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The Volatile Components of the Chinese Pine and the EAG Responses of the Dendroctonus valens (Coleoptera:Scolytidae)

油松挥发性物质分析及红脂大小蠹的触角电位反应


分布于山西的油松树脂中的挥发性物质主要成份为?-(+)-α蒎烯、(S)-(-)-β-(+)-3-蒈烯,占萜烯总量的97%以上,其中(S)-(+)-3-蒈烯的比例最大,另外还有得叶烯、(+)-柠檬烯、莰烯、阵二烯和水芹烯等成份。触角电位反应中,雄性红脂大小蠹对油松挥发性物质中(S)-(-)-α-蒎烯、柠檬烯和(S)-(+)-3-蒈烯的反应较为强烈,而雌性红脂大小蠹对油桦挥发性物质中(S)-(+)-3-蒈烯、柠檬烯、(S)-(-)-α-蒎烯和得叶烯的反应较为强烈。雌性红脂大小蠹较雄性红脂大小蠹对这些挥发性物质更为敏感。寄生于我国油松的红脂大小蠹对树体挥发物的反应与原产地美国有较大的差异,产生变化可能与寄主挥发物成分和环境变化有关,但其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The volatile compositions of Chinese Pine (Pinus tabulaeformis) are analyzed. The main turpentine volatiles are ?-(+)-α-pinene, (S)-(-)-β-pinene, (S)-(+)-3-carene (the largest) which occupy more than 97% of the total. There are also myrcene, (+)-limonene, camphene, terpinen and phellandrene. In the experiment of Electroantennograms(EAG), the male of red turpentine beetles are sensitive to (S)-(-)-α-pinene、limonene and (S)-(+)-3-carene; while the female of the red turpentine beetles are sensitive to (S)-(+)-3-carene、limonene、(S)-(-)-α-pinene and myrcene. The female are more sensitive to the volatiles than the male. There is much difference in response of Dendroctonus valens in Chinese pine compared to that in USA in ponderosa pine. The volatile difference of the two pine species and the environment condition may contribute to this change. Further study on the mechanism of the change is needed.


全 文 :第 wu卷 第 x期
u s s y年 x 月
林 业 科 学
≥≤Œ∞‘׌„ ≥Œ∂ „∞ ≥Œ‘Œ≤„∞
∂²¯1wu o‘²1x
¤¼ou s s y
油松挥发性物质分析及红脂大小蠹的触角电位反应 3
王鸿斌t ov 王玉刚t 张 真t 金幼菊u 周淑芷t
kt1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国家林业局森林保护学重点实验室 北京 tsss|t ~
u1北京林业大学生物中心 北京 tsss{v ~ v1 中国农业大学 Œ°Œ≥×实验室 北京 tsss|wl
摘 要 } 分布于山西的油松树脂中的挥发性物质主要成份为k• l p k n l p Αp蒎烯 !k≥l p k p l p Βp蒎烯和k≥l p
k n l p v p蒈烯 o占萜烯总量的 |z h以上 o其中k≥l p k n l p v p蒈烯的比例最大 o另外还有香叶烯 !k n l p柠檬烯 !
莰烯 !孟二烯和水芹烯等成份 ∀触角电位反应中 o雄性红脂大小蠹对油松挥发性物质中 k≥l p k p l p Αp蒎烯 !柠檬
烯和k≥l p k n l p v p蒈烯的反应较为强烈 o而雌性红脂大小蠹对油松挥发性物质中k≥l p k n l p v p蒈烯 !柠檬烯 !
k≥l p k p l p Αp蒎烯和香叶烯的反应较为强烈 ∀雌性红脂大小蠹较雄性红脂大小蠹对这些挥发性物质更为敏感 ∀
寄生于我国油松的红脂大小蠹对树体挥发物的反应与原产地美国有较大的差异 o产生变化可能与寄主挥发物成分
和环境变化有关 o但其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
关键词 } 红脂大小蠹 ~油松 ~挥发性物质 ~触角电位
中图分类号 }≥zt{1z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tsst p zw{{kussylsx p ss{w p sx
收稿日期 }ussw p sx p t| ∀
