u种 ouuw林班为更新优势型 out{林
班却为火前优势型 ∀这可能是因为林班的坡向差异造成的火干扰状况与立地条件的差异造成的 ∀ut{
林班偏西而 uuw林班偏东 out{比 uuw林班要干燥些 o其火干扰频率大些 o而火干扰强度要小一些k徐化
成等 ot||zl ∀
在火干扰频繁的大兴安岭北部地区 o兴安落叶松种群以 v代型与 w代型为最多 ot代型与 u代型都
较少 ∀因此 o范兆飞等kt||ul把世代结构分为 t代型 !u代型和多代型不能反映该区兴安落叶松种群的
实际状况 ∀采用基于火干扰的世代结构来研究该地区的林木的年龄结构是一种很理想的方法 ∀因为 ov
个世代的划分与世代结构类型不仅可直观地反映该区林木种群的稳定性与适应机制 o而且在野外也很
容易确定 ∀
参 考 文 献
范兆飞 o徐化成 o于汝元 q大兴安岭北部兴安落叶松种群年龄结构及其与自然干扰关系的研究 q林业科学 ot||u ou{ktl }u p tt
范兆飞 o徐化成 o于汝元等 q兴安落叶松种群直径 !树高分布和年龄结构关系的研究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ot||t otuk增刊 vl }zx p {s
孟宪宇 q天然兴安落叶松年龄结构的分析 q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ot|{| ottkvl }tz p uv
邱 扬 o杜建林 q林木种群年龄结构研究在森林生态学中的应用 q山西大学学报k自然科学版l ot||z ousktl }tsz p tts
邱 扬 o李湛东 o徐化成 q兴安落叶松种群的稳定性与火干扰关系的研究 q植物研究 ot||z otzkwl }wwt p wwy
单建平 o徐振邦 o陶大立 q试论火与兴安落叶松种子发芽条件的关系 o林业科学 ot||s ouykyl }xwx p xw|
徐化成 o李湛东 o邱 扬 q大兴安岭北部地区原始林火干扰历史的研究 q生态学报 ot||z otzkwl }vvz p vwv
徐化成 o范兆飞 q兴安落叶松原始林年龄结构动态的研究 q应用生态学报 ot||v owkvl }uu| p uvv
赵惠勋 o王义弘 o李俊清 q塔河林业局天然落叶松林年龄结构 !水平格局及经营 q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ot|{z otxk增刊l }ys p yw
郑焕能 o贾松清 o胡海清 q大兴安岭林区的林火与森林恢复 q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ot|{y otw }t p z
¯¬±2¨√ ±¨ ⁄ ≤ q°¯¤±·¶∏¦¦¨¶¶¬²±o·«¨²µ¼ ¤±§³µ¨§¬¦·¬²±q¦«¤³°¤± i ¤¯¯o ¨ º ¼²µ®ot||u
¯¬√¨ µ≤ ⁄o¤µ¶²±
≤ qƒ²µ¨¶·≥·¤±§⁄¼±¤°¬¦¶q ¦µ¤º2¬¯¯ o ¨ º ≠²µ®ot||s }wyz
°¬¦®¨·≥ × o • «¬·¨ ° ≥ q׫¨ ¦¨²¯²ª¼ ²©±¤·∏µ¤¯ §¬¶·∏µ¥¤±¦¨ ¤±§³¤·¦«§¼±¤°¬¦¶q¦¤§¨ °¬¦°µ¨¶¶o¨º ≠²µ®ot|{x
uu 林 业 科 学 v|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