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STUDY ON UTILIZ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FOREST-GRASS SYSTEM FOR GRAZING IN LIAONING EASTERN MOUNTAINS

辽东山地混牧林草系统特性及其利用研究


辽东山地林下牧草90%以上种类为多年生植物,有着比较牢固的生境生态位。生产能力、物种多样性等指标受上层体冠控制,并常处于一种动态变化之中。林分郁闭度在0.5~0.8间是牧草产量、质量的最好光照区间。在“牛单位3.9hm2”连续3年牧压下并未引起林分蓄积增长量减少。混牧后可较大幅度提高直接经济效益产出量。牧畜的采食草量应控制在牧草生产能力的50%以下。林地坡度30°以上应划归禁牧区。

More than 90 percent of pasture species are the perennial plants and have very stable niche in the forest of Liaoning east mountainous area.The productive capacity and species diversity,etc.are controlled by upper canopy and in a dynamic change.The best light range for higher output and quality of pasture is the crown density in 0.5 to 0.8.In the condition of three years continuos grazing of cattle unit per 3.9 hectares,the stand volume increment was not decreased and the direct economic benefits is much higher than that before grazing.The quantity that animal grazing must be controlled less than 50 percent of pasture productive capacity.The forestland over 30-degree gradient must be forbidden to graze.


全 文 : 第 vz卷 第 v期u s s t年 x 月
林 业 科 学
≥≤Œ∞‘׌„ ≥Œ∂ „∞ ≥Œ‘Œ≤„∞
∂²¯1vz o‘²1v
¤¼ou s s t
辽东山地混牧林草系统特性及其利用研究
贾 云 陈忠东
k辽宁省森林经营研究所 丹东 tt{ssul
摘 要 } 辽东山地林下牧草 |s h以上种类为多年生植物 o有着比较牢固的生境生态位 ∀生产能力 !物种多
样性等指标受上层体冠控制 o并常处于一种动态变化之中 ∀林分郁闭度在 s1x ∗ s1{间是牧草产量 !质量的最
好光照区间 ∀在/牛单位Πv1|«°u0连续 v年牧压下并未引起林分蓄积增长量减少 ∀混牧后可较大幅度提高直
接经济效益产出量 ∀牧畜的采食草量应控制在牧草生产能力的 xs h以下 ∀林地坡度 vsβ以上应划归禁牧区 ∀
关键词 } 混牧林 o牧草层植物群落 o生物现存量 o土壤物理 o标准牛单位
收稿日期 }usss2st2uz ∀
ΣΤΥ∆Ψ ΟΝ ΥΤΙΛΙΖΑΤΙΟΝ ΑΝ∆ ΧΗΑΡΑΧΤΕΡΙΣΤΙΧΣ ΟΦ ΦΟΡΕΣΤ2ΓΡΑΣΣ
ΣΨΣΤΕΜ ΦΟΡ ΓΡΑΖΙΝΓ ΙΝ ΛΙΑΟΝΙΝΓ ΕΑΣΤΕΡΝ ΜΟΥΝΤΑΙΝΣ
¬¤ ≠∏± ≤«¨ ± «²±ª§²±ª
kΛιαονινγ Προϖινχιαλ Φορεστ Μαναγεµεντ Ρεσεαρχη Ινστιτυτε ∆ανδονγ tt{ssul
Αβστραχτ } ²µ¨ ·«¤±|s ³¨µ¦¨±·²©³¤¶·∏µ¨ ¶³¨¦¬¨¶¤µ¨·«¨ ³¨µ¨±±¬¤¯ ³¯¤±·¶¤±§«¤√¨ √¨ µ¼¶·¤¥¯¨±¬¦«¨ ¬±·«¨ ©²µ¨¶·²©¬¤2
²±¬±ª ¤¨¶·°²∏±·¤¬±²∏¶¤µ¨¤q׫¨ ³µ²§∏¦·¬√¨ ¦¤³¤¦¬·¼¤±§¶³¨¦¬¨¶§¬√¨ µ¶¬·¼o¨·¦q¤µ¨ ¦²±·µ²¯¯¨ §¥¼ ∏³³¨µ¦¤±²³¼¤±§¬±¤§¼2
±¤°¬¦¦«¤±ª¨ q׫¨ ¥¨¶·¯¬ª«·µ¤±ª¨ ©²µ«¬ª«¨µ²∏·³∏·¤±§ ∏´¤¯¬·¼²©³¤¶·∏µ¨¬¶·«¨ ¦µ²º± §¨±¶¬·¼¬±s qx·²s q{ qŒ±·«¨ ¦²±§¬2
·¬²± ²©·«µ¨¨¼¨ ¤µ¶¦²±·¬±∏²¶ªµ¤½¬±ª²©¦¤·¯¨∏±¬·³¨µv q| «¨¦·¤µ¨¶o·«¨ ¶·¤±§√²¯∏°¨ ¬±¦µ¨°¨ ±·º¤¶±²·§¨¦µ¨¤¶¨§¤±§·«¨
§¬µ¨¦·¨ ¦²±²°¬¦¥¨ ±¨ ©¬·¶¬¶°∏¦««¬ª«¨µ·«¤±·«¤·¥¨©²µ¨ ªµ¤½¬±ªq׫¨ ∏´¤±·¬·¼·«¤·¤±¬°¤¯ ªµ¤½¬±ª °∏¶·¥¨ ¦²±·µ²¯¯¨ §¯¨¶¶
