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The Establishment of Decision System of Flexible Cropping and It′s Benefits in Dry-farming Areas

旱作农区应变型种植制度决策系统的建立及效益



全 文 :Vol. 29 , No. 4
pp. 557~561  July , 2003
作  物  学  报
ACTA AGRONOMICA SINICA
第 29 卷 第 4 期
2003 年 7 月  557~561 页
旱作农区应变型种植制度决策系统的建立及效益 Ξ
王龙昌1 ,2  王立祥2  贾志宽2  冯金侠1
(1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耕作组 ,江苏南京 210095 ;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陕西杨凌 712100)
摘  要  针对宁南旱区降水资源短缺且变异性显著 ,造成干旱灾害频繁的气候特点 ,依据不同作物对干旱气候的适应性
规律 ,借助农业系统工程原理和方法 ,进行应变型种植制度优化设计 ,组建了不同生态类型地区的应变型种植制度决策
系统。在综合考虑各种干旱发生频率及其对作物产量影响程度的基础上 ,种植制度优化模式包括了随机型和确定型两
种决策方案。综合分析和生产验证表明 ,优化方案可产生显著的经济和生态效益。研究结果对于广大旱区农业生产具
有重要理论指导意义和实践应用价值。
关键词  应变型种植制度 ;决策系统 ;效益 ;旱作农区
中图分类号 : S314    文献标识码 : A
The Establishment of Decision System of Flexible Cropping and It′s Benefits in Dry2
farming Areas
WANGLong2Chang1 ,2  WANGLi2Xiang2  J IA Zhi2Kuan2  FENGJin2Xia1
(1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 Nanjing , Jiangsu 210095  2 North2west Sci2tech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 Yangling , Shaanxi 712100 , China)
Abstract  Aimed at the climatic feature that drought disaster occurs frequently because of the shortage of rainfall resource
and its remarkable variation , and based on the ecological adaptability of different crops to drought stress , the optimal flexi2
ble cropping systems have been designed for the dry2farming areas of south Ningxia with the aid of principles and methods of
systematic engineering. As a result , the decision systems of flexible cropping have been determined for different ecological
zones. In line with comprehensive consideration of the occurrence frequency of various droughts and their effects on crop
yield , the optimized decision systems are composed of random type and definite type. It has been shown by synthesize anal2
ysis and practical validation that the optimized scenarios may bring considerable economic and ecological benefits. The
study results may bear very important theoretical meaning and practical value to the agro2production of the vast dry2farming
areas.
Key words  Flexible cropping system; Decision system; Effect ; Dry2farming area
  宁南旱区地处黄土高原西北端 ,属黄河中游黄
土丘陵沟壑区 ,旱作农田占总耕地面积的 90 %。该
区气候具有典型大陆性气候特征 ,年降水量 250~
600 mm ,按全国气候区划 ,由北向南依次属中温带
半干旱偏旱区、半干旱区和半湿润偏旱区。由于降
水数量欠缺 ,年内分布不均 ,年际间变率大 ,加上严
重的水土流失 ,干旱常常困扰着本区的农业 ,农田作
物生产力水平低而不稳 ,农村经济落后。大量科学
研究和生产实践表明 ,旱作农田水分资源虽属不足 ,
但其应予实现的潜在生产能力大大高于现实生产
力[1 ] 。现阶段 ,旱作农田的降水转化效率仍相当低
下 ,灌溉农田的灌溉水利用率也十分有限 ,一个重要
原因在于农业生产结构单一 ,种植制度不合理[2 ] 。
对此 ,确立与旱区降水资源存在状况相适应的有助
于水分整体效益提高的种植制度 ,是充分挖掘旱作
农田降水生产潜力 ,实现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根Ξ基金项目 :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 (962004204207)专题研究内容。
作者简介 :王龙昌 (1964 - ) ,男 ,陕西周至人 ,副研究员 ,博士 ,主要从事农业资源及高效利用研究。现在南京农业大学博士后流动站工作。
Received(收稿日期) :2002206204 , Accepted(接受日期) : 2002207225.

