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Possibility and Tentative Design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Tri-elements Structure in the Agricultural System in China

建立我国农区三元结构生产体系的可能及设想



全 文 :第 5 卷
V o l
.
5 N o
第 3 期
3
草 地 学 报
ACT A A G R E S n A S IN CA
19 7 年
19 7
建立我国农区三元结构生产体系的可能及设想
黄 文 惠 郑 卓 杰
(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 ,北京 1侧X为4 ) (中国农业科学院品种资源研究所 , 北京 1《XK) sl )
摘要 : 论 文在分析我国农区传统二元结构生产体系限制和影 响今后大农业发展的基础上 , 提出
建立三元结构生产体系的有利条件 , 分析今后 由二元结构向三元结构生产体系过渡的必 由之路 , 同
时提出我国农 区各类地 区逐步 形成三元结构生产体系的可能和初步设想 。
关健词 : 传统二元结构 ; 三元结构农业生产体系 ; 种植牧草和饲料作物
1 我国农区传统的二元结构生产体 系
我国农区传统的以种植粮食及经济作物为主 , 不种或极少种植饲料作物和饲草 。 家畜利
用的饲料主要是从各类作物中或是从农副产品中调用 , 因而畜牧业生产在农区仅仅是一种副
业 ,农 区生产什么作物就用什么作饲料 , 如南方水稻产区大量用大米作饲料 , 山 区则用薯类作
饲料 , 而北方麦类及玉米产 区则大量用麦类和玉米作饲料 。 根据 19 83 年统计 , 我国饲料用粮
为 0 . 5 亿吨 , 19 90 年达到 1 . 0 亿吨 , 2《XX)年计划达到 1 . 5 亿吨 , 约占粮食总产量的 30 % 。
我国生产的粮食 目前基本可 以满足 口 粮需要 , 当前所谓粮食紧张实际是指饲料用粮缺乏 ,
另一方面 饲料 用粮则 常因利用 不合 理而造成 浪费 。 根据 19 1 年统计 , 全国人均消费粮食
2 3 4
.
5 千克 , 消耗植物油 5 . 9 千克 , 肉类 21 . 2 千克 (其中猪肉为 17 . 4 千克 , 牛羊肉 1 . 8 千克 , 禽
肉 2 千克 ) , 鲜蛋 7 . 1 千克 , 水产品 6 . 8 千克 。 19 2 年人均消费肉 、蛋 、奶分别上升到 29 . 3 、 8 . 7
及 4 . 6 千克 。 目前我国人民食物结构是热量有余 , 而蛋白质不足 , 特别是优质蛋白质偏低 , 豆
类及动物食品明显不足 。 到 2《XX)年我国预计人均 口粮 2 13 千克(其中豆类 8 千克 ) , 肉类 25 千
克 , 蛋类 10 千克 , 奶类 6 千克 , 水产品 9 千克 。 为 了达到上述 目标 , 我国每年需要生产 5 . 2 亿
吨粮食 , 其中饲料粮 占四分之一 以上 。 到本世纪末 , 全国约有 4 . 6 亿亩耕地可种植饲料作物和
饲草 , 约可生产饲料粮 1 . 6 一 2 . 4 亿吨 , 此外 , 还有大量优质草种和饲料作物逐步进入和形成农
区三大产业生产体系 , 将传统的二元结构 (粮食作物一经济作物 )转变为粮食作物一饲料作物
一经济作物三元结构农业生产体系 。
2 建立三元结构体 系的有利条件
2
.
1 我国西北地区 种植紫花首楷 (翔陀d优拜9 0 : at油 )已有 2仪刃 余年的历史 , 如陕西 、山西 、甘肃 、
新疆等地 。 许多地方常用紫花首楷后茬种小麦可增产 17 一 4 3 % , 种棉花可增产 so 一 4D % 。 在
西北地区每年收三茬首楷 , 每亩产干草 50 千克左右 , 若有灌溉条件 , 亩产干草可达 10以) 千克
以上 , 干草中含粗蛋白质 18 . 0 一 21 . 0 % 。
2
.
