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Wetland Plant Taxonomic Diversity in the Middle Reaches of the Yellow River

黄河中游湿地植物分类学多样性研究



全 文 :植物科学学报  2015ꎬ 33(6): 775~783
Plant Science Journal
    DOI:10􀆰 11913 / PSJ􀆰 2095 ̄0837􀆰 2015􀆰 60775
黄河中游湿地植物分类学多样性研究
李 帅1ꎬ 张 婕2ꎬ 上官铁梁1ꎬ3ꎬ 郭东罡1∗
(1􀆰 山西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ꎬ 太原 030006ꎻ 2. 山西大学生命科学学院ꎬ 太原 030006ꎻ
3. 山西大学黄土高原研究所ꎬ 太原 030006)
摘  要: 在黄河中游湿地自禹门口至汾河入河口之间设置了 13个样地进行植物调查ꎬ 并将植物物种系统分类学
中的分类学差异性指数应用到研究区域物种多样性的测度中ꎮ 结果显示ꎬ 样地内共记录植物 75 种ꎬ 隶属于 2 门
3纲 18目 23科 61属ꎻ 按所含物种数的多少统计ꎬ 在门水平上主要分布在被子植物门(73 种)ꎬ 在纲水平上主
要分布在双子叶植物纲(57种)ꎬ 在科水平上主要集中在豆科(Leguminosaeꎬ 11 种)、 菊科(Compositaeꎬ 14
种)和禾本科(Gramineaeꎬ 11种)ꎬ 在属水平上主要集中在藜属(Chenopodiumꎬ 3 种)、 胡枝子属(Lespede ̄
zaꎬ 3种)、 蒿属(Artemisiaꎬ 3种)和香蒲属(Typhaꎬ 3种)ꎻ 一年或两年生植物最多ꎬ 地上芽植物、 地面芽植
物和地下芽植物次之的生活型谱特征总体上反映了黄河中游湿地夏季高温多雨、 冬季寒冷干旱的气候特征ꎮ 用
平均分类学差异指数(Δ+)和分类学差异变异指数(Λ+)对 13个样地植物分类学多样性特征的分析表明ꎬ Δ+和 Λ+
的理论平均值分别为 84􀆰25和 425􀆰43ꎻ 运用双变量分析法将 Δ+和 Λ+进行组合分析ꎬ 发现汾河入河口样地(S12)
的期望值较小ꎬ 河津市汾河 25号坝样地(S8)、 闸西侧样地(S9)和万荣县西范控导工程西侧样地(S10)的期望
值较大ꎬ 说明样地 S12的物种分类学多样性较大且物种分布较为均一ꎬ 样地 S8、 S9、 S10 则与之相反ꎮ Pear ̄
son检验结果显示ꎬ 平均分类学差异指数(Δ+)、 分类学差异变异指数(Λ+)与 Shannon ̄Wiener 指数、 Pielou 指
数、 Simpson指数、 Patrick指数间均无稳定的相关关系(P > 0􀆰05)ꎮ
关键词: 分类学多样性ꎻ 物种多样性ꎻ 黄河中游ꎻ 湿地
中图分类号: Q94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 ̄0837(2015)06 ̄0775 ̄09
      收稿日期: 2015 ̄07 ̄12ꎬ 退修日期: 2015 ̄08 ̄11ꎮ
  基金项目: 山西省基础研究计划项目(2014021032 ̄3)ꎮ
  作者简介: 李帅(1989-)ꎬ 男ꎬ 硕士研究生ꎬ 研究方向为环境生物学(E ̄mail: 413160609@qq.com) .
  ∗通讯作者(Author for correspondence􀆰 E ̄mail: gdghjkx@126.com)ꎮ
Wetland Plant Taxonomic Diversity in the Middle
Reaches of the Yellow River
LI Shuai1ꎬ ZHANG Jie2ꎬ SHANGGUAN Tie ̄Liang1ꎬ3ꎬ GUO Dong ̄Gang1∗
(1. Colleg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Resources of Shanxi Universityꎬ Taiyuanꎬ Shanxi 030006ꎬ Chinaꎻ
2. College of Life Science of Shanxi Universityꎬ Taiyuanꎬ Shanxi 030006ꎬ Chinaꎻ 3. Institute of
Loess Plateau of Shanxi Universityꎬ Taiyuanꎬ Shanxi 030006ꎬ China)
Abstract: Thirteen typical wetland sites located between Yumenkou and the Fenhe River
estuary in the middle reaches of the Yellow River were investigatedꎬ with the taxonomic index
used to measure species diversity. Results showed that a total of 75 speciesꎬ belonging to 61
generaꎬ 23 familiesꎬ 18 ordersꎬ three classes and two phyla were recorded from the 13 sites.