·«¤± xs ³¨µ¦¨±·²©³¤¶·∏µ¨ ³µ²§∏¦·¬√¨ ¦¤³¤¦¬·¼q׫¨ ©²µ¨¶·¯¤±§²√¨ µvs2§¨ªµ¨¨ªµ¤§¬¨±·°∏¶·¥¨ ©²µ¥¬§§¨±·²ªµ¤½¨ q
Κεψ ωορδσ} Šµ¤½¬±ª¬±·«¨ ©²µ¨¶·o°«¼·²¦²¨ ±²¶¨ ²©³¤¶·∏µ¨ ¦¯¤¶¶o∞¬¬¶·¬±ª¥¬²°¤¶¶o≥²¬¯ ³«¼¶¬¦¤¯ ³µ²³¨µ·¬¨¶o≤¤·¯¨∏±¬·
混牧林k林牧结合l的存在形式 o在辽宁东部山区可谓历史悠久 ∀林区牧业不但是林业经济的重要
补充 o也更关系到这一区域的民生 ∀近些年来 o由于乡村经济的发展 o相应牵动了林区牧业的快速发展 o
主要表现形式为单位面积山林载畜量迅速增加 ∀辽东山区经过几十年的营林建设 o原荒山荒地已基本
被不同年龄阶段的人工林所取代 ∀一方面单位面积山林载畜量增加 o而另一方面宜牧区域又相对减少 ∀
故此 o林牧矛盾遍布辽东山区 o尤其表现在集体林部分 o已成为近一时期该区域林业焦点问题之一 ∀初
步测算 o涉及面积不下 u ≅ tsy«°u ∀
截止目前 o有关这方面的研究报导 o尤其是国内具有针对性的基础理论研究较为少见 ∀如何协调林
牧两者关系 o如何对森林生态环境进行保护性综合利用 o进行必要的基本理论研究 o并为规范林区牧业 o
制定必要的放牧强度阈值 o以期达到混牧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o是本项研究的主要目的 ∀
t 研究地域的自然概况
本项研究采用以定位观测为主 o典型样地调查为辅的方法 ∀定位观测试验场设置于辽东山地中部
极具代表意义的本溪县草河口镇正沟村弯沟子林班内 o该林班位于北纬 wsβxvχ o东经 tuvβxwχ o海拔 wts ∗
yus ° o年平均温度 y1s ε o年降水量 |uy1v °° o无霜期 ttw ∗ twx§∀该林班森林植被良好 o木本植物约 xs
科 {s属 uss种 o常见草本植物约 ys科 zs属 vss种以上 ∀该试验区为完整小流域体系 o具有辽东山地植
被区系及地理地貌的典型特征 ∀观测场总面积 xy1w «°u o其中 t ∗ xs年生人工落叶松林约 us «°u otx ∗
xs年生天然林 us «°u o林间旷地 y1z «°u o灌木林 !林道 !沟谷约 v1v «°u ∀
u 研究方法
211 固定观测场的设置
本项试验在充分考虑了辽东山地特征的基础上 o又根据试验区的实际情况 o设置不同林分类型 o不
同立地条件的固定观测场 tu个 o每观测场面积 wss °u o另设对照区 uss °u ∀又在每观测场中心部位用
铁刺线圈定 u ° ≅ v °绝对禁牧的对照小区一处 ∀试验工作伊始即固定是不同年龄 !不同体重黄牛k≠¨¯2
²¯º ¦¤·¯ l¨一群ktw头l o平均年龄 v1x岁 o平均体重 utu1v ®ªo计 tt1|个标准牛单位k畜牧名词术语标准 o
t|{zl o并固定专人按试验总体方案的要求进行规律性放牧 ∀
212 研究内容及方法
观测场内除对林分因子进行常规测定以外 ∀重点对如下方面进行观测 }
定期观测试验区及对照区土壤物理性状 !土壤坚实度的变化规律 ∀土壤物理测定方法则依森林土
壤物理分析k国家标准局 ot|{{l操作和计算 o每次土壤调查设重复 t次 o而土壤坚实度测定为土壤坚实
度测定仪在手柄压力 ys‘k探头压强 txz1{|‘Π¦°ul下测探头入土深度 o每样地每次测样点数不少于 vs
个 o连续 u ¤分春秋两季重复测定 ∀
于 t||z年春设置地表迳流观测场 v组 ∀其中第 t组为新植落叶松幼林地牧场 o每间隔 ts日放牧一
次 o第 u组为 ut年生阔叶林下 o牧场每间隔 us日放牧 t次 o每 v组为 x年生落叶松幼林地牧场 o平均每
x §放牧 t次 ∀每组分设试验区及对照区 o对照区亦为铁刺线圈定的绝对禁牧区 o并设临时气象观测哨 ∀
测定内容为 }降雨量 !温度 !湿度 !试验及对照区迳流量 !迳流的泥沙携带量 !各试验区迳流出现及消退时
间 !气象观测皆采用常规方法 ∀而地表迳流场则采用 ux ¦°宽木板经缠绕塑料薄膜后围 ts °u 地表 o并
呈/ 0型 o木板距地表高度 tx¦°o下口处塑料桶接流 o迳流经充分沉淀后量测 o其泥沙经烘干称重
求算 ∀经 t年规律性放牧后于 t||{年 {月 w日 ∗ ts日启测 ∀
为测定不同类型林分条件在牧压下的物种多样性 !均匀度指数 !现存量等的变动规律 o在 v ¤的研
究期间内 o生长季每年 v次在对照区及试验区进行牧草种类 !株数 !高度 !鲜重等的系统观测 ∀
利用常规方法对 yv种重要牧草种类进行了营物质含量测定 ∀
对不同体重k标准牛单位l黄牛的日采食量 o排泄量及对不同植物种类选定适口性进行追踪调查 ∀
v 结果分析
311 不同类型林分的牧草系统基本特征及可利用程度测定
v1t1t 混牧林牧草生态型分析 辽东山地由于自然环境条件优越 o牧草产量也相对较高 ∀但林下牧场
的牧草层生物产量k指地上部分 o下同l !物种种类等又受上层林木疏密程度的控制 o因此辽东山地混牧
林牧草层的生境生态位始终处于一种被动的消长与演替的过程之中 ∀
表 1 辽东山地混牧林牧草生态型与叶质地分析 ≠
Ταβ .1 Αναλψσισ ον λιφεφορµ ανδ λεαφτεξτυρε οφ παστυρειν τηεφορεστ ,Λιαονινγ εαστ µουνταινουσ αρεασ(%)
