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STUDY ON PHYTOPLANKTON IN LARGE SCALE ENCLOSURE AND FENCE IN AN EUTROPHIC LAKE

富营养湖泊大型围隔(栏)内的浮游植物研究



全 文 :武汉植物学研究 2000, 18(4) : 314~320
J ournal of Wuhan Botanica l Resear ch
富营养湖泊大型围隔(栏)内的浮游植物研究X
马剑敏1 严国安2 李益健2 李金亭1
( 1 河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新乡 453002) ( 2 武汉大学环境科学系 武汉 430072)
提 要 对建在武汉东湖大型围隔、围栏内的浮游植物进行了 18个月的研究, 结果表明:围
隔(栏)和对照区的浮游植物共有 7 门 89属, 全年均以绿藻、蓝藻和硅藻种类最多, 围隔中的
绿藻种类多于围栏和对照区, 其它门类在各群落间无明显差别, 浮游植物的种类依秋、夏、春、
冬的次序减少, 各季节均以绿藻种类最多,其次为蓝藻和硅藻。藻类密度则以春、夏、冬、秋的
次序递减, 隐藻、绿藻、硅藻、蓝藻的数量之和约占总数的 95%以上。各区中浮游植物的生物
量、Chl a 和初级生产量之关系均显著正相关。生物量、Chl a 和初级生产量的值均依春、夏、
秋、冬的次序递减, 围隔中浮游植物生物量明显大于对照区,而其数量、Chl a、初级生产量在
各区间无明显差异。
关键词 富营养湖泊, 大型围隔,浮游植物, 生物量,生产量
中图分类号: Q948. 1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470X(2000)04-0314-07
STUDY ON PHYTOPLANKTON IN LARGE -SCALE
ENCLOSURE AND FENCE IN AN EUTROPHIC LAKE
Ma Jianmin1 Yan Guo’an2 Li Yijian2 Li Jinting1
( 1 Colleg e of L if e Sciences, H enan N or mal University Xinxiang 453002)
( 2 Department of Envi ronmental Science, Wuhan University Wuhan 430072)
Abstr act  Phytoplankton in two large- scale enclosur es and one fence( each was 750 m2) in
East Lake of Wuhan was studied from September , 1993 to February, 1995. T here were 89
genera which belonged to 7 phyla in the experimental ar ea which included two enclosur es, one
fence and one cont rol. The genus numbers of Chlorop hyta , Cyanop hyta and Bacilla r iophyta
were the most during the whole year in the exper imental area. The genus number s of
Chlorophyta in the enclosures was more than t hose in the fence s and t he cont rol s, there
were not obvious difference among the genus number s of the other phyla in the enclosures
and the fence and the control. The genus number s of phytoplankton decreased in order of
season—— autumn, summer , spr ing and winter in the experimental area . The genus numbers
of Chlorop hyta were the most, Cyanop hyta and Bacillar iophyta next dur ing the whole year in
the experimental ar ea, the fence and the cont rol. While, the density of phytoplankton
X
收稿日: 1999-09-09,修回日: 2000-03-13。第一作者:男, 1964年 9月生,硕士,讲师,主要从事污染生态方面的
研究。
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项目( 85-908-01-02)部分内容。
decr eased in order of season—— spr ing, summer , wint er and aut umn. Generally, the number
percentage of Cryptop hyta, Chlorophyta, Bacill a riop hyta and Cyanop hyta was over 95% . The
biomass, Chl a and pr imary productivity of phytoplankt on were highly positive corr ela te,
their values decr eased in order of season—— spring, summer, autumn and wint er, The
biomass of phytoplankton in every enclosure was large than that in control s, the values of
density, Chl a and pr ima ry productivity were not obvious difference among the enclosur es, the
fence and the control.
