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Separation and Cultivation of New Strain of Spirulina sp. from Sewage

一种生活在污水中的螺旋藻新品系的分离和培养



全 文 :武汉植物学研究 2004,22(4):329~333
Journal of Wuhan Botanical Research
一 种生活在污水中的螺旋藻新品系的分离和培养
耿亚红,李夜光 ,胡鸿钧,李修岭,苗凤萍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武汉 430074)
摘 要:从污水中分离到一种螺旋藻新品系,并筛选到适合的培养基。藻体长 1 750 m,在适宜的条件下,藻体活
跃地摆动和转动。其生活环境水质呈弱酸性和中性 ,盐度低 ,温度变化范围 5~34"C,氮 (N)、磷 (P)浓度分别为
4.53~4.96 mg/L和 0.39~O.48 mg/L,达到超富营养化水平;培养试验表 明,这种螺旋藻只适应在弱光下生长 ,
与一般螺旋藻喜高温、高光、耐碱耐盐的特性显著不同。NH 有利于这种螺旋藻的生长,是一种适合于在污水中生
长的螺旋藻,有可能在水质净化方面得到应用。
关键词 :螺旋藻;分离培养 ;污水
中图分类号:Q949.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lO00—470X(2004)04-0329-05
Separation and Cultivation of New Strain of
Spirulina sp.from Sewage
GENG Ya—Hong,LI Ye—Guang。,HU Hong—Jun,LI Xiu—Ling,MIAO Feng·Ping
(Wuhan Botanical Garden,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Wuhan 430074,China)
Abstract:A new strain of Spirulina sp. was separated from sewage,and the suitable medium
was selected.This Spirulina sp.was as long as 1 750 m,it waves and rotates actively under op-
timal living conditions.The water in which this Spirulina sp.1ived was slightly acid or hypereu—
trophic,the salinity was low,and the temperature was 5--~34~C,the concentration of total nitro—
gen and total phosphate were 4.53--.,4.96 mg/L and 0.39"-0.48 mg/L respectively.Culture ex-
periments revealed it grew only under low light intensity, which is quite different from the
Spirulina’5 common characteristics of adaptation to high light intensity,high temperature,high
salinity and high alkaline. NH+ is helpful for this Spirulina sp. to grow. The Spirulina sp.
adapted well to sewage,thus it may be applied in purification of sewage.
Key words:Spirulina sp.;Separation and cultivation;Sewage
已报道的螺旋藻有 36种。尽管螺旋藻在自然界
存在于各种各样的生态环境中,甚至在冰雪中也发
现过螺旋藻,但是大规模生产的螺旋藻只有在光照
充足、温暖的高碱性和高盐度水体中才能形成较大
的生物量,喜高温、耐碱耐盐是一些螺旋藻最显著的
生理生态特征D-3。
螺旋藻蛋白质含量高达 6O ~7O ,具有藻蓝
蛋白和藻多糖等特有的活性物质,含有丰富的维生
素和微量元素,被广泛应用于人类功能食品、药品、
化妆品和各种饲料添加剂[4]。但是现在工厂生产成
本高,需要大量的 N和 P,因此,有学者试图用含大
量有机物污染的废水培养螺旋藻,既能生产高蛋白
的螺旋藻产品,又可以去除污水的 N和 P达到净化
水质的目的,一举两得。早在 2O世纪国外就开始进
收稿日期:2003—10—20,修回日期 :2004—02—12。
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所长基金资助项目(04035116)}湖北省科技攻关资助项目(2002AA306B03)。
作者简介:耿亚红(1962一),女,从事微藻藻种选育和培养研究工作。
通讯作者(yeguang@rose.whiob.ac.on)。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33O 武 汉 植 物 学 研 究 第 22卷
行这方面的研究。2O世纪 8O年代 Oswald就在美国
加州建造了一个 6×10‘m。的污水处理厂L5]。马来西
亚 用生产西米(Sago)淀粉的废水培养螺旋藻取得
了好的效果[1]。国内这方面的研究开展较晚,吴开国
等以沼气池发酵废液配制螺旋藻培养基(BGM)培
养钝顶螺旋藻获得成功[5]。刘中仁等利用煮蚕废水
培养钝顶螺旋藻也得到较好结果[1]。上述研究是用
钝顶螺旋藻不同的品系或其它藻类为试验材料进行
的。Padhi等在印度污水池塘中发现一种螺旋藻(未
定种名),对这个种作了初步生态学观察,没有进行
培养试验L6]。
2000年秋季,笔者在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水
沟中发现一种螺旋藻。这是首次在该地观察到螺旋
藻。由于相邻单位生活污水的排入,这条水沟实际上
也是污水沟。在这种环境条件下 ,螺旋藻能在水底成
片生长,形成较大的生物量。我们认识到这种螺旋
藻的生理生态特性与众不同,或许具有特殊的用途。
3年来,我们连续观察了螺旋藻在水沟中数量和分
布的变化,初步研究了适合的培养条件,筛选出培养
基,经过尝试多种方法,成功地分离培养了该种螺旋
藻。
1 材料和方法
1.1 藻种
所用螺旋藻品系( irulina sp.)采自中国科学
院武汉植物园内水沟。
1.2 培养基
使用多种培养基进行培养实验:①Zarrouk培
养基;②稀释 1O倍的Zarrouk培养基;③经过抽滤
灭菌的沟水;④经过抽滤灭菌的沟水+土壤浸提液;
⑤BG一11培养基;⑥改 良的 BG一11培养基:BG一11
+NH4H2O 1 mmol/L,VB1 0.2 mg/L,生物素(D—
Bioin)0.25 g/L。
1.3 培养条件
多种温 度光 照组合 进行 培 养实验:①8O~
100 mo卜m-|2·s一,(21±1)℃;② 15~ 2O mo1.