基金项目 }|zv项目kussu≤…tttwssl !十五攻关kusst…„xs|…s|sul !{yv项目kussv „„uw|szsl和 |w{项目≈usss p t|kul 资助 ∀
3 张真为通讯作者 ∀
Τηε ς ολατιλε Χοµ πονεντσ οφ τηε Χηινεσε Πινε ανδ τηε ΕΑΓ Ρεσπονσεσ οφ τηε
∆ενδροχτονυσϖαλενσ kΧολεοπτερα}Σχολψτιδαεl
• ¤±ª ‹²±ª¥¬±tov • ¤±ª≠∏ª¤±ªt «¤±ª«¨ ±t ¬± ≠²∏­∏u «²∏≥∏½«¬t
kt1 Ρεσεαρχη Ινστιτυτε οφ Φορεστ Εχολογψo Ενϖιρονµεντ ανδ Προτεχτιον o ΧΑΦ ΚεψΛαβ q οφ Φορεστ Προτεχτιον οφ Στατε Φορεστρψ Αδµινιστρατιον Βειϕινγ tsss|t ~
u1 Χολλεγε οφ Βιολογψ Σχιενχε ανδ Τεχηνολογψo ΒΦΥ Βειϕινγ tsss{v ~ v1 ΙΠΜΙΣΤ Λαβ qo ΧΑΥ Βειϕινγ tsss|wl
Αβστραχτ } ׫¨ √²¯¤·¬¯¨ ¦²°³²¶¬·¬²±¶²© ≤«¬±¨ ¶¨ °¬±¨ k Πινυσ ταβυλαεφορµισl ¤µ¨ ¤±¤¯¼½¨ §q׫¨ °¤¬±·∏µ³¨ ±·¬±¨ √²¯¤·¬¯¨ ¶¤µ¨
k• l p k n l p Αp ³¬±¨ ±¨ ok≥l p k p l p Βp ³¬±¨ ±¨ ok≥l p k n l p v p ¦¤µ¨±¨ k·«¨ ¤¯µª¨¶·l º«¬¦«²¦¦∏³¼ °²µ¨ ·«¤± |z h ²©
·«¨ ·²·¤¯ q ׫¨µ¨ ¤µ¨ ¤¯¶² °¼µ¦¨±¨ o k n l p ¬¯°²±¨ ±¨ o ¦¤°³«¨ ±¨ o ·¨µ³¬±¨ ± ¤±§ ³«¨¯¯¤±§µ¨±¨ q Œ± ·«¨ ¬¨³¨µ¬°¨ ±·²©
∞¯ ¦¨·µ²¤±·¨±±²ªµ¤°¶k∞„Šl o·«¨ °¤¯¨²©µ¨§·∏µ³¨ ±·¬±¨ ¥¨ ·¯¨¨¶¤µ¨ ¶¨±¶¬·¬√¨ ·²k≥l p k p l p Αp ³¬±¨ ±¨ !¯¬°²±¨ ±¨ ¤±§k≥l p
k n l p v p ¦¤µ¨±¨ ~º«¬¯¨ ·«¨ ©¨ °¤¯¨²©·«¨ µ¨§·∏µ³¨ ±·¬±¨ ¥¨ ·¯¨¨¶¤µ¨ ¶¨±¶¬·¬√¨ ·² k≥l p k n l p v p ¦¤µ¨±¨ !¯¬°²±¨ ±¨ !k≥l p
k p l p Αp ³¬±¨ ±¨ ¤±§ °¼µ¦¨±¨ q ׫¨ ©¨ °¤¯¨¤µ¨ °²µ¨ ¶¨±¶¬·¬√¨ ·²·«¨ √²¯¤·¬¯¨ ¶·«¤± ·«¨ °¤¯¨q ׫¨µ¨ ¬¶ °∏¦«§¬©©¨µ¨±¦¨ ¬±
µ¨¶³²±¶¨ ²© ∆ενδροχτονυσϖαλενσ¬± ≤«¬±¨ ¶¨ ³¬±¨ ¦²°³¤µ¨§·²·«¤·¬± ˜≥„ ¬± ³²±§¨µ²¶¤³¬±¨ q׫¨ √²¯¤·¬¯¨ §¬©©¨µ¨±¦¨ ²©·«¨ ·º²
³¬±¨ ¶³¨¦¬¨¶¤±§·«¨ ±¨√¬µ²±°¨ ±·¦²±§¬·¬²± °¤¼ ¦²±·µ¬¥∏·¨·²·«¬¶¦«¤±ª¨ q ƒ∏µ·«¨µ¶·∏§¼ ²±·«¨ °¨ ¦«¤±¬¶° ²©·«¨ ¦«¤±ª¨ ¬¶
±¨ §¨¨§q
Κεψ ωορδσ} ∆ενδροχτονυσϖαλενσ~ Πινυσταβυλαεφορµισ~√²¯¤·¬¯¨ ¶~¨¯ ¦¨·µ²¤±·¨±±²ªµ¤°¶k∞„Šl
松树是我国重要的森林资源之一 o主要有马尾松k Πινυσ µασσονιαναl !油松k Πq ταβυλαεφορµισl !云南松k Πq
ψυννανενσισl和红松k Πq κοραιενσισl等 o总面积约为 w sss万 «°u ∀长期以来 o随着人工林面积不断的增加 o森
林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以及气候的反常 o致使松树资源受到各种虫害的严重威胁 ∀红脂大小蠹kµ¨§
·∏µ³¨ ±·¬±¨ ¥¨ ·¯¨¨ l o又名强大小蠹k ∆ενδροχτονυσϖαλενσlk殷惠芬 ousssl属于鞘翅目k≤²¯ ²¨³·¨µ¤l小蠹科k≥¦²¯¼·¬§¤¨ l
大小蠹属k ∆ενδροχτονυσl o在我国为一新记录的传入种 ∀它是该属害虫中体形最大的一种 o主要危害以松树
为主的针叶树干基和根部 ∀在其原产地 ) ) ) 美国 !墨西哥 !加拿大是一个广泛分布 o但危害较小的森林害虫
k…µ¬ª«·ετ αλqot|zy ~ƒ∏µ±¬¶¶ ετ αλqot||z ~≤¬¥µ¬¤± ετ αλqot||xl ∀自 t||{年在我国山西发现红脂大小蠹危害
健康油松以来 o其危害程度日趋严重 o现已扩展到河南 !河北和陕西 o给我国林业造成了严重损失 ∀它可导致
几年生至几十年生的树木在较短的时间内死亡 o且扩散蔓延迅速 ∀据统计 ot|||年底 o该虫在河北 !河南 !山
西 v省发生面积 xu1y万 «°u o其中严重危害 tv万 «°u o个别地区油松死亡率高达 vs h o已导致 yss多万株的
松树枯死k李计顺等 ousstl ~usss年仅在山西省 o危害面积已达 ty1u|万 «°u o成灾面积 |1tt万 «°u o已有
vwu1w万株成材油松受害枯死 ∀虫害发生区涉及山西省境内的晋城市 !长治市 !太原市 !阳泉市 !临汾地区 !
