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Mongolian Traditional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Knowledge of Poisonous Ligneous Plants in the Ordos Grassland, China

鄂尔多斯蒙古族可持续利用有毒木本植物传统文化



全 文 :鄂尔多斯蒙古族可持续利用有毒木本植物传统文化*
满摇 良1,2
(1 天津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天津摇 300387; 2 内蒙古师范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内蒙古 呼和浩特摇 010022)
摘要: 有效地、 可持续利用有毒植物的传统文化是蒙古族生态文化的一个特色。 运用民族生态学、 植物分
类学和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方法, 分析有毒木本植物可持续利用蒙古族传统文化, 探讨了蒙古族有毒植物传
统管理文化对鄂尔多斯草原生物多样性保育的积极意义。 植物分类学和文化人类学的研究发现, 蒙古莸
(Caryopteris mongholica)、 草麻黄 (Ephedra sinica)、 沙地柏 ( Juniperus sabina)、 刺叶柄棘豆 (Oxytropis
aciphylla) 和蒙古扁桃 (Prunus mongolica) 等有毒木本植物为鄂尔多斯蒙古族重要的解毒、 食用、 美容
和治疗皮肤病植物。 鄂尔多斯蒙古族有毒植物传统文化具有独特的区域文化特色。 生态学分析证明, 蒙
古族多利用有毒植物地上部分的传统管理文化是草原生态系统免受或降低沙漠化风险的符合生态学规律
的传统文化。
关键词: 有毒木本植物; 以毒攻毒的解毒文化; 食用文化; 美容文化; 治疗皮肤病; 蒙古族传统文化; 鄂
尔多斯草原
中图分类号: Q 948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文献标识码: A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文章编号: 2095-0845(2013)02-202-07
Mongolian Traditional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Knowledge of
Poisonous Ligneous Plants in the Ordos Grassland, China
Man Liang1,2
(1 College of Life Sciences, Tianjin Normal University, Tianjin 300387, China; 2 College of Life Sciences
and Technology, Inner Mongolia Normal University, Huhhot 010022, China)
Abstract: Traditional culture that the effective and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poisonous plants is one characteristics of
Mongolian ecological culture. Applying the methods like ethnoecology, plant taxonomy and cultural anthropology to
analyze how Mongolian utilizes poisonous ligneous plants, and discussing about active effects of Mongolian traditional
culture of utilizing poisonous plants on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to grassland ecosystem in the Ordos plateau. The re鄄
search to plant taxonomy and cultural anthropology found that those poisonous plants, such as Caryopteris mongholi鄄
ca, Ephedra sinica, Juniperus sabina, Oxytropis aciphylla and Prunus mongolica, can be used detoxification culture,
eating culture, beauty culture and curing skin diseases. Therein, Ephedra sinica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on Mongoli鄄
an nomadic economy and culture. Ordos Mongolian traditional culture of utilizing poisonous plants is distinguished
from others爷 which are in other areas on Mongolian Plateau and reflects unique regional cultural character. Mongoli鄄
an traditional managing culture of utilizing plants ground parts, which can diminish, even avoid desertification. Also