m ·s一,(21±1)℃;③8O~100 mo卜m一。·s一,
(10±1)℃ ;( 15--20 mo卜m ·s_。,(10±1)℃。
1.4 单藻培养
经过以下 3个步骤,获得单种培养的螺旋藻。①
初步分离:藻和原生动物分离。具体方法是:在一个
5O mL烧杯中放入 2O mL藻液,将一块干净的载玻
片靠烧杯壁倾斜立放。螺旋藻顺着载玻片向上蠕动,
3~4 h后,载玻片液面以上的部分布满螺旋藻。取
出载玻片,用过滤灭菌的沟水洗涤,将载玻片下部的
螺旋藻擦洗干净后倒置于干净的 50 mL烧杯中,加
入过滤灭菌的沟水,使附着螺旋藻的部分浸在水中。
3~4 h后,螺旋藻又布满载玻片液面以上的部分。
重复以上过程,载玻片上的螺旋藻中混杂的微藻和
原生动物越来越少。②平板涂布:改 良的 BG一11培
养基加 1.5 琼脂制成平板。取经过初步分离的螺
旋藻,均匀涂布于平板上培养。1周后,在倒置显微
镜下观察,选取没有杂藻和原生动物的区域,用接
种环小心地从平板上刮下螺旋藻,放入液体培养基
中,准备挑取单藻。⑧单藻分离:在显微镜下用毛细
管挑取单个藻体,放入改 良的 BG一11培养基中,在
弱光下培养。经过 2-.3周 ,可以观察到试管壁上附
着了一层螺旋藻。
1.5 藻体形态观察和照相
用配有 自动拍照系统的Olympus BH一2显微镜
观察藻体形态和照相。
1.6 水样 N、P含量分析
用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
氮;用纳氏试剂比色法测定 NH+一N;钼酸铵分光光
度法测定总P。
1.7 电导率的测定
用 oRIoN123O多功能水质测定仪测定。
1.8 CODer的测定
用重铬酸钾法(容量法)测定。
2 结果和分析
2.1 标本采集地的生态环境和螺旋藻数量分布的
变化
武汉植物园水沟位于园区中部,宽约 5 m,长约
500 m,水深 0.5~1.5 m,由南向北贯穿植物园。其
水源主要有两种:①周围地区的降雨;②相邻单位排
入的生活污水。降雨时,水流较大,不降雨时,水流逐
渐减小,水量的大小主要 由生活污水排入的多少决
定。这条水沟多年没有清理,底部沉积了厚厚的黑色
污泥。水中种植了荷花、睡莲等水生植物,自然生长
的浮萍覆盖了大部分水面,局部河段凤眼莲旺盛生
长。每年从深秋到早春,沟中的水生高等植物死亡,
黄 丝 藻 (Tribonema sp.)、衣 藻 (Chlamydomo,2n5
spp.)、绿球藻(Chlorococcum)、硅藻 (Diotom)等微
藻为优势种大量繁殖,在水表面形成藻膜,有时覆盖
整个水面。
2000年 11月,首次在水沟的最下端发现螺旋
藻。螺旋藻在水底呈片生长,藻片呈蓝绿色,长宽从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 4期 耿亚红等:一种生活在污水中的螺旋蒲新品系的分离和培养
2~3 cm到十几厘米.往往附着在水底的枯枝败叶
表面 几年的观察表明,冬天最冷时,水底仍可看到
成片生长的螺旋藻,颜色蓝绿,但数量较少;春季.