本前提。
1  宁南旱区干旱气候特征及作物生态适应
性分析
  宁南旱区降水在年内分布极不均匀 ,具有明显
的季节性。在全年总降水量中 ,夏季 (6~8 月) 降水
所占比重达 5217 %~5618 % ,秋季 (9~11 月) 降水
占 2510 %~2812 % ,而冬季 (12~2 月) 、春季 (3~5
月) 分别仅占 113 %~118 %和 1516 %~1719 %。同
时 ,本区降水稳定性差 ,年降水相对变率达 16 %2
29 %。因而干旱是本区发生频率最高、影响面积最
大、危害最严重的气候灾害。统计分析表明 ,宁南地
区干旱年份的发生频率为 49 % ,其中 ,春旱、夏旱的
频率分别达 68 %和 55 % ,秋旱的频率为 35 % ;季节
连旱也经常出现 ,春夏连旱、夏秋连旱、三季连旱的
频率分别为 43 %、27 %和 18 %。每年因干旱造成的
粮食减产损失率达 20 %~30 %。
在宁南旱作农区 ,不同作物生长发育阶段与降
水季节分配的耦合性存在明显差别。总体而言 ,秋
熟作物生长发育与降水分布耦合较好 ,其需水临界
期处在降水比较集中的夏季和秋季 ,因而对旱区气
候条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而夏熟作物生长发育与
降水分布有较大错位 ,其需水临界期一般处在春末
至夏初的枯雨季节 ,易受干旱影响 ,因而对旱区气候
的适应性较差。经田间试验和模型测算 ,宁南旱地
夏熟作物在干旱年份的水分满足率为 5519 %~
6318 % ,丰水年份为 8411 %~8614 % ;秋熟作物在干
旱年份的水分满足率为 6717 %~7910 % ,丰水年份
为 9211 %~9511 %。6 种旱地作物的水分生态适应
度依次为 :谷子 (01881) > 马铃薯 (01843) > 糜子
(01834) > 胡麻 (01760) > 豌豆 ( 01755) > 春小麦
(01739) 。此外 ,多年生豆科作物 (如紫花苜蓿) 具有
根系庞大、生育期长的特点 ,因而 ,其降水潜在利用
率显著高于一年生作物 ,对旱区气候具有特殊适应
性。
根据宁南旱区多变的气候条件和不同作物水分
生态适应性 ,必须制定科学的作物布局与种植制度
决策系统 ,才能达到高产、稳产之目的。
2  应变型种植制度优化模型的建立
应变型种植制度的核心在于根据旱区降水条件
的变异对农作物配置结构进行有效调节 ,从而达到
提高作物种群生态适应性 ,减缓干旱造成的产量损
失之目的。本研究以不同作物在各种干旱类型下的
产量益损值 (也就是受灾减产率) 作为量化指标 ,衡
量不同作物对不同气候年型的适应性。并以各种作
物种植比例为决策变量 ,以追求整个系统益损值最
低为目标函数 ,建立线性规划模型 ,进行优化的结
果 ,就得到了与不同气候年型水分条件相适应的、种
植业系统总体产量水平较高、生产性能稳定的应变
型作物种植结构决策方案。
线性规划数学模型共涉及 6 个决策变量 ,即 :
x1、x2、x3、x4、x5 和 x6 ,分别代表小麦、夏杂、谷糜、
薯类、秋杂和油料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比例。根
据王立祥等 (1995) 的研究结果[3 ] ,考虑到宁南地处
农牧交错地带的地域特征 ,将以紫花苜蓿为主的豆
科饲草面积赋予一定值 ,即占总播种面积的 20 % ,
不进入决策变量之列。
根据丰产年的气候产量和出现某种灾害时的平
均气候产量 ,便可计算各种作物在特定灾害年份的
受灾减产率 ,即产量益损值。计算公式为[4 ] :
cj =
A - aj
A
式中 : A 为某种作物丰产年的气候产量平均值 (kg/
hm2) ; aj 为发生第 j 类灾害时作物的气候产量平均
值 (kg/ hm2) ; cj 为某种作物在发生第 j 类灾害时的
产量益损值。宁南不同气候类型区各种作物产量益
损值见表 1。
在线性规划模型中 ,设定了两种目标函数 ,即确
定型方案和随机性方案[4 ] 。确定型方案就是在灾害
已经发生或根据中、长期天气预报将发生某种类型
气象灾害情况下 ,所采取的适合特定气候年型的种
植方案 ;随机型方案即是在历史统计的基础上 ,在已