测定因子
≥∏µ√¨ ¼©¤¦·²µ¶
叶质地
¨¤©·¨¬·∏µ¨
多年生植物
°¯ ¤±·²©³¨µ¨±±¬¤¯ µ²²·
当年生植物
„±±∏¤¯ ³¯¤±·¶
革质
¨¤·«¨µ¼
草质
‹ µ¨¥¤¦¨²∏¶
肉质
≥∏¦¦∏¯ ±¨·
地下芽
Š¨ ²³«¼·¨
高位芽
°«¤±¨ µ²³«¼·¨
地面芽
‹ °¨¬¦µ¼³·²³«¼·¨
早生型
°µ¨°¤·∏µ¨ ©²µ°
晚生型
≥¨ µ²·¬±²∏¶©²µ°
阔叶林下
׫¨ ¥µ²¤§2¯ ¤¨√¨ §©²µ¨¶· z1s {| w1s vt tt wy vw1t yx1|
针叶林下
׫¨ ±¨ §¨¯ 2¨¯ ¤¨√ §¨©²µ¨¶· v1z {t tx1v vu tx ws vw1v yx1z
林间旷地
Š¤³ x1t {z z1| t|1{ t|1u wv u{1z zt1v
≠早生型 }x月 vs日前开花 ~晚生型 }y月 t日后开花 ∀
°µ¨°¤·¤·∏µ¨ ©²µ° }ƒ¯ ²º µ¨¬±ª¥¨©²µ¨ ¤¼ vs o≥ µ¨²·¬±²∏¶©²µ° }ƒ¯ ²º µ¨¬±ª¤©·¨µ∏±¨ t q
x 第 v期 贾 云等 }辽东山地混牧林草系统特性及其利用研究
混牧林牧草生态型标志该种植物的抗牧压能力 o又可从不同侧面反应作为牧草生物产量与质量的
高低 ∀将几组试验地植物生活型调查结果归纳后列表 t ∀
从调查表中分析得知 o混牧林中多年生草本植物占据绝大部分比例 o在 v种林下牧场中阔叶林下为
|x1u h ~针叶林下为 |t1y h ~林间旷地为 |s1z h o生物产量也同样占据绝对位置 o依次为 |t1y h !
|v1w h !|t1u h ∀由此可见 }多年生草本植物决定了林下牧场的生产能力与资源质量 ∀这种基本结构
特征表明 o辽东混牧林牧草系统具备较为牢固的生境生态位 o具备适度开发利用的潜能 ∀
v1t1u 不同类型林分牧草生物产量 从 t||y年春开始至 t||{年末 o对不同类型林分的产草量进行定
位观测研究 ∀v年 y次的观测结果表明 }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牧草产量值kψl相差巨大k表 ul o而导致差别
产生的主导因子为林分郁闭度kξtl o并呈明显的线性关系 ∀
表 2 不同立地环境牧草生物量统计表
Ταβ .2 Βιοµασσ οφ παστυρειν διφφερεντ σιτετψπε
样地号
≥¤°³¯¨
±∏°¥¨µ
林种
ƒ²µ¨¶·
·¼³¨
郁闭度
≤µ²º±
§¨±¶¬·¼
坡度
Šµ¤§¬¨±·
kβl
坡向
„¶³¨¦·
土层厚度
≥²¬¯
·«¬¦®±¨ ¶¶
k¦°l
对照区生物量
…¬²°¤¶¶²©
¦²±·µ¤¶·
kªΠ°ul
试验区生物现存量
’∏·³∏·²© ¬¨³¨µ¬°¨ ±·¤¯
¤µ¨¤ªµ¤¶¶
kªΠ°ul
被食用百分率
°¨ µ¦¨±·¤ª¨
©²µ ¤¨·¨±
k h l
t 落叶松纯林°∏µ¨ ¤¯µ¦«©²µ¨¶· s q| tt
∞偏 ≥
∞¤¶··² ≥²∏·« ws uu qxt | qxw xz qy
u 林间旷地Š¤³ s tts uvt quw tst qtx xy qt
v
阔叶混交林
¬¬¨ §¥µ²¤§¯ ¤¨√¨ §
©²µ¨¶·
s q{ t{ ‘偏 ∞‘²µ·«·² ∞¤¶· xs xv q{v tv quw zx qs
w 柞树纯林°∏µ¨ ²¤®©²µ¨¶· s q| ut
∞偏 ≥
∞¤¶··² ≥²∏·« vs uu q{z tv qtu wu qyz
x 落叶松纯林°∏µ¨ ¤¯µ¦«©²µ¨¶· s qy tw
‘偏 ∞
‘²µ·«·² ∞¤¶· tss |z qxy w qxz |x quy
y
阔叶混交林
¬¬¨ §¥µ²¤§¯ ¤¨√¨ §
©²µ¨¶·
s qy x ‘偏 •‘²µ·«·² • ¶¨· txs zy qs{ vy qs| wv qzw
z 落叶松幼林¤µ¦«­¤√ ±¨¬¯¨ s qu ux
∞偏 ≥
∞¤¶··² ≥²∏·« vs xv qzt ww qxw tz qs{
{ 落叶松幼林¤µ¦«­¤√ ±¨¬¯¨ s qt ux
∞偏 ≥
∞¤¶··² ≥²∏·« vs z| qt{ vs qux yu qs{
| 落叶松幼林¤µ¦«­¤√ ±¨¬¯¨ s qw tx
• 偏 ≥
• ¶¨··² ≥²∏·« vs xx qsv wy qu| tx q{z
ts
阔叶混交林
¬¬¨ §¥µ²¤§¯ ¤¨√¨ §
©²µ¨¶·
s qx vx ∞偏 ≥∞¤¶··² ≥²∏·« ux v{ qtx tt q{w y{ q|x
tt 落叶松幼林¤µ¦«­¤√ ±¨¬¯¨ x
∞偏 ≥
∞¤¶··² ≥²∏·« tss {x qyx xs qty wt qwu
tu 林间旷地Š¤³ u ≥ tts tzs qzv tux q{t uy qu
ψ € tvu qvws p tus qvsuξt ~¿ρ¿€ s qy{y  τs qst € s qyyt ktl
而另一重要因子为立地坡度k ξul }
y 林 业 科 学 vz卷
ψ € tv{ qst p v q{swyξu ~¿ρ¿€ s qyyu  τs qst € s qyyt kul
