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灵雷菌质对阿霉素诱导大鼠肾病模型的作用
周雪娥1 ,谢卫华2 ,罗闳丹1 ,苏明声1 ,谢小梅1 3 ① 庄 毅1
(11 江西中医学院 现代中药制剂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菌物药研究中心 ,江西 南昌 330004 ;
21 江西中医学院 药学系 ,江西 南昌 330004)
摘 要 :目的 考察灵芝双向固体发酵雷公藤得到的灵雷菌质 ( G30) 对阿霉素诱导的大鼠肾病模型的作用。方法
尾 iv 阿霉素 615 mg/ kg 复制大鼠肾病模型 ,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的 G30、雷公藤生药、灭菌生药 (灭菌药) 及雷公藤
多苷两周 ,检测大鼠体质量、24 h 尿蛋白量、血清总蛋白 ( TP) 、总胆固醇 ( TC) 、甘油三酯 ( T G) 、丙氨酸转氨酶
(AL T) 、天冬氨酸转氨酶 (AST) 、血清尿素氮 (BUN) 、血清肌酐 ( SCr) 、血清肌酸激酶 (CK) 、肌酸激酶同工酶
(CK2MB) 等生化指标。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 , G30 增加肾病大鼠体质量 ,降低 24 h 尿蛋白、血清 T G、TC 量 ,同时
升高血清 TP 水平 ( P < 0105) ;与生药组比较 : G30 降低肾病大鼠 24 h 尿蛋白、血清 BUN、SCr ,同时使血清 CK、
AL T 量保持正常水平 ,光镜下显示 G30 减轻了肾病大鼠的肾小球充血及空泡样变性等病理变化。结论 G30 对
阿霉素诱导的肾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与雷公藤生药比较毒性低、效果好。
关键词 :雷公藤 ; 双向固体发酵 ; 灵雷菌质 G30 ; 阿霉素 ; 肾病 ; 尿蛋白
中图分类号 :R285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25322670 (2010) 0520771204
灵雷菌质是运用双向固体发酵[1 ] 的原理和方
法 ,将灵芝接种在雷公藤基质上 ,在特定条件下发酵
获得的药性菌质。双向固体发酵是 20 世纪 90 年代
初庄毅教授等为了扩大槐耳菌质的适应症 ,独创的
一项使药用真菌与植物类药材间有机结合的复合型
中药生产工艺 ,利用该技术获得的药性菌质是人工
制造的新药材[2 ] 。双向固体发酵技术创建 10 余年
来 ,已证明其有增效、扩用作用。本课题组用双向固
体发酵技术获得了毒性降低且仍然保持免疫抑制效
果的灵雷菌质 ( G30) [3 ] ,前期研究结果表明 G30 对
佐剂性关节炎大鼠和阿霉素诱导的肾病大鼠均有一
定的治疗作用[4 ] ,本实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
G30 对阿霉素诱导的大鼠肾病模型的影响。通过
检测用药后大鼠体质量、24 h 尿蛋白 ,血清总蛋白
( TP) 、总胆固醇 ( TC) 、甘油三酯 ( T G) 等指标考察
G30 对肾病大鼠的治疗作用 ;检测血清丙氨酸转氨
酶 (AL T) 、天冬氨酸转氨酶 ( AST) 、血清尿素氮
(BUN) 、血清肌酐 ( SCr) 、血清肌酸激酶 ( C K) 、肌
酸激酶同工酶 (C K2MB) 等指标考察 G30 对重要
脏器的毒性作用 ,并从组织病理学上比较了各组药
物对肾脏组织结构的影响 ,继续探讨双向发酵对雷
公藤的减毒持效作用。
1 材料
111 药物 :灵雷菌质 ( G30 ,本实验室制备) [4 ] ,生药
采自福建泰宁 GA P 种植基地 6 年生雷公藤带皮根
部 ;灭菌药 :由雷公藤生药经 121 ℃、21 min 高压灭
菌后获得 ,注射用盐酸阿霉素 (浙江海正药业股份
有限公司 ,批号 H33021980) ,雷公藤多苷 (湖南协
力药业有限公司 ,批号 Z43020138) 。
112 动物 :雄性 SD 大鼠 ,体质量 (220 ±20) g ,由
江西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许可证号 :J XDW
NO :20072020) 。