2 我国沿海滩涂有些地区种植紫花首蓓成功 , 山东省无棣 县 自 19 84 年以来 , 年年种首蓓 ,
全县种植面积 已达到 ro 万余亩 , 并将紫花首楷作为 “县草 ” , 将每年 8 月 4 日定为种草节 。 每
年收获大量 菌楷干草及种子 , 除本县用于发展畜牧业外 , 每年向国内外销售干草达 5。以〕余吨 ,
年创汇 84 万美元 。 此外 , 还建成年产 礴以刃 吨的草粉加工厂 , 草粉销售外地用作配合饲料 。 由
第 3 期 黄文惠等 建立我 国农 区 三元结构生产体系的可能及设想
于大面积种首精 , 已实行五年首楷和三年小麦的轮作制度 , 小麦单产大幅度增长 , 家畜发展也
十分迅速 。
2
.
3 在东北松辽平原商品粮县 、乡 , 特别是玉米产区 , 改变传统单一生产粮食作物的生产方
式 , 开始引草 、引豆入 田 , 一则培肥地力 , 增加饲料及饲草生产 , 二则提高了土地利用率 。 采用
在玉米地里以 间作 、混作或轮作的方式播种大豆和豆科牧草 , 如两垄玉米间种一垄大豆或草木
择 (从以江时玛 sP p . )。 为了不减少玉米总株数 , 调整了玉米株行距 , 因而达到玉米总产不减 的前
提下 , 多收 了大豆或饲草 , 当地农民称之为 : “棵不少 , 棒不少 , 肥了田 ,换 了草” 。 辽宁和黑龙江
两省粮草间作面积达 50 余万亩 , 轮作面积达 4(X) 多万亩 。
2
.
4 四川盆地周围地区 已推广粮草轮作 2(X) 余万亩 , 特别是盆周 山 区 , 冬 闲田约有 225 万亩 ,
利用冬闲田种紫花若子(Vic 她 sat 油 ) , 既可肥 田 , 又可养畜 。 该地区每年 10 月至翌年 4 月为冬
闲季节 , 除保留一部分冬水 田外 , 其余耕地则可进行粮草轮作 , 促进农牧结合 。
2
.
5 长江中下游地区 , 如湖北 、江西 、江苏等省可利用水稻冬 闲田种植一年生黑麦草 (劲liu m
烈边如川爪 ) 、紫云英 (枷m 召u lus si旋us )、豌豆 (几“m sa tiv “m )和蚕豆 (vic 她fa ba )等 , 既肥 田 , 又发
展了家畜和家禽 。
2. ‘ 在华南 山区 , 如广西壮族 自治区利用冬闲田发展绿肥 , 既增加饲草 , 又培肥地力 。 19 9() 年
曾在冬闲田种绿肥达到 日洲) 余万亩 。 广东省利用 山地和果园隙地种草 , 进展十分迅速 。 19 8
年省人大通过了(在全省种植牧草发展畜牧业)的议案 , 并在 70 多个 县展开种草活动 , 如汕头
市将牧草生产作为发展粮食的途径 , 实行水稻 、早粮 、牧草并举 , 以草代粮 , 以草兴牧 , 以草促
果 , 草果丰收 。 广东省有些地区已用草粉代替部分粮食饲养畜禽 。
综上所述 , 以饲料作物 、饲草为纽带 , 结合农 、牧 、林 、渔各业 , 形成更为广泛的食物链 , 充分
利用 自然资源和劳力资源 , 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 。 这些都是建立农 区三元结构
生产体系的有利条件 。
3 由传统的二元结构向三元结构的过渡
世界先进国家对种植业和畜牧业生产同等重视 , 以种植业和畜牧业相结合的方式促进整
个农业的全面发展 。 如德国的农业用地 中草地 占 50 % 以上 , 采用粮草轮作 , 使农牧业保持稳
定的发展 。 澳大利亚在 19 世纪 30 年代 , 在降雨量 25 0 一 45 0 ~ 的半 干旱地区
, 广泛推行休闲
农作制 , 即休闲一小麦轮作制 , 致使土壤结构破坏 , 肥力下降 , 谷物减产 , 饲草也不足 。 以后改
为饲草一谷物轮作制 , 使半干早地区畜牧业显著发展 , 进而使该国成为小麦出 口大国 。 美国农
业用地中约有 50 % 的土地种饲草 , 实行谷物一饲草轮作 , 使谷物和 畜牧业相互促进 , 形成 良性
循环 。 阿根廷重视发展农牧结合的有机农业 , 采用粮草 、粮豆轮作 , 不施化肥 , 使种植业和畜牧