晋中地区 !吕梁地区 !忻州地区等 {个地市和省直中条山 !太岳山 !吕梁山 !关帝山 !黑茶山等 x个森林经营局
以及天龙山 !乌金山等国家 !省级自然保护区 !森林公园 ∀严重受害林地的有虫株率达 {s h o松树死亡率达
vs h以上 ∀红脂大小蠹危害的严重程度不亚于国家级森林植物检疫对象美国白蛾k Ηψπηαντρια χυνεαl和松材
线虫k Βυρσαπηελενχηυσ ξψλοπηιλυσl病 o已成为我国林业生产重要的森林害虫之一tl ∀
tl 吴 坚 o杨忠歧 o宋玉双 o等 qusss q赴美红脂大小蠹防治考察报告 q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研究表明 }树体挥发性物质的组分可以提供给小蠹虫有关树是否易于攻击的信息k∞µ¥¬¯ª¬± ετ αλqo
usssl ∀寄主树的挥发性物质是对红脂大小蠹起到干扰选择与聚集的主要化学物质k∂¬·¨ ετ αλqot|yul ∀雌
雄红脂大小蠹被受伤树和病树分泌的树脂所吸引k…²µ§¨± ετ αλqot|{xl o并经常攻击那些已经被其他小蠹虫
攻击过的树干的基部k‹²¥¶²± ετ αλqot||vl ∀松树体内单萜类物质的浓度在干旱 !根部真菌的感染 !落叶的
影响下发生改变kŽ¯¨ ³½¬ª ετ αλqot||xl ∀蠹虫的侵入也会引起寄主树单萜类物质的浓度及其释放速率的
改变 ∀
因此 o了解红脂大小蠹在我国的主要寄主油松的挥发物自然状况及蠹害侵入的反应 o是更好地利用其特
性进行信息素监测控制的前提和基础 ∀为了对该种害虫的信息素及其在寄主选择和为害机制中的作用进行
研究 o王鸿斌等kussxl明确了油松挥发物质的基本成分有 ux种 o本文重点分析了红脂大小蠹成虫羽化高峰
期油松主要成分萜烯类及红脂大小蠹对其的触角电位反应 o结果报道如下 ∀
表 1 试验所用化学物质
Ταβ .1 Χηεµιχαλ πυριτιεσ οφ τεστεδ χοµ πουνδσ
物质名称
≤«¨ °¬¦¤¯ ±¤°¨
分子式
²¯ ¦¨∏¯¤µ
©²µ°∏¯¤µ
相对分子
质量 Μµ
纯度
°∏µ¬·¨¶Πh
生产厂家
°µ²§∏¦¨µ
k≥l p k p l p Αp蒎烯
k≥l p k p l p Αp ³¬±¨ ±¨ ≤ts ‹ty tvy1uw |{
„≤• ’≥公司 比利时
„¦µ²¶’µª¤±¬¦¶≤²µ³qo …¨ ª¯¬∏°
k• l p k n l p Αp蒎烯
k• l p k n l p Αp ³¬±¨ ±¨ ≤ts ‹ty tvy1uw |{
„≤• ’≥公司 比利时
„¦µ²¶’µª¤±¬¦¶≤²µ³qo …¨ ª¯¬∏°
k≥l p k p l p Βp蒎烯
k≥l p k p l p Βp ³¬±¨ ±¨
≤ts ‹ty tvy1uw  |{ „≤• ’≥公司 比利时„¦µ²¶’µª¤±¬¦¶≤²µ³qo …¨ ª¯¬∏°
k≥l p k n l p v p蒈烯
k≥l p k n l p v p ¦¤µ¨±¨ ≤ts ‹ty tvy1uw |s
东京化成工业株式会社 日本
ײ®¼² ≤«¨ °¬¦¤¯ Œ±§∏¶·µ¼ ≤²qo·§o¤³¤±
k p l p柠檬烯
k p l p ¬¯°²±¨ ±¨ ≤ts ‹ty tvy1uw |u
„≤• ’≥公司 比利时
„¦µ²¶’µª¤±¬¦¶≤²µ³qo …¨ ª¯¬∏°
k n l p柠檬烯
k n l p ¬¯°²±¨ ±¨ ≤ts ‹ty tvy1uw |x
„≤• ’≥公司 比利时
„¦µ²¶’µª¤±¬¦¶≤²µ³qo …¨ ª¯¬∏°
香叶烯
¼µ¦¨±¨ ≤ts ‹ty tvy1uw |s
„≤• ’≥公司 比利时
„¦µ²¶’µª¤±¬¦¶≤²µ³qo …¨ ª¯¬∏°
t 材料和方法
111 油松挥发性物质的分析 t1t1t
样品的采集 于 ussu年 x月在山西
省沁源县赤石桥乡榆坪口东坡的山上
使用了循环采气的方式进行了样品的
原始状态下的活体采集 ∀试验采用北
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 o北京市新