113 仪器 : UV —2102C 型紫外分光光度仪 (尤尼
柯上海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BS 系列电子天平 (塞
多利斯) ,2 —16 K 冷冻离心机 ( Sigma 公司) ,显微
镜 (Olymp us ,日本) ,全自动生化仪 (江西省儿童医
院提供) 。
2 方法
211 模型制备与分组 :将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生
药对照组和造模组。造模组参照李波等[5 ] 的方法 ,
在非麻醉下 1 次性尾 iv 6. 5 mg/ kg 阿霉素 ,对照组
和生药对照组 iv 等量生理盐水。造模成功后将造
模组动物随机分为模型组 , G30 高、中、低剂量组 ,
雷公藤多苷组 ,生药组 ,灭菌药组 ,每组 10 只 ,置代
谢笼中喂养。造模后第 15 天开始 ig 给药 ,每日 1
次 ,共 14 d。G30 高、中、低剂量分别为其 LD50 的
·177·中草药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 第 41 卷第 5 期 2010 年 5 月
①收稿日期 :2009208229
基金项目 :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 (与美国马里兰大学)“雷公藤固体发酵减毒持效的研究”(2006DFA33060) ; 江西省科技攻关项目 ; 南昌市
科技局攻关项目
作者简介 :周雪娥 (1981 —) ,女 ,江西吉安人 ,硕士 ,研究方向为中药药理及成分的研究。
Tel : (0791) 7118707 E2mail : meimeitu @sina. com
1/ 6、1/ 7、1/ 8 即 21375 0、21035 7、11781 3 g/ kg ,雷
公藤多苷片剂量 (按人用量换算) 01075 g/ kg ,生药
组和生药对照组剂量为雷公藤生药 1/ 5 LD50 即
0118 g/ kg ,灭菌药组 ig 雷公藤灭菌生药 1/ 5 LD50 ,
即 01833 g/ kg ,对照组、模型组 ig 等量蒸馏水。
212 大鼠一般状况观察 :在造模前 ,造模后 1、2
周 ,给药后 1、2 周共 5 个时间点称大鼠体质量 ,观察
大鼠粪便、行动、皮毛等情况。
213 大鼠 24 h 尿蛋白定量检测 :用考马斯亮蓝
法[6 ]检测上述 5 个时间点各组大鼠 24 h 尿蛋白量。
214 大鼠血液生化指标检测 :末次给药后禁食 12
h ,取血 ,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 AL T、AST、
BUN、SCr、C K、C K2MB、TP、TC、T G 的水平。
215 组织病理学检查 :取左肾 , H E 染色 ,倒置显微 镜 ( ×400) 下观察肾脏组织切片 ,每组选 5 张切片 ,每张切片观察 3 个视野。2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组间比较采用 t 检验。3 结果与分析311 造模前后和给药前后各组大鼠一般状况 :造模前各组大鼠反应灵敏 ,毛色光洁 ,食欲旺盛 ;造模 1周后大鼠食欲减退 ,皮毛光泽欠缺 ,尿量减少 ,体质量下降 ,部分大鼠出现腹泻 ;造模 2 周后大鼠消瘦 ,尾根有坏死脱落。给药治疗 1 周后食量、活动量增加 ,精神好转 ,模型组无变化 ,并有一只大鼠死亡 ;至实验结束时 ,模型组死亡 4 只 , G30 高剂量组死亡 4只 , G30 中剂量组、生药组、灭菌生药组各死亡 1 只。 由图1可知 ,造模前各组大鼠体质量无差异
与对照组比较 : 3 P < 0105 ; 与模型组比较 : △P < 0105 ; 与本组造模前比较 : ▲P < 01053 P < 01 05 vs cont rol group ; △P < 0105 vs model group ; ▲P < 0105 vs pre2model of same group
图 1 造模前后和给药前后各组大鼠体质量变化
Fig. 1 Body weight changes of rats before and after modeling and administration in groups