在与牧草产量与土层厚度kξvl的分析中则呈 }
ψ € uu qzxt n s q{{yξv ~ρ € s qyu|  τs qst € s qyyt kvl
对不同环境条件所产牧草喜食的程度 o呈阔叶树林下kzy1wv h l 落叶松林下kyu1xy h l 柞树纯
林下kwu1yz h l 林间旷地kwt1tx h l序列 ∀在表 u中也表现出 o黄牛对郁闭度 s1x ∗ s1{间条件下所产
牧草似乎更有其偏好 ∀
v1t1v 典型环境下牧草连年生产能力与抗牧压程度分析 在设置的固定观测场中 ot||y年至 t||{年
内 o在每年的 y !z !{ !|月末 w次同一位置模拟牛食草方式对样地牧草进行不同强度刈割试验 o以求不同
刈割强度对翌年产草能力的影响 ∀为使该部分试验结果能在生产中简便运用和参考 o同样采取旷地牧
场试验区 !阔叶林下牧场试验区 !落叶松林下牧场试验区形式归类 ∀其试验结果经统计后列表 v ∀
表 3 连续 3 年不同强度刈割对翌年产草量统计
Ταβ .3 Τηε εφφεχτσ ον τηε γλασσ θυαλιτψ οφ νεξτ ψεαρ υνδερ τηε χονδιτιον οφτηρεε ψεαρσ χοντινυουσ χυττινγ ατ διφφερεντ δενσιτιεσ (ªΠ°2 )
样地
≥¤°³¯¨¶¬·¨
刈割量
≤∏·¬±ª§¨±¶¬·¼
k h l
t||y
试验区
∞¬³¨µ¬°¨ ±·¤¯ ¤µ¨¤
对照
≤²±·µ¤¶·
t||z
试验区
∞¬³¨µ¬°¨ ±·¤¯ ¤µ¨¤
对照
≤²±·µ¤¶·
t||{
试验区
∞¬³¨µ¬°¨ ±·¤¯ ¤µ¨¤
对照
≤²±·µ¤¶·
vs t{u1w ty|1{ tzx1y
xs t|y1s t{z1s tz{1w
旷地牧场 zs tx|1z tss1y z|1y
Š¤³³¤¶·∏µ¨ tss tyz1| {|1w zy1x
小计
ײ·¤¯ tzx1s t{w1x t|v1w
vs zt1u yz1x yt1y
xs y|1z y{1w yw1v
阔叶林牧场 zs y{1v wt1z vu1t
…µ²¤§2¯ ¤¨√ §¨
©²µ¨¶·³¤¶·∏µ¨ tss yw1| vu1t ux1s
小计
ײ·¤¯ yx1{ zu1w zy1t
vs ||1y {x1y {t1z
xs |x1v |t1v |t1y
落叶松牧场 zs {|1z wx1y wt1u
¤µ¦«©²µ¨¶·³¤¶·∏µ¨ tss |y1x wt1v vu1w
小计
ײ·¤¯ |{1u ttv1s tsz1|
刈割试验区内 o每年 w次的刈割结果统计表明 }vs h以上强度的刈割均可引起次年产草能力的下
降 o这一规律非常明显的呈现随刈割强度增加 o次年产草量递减的趋势 ∀通过几组不同刈割强度对次年
牧草再生能力的测定表明 }截取利用 xs h左右的牧草生物量 !是一个截取量相对较大 o而又对次年牧草
产量影响力相对较小的一个阈值 o亦可称之谓可持续利用线 ∀同样采取将 tu组观测样地进行林间旷地
牧场 !阔叶林下牧场 !针叶林下牧场形式归类 o将每类型牧场试验区k不含对照l经连续 v年的放牧食草
过程 !单位面积牧草物种数k‘l !单位面积牧草株数k±l !单位面积上的牧草高度k¦°l !生物产量kªΠ°ul
的四种指标变动过程作图 t !u !v ∀
v种类型试验场在/标准牛单位Πv1| «°u0的牧压下 ow种测定指标均呈下降趋势 o其中 }平均高度递
减 vs h ~单位面积株数递减 u{ h ~单位面积牧草物种数则微呈上升趋势 ∀而下降速度表现最为明显的
是单位面积现存量 ov ¤间积累递减 vv1{ h o就其递减速度 o放牧第 t年陡然递减约为总下降数量的 xs
h o第 u !v年速度变缓并趋于平稳 ∀
z 第 v期 贾 云等 }辽东山地混牧林草系统特性及其利用研究
图 t 阔叶林产牧草变动状态
ƒ¬ªqt ׫¨ ¦«¤±ª¬±ª¶·¤·¨ ²©³¤¶·∏µ¨ ¬±·«¨ ¥µ²¤§2¯ ¤¨√ §¨©²µ¨¶·
物种数 ‘∏°¥¨µ²©¶³¨¦¬¨¶k‘l ~
总株数 ‘∏°¥¨µ²©³¤¶·∏µ¨ k‘Π°ul ~
平均高度 „√¨ µ¤ª¨ «¨¬ª«·k¦°l ~ 生物量 …¬²°¤¶¶kªΠ°ul
图 u 针叶林产牧草变动状态
ƒ¬ªqu ׫¨ ¦«¤±ª¬±ª¶·¤·¨ ²©³¤¶·∏µ¨ ¬±·«¨ ±¨ §¨¯ 2¨¯ ¤¨√ §¨©²µ¨¶·¼
τ 物种数 ‘∏°¥¨µ²©¶³¨¦¬¨¶k‘l ~
总株数 ‘∏°¥¨µ²©³¤¶·∏µ¨ k‘Π°ul ~
平均高度 „√¨ µ¤ª¨ «¨¬ª«·k¦°l ~
生物量 …¬²°¤¶¶kªΠ°ul
图 v 旷地产牧草变动状态
ƒ¬ªqv ׫¨ ¦«¤±ª¬±ª¶·¤·¨ ²©³¤¶·∏µ¨ ¬±·«¨ ¥¯¤±®
τ 物种数 ‘∏°¥¨µ²©¶³¨¦¬¨¶k‘l ~
总株数 ‘∏°¥¨µ²©³¤¶·∏µ¨ k‘Π°ul ~ 平均高度 „√ µ¨¤ª¨ «¨¬ª«·k¦°l ~
生物量 …¬²°¤¶¶kªΠ°ul
v1t1w 连续放牧对牧草群落生态作用 ≥«¤±2
±²±和 • ¤¨√¨ µ曾定义 }均匀度指群落中种群的
多度配置状况 o以群落实测多样性和群落中各
种多度完全均匀分布时的群落多样性之比来
衡量k龙金#奥德姆 ot|{tl本项研究采用 ≥«¤±2