华劳动科贸有限公司生产的 ±≤2t大
气采集仪 ∀吸附剂采用从迪马公司购
进的 × ±¨¤¬2Š• ∀采集了包括未受害树
的树干及松针 !已受害的油松的树干
及松针的挥发性物质 o每种 x个重复 ∀
将树干用宽xs ¦°的聚乙烯薄膜包裹 o
用封口机将其密封 o两端垫上脱脂棉 o
用铁丝扎紧 o使树干内部成为一个密
闭的环境 ∀将大气采集仪两端的管子
插入到聚乙烯薄膜的内部 ∀先将包裹处的空气用大气采集仪排空 o补充入经过滤的空气后 o再加上吸附管进
行样品的采集 ∀采集松针挥发性物质时 o选择枝干 o用聚乙烯薄膜套袋从顶端套入 xs ¦°o密封套袋口 o插入
采集管进行采集 ∀样品的采集时间为 s1x «o气体流速为s1x #°¬±pt ∀被采集油松树干的直径在 uu ∗ ux ¦°
之间 ∀每个吸附管内装入经活化处理后 tss °ª的 × ±¨¤¬2Š• ∀
t1t1u 样品的分析 在北京林业大学生物中心 o通过热脱附 p低温 p捕集装置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o对样
品进行分析 ∀气相色谱 p质谱联用中气相色谱为 ≤∞ Œ‘≥ו ˜∞‘× 公司的 ו „≤∞א usss o质谱为 ƒŒ‘‘ŒŠ„‘
公司的 ∂ ’≠„Š∞•  „≥≥ ∀热脱附仪采用 ≤‹• ’°„≤Ž公司的 ≤°2wsts×׌Π×≤× ∀ ×≤× 操作条件为 }载气压力
us ®°¤o进样口温度 uxs ε o冷阱温度 p tus ε o热脱附温度 uxs ε kts °¬±l o进样时冷阱温度 uys ε kt °¬±l ~Š≤
分析条件为 }色谱柱 ≤°2≥¬¯{ ²º …¯ ¨¨§Π≥kys ° ≅ s1ux °° ≅ s1ux Λ°l o分流方式 tΒy1zx o载气压力 }us ®°¤o初
始温度 ws ε k保持 v °¬±l ~以 y ε #°¬±pt程序升温至 uxs ε k保持 v °¬±l ~≥工作条件为 }∞Œ源 o电子能量 zs
x{ 第 x期 王鸿斌等 }油松挥发性物质分析及红脂大小蠹的触角电位反应
∂¨ o质量范围 u| ∗ vxs ∏o扫描速度 s1w ¶#¶¦¤±pt oŠ≤А≥接口温度 uxs ε o离子源温度 uss ε o灯丝电流 txs
Λ„ ∀
表 2 油松主要萜烯类挥发性组分和测试结果
Ταβ .2 Χοµ ποσιτιον οφ τερπενε ϖολατιλεσ ον Π . ταβυλαεφορµισ
物质名称
≤«¨ °¬¦¤¯ ±¤°¨
结构图
≥·µ∏¦·∏µ¨
保留时间
• ·¨¤¬±¨ §·¬° Π¨°¬±
k• l p k n l p Αp蒎烯
k• l p k n l p Αp ³¬±¨ ±¨ tv1|y
莰烯
≤¤°³«¨ ±¨ tw1wt
k≥l p k p l p Βp蒎烯
k≥l p k p l p Βp ³¬±¨ ±¨
tx1v|
香叶烯
¼µ¦¨±¨ tx1w|
k≥l p k n l p v p蒈烯
k≥l p k n l p v p ¦¤µ¨±¨ ty1u|
孟二烯
× µ¨³¬±¨ ±¨ ty1wz
k n l p柠檬烯
k n l p ¬¯°²±¨ ±¨ ty1{z
Αp水芹烯
Αp ³«¨¯¯¤±§µ¨±¨ ty1|y
112 红脂大小蠹对油松挥发性物质
触角电位的反应
红脂大小蠹采自山西省沁源县赤
石桥乡庄儿上村 ∀采回后 y1x ε 下保
存待用 ∀试验所用触角电位仪为荷兰
≥≠‘×∞≤‹公司生产的 Œ⁄„≤ p uvu ∀刺
激控制装置为 ≤≥ p sx o∞„Š探针的内
部放大系数为 ts ≅ o刺激持续 t ¶o脉
冲气体流速为yss °#°¬±pt o持续的
空气流速为u sss °#°¬±pt ∀试验用
表 t所示物质原液 us ˏo以空白刺激
作为对照 ∀同一个样品用于对所有不
同虫子进行刺激 o同一个虫子要接受
每一个样品的刺激 ∀样品的刺激顺序
由计算机生成的随机数确定 ∀分雌雄
各重复 x次 ∀
u 结果
211 油松挥发性物质的分析
经过气相色谱和质谱的分析 o用
标准样品内标分析比较 o发现 x月采
集的所有样品中萜烯类含量最多 o主