( P > 0105) 。造模组在造模后体质量增加不明显甚
至下降 ,未造模组体质量则增加明显。造模 1 周后造
模组与对照组比较 ,体质量明显降低 ( P < 0105) ,造
模组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 ( P > 0105) 。G30 中、低剂
量组和雷公藤多苷组在治疗后体质量增加 ,对照组体
质量一直增加 ,其他组在治疗前后体质量变化不大。
312 造模前后与给药前后各组大鼠 24 h 尿蛋白变
化 :从图 2 可知 ,阿霉素造模两周后 24 h 尿蛋白显
著升高 ;与模型组比较 , G30 高、中剂量组和雷公藤
多苷组在给药 1 周时有明显控制尿蛋白增长趋势 ,
随给药时间延长尿蛋白显著降低 ;生药组尿蛋白一
直呈上升趋势 ,增长幅度较模型组小 ;生药对照组用
药 1 周后尿蛋白有上升趋势 ,可见生理状态下给予
雷公藤生药也会引起尿蛋白升高。
图 2 造模前后与给药前后各组大鼠 24 h 尿蛋白量的变化
Fig. 2 Change of 24 h urine protein of rats in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modeling and administration
313 各组大鼠生化指标比较
31311 对肾脏功能和血脂的影响 :由图 3、4 可见 ,模
型组 TP 下降 ,BUN、SCr、TC、TG 升高 ;与模型组比
较 中剂量组和雷公藤多苷组 TP 升高 ,BUN、
·277· 中草药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 第 41 卷第 5 期 2010 年 5 月
SCr、TC、TG 降低 ,生药组 TP 升高 ( P < 0105) ; G30
中剂量组与生药组比较更能降低 BUN、SCr、TC、TG
水平 ;可见 G30、雷公藤多苷和生药对肾病大鼠有一
定的治疗作用 ,且 G30 的效果比生药好。生药对照
组使 BUN 和 SCr 升高 ,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显著
( P < 0105) ,可见生理状态下给予生药会产生肾毒性。
与对照组比较 : 3 P < 0105 ; 与模型组比较 : △P < 01053 P < 0105 vs cont rol group ; △P < 01 05 vs model group
图 3 各组大鼠血清 TP、BUN、SCr 水平比较
Fig. 3 Comparison of TP, BUN, and SCr levels
in serum of rats in groups
与对照组比较 : 3 P < 01 05 ; 与模型组比较 : △P < 01053 P < 0105 vs cont rol group ; △P < 0105 vs model group
图 4 各组大鼠血清 TC、TG水平比较
Fig. 4 Comparison of TC and TG levels
in serum of rats in groups
31312 对肝脏、心脏功能的影响 :通过测定酶学指
标观察药物对肝脏、心脏功能的影响。从表 1 可见 ,
生药组、灭菌药组、生药对照组 AL T、CK 明显升高 ,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 ( P < 0105) 。可见在生理、病
理状态下给予生药都会有一定的心脏、肝脏毒性。
314 各组大鼠肾脏组织病理学变化 :见图 5。对照
组肾小球、肾小管结构清晰 ,未见明显病理改变。模
型组可见系膜细胞增生、系膜基质增多 ,肾小管空泡
表 1 各组大鼠酶学指标的比较 ( x ±s)
Table 1 Comparison of enzymatic indicator of rats in groups ( x ±s)
组 别 剂量/ (g ·kg - 1 ) 动物/ 只 AL T/ (μ·L - 1 ) AST/ (μ·L - 1 ) CK/ (μ·L - 1 ) C K2MB/ (μ·L - 1 )
对照 - 10 321 750 ±101 781 1441 70 ±10134 1 488100 ± 491 66 6011 50 ±146173