知各类灾害发生的频率情况下 ,所采取的适应各类
气候年型的种植方案。
根据宁南旱区气候条件变化特征以及不同时段
降水与作物生产的关系 ,本研究按上年秋旱、春旱、
夏旱、秋旱、春夏连旱、随机年型等 6 种气候类型分
别设计种植制度优化方案。考虑到宁南降水分布的
明显地域性 ,选择海原、固原、隆德三县为研究基地 ,
分别建立半干旱偏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偏旱 3 种气
候类型区的应变型种植制度。
855    作   物   学   报 29 卷  

表 1 宁南不同地区不同干旱类型下的作物产量益损值矩阵表
Table 1 Matrix of yield loss rate of crops in different climate zones in south Ningxia
地区
Zones
干旱类型1
Types of
drought
频率
Frequency
产量益损值 Yield loss rate
小麦2
Wheat
夏杂
Summer minor
cereals
谷糜
Millet and
panic
薯类
Potato
秋杂
Autumn minor
cereals
油料
Oil crops
半干旱
偏旱区
Semi2arid
prone to
drought
Ⅰ 0. 40 0. 21 0. 24 0. 14 0. 16 0. 08 0. 17
Ⅱ 0. 76 0. 44 0. 45 0. 29 0. 22 0. 17 0. 28
Ⅲ 0. 64 0. 52 0. 54 0. 47 0. 38 0. 49 0. 33
Ⅳ 0. 40 0. 00 0. 00 0. 29 0. 30 0. 40 0. 11
Ⅴ 0. 51 0. 60 0. 65 0. 48 0. 35 0. 53 0. 39
Ⅵ — 0. 46 0. 52 0. 34 0. 28 0. 40 0. 32
半干旱区
Semi2arid Ⅰ 0. 32 0. 21 0. 22 0. 16 0. 17 0. 08 0. 14Ⅱ 0. 67 0. 41 0. 44 0. 21 0. 23 0. 19 0. 23Ⅲ 0. 52 0. 44 0. 50 0. 34 0. 40 0. 43 0. 30Ⅳ 0. 32 0. 00 0. 00 0. 26 0. 29 0. 31 0. 11
Ⅴ 0. 42 0. 52 0. 54 0. 43 0. 45 0. 46 0. 37
Ⅵ — 0. 42 0. 46 0. 28 0. 25 0. 37 0. 28
半湿润
偏旱区
Sub2humid
prone to
drought
Ⅰ 0. 21 0. 17 0. 13 0. 10 0. 07 0. 09 0. 11
Ⅱ 0. 36 0. 25 0. 29 0. 19 0. 19 0. 20 0. 16
Ⅲ 0. 37 0. 33 0. 31 0. 30 0. 33 0. 41 0. 21
Ⅳ 0. 21 0. 00 0. 00 0. 22 0. 16 0. 33 0. 12
Ⅴ 0. 48 0. 38 0. 42 0. 40 0. 37 0. 44 0. 27
Ⅵ — 0. 34 0. 37 0. 33 0. 20 0. 35 0. 19
  1. Ⅰ、Ⅱ、Ⅲ、Ⅳ、Ⅴ、Ⅵ分别代表上年秋旱、春旱、夏旱、秋旱、春夏连旱和随机年型 ,下文同。Ⅰ, Ⅱ, Ⅲ, Ⅳ, Ⅴand Ⅵ indicate last autumn
drought , spring drought , summer drought , autumn drought , spring2summer drought and random year respectively , and the same as below.
2. 半湿润偏旱区为冬小麦 ,半干旱和半干旱偏旱区为春小麦 ,下文同。Means winter wheat in sub2humid area prone to drought , and spring wheat
in semi2arid area and sermi2arid area prone to drought , and the same as below.
