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Isolation,Subcellular Localization and Expression Analysis of Gibberellin
Receptor Gene VvGID1A from Grapevine

葡萄赤霉素受体基因VvGID1A 的分离、亚细胞定位及表达分析



全 文 :园 艺 学 报 2013,40(5):839–848 http: // www. ahs. ac. cn
Acta Horticulturae Sinica E-mail: yuanyixuebao@126.com
收稿日期:2012–12–19;修回日期:2013–04–15
基金项目: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资金项目[CX(12)2013]
* 通信作者 Author for correspondence(E-mail:njzhaomz@163.com)
葡萄赤霉素受体基因 VvGID1A 的分离、亚细胞
定位及表达分析
王西成 1,吴伟民 1,房经贵 2,钱亚明 1,王 晨 2,宋长年 2,赵密珍 1,*
(1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南京 210014;2 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南京 210095)
摘 要:以‘藤稔’葡萄(Vitis vinifera × V. labrusca‘Fujiminori’)的花序、茎尖、叶片以及果实为
试材,应用 RT-PCR 结合 RACE 技术克隆得到 GID1A 同源基因全长 cDNA 序列,命名为 VvGID1A(基因
登录号:JQ669511),全长 1 681 bp,含有 1 个 1 035 bp 的开放阅读框,编码 344 个氨基酸,该氨基酸序
列还包含两个激素敏感酯酶家族保守的结构域 HGG 和 GXSXG。系统进化分析表明,VvGID1A 与蒺藜苜
蓿、棉花和拟南芥之间的一致性分别为 70.25%、70.08%和 68.21%。荧光定量 RT-PCR 结果表明,VvGID1A
在葡萄花序、老叶和卷须中表达水平高于茎尖和幼叶,而在 GA 处理果实中的表达水平低于未处理的对照
样品。瞬时表达载体的构建及洋葱表皮细胞转化后,洋葱表皮细胞的瞬时表达结果显示,该基因的表达
产物定位在细胞核上。
关键词:葡萄;赤霉素;VvGID1A;亚细胞定位;表达水平
中图分类号:S 66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0513-353X(2013)05-0839-10

Isolation,Subcellular Localization and Expression Analysis of Gibberellin
Receptor Gene VvGID1A from Grapevine
WANG Xi-cheng1,WU Wei-min1,FANG Jing-gui2,QIAN Ya-ming1,WANG Chen2,SONG Chang-nian2,
and ZHAO Mi-zhen1,*
(1Institute of Horticulture,Jiangsu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Nanjing 210014,China;2 College of Horticulture,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Nanjing 210095,China)
Abstract:A full length of GID1A gene was isolated from grapevine‘Fujiminori’(Vitis vinifera ×
V. labrusca)by RT-PCR and RACE(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method. Sequence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VvGID1A was 1 681 bp in full length,and an opening reading frame(ORF)of 1 035 bp
encoding 344 amino acids. Subsequently,amino acid sequence analysis revealed that VvGID1A included
two conserved domains of hormone sensitive lipase(HSL):HGG and GXSXG. Phylogenetic analysis
showed that VvGID1A share 70.25%,70.08% and 68.21% identity with GID1 in Medicago truncatula,
Gossypium hirsutum and Arabidopsis thaliana. Real-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CR indicated that the
expression of VvGID1A gene in flower,old leaf and tendril is higher than that in stem tip and young leaf.
Furthermore,the expression of VvGID1A gene was lower in gibberellins treated fruit than in the control.

840 园 艺 学 报 40 卷
After construction of transient expression vector and onion epidermal cell transformation,subcellular
localization assays showed that the VvGID1A protein was located in the nucleus.
Key words:Vitis vinifera;gibberellin;VvGID1A;subcellular localization;expression level