At the phylum levelꎬ 73 species were mainly distributed in Angiospermae. At the class levelꎬ
57 species were mainly distributed in Dicotyledons. At the family levelꎬ 36 species were mainly
distributed in Leguminosaeꎬ Compositae and Gramineae. At the genus levelꎬ 12 species were
mainly distributed in Chenopodiumꎬ Lespedezaꎬ Artemisi and Typha. Annual or biennial plants
were the most abundantꎬ closely followed by chamaephytesꎬ hemicryptophytes and geophytesꎬ
and the life ̄form spectra reflected the hot rainy summers and cold dry winters of the middle
reaches of the Yellow River. Plant species diversity was studied using average taxonomic
distinctness (Δ+) and variation in taxonomic distinctness (Λ+)ꎬ and the expected values of Δ+
and Λ+ were 84􀆰25 and 425􀆰43ꎬ respectively. Using bivariate analysis to evaluate Δ+ and Λ+
together showed that the expected value of plot S12 located at the Fenhe River estuary was the
lowestꎬ while the expected values of plots S8ꎬ S9 and S10 were higherꎬ showing that the
taxonomic diversity index of species was larger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species was more uniform
in S12 than that found in S8ꎬ S9 and S10. Pearson’s test results showed that Δ+ꎬ Λ+ and the
Shannon ̄Wienerꎬ Pielouꎬ Simpson and Patrick indices were not correlated (P > 0􀆰05).
Key words: Taxonomic diversityꎻ Species diversityꎻ Middle reaches of the Yellow Riverꎻ Wetland
    分类学多样性是基于林奈氏分类系统或者物种
的系统发育树来度量植物群落的多样性[1]ꎮ 传统
的物种多样性指数通常使用物种数或物种丰富度与
相对多度结合的指数测度物种多样性ꎬ 但物种丰富
度指数不能表征不同物种与其在自然演化系统中所
处地位的差异ꎻ 并且物种多度不是物种的固定特
征ꎬ 它会随时间和地点变化而变化[2ꎬ3]ꎮ 此外ꎬ 传
统的生物多样性测度方法依赖于取样方法及样本大
小ꎬ 对环境变化的响应并不单调ꎬ 且会随生境类型
不同而变化ꎬ 但其不能直接反映系统发生的多
样性[4ꎬ5]ꎮ
为了克服传统生物多样性测度的不足ꎬ Clarke
和Warwick[6]提出了利用分类学差异性指数对物种
分类学多样性进行测度ꎮ 分类学差异性指数不但考
虑了种类组成、 数量和种类间的分类关系ꎬ 还考虑
了集合的分类学均匀度ꎬ 并以权重的形式对物种间
的差异进行衡量[1ꎬ4ꎬ6-8]ꎮ 平均分类学差异指数
(Δ+)和分类学差异变异指数(Λ+)作为基于种类分
类关系的分类学多样性指数ꎬ 其平均值不受样本大
小和取样方法的影响ꎬ 可用于不同取样区域和不同
取样时间的对比研究ꎻ 此外ꎬ 分类学多样性研究也
可以利用统计学的方法进行显著性检验ꎬ 用以识别
分类多样性低是由于自然生境退化还是人为干扰造
成的[1ꎬ4ꎬ6-8]ꎮ 目前ꎬ 分类学多样性方法在植物多样
性和环境评估中的应用较少[9]ꎬ 关于黄河湿地植
物的分类学多样性研究仅见于秦晓娟等[10]的报道ꎮ
黄河中游湿地包括河床、 河漫滩和河心洲、 支
流河口湿地等ꎬ 其植物资源十分丰富ꎬ 主要植被类
型有狼杷草群丛(Ass. Bidens tripartita)、 小蓬草
群丛(Ass. Conyza canadensis)、 飞蓬群丛(Ass.
Erigeron acer )、 稗草群丛 ( Ass. Echinochloa
crusgalli)、 芦苇群丛(Ass. Phragmites australis)
等ꎮ 关于黄河中游湿地植物生物多样性研究[11-14]
的报道多基于传统的生物多样性方法ꎬ 故本文拟运
用植物物种系统分类学特征、 平均分类学差异指数
(Δ+)和分类学差异变异指数(Λ+)探讨黄河中游湿
地植物的分类学多样性ꎬ 以补充、 完善黄河中游湿
地生物多样性的研究成果ꎻ 同时比较分类学多样性
指数与传统的生物多样性指数ꎬ 如 Shannon ̄Wie ̄
ner指数、 Pielou指数、 Simpson指数以及 Patrick
指数的相关关系ꎬ 旨在阐明分类学多样性指数的生
态学意义ꎮ
1  研究区域
研究区域(自河津市禹门口至万荣县汾河入河
口)为黄河中游湿地ꎬ 其地理坐标是 35°20′~
35°39′ N、 110°27′~110°36′ Eꎬ 属于暖温带大陆
性季风气候ꎬ 四季分明ꎬ 夏季高温多雨ꎬ 冬季寒冷
干旱ꎻ 年平均气温 12~13℃ꎬ 1月份均温为 -4℃ꎬ
7月份均温为 27℃ꎻ 年均降水量 500 ~ 550 mmꎬ