表 2 宁南不同气候类型区作物种植结构的确定型与随机型优化方案
Table 2 The optimal scenarios of crop planting structure in different climatic zones of south Ningxia
方案
Scenarios
小麦
Wheat
夏杂
Summer
minor
cereals
谷糜
Millet
and
panic
薯类
Potato
秋杂
Autumn
minor
cereals
油料
Oil crops
其他经作
Other
cash
crops
饲草
Forage
夏粮
Summer
grain
秋粮
Autumn
grain
夏秋比
Summer∶
autumn
半干旱
偏旱区
Semi2arid
prone to
drought
Ⅰ 17. 4 5. 8 13. 0 15. 2 9. 4 14. 2 5. 0 20. 0 23. 2 37. 6 1∶1. 62
Ⅱ 18. 4 6. 1 13. 4 14. 0 11. 0 12. 1 5. 0 20. 0 24. 5 38. 4 1∶1. 57
Ⅲ 18. 9 6. 3 14. 9 11. 4 8. 8 13. 7 5. 0 20. 0 25. 2 35. 1 1∶1. 39
Ⅳ 30. 0 10. 0 8. 6 6. 4 5. 0 15. 0 5. 0 20. 0 40. 0 20. 0 1∶0. 50
Ⅴ 18. 8 6. 3 14. 5 15. 6 12. 4 7. 4 5. 0 20. 0 25. 1 42. 5 1∶1. 69
Ⅵ 17. 5 5. 8 14. 0 14. 3 9. 4 14. 0 5. 0 20. 0 23. 3 37. 7 1∶1. 62
现状
Actuality 33. 6 9. 5 13. 2 13. 6 9. 0 13. 3 3. 0 4. 7 43. 1 35. 8 1∶0. 83
半干旱区
Semi2arid Ⅰ 18. 9 6. 3 9. 8 16. 3 8. 7 15. 0 5. 0 20. 0 25. 2 34. 8 1∶1. 38Ⅱ 19. 6 6. 6 9. 4 16. 0 10. 2 13. 2 5. 0 20. 0 26. 2 35. 6 1∶1. 36Ⅲ 20. 4 6. 8 12. 2 13. 2 8. 5 13. 9 5. 0 20. 0 27. 2 33. 9 1∶1. 25Ⅳ 30. 0 10. 0 6. 3 8. 7 5. 0 15. 0 5. 0 20. 0 40. 0 20. 0 1∶0. 50Ⅴ 19. 4 6. 5 10. 0 16. 9 11. 6 10. 6 5. 0 20. 0 25. 9 38. 5 1∶1. 49
Ⅵ 18. 8 6. 3 10. 0 16. 4 8. 8 14. 7 5. 0 20. 0 25. 1 35. 2 1∶1. 40
现状
Actuality 32. 9 9. 8 6. 6 16. 7 10. 6 13. 3 4. 1 6. 0 42. 7 33. 9 1∶0. 79
半湿润
偏旱区
Sub2humid
prone to
drought
Ⅰ 22. 2 7. 4 6. 0 16. 8 7. 6 15. 0 5. 0 20. 0 29. 6 30. 4 1∶1. 03
Ⅱ 23. 5 7. 8 6. 1 16. 0 7. 4 14. 2 5. 0 20. 0 31. 3 29. 5 1∶0. 94
Ⅲ 24. 5 8. 2 5. 8 14. 7 6. 9 15. 0 5. 0 20. 0 32. 6 27. 4 1∶0. 84
Ⅳ 30. 0 10. 0 5. 6 9. 4 5. 0 15. 0 5. 0 20. 0 40. 0 20. 0 1∶0. 50
Ⅴ 22. 0 7. 4 7. 0 15. 7 10. 2 12. 7 5. 0 20. 0 29. 4 32. 9 1∶1. 12
Ⅵ 22. 9 7. 7 5. 9 16. 2 7. 4 15. 0 5. 0 20. 0 30. 6 29. 4 1∶0. 96
现状
Actuality 40. 8 16. 0 0. 8 14. 6 7. 5 11. 3 3. 2 5. 8 56. 7 22. 9 1∶0. 40
955 4 期 王龙昌等 :旱作农区应变型种植制度决策系统的建立及效益    

3  应变型种植制度决策系统优化结果分析
利用线性规划软件包 (LINDO) 进行优化求解 ,