随着水温 升高 ,螺旋藻数量增加 ,遇到连续几个晴
天,藻片会浮到水表面;在夏季晴朗天气,大量的藻
片上浮
几年来,螺旋藻在水沟中的的数量明显增加。分
布范匿也快速扩大,2000~2001年,螺旋藻只分布
在水沟最下端很小的范围内,2002年.分布范围扩
大,约占水淘长度的 1/3;2003年春天,水沟中段出
现大量的螺旋藻,到 2003年 8月.螺旋藻的分布范
围已经超过水沟 2/3
2.2 沟水水质情况
淘水呈弱酸性和中性.温度随季节变化很大。
2003年不同季节取样测定了水中 N、P浓度及一些
物理、化学指标,结果见表 1。
表 1 淘水水质和温度变化
TaMe 1 Changes of water quatity and temperature in sewage
水样的电导率与武汉东湖水接近.表明水中盐
度低。根据 N、P浓度,化学耗氧量,特别是铵态氦
的浓度,沟水水质已达到重度富营养化。
2.3 螺旋藻形态和运动特征
螺旋藻由单列细胞构成,卷曲呈螺旋状 藻体的
形态特征见图 1和表 2。
单种培养与野生藻株形态特征基本一致,但是
也存在一些差别 ,最明显 的是野生藻 株的螺距 比单
种培养的藻株大 ,另外 ,螺旋数也比单种培养的藻株
多 单种培养后 ,由于螺距减小和螺旋数减少,藻体
变短。根据作者多年从事螺旋藻藻种选育和培养工
作的经验 .螺旋藻的形态特征具有多变性,最容易改
变的就是螺旋数,其次是螺距。在形态易出现变化这
一 点上,新分离培养的螺旋藻与其它螺旋藻相似。
用显微镜观察到,螺旋藻运动非常活跃,主要有
两种运动形式 :①摆动。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几乎
所有的藻体都在摆动,分布在藻团周围的藻体摆动
得尤为快速,而且摆动幅度大;② 转动。在适宜的环
图 1 分离的螺旋藻形态(xl 70)
Fig 1 Morpho[ogy。f Spirulina sp (x 170)
表 2 螺旋藻形态特征
Table 2 M0rphol。g cal features of strain Spirulina sP.
形态特征 野生型 单种培养
Morphological character Wide type Unialgae culture
。flrIch。 m l~ ” ∞ m
W

i

dt
宽h。f¨ ch。me 4 5~ 5.0 m 4.5~ 5.O m
W

i

dl
宽h。f he Lix 10- 11.25 m 10- 11.1-}蚰
nfh x 2 cM 2 17~ 19 m
螺旋数
. 38- 90 23~ l。。 Number 0f he】Lx ⋯
顶端细胞 钝嘲 钝圆
Apical cel【 Rounded Rounded
细胞横隔 明显 明显
Cross wal【 Obvious Obvious
细胞间收岛i 无 无
f、nnt⋯ rPd Nn Nn
境条件下 .一部分藻体围绕螺旋的轴快速旋转 ,就象
一 根沿轴芯旋转的“弹簧 。除了以上两种微观 的运
动方式外,在宏观上.螺旋藻表现出一种向四周扩散
的运动,可以想象,这种运动是微观的摆动和转动的
结果
只有在适宜的条件下,螺旋藻才运动,当环境发
生不利的变化+运动就变得不那么活跃.甚至停止运
动。运动与否,是这种螺旋藻生长状态好坏的重要指
币 o
2.4 适合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
采集到的螺旋藻经过洗涤接科I到各种不同的培
养基 .在不 同的温度 和光照条 什下 培养 的结果 见
表 3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武 汉 植 物 学 研 究 第 22卷
表 3 在几种培养基和不同光温条件下的生长情况
Table 3 Growth in several media and under different temperature and ilumination
在 Zarrouk培养基和稀释的 Zarrouk培养基中
很快死亡 ,表明这种螺旋藻对盐度和 pH非常敏感,
高盐高碱不利于其生长繁殖,与一般螺旋藻的特性
相反;在经过抽滤灭菌的水沟水中开始生长良好,但
后来藻颜色变黄,杂藻和原生动物大量繁殖起来,螺
旋藻越来越少,最后消失。表明经过抽滤灭菌的沟水
中缺乏螺旋藻生长繁殖需要的某些物质,或者说抽
滤灭菌后的沟水中的营养物质不能满足螺旋藻大量
生长繁殖的需要;螺旋藻在抽滤灭菌沟水+土壤浸
提液中的表现与抽滤灭菌沟水基本一样,由此可以
推断,添加矿物质和多种有机物,包括腐质酸类物质
也不能满足螺旋藻的生长需要;螺旋藻在 BG—l1培
养基中不能长期存活,而在改良的 BG—l1培养基中