关于赤霉素(Gibberellin,GA)的合成与代谢途径已经研究得比较清楚,部分与其代谢有关的
酶的编码基因也得以克隆(Pérez et al.,2009;Dauelsberg et al.,2011;王西成 等,2012a)。因此,
目前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对赤霉素信号转导途径分子机理的探讨上(Hartweck & Olszewski,2006;
苏谦 等,2008)。在已发现的植物 GA 信号转导组分中,DELLA 蛋白是其中一种重要的负调控因子,
而 GA 的信号转导途径恰是通过 DELLA 蛋白来抑制的。GID1(GIBBERLLIN INSENSITIVE
DWARF1)作为 GA 的可溶性受体,可通过与活性 GAs 的特异性结合,进而介导负调控因子 DELLA
蛋白的降解,或通过抑制其活性从而激活赤霉素应答系统(Ariizumi et al.,2008;Hirano et al.,2008)。
所以说,GID1 与 GAs 的结合是 GAs 信号诱发一系列下游反应的先决条件(Ueguchi-Tanaka et al.,
2005)。另外,在植物体内 GAs 应答系统与活性 GAs 水平间还存在着反馈和前馈调控关系,如 GID1
功能缺失或突变,则能够诱导大量 GAs 的合成与积累(King et al.,2001);DELLA 蛋白功能的缺
失将会使得 GAs 合成水平下调(Sasaki et al.,2003);而高含量的 GAs 亦可反馈抑制 GA 的信号转
导,表现为 GID1 及其同源基因转录水平的大幅下调(董静 等,2009);因此,推测 GAs 的合成、
应答及植物表型之间存在着某种直接或间接的动态平衡关系,并且该平衡还处于同一复杂而有序的
调控之中。
无核葡萄是鲜食葡萄中经济价值较高、广受消费者青睐的类型。目前生产上获得无核葡萄的途
径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通过无核品种的选育;另外一种是利用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对有核品种进行无
核化处理,进而促进无核果实的形成。
在利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有核葡萄品种进行无核化生产的实践中,赤霉素(GA)是目前应用
最为广泛且成功的生长调节剂之一。尽管生产上多年来广泛运用 GA 进行葡萄无核果实的生产,但
对其详细机理仍不详尽。鉴于 GID1 在 GA 信号转导、植物生长发育以及在激素相互关系中的作用,
本研究中以‘藤稔’葡萄为试材,对其 GID1 基因(VvGID1)的序列特征以及时空表达情况进行了
研究分析,以期为更科学地调控葡萄果实的发育提供重要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及处理
以鲜食葡萄品种‘藤稔’(Vitis vinifera × V. labrusca)为试材,样品取自南京农业大学江浦试验
站。
于 2012 年 5 月采用 50 mg · L-1 的 GA3 对样品进行处理(杨光 等,2011),以清水处理作为对
照。处理共进行两次。第 1 次于盛花期(称为幼果期),将整个花序持续浸泡在 GA 溶液中 5 s,并
于开花后第 2 天分别采取处理和对照的部分幼果作为样品。第 2 次于盛花后两周(称为中果期)进
行,将经过第 1 次处理的果穗再持续浸泡在 GA 溶液中 5 s,再于处理后第 2 天分别采取处理和对照
的果实作为样品。第 3 次取样于花后 1 个月(称为大果期)果实不再膨大时进行。
样品采集后于液氮中速冻,之后置于–70 ℃超低温冰箱中保存备用。所用引物全部交由上海
捷瑞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合成(表 1)。


5 期 王西成等:葡萄赤霉素受体基因 VvGID1A 的分离、亚细胞定位及表达分析 841

表 1 引物序列、扩增片段大小及用途
Table 1 Sequence of primers,size of amplified product and application
编号
Code
序列
Sequence(5′–3′)
片段大小/bp
Size of amplified product
用途
Usage
P01 GCAGGACTGCAGCTGACTGACTACT30VN cDNA 合成
P02 GACCAGTGGTATCAACGCAGAGTACGCGGG

cDNA synthesis
P03 TCTAGA ATGGCCGGGAGTAATGAAGTCA 扩增 VvGID1A 基因 ORF
P04 GGATCCTTAACAGTTAGAACTCACAAAGTTACTTAT
1 035
Complete ORF amplification
P05 ATTGTGGTGATGAGTCGTGAGGTGG 扩增 VvGID1A 基因 5′端
P06 CCGTGGAAGAAAAGTATGACAGGAACA
440
5′-end amplification
P07 CTATCCAAGACCGGGACTGGTACTG VvGID1A 3′端
P08 GGTGGTAGAGCTCGCAGGACTGCAGCTGACTG
901
3′-end amplification
P09 GCTCGCTGTTTTGCAGTTCTAC 扩增 UBI
P10 AACATAGGTGAGGCCGCACTT
150
UBI amplification
P11 TCAGTGAGTCCAAGAGGGTG 110 定量 RT-PCR
P12 CAAGTGGCGATTGAAGGTG Quantitative RT-PCR
注:下划线为添加的酶切位点,TCTAGA 为 XbaⅠ,GGATCC 为 BamHⅠ。
Note:TCTAGA,GGATCC underlined in primers indicates restriction enzyme sites of XbaⅠand BamHⅠ.