要为k≥l p k n l p v p 蒈烯 ok• l p
k n l p Αp蒎烯和k≥l p k p l p Βp蒎
烯 o占萜烯总量的 |z h以上 ∀另外还
含有少量的k n l柠檬烯 !k≥l p k p l p Αp蒎烯 !香叶烯 !莰烯 !孟二烯和水芹烯等成份 o以及微量的芳香族和
烷烃类化合物 ∀油松主要萜烯类挥发性组分和测试结果如表 u ∀已受红脂大小蠹危害和未受害油松的主要
挥发性萜烯组分平均相对含量见表 v ∀
表 3 不同样品挥发性萜烯组分平均相对含量
Ταβ .3 Μεαν ρελατιϖε ρατιο οφ τερπενε ϖολατιλεσιν ϖαριουσσαµ πλεσ
物质名称
≤«¨ °¬¦¤¯ ±¤°¨
相对比例 • ¨¯¤·¬√¨ µ¤·¬²Πh
受害木 ⁄¤°¤ª¨§ 未受害 ˜±§¤°¤ª¨§
针叶 ‘¨ §¨¯¨ 基干 ×µ∏±® 针叶 ‘¨ §¨¯¨ 基干 ×µ∏±®
k• l p k p l p Αp蒎烯k• l p k p l p Αp ³¬±¨ ±¨ uz qss ? u qsw vw quv ? x qxt ux q{{ ? w qzv u| qyz ? v q{z
莰烯 ≤¤°³«¨ ±¨ s qtx ? s qsu s quu ? s qts s qtv ? s qsy s qtw ? v q{z
k≥l p k p l p Βp蒎烯k≥l p k p l p Βp ³¬±¨ ±¨ uy qy{ ? t qwv uy qz| ? v qst uw q{{ ? u quu u{ qut ? u qzv
香叶烯 ¼µ¦¨±¨ t qsv ? s quv s q{ ? s qxu s q{v ? s qvy s qz{ ? v qvz
k≥l p k n l p v p蒈烯k≥l p k n l p v p ¦¤µ¨±¨ ww qww ? v qtz vy qw| ? x q|v wz qzv ? y qzv ws qxy ? z qs|
孟二烯 × µ¨³¬±¨ ±¨ s qs| ? s qsv s qsz ? s qsu s qsz ? s qsv s qsy ? s qsz
k n l p柠檬烯k n l p ¬¯°²±¨ ±¨ s qxv ? s qtv t qvx ? t q{| s qwv ? s qts s qx ? u qwz
Αp水芹烯 Αp ³«¨¯¯¤±§µ¨±¨ s qs{ ? s qsu s qsy ? s qsu s qsw ? s qsu s qsz ? s qsy
表 v表明 }未受害油松和受害油松中k≥l p k n l p v p蒈烯相对含量针叶比树干高 ok• l p k n l p Αp蒎烯
相对含量针叶比树干低 o但差异不显著 o受害油松针叶和树干k≥l p k p l p Βp蒎烯基本相似 o而未受害油松
针叶比树干k≥l p k p l p Βp蒎烯少 ∀无论对于针叶还是树干 o受害木中k≥l p k n l p v p蒈烯比例显著低 o而
k n l p柠檬烯 !k• l p k n l p Αp蒎烯则相对偏高 o其他成分比例则相对变化不大k Π€ s1sxl ∀
y{ 林 业 科 学 wu卷
212 红脂大小蠹对油松挥发性物质触角电位的反应
红脂大小蠹对油松挥发性物质触角电位的反应见图 t o雄性红脂大小蠹对各种物质的反应中只有k p l
p柠檬烯的触角电位反应值与对照之间的差异达到了显著性的水平 ∀k≥l p k p l p Αp蒎烯 !k n l p柠檬烯
和k≥l p k n l p v p蒈烯与对照达到了 |s h的显著性差异 ∀各种刺激化合物引起的触角电位的反应之间没
有显著性的差异 ∀雌性红脂大小蠹k图 ul对k≥l p k n l p v p蒈烯 !k n l p柠檬烯 !k p l p柠檬烯 !k• l p k n l
p Αp蒎烯 !k≥l p k p l p Αp蒎烯和香叶烯的反应与对照之间达到了显著性的差异 ∀各种刺激化合物引起的
触角电位反应之间没有显著性的差异 ∀雌虫对树体挥发性物质的反应较雄虫强烈 ∀
v 讨论
野外诱捕的结果显示 }k≥l p
k n l p v p蒈烯的吸引作用最强 o增