霜冻期为 10 月中旬至翌年 4 月中旬ꎬ 无霜期
180 ~ 200 dꎮ 研究区域的社会经济生产模式以农
业生产为主ꎬ 受到农业开垦和水利工程兴建等
干扰ꎮ
2  研究方法
2􀆰 1  样地设置与调查
2013年 9月以黄河中游禹门口至汾河入河口
段湿地植被为研究对象ꎬ 在全面踏查的基础上ꎬ 尽
量选取人为干扰较小的地方设置样方并对其进行植
物生态学调查ꎮ 样方设置具体方案为: 在研究区域
内沿黄河东岸且平行于黄河河流方向设置一条样
677 植 物 科 学 学 报 第 33卷 
带ꎬ 并沿样带每隔 1 km 设置一个样地ꎬ 共设样地
13个ꎻ 在每个样地内ꎬ 根据样地现有植被类型的
数量ꎬ 采用典型取样与随机取样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样方设置ꎬ 每样地设置样方 10~30 个ꎬ 其中草本
植物样方面积为 1 m × 1 mꎬ 灌木样方面积为
5 m × 4 mꎻ 研究区域内共设置调查样方 177 个ꎬ
其中灌木样方 6 个ꎬ 草本样方 171 个ꎮ 在植被调
查中ꎬ 主要记录样方内植物的种名、 高度、 盖度
等ꎬ 同时记录样带外植物种类、 样带海拔、 经纬
度、 生境特征、 土壤类型及样地周围的人为干扰情
况等ꎮ
2􀆰 2  数据分析
数据计算及分析主要通过 Excel 2003、 软件
Primer ̄5和 SPSS 17􀆰0完成ꎮ
本研究将每个样方的植物种类划分为灌木和草
本 2 个层次ꎬ 并分别采用以下公式计算综合优
势比[15]:
灌木、 草本的综合优势比 =相对盖度
+相对高度

(1)
相对盖度 = 某一种的盖度
所有种的盖度之和
× 100 (2)
相对高度 = 某一种的平均高度
所有种的高度之和
× 100 (3)
采用的 4个物种多样性指数是: 反映物种丰富
度的 Patrick 指数、 反映物种均匀度的 Pielou 指
数、 综合反映物种丰富度及均匀度的 Shannon ̄
Wiener 指数和 Simpson 指数ꎮ 各指数的计算公式
如下:
Patrick (1949)指数为: D = S (4)
Shannon ̄Wiener (1949)指数为:
H′ = -∑(P i lnP i) (5)
Pielou (1975)均匀度指数为: E1 =
H′
ln(S)
(6)
Simpson指数为: D = 1-∑P 2i (7)
式中ꎬ S为每一样方的物种总数ꎻ P i = N i / Nꎬ
其中 N i为第 i个种的综合优势比ꎬ N为 S个种的综
合优势比之和ꎮ
综合本研究的野外调查资料及参考相关的文献
报道ꎬ 我们整理出黄河中游湿地植物名录ꎬ 并将植
物物种进行纲、 目、 科、 属、 种 5 个等级的分类ꎬ
建立各样地的系统进化树ꎬ 然后以权重的形式对物
种间每一等级水平上的差异进行衡量[3ꎬ4ꎬ16]ꎮ 按照
Clarke和 Warwick提出的分类学多样性方法[1ꎬ6ꎬ7]
计算平均分类学差异指数(Δ+)和分类学差异变异
指数(Λ+)ꎮ
平均分类学差异指数(Δ+) =
(∑∑
i < j
ω ij)
n(n-1)

(8)
分类学差异变异指数(Λ+) =
∑∑
i < j
(ωij- Δ
+)
n(n - 1)

(9)
式中ꎬ n为样地中出现的物种数ꎬ ω ij为第 i 和
第 j个物种在系统进化树中的路径长度ꎮ
Δ+和 Λ+只考虑出现的物种种类ꎬ 不考虑物种
数量[17]ꎮ 平均分类学差异指数(Δ+)定义为群落中
所有物种路径长度的理论平均值ꎬ 值越高表示物种
多样性越大ꎻ 分类学差异变异指数(Λ+)定义为路
径长度的方差ꎬ 反映群落间物种分布的均一性水
平ꎬ 值越大表示物种分布的均一性越弱[9]ꎮ
3  结果与分析
3. 1  物种系统分类特征
整理相关的文献资料[11 - 14]发现ꎬ 黄河中游
湿地共有植物 387 种ꎬ 隶属于 58 科 205 属ꎮ 本
研究采用样方设置法对黄河中游湿地植物群落进
行调查而整理出的黄河中游湿地植物名录(表 1)
中ꎬ 蕨类植物按照秦仁昌(1978)系统、 被子植物
按照恩格勒(1936)系统(作必要更改)顺序排列ꎻ
在 13 个样地内共记录植物 75 种ꎬ 隶属于 2 门 3
纲 18 目 23 科 61 属(表 2)ꎮ 在目水平上对黄河
中游湿地植物进行系统分类(图 1)发现ꎬ 2 门包
括蕨类植物门和被子植物门ꎬ 其中蕨类植物门包
含 2 种ꎬ 占本研究样地记录植物总种数(75)的
2􀆰 67%ꎬ 被子植物门包括 73 种ꎬ 占植物总种数的
97􀆰33%ꎻ 3纲包括木贼纲、 双子叶植物纲和单子
叶植物纲ꎬ 其中木贼纲包括 2种ꎬ 占植物总种数的
2􀆰67%ꎬ 双子叶植物纲包括 57 种ꎬ 占植物总种数
的 76􀆰00%ꎬ 单子叶植物纲包括 16 种ꎬ 占植物总
种数的 21􀆰33%ꎮ 双子叶植物纲中ꎬ 无被花类仅有
1目 2种ꎬ 占本研究样地记录植物总种数的 2􀆰67%ꎻ
777  第 6期                        李 帅等: 黄河中游湿地植物分类学多样性研究
表 1  黄河中游湿地植物物种组成分类学特征
Table 1  Taxonomic characteristics of wetland species composition in the middle reaches of the Yellow River

Phylum

Class

Order

Family
物种数
No. of species
蕨类植物门
Pteridophyta
木贼纲
Equisetopsida
木贼目
Equisetales
木贼科
Equisetaceae 2
被子植物门
Angiospermae
双子叶植物纲
Dicotyledons
杨柳目 Salicales 杨柳科 Salicaceae 2
荨麻目 Urticales 桑科 Moraceae 1
蓼目 Polygonales 蓼科 Polygonaceae 3
中央种子目 Centrospermae 藜科 Chenopodiaceae 5
中央种子目 Centrospermae 苋科 Amaranthaceae 1
毛茛目 Ranales 毛茛科 Ranunculaceae 2
蔷薇目 Rosales 蔷薇科 Rosaceae 2