it is consistent with ecological law and is one of elements which can ensure stable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of the Ordos grassland ecosystem.
Key words: Poisonous ligneous plants; Detoxification culture using poisonous plants; Eating culture; Beauty cul鄄
ture; Curing skin diseases; Mongolian traditional knowledge; Ordos grassland
植 物 分 类 与 资 源 学 报摇 2013, 35 (2): 202 ~ 208
Plant Diversity and Resources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DOI: 10. 7677 / ynzwyj201312129
*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30960083);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09Bmz030); 天津师范大学博士基金项目 (52XB1208)
收稿日期: 2012-10-24, 2012-12-10 接受发表
作者简介: 满摇 良 (1971-) 男, 博士, 讲师, 从事民族生态学、 民族植物学和蒙古高原植被生态学。 E鄄mail: mlmongl@ yahoo. com. cn
摇 有毒植物是与农业、 畜牧业、 医药业关系
密切的重要的植物资源 (富象乾和常秉文,
1985)。 比较适宜的有毒植物定义为凡有中毒实
例或实验证实有可能通过食入、 接触或其他途径
进入机体, 造成人、 家畜或其他某些动物死亡或
机体机能长期性或暂时性伤害的植物 (陈冀胜
和郑硕, 1987)。 对人和家畜带来有害作用的有
毒植物, 也有其积极有益之处 ( Kevin 等,
2012), 从而成为特殊价值的重要经济资源 (陈
冀胜和郑硕, 1987)。
在中国的草原上, 广泛分布着有毒植物
(任继周, 1957a), 北方草原区已知有毒植物 238
种 (富象乾和常秉文, 1985)。 随着草原生态系
统的环境恶化, 有毒植物在中国草原区大量繁
衍, 导致草场营养品质下降危害家畜和草食动
物, 给畜牧业生产带来严重损失 (富象乾和常
秉文, 1985; 史志诚, 1997; 洪绂曾, 2005)。 在
种类组成、 危害状况、 化学成分测定、 化感效应
和防除措施 (于荣敏等, 1992; 李建科, 2000; 邢
福等, 2001; 李充璧等, 2003; 颜世利等, 2004;
邓建梅等, 2009) 等方面中国草地有毒植物有了
较深入的研究。 对于有毒植物可持续利用传统文
化的报道极少见 (李海朝等, 2009)。
勤劳智慧的蒙古族及其祖先在重要的天然草
地蒙古高原及其毗邻地区长期从事畜牧业, 继承
和发展游牧文化的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认
识、 命名、 利用和保育草地资源的宝贵经验和传
统知识 (陈山, 1984; 陈山和萨仁格日勒, 1985;
陈山等, 2000; 陈山和田睿林, 2001), 其中, 有
效地利用有毒植物的传统文化是蒙古族传统生态
文化的一个特色。 蒙古族有毒植物食饮用文化和
医药用文化的研究较多 (陈山, 1984; 陈山和萨
仁格日勒, 1985; 陈山等, 2000; 陈山等, 2002;
哈斯巴根, 1990; 何跟泉和哈斯巴根, 1999;
Khasbagan等, 2000; Khasbagan, 2007)。 本文运
用民族生态学、 植物分类学和文化人类学的研
究方法, 结合野外调查、 访谈和文献研究等手
段, 举例分析对鄂尔多斯蒙古族游牧经济和游
牧文化起重要作用的有毒木本植物及其传统知
识, 并以有毒植物为例探讨鄂尔多斯高原草原生
态系统保育和可持续利用蒙古族传统生态文化的
价值。
1摇 研究区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特征
作为现代人类起源地之一的鄂尔多斯高原,
闻名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 35000 之前的鄂尔多
斯文化 (在旧石器时代产生于 Xir Uson Gool (汉
名: 无定河) 流域)。 蒙古语名词 “Ordos (鄂
尔多斯)冶 的词干为 “Ordo冶, 源于突厥语, 意
为 “宫殿冶; 后续 “ s冶 表示蒙古语的多数; 因
此, “Ordos冶 具有 “多数宫殿冶 之意。
鄂尔多斯高原位于37毅20忆-39毅50忆N, 107毅10忆-
113毅45忆E, 处在黄河大拐弯以南、 长城以北 (董
光荣等, 1983), 是黄土高原的最北端, 隶属于
广义蒙古高原的一部分 ( Liu, 1934; Grubov,
1999); 总面积 115 600 km2, 总人口约 3 050 214,
其中蒙古族约占 5. 8% , 主要集中生活在鄂尔多
斯高原的中部和西部牧业区。
鄂尔多斯高原在气候、 植被等自然环境要素
和人文因素方面体现出很强的过渡性 (张新时,
1994): 其干燥度在其西部为 2. 0 ~ 2. 8, 而在东
部降为 1. 6 ~ 2. 0; 年均温度 5. 5 ~ 8. 0 益, 由东
往西递增; 年降水量 180 ~ 450 mm, 由东部向西
部递减; 年蒸发量 2 200 ~ 2 600 mm, 由东南往
西北递增; 逸10 益积温为 2 470 ~ 3 400 益, 无霜
期 129 ~ 162 d (中国科学院内蒙古宁夏综合考察
队, 1980; 邢嘉明, 1980; 朱震达和吴正, 1980;