Key words Eutrophic lake , Large-scale enclosure, Phyt oplankton, Biomass, P roduction
利用大型围隔研究自然水体的某些生态过程具有真实准确、易于控制等优点。武汉东
湖( 30°33′N, 114°23′E)是一个典型的中型浅水城郊湖泊, 由数个子湖组成,有的子湖已严
重富营养化, 水生植被大面积消失。为重建其水生植被,改善其水质,我们在东湖建立了两
个大型围隔和一个围栏,对其中的维管束植物、浮游植物和水质等进行了定位研究,旨在
为恢复东湖的生态系统提供借鉴。有关浮游植物的内容整理如下。
1 研究方法
实验区位于汤林湖区(图 1) ,围隔( 2个)和围栏( 1个)分别用防水布和孔径为 0. 8 cm
 ( a) 实验区位置; ( b) 实验区平面图:Ⅰ,Ⅱ.围隔,Ⅲ.围栏,
 Ⅳ.对照区; 1.防浪带, 2.石堤
 ( a) Th e locat ion of exp erimental area; ( b) T he plane view of ex perimental area:Ⅰ,Ⅱ. en closure;Ⅲ. fen ce;Ⅳ. cont rol
  area; 1. breakwater ; 2. s ton e dike
图 1 实验区示意图
Fig. 1 Map of ex perimental area
 
 
〗的尼龙网固定在桩上围成, 下缘压
入底泥,上缘高出水面约 1 m,鱼赶出,
面积均为 750 m2,其外围设置防浪带;
对照区用绳拦成。实验区平均水深夏
季 1. 2 m,冬季 0. 85 m,底质为腐质软
泥。
1993年 9月至 1995年 2月, 每月
下旬用采水器定点在 0. 5 m深处采水
样,浮游植物定性、定量样品的采集、
处理按 常规方法进行, 初级生产量的
测定用黑白瓶法, 在 0、0. 5、1. 0 m 处
挂瓶 24 h〔1〕。
2 结果与分析
2. 1 浮游植物的组成
经初步鉴定, 实验区浮游植物有
89属,分属于 7个门(见表1)。各门类
藻在各区的分布和季节变动(为相应 3
个月值的均数,其它指标的季节值同此)见表 2。
全年各季节各区中以绿藻门的种类最多,蓝藻门次之,硅藻门再次之,这3门藻的属数
占总属数的86. 52%,其它4门占13. 48%,均在6属以下,所以实验区的浮游植物群落为“绿
藻+ 蓝藻+ 硅藻”型,这与东湖的后湖藻类群落为“绿藻+ 硅藻+ 蓝藻”型相似〔2〕。
各区之间相比,藻类属数相差不大,Ⅰ、Ⅱ比Ⅲ、Ⅳ区藻属数较多是由于Ⅰ、Ⅱ区 中绿
藻种类较多而造成的, 而其它各门类藻在 4个区中出现的属数相近。
实验区浮游植物种类的季节变化依秋、夏、春、冬的次序减少,而且, 各季节均以绿藻
属数最多,占各季节总属数的 30. 2%~50% ,特别是在 1994年的四季中, 绿藻属数一般
多于蓝、硅藻属数之和,蓝藻属数与硅藻相近或稍多于硅藻 ,分别可占各季总属数的
315 第 4期            马剑敏等:富营养湖泊大型围隔(栏)内的浮游植物研究
表 1 实验区浮游植物的组成
Table 1 Composition of phytoplankton in the experiment al ar ea
属名 Genus 属名 Genus 属名 Genu s
蓝藻门 Cyanophyta  绿球藻Chlor ococcum  丝藻 Ulothrix
 鱼腥藻 Anabaena  绿梭藻Chlor og onium  韦斯藻 Westel la
 项圈藻 Anabaenop sis  顶棘藻Chodatella 硅藻门 Bacillariophyta
 隐球藻* Aphanocap sa  拟新月藻Closteriop sis  卵形藻 Cocconeis
 管链藻 Aulosira  新月藻Closterium  小环藻 Cyclotella
 眉 藻 Caloth rix  空星藻* Coelastrum  桥弯藻 Cymbella
 蒴链藻 Capsosi ra  鼓 藻Cosmarium  等片藻 Diatoma
 色球藻 Chroococcus  十字藻Cr ucig enia  脆杆藻 Frag ilaria
 蓝纤维藻 Dactylococcop sis  空球藻* Eudorina  异极藻 Gomphonema