加柠檬烯能显著降低诱芯的引诱作
用k≥∏± ετ αλqousswl ∀在油松挥发
性萜烯类中也是k≥l p k n l p v p蒈
烯所占的比例也最多 o山西未受害
油松中比例显著高于受害油松 o说
图 t 各种化合物的触角反应值
ƒ¬ªqt ∞„Š • ¶¨³²±¶¨ ²© ∆ q ϖαλεν󷲫²¶·°²±²·¨µ³¨ ±¨ ¶
明油松受害后树体对其的引诱作用
降低 o而k n l p柠檬烯 !k• l p k n l
p Αp蒎烯则相对较低 ok≥l p k n l p
v p蒈烯的含量较少 o被危害油松树
干中成份与此相反 ∀触角电位的研
究结果是柠檬烯和k≥l p k n l p v p
蒈烯的作用最强 o结合野外引诱结
果说明 }前者是抑制作用 o后者是引
诱作用 ∀雌性红脂大小蠹对树体挥
发性物质的触角电位的反应较雄性
强烈 o尤其对k≥l p k n l p v p蒈烯的
作用最强 o这与雌虫先侵入树体 o而
后再诱引雄虫入侵的现象恰好吻
合 ∀ • ∏§¬±¶®¼等kt|zyl在研究黄杉大小蠹k ∆ενδροχτονυσ πσευδοτσυγαεl时 o提出声音信号和化学信号一起在小
蠹虫与寄主之间起着共同作用 o化学信息的刺激能激发雌雄虫发出的摩擦声音的频率和强度 o而又能诱发雌
雄虫产生不同的信息素 o产生聚集和趋避作用 ∀而红脂大小蠹雌雄存在明显不同的声音信号 o因此 o笔者推
测 }在红脂大小蠹寻找寄主树的过程中 o雌虫在树体利他激素的作用下先行到达寄主树 o雄虫在雌虫分泌的
信息素和树体分泌的利他激素共同作用下 o入侵寄主树 o实现侵入过程 o而后雄性红脂大小蠹发出尖锐的声
音和趋避信息 o驱避其他雄性红脂大小蠹的入侵 o实现 tΒt的配对 o这方面的研究尚无相关研究 ∀对性信息
素及雄虫发出的声音的作用还需要进一步试验研究证实 ∀
国内红脂大小蠹触角电位的反应与国外的结果有显著的不同 ∀ • «¬·¨等kt||vl研究认为 o雌性和雄性红
脂大小蠹对树体挥发性物质的反应没有什么不同 ∀另外他们测定的红脂大小蠹对各种挥发性物质的反应值
的大小顺序也与实验结果有差异 ∀最为明显的差异为对k≥l p k p l p Βp蒎烯的反应k表 w和表 xl o在 ‹²¥¶²±
的试验过程中红脂大小蠹对k≥l p k p l p Βp蒎烯的反应最为强烈 o对k• l p k n l p柠檬烯的反应最弱 o但是
在作者的试验中对k≥l p k p l p Βp蒎烯最弱 o对k n l p柠檬烯的反应却高居第 u位 ∀对其他各种物质反应
也都不同 ∀引起这种差异的原因可能有几个方面 o一是寄主不一样 o在美国主要危害黄松k Πq πονδερσαεl o糖
松k Πqλαµβερτιαναl o而在中国主要危害油松 o也危害华山松k Πq αρµανδιl !白皮松k Πq βυνγεαναl等 o不同松树
种类的挥发物成分是不一样的 o‹²¥¶²±等kt||vl的研究主要是针对美国黄松和糖松 ∀从美国两种松树的挥
发物含量k表 yl o中可以看出 ok≥l p k p l p Βp蒎烯和k≥l p k p l p Αp蒎烯的含量较大 o触角电位的反应也
z{ 第 x期 王鸿斌等 }油松挥发性物质分析及红脂大小蠹的触角电位反应
较强 o而油松中k≥l p k n l p v p蒈烯含量最大 o而相应的触角电位反应和野外引诱作用也较强 o但柠檬烯含
量很少 o触角电位反应也很大 o红脂大小蠹对寄主挥发物的反应的产生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o但可以肯
定寄主挥发物成分的不同 o会影响小蠹虫的反应 ~另外环境条件的改变 o也可能对此产生影响 ∀所有这些问
题都有待于深入研究 ∀
表 4 触角电位试验结果( Ωηιτε ετ αλ . , 1993)
Ταβ .4 ΕΑΓ Ρεσυλτ ( Ωηιτε ετ αλ . , 1993)
化合物 ≤«¨ °¬¦¤¯ ∞„ŠΠΛ∂
k≥l p k p l p Βp蒎烯 k≥l p k p l p Βp ³¬±¨ ±¨ wyz ? tyx