史培军, 1991), 基本上为大陆性较强的温带季
风气候。 自西北往东南, 鄂尔多斯高原依次出现
草原化荒漠带、 荒漠化草原带、 典型草原带和森
林草原带等地带性植被 (雍世鹏和朱宗元,
1990; 李博和牛建明, 1990)。
近 2000 多年的战乱、 不合理的垦荒与采伐,
尤其是不合理的农垦和过度放牧, 引起了严重的
土地退化, 严重阻碍着当地的可持续发展 (张
新时, 1994)。 加之, 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和敏感
性, 该区同时成为物种多样性极易丧失的地区。
自秦朝开始, 鄂尔多斯草原已成为中原农耕
文化与北方游牧文化进行交流、 融合的平台, 是
匈奴、 鲜卑、 乌桓、 西羌等诸多北方少数民族和
蒙古族创造、 发展游牧文化的舞台。 13 世纪开
始, 蒙古族进入鄂尔多斯草原和 Bor Tohoi (河
套) 地区定居游牧, 使蒙古族文化的精华根植
于此地。 同时, 蒙古族文化与已有的其他民族文
化相互融合, 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鄂尔多斯草
3022 期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满摇 良: 鄂尔多斯蒙古族可持续利用有毒木本植物传统文化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原文化。 公元 1546 年之后, 明朝将长城以北的
鄂尔多斯草原和 Bor Tohoi (河套) 地区退让给
负责护卫、 迁移和祭奠成吉思汗 “八白室冶 的
蒙古族后裔。 这批蒙古族后裔为主体形成了一个
新的蒙古部落———鄂尔多斯蒙古人, 鄂尔多斯草
原和 Bor Tohoi (河套) 地区也便成了鄂尔多斯
蒙古人固定的游牧地。
2摇 研究方法
本文运用民族生态学, 植物分类学和文化人类学的
研究手段和方法, 结合野外考察、 访谈和文献研究, 搜
集到鄂尔多斯草原有毒木本植物多样性与蒙古族传统可
持续利用文化的第一手资料。
摇 摇 采用 “5W+1H冶 提问法 (王洁如和龙春林, 1995),
通过随机访谈 ( open鄄ended interviews)、 关键人物访谈
(key informants interview)、 半结构访谈 ( semi鄄structured
interviews) 方法 (Lipp, 1989; Martin, 1995; Aba 和 Bri鄄
to, 1996; 裴盛基和龙春林, 1998) 等研究手段访谈 90
位蒙古族老人、 老医生、 喇嘛, 记录有毒植物民间识
别、 利用方法和保育知识。 被访谈者主要以 50 ~ 80 岁的
老人为主。
摇 摇 印证标本在天津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标本室进行
分类学鉴定并保存, 鉴定遵循 Flora of China (《中国植物
志》 英文版), 《中国植物志》, 和 《内蒙古植物志 (第
二版)》。
3摇 结果与分析
通过野外调查、 访谈和文献研究, 发现在鄂
尔多斯蒙古族游牧经济和游牧文化中起重要作用
的有毒木本植物有 5 种 (表 1)。
3. 1摇 以毒攻毒的解毒文化
在鄂尔多斯草原上家畜喜食 (喜欢采食) 而
容易中毒的多年生草本植物为小花棘豆 (Oxytro鄄
pis glabra (Lam. ) DC. ), 其蒙古名为 “ Sog鄄tuu
E鄄bus冶, 隶属于豆科 (Leguminosae)。 小花棘豆
为含有苦马豆素 (葛鹏斌等, 2003) 的疯草之
一, 苦马豆素抑制溶酶体 琢鄄甘露糖苷酶导致动
物中毒 (Molyneux和 James, 1982)。
据蒙古族牧民讲, 家畜尤其是马采食一定量
的小花棘豆之后成 “瘾冶, 只采食它而不食其他
牧草。 当遇到家畜采食小花棘豆而出现中毒症状,
蒙古族牧民采用一种 “以毒攻毒冶 的解毒方法,
给家畜解毒。 方法为选择有毒植物草麻黄 (Ephe鄄
dra sinica Stapf), 浸煮草麻黄的地上绿色营养
枝, 熬出浓汤, 将草麻黄浓汤灌胃中毒的家畜解
除毒素。 这是一种独特的、 利用一种有毒植物解
除另一种有毒植物毒素的以毒攻毒的解毒文化。
在鄂尔多斯草原, 除了小花棘豆以外还有两
种有毒饲用木本植物, 是季节性有毒植物刺叶柄
棘豆 (Oxytropis aciphylla Ledeb. ) 和蒙古扁桃
(Prunus mongolica Maxim. )。 刺叶柄棘豆和蒙古
扁桃皆为家畜因采食其嫩叶或花引起中毒的木本
植物。 刺叶柄棘豆是蒙古高原荒漠化草原区特征
物种 (中国科学院内蒙古宁夏综合考察队, 1985),
其花期为 5-6 月 (富象乾, 1989); 而蒙古扁桃
为亚非荒漠区、 戈壁荒漠亚区濒危物种, 散生在
荒漠带和荒漠化草原带干燥石质-碎石质生境中
(中国科学院内蒙古宁夏综合考察队, 1985), 花
期为 5 月 (马毓泉, 1989)。
表 1摇 在鄂尔多斯蒙古族游牧经济和游牧文化中起重要作用的有毒木本植物
Table 1摇 The important poisonous ligneous plants in the Ordos grassland
种名 Species 蒙古名Mongolian name 科名 Family 利用部位 Parts Used 功效 Function
蒙古莸
Caryopteris mongholica Bunge Agir Xibag Verbanaceae 茎; 叶 女性美容水
草麻黄
Ephedra sinica Stapf Jeergene Ephedraceae
直立的营养茎; 成
熟的大孢子叶球
解除毒草小花棘豆 Oxytropis gla鄄
bra ( Lam. ) DC. 之毒素; 少量
食用大孢子叶球
沙地柏
Juniperus sabina L. Archa Cupressaceae 枝条; 叶 熏烤和调制 (调味) 羊肉
刺叶柄棘豆
Oxytropis aciphylla Ledeb.