蔷薇目 Rosales 豆科 Leguminosae 11
牻牛儿苗目 Geraniales 牻牛儿苗科 Geraniaceae 1
大戟目 Euphorbiales 大戟科 Euphorbiaceae 2
侧膜胎座目 Parietales 柽柳科 Tamaricaceae 1
侧膜胎座目 Parietales 堇菜科 Violaceae 1
捩花目 Contortae 夹竹桃科 Apocynaceae 1
捩花目 Contortae 萝藦科 Asclepiadaceae 2
管状花目 Tubiflorae 旋花科 Convolvulaceae 1
管状花目 Tubiflorae 唇形科 Labiatae 4
车前目 Plantaginales 车前科 Plantaginaceae 2
茜草目 Rubiales 茜草科 Rubiaceae 1
桔梗目 Campanulales 菊科 Compositae 14
单子叶植物纲
Monocotyledoneae
露兜树目 Pandanales 香蒲科 Typhaceae 3
禾本目 Graminales 禾本科 Gramineae 11
莎草目 Cyperales 莎草科 Cyperaceae 2
同被花类有 3目 10 种ꎬ 占植物总种数的 13􀆰33%ꎻ
异被花类共有 10 目 45 种ꎬ 占植物总种数的
60􀆰00%ꎬ 其中合瓣花类有 5目 25种ꎬ 占植物总种
数的 33􀆰33%ꎮ 单子叶植物纲包含 3 目 16 种且均
为无被花类植物ꎬ 占本研究样地记录植物总种数的
21􀆰33%ꎮ 23 科植物主要集中在豆科( Legumino ̄
saeꎬ 11种)、 菊科(Compositaeꎬ 14 种)和禾本
科(Gramineaeꎬ 11 种)ꎬ 这 3 科植物所含的种数
占本研究样地记录植物总种数的 48􀆰00%ꎻ 61属植
物主要集中在藜属(Chenopodiumꎬ 3 种)、 胡枝
子属(Lespedezaꎬ 3种)、 蒿属(Artemisiaꎬ 3 种)
和香蒲属(Typhaꎬ 3种)ꎬ 这 4 属植物所含的种数
占植物总种数的 16􀆰00%ꎮ
依据 Raunkiaer 对高等植物生活型类群的划
分ꎬ 黄河中游湿地(自禹门口至汾河入河口)植物
具有一年或两年生植物最多ꎬ 地上芽植物、 地面芽
植物和地下芽植物次之的生活型谱特征(表 3)ꎬ 总
体上反映了该研究区域夏季高温多雨、 冬季寒冷干
旱的气候特征ꎮ
3􀆰 2  平均分类学差异指数和分类学差异变异指数
对黄河中游湿地 13 个样地的平均分类学差异
指数(Δ+)和分类学差异变异指数(Λ+)的分析结果
显示(表 4)ꎬ 样地 S7和样地 S11的 Δ+值最大ꎬ 其
物种组成也相似ꎬ 均含 3纲 6 目 6 科 10 属 10 种ꎬ
两样地植物平均每纲包含 3􀆰34 种ꎬ 平均每目包含
1􀆰67种ꎬ 平均每科包含 1􀆰67 种ꎬ 平均每属包含 1
种ꎬ 表明样地 S7和样地 S11的植物分类学多样性
最大ꎬ 分类学等级水平最高ꎻ 样地 S9 的 Δ+值最
小ꎬ 其物种组成为 3纲 5目 5科 11属 11种ꎬ 平均
每纲包含植物 3􀆰67 种ꎬ 平均每目包含 2􀆰2 种ꎬ 平
均每科包含 2􀆰2种ꎬ 平均每属包含 1种ꎬ 表明样地
S9的植物分类学多样性最小ꎻ 物种在每属所含的
物种数之间差异较小ꎬ 但在植物纲内所含目、 目内
所含科、 科内所含属的组成差异较大ꎮ
由图 2: A 可见ꎬ 黄河中游湿地 13 个样地的
Δ+值均在 95%的置信区间内ꎬ 样地 S2、 样地 S12
和样地 S13的 Δ+值接近于理论平均值ꎬ 其他 10个
样地的 Δ+值高于或低于其理论平均值ꎮ 由图 2: B
877 植 物 科 学 学 报 第 33卷 
表 2  黄河中游湿地各样地的物种组成分类学特征
Table 2  Taxonomic characteristics of wetland species composition of each plot in the middle reaches of the Yellow River
样地
Plots

Class

Order

Family

Genus

Species
河津市禹门口河漫滩(S1) 3 14 15 35 41
河津市黄河河道间滩地(S2) 2 8 8 13 16
河津市汾河 2号坝(S3) 3 10 11 16 16
河津市汾河 7号坝(S4) 3 7 7 14 14
河津市连伯滩西(S5) 2 7 7 11 11
河津市汾河 9号坝(S6) 3 8 8 15 16
河津市汾河 14号坝(S7) 3 6 6 10 10
河津市汾河 25号坝(S8) 2 4 4 9 9
闸西侧(S9) 3 5 5 11 11
万荣县西范控导工程西侧(S10) 2 4 4 8 8
万荣县上信王村西侧(S11) 3 6 6 10 10
汾河入河口(S12) 2 12 16 27 28
南谢控导工程南侧(S13) 2 7 7 13 13
  Notes: S1ꎬ Floodplains of Yumenkou in Hejinꎻ S2ꎬ Beaches between watercourses of the Yellow River in Hejinꎻ S3ꎬ No􀆰 2 dam of Fen
River in Hejinꎻ S4ꎬ No􀆰 7 dam of Fen River in Hejinꎻ S5ꎬ West side of Lianbotan in Hejinꎻ S6ꎬ No􀆰 9 dam of Fen River in Hejinꎻ
S7ꎬ No􀆰 14 dam of Fen River in Hejinꎻ S8ꎬ No􀆰 25 dam of Fen River in Hejinꎻ S9ꎬ West side of sluiceꎻ S10ꎬ West side of hydrau ̄
lic engineering in Wanrong Countyꎻ S11ꎬ West side of Xinwang village in Wanrong Countyꎻ S12ꎬ Estuary of Fen River in the
Yellow Riverꎻ S13ꎬ South side of hydraulic engineering. Same below.