业同步发展 , 阿根廷的农牧产品在国际市场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
我国地域广阔 , 资源丰富 , 农业资源主要是土地 、气温 、水 、生物等 自然资源 , 它们是发展农
牧业的物质基础 , 农牧业的发展主要是如何掌握 、利用和保护好上述 自然资源 。
饲料作物和 饲草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对光 、热 、水 、土等条件的要求不如谷物严格 , 特别是
对气沮和水份的要求 。 在一些地区 , 当水热条件较差时 , 农作物不能正常生长发育或成熟 , 但
是可以种植饲料作物和饲草 , 既不与粮食作物争地 , 又可促进粮食增产 , 而且可 以增加大量饲
草 、饲料用以发展畜牧业 。 因此 , 在农业二元结构体系中增加饲料作物和饲草进而形成三元结
构生产体系是今后我国发展农牧业的必由之路 。
1 5 0 草 地 学 报 19 9 7 年
我国有些地区 的气候条件在种植一季粮食作物时水热有余 , 而种植两季粮作则又嫌不足 ;
有些地区的水热条件种植二季粮食作物有余 , 而种植三季则显不足 , 但在上述地区利用剩余 的
水热资源 , 则有可能向三元结构发展 , 经过一个过渡阶段 , 逐步形成农业三元结构生产体系 。
表 1 195 0 一 1, 卿 年农 田种草面 积与农作物总播种面积 ’
T able 1 Th
e e功Ps一 so wn are a an d th e heth ag e山gTD wi ng are a 玩m 1950 to 199()
年份
Ye ar
农作物播种 面积 (万亩 )
Cro P- so wn are
a
(Te
n th o usan d m
u
)
种草面积 (万亩 )
H erb a ge- 脚wi ng are a
(Te
n th o usan d m
u
)
种草占作物播 种面积 的百分 比(% )
仆e rat io of ero P 一so wn are a
to fo rag
e 脚wi ng are as (% )
19 5 0 19 7 0 3 6 2日1 )
19 5 2 2 1 1884 3 39()
19 5 7 2 3 5 86 5 1 89
196 2 2 10 3 4 3 5 2 5 9
196 5 2 149 3 6 8 16 8
19 7 6 224 584 1尔泊7
19 7 8 2 2 5 15 6 1 3 7 3 4
19 80 2 19 5 69 1 3 309
19 8 1 2 17 7 3 6 120 36
1 9 8 2 2 17 0 3 1 1 12 6 5
1 9 8 3 2 1 5990 10 7 9 4
1 9 8 4 2 1 6 3 3 2 10 13 2
1 9 8 5 2 154 3 9 9 4 5 1
1 9 8 6 2 1 6 306 9 2 3 9
19 8 7 2 1 74 35 8 9 8 1
19 8 8 2 1 7 3 0 3 87 2 2
19 8 9 2 1 9 8 3 0 8 86 8
l望X 】 2 1 93 3 0 86( XJ
, 根据(中 国统计年鉴》及 (农业统计资料》, 摘 自李易方等(引草人 田 )资料
关 A e e o r d in g to ye a r】洲刃k o f s ta tisti e s o f Chin a an d a g n eul tu re sta i
sti eal info rm
ati o n
herb a g e to e ro p la n d
1
.
3 2
1
.
6 0
2
.
2 0
2
.
5 0
3
.
8 0
7
.
3 0
6
.
1 0
6
.
06
5
.
5 0
5
.
2 0
5
.
0
4
.
7 0
4
.
40
4
.
3 0
4
.
10
4
.
0 1
4
.
0 3
4
.