Har Ortooja /
Har Ortood Leguminosae 根 解除家畜误食其花而导致的中毒
蒙古扁桃
Prunus mongolica Maxim. Guiles Rosaceae 种子; 根
炒熟后食用; 解除家畜误食其花
而导致的中毒
402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植 物 分 类 与 资 源 学 报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第 35 卷
摇 据牧民介绍, 由于饥饿, 在春季和夏季早
期家畜大量采食蒙古扁桃叶子或刺叶柄棘豆花,
导致中毒, 尤其是绵羊或山羊。 发现家畜因采食
蒙古扁桃或刺叶柄棘豆中毒后, 牧民分别挖取蒙
古扁桃或刺叶柄棘豆的根部, 将其浸煮熬出浓
汤, 然后灌胃中毒的家畜解除毒素。 这是利用同
一物种不同器官解除毒素的解毒文化。
氢氰酸是家畜采食蒙古扁桃叶子产生中毒
原因, 嫩叶中氢氰酸含量高于成熟叶中的含量
(2. 47>0. 64 g / % ), 春季含量高 (1 710 ~ 2 590
ppm), 随季节的推移其含量下降 (李国林等,
1994)。
在蒙古族牧民中进行的调查表明, 在夏季和
秋季, 在鄂尔多斯草原中部和西部梁地上的刺叶
柄棘豆群落 For. Oxytropis aciphylla中放牧家畜不
出现中毒现象, 与刺叶柄棘豆成熟叶子不含有苦
马豆素 (卢萍, 2007) 的观点相吻合。
3. 2摇 食用有毒植物文化
有毒植物蒙古扁桃 (Prunus mongolica Max鄄
im. ) 是鄂尔多斯高原西部 Arbas Mountain (汉
名: 桌子山) 牧民的代粮植物 (满良等, 2007)。
蒙古扁桃种子粗蛋白质含量为 26. 77% , 其氨基
酸种类齐全, 含 18 种氨基酸, 必需氨基酸与非
必需氨基酸比例适当; 粗脂肪含量达 51% , 而
且不饱和脂肪酸油酸和亚油酸占 97% (秀敏,
2005)。
蒙古扁桃有毒成分氢氰酸是挥发性物质, 其
沸点为 26 益。 蒙古族牧民加热炒熟其种子后食
用, 炒熟的 P. mongolica 种子是无毒的; 或将其
种子作为商品用来换取粮食 (满良等, 2007)。
鄂尔多斯蒙古族牧民在夏季野外放牧时, 将
少量草麻黄 (Ephedra sinica) 成熟大孢子叶球的
肉质多汁苞片含在嘴中慢慢嚼吸其汁液。 牧民认
为, 该汁液暂时能缓解口渴和解除困倦感。 因为
草麻黄含有的生物碱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兴奋作用
(赵巍, 2009)。
鄂尔多斯蒙古族食用麻黄属 (Ephedra Tourn
ex Linn. ) 植物大孢子叶球的传统文化与 Horqin
Mongolian (科尔沁蒙古人) 利用麻黄属植物大
孢子叶球加工 Horood (奶豆腐: 一种蒙古族传
统奶食) 的传统文化不同。 Horqin Mongolian 在
制作 Horood 时在奶子中适当添加麻黄属植物成
熟的大孢子叶球红色的肉质多汁苞片。 “Ephedra
+Milk冶 结构的 Horood不但味更甜, 而且不易变
硬, 是一种蒙古族老少皆喜爱的奶食品之一
(Dambijalsen, 1995; 陈山等, 2000)。
有毒植物沙地柏 (Juniperus sabina L. ) 为深
受鄂尔多斯蒙古族欢迎的野生调料植物 (满良
等, 2007)。 蒙古族炖羊肉时, 沙地柏是烤制招
待贵宾的烤全羊时必须选用的火源和调味植物。
据牧民讲, 沙地柏燃烧时火力大, 能快速烤
熟羊肉, 而且散发的芳香气味能够有效地除去羊
肉的膻味成为调味剂, 烤出的羊肉味美色香、 酥
脆、 鲜嫩, 能提高食欲。 有毒植物沙地柏的精油
具有强烈的熏蒸作用 (张兴等, 2002), 对烤制
的羊肉进行消毒。
3. 3摇 美容和治疗皮肤病有毒植物文化
“Tavon Arshan Os (使用五种植物配制的圣
水)冶 是蒙古族牧民, 尤其是年轻女孩和中年妇
女经常使用的美容水。 鄂尔多斯蒙古族的
“Tavon Arshan Os冶, 是在夏天采集的蒙古莸
(Caryopteris mongholica Bunge), 沙地柏 (Junipe鄄
rus sabina), 冷蒿 (Artemisia frigida Willd. ), 河
柏 (Myricaria bracteata Royle) 和草麻黄 (Ephe鄄
dra sinica) 一起浸煮的混合液。 据牧民讲, 每逢
Naadam Festival (那达慕大会: 蒙古族传统文化
活动) 或其他节假日, 蒙古族年轻女孩和中年
妇女使用 “Tavon Arshan Os冶 洗浴后便去赴会。
这样不仅能够皮肤光滑, 而且散发宜人的香味。
蒙古莸叶、 花和枝均具清香味, 为可以提取
芳香油的芳香植物 (李玉俊等, 1991), 其叶和
种子含有樟香型油 (张源润等, 1999); 冷蒿含
有化学成分很复杂的挥发油 (杨利青等, 2006);
河柏主治风湿性关节炎、 皮肤瘙痒等 (国家中
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 2004); 沙地柏非
精油类的鬼臼毒素和脱氧鬼臼毒素, 与萜类化合
物具有杀虫和抑菌活性 (闫海燕等, 2007; 朱海