!"#$%
Pteridophyta
&(
Equisetopsida
&)
Equisetales
*+,"
Achlamydeae
-+,"
Homochlamydeous flower
.+,"
Heterochlamydeous flower
+/#$%
Angiospermae
0/1#$(
Dicotyledoneae
23) Campanulales
45) Rubiales
67) Plantaginales
89,) Tubiflorae
:,) Contortae
;<=>) Parietales
?@AB) Geraniales
CD) Euphorbiales
EF) Rosales
GH) Ranunculales
IJK/)
Centrospermae
L) Polygonales
MN) Urticales
OP) Salicales
Q/1#$(
Monocotyledoneae
RS)
Poales
T5)
Cyperales
UVW)
Pandanales
*+,"
Achlamydeae
-+,"
Homochlamydeous flower
.+,"
Heterochlamydeous flower
XY,"
Sympetalous plants
图 1  黄河中游湿地植物在目水平上的系统分类树
Fig􀆰 1  Wetland plant species classification at the order level in the middle reaches of the Yellow River
977  第 6期                        李 帅等: 黄河中游湿地植物分类学多样性研究
表 3  黄河中游湿地植物生活型
Table 3  Life ̄form spectra of wetland plants in the middle reaches of the Yellow River
生活型
Life ̄form
一年或两年生植物
Annual or biennial plant
地上芽植物
Chamaephyte
地面芽植物
Hemicryptophyte
地下芽植物
Geophyte
种数
No. of species 28 16 15 14
占总种数的百分比(%)
Percentage 37.33 21.33 20.00 18.67
表 4  黄河中游湿地各样地植物的分类学多样性指数和生物多样性指数
Table 4  Taxonomic and species diversity indices of each wetland plot in the middle reaches of the Yellow River
样地
Plots Δ
+ Λ+ Patric kindex Shannon ̄Wienerindex
Pielou
index
Simpson
index
河津市禹门口河漫滩(S1) 82.61 341.97 41 0.365 0.229 0.060
河津市黄河河道间滩地(S2) 84.17 485.97 16 0.220 0.219 0.118
河津市汾河 2号坝(S3) 85.67 247.89 16 0.370 0.212 0.066
河津市汾河 7号坝(S4) 85.49 448.93 14 0.384 0.215 0.062
河津市连伯滩西(S5) 86.55 306.25 11 0.286 0.214 0.093
河津市汾河 9号坝(S6) 85.00 435.00 16 0.459 0.223 0.044
河津市汾河 14号坝(S7) 87.56 414.02 10 0.310 0.227 0.080
河津市汾河 25号坝(S8) 81.11 620.99 9 0.359 0.220 0.070
闸西侧(S9) 80.73 537.65 11 0.315 0.218 0.078
万荣县西范控导工程西侧(S10) 81.43 626.53 8 0.365 0.195 0.072
万荣县上信王村西侧(S11) 87.56 414.02 10 0.303 0.224 0.086
汾河入河口(S12) 83.23 278.47 28 0.295 0.226 0.084
南谢控导工程南侧(S13) 84.10 372.91 13 0.255 0.220 0.103
    注: Δ+表示平均分类学差异指数ꎻ Λ+表示分类学差异变异指数ꎮ 下同ꎮ
Note: Δ+ indicates average taxonomic distinctnessꎬ Λ+ indicates variation in taxonomic distinctness. Same below.
95
90
85
80
75
70
0 010 1020 2030 3040 4050 50
S7
S7
S5
S5 S4
S4S3
S3
S2
S2
S1
S1S10
S10
S9
S9
S8
S8
S6
S6
S12
S12
800
600
400
200
0
!"# No. of species!"# No. of species
Δ
+
Λ
+
S11
S11S13 S13
A B
图中虚线表示理论平均值ꎬ 实线表示 95%的置信线ꎻ ▲ꎬ ▼ 分别表示各样地的物种数量以及 Δ+和 Λ+值ꎮ
Dotted line represents theoretical averageꎬ and solid lines represent 95% confidence line. ▲ and ▼ indicate Δ+ and Λ+ꎬ respectively.