0
职o ted fro m U Yifa n g In tro d u e e
与先进国 家相 比 , 我国对种草重要性的认识是较差的 , 目前我国三元结构中的重要一环是
种草和饲料作物 。 将饲草和饲料作物纳入农 田的过程要 因地制宜 , 合理规划 , 稳步发展 , 一般
要先从阻力最小 , 见效最快的地方开始 。 从 我国 4 0 年来农 田种草的回顾 (见表 l) 可 以看 出 ,
建国初期农 田种植饲草较少 , 约为 2 6( 幻 万亩 , 占作物播种面积的 1 . 3 % , 70 年代中期农 田种草
面积达到 1 亿多亩 , 如 19 7 6 年为 164 07 万亩 , 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 7 . 3 % , 但发展不平衡 , 南方
多于北方 ; 198 0 年有 6 个省种草面 积超过 10 以〕万亩 , 即湖南 、湖北 、江苏 、江西 、浙江和 安徽 。
自 19 82 年以来种草面积开始下降 , 下降速度也是南方大于北方 。
4 对各类地区在发展和形成三元结构的初步设想
4
.
1 东北 温带玉米 、大豆 、杂粮和饲料三元结构 区
中部平原亚区 以玉米 、大豆为主兼顾小麦 、高梁 、水稻 、谷子等杂粮 。 在上述作物中加人
紫花首楷等豆科饲草 , 以增加植物蛋白质来源 , 使二元结构逐步改为三元结构 。
北部寒温带森林草原亚区 种植春小麦与马铃薯等早熟喜凉作物 , 由于耕地面积大 , 可 以
第 3 期 黄文惠等 建立我国农区 三元结构生产体系的可能及设想
实行粮草轮作的方式 。
西部干 旱玉 米 、草原亚区 种植首楷与草木择等豆科牧草与玉米进行轮作或间套作 , 在提
高玉 米单产 , 增加土壤肥力的同时扩大饲草来源 。
东部 山地林间地亚 区 以玉 米 、大豆为主 , 兼顾小麦 、水稻及薯类 , 可 以 同时推广首楷 、草
木择和无芒雀麦 (B ro m o i二~ )等饲草
, 改变二元结构为三元结构 。
4
.
2 黄淮海暖温 带小麦 、 玉米 、薯类 、棉花 、饲 料三元结构区
燕山 山麓玉米 、杂粮饲草饲料亚 区 可在该 区发展紫花首蓓 、草木择 、沙打 旺 (As tra列us
a ds u rg e。 ) 、苔子 (Vic ia sP p . )等豆科饲草 , 实行三元结构 。
黄淮 海 中部低 平原 小麦 、 玉 米 、 杂粮 、饲 料 亚 区 大力 种植 紫 花首 蓓 、 田青 (se劝an 必
ca n na bi na )
、碱茅等牧草 , 实行草 田轮作 , 改二元结构为三元结构 。
黄淮海东部丘 陵台地小麦 、 玉米 、薯类饲料亚区 在农 田 中增加饲草 , 使单一 的粮食结构
改为粮一饲 , 粮一草结构 。
黄淮海西南部玉 米 、杂粮 、饲草饲料亚区 该区以冬小麦 、玉米 、棉花 、大豆 、油料作物等为
主 , 并有种草的传统 , 应扩大种植紫花首蓓 、沙打旺及草木择 , 用 以改 良沙地及盐碱地 。
黄淮海东南部平原玉米 、大麦饲料亚区 作物 以麦类 、玉米 、薯类 、棉花为主 , 现为一年二
熟 。 可增加牧草的种植面积 , 参于轮作倒茬 。
4
.
3 东南亚热 带稻麦 、饼粕饲料 区
该区缺乏玉米及大豆等可作饲料的作物 ,应扩大玉米及豆类的种植面积 , 在稻麦地中增种
豆科饲草 ,作为轮作倒茬的安排 。
长江中下游平原稻麦亚 区 种植豆科饲草 , 并安排一定的面积为饲料专用地 , 逐步向三元
结构过渡 。
北部 山区薯类 、杂粮饲料亚区 应与豆科饲草进行轮作 。 在林下 、高 山地区种植饲草 , 发
展食草畜禽 。
西部 中高山玉米 、薯类饲料亚 区 在耕地中和丘陵 、低山地 区大力种植饲草及饲料作物 ,
采用农牧并举的措施 。
南部丘陵山地稻 、薯饲料亚 区 在作物用地以外种植饲草和饲料作物 。
东部山地丘陵稻 、薯 、麦 、草地饲料亚区 增加玉 米及豆类的种植面积 , 并在农 田 中轮作 、
间作短期利用的豆科饲草 。
4
.