云和张兴, 2009); 草麻黄的生物碱对皮肤疾病
具有疗效 (张建生等, 1989)。
4摇 讨论
人类是能创造文化的智慧生物, 在地球上只
有人类能够认识物质世界, 认识自己, 创造文
化, 创造文明 (张昀, 1998)。 蒙古族在鄂尔多
5022 期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满摇 良: 鄂尔多斯蒙古族可持续利用有毒木本植物传统文化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斯草原上经营畜牧业的生产实践中积累的以毒攻
毒的有毒植物文化是独具特色的植物资源利用文
化。 现在, 很多物种及其利用文化受到严重的威
胁 (Macfoy, 2004)。 在中国, 鄂尔多斯草原已
成为生物多样性极易丧失的、 主要的荒漠化发展
地区之一。 在访谈中, 了解到在鄂尔多斯蒙古族
中, 熟悉和懂得 “以毒攻毒冶 有毒植物文化只
有两位 70 多岁的老人 (Dorji Nima, 男, 78 岁;
Bayin Jirgal, 男, 75 岁)。 牧民懂得和掌握着珍
贵的、 有价值的管理有毒植物和草场的知识
(Winter等, 2011)。 蒙古族在鄂尔多斯草原的游
牧经济活动中所积累的 500 余年的传统经验的积
极因素为进一步开发有毒植物提供了思路。
目前国内草原生态系统中对有毒植物较为推
崇的管理和防除措施之一是人工挖除 (任继周,
1957b; 刘洪先和汤宗孝, 1985; 邢福等, 1996;
佘永新等, 1997; 李小伟等, 2003)。 在中国北方
草原区采取挖除方法管理有毒植物, 不利于草原
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和生物多样性的保育。 除
草坑是草原区一种人为的土层破口。 在干旱和强
风作用下, 土层破口迅速转变为活跃发展的风蚀
坑, 以风蚀坑和坑后积沙区为特征的风沙地貌得
以持续扩大, 使草原面积不断缩减 (张德平等,
2007), 加剧草原生态系统的沙漠化。 因此, 鄂
尔多斯蒙古族利用有毒植物地上部分的传统措
施, 确保了位于荒漠区与森林区过渡带的鄂尔多
斯草原长期保持较为稳定的、 良性发展状态的符
合生态学规律的传统文化。
鄂尔多斯蒙古族有毒植物可持续利用传统文
化中, 草麻黄 (Ephedra sinica) 是一种值得重视
的植物。 蒙古族在解毒、 食用和美容文化活动中
都利用草麻黄。 因此, 应该运用生物学、 化学和
生理学的交叉研究手段, 对它进行深入的研究。
Khasbagan 和 Soyolt ( 2007 ) 根据草麻黄
(Ephedra sinica) 成熟大孢子叶球肉质多汁苞片
的化学成分分析认为, 该物种具有成为特殊食用
植物的可能。 但是, 鄂尔多斯牧民不认为草麻黄
成熟大孢子叶球的肉质多汁苞片是一种值得推崇
的食物。 因为, 经验丰富的老牧民和蒙古族传统
医生强调, 草麻黄肉质多汁苞片的采食量超过一
定程度之后, 会使人产生严重呕吐的中毒症状
(满良等, 2007)。 所以, 草麻黄的食用价值需要
进一步的营养学、 毒理学和医学方面的深入研究。
据中国科学院内蒙古宁夏综合考察队 (1980),
在草原区清除家畜小花棘豆中毒时一般采用灌
Airag (一种发酵的马奶, 蒙古族传统喜爱奶食
之一) 法, 或葱属 (Allium spp. ) 饲养法或冷蒿
(Artemisia frigida Willd. ) 饲养法。 但鄂尔多斯
蒙古族牧民认为, 选用草麻黄的方法比上述两种
解毒方法其效果更佳。 这需要生物学和化学方面
的进一步研究和验证。
蒙古族主张多利用植物的地上部分, 这是有
利于生物多样性保育的传统文化 (陈山和田睿
林, 2001)。 鄂尔多斯蒙古族利用蒙古扁桃和刺
叶柄棘豆根部熬汤灌胃家畜清除中毒的传统文化
不利于该两物种的传宗接代, 是不符合生物多样
性保育的文化, 应该采取合理利用的方式来维系
其可持续发展。
致谢摇 感谢在鄂尔多斯草原传承、 积累有毒植物传统知
识的蒙古族牧民、 医生、 喇嘛和老人, 他们是这些宝贵
传统知识以及其它尚未被记录的蒙古族传统生态文化的
载体。 感谢参与野外调查工作的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研
究生 Erdemtuu 和 Bat Serguleng, 本科生 Bayasgoleng 和
Oyon Erden, 以及天津师范大学本科生张恒和王凡。
也参摇 考摇 文摇 献页
陈冀胜, 郑硕, 1987. 中国有毒植物 [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陈山, 1984. 应该重视 “民族植物学的发展冶 [A]. 见:东北,内
蒙古三省一区植物学会第二届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汇编
[C]. 呼和浩特: 辽宁省植物学会, 吉林省植物学会, 黑龙
江省植物学会, 内蒙古植物学会
陈山, 满良, 金山, 2000. 蒙古高原民族植物学研究进展 [A].
见: 李承森, 植物科学进展 (第 3 卷) [M]. 北京: 高等教
育出版社, 海德堡: 施普林格出版社, 245—251
陈山, 能乃扎布, 齐宝瑛等, 2002. 蒙古高原及其毗邻地区生物