±²±多样性指数k Ηl }
Η € p Ε Πι # ±¯Πι kwl
均匀度指数k Εl }
Ε € ηΠ¯±Σ kxl
图 w 不同立地类型试验区与对照区物种群落均匀度
和多样性变化趋势图
ƒ¬ªqw ׫¨ ¦«¤±ª¬±ª·µ¨±§²©¶³¨¦¬¨¶∏±¬©²µ°¬·¼ ¤±§§¬√ µ¨¶¬·¼
²© ¬¨³¨µ¬° ±¨·¤¯ ¤µ¨¤¤±§¦²±·µ¤¶·¬± §¬©©¨µ¨±·¶¬·¨·¼³¨
τ 多样性 ⁄¬√¨ µ¶¬·¼~ υ均匀度 ˜±¬©²µ°¬·¼
来计算 o并以群落中地上植物量占群落总地上
植物量的比例来表示该种的重要值 Πι ~Σ为植
物群落中所含的植物种数 ∀由此求得牧压下
及对照两个群落的均匀度和多样性变化趋势 ∀
由图 w可看出 ov种类型放牧试验场对照区与
试验区之间均存在相似的规律性 o即使均匀度
与多样性指数变化不是很大 o但对照区群落的
牧草植物多样性均低于放牧试验区的相对指
数 ∀因此 o从植物多样性保护角度看 o对森林
生态环境进行适度放牧开发利用 o不仅可获得
较高经济效益 o对刺激牧场草本植物物种多样
性增加有一定好处 ∀这与草原牧场物种多样
性研究结果基本相吻合k李永宏 ot||v ~t|{{ ~
王仁宗 ot|{{l ∀
在我们的研究中发现 o林分内牧草群落中
的物种数即使在年内也处于一种动态的变化
之中 o年中不同季节所表现的牧草物种数 o在 v
种类型牧场中 o林间旷地与另两个林下牧场的
{ 林 业 科 学 vz卷
牧草物种量出现高峰值略有不同 o林间旷地高峰值出现于 {月下旬 o而林下牧场由于受林冠层及牧压的
双重影响 o没有上述相同规律 o阔叶林下高峰值出现于 |月下旬 o针叶林下则出现于 x月中旬 ∀
v1t1x 主要牧草种类营养物质含量测定与截取阈值确定 混牧林应以可持续发展为前提 o而本项研究
的目的是寻求林牧最佳结合阈值 o以期达到林牧双重最大产出量 ∀对林下牧草的开发利用 o实质上是森
林生态系统营养物质循环过程中的一种截取性利用 o因此对不同牧草物种的营养物质含量及可利用程
度分析 !营养物质衰退过程等进行研究是必要的 ∀在 tu块固定观测场中 o分不同生长季节采集优势代
表种植物地上部分进行主要营养物质含量测定 ∀并将生物产量值较大 !对牧草组成有较大影响种类的
测定结果列表 w ∀其主要营养物质含量粗蛋白 !粗淀粉 !粗脂肪含量的平均值呈阔叶林下 针叶林下 
林间旷地 o而灰分则呈林间旷地 针叶林下 阔叶林下趋势 ∀这正与放牧过程中牛较喜食阔叶林下牧
草的现象相吻合 ∀在各类型试验场中 o各季节优势代表种之间的养分含量呈不规律状态 ∀
表 4 不同类型牧场牧草营养成分含量动态分析表
Ταβ .4 Αναλψσισ οφ χοντεντ οφ νυτριεντ χοµ πονεντσ οφ γρασσιν διφφερεντ τψπε παστυρε k h l
放牧地类型
Šµ¤½¬±ª·¼³¨
调查时间
≥∏µ√¨ ¼¬±ª·¬°¨
优势种名称
⁄²°¬±¤±·¶³¨¦¬¨¶
占样方内牧草总
生物量比
°¨ µ¦¨±·¤ª¨ ²©
¥¬²°¤¶¶¬±
·²·¤¯ ²±¨ ¶
粗蛋白
• ²∏ª«
³µ²·¨¬±
粗淀粉
≥·¤µ¦«
粗纤维
• ²∏ª«
©¬¥µ¨
粗脂肪
ªµ¨¤¶¨
灰分
„¶«¦²±·¨±·
无氮浸出物
≥²¤®¤ª¨
º¬·«²∏·
±¬·µ²ª¨ ±
旷地
Š¤³
x月中旬
׫¨ ¶¨¦²±§
§¨¦¤§¨ ²© ¤¼
莎草
Χψπερυσ γλοµερατυσ xz qy ts qwv us qt u{ qx v qw x qt ww qx
y月上旬
׫¨ ©¬µ¶·
§¨¦¤§¨ ²©∏±¨
灯芯草
ϑυνχυσ δεσιπιενσ vx qs x qxt | qux tu qtv s qyw vv qyx z qux
z月上旬
׫¨ ©¬µ¶·
§¨¦¤§¨ ²©∏¯¼
莎草
Χqγλοµερατυσ vv qv ts qwv us qt u{ qx v qw x qt ww qx
{月下旬
׫¨ ¤¯¶·§¨¦¤§¨
²© „∏ª∏¶·
灯芯草
ϑqδεσιπιενσ ws q| x qxt | qux tu qtv s qyw vv qyx z qux
|月下旬
׫¨ ¤¯¶·§¨¦¤§¨
²©≥ ³¨·¨°¥¨µ
蓼属
Πολψγονρµ ¶³q wt qv ty qvv ts qz tz qtu u qsu | qwv ws qwy
阔叶林下
…µ²¤§¯ ¤¨√¨ §
©²µ¨¶·
x月中旬
׫¨ ¶¨¦²±§
§¨¦¤§¨ ²© ¤¼
蓬磊悬钩子
Ρυβυσ χραταεγιφολιυσ u{ qv u qv ut qv ut qs t qsy u qxv tw qxx
y月上旬
׫¨ ©¬µ¶·
§¨¦¤§¨ ²©∏±¨
香茶菜
Πλεχτραντηυσ γλαυχοχαλψξ v| qx ts qxu { qzy tw qvx u qsu u qvs tz q|{
z月上旬
׫¨ ©¬µ¶·
§¨¦¤§¨ ²©∏¯¼
龙牙草
Αγριµονια πιλσθ vx qy t| q{z | qvw t{ qxs u qt{ t quw t| qs|
{月下旬
׫¨ ¤¯¶·§¨¦¤§¨
²© „∏ª∏¶·
羊胡苔草
Χαρεξ χαλλιτριχηοσ xt qz tu qw t| qzt ux q{{ v q|y w qxs xv qux