生长良好,可能是其中的铵态氮(NH 一N)和维生素
(VB 和生物素)对螺旋藻的生长起到促进作用。在
相同的培养基中,处于弱光和低温条件下,螺旋藻能
够存活更长时间。在改 良的 BG—l1培养基中,虽然
在各种条件下螺旋藻都能生长,但是在强光下,螺旋
藻颜色发黄,生长非常缓慢,在弱光下,颜色蓝绿,生
长快速。表明这种螺旋藻适合于弱光,这和它的底栖
习性相符合。
经过以上研究,初步掌握了螺旋藻适合的培养
条件,筛选出较为适合的培养基配方——改 良的
BG~l1,其为单藻分离培养提供了条件。
3 讨论
螺旋藻生活的水沟,氮 、磷浓度较高,但盐度
低,水质呈弱酸性到中性,螺旋藻在这种环境中能大
量生长繁殖,生理生态特性是比较特殊的。它还能在
5~6~C的水中自然越冬,保持颜色蓝绿,培养实验表
明,这种螺旋藻适应弱光照,与已工厂化生产的螺旋
藻喜高温高光的特性不同,目前国内外还未见类似
的报道。现在还不清楚螺旋藻附着在水底枯枝败叶
表面是否与其生活方式有关,比如是否有腐生营养
方式。比较改良的BG—l1培养基和抽滤灭菌沟水中
的 NH+一N浓度,前者为 14 mg/L,后者为 1.56~
1.74 mg/L,差异很大,这可能是螺旋藻在改 良的
BG一1l培养基中生长良好,而在沟水和沟水+土壤
浸提液中不能长期存活的原因。从螺旋藻在各种培
养基中的生长情况来看,铵态氮(NH 一N)和维生素
有利于其生长,铵态氮是否为这种螺旋藻生长繁殖
所必需,还有待于进一步实验证明。NH 浓度高是
水体受污染的重要指标之一,可见笔者分离培养的
螺旋藻适应在污水中生长。
将螺旋藻的用途扩展到环保领域,国内外已经
尝试的工作有两个方面:①将某种基因转入螺旋藻
中,使螺旋藻获得富积或分解特定物质的能力,用于
工业废水的处理L7 ;②用工业和生活废水培养螺旋
藻,废物利用的同时降低螺旋藻的生产成本-引。由于
受螺旋藻遗传特性的限制,基因工程螺旋藻还没有
取得突破;筛选适合在污水中生长的藻种,是一条值
得探索的途径。我们分离培养成功的螺旋藻有可能
成为这样的一个藻种。
将这一藻种用于水质净化方面,还需要深入了
解这个藻种的特性,做大量的研究工作。目前这种螺
旋藻的定种、生理生态学、生物化学、水质与藻体的
相互作用等研究工作正在进行之中。
参考文献:
[1] 胡鸿钧.螺旋藻生物学与生物技术原理[M].北京: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 4期 耿亚红等:一种生活在污水中的螺旋藻新品系的分离和培养 333
[2]
[3]
[4]
[5]
科学出版社,2003.1—181.
胡鸿钧.国外螺旋藻生物技术 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J].武汉植物学研究,1997,15(4):369—374.
Richmond A.Spirulina[A].In:Borowitzka A,
Borowitzka J eds.Micro—algal Biotechnobgy[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8.
85-121.
吴开国主编.螺旋藻——保健食品新资源和开发利
用[M].海口:南海出版社,1999.81—83.
Oswald W J.Micro—algae and wast water treatment
[A]. In:Vonshak A ed. Spirulina Platensis
(Arthrospira): Physiology, Cell—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M]. London=Taylor 8L Francis
Ltd.,1997.131— 156.
[6] Padhi B,Rautray B,Balliarsingh P. Ecological
studys on Spirudina sp.in a poluted pond of Besham—
pus(orissa)[A].In:Seshadri C V,Jeeji Bai N eds.
Spirulina.ETTA National Symposium[M].India:
MCRC。1992.52— 56.
[7-] 陈必健 ,施巧琴.螺旋藻藻种选育研究进展[J].食品
与发酵工业 ,2000,26(3):78—81.
[8] 马金才,李嫒,刘中文,陈甫华,陈天 乙.2种污水培
养的螺旋藻的品质研究[J].食品与发酵工业,2002,
28(1):13— 15.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