得到宁南半干旱偏旱、半干旱及半湿润偏旱 3 种类
型地区的应变型种植制度决策方案 (表 2) 。分析表
明 ,优化方案与现状相比 ,粮食作物种植比例明显下
降 ,饲料作物比例显著增加 ,经济作物比例也有一定
上升。以随机型方案为例 ,半干旱偏旱区、半干旱
区、半湿润偏旱区的粮、经、饲构成比例分别由现状
的 7819∶1613∶4. 7、76. 6∶17. 4∶6. 0、79. 6∶14. 5∶5. 8 调整
为 60. 0∶20. 0∶20. 0 左右。从而使种植业结构由原来
的“粮—经”二元型变为“粮—经—饲”三元型结构。
在粮食作物内部 ,夏熟作物比例明显下降 ,秋熟
作物比例相应上升 ,使秋夏比明显高于现状。在不
同地区之间 ,夏秋作物构成比例也呈现规律性差异 ,
即 :年降水量愈少的地区 ,秋作物占有比重愈大 ;而
年降水量愈多的地区 ,夏作物占有比重愈高。半干
旱偏旱区、半干旱区、半湿润偏旱区的夏秋比大体分
别为 1∶1. 6、1∶1. 4 和 1∶1。造成不同地区作物布局
上这种差异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夏、秋作物生育期与
降水季节分配吻合性的不同所致。
总之 ,应变型种植制度充分体现了“压夏扩秋、
压麦扩经、压粮扩草”的旱区种植制度调整的基本思
路 ,同时 ,基于宁南旱区气候条件的多变性和干旱灾
害的频繁性 ,各种作物的配置比例又因不同地区、不
同年份降水数量和分布状况的变化而作相应调整。
因而应变型种植制度决策方案对各种类型的干旱灾
害具有较好的适应性。
4  应变型种植制度决策系统的效益评价
表 3 对应变型种植制度优化方案与现状方案的
生产效益进行对比分析。
411  种植业系统生产力
在应变型种植制度决策系统中 ,饲草占农田面
积的比重由现状的 417 %~610 %增加到 20 %。随
着饲草面积的扩大 ,饲草产量水平必将大幅度增长。
半干旱偏早、半干旱和半湿润偏旱 3 种类型区随机
型优化方案的饲草总产量分别比现状增加 3125 倍、
表 3 宁南不同气候类型区应变型种植制度的效益分析
Table 3 Effect of flexible cropping system in different zones of south Ningxia
方案
Scenarios
夏秋比
Summer∶
autumn
系统益损值
Average yield
loss rate
粮食单产
Yield of
grain crops
(kg/ hm2)
油料单产
Yield of
oil crops
(kg/ hm2)
粮食总产
Total output
of grain crops
(t)
油料总产
Total output
of oil crops
(t)
饲草总产
Total output
of forage
(t)
总产值 (万元)
Total output
value
(104yuan)
半干旱
偏旱区
Semi2arid
prone to
drought
Ⅰ 1∶1. 62 0. 166 2437. 5 827. 3 148. 20 11. 75 162. 76 37. 83
Ⅱ 1∶1. 57 0. 308 1613. 0 806. 8 101. 46 9. 76 156. 06 31. 65
Ⅲ 1∶1. 39 0. 445 1814. 5 739. 5 109. 41 10. 13 133. 54 31. 34
Ⅳ 1∶0. 50 0. 108 2564. 0 845. 3 153. 84 12. 68 188. 57 42. 10
Ⅴ 1∶1. 69 0. 497 1902. 7 664. 0 128. 62 4. 91 117. 21 30. 90
Ⅵ 1∶1. 62 0. 414 1970. 1 759. 2 120. 18 10. 63 153. 60 31. 42
现状
Actuality 1∶0. 83 0. 487 1418. 3 618. 8 111. 90 8. 23 36. 10 22. 73
半干旱区
Semi2arid Ⅰ 1∶1. 38 0. 167 2703. 1 1217. 0 162. 19 18. 26 213. 32 44. 79Ⅱ 1∶1. 36 0. 288 2190. 7 1175. 9 135. 39 15. 52 197. 33 39. 88Ⅲ 1∶1. 25 0. 395 2036. 1 1139. 6 124. 41 15. 84 152. 11 36. 00Ⅳ 1∶0. 50 0. 098 2849. 7 1239. 7 170. 98 18. 60 238. 70 49. 15Ⅴ 1∶1. 49 0. 463 1772. 4 968. 1 114. 14 10. 26 138. 18 32. 20