多样性与蒙古族传统文化 [A]. 见: 陈山, 哈斯巴根, 蒙古
高原民族植物学研究 (第 1 卷) [C]. 呼和浩特: 内蒙古教
育出版社
陈山, 田睿林, 2001. 蒙古民族与草原环境 [A]. 见: 刘钟龄,
额尔敦布和, 游牧文明与生态文明 [M]. 呼和浩特: 内蒙
古大学出版社, 4—14
富象乾, 1989. 豆科 [A]. 见: 马毓泉主编. 内蒙古植物志 (第
2 版) [M]. 呼和浩特: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 2004. 中华本草-蒙药卷
[M].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38—139
李博, 牛建明, 1990. 鄂尔多斯高原植被 [A]. 见: 李博主编.
602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植 物 分 类 与 资 源 学 报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第 35 卷
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自然资源与环境研究 [M]. 北京: 科
学出版社
刘洪先, 汤宗孝, 1985. 四川西部天然草地有毒有害植物的分布
及其防除方法 [J] . 四川草原, (3): 44—49
卢萍, 2007. 内蒙古三种棘豆属植物中苦马豆素相关因子的研究
[D]. 呼和浩特: 内蒙古农业大学
马毓泉, 1989. 蔷薇科 [A]. 见: 马毓泉, 内蒙古植物志 (第 2
版) [M]. 呼和浩特: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裴盛基, 龙春林, 1998. 应用民族植物学 [M]. 昆明: 云南人民
出版社, 70—101
任继周, 1957a. 有毒有害植物 [A]. 见. 任继周主编. 任继周文
集 (第 1 卷) 草原合理利用与草原类型 [M]. 北京: 中国
农业出版社, 136—145
任继周, 1957b. 高山草地上常见的有毒植物及其清除 [A]. 见.
任继周主编. 2004. 任继周文集 第 1 卷: 草原合理利用与草
原类型 [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102—114
史培军, 1991. 地理环境演变的理论与实践 [M]. 北京: 科学出
版社
史志诚, 1997. 中国草地重要有毒植物 [M]. 北京: 中国农业出
版社
邢福, 丁海勃, 孔庆德等, 1996. 科尔沁草地有毒植物及其防除
[J] . 四川草原, (2): 31—36
邢嘉明, 1980. 中国地貌概述 [A]. 见: 中国科学院 《中国自然
地理编辑委员会》, 中国自然地理———地貌 [M]. 北京: 科
学出版社
秀敏, 2005. 荒漠植物蒙古扁桃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D]. 呼和浩
特: 内蒙古师范大学
张昀, 1998. 生物进化 [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赵巍, 2009. 草麻黄化学成分研究 [D]. 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中国科学院内蒙古宁夏综合考察队, 1980. 内蒙古自治区及其东
西部毗邻地区天然草场 [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中国科学院内蒙古宁夏综合考察队, 1985. 内蒙古植被 [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朱震达, 吴正, 1980. 风成地貌 [A]. 见: 中国科学院 《中国自
然地理编辑委员会》, 中国自然地理———地貌 [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Aba RM, Brito S, 1996. How to study the pharmacology of medicinal
plants in underdeveloped countries [ J] . Journal of Ethnophar鄄
macology, 54 (2-3): 131—138
Chen S (陈山), Saren Gerel (萨仁格日勒), 1985. A glimpse of
ethnobotany [J] . Plants (植物杂志), 5: 10—11
Macfoy C, 2004. Ethnobotany and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natural
dye plants in Sierra Leone [J] . Economic Botany, 58 ( supple鄄
ment): S66—S76
Dambijalsen H, 1995. Mongolian Folklore ( in Mongolian) [ M].