 皮果藻* Dermocarp a  被刺藻F ranceia  直链藻 Melosira
 立方藻* Eucap sis  多芒藻Golenkinia  扇形藻 Meridion
 粘球藻* Gloeocap sa  盘 藻Gonium  舟形藻 Navicula
 粘杆藻 Gloeothece  蹄形藻K ir chneeriella  羽纹藻 Pinnularia
 鞘丝藻 Lyngby a  微星鼓藻Micraster ias  双菱藻 Surir ella
 射星藻 Mar ssoniella  微孢藻Microsp or a  针杆藻 Syned ra
 平裂藻* Merismop ed ia  转板藻Mougeot ia  平板藻 Tabellaria
 微囊藻* Micr ocystis  肾形藻N ephrocyt ium 隐藻门 Cryptophyta
 念珠藻 N ostoc  梭形鼓藻N etrium  蓝隐藻 Chroomonas
 颤 藻 Osci llator ia  卵囊藻Oocysti s  隐藻 Gyp tomonas
 席藻 P hor midium  实球藻* P andorina 甲藻门 Pyrrophyta
 尖头藻 Raphid iop sis  盘星藻* P ediast rum  角甲藻 Cerat ium
 棒条藻 Rhabdod erma  月牙藻Selenastrum 金藻门 Chrysophyta
 螺旋藻 Sp ir ulina  角星鼓藻Staurastrum  单鞭金藻 Chromu lina
 真枝藻 Stigonema  栅 藻Scenedesmus  金变形藻 Chrysamoeba
 聚球藻 Synechococcus  弓形藻Schr oed eria  锥囊藻 Dinobryon
绿藻门 Ch lorophyta  球囊藻* Sph aerocys tis  鱼鳞藻 Mallauomonas
 集星藻 Actinast run  四球藻T et rachlorel la  黄群藻* Synura
 纤维藻 Ankistrodesmus  四角藻T et raedr on 裸藻门 Euglenophyta
 绿星球藻* Asterococcus  四星藻T et rastrum  裸藻 Eug lena
 衣 藻 Chlamydomonas  四孢藻T et rasp or a  双鞭藻 Eutrept ia
 小桩藻 Characium  四刺藻T reubaria  扁裸藻 Phacu s
 小球藻 Chlorella  小箍藻T rochiscia  囊裸藻 Tr achelomonas
  * 这些属所包含的种类在计数时按群体个数计算。
  T he numbers of those species which marked with * were calculated with colony.
表 2 各门类藻在各围隔(栏)中的分布和属数的季节变动
T able 2 Distr ibution and seasonal variations of phytoplankt on in the exper imental ar ea
门 类
Phylum
属数及其百分比
Numbers of
gen us an d
per cen tage
各区藻的属数
Numbers of genus
in ever y area
Ⅰ Ⅱ Ⅲ Ⅳ
各季 节出 现 的属 数
Number s of gen us appearing in every season
1993年秋
Au tumn
in 1993
1993年冬
Winter
in 1993
1994年春
Sprin g
in 1994
1994年夏
Summer
in 1994
1994年秋
Autumn
in 1994
1994年冬
Winter
in 1994
各季均出现的属数
Numbers of
genus which
appear in
whole year
蓝藻 Cyano. 24( 26. 97% ) 18 18 16 18 18 12 11 12 12 4 3
绿藻 Chloro. 40( 44. 94% ) 33 31 25 24 24 13 21 23 27 11 5
硅藻 Baci. 13( 14. 61% ) 11 12 12 11 13 11 9 10 9 7 7