Ⅵ 1∶1. 40 0. 364 2094. 8 1168. 8 126. 32 17. 18 194. 27 37. 18
现状
Actuality 1∶0. 79 0. 427 1537. 3 883. 1 117. 8 11. 75 58. 28 27. 54
半湿润
偏旱区
Sub2humid
prone to
drought
Ⅰ 1∶1. 03 0. 118 3155. 7 1293. 2 189. 34 19. 40 277. 34 53. 07
Ⅱ 1∶0. 94 0. 215 2925. 7 1240. 8 177. 88 17. 62 264. 50 50. 35
Ⅲ 1∶0. 84 0. 309 2720. 2 1146. 5 163. 21 17. 20 204. 83 44. 88
Ⅳ 1∶0. 50 0. 082 3236. 5 1378. 1 194. 19 20. 67 296. 11 56. 15
Ⅴ 1∶1. 12 0. 373 2409. 0 992. 6 150. 08 12. 61 187. 15 40. 02
Ⅵ 1∶0. 96 0. 313 2755. 6 1227. 6 165. 34 18. 41 250. 39 44. 56
现状
Actuality 1∶0. 40 0. 370 2024. 4 898. 1 161. 14 10. 15 72. 61 32. 55
  注 :总产量和总产值均以 100 hm2 耕地为单元进行计算。
Note : Total yield and total output value are counted for 100 hm2 farmland as a unit .
065    作   物   学   报 29 卷  

2133 倍和 2144 倍。这对本区畜牧业快速发展将发
挥巨大推动作用。
在粮、油生产方面 ,由于作物配置结构中 ,生长
期与降水季节分配错位明显的夏熟作物种植比例压
缩 ,而生长期与降水季节分配吻合性较好的秋熟作
物比例上升 ,同时 ,考虑到畜牧业规模增加所产生的
培肥效应 ,各种气候年型的粮、油作物单产水平和总
产水平均较现状显著提高。可见 ,针对不同气候年
型采取相应的种植方案 ,是充分提高旱区农田系统
生产力水平的有效途径。
412  种植业系统稳产性
在应变型种植制度优化方案中 ,稳产性较强的
秋熟作物比重上升 ,而稳产性较差的夏熟作物比重
下降 ,使种植业系统的稳产性明显增强。分析表明 ,
随机型优化方案与现状相比 ,种植业系统减产率降
低 517 %~713 %;而春旱、夏旱和春夏连旱的确定型
优化方案与现状相比 ,种植业系统减产率分别降低
616 %~1017 %、717 %~1215 %和 814 %~1315 %。显
然 ,应变型种植制度能够显著增强种植业系统抗御自
然灾害的能力 ,为旱区作物的高产稳产奠定基础。
413  种植业系统经济效益
应变型种植制度优化方案通过调节粮食、经济
和饲草作物的比例关系 ,使单位面积上的粮食、油料
和饲草产出量全面增长 ,尤其是经济作物面积的增
加 ,有利于种植业系统的经济收入水平的提高。分
析表明 ,在半干旱偏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偏旱 3 种类
型区 ,随机型优化方案的总产值分别比现状提高
3812 %、3510 %和 3619 % ,确定型方案的总产值分别
比现状提高 4517 %~ 6913 %、4319 %~ 5114 %和
4118 %~5410 %。足见应变型种植制度具有显著的
经济效益。
414  生态效益
在应变型种植制度下 ,多年生豆科牧草种植面
积扩大 ,有利于农业系统物质良性循环 ,能够强化土
地用养结合 ,保持地力长久不衰。苜蓿庞大的根系
和茂盛的地上部营养体具有明显的防风固沙、控制
水土流失作用。同时 ,雨作同季的秋熟作物种植比
例的增加 ,可减少雨季耕地裸露面积 ,也使农田水土
流失得到一定程度控制。因此 ,应变型种植制度还
可产生明显的生态效益。
5  应变型种植制度的生产应用与效果检验
国家宁南旱农试区地处宁南半干旱偏旱区 ,于