1.2 方法
1.2.1 RNA 的提取、纯化及 cDNA 的合成
葡萄各个组织总 RNA 的提取参照张彦苹等(2010)的方法。总 RNA 的消化与纯化分别采用
TaKaRa 公司生产的 DNaseⅠ(RNase Free)和 Promega 公司生产的 PloyATtract® mRNA Isolation
System Ⅳ试剂盒进行。
以纯化后的 mRNA 为模板,利用反转录引物 P01 合成 cDNA 第一链,引物 P02 延伸加帽子,
空气加热条件下 42 ℃保温 1 h,75 ℃保温 10 min,冰上冷却 2 min 后,–40 ℃保存备用。
1.2.2 葡萄 VvGID1A cDNA 全长的获得
根据 GenBank 中已登录的拟南芥 AtGID1 基因的 cDNA 序列,参照王西成等(2012a)电子克隆
方法,克隆葡萄 VvGID1 基因。首先以葡萄各个组织 cDNA 混合样为模板,利用特异引物 P03 和 P04
进行该基因开放阅读框(ORF)的 PCR 扩增,反应体系为 50 μL:引物 P03 和 P04 各 2 μL(10
mmol · L-1),Ex-Taq 酶 0.50 μL(5 U · μL -1),10 × PCR buffer(Mg2+plus)5 μL,dNTP Mixture 4 μL
(2.5 mmol · L-1),cDNA 2 μL,ddH2O 补至 50 μL。反应参数:94 ℃预变性 5 min;94 ℃变性 40 s,
65 ℃复性 1 min,72 ℃延伸 2 min,共 35 个循环;72 ℃继续延伸 10 min。PCR 产物琼脂糖凝胶电
泳检测后,根据 DNA 凝胶回收试剂盒说明书回收目标片段,并连接到载体 pMD-19T simple 上,转
化大肠杆菌 DH5α 感受态细胞,阳性克隆鉴定后委托上海博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进行测序(下同)。
以相同 cDNA 混合样品为模板,分别利用特异引物 P05 和 P06 以及 P07 和 P08 进行 PCR 扩增,
获得该基因的 5′非编码区(5′UTR 区)和 3′非编码区(3′UTR 区),反应体系和参数同上。测序完成
后利用 DNAMAN5.22 软件将该基因的 ORF、5′UTR 以及 3′UTR 序列进行拼接,获得该基因的全长
cDNA 序列。
1.2.3 氨基酸序列比对及系统发生分析
将所获得的葡萄 VvGID1A 的 ORF 所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在 GenBank 数据库中进行 BLAST
(http:∥blast. ncbi. nlm. nih. Gov/Blast.Cgi)分析,并与已发表的其它植物的 GID1 氨基酸序列进
行相似性分析和进化树的构建。
1.2.4 瞬时表达载体的构建及洋葱表皮细胞的转化
从已鉴定序列正确的 VvGID1 的 ORF 菌液中提取质粒,分别用 XbaⅠ和 BamHⅠ进行双酶切,
842 园 艺 学 报 40 卷
同样 pJIT166-GFP 质粒也用相同酶进行双酶切。目的片段回收以后,再利用 T4 连接酶将两个酶切
后的目的片段进行连接,从而完成 pJIT166-GFP/VvGID1A 瞬时表达载体的构建。最后再将所获得的
连接产物转化到大肠杆菌 DH5α 感受态细胞中,经 PCR 扩增、酶切筛选和测序验证正确后,筛选阳
性克隆并提取质粒。
在进行洋葱表皮细胞转化时,微粒子弹的制备与受体材料的轰击技术均参考已有报道(徐淑平
和卫志明,1998)进行。
1.2.5 葡萄 VvGID1 基因的时空表达分析
为检测 VvGID1 基因在葡萄处理与对照组织中的相对转录水平,分别提取葡萄茎尖、幼叶、老
叶、小果、中果和大果等处理与对照组织的总 RNA,并反转录成相应的 cDNA 用以进行实时荧光定
量 RT-PCR 分析,内标基因为葡萄看家基因 UBI(GenBank accession number:XM_002266714)。扩
增体系为 20 μL:cDNA 模板 1 μL,上游引物 P11 和下游引物 P12 各 0.8 μL,反应 MIX 10 μL(Toyobo),
ddH2O 7.4 μL。反应程序为:95 ℃变性 1 min,然后 95 ℃变性 10 s,55 ℃退火 20 s,72 ℃延伸 30 s,
共 40 个循环;反应结束后对荧光值变化曲线以及融解曲线进行分析。每组处理设置 3 次重复,试验
数据利用 LinRegPCR(Ramakers et al.,2003)和 Excel 软件进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葡萄 VvGID1 基因 cDNA 全长的电子克隆
根据拟南芥 AtGID1A 基因序列(序列号:AT3G05120.1),经 BLAST 检索分析,获得一条葡萄
高相似 EST 序列 EV240117.1,然后以此序列作为种子序列在葡萄 EST 数据库中再次进行 BLAST
检索,将检出的与种子序列同源性较高的或有部分重叠的 EST 序列拼接组装为重叠群(Contig),再
以此 Contig 作为种子序列继续在葡萄 EST 数据库中重复以上 BLAST 检索过程,反复进行 EST 重叠
群序列的拼接和比对,直至获得葡萄 GAID1A 的全长 cDNA 序列。
2.2 葡萄 VvGID1 基因 cDNA 全长的获得
在电子克隆的基础上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 P03 和 P04,并以葡萄不同发育时期果实样品的混合
cDNA 为模板进行 PCR 扩增,获得 VvGID1A 的 ORF 序列。然后在所获得的 ORF 区域内设计上游
P07,结合下游引物 P08 扩增获得 VvGID1A 的 3′端,包含 3′UTR 区,以及 Poly A 结构。同样根据电
子克隆的结果设计特异引物 P05 和 P06,利用特异性 PCR 扩增,分离获得该基因的 5′端。最后通过
对 5′端、ORF 以及 3′端序列进行拼接,获得 VvGID1A 的全长 cDNA 序列,大小为 1 681 bp(图 1),
包括 1 035 bp 的开放阅读框(ORF),102 bp 的 5′非翻译区(5′UTR),513 bp 的 3′非翻译区(3’UTR)
以及 31 bp 的 poly+(A)。该基因在 GenBank 数据库上的登录号为 JQ669511。
2.3 葡萄 VvGID1 氨基酸序列进化分析
葡萄 VvGID1A 经 BioXM2.6 生物软件分析显示,其 ORF 区共编码 344 个氨基酸(图 1)。将其
氨基酸在 NCBI 的 BLASTp 进行相似性比较,发现 VvGID1A 蛋白中存在激素敏感酯酶(hormone
sensitive lipase,HSL)家族保守的 HGG 和 GXSXG 保守结构域(Hirano et al.,2008),与其它 GIDl
蛋白相类似,S、D 和 H,3 个 HSL 催化相关的氨基酸中只有 S 和 D 是保守的,而 H 则被 I 所代替。
另外,经丙氨酸扫描(Ala scanning)所发现的 13 个 GAs 或 DELLA 蛋白结合位点,即从 N 端到 C
端依次为:TWVLIS、DR、FFHGGSF、HS、IYD、YRR、DGW、GDSSGGNI、GNI、MF、LDGKYF、
DWY 和 GFY(Hirano et al.,2007),在 VvGID1A 中都可以得到确认,其中 TWVLIS 中的氨基酸 V
5 期 王西成等:葡萄赤霉素受体基因 VvGID1A 的分离、亚细胞定位及表达分析 843