金藻 Chryso. 5( 5. 62% ) 3 2 3 4 2 2 3 2 2 2 1
裸藻 Eugle. 4( 4. 49% ) 4 4 3 2 3 3 2 2 2 3 1
隐藻 Crypto. 2( 2. 25% ) 2 2 2 2 2 2 2 2 2 2 2
甲藻 Pyrro. 1( 1. 12% ) 1 1 1
共计 Total 89( 100% ) 72 70 61 61 62 43 49 51 54 29 19
316 武汉 植 物学 研究               第 18卷  
13. 8%~29%和 16. 7%~25. 6%。
各门优势属:绿藻中为小球藻、衣藻属, 蓝藻中为平裂藻、蓝纤维藻属,硅藻中为舟形
藻属,隐藻中为蓝隐藻和隐藻属。这些都是有机物丰富或较丰富的水体中常出现的类群,
说明实验区为有机物较丰富的水体。其中小球藻、衣藻、蓝隐藻、隐藻几乎在各季节都是
优势属之一, 这 4 属中又分别以小球藻( Chlor ella vulg aris)、球衣藻 (Chlamydomonas
globosa )、尖尾蓝隐藻(Chr oomonas acuta )、啮蚀隐藻(Cryp tomonas erosa)为优势种。
2. 2 各区浮游植物密度的季节变化
各区浮游植物密度的季节变化见表 3, 密度高峰除Ⅱ区出现在 1993年秋季外,其余
均出现在1994年春季;低峰除Ⅳ区出现在 1993年冬季外,其它均出现在1994年秋季。除
高、低峰季节外, 各区藻密度在各季节间变幅不大。根据 1993年 9月到 1995年 2月共 18
个月的统计, 各区藻密度(个·mL - 1)的最大变幅分别为:Ⅰ区 1 374(秋)~ 4 475(春) ,Ⅱ
区 1 039(秋)~4 071(春) , Ⅲ区 1 206(冬)~4 653(春) , Ⅳ区 603 (秋)~5 744(春)。以Ⅳ区
的变幅最大,高峰多在春季出现,低峰多在秋、冬季出现, 其数值和变幅与东湖 70 年代的
水平相当〔3〕。
表 3 浮游植物的密度、生物量和叶绿素 a 的季节变化
Table 3 Seasonal va ria tions of the density, biomass and Chl a of
phytoplankton in the exper imental area
季节
Season

密度
Densit y
(个õmL - 1)
生物量
Bioma ss
( mgõL- 1 )
叶绿素 a
Chl a
(LgõL- 1)

密度
Densi ty
(个õmL- 1 )
生物量
Biomass
(mgõL- 1)
叶绿素 a
Chl a
( LgõL- 1)

密度
Densit y
(个õmL- 1)
生物量
Biomass
( mgõL- 1 )
叶绿素 a
Chl a
(LgõL- 1)

密度
Density
(个õmL- 1 )
生物量
Biomass
(mgõL- 1)
叶绿素 a
Chl a
( LgõL- 1)
秋Autumn( 1993) 2 632 2. 53 2. 541 2 814 2. 41 2. 752 2 681 2. 87 2. 387 3 104 4. 12 2. 840
冬Winter(1993) 2 595 1. 32 1. 401 2 846 1. 22 1. 456 2 591 1. 84 1. 466 1 886 1. 87 1. 310
春 Spring(1994) 3 358 3. 30 4. 038 3 046 2. 98 3. 594 3 563 4. 65 5. 023 3 934 5. 96 5. 718
夏 Summer( 1994) 2 703 2. 52 4. 894 2 602 2. 39 4. 923 2 049 3. 06 3. 393 2 789 5. 05 5. 160
秋Autumn( 1994) 1 966 1. 92 3. 114 1 666 1. 80 2. 717 1 977 2. 43 3. 264 2 658 4. 30 3. 529
冬Winter(1994) 2 741 1. 12 0. 746 2 920 0. 98 0. 858 2 239 1. 01 0. 676 2 620 1. 86 1. 198