图 2  平均分类学差异指数(Δ+)和分类学差异变异指数(Λ+)的 95%置信漏斗图
Fig􀆰 2  Δ+(A) and Λ+(B) for plant communities against number of species on the 95% confidence funnel plot
可见ꎬ 除样地 S2、 样地 S8、 样地 S9 和样地 S10
外ꎬ 其余 9个样地的 Λ+值均在 95%的置信区间内ꎻ
样地 S3、 样地 S5 和样地 S12 的 Λ+值接近于理论
平均值ꎬ 其余 10个样地的 Λ+值高于或低于其理论
平均值ꎮ
运用双变量分析法将平均分类学差异指数
(Δ+)和分类学差异变异指数(Λ+)进行组合分析ꎬ
其中椭圆内等值线表示期望值ꎮ 结果显示 (图
3)ꎬ 样地 S12 的期望值最大ꎬ 样地 S10 的期望
值最小ꎮ
3􀆰 3  分类学多样性指数与传统物种多样性指数之
间的关系
为了探究分类学多样性指数与传统物种多样性
指数之间的关系ꎬ 本研究进行了 Pearson 相关性
检验ꎬ 结果表明平均分类学差异指数(Δ+)、 分类
学差异变异指数(Λ+)与 Shannon ̄Wiener 指数、
Pielou指数、 Simpson 指数、 Patrick 指数间均无
稳定的相关关系(P > 0􀆰05)ꎮ
087 植 物 科 学 学 报 第 33卷 
800
600
400
200
0
70 75 80 85 90 95
+
Δ+
10
20
30
4050
S9(11)
S10(8)
S8(9)
S2(16)
S6(16)
S4(14)
S11(10)S7(10)
S13(13)
S1(41)
S12(28) S3(16)
S5(11)
Λ
图 3  平均分类学差异指数(Δ+)与分类学差异变异指数(Λ+)的等值线图
Fig􀆰 3  Scatterplot of average taxonomic distinctness (Δ+) and variation in taxonomic distinctness (Λ+)
4  讨论
植物系统分类特征是植物分类学的重要组成部
分ꎬ 研究一个区域植物的系统分类特征就是对植物
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进行分类ꎬ 这对深入了解该区
域植物与当地环境之间的关系、 完善区域植物多样
性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ꎮ 本研究 13 个样地内共记
录植物 75种ꎬ 隶属于 2门 3纲 18目 23科 61属ꎬ
按所含物种数的多少统计ꎬ 在门的水平上主要分布
在被子植物门ꎬ 在纲水平上主要分布在双子叶植物
纲的异被花类ꎬ 在科水平上主要集中在豆科、 菊科
和禾本科ꎬ 在属水平上主要集中在藜属、 胡枝子
属、 蒿属和香蒲属ꎮ
一般认为物种多样性包含物种数多少(丰富
度)、 物种丰度的分布格局(均匀度)和物种间的分
类学联系(物种分类地位的不同) [18]ꎬ Clarke 和
Warwick的分类学多样性中的平均分类学差异指数
(Δ+)和分类学差异变异指数(Λ+)综合了上述 3 个
方面ꎮ 分类学多样性中的 Δ+和 Λ+是基于物种有与
无的二元数据ꎬ 并将植物分类学信息融入多样性的
测度ꎬ 通过进行统计学检验可用于不同取样区域和
不同取样时间的对比研究[1ꎬ6ꎬ7]ꎮ
综合本研究的样方调查数据及文献资料信
息[11 - 14]整理的黄河中游湿地植物名录能够较为全
面地反映黄河中游湿地的物种组成ꎬ 并且黄河中游
湿地植物名录可以在分类学多样性分析中提供理论
平均值和置信区间范围ꎬ 但由于所查阅文献的局限
性以及调查时间、 地点、 调查方法等的有限性ꎬ 可
能会遗漏少数物种ꎮ Clarke 和 Warwick[1ꎬ6ꎬ7]发现ꎬ
当少数额外物种增加到总名录中后ꎬ 对其理论平均
值和置信区间仅有极小的影响ꎬ 因此基于文献资料
信息和本研究调查的 13 个样地的植物分类学研究
是可行的ꎮ Warwick 和 Clarke 认为ꎬ 平均分类学
差异指数(Δ+)是具有生态意义的指数ꎬ 它可以区
分分类学差异性值低的自然生境与污染造成分类学
差异性降低的生境ꎻ 只有在污染的情况下ꎬ Δ+值
通常位于置信区间以外[19]ꎬ 本研究区域的 13个样
地均在置信区间之内ꎬ 表明调查的 13 个样地受人
为干扰的影响较小ꎬ 这与我们采样的原则一致ꎬ 即
尽量选择人为干扰较小的地方进行调查ꎮ
分类学差异变异指数(Λ+)是平均分类学差异
指数(Δ+)的偏离程度ꎬ 可以看作是衡量系统分类
均匀程度的一个指数ꎻ Λ+值越大表明物种分布的
均一性越差ꎮ 除样地 S3 外ꎬ 本研究其余 12 个样
地的 Λ+值均大于理论平均值ꎬ 说明黄河中游湿地
的物种分布均一性较差ꎬ 这与秦晓娟等[10]在山西
平陆黄河湿地的研究结果一致ꎮ 样地 S2、 S8、
S9、 S10的 Λ+值位于置信区间之外ꎬ 样地 S2 共
记录植物 16种ꎬ 其中禾本科和藜科均有 4 种ꎬ 占
样地 S2植物总种数的 50%ꎻ 样地 S8 共记录植物
9种ꎬ 其中菊科有 4 种ꎬ 禾本科有 3 种ꎬ 占样地
S8植物总种数的 78%ꎻ 样地 S9 共记录植物 11
种ꎬ 其中菊科有 5 种ꎬ 占样地 S9 植物总种数的
45%ꎻ 样地 S10共记录植物 8种ꎬ 其中禾本科有 4
种ꎬ 占样地 S10 植物总种数的 50%ꎬ 这 4 个样地