Shenyang: Liaoning People爷s Press
Deng JM (邓建梅), Yang SY (杨顺义), Shen HM (沈慧敏),
2009. Allelopathy of twelve poisonous plants [J] . Acta Botani鄄
ca Boreali鄄Occidentalia Sinica (西北植物学报), 29 (5 ):
0867—0873
Dong GY (董光荣), Li BS (李保生), Gao SY (高尚玉) et al.,
1983. The Quaternary ancient ecolian sands in the Ordos Plat鄄
eau [J] . Acta Geographica Sinica (地理学报), (4): 450—
451
Fu XQ (富象乾), Chang BW (常秉文), 1985. An introduction to
the poisonous plants in natural grassland, northern China [ J] .
Pratacultural Science (中国草原与牧草), (3): 18—24
Ge PB (葛鹏斌), Zhao BY (赵宝玉), Tong DW (童德文) et al.,
2003. Extraction and fraction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swainso鄄
nine on structure from Oxytropis glabra [J] . Chinese Agricultur鄄
al Science Bulletin (中国农学通报), 19 (1): 1—4
Grubov VI, 1999. Plants of Central Asia ( Vol. 1 ) [ M]. New
Hampshire: Science Publishers
He GQ (何跟泉), Khasbagan S (哈斯巴根), 1999. Preliminary
investigation of wild vegetables used by the Mongols in Horqin
Left Wing and Middle Banner, Inner Mongolia [J] . Journal of
Inner Mongolia Normal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in
Mongolian) (内蒙古师大学报 (自然科学蒙文版)), (1):
37—41
Hong FZ (洪绂曾), 2005. Importance and urgency of the strategic
research of China爷s forage industry [ J] . Acta Agrestia Sinica
(草地学报), 13 (1): 1—4
Khasbagan S (哈斯巴根), 1990. A preliminary study on plants used
as Mongolian traditional tea [J] . Acta Botanica Yunnanica (云
南植物研究), 12 (1): 43—48
Khasbagan S, Huai HY, Pei SJ, 2000. Wild plants in the diet of Ar鄄
horchin Mongol Herdsmen in Inner Mongolia [ J] . Economic
Botany, 54 (4): 528—536
Khasbagan S, Soyolt, 2007. Ephedra sinica Stapf ( Ephedraceae):
the fleshy bracts of seed cones used in Mongolian food and its nu鄄
tritional components [J] . Economic Botany, 61 (2): 192—197
Kevin DW, Kip EP, Dale RG et al., 2012. The good and the bad of
poisonous plants: an introduction to the USDA鄄ARS poisonous
plant research laboratory [J] . Journal of Medical Toxicology, 8
(2): 153—159
Li ChB (李充璧), Fang TQ (方天祺), Yu HR (于海瑞) et al.,
2003. Properties and isolations for ingredients of Stellera chamae鄄
jasme L. [J] . Chinese Journal of Bioprocess Engineering (生物
加工过程), 1 (2): 43—45
Li JK (李建科), 2000. Study on the ecological engineering control
of harms of poisonous plants in Oxytropis spp. at pasture [ J] .
Transaction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农
业工程学报), 16 (1): 99—102
Li GL (李国林), He P (和平), Liu XS (刘晓松) et al., 1994.
Diagnosing and treatment for sheep poisoned by Prunus mongolica
Maxim. [J] . Inner Mongolian 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s and
Production (内蒙古畜牧科学), (1): 5—8, 25
Li HC (李海朝), Sun HZ (孙慧珍), Xu GY (徐贵钰), 2009.
Tibetan paper form Stellera chamaejasme and reclamation poison鄄
ous plants in grassland [J]. Journal of Tibet University (Natural
7022 期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满摇 良: 鄂尔多斯蒙古族可持续利用有毒木本植物传统文化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Science Edition) (西藏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4 (1): 1—4
Li XW (李小伟), Sun K (孙坤), Ma RJ (马瑞君) et al., 2003.
Ganna natural grassland poisonous plants and prevention and cure
countermeasures [J] . Pratacultural Science (草业科学), 20
(10): 60—63
Li YJ (李玉俊), Li XR (李新荣), Yang XL (杨喜林), 1991. A
study on the character of ecology and physiology of aromatic plant鄄
Caryopteris mongolica Bge [ J] . Journal of Desert Research (中
国沙漠), 11 (3): 50—56
Lipp FJ, 1989. Methods for ethnopharmacological field work [ J] .