被氨基酸 I 所取代(图 1)。以上结果表明 VvGID1 基因可能就是葡萄中活性 GAs 的受体基因,参与
葡萄生长发育过程中 GA 信号的识别与传导。


图 1 VvGAID1A 基因 cDNA 全长及由其推导的氨基酸序列
下划实线部分为起始密码子 ATG 和终止密码子 TAA;黑体为 HSL 催化相关的氨基酸;
阴影部分为 HSL 家族的 HGG 和 GXSXG 保守域;方框为 GA 或 DELLA 蛋白结合位点。
Fig. 1 Nucleotide sequence of the open reading frame of VvGID1A and the deduced amino acids
Underline stands for start codon(ATG)and stop codon(TAA). Amino acids related to HSL activity are showed in bold.
HGG and GXSXG conserved domain of HSL family are marked by shadow.
The boxes indicate the binding sites of GA or DELLA proteins.

BLAST 分析结果还显示,葡萄 VvGID1A 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其它植物的 GID1 编码蛋白氨基
酸序列同源性较高,其中与蒺藜苜蓿(BN001191.1)和棉花(FJ790125.1)的亲缘关系较近,分别
为 70.25%和 70.08%;与拟南芥(NM_111384.3)、茄子(NM_001247838.1)和栽培独行菜(HQ003455.1)
的同源性在 60%以上,分别为 68.21%、66.78%和 66.07%;与玉米(BN001194.1)和火炬松
(BN001190.1)的同源性分别为 56.28%和 54.12%;而与蓖麻(XM_002524064.1)、小立碗藓
(EU262749.1)、江南卷柏(EU262742.1)和小翠云(EF646469.1)的同源性较低,均在 50%以下。
844 园 艺 学 报 40 卷
在多重比较的基础上,为进一步认识葡萄 VvGID1A 与其它植物同类基因之间的进化关系,利用
DNAMAN 5.22 软件对上述 12 个 GID1 同源基因的氨基酸序列进行了系统进化树的构建(图 2)。结
果发现,系统树所反映结果与 BLAST 分析结果相一致,其中葡萄与蒺藜苜蓿亲缘关系最近,而与
蓖麻和小立碗藓的亲缘关系则较远。