k≥l p k p l p Αp蒎烯 k≥l p k p l p Αp ³¬±¨ ±¨ wxu ? txx
香叶烯 ¼µ¦¨±¨ v{x ? uyu
k≥l p k p l p柠檬烯 k≥l p k p l p ¬¯°²±¨ ±¨ us{ ? txw
k≥l p k n l p v p蒈烯 k≥l p k n l p v p ¦¤µ¨±¨ t|v ? ttx
k• l p k n l p Αp蒎烯 k• l p k n l p Αp ³¬±¨ ±¨ tyu ? |u
k• l p k n l p柠檬烯 k• l p k n l p ¬¯°²±¨ ±¨ twy ? zt
表 5 触角电位试验结果
Ταβ .5 ΕΑΓ Ρεσυλτ
化合物 ≤«¨ °¬¦¤¯ ∞„ŠΠ°∂
k p l p柠檬烯 k p l p ¬¯°²±¨ ±¨ t qwsx | ? s q|xu |
k n l p柠檬烯 k n l p ¬¯°²±¨ ±¨ t qwsx ? s qyww |
k≥l p k n l p v p蒈烯 k≥l p k n l p v p ¦¤µ¨±¨ t qvys v ? s qyyx t
k≥l p k p l p Αp蒎烯 k≥l p k p l p Αp ³¬±¨ ±¨ t qvwu z ? s qy|| x
k• l p k n l p Αp蒎烯 k• l p k n l p Αp ³¬±¨ ±¨ t qu|wy ? s qxtvy
香叶烯 ¼µ¦¨±¨ t qs{v z ? s qy|w z
k≥l p k p l p Βp蒎烯 k≥l p k p l p Βp ³¬±¨ ±¨ s q{{t ? s qwt| w
表 6 美国两种红脂大小蠹寄主的主要挥发物含量百分比(Ηοβσον ετ αλ . , 1993)
Ταβ .6 ς ολατιλε χοµ ποσιτιονσ οφ τωο πινε σπεχιεσιν Υνιτεδ Στατε(Ηοβσον ετ αλ . , 1993) h
化合物 ≤«¨ °¬¦¤¯ 黄松 Πq πονδεροσαε 糖松 Πqλαµβερτιανα
k≥l p k p l p Βp蒎烯 k≥l p k p l p Βp ³¬±¨ ±¨ vx q{ ? w qv us qv ? | qz
k≥l p k n l p v p蒈烯 k≥l p k n l p v p ¦¤µ¨±¨ vw qw ? w qu w qz ? u qv
香叶烯 ¼µ¦¨±¨ z qs ? u qt w qx ? u qw
k≥l p k p l p柠檬烯 k≥l p k p l p ¬¯°²±¨ ±¨ x qx ? w qu s qt ? s qu
k• l p k n l p柠檬烯 k• l p k n l p ¬¯°²±¨ ±¨  s qt ? s qt s qt ? s qt
k≥l p k p l p Αp蒎烯 k≥l p k p l p Αp ³¬±¨ ±¨ tw qv ? u qv ut qt ? z qt
k• l p k n l p Αp蒎烯 k• l p k n l p Αp ³¬±¨ ±¨ s q| ? s qw wz q| ? t| qu
k≥l p k p l p Βp水芹烯 k≥l p k p l p Βp ³«¨¯¯¤±§µ¨±¨ s qy ? s qt s qv ? s qt
参 考 文 献
李计顺 o常国彬 o宋玉双 o等 qusst q实施工程治理控制红脂大小蠹虫灾 ) ) ) 对红脂大小蠹暴发成因及治理对策的探讨 q中国森林病虫 ow }twt p
tww
殷惠芬 qusss q强大小蠹的简要的形态学特征和生物学特征 q动物分类学报 ouxktl }wv otus
王鸿斌 o张 真 o孔祥波 o等 qussx q油松萜烯类挥发物释放规律与红脂大小蠹危害关系研究 q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ouzkul }zx p {s
…²µ§¨± ‹ qt|{x q„ªªµ¨ª¤·¬²± ³«¨µ²°²±¨ ¶ΜŠ¬¯¥¨µ·Œ §¨¶q≤²°³µ¨«¨ ±¶¬√¨Œ±¶¨¦·°«¼¶¬²¯²ª¼ …¬²¦«¨ °¬¶·µ¼¤±§°«¤µ°¤¦²¯²ª¼ q’¬©²µ§}°¨ µª¤°²± °µ¨¶¶ouxz p