|月下旬
׫¨ ¤¯¶·§¨¦¤§¨
²©≥ ³¨·¨°¥¨µ
羊胡苔草
Χqχαλλιτριχηοσ y{ qx tu qw t| qzt ux q{{ v q|y w qxs xv qux
| 第 v期 贾 云等 }辽东山地混牧林草系统特性及其利用研究
k续表 wl k≤²±·¬±∏¨§l
放牧地类型
Šµ¤½¬±ª·¼³¨
调查时间
≥∏µ√¨ ¼¬±ª·¬°¨
优势种名称
⁄²°¬±¤±·¶³¨¦¬¨¶
占样方内牧草总
生物量比
°¨ µ¦¨±·¤ª¨ ²©
¥¬²°¤¶¶¬±
·²·¤¯ ²±¨ ¶
粗蛋白
• ²∏ª«
³µ²·¨¬±
粗淀粉
≥·¤µ¦«
粗纤维
• ²∏ª«
©¬¥µ¨
粗脂肪
ªµ¨¤¶¨
灰分
„¶«¦²±·¨±·
无氮浸出物
≥²¤®¤ª¨
º¬·«²∏·
±¬·µ²ª¨ ±
针叶林下
‘¨ §¨¯¨¯ ¤¨√¨ §
©²µ¨¶·
x月中旬
׫¨ ¶¨¦²±§
§¨¦¤§¨ ²© ¤¼

Μισχαντηυσσινενσισ yw qt tv q{{ vu qt uz quw w q|u { qsx vs qs
y月上旬
׫¨ ©¬µ¶·
§¨¦¤§¨ ²©∏±¨
胡枝子k叶l
Λεσπεδεζα βιχολορ {x qy x qsw xy qt tw qx| u qxz v qt| vy qt
z月上旬
׫¨ ©¬µ¶·
§¨¦¤§¨ ²©∏¯¼
龙牙草
Αqπιλσθ uv qz t| q{z | qvw t{ qxs u qt{ t quw t| qs|
{月下旬
׫¨ ¤¯¶·§¨¦¤§¨
²© „∏ª∏¶·
水杨梅
Γευµ αλεππιχχυµ ty qy tx qt ts qvw tu qzs u qus y q|u ut q|
|月下旬
׫¨ ¤¯¶·§¨¦¤§¨
²©≥ ³¨·¨°¥¨µ
灯芯草
ϑqδεσιπιενσ s qtz x qxt | qux tu qtv s qyw vv qyx z qux
yv种林中常见牧草种类的平均测定值
∂¤¯∏¨ ²©yv·«¨ ¤√¨ µ¤ª¨ ¶∏µ√ ¼¨¬±ª³¤¶·∏µ¨ ¶³¨¦¬¨¶¬±©²µ¨¶· tt qtw tz qy| ty qut u qt| ts qtv uv qwu
在 xy1w«°u 的试验场经连续 v年不间断观测 o试验区内平均年产牧草生物量为 {u1yvªΠ°u o若设 }对
牧草采食率控制在 xs h为可持续利用线k表 vl o则弯沟子试验区次级层片年产出可利用能量值分别为 }
粗蛋白 wz1x{ ®ªΠ«°u#¤~粗淀粉 zx1zx ®ªΠ«°u#¤~粗纤维 y|1ww ®ªΠ«°u #¤~粗脂肪 |1yx ®ªΠ«°u #¤~粗灰分
wv1vx ®ªΠ«°u#¤∀
经实测的结果得出 }不同体重k⊥ψl黄牛与食草量kξl关系分析 o
⊥ψ € s q|ysz n s qszs{zξ oρ € s q{w|  τs qst € s qzuwy kyl
以 uxs ®ª黄牛为本试验的标准牛单位 ~依放牧 t{s天计 o在牧期内一个标准牛单位食草生物量总和
为 z|sx ®ª∀据分析的结果 o牧期食草量合理阈值应控制在年总生物产量的 xs h o则以牧草生物产量为
标准的放牧强度经验式为 }
hΑ € Σ ≅ ΘΩ ≅ ΛΠω kzl
式中 }hΑ为合理载牛头数 ~Σ为牧场总面积k«°ul ~ΘΩ为单位面积牧草生物产量k®ªΠ°ul ~Λ为平均干物
质量系数ks1uwl ~Πω为标准牛单位 t{s天内采食量k®ªl ∀
312 放牧对土壤的物理作用
v1u1t 牧压下的林地表土壤物理性状变动分析 混牧林中 o在牛群不发生耍角等直接损伤林木的情况
下 o对林分产生直接影响的因素既是对林地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 o尤其作用于 „ 层 ∀将 t||z年春至
t||{年秋 w次测定数据列表 x ∀各类型牧场试验区与对照区间差异是显著的 o而试验区内变化幅度较
大的是林间旷地牧场 ots ε 水渗透系数 ou年间差值达 s1y ∀依次是人工幼林地牧场 o差值为 s1u ~落叶松
林下牧场差值 s1u ~阔叶林下牧场最低为 s1t ∀通过对土壤容重的分析也可看出 }经一年的放牧践踏后 o
试验区 „层土壤容重值与对照区 „层土比较 o增大 |1st h o而试验区与对照区 …层土的容重值比较则
变化不大 ∀在其它各项物理性状指标分析中 o也基本遵循这一规律 ∀
st 林 业 科 学 vz卷
表 5 不同放牧试验场 Α层土壤物理性状变化分析
Ταβ .5 Τηε χηανγεσ οφλαψερ Α σοιλ πηψσιχαλ προπερτιεσιν διφφερεντ γραζινγ εξπεριµενταλ αρεα kªΠ¦°v ~h l
样地
≥¤°³¯¨
年月
׬°¨
渗透系数 ts ε
• µ¨¦²¯¤·¬±ª
¦²¨©©¬¦¬¨±·²©ts ε
试验区
∞¬³¨µ¬°¨ ±·¤¯
¤µ¨¤
对照区
≤²±·µ¤¶·
容 重
…∏¯® §¨±¶¬·¼
试验区
∞¬³¨µ¬°¨ ±·¤¯
¤µ¨¤
对照区
≤²±·µ¤¶·
最大持水量
¤¬¬°∏° °²¬¶·∏µ¨
¦¤³¤¦¬·¼
试验区
∞¬³¨µ¬°¨ ±·¤¯
¤µ¨¤
对照区
≤²±·µ¤¶·
毛管持水量