图 2 VvGID1A 氨基酸序列与多种植物的 GID1A 氨基酸系统树
Fig. 2 Phylogenetic tree of the amino acid sequence of VvGID1A and its homologues in other plants

2.4 葡萄 VvGID1 编码蛋白亚细胞定位
为探索 VvGID1A 所编码蛋白在植物亚细胞结构中的分布情况,进一步构建了 VvGAID1A 的瞬时
表达载体 35S-VvGID1A-GFP,并将其转化到洋葱表皮细胞内,借助于绿色荧光蛋白信号确定目标蛋
白在细胞内的分布情况。在融合基因表达载体构建完成后,对载体目标区域进行测序验证,插入片
段与预期序列完全一致,表明载体构建成功。基因枪轰击洋葱表皮细胞 24 h 后,通过共聚焦激光扫
描显微镜观察绿色荧光蛋白的信号。结果显示,转 pJIT166-GFP 空载体的细胞内绿色荧光布满了整
个细胞(图 3,A),而转 35S-VvGID1A-GFP 载体的细胞内绿色荧光仅分布在细胞核上(图 3,B),

图 3 GA 受体基因 VvGID1A-GFP 在洋葱表皮细胞中的定位
A:GFP 空载体;B:VvGID1A-GFP 融合表达载体。
Fig. 3 Subcellular localization of the GA receptor gene VvGID1A-GFP fusion protein in onion epidermal cells
A:Subcellular localization of GFP;B:Subcellular localization of VvGID1A-GFP.

5 期 王西成等:葡萄赤霉素受体基因 VvGID1A 的分离、亚细胞定位及表达分析 845

说明 VvGID1 蛋白可能定位在细胞核上。同时,该结果还与 Ueguehi-Tanaka 等(2005)提出的 GID1
编码产物可能定位在细胞核上的预测结果相吻合。
2.5 VvGID1A 在葡萄不同组织及不同处理下的表达
VvGID1A 在花序、老叶和卷须中的表达水平较高,而在茎尖和幼叶中的表达水平却极低(图 4)。
这说明该基因在生长旺盛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生长和分裂速度较慢的组织,这与该基因功能
特点的报道(Nakajima et al.,2006)是相符的。
为进一步探讨外源 GA 对于葡萄 VvGID1A 表达的影响,利用外源 GA 对葡萄果实进行了无核化
处理。结果显示,外源 GA 诱导‘藤稔’葡萄果实无核率达 93%以上。总体来看,VvGID1A 在处理
样品中的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样品(图 5)。其中,在幼果期 VvGID1A 在对照样品中的表达水平明
显高于 GA 处理样品;而到了中果期和大果期以后,该基因在对照与处理样品之间的表达水平差异
并不大,对照样品仅稍高于处理样品。这说明外源 GA 降低了 VvGID1A 的表达,这种表达水平的改
变可能与 GA 作用方式,以及果实种子的不正常发育存在一定程度的联系。另外,根据表达结果还
可以发现,从幼果到大果的整个取样周期内 VvGID1A 在对照样品中的表达水平呈现持续下降趋势,
而在处理样品中则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