4 华南 南亚热 带稻薯饲料区
该区盛产水稻 、薯类及水果 , 但缺作饲料的玉米及豆类 , 应增加饲料作物及饲草种植面积 ,
将二元结构改 为三 元结构 。
桂西水稻 、 一五米 、 牧草亚 区 提高作 物单产 , 种植高 产优质 饲草 , 如 柱花草 (凡殉sa nt hes
gu 她ne lzs is)
、大翼豆 (Mac roP til iu m 。troP u , u re u m ) 、银合欢 (&配ae na le配oc eP ha 坛 )及雀稗属 (Pas -
夕a lu m s p p . )等草种 。
粤桂丘陵稻 、薯 、玉 米亚 区 提高作物单产 , 扩大玉米 、豆类种植面积 ,增加饲草的比重 。
海南岛稻 、薯 、牧草亚区 改变单一耕作制度 , 增加饲料作物面积 , 特别是玉米及豆类 , 同
时扩大饲草种植面积 。
北部 山地杂粮亚 区 提高粮食单产 , 增加玉米 、豆类种植面积 . 发展山地饲草作物 。
草 地 学 报 19 7 年
沿海平原稻薯亚区 经济条件较好 ,农 区生产水平较高 , 工业基础较好 , 应扩大玉米种植
面积 ,在冬闲地种植豆科饲草 , 补充蛋白质饲料的不足 。
4
.
5 黄土 高原 小麦 、 玉米 、杂粮 、饲草区
该区水土流失严重 , 多为深沟陡坡 ,农业耕作长期是广种薄收 , 生产较落后 。
陕北 、陇东和 山西 (大部 )亚区 大力推广玉米 、豆类 、谷子等粮 、饲兼用作物 , 增加单产 , 采
用饲草一作物一饲料轮作 , 以便增加土壤肥力 , 增加土壤筱盖率 , 减少水土流失 , 改善生态环
境 , 并充分利用草地发展食草家畜 。
宁甘早地杂粮一饲草亚区 本区缺少豆类及油料作物 , 应调整种植业结构 , 使粮食作物 、
饲料作物和经济作物相结合 , 同时种植豆科饲草补充蛋白质及肥料的不足 。
4
.
6 西 南山 地稻谷 、玉 米 、薯类 、饲草区
本区 处于 亚热带 , 为重要的粮食及油料产区 。
秦巴山地 , 薯类及玉米亚区 扩大豆类种植面积 , 增加豆科饲草 比重 , 解决蛋白质饲料不
足问题 。 充分利用山地发展人工草地 。
四 Jl盆地水稻 、玉米 、油菜 、薯类亚区 农作物生产可 以一年两熟至三熟 , 但是蛋 白质缺
乏 , 除充分利用当地饼粕外 , 应多种植青饲料及豆科饲草 , 并充分利用盆周 山地种草 。
贵州高原水稻 、薯类 、玉米 、饲草亚区 种植饲草 , 补充蛋白质的不足 。
滇北高山饲草 、玉米 、杂粮亚区 本区饲料及蛋白质均不足 , 应充分利用现有条件提高饲
料及粮食单产 , 发展草地畜牧业 。
滇南南亚热带水稻 、薯类饲料亚区 扩大玉米种植面积 , 增加精料生产和豆科饲草种植面
积 。
滇中谷地水稻 、杂粮 、薯类饲料亚区 本区气候温暖 , 四季如春 , 粮食作物 、经济作物较多 ,
而饲料作物缺乏 , 应补充蛋 白质饲料作物 。
4. 7 蒙新干享荒澳草原区
该区在我国北部及西北部 , 位于温带 , 冬季长 、干早 、寒冷 、农作物有小麦 、玉米 、谷子 、高梁
等 , 新疆有长绒棉和甜菜 ,农作物一年一熟 。
内蒙古东部湿润草原亚区 本区地广人稀 , 生态环境恶化 , 应以食草家畜为主 , 增加饲草 ,
粮食 以满足人的 口粮为主 。
北疆温带干旱荒漠草原亚区 在有灌溉条件的地区建立 “绿洲农业” , 将粮食作物 、经济作
物及牧草生产结合起来 , 建立合理的农业结构 。
南疆暖温带荒漠草原亚区 , 长城沿线杂粮牧草亚区 。
4. 8 青藏高寒草甸草原 区
东北部山地草甸草原亚区 ; 川西高原沼泽草甸草地亚区 ; 藏南谷地草原亚区 ; 藏北高寒
荒漠草甸草原亚区
5 结语
与世界先进国家 比较 , 目前我国农区仍然沿袭传统二元结构的农业生产体系 ,农业生产力
水平落后 , 科技含量较低 。 今后随着我国粮食产量的进一步提高和农业科技的迅速发展 , 必然
对土地资源的改 良保护及其可 持续利用的途径 、对农业生产体系和 结构 的改革提出更新的要