(S2、 S8、 S9、 S10)的植物主要集中于禾本科、
187  第 6期                        李 帅等: 黄河中游湿地植物分类学多样性研究
菊科和藜科ꎬ 较其它样地的物种分布不均匀ꎮ 虽然
我们尽量选择人为干扰较小的地方进行调查ꎬ 但综
合分析样地周围的干扰情况可发现ꎬ 捕鱼、 耕作等
人为因素可能是造成样地 S2、 S8、 S9、 S10 的物
种在不同分类阶元分布差异的主要原因ꎮ
通过对山西平陆黄河湿地植物分类学多样性指
数[10]与黄河中游湿地植物分类学多样性指数进行
方差分析发现ꎬ 山西平陆黄河湿地和黄河中游湿地
各个样地的物种数差异不显著(P = 0􀆰171ꎬ P >
0􀆰05)ꎻ 黄河中游湿地各个样地的平均分类学差异
指数(Δ+)的均值(84􀆰25)大于山西平陆黄河湿地各
个样地 Δ+的均值(74􀆰25)ꎬ 而黄河中游湿地各个样
地 Δ+的标准差(2􀆰33)小于山西平陆黄河湿地各个
样地 Δ+的标准差(4􀆰96)ꎻ 黄河中游湿地各个样地
的分类学差异变异指数(Λ+)的均值(425􀆰43)小于
山西平陆黄河湿地各个样地 Λ+的均值(523􀆰54)ꎮ
这可能是由于黄河中游湿地处于黄河与汾河交汇
处ꎬ 属于河口湿地ꎬ 致使其在分类学水平的多样性
较大ꎬ 而黄河中游湿地各个样地之间的分类学水平
的多样性较为集中在其均值附近ꎬ 而且物种在分类
学水平上的分布较为均一ꎻ 此外ꎬ 这可能与纬度有
关ꎬ 在大尺度上ꎬ 一般纬度越低ꎬ 平均分类学差异
指数(Δ+)就越小ꎬ 如本研究区域的纬度高于山西
平陆黄河湿地ꎮ
通过双变量分析法将 Δ+和 Λ+进行组合分析ꎬ
发现与其他样地相比ꎬ S12的分类学多样性高且物
种在不同分类阶元上的分布差异较小ꎬ 这可能是样
地 S12地处汾河、 黄河交汇处ꎬ 其生境比较丰富ꎻ
样地 S8、 S9、 S10的分类学多样性低且物种在不
同分类阶元上的分布差异较大ꎮ 综合分析物种分类
学多样性的大小及物种分布的均一性ꎬ 发现样地
S12的物种分类学多样性较大且物种分布较为均
一ꎬ 样地 S8、 S9、 S10则与之相反ꎮ
通过研究各样地的 Δ+、 Λ+与 Shannon ̄Wiener
指数、 Pielou 指数、 Simpson 指数、 Patrick 指数
的相关关系ꎬ 又根据 Δ+和 Λ+的定义和公式可知ꎬ
即通过平均加权距离完成指数计算ꎬ Δ+和 Λ+不受
物种丰富度的影响ꎻ 相关性分析也显示 Δ+、 Λ+与
物种数即 Patrick 指数不相关ꎬ 这与 Δ+和 Λ+的定
义相一致ꎻ 此外ꎬ 分类学多样性的计算公式是在
Simpson指数的基础上增加了分类学差异性信息ꎬ
但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 Δ+、 Λ+与 Simpson 指数不
相关ꎮ 本研究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ꎬ 分类学多样性
指数与物种丰富度、 物种均匀度、 物种多样性均无
稳定的相关关系ꎬ 其直接原因是它们的定义和公式
不同ꎮ 传统的生物多样性指数侧重于群落内部物种
相对数量信息量如重要值等ꎬ 分类学多样性指数则
侧重于物种间的分类关系及其权重ꎬ 故两者所表征
的生态学意义不一样ꎮ 不同的生物多样性指数由于
其敏感性不同致使其反映的多样性信息也不一致ꎬ
例如ꎬ Shannon ̄Wiener 指数表示变化度指数ꎬ 物
种数量越多ꎬ 分布越均匀ꎬ 其值越大ꎬ 但同时
Shannon ̄Wiener 指数也混淆了多样性测度的物种
丰富度和均匀度ꎬ 即 Shannon ̄Wiener 指数的增加
可能是由于物种有较大的丰富度或有较大的均匀
度ꎬ 或者是由二者共同造成的ꎬ 因此对 Shannon ̄
Wiener指数变化的解释变得困难ꎻ Simpson 指数
表示优势度指数ꎬ 其值越小说明多样性越高ꎬ 但
Simpson指数侧重于样本多度最大的种ꎬ 而对物
种丰富度不太敏感[4]ꎮ 传统的生物多样性指数依
赖于取样方法和样本大小ꎬ 侧重于群落内部物种相
对数量信息量ꎬ 未能考虑物种间的分类关系及其权
重ꎬ 而且缺少衡量偏离期望值的具体方法ꎮ 分类学
多样性指数在计算过程中可随机选择任意两个物种
来计算其分类等级路径长度ꎬ 最后获得理论平均
值ꎬ 它不考虑物种的具体数量ꎬ 只考虑物种出现与
否ꎬ 这是对群落中优势种和常见种权重最简单的处
理ꎮ 分类学多样性的方法可以对不同水平的取样数
据进行比较ꎬ 特别是当数据只记录物种种类时ꎬ 可
以使用平均分类学差异指数(Δ+)和分类学差异变
异指数(Λ+)进行多样性测量ꎻ 分类学多样性方法
的另一优势是可以进行显著性检验ꎬ 并可检测某一
个样地全部种的调查值与该区域全部物种的理论平
均值之间的偏差ꎻ 此外ꎬ Δ+还具有区分分类学差
异性值低的自然生境与污染造成分类学差异性降低
的生境的生态学意义ꎬ 因此分类学多样性指数对于
理解黄河中游湿地植物群落多样性具有一定的参考
价值ꎮ
参考文献:
[ 1 ]   Clarke KRꎬ Warwick RM. The taxonomic distinct ̄
287 植 物 科 学 学 报 第 33卷 
ness measure of biodiversity: weighting of step
lengths between hierarchical levels[J] . Mar Ecol
Prog Serꎬ 1999ꎬ 184(3): 21-29.