3 讨论
GA 作为植物激素的地位是于 20 世纪 50 年代确立的,是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五大激素之一。
GA 的生物合成具有明显的器官特异性,且受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GA 的调控作用除与自身的合成
与代谢关系密切以外,还可通过与其它信号途径协同作用,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高等植物复杂的
调控应答体系(罗霞 等,2007)。近年来,GID1 蛋白作为 GA 信号识别和传导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已成为继 DELLA 蛋白之后研究 GA 信号传导的又一热点。GID1 基因最先从水稻中分离出来,其在
水稻中仅有一个拷贝(Hirano et al.,2008),并且只有一个对应的 DELLA 蛋白(SLR1)(Itoh et al.,
2008)。与水稻相比,拟南芥的 GA 信号传导组分则要复杂许多,在拟南芥中共有 3 个 GID1 同源基
因(AtGID1A、AtGID1B 和 AtGID1C)和 5 个 DELLA 蛋白基因(GAI、RGA 和 RGL1,2,3)(Griffiths
et al.,2006)。拟南芥的 3 个 GID1 基因的表达谱互不相同,但也部分重叠,在功能上既有相对分化,
又能相互补充(Nakajima et al.,2006;Iuchi et al.,2007)。
图 4 VvGID1A 基因在葡萄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
Fig. 4 Expression of VvGID1A gene in different tissues
from grapevine
图 5 VvGID1A 基因在赤霉素处理与对照果实中的表达水平
Fig. 5 Expression of VvGID1A gene in GA treated
and control fruit
846 园 艺 学 报 40 卷
本研究中从‘藤稔’葡萄中成功获得了 GID1A 同源基因 VvGID1A 的全长 cDNA 序列,该基因
与蒺藜苜蓿、棉花、拟南芥、茄子、栽培独行菜等多种植物已知的 GID1 基因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均
在 70%以上,说明该基因在进化上具有较高的保守性。同时,该基因还具有 GID1 基因功能相关的
各个保守氨基酸残基(如 DELLA 蛋白和 GA 结合位点、HSL 家族保守位点等),可能编码有功能的
GA 受体,参与葡萄 GA 信号的识别和传导。另外,在物种进化过程中植物 GID1 同源基因相对保守
但又有所发展,它们之间的同源性基本反映了这些物种之间的亲缘关系。洋葱表皮细胞的瞬时表达
结果显示,VvGID1A 定位于细胞核上,说明该基因所编码的产物可能为转录因子,这与水稻上的研
究结果(Ueguchi-Tanaka et al.,2005)一致。
利用外源 GA 对花序和幼果进行处理可诱导多种果树单性结实,如:葡萄(杨光 等,2011;王
西成 等,2012b)、柑橘(Altaf & Khan,2007)、枇杷(Mesejo et al.,2010)、苹果(Watanabe et al.,
2008)、梨(Zhang et al.,2008)等,从而进行无核果实的生产。本研究中利用外源 GA 对葡萄花序
和果穗进行处理,同样获得了单性结实果实,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 RT-PCR 技术对该基因在处理与
对照样品间的表达特性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VvGID1A 在葡萄各组织中均有一定的表达,其
中在茎尖和幼叶中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花序、老叶和卷须,说明该基因在分化速度较慢组织中具有
优势表达的特点,这与前人的研究结果相类似(葛晖 等,2011)。而与对照相比,外源 GA 处理明
显会抑制葡萄果实中 VvGID1A 的表达,其原因可能在于 GID1 基因的转录水平受到 GAs 的反馈抑
制调节,由于施用了外源 GA 使得果实内 GA 含量增高,进而抑制了该基因的表达,这与 GA 应答
系统与活性 GA 含量之间存在着前馈和反馈调节的关系相一致(King et al.,2001)。
总之,本研究中成功分离了葡萄 GA 受体基因 VvGID1A,该基因可能在葡萄单性结实果实形成
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为进一步通过基因工程技术验证其功能,进而从分子水平上揭示单性结
实果实的形成机理提供了工作基础与理论参考。

References
Altaf N,Khan A R. 2007. The seedless trait in Kinnow fruit. Pak J Bot,39 (6):2003–2008.
Ariizumi T,Murase K,Sun T P,Steber C M. 2008. Proteolysisindependent down-regulation of DELLA repression in Arabidopsis by the gibberellins
receptor GIBBERELLIN INSENSITIVE DWARF1. Plant Cell,20:2447–2459.
Dauelsberg P,Matus J T,Poupin M J,Leiva-Ampuero A,Godoy F,Vega A,Arce-Johnson P. 2011. Effect of pollination and fertilization on the
expression of genes related to floral transition,hormone synthesis and berry development in grapevine. Journal of Plant Physiology,168:
1667–1674.
Dong Jing,Yin Meng-hui,Yang Fan,Zhao Juan,Qin Shan,Hou Lei,Luo Ming,Pei Yan,Xiao Yue-hua. 2009. Cloning and expression profiling
of gibberellin insensitive dwarf GIDl homologous genes from cotton. Acta Agron Sin,35 (10):1822–1830. (in Chinese)
董 静,尹梦回,杨 帆,赵 娟,覃 珊,侯 磊,罗 明,裴 炎,肖月华. 2009. 棉花赤霉素不敏感矮化 GIDl 同源基因的克隆
和表达分析. 作物学报,35 (10):1822–1830.
Ge Hui,Zhao Xiao,Wang Zeng,Chen Shang-wu,Ma Hui-qin. 2011. Putative GA receptor gene family of Vitis vinifera L. and their differential
expression under GA treatment. Journal of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16 (2):58–63. (in Chinese)
葛 晖,赵 晓,王 增,陈尚武,马会勤. 2011. 葡萄 GA 受体基因 GID1 初探及其在果实 GA 处理条件下的差异表达. 中国农业大
学学报,16 (2):58–63.
Griffiths J,Murase K,Rieu I,Zentella R,Zhang Z L,Powers S J,Gong F,Phillips A L,Hedden P,Sun T P,Thomas S G. 2006. Genetic
characterization and functional analysis of the GID1 gibberellin receptors in Arabidopsis. Plant Cell,18:3399–3414.
Hartweck L M,Olszewski N E. 2006. Rice GIBBERELLINS INSENSITIVE DWARF1 is a gibberellins receptor that illuminates and raise questions
about GA signaling. Plant Cell,18:278–282.
Hirano K,Nakajima M,Asano K,Nishiyama T,Sakakibara H,Kojima M,Katoh E,Xiang H,Tanahashi T,Hasebe M,Banks J A,Ashikari
5 期 王西成等:葡萄赤霉素受体基因 VvGID1A 的分离、亚细胞定位及表达分析 847