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 25 (2): 139—150
Liu SE, 1934. Botanical geography in North and West of China [J] .
Contributions from the Institute of Botany, National Academy of
Peiping, China, 9: 423—464
Man L (满良), Zhang XS (张新时), Khasbagan S (哈斯巴根) et
al., 2007. Study on the Mongolian traditional knowledge of wild
edible plants in Ordos Plateau [ J] . Acta Botanica Yunnanica
(云南植物研究), 29 (5): 575—585
Martin GJ, 1995. Ethnobotany: A Methods Manual [M]. London:
Chapman & Hall
Molyneux RL, James LF, 1982. Loco intoxication: indolizidine alka鄄
loids of spotted locoweed (Astragalus lentiginosus) [J] . Science,
216 (4542): 190—191
She YX (佘永新), Ji SL (纪素玲), Tian FY (田发益), 1997.
The main poisonous plants and their control in the natural grass鄄
land of Tibet [J] . Pratacultural Science (草业科学), 14 (2):
31—32; 35
Wang JR (王洁如), Long CL (龙春林), 1995. Ethnobotanical
study of traditional edible plants of Jinuo nationality [J] . Acta
Botanica Yunnanica (云南植物研究), 17 (2): 161—168
Winter S, Penker M, Kriechbaum M, 2011. Integrating farmers `
knowledge on toxic plants and grassland management: a case
study on Colchicum autumnale in Austria [ J] . Biodiversity and
Conservation, 20 (8): 1763—1787
Xing F (邢福), Liu WG (刘卫国), Wang CW (王成伟), 2001.
Advances of researches on poisonous plants in Chinese grassland
[J] . Grassland of China (中国草地), 23 (5): 56—61
Yan HY (闫海燕), Feng RH (冯瑞红), Chen LB (陈利标) et al.,
2007. Isolation, identification and insecticidal activities of six
terpenoids in Sabina vulgaris [ J] . Acta Botanica Boreali鄄Occi鄄
dentalia Sinica (西北植物学报), 27 (1): 163—167
Yan SL (颜世利), Ba H (巴杭), Haji AA (阿吉艾克拜尔),
2004. Studies on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Achnatherum ine鄄
brians [J] . Natural Product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天然产
物研究与开发), 16 (5): 395—398
Yang LQ (杨利青), Li ZC (李增春), Xiao DH (肖德华) et al.,
2006. Study on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volatile oil from Mongo鄄
lian medicine Artemisia frigida Willd. [ J] . Journal of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1 (3): 275—278
Yong SP (雍世鹏), Zhu ZY (朱宗元), 1990. A fundamental char鄄
acteristics of gobi desert flora in the centre Asia [J] . Acta Sci鄄
entiarum Naturalium Universitatis Intramongolicae (内蒙古大学
学报 (自然科学版)), 2: 241—247
Yu RM (于荣敏), Li X (李铣), Zhang HJ (张海军) et al.,
1992. Studies on chemical components of Oxytropis glabra DC.
[J] . Acta Botanica Sinica (植物学报), 34 (5): 369—377
Zhang AM (张德平), Sun HW (孙宏伟), Wang XK (王效科) et
al., 2007. Hulun Buir sandy grassland blowouts (域): process
of development and landscape evolution [ J] . Journal of Desert
Research (中国沙漠), 27 (1): 20—24
Zhang JS (张建生), Tian Z (田珍), Lou ZC (楼之岑), 1989.
Quality evaluation of twelve species of Chinese ephedra ( Ma
Huang) [ J] . 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 (药学学报), 24
(11): 865—871
Zhang X (张兴), Feng JT (冯俊涛), Chen AL (陈安良) et al.,
2002. A brief review on insecticidal function of Savin Juniper
(Sabina vulgaris) [J] . Journal of Northwest Sci鄄Tech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西北农
林科技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30 (4): 30—34
Zhang XS (张新时), 1994. Principles and optimal models for devel鄄
opment of Mu Us sandy grassland [J] . Acta Phytoecologica Sini鄄
ca (植物生态学报), 18 (1): 1—16
Zhang YR (张源润), Dong RC (董仁才), Mai S (麦硕) et al.,
1999.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of Caryopteris mongholica
Bunge, one of drought enduring shrub resources [J] . Journal of
Arid Land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13 (1): 91—94
Zhu HY (朱海云), Zhang X (张兴), 2009.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antifungal and herbicidal activities of podophyllotoxin and de鄄
oxypodophyllotoxin [ J] . 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
(中国农学通报), 25 (1): 73—75
802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植 物 分 类 与 资 源 学 报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第 35 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