平均Average 2 666 2. 12 2. 789 2 649 1. 96 2. 717 2 517 2. 64 2. 702 2 832 3. 86 3. 293
  从各区浮游植物的数量百分组成看,以隐藻、绿藻所占比例最大,其次为硅藻、蓝藻。
根据 1993年 9月~1995年 2月共 18个月的平均值,绿藻、蓝藻 、硅藻、隐藻分别占总数
的 32. 93%, 12. 45%, 17. 6%, 33. 69%, 以上 4门藻的数量平均占总数的 95%以上,其它
各门藻的总数所占比例平均为 3. 20%。
经对各区浮游植物密度 18个月的值进行相关分析, F = 0. 303< F 0. 05= 2. 73, 说明各
区间浮游植物的密度无显著差异。
2. 3 各区浮游植物生物量的季节变化
表 3显示,各区间浮游植物生物量的季节变化趋势相似, 1994年均依春、夏、秋、冬的
次序递减, 1994年秋、冬季低于1993年秋、冬季,但Ⅳ区两年的秋、冬季相近。这种变化与
藻密度的变化不很一致,这与藻的种类组成有关。
经对各区浮游植物生物量 18 个月之值进行相关分析, F = 2. 96> F 0. 05= 2. 73, 说明
各区浮游植物生物量间有显著差异,进一步计算表明, Ⅰ、Ⅱ区浮游植物的生物量明显低
于Ⅳ 区,其它各区间无显著差异。
317 第 4期            马剑敏等:富营养湖泊大型围隔(栏)内的浮游植物研究
引起Ⅰ、Ⅱ区浮游植物生物量明显低于Ⅳ区的主要原因可能是Ⅰ、Ⅱ区中维管束植物
大量生长, 其生物量明显高于Ⅳ区〔4〕所致,一些研究发现, 水生维管束植物对浮游植物的
生长有抑制作用〔5, 6〕。
2. 4 各区浮游植物叶绿素 a(Chl a )的季节变化
各区浮游植物 Chl a 的季节性变化见表 3,春、夏季较高(Ⅰ、Ⅱ区夏季高于春季, Ⅲ、
Ⅳ区与之相反) ,其次为秋季,冬季最低。这与藻密度的变化不很一致,藻密度在春、夏季较
多,但在秋季最少。这主要是由于种类组成不同所致。
经对各区 Chl a 18个月值的相关分析, F = 2. 303< F 0. 05= 2. 73,说明各区Chl a 的值
间无显著差异。
2. 5 各区浮游植物的初级生产量及其对太阳辐射能的利用率
2. 5. 1 各区浮游植物初级生产量的季节变化
1994年 2月~1995年 2月对各区浮游植物的初级生产力进行了测定,其日水柱毛产
量的季节变动趋势(表 4)各区间基本一致, 均依春、夏、秋、冬的次序递减。春、夏、秋三季
以Ⅳ区的日水柱毛产量最高, 冬季以Ⅰ区最高。春、夏两季的水柱毛产量占其年产量的
75%~81%。
表 4 各区浮游植物日水柱毛产量的季节变化
T able 4 Sea sonal variations of pr ima ry product ivity of phytoplankt on
in the exper imental area (g·m- 2·d - 1) / %

Area

Spring

Summer

Autumn

Win ter
总计
T otal
Ⅰ 3. 160/ 45. 02 2. 403/ 34. 23 0. 833/ 11. 87 0. 623/ 8. 88 7. 019/ 100
Ⅱ 2. 997/ 42. 89 2. 357/ 33. 74 0. 926/ 13. 25 0. 707/ 10. 12 6. 987/ 100
Ⅲ 3. 677/ 48. 90 2. 320/ 30. 85 0. 980/ 13. 03 0. 543/ 7. 22 7. 520/ 100
Ⅳ 4. 143/ 49. 74 2. 623/ 31. 49 0. 980/ 11. 77 0. 583/ 7. 00 8. 329/ 100
  Ⅰ、Ⅱ、Ⅲ、Ⅳ区浮游植物日水柱毛产量〔g/ (m2·d)〕的变幅分别为: 0. 55~4. 99、
0. 58~4. 83、0. 39~5. 98、0. 33~6. 87。根据Winberg提出的湖泊分型标准,最高水柱毛
产量达到 1~7. 0 g/ (m2·d)时, 即属中营养型湖泊, 2. 5~7. 5 g/ (m2·d)时,即为富营养
型湖泊;实验区浮游植物最高水柱日生产量已达 6. 87 g/ (m2·d) , 故可认为已属中-富营
养型。实验区浮游植物初级生产量的大小和变幅与东湖郭郑湖区 70年代〔3〕和东湖后湖区
90年代初〔2〕的水平相当。