[ 2 ]   李景文ꎬ 李俊清. 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M] . 北
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ꎬ 2006: 34-78.
[ 3 ]   李景文ꎬ 李俊清ꎬ 任艳林. 海南主要热带森林生态系
统类型自然保护区物种分类多样性研究[J] . 北京
林业大学学报ꎬ 2002ꎬ 6(Z1): 108-114.
[ 4 ]   Magurran AE. 生物多样性测度[M] . 张峰ꎬ 译. 北
京: 科学出版社ꎬ 2011: 66-105.
[ 5 ]   徐宾铎ꎬ 金显仕ꎬ 梁振林. 黄海鱼类群落分类学多样
性的研究[ J] .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ꎬ
2005ꎬ 35(4): 629-634.
[ 6 ]   Clarke KRꎬ Warwick RM. A taxonomic distinctness
index and its statistical properties [ J ] . J Appl
Ecolꎬ 1998ꎬ 35(4): 523-531.
[ 7 ]   Clarke KRꎬ Warwick RM. A further biodiversity in ̄
dex applicable to species list: variation in taxo ̄
nomic distinctness[J] . Mar Ecol Prog Serꎬ 2001ꎬ
216(2): 265-278.
[ 8 ]   彭松耀. 黄东海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特征[D] . 青
岛: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ꎬ 2013.
[ 9 ]   Moreno CEꎬ Castillo ̄Campos Gꎬ Verdú JR. Taxo ̄
nomic diversity as complementary information to
assess plant species diversity in secondary vege ̄
tation and primary tropical deciduous forest[J] . J
Veg Sciꎬ 2009ꎬ 20(5): 935-943.
[10]   秦晓娟ꎬ 董刚ꎬ 邓永利ꎬ 毛空ꎬ 李旭华ꎬ 张峰. 山西
平陆黄河湿地植物分类学多样性[ J] . 生态学报ꎬ
2015ꎬ 35(2): 409-415.
[11]   樊杰ꎬ 宋伯为ꎬ 上官铁梁. 黄河中游禹门口———桃花
峪河漫滩种子植物区系地理研究[J] . 武汉植物学
研究ꎬ 2003ꎬ 21(4): 332-338.
[12]   上官铁梁ꎬ 宋伯为ꎬ 朱军ꎬ 张平. 黄河中游湿地资源
及可持续利用研究[J]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ꎬ 2005ꎬ
19(1): 7-13.
[13]   张婕. 黄河中游连伯滩湿地景观格局变化研究[D] .
太原: 山西大学ꎬ 2009.
[14]   郭东罡ꎬ 上官铁梁ꎬ 白中科ꎬ 张婕ꎬ 邵宏波. 黄河中
游连伯滩湿地景观格局变化[J] . 生态学报ꎬ 2011ꎬ
31(18): 5192-5198.
[15]   李博ꎬ 杨持ꎬ 林鹏. 生态学[M] . 北京: 高等教育出
版社ꎬ 2000: 117-122.
[16]   曾燏. 嘉陵江干流鱼类物种分类多样性研究[J] . 西
华师范大学学报ꎬ 2012ꎬ 33(3): 246-260.
[17]   徐宾铎ꎬ 金显仕ꎬ 梁振林. 对黄、 渤海鱼类等级多样
性的推算[ J] .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ꎬ
2005ꎬ 35(1): 25-28.
[18]   Purvis Aꎬ Hector A. Getting the measure of biodi ̄
versity[J] . Natureꎬ 2000ꎬ 405(6783): 212-219.
[19]   Warwick RMꎬ Clarke KR. New biodiversity mea ̄
sures reveal a decrease in taxonomic distinctness
with increasing stress [ J] . Mar Ecol Prog Serꎬ
1995ꎬ 129(1-3): 301-305.
(责任编辑: 刘艳玲)
387  第 6期                        李 帅等: 黄河中游湿地植物分类学多样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