≤¤³¬¯¯¤µ¼
°²¬¶·∏µ¨ ¦¤³¤¦¬·¼
试验区
∞¬³¨µ¬°¨ ±·¤¯
¤µ¨¤
对照区
≤²±·µ¤¶·
毛管孔隙
≤¤³¬¯¯¤µ¼
³²µ²¶¬·¼
试验区
∞¬³¨µ¬°¨ ±·¤¯
¤µ¨¤
对照区
≤²±·µ¤¶·
非毛管孔隙
‘²± °²¬¶·∏µ¨
¦¤³¤¦¬·¼
试验区
∞¬³¨µ¬°¨ ±·¤¯
¤µ¨¤
对照区
≤²±·µ¤¶·
林间旷地 t||z1{ t1v t1v s1| t1vt {x1y twx1v wv1s {t1s w{1y zw1z y1x y1z
Š¤³ t||{1ts t1| t1s s1| t1w{ zt1| y|1z xx1v x|1t xx1{ xv1w v1s {1y
落叶松林下 t||z1{ s1v t1v t1u t1u zz1s wv1z vv1y wt1{ ws1s wz1{ w1x u1z
¤µ¦« t||{1ts s1x t1v t1t t1sy ww1x xw1| ws1{ xu1x w|1t vu1| w1v u1y
阔叶林下 t||z1{ t1w t1s s1| t1ww x|1s zx1x xw1s yz1s xw1x x{1s w1| z1v
…µ²¤§¯ ¤¨√¨ § t||{1ts t1x s1{ s1{ t1ss |v1w {t1x {u1s zz1t yv1z yy1v v1x y1w
幼林地 t||z1{ u1| t1s t1s t1sv xz1x zz1u xu1z zv1v xx1s zt1t w1z y1t
¤√¨ ±¬¯¨ t||{1ts u1z s1| s1| t1sy zy1v ys1z zs1v xz1x yt1| xw1v x1u v1s
v1u1u 牧压下的林地土壤坚实度变动分析 从上述分析中可大致看出 o试验场地表的多项物理指标变
化皆与土壤结构或土壤密度变化有关 o为此 o对由牲畜践踏所引起的地表坚实化过程进行了专项观测 ∀
对所设 tu个试验场进行了 u年 w次固定区域的连续测定 o每观测场试验区与对照区两部分同时进行 o
每次测定样点数不少于 vs个 ∀经 u年/标准牛单位Πv1| «°u0的牧压下 o各类型牧场内土壤坚实程度皆
发生相应规律变化 ∀将在各类型牧场中所测对照区与试验区间所形成的绝对差值作图 x ∀
图 x t||z ∗ t||{年间各类型牧场土壤坚实度变动过程
ƒ¬ªqx ׫¨ ¦«¤±ª¬±ª³µ²ªµ¨¶¶²©¶²¬¯ ¦²°³¤¦·¬²± ²© √¨ µ¨¼
·¼³¨ ²©³¤¶·∏µ¨ ¬± t||z ∗ t||{
p 2 p 2 p林间旷地 Š¤³~) ) ) 落叶松林下 ¤µ¦«©²µ¨¶·~
222222阔叶林下 …µ²¤§2¯ ¤¨√ §¨©²µ¨¶·~pppp幼林地 ¤√¨ ±¬¯¨
由图 x可看出 }不同类型的牧场因放牧而产生的
坚实度差值与各自对照比各有所不同 o依次序列为落
叶松林kv1{{¦°Πys‘l  阔叶树林下ku1x{¦°Πys‘l 
落叶松幼林地 ku1uw¦°Πys‘l  林间旷地 ku1s|¦°Π
ys‘l ~连续放牧对林地表坚实度的作用呈累积作用 o
从图 x的分析中可看出 tt ∗ w月间通过林地由结冻
至融化的物理作用 o可使土壤迅速恢复疏松 o一般恢
复的能力在 xs h ∗ {s h之间 o恢复能力依次序列为 }
落叶松林下 {s1v h 落叶松幼林地 zs h 阔叶林下
yu1t h 旷地牧场 wy1w h ∀这种恢复能力的高低可
能与土壤腐殖质含量的高低有关 ∀
v1u1v 放牧与地表迳流关系分析 于 t||z年春季设
置观测场 o经一年的规律性放牧后 ot||{年夏季正式
启测 ∀测定期间产生迳流的降雨有 v次 o降雨总量为
tzv1u °° o平均降雨强度为 {1uw °°Π«o将 v次测定结果统计后列表 y ∀统计分析的结果证明 o各组试验
与对照区之间的差异是十分明显的 o并呈随降雨强度增强迳流量与携带泥沙量增加 ∀但我们也可看出
由于立地环境及牧压程度的不同上述两种指标差距巨大 ∀由此可看出 o在相同牧压下因立地环境的不
同所引起的水土流失趋势 ∀尤其不同坡度值对水土流失作用致关重要 ∀由表 y可看出 vsβ以上应划为
禁牧区 ∀在我们的观测中 o既使对照区经 u年的地被物保护 o迳流中同样存在泥沙 o只是量上有所差别
而已 ∀
tt 第 v期 贾 云等 }辽东山地混牧林草系统特性及其利用研究
表 6 3 次产生迳流的降雨测定结果统计
Ταβ .6 Τηεσυρϖεψινγ ρεσυλτσ οφτηρεε χανσινγ φλοω
样地
≥¤°³¯¨
树高
×µ¨¨«¨¬ª«·
k°l
坡度
Šµ¤§¬¨±·
kβl
枯落物厚度
¬·¨µ·«¬¦®±¨ ¶¶
k¦°l
样方内迳流量
ƒ¯ ²º
k°Πªl
携带泥沙量
¤§¤±§¶¤±§
kªl
迳流延续时间
ƒ¯ ²º ¤¯¶·¬±ª·¬°¨
´ s qy tt t qu xt qu x qz w
小时 vs分钟
w «²∏µ¶vs °¬±∏·¨¶
´ ) 对照
≤²±·µ¤¶· s qy tt x qs { qt t qs
u小时 {分钟
u «²∏µ¶{ °¬±∏·¨¶
µ { qz| { u qx z qyz u qvv t
小时 ws分钟
t «²∏µws °¬±∏·¨¶
µ ) 对照
≤²±·µ¤¶· { qzs { x qy x qxz s q|{
vs分钟