经对各区初级生产量 13个月值的相关分析, F = 1. 376< F 0. 05= 2. 84,说明各区浮游
植物的初级生产量间无显著差异。
2. 5. 2 实验区浮游植物对太阳辐射能的利用率
据王骥等〔7〕文献中所用 1 mg O2= 3. 51 cal= 6. 1 mg浮游植物鲜重,武汉地区到达水
面的太阳总辐射能按 1. 1×106 k cal/ m2õa 计,由此得到各区浮游植物对太阳总辐射能的
利用率为Ⅰ. 0. 204, Ⅱ. 0. 204,Ⅲ. 0. 219,Ⅳ. 0. 243, 与东湖 1963年的水平(为 0. 21)相当〔7〕。
2. 6 浮游植物 Chl a、日水柱毛生产量、密度及生物量间的相互关系
2. 6. 1 Chl a 与密度、生物量、日水柱毛生产量间的关系
对各月的 Chl a 浓度与藻密度进行相关分析, 得到相关系数为 rⅠ= 0. 624 2, rⅡ=
318 武汉 植 物学 研究               第 18卷  
0. 453 5 , rⅢ= 0. 621 6, rⅣ= 0. 805 1,均大于 r0. 05= 0. 443 8,表明各区的 Chl a 与藻密度间
显著正相关。
对各月的 Chl a 与生物量进行相关分析, 得到的相关系数为 rⅠ= 0. 813 2, rⅡ =
0. 614 3, rⅢ= 0. 768 8, rⅣ= 0. 810 2,均大于 r0. 01= 0. 561 4, 表明各区间的 Chl a 与生物量
间均有极显著的正相关性, 而且其相关性高于 Chl a 与藻密度间的相关性,与有关报道一
致〔2〕。这是因为各藻类群落的构成不同,各类藻之间大小不一,单位重量中所含 Chl a 的
量也不同, 一般来说,单位重量中所含 Chl a, 绿藻、隐藻、裸藻要高于硅藻、金藻、甲藻、蓝
藻〔8〕。但即便是 Chl a 与生物量之间的比值也变化较大, 因为除藻类构成不同外, 生长环
境(如光照、水温等)不同, 也会影响藻细胞中 Chl a 的含量, 还有藻的生长阶段不同, 其
Chl a 的含量也有差异,生长旺盛期的藻细胞 Chl a 含量较高。
对各月 Chl a 与日水柱毛产量的值进行相关分析, 得到的相关系数为 rⅠ= 0. 856 4,
rⅡ= 0. 841 7, rⅢ= 0. 821 5, rⅣ= 0. 878 3,均大于 r0. 001= 0. 780 0,表明 4个区中 Chl a 与日
水柱毛产量间均极显著正相关。
2. 6. 2 日水柱毛产量与密度、生物量间的关系
对各区中的日水柱毛产量与密度进行相关分析, 得相关系数为 rⅠ= 0. 823 1, rⅡ=
0. 551 7 , rⅢ= 0. 822 3, rⅣ= 0. 757 2, 均大于 r0. 05= 0. 532 4,说明各区中日水柱毛产量与
密度间都有显著的正相关性。
日水柱毛产量与生物量间的回归系数为 rⅠ = 0. 886 4, rⅡ= 0. 784 6, rⅢ= 0. 883 5,
rⅣ= 0. 801 2, 均大于 r0. 001= 0. 780 0,说明各区中日水柱毛产量与生物量间有极显著的正
相关性,而且其相关性高于日水柱毛产量与藻密度间的相关性。
2. 6. 3 密度与生物量间的关系
经相关分析,得相关系数如下 rⅠ= 0. 433 2< r0. 05 , rⅡ= 0. 423 6< r0. 05 , rⅢ= 0. 494 3>
r0. 05 , rⅣ= 0. 501 2> r0. 05 ,说明Ⅰ、Ⅱ区中的密度与生物量间相关性不很显著,Ⅲ、Ⅳ区中的
密度与生物量间有显著的正相关性。
3 讨论
从东湖浮游植物的演变来看(表 5) ,各门藻类的属数呈减少趋势, 由于实验区的对照
区以及后湖的情况不能代表整个东湖的情况,仅可作为参考。浮游植物的种类演替是湖泊
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 汤林湖实验区浮游植物构成与 90 年代初的后湖和 80年代的东湖
情况相近。
浮游植物的大量增殖是湖泊富营养化的重要标志之一。用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来反
映水质的好坏,多样性指数高,水质相对较好。根据Margalef指数 d= (S - 1) / lnN (其中
N 为个体总数, S 为属数)计算,得到实验区各区的藻类多样性指数的平均值分别为Ⅰ.