求 。 因此 , 由目前的传统二元结构逐步向三元结构农业生产体系过渡则是我国大农业今后发
第 3 期 黄 文惠等 建立我 国农 区三元结构 生产体 系的可能及设想 1 5 3
展的必由之路 。
参 考 文 献
卯 年代中国食物结构改革与发展纲要 (国务院 1卯3 年 2 月 9 日第 220 次总 理办公会议审议通过 ), 人 民 日
报 19 3 年 6 月 20 日(第二版 )
中国农业科学院 , 1 985 , 我国粮食和经济作物发展问题研究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区划研究所 , 1 989 , 中国种植业区划 , 北京 :农 业出版社
中国饲料区划 , 19 89 , 北京 :农业 出版社
卢 良恕 , 19 3 , 调整食物结构 , 实现小康目标 , 科技 日报 , 19 3 年 9 月 19 日(第三版 )
李易方等 , 19 5, 引草人 田的研究 , 内部资料
黄文惠 , 1望抖 , 我 国饲料生产 的现状 、问题及解决办法探讨 , 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所年报
黄文惠 , 19 5 , 农 区 三元结构生产体系建立的研究(“九五”项 目库)
4567
ƒ跳
PO S ib址ty an d T e n 加ti ve D阳sign fo r th e E Sta b li s hm e n t o f
T ri
·e lem
e n ts Stru ctu r e in 山 e A gri e ul to 州日 Sys te m in C址n a
Hu an g w
e nh uil
.
Zhe ng zh uoj iez
( ’ Ins ti tu te of 树耐 Sci e nc e , c AAs , Be ij吨 1仪盯抖 )
( 2 Insti tu te
。f G七ne ti c R eSO 娜eS , C为铭 . Be ij吨 1仪刃8 1)
A加tra e t : Th is p a娜r lis ts th e ad v an 切唱eo u s p re re qU is ites o n es tab lishi n g Plod u e ti o n 叮st e m o f tri 一e l-
e脱n ts s tru e tu re o n th e bas is Of an al ysi n g th e h而ta ion Of tra d i ti o n al d u al stru e tu re i n e hi n e s e a g 卫 n an
are
.
W e an al yse th e o n ly w a y伽m du al st ru e tu re tri 一 e le me n ts st ru e tu re to in th e fu tu re , an d Pu t fo 侧ard
th e 户阅s ib ility an d a te n俪v e idea w hie h the d ife re n t p la e es in Chi n es 叱环 n an ~ e an be de v e lo p e d尹d u al ly i n to tri 一e le me n ts stru c tu re ·
K e y wo
rds : T ra d iti o n al d u al s tru e tu re ; Tri
一 e le me
n ts s tru e tu re i n th e ag ri c ul tu la P找刁u e ti o n s yst e m ;
FO哪e a n d c ro 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