vs °¬±∏·¨¶
¶ t qst vs u qv tvx qtv ttt q| v
小时 uv分钟
v «²∏µ¶uv °¬±∏·¨¶
¶ ) 对照
≤²±·µ¤¶· t qst vs x qt uy qu v qzz
t小时 tv分钟
t «²∏µtv °¬±∏·¨¶
313 混牧林综合效益评判及几个阈值界定
图 y 不同试验区经济效益产出分析图
ƒ¬ªqy „±¤¯¼¶¬¶²©·«¨ ¦¨²±²°¬¦¥¨ ±¨ ©¬·¶²©§¬©©¨µ¨±·¨ ¬³¨µ¬° ±¨·¤¯ ¤µ¨¤
τ 林木蓄积增长值 Œ±¦µ¨° ±¨·²©√²¯∏°¨ ~
υ牛体重增长值 Œ±¦µ¨° ±¨·²©¦¤·¯¨º ¬¨ª«·
辽宁东部山区的林牧矛盾由来已久 o其根
结所在是如何规范 !如何科学放养的问题 ∀利
用好现有森林环境资源同样存在巨大经济效
益潜能 ∀在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和基础上 o适度
发展林牧业 o于国于民皆可为利大于弊 ∀研究
的结果表明 }试验区内林冠下牧草群落的能量
物质流动过程中所能容忍的最大截取量是牧
草生物量的 xs h o可获取黄牛增长所必须的
营养物质合计 uwx1zwx ®ªΠ«°u o一个放牧周期
标准牛单位k≤¤·¯¨∏±¬·l o可得日增重值 s1xxu
®ªΠ牛单位 ∀牧业直接经济效益值与林分蓄积
量增长值因牧场林分状况不同而不同k图 yl ∀
由于混牧的结果 o各林分平均经济效益产出率
分别提高 }阔叶林下 yss元Π«°u !针叶林下 wss
元Π«°u !林间旷地 tsss元Π«°u 左右 ∀
受辽东山区自然环境条件的制约 o虽林分
混牧后可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o一旦发生不合理放牧 o对林分生态环境的破坏也是随放牧强度加大而加
重的 ∀依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o规范牧区林业 o并为生产者提供必要的适宜牧阈值 o可谓对该问题研究的
初衷 ∀
单位面积合理载畜量应根据林分郁闭度及立地条件的优劣有所不同 ∀据观测的结果 }若以弯沟子
试验区平均单位面积地上部分牧草生物量推算 o并确定采食量不大于 xs h o则一标准牛单位kuxs®ªl应
占有混牧林面积的 |1zx «°u ∀
当林地坡度大于 vsβ时 o在/标准牛单位Πv1| «°u0的牧压下 o所引起的泥土流失量比对照高 u|1z倍 o
故 vsβ以上区应禁牧 ∀
在现实的生产实践中 o幼林地内牧草不但产量高且质量优良 o从调查的结果看 o当新植幼林高度低
于 t1x °时 o易招践踏而毁林 o从长远考虑 ot1x °以下幼林区应划为禁牧区 ∀
参 考 文 献
国家标准局 1 森林土壤分析方法k第二分册l q森林土壤物理分析 1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ot||{ ot
ut 林 业 科 学 vz卷
井上扬一郎著k日l1 林业 Η畜产 ρ结 Ω1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1昭和 wv年 tu月 tx日 行
李延生等 1 辽宁树木志 1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ot||s
李永宏 1放牧影响下羊草草原和大针茅草原植物多样性的变化 1 植物学报 ot||v o{zz ∗ {{w
李永宏 1内蒙古锡林河流域羊草草源和大针茅草原在放牧影响下的分异和趋同 1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报 ot||{ otu }t{| ∗ t|z
刘慎谔等 1 东北植物检索表 1 北京 }科学出版社 ot|x|
龙金#奥德姆 1 生态学基础 1 孙儒泳译 1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ot|{t ouu{ ∗ uu|
南京农学院主编 q土壤农化分析 q北京 }农业出版社 ot|{s
农牧渔业部畜牧局 1 畜牧名词术语标准 1 北京 }农业出版社 ot|{z o|
潘存德 1可持续发展概念界定 1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ot||w otyk增刊 tl }v ∗ |
王仁忠 1放牧和刈割干扰对松嫩草原羊草草地的影响研究 1 生态学报 ot||{ ot{kul }uts ∗ utw
张少昂 1中国可持续森林资源管理的理论框架 1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ot||w otyk增刊 tl }tst ∗ tsy
周子诚主编 q饲料检测 q北京 }农业出版社 ot||w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q土壤理化分析 q上海 }上海科学出版社 ot|zz
vt 第 v期 贾 云等 }辽东山地混牧林草系统特性及其利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