2. 401;Ⅱ. 2. 369, Ⅲ. 2. 179 ;Ⅳ. 2. 019。Ⅰ、Ⅱ区稍大于Ⅲ、Ⅳ区, 这与水质的分析测定结
果一致〔10〕,与东湖 1974年(年均值 2. 42)或 1975年(年均值 2. 40)的值相近〔2〕。其多样性
指数较低,属富营养水平。
319 第 4期            马剑敏等:富营养湖泊大型围隔(栏)内的浮游植物研究
表 5 东湖浮游植物演变
T able 5 Succession of phytoplankton in East Lake
年份
Year
东湖
East Lak e
1956~1957 1962~1963 1973~1975 1986~1987
后湖区
Houhu
1990~1991
汤林湖对照区
Cont rol area
1993~1995
绿藻 Chlorophyta 53 36 31 30 24 24
蓝藻 Cyanophyta 16 10 13 13 18 18
硅藻 Bacillariophyta 20 13 9 8 12 11
金藻 Chrysophyta 10 5 6 2 3 4
裸藻 Euglenophyta 5 3 3 2 2 2
甲藻 Pyrrophyta* 5 5 6 2 4 2
黄藻 Xanthophyta 2 2 0 4 0 0
总属数 Num. of the genus 111 74 68 61 53 61
  注: 1956~1957、1962~1963、1973~1975的数据引自饶钦止等〔3〕, 1986~1987年数据引自吴一凡、李益健等〔9〕,
后湖数据引自戎克文〔2〕,汤林湖数据为本实验区的对照区数据。
* 以前,隐藻包含在甲藻中,为前后对比的方便,后湖和汤林湖区藻类组成中的隐藻( 各有 2属)并入甲藻门中。
Note: T he data of 1956~1957、1962~1963、1973~1975 quoted from reference 〔3〕, the data of 1986~1987 quo-
ted fr om reference 〔9〕, the d ata of 1990~1991 quoted from refer ence 〔2〕, The data of 1993~ 1995 quoted
fr om cont rol area of the experimen tal ar ea.
* It including Cryptophyta.
参 考 文 献
1 金相灿,屠清瑛.湖泊富营养化调查规范.第 2版.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1990.
2 戎克文. 武汉后湖浮游植物现存量与生产量季节变动的初步研究.湖泊科学, 1994, 6( 2) : 151~160
3 饶钦止,章宗涉.武汉东湖浮游植物的演变( 1956- 1975年)和富营养化问题.水生生物学集刊, 1980, 7( 1) : 1~16
4 马剑敏,严国安,任南等.东湖围隔(栏)中水生植被恢复结构优化研究.应用生态学报, 1997, 8( 5) : 535~540
5 陈洪达.杭州西湖水生植被恢复的途径与水质净化问题.水生生物学集刊, 1984, 8( 2) : 237~244
6 况琪军,夏宜争,吴振斌.综合生物塘中的藻类研究Ⅱ.水生生物学报, 1994, 18( 2) : 97~105
7 王骥,沈国华.武汉东湖浮游植物的初级生产力及其与若干生态因素的关系. 水生生物学集刊, 1981, 7( 3) : 295~
310
8 王骥,王建.浮游植物的叶绿素含量、生物量、生产量相互换算中的若干问题.武汉植物学研究, 1984, 2( 2) : 249~
258
9 吴一凡,李益健,吴民作等.武汉东湖浮游植物与富营养化相关性的研究.中国环境科学, 1991, 11( 1) : 23~28
10 马剑敏,严国安,罗岳平等.武汉东湖受控生态系统中水生植被恢复结构优化及水质动态.湖泊科学, 1997, 9( 4) :
359~363
320 武汉 植 物学 研究               第 18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