u{x
…µ¬ª«·⁄ ∞qt|zy qŒ±¶¨¦·¶¤±§ „µ¤¦«±¬§¶²© ≤¤±¤§¤q°¤µ·u q׫¨ ¥¤µ® ¥¨ ·¯¨¨¶²© ≤¤±¤§¤¤±§ „®¤¶®¤q≤²¯ ²¨³·¨µ¤}≥¦²¯¼·¬§¤¨ q≤¤± ⁄¨ ³ „ªµ¬¦°∏¥¯ o f txzy
≤¬¥µ¬¤± × ⁄o ²±·¬¨¯× o…²¯¤±²¶• ≤ oετ αλqt||x qƒ²µ¨¶·¬±¶¨¦·¶²©  ¬¨¬¦²q˜±¬√ µ¨¶¬§¤§„∏·q±²°¤ ≤«¤³¬±ª²
∞µ¥¬¯ª¬± ‘o •¤©©¤ Ž∞qusss q ’³³²¶¬±ª ©¨©¨¦·¶²© «²¶·°²±²·¨µ³¨ ±¨ ¶²± µ¨¶³²±¶¨¶¥¼ ·º² ¶¼°³¤·µ¬¦¶³¨¦¬¨¶²© ¥¤µ® ¥¨ ·¯¨¨¶·²·«¨¬µ¤ªªµ¨ª¤·¬²± ³«¨µ²°²±¨ ¶q
²∏µ±¤¯ ²© ≤«¨ °¬¦¤¯ ∞¦²¯²ª¼ ouykttl }uxuz p uxw{
ƒ∏µ±¬¶¶• o≤¤µ²¯¬± ∂  qt||z q • ¶¨·¨µ±©²µ¨¶·¬±¶¨¦·¶q˜≥⁄„ ƒ²µ≥ µ¨¬¶¦°∏¥¯ o f tvv|
‹²¥¶²± Ž• o • ²²§⁄o≤²²¯ Š oετ αλqt||v q≤«¬µ¤¯ ¶³¨¦¬©¬¦¬·¼¬±µ¨¶³²±¶¨¶¥¼·«¨ ¥¤µ® ¥¨ ·¯¨¨ ∆ενδροχτονυσϖαλεν󷲫²¶·®¤¬µ²°²±¨ ¶q²∏µ±¤¯ ²© ≤«¨ °¬¦¤¯
∞¦²¯²ª¼ ot|k|l }t{vz p t{wy
Ž¯¨ ³½¬ªŽ⁄o≥°¤¯¯¨ ¼ ∞ …o•¤©©¤Žƒ qt||x q ∆ενδροχτονυσϖαλεν󤱧 Ηψλαστεσπορχυλυσqk≤²¯ ²¨³·¨µ¤}≥¦²¯¼·¬§¤¨ l }√ ¦¨·²µ¶²©³¤·«²ª¨ ±¬¦©∏±ª¬k’³«¬²¶·²°¤·¤¯ ¶¨l
¤¶¶²¦¬¤·¨§º¬·«µ¨§³¬±¨ §¨ ¦¯¬±¨ §¬¶¨¤¶¨ qŠµ¨¤·2¤®¨ ¶2∞±·²°²¯²ª¬¶·ou{ktl }{t p {z
•∏§¬±¶®¼  „ o •¼®¨µ≤ o ¬¦«¤¨¯ • • oετ αλqt|zy q≥²∏±§³µ²§∏¦·¬²±¬± ≥¦²¯¼·¬§¤¨ }ƒ °¨¤¯¨¶²±¬¦¶·¬°∏¯∏¶²© °¤¯¨³«¨µ²°²±¨ µ¨¯¨ ¤¶¨ ¬±·º² ∆ενδροχτονυσ
¥¨ ·¯¨¨¶qŒ±¶¨¦·°«¼¶¬²¯ ouu }tyzx p ty{t
≥∏± ¬¤±ª«∏¤o ¬¤² «¨ ±ªº¤±o «¤±ª «¨ ± oετ αλqussw q • §¨ ×∏µ³¨ ±·¬±¨ …¨ ·¯¨¨ o ∆ενδροχτονυσ ϖαλενσ ¨≤²±·¨ k≤²¯ ²¨³·¨µ¤} ≥¦²¯¼·¬§¤¨ l oµ¨¶³²±¶¨ ·² «²¶·
¶¨°¬²¦«¨ °¬¦¤¯¶¬± ≤«¬±¤q∞±√¬µ²±°¨ ±·¤¯ ∞±·²°²¯²ª¼ ovvkul }usy p utu
∂¬·¨ ° oŠ¤µ¤ • Œqt|yu q∂²¯¤·¬¯¨ ¤·µ¤¦·¤±·¶©µ²° ³²±§¨µ²¶¤³¬±¨ ¤·¤¦®¨ §¥¼ ¥¤µ®¥¨ ·¯¨¨¶k≤²¯ ²¨³·¨µ¤}≥¦²¯¼·¬§¤¨ l q≤²±·µ¬¥…²¼¦¨ ׫²°³¶²±Œ±¶·out }uxt p uzw
• «¬·¨ ° • oŽ¨±±¨ ·« • o‹²¥¶²± Ž• qt||v q≥·¨µ¨²¶³¨¦¬©¬¦¤±·¨±±¤¯ µ¨¶³²±¶¨ ¥¼µ¨§·∏µ³¨ ±·¬±¨ ¥¨ ·¯¨¨ o ∆ενδροχτονυσϖαλεν󷲦«¬µ¤¯ °²±²·¨µ³¨ ±¨ ¶©µ²° ³²±§¨µ²¶¤
³¬±¨ µ¨¶¬±q²∏µ±¤¯ ²© ≤«¨ °¬¦¤¯ ∞¦²¯²ª¼ ot|ktsl }ut|v p uusu
k责任编辑 朱乾坤l
{{ 林 业 科 学 wu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