“八五”期间 ,率先在试区所依托的海原县二道沟村
550 余 hm2 的耕地上 ,一反重夏轻秋、重粮轻草的种
植传统 ,将夏秋熟作物比例调整到 41∶59 ,苜蓿占农
田面积的比重由“七五”期间的 319 %扩大为 1995 年
的 1014 %。“九五”期间 ,按照半干旱偏旱区的应变
型种植制度决策方案指导生产。在实际应用中 ,主
要依据上年秋季和当年春季播种前的降水状况及土
壤墒情 ,及时调整作物配置结构 ;而对于正常气候年
型 ,则采用随机型方案 (夏秋比约为 1∶116) 。如
1997 年春季遇严酷干旱 ,夏作物比重减少 ,夏秋作
物比例为 3712∶6218 ;2000 年为上年秋季与当年春季
持续干旱年份 ,夏作物比重进一步减少 ,夏秋作物比
例为 3516∶6414 ;1998 年春季雨水较为充足 ,夏作物
比重增加 ,夏秋作物比例为 4310∶5710。苜蓿种植面
积继续扩大 , 苜蓿占农田面积的比重上升到
1210 %。在占农田面积 20 %的水浇地上 ,改变粮多
经少、有夏无秋的种植传统 ,使经济作物面积扩大到
水地的 35 % ,并使夏秋作物比重持平。
应变型种植制度经若干不同气候年型检验 ,取
得显著成效。试区年均粮食总产、油料总产、牧草总
产分别由“七五”期间的 51412 t、3219 t、12019 t 提高
到“八五”期间的 63017 t、8214 t、28714 t ,“九五”期间
分别达到 69712 t、8817 t、40513 t ;农田水分利用率相
应地由 5418 %提高到 6212 %和 6614 %。足见 ,应变
型种植制度是充分利用旱区农业资源 ,开发农田水
分生产潜力 ,促进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References
[1 ]  Wang L2X(王立祥) ,Wang L2F(王留芳) , Fan F2Q (范芳强) , et
al . The productive potential of precipitation of dry farming and its ex2
ploitation in the semiarid and sub2humid areas of northwestern Loess
Plateau. Journal of Natural Resources (自然资源学报) ,1989 ,4 (1) :
19 —26
[2 ]  Wang L2C(王龙昌) , Wang L2X (王立祥) , Xie X2Y(谢小玉) .
Discussion on optimization of cropping system and agricultural sustain2
able development in Loess Plateau. System Sciences and Comprehensive
Studies in Agriculture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1998 ,14 (2) :
81 —85
[3 ]  Wang L2X(王立祥) ,Wang L2F(王留芳) , Wang L2C(王龙昌) , et
al . The establishment of optimal water2saving structure of agriculture
and animal husbandry and its benefits in the semi2arid area in southern
Ningxia. Agricultural Research in the Arid Areas (干旱地区农业研
究) , 1992 ,10(2) :8 —15
[4 ]  Liang R2X(梁荣欣) , Shen N2Z(沈能展) . Strategic analysis of crop
rational planting ratio in fighting climatic disaster in Hailun County.
Acta Meteorologica Sinica (气象学报) ,1985 ,43 (2) :188 —195
165 4 期 王龙昌等 :旱作农区应变型种植制度决策系统的建立及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