M,Kitano H,Ueguchi-Tanaka M,Matsuoka M. 2007. The GIDl-mediated gibbereilin perception mechanism is conserved in the lycophyte
Selaginella moellendorffii but not in the bryophyte Physcomitrella patens. Plant Cell,19:3058–3079.
Hirano K,Uegnchi-Tanaka M,Matsuoka M. 2008. GIDl-mediated gibberellin signaling in plants. Trends Plant Sci,13:192–199.
Itoh H,Ueguchi-Tanaka M,Matsuoka M. 2008. Molecular biology of gibberellins signaling in higher plants. Intl Rev Cell Mol Biol,268:191–
221.
Iuchi S,Suzuki H,Kim Y C,Iuchi A,Kuromori T,Ueguchi-Tanaka M,Asami T,Yamaguchi I,Matsuoka M,Kobayashi M,Nakajima M. 2007.
Multiple loss-of-function of Arabidopsis gibberellins receptor AtGID1s completely shuts down a gibberellins signal. Plant J,50:958–
966.
King K E,Moritz T,Harberd N P. 2001. Gibberellins are not required for normal stem growth in Arabidopsis thaliana in the absence of GAI and
RGA. Genetics,159:767–776.
Luo Xia,Kang Zong-li,Fan Jin-juan. 2007. GA signal transduction pathway. Plant Physiology Communications,43 (1):191–194. (in
Chinese)
罗 霞,康宗利,樊金娟. 2007. 赤霉素的信号转导途径. 植物生理学通讯,43 (1):191–194.
Mesejo C,Reig C,Martínez-Fuentes A,Agustí M. 2010. Parthenocarpic fruit production in loquat(Eriobotrya japonica Lindl.)by using gibberellic
acid. Scientia Horticulturae,126:37–41.
Nakajima M,Shimada A,Takashi Y,Kim Y C,Park S H,Ueguchi-Tanaka M,Suzuki H,Katoh E,Iuchi S,Kobayashi M,Maeda T,Matsuoka
M,Yamaguchi I. 2006. Identif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rabidopsis gibberellin receptors. Plant J,46:880–889.
Pérez R,Espinoza A,Aguirre C,Hinrichsen P,Contreras D,Orellana M,Riquelme A,Fichet T,Pinto M. 2009. Functional genomic analysis
of table grape(Vitis vinifera L.) associated to gibberellic acid treatment. Acta Horticulturae,827:363–368.
Ramakers C,Ruijtera J M,Lekane Depreza R H,Moorman A F M. 2003. Assumption-free analysis of 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data. Neuroscience Letters,339:62–66.
Sasaki A,Itoh H,Gomi K,Ueguchi-Tanaka M,Ishiyama K. 2003. Accumulation of phosphorylated repressor for gibberellin signaling in an F-box
mutant. Science,299:1896–1898. (in Chinese)
Su Qian,An Dong,Wang Ku. 2008. Phytohormone receptors and induced genes in plants. Plant Physiology Communications,44 (6):1202–1208.
(in Chinese)
苏 谦,安 东,王 库. 2008. 植物激素的受体和诱导基因. 植物生理学通讯,44 (6):1202–1208.
Ueguchi-Tanaka M,Ashikari M,Nakajima M,Itoh H,Katoh E,Kobayashi M,Chow T Y,Hsing Y C,Kitano H,Yamaguchi I,Matsuoka M.
2005. Gibberellin insensitive dwarf1 encodes a soluble receptor for gibberellin. Nature,437:693–698.
Wang Xi-cheng,Ren Guo-hui,Fang Jing-gui,Li A-ying,Liu Hong,Wu Wei-min,Zhao Mi-zhen. 2012a. Cloning,subcellular localization and
expression analysis of genes related to the synthesis of gibberellin from grapevine. Scientia Agricultura Sinica,45 (11):2224–2231. (in
Chinese)
王西成,任国慧,房经贵,李阿英,刘 洪,吴伟民,赵密珍. 2012a. 葡萄赤霉素合成相关基因克隆、亚细胞定位和表达分析. 中国农
业科学,45 (11):2224–2231.
Wang Xi-cheng,Song Chang-nian,Zhang Yan-ping,Leng Xiang-peng,Sun Xin,Fang Jing-gui. 2012b. Identification of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 by cDNA-RAPD approach during GA treatment in Fujiminori grapevine fruits. Journal of Fruit Science,29 (5):733–739. (in
Chinese)
王西成,宋长年,张彦苹,冷翔鹏,孙 欣,房经贵. 2012b. 外源赤霉素诱导‘藤稔’葡萄果实差异表达基因的 cDNA-RAPD 分析. 果
树学报,29 (5):733–739.
Watanabe M,Segawa H,Murakami M,Sagawa S,Komori S. 2008. Effects of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on fruit set and fruit shape of parthenocarpic
apple fruits. J Japan Soc Hort Sci,77 (4):350–357.
Xu Shu-ping,Wei Zhi-ming. 1998. Introduction to method of microprojectile bombardment and its application. Plant Physiology Communications,
34 (1):41–43. (in Chinese)
徐淑平,卫志明. 1998. 基因枪的使用方法介绍. 植物生理学通讯,34 (1):41–43.
Yang Guang,Cao Xue,Fang Jing-gui,Song Chang-nian,Wang Chen,Wang Xi-cheng. 2011. Cloning,subcellular localization and spatiotemporal
848 园 艺 学 报 40 卷
通 知
expression of a VvGAI gene from grapevine‘Fujiminori’. Acta Horticulturae Sinica,38 (10):1883–1892. (in Chinese)
杨 光,曹 雪,房经贵,宋长年,王 晨,王西成. 2011. ‘藤稔’葡萄 VvGAI 基因的克隆、亚细胞定位及时空表达分析. 园艺学报,
38 (10):1883–1892.
Zhang C,Lee U,Tanabe K. 2008. Hormonal regulation of fruit set,parthenogenesis induction and fruit expansion in Japanese pear. Plant Growth
Regul,55:231–240.
Zhang Yan-ping,Wang Chen,Yu Hua-ping,Cai Bin-hua,Fang Jing-gui. 2010. Screening of RNA extraction methods for various grapevine organs
and tissues. Acta Agriculturae Boreali-Occidentalis Sinica,19 (11):135–140. (in Chinese)
张彦苹,王 晨,于华平,蔡斌华,房经贵. 2010. 适于葡萄不同组织 RNA 提取方法的筛选. 西北农业学报,19 (11):135–140.


关于申报 2013 年度“华耐园艺科技奖”的通知

为了加快园艺科技的发展,促进科研与生产的紧密衔接,中国园艺学会和北京华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联合设立
“华耐园艺科技奖”,由中国园艺学会具体承办。
华耐园艺科技奖是经科技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批准设立的面向全国园艺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团队和
个人进行奖励。2013 年度评选工作开始申报,奖励名额 8 个(蔬菜、果树专业各 3 个,西瓜甜瓜和观赏园艺植物专
业各 1 个,可空缺),奖金 5 万元,奖励不分等次。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 申报条件:
申报工作按照华耐园艺科技奖管理办法(http://cshs. org. cn)的规定进行,并符合下列条件:
1. 填写申请表的科技成果时间是从 2008 年 1 月 1 日至 2012 年 12 月 31 日 5 年内在蔬菜、果树、西甜瓜及观赏
园艺植物 4 个专业的种质资源、育种、生物技术、栽培、产品贮藏加工等学科在科学研究、技术推广中取得突出成
绩的研究团队或个人均可自愿申报。
2. 申请表中涉及的科技成果不存在成果权属、完成单位和完成人的争议。
二 申报要求:
1. 请认真填写统一格式的中国园艺学会华耐园艺科技奖申请表(http://cshs.org.cn),申请表及附件应当完整、
真实、准确和可靠。
2. 申请表的科技成果包括获奖成果、鉴定成果、审定(认定)鉴定新品种、授权专利和新品种权、新产品证书、
重要著作和学术论文等。
3. 发表的论文、著作只限第一作者或第一通讯作者,附件中代表性论文最多不超过 20 篇。
4. 为保证材料的完整性,请将申请表第九项附件的复印件与申请表合并装订成册。
5. 在申请表的指定位置请单位领导签字并加盖单位公章。
6. 将申请表的纸质材料一式两份,电子版刻录光盘材料 1 份,一并邮寄至中国园艺学会办公室。邮件封面注明
“华耐园艺科技奖申报材料”字样。
7. 申报截止时间 2013 年 7 月 31 日止(以邮戳为准),过期不予受理。
三 联系方式:
受理单位:中国园艺学会华耐园艺科技奖办公室
联系人:蒋淑芝(电 话:010-82109526);张 彦(电 话:010-82109528)
通讯地址:北京中关村南大街 12 号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邮编:100081
E-mail:cshs@caas.cn
网 址:http://cshs.org.cn
中国园艺学会
2013 年 5 月 6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