模型 - 6 311 830 ± 61 765 1421 80 ± 46144 1 126140 ±3071 81 5751 10 ± 98199
G30 21375 0 6 331 750 ±101 772 1031 50 ± 5103 2 219150 ±1231 79 3 △ 6961 20 ±111 24 3 △△
21035 7 9 311 750 ± 41 520 1151 00 ± 7152 1 432170 ± 461 94 5251 50 ± 25187
11781 3 10 331 660 ± 31 980 1171 10 ±24149 1 113160 ± 241 49 5361 80 ±961 36
雷公藤多苷 01075 10 301 750 ± 11 892 1121 20 ± 3196 1 466130 ± 131 05 5011 70 ± 71 76
生药 0118 9 641 660 ±141 378 3 3 △△ 1241 80 ±34156 1 939180 ±5251 92 3 △△ 7971 60 ±124135 3 △
灭菌药 01833 9 661 800 ±101 059 3 3 △△ 1331 60 ±28172 2 352160 ±2851 71 3 3 △△ 5101 60 ± 80117
生药对照 0118 10 511 16 ± 31 763 3 △△ 1131 70 ±13151 1 697180 ±3371 34 3 △△ 5971 00 ± 65199
与对照组比较 : 3 P < 0105 3 3 P < 0101 ; 与模型组比较 : △P < 0105 △△P < 0101
3 P < 01 05 3 3 P < 01 01 vs cont rol group ; △P < 0105 △△P < 0101 vs model group
样变性明显 ,而治疗组系膜细胞增生明显减轻、系膜
基质减少 ,肾小管空泡样变性有所改善 ,以 G30 和
雷公藤多苷组效果最好 ,但生药组和生药对照组均
可见肾小球内少量充血 ,可见在生理病理状态下给
予雷公藤生药会引起肾脏毒性。
4 讨论
雷公藤具有免疫抑制、抗生育、抗炎等作用。临
床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儿童原发性和继发性肾病
综合征、成人各种肾炎、系统性红斑狼疮、银屑病等
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7 ,8 ] 。近 30 年来 ,雷公藤广泛
应用于各种原发性和继发性肾小球肾炎的治疗 ,尤
其对原发性肾小球肾炎中的微小病变性肾病综合征
(MCNS) 有很好的效果 ,雷公藤对该病的治疗缓解
率可达 有效率达 [9 ] 是雷公藤治疗
肾小球疾病疗效中较优的一个病种。然而 ,长期服
用雷公藤可引起消化系统、血液系统、神经系统等严
重的不良反应[ 10 ] 。本实验室采用双向固体发酵技
术对雷公藤进行了减毒持效的研究 ,结果表明经双
向发酵技术获得的 G30 毒性低且保持了免疫抑制
功能 ,本实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 G30 对阿霉
素诱导的大鼠肾病的作用。
阿霉素为含醌的蒽环抗生素 ,在肾脏内代谢为
半醌型自由基 ,之后与氧反应产生活性氧 ,在多种脂
质介质如血小板活化因子的介导作用下 ,诱发肾小
球上皮细胞脂质过氧化反应 ,从而改变肾小球上皮
细胞糖蛋白代谢 ,破坏肾小球滤过膜的结构和功能 ,
最终导致膜滤过屏障病变而引起蛋白尿 ,病变症状
与微小型肾病症状相似。微小型肾病的临床表现特
·377·中草药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 第 41 卷第 5 期 2010 年 5 月
图 5 各组大鼠肾脏组织病理学改变
Fig. 5 Histopathological change of kidney
tissue of rats in groups
征 :大量蛋白尿 ,低蛋白血症 ,高脂血症和明显水肿。
采用阿霉素造模简便 ,成功率高 ,蛋白尿稳定持续时
间长 ,应用广泛。
本研究结果显示造模第 3 天后大鼠逐渐出现食
欲减退、行动迟缓、皮毛无光泽、腹水、烦躁厮咬等大
体改变。G30 高剂量组、生药组及灭菌药组大鼠出
现腹泻 ,至实验结束时分别死亡 4、1、1 只 , G30 中
剂量组因操作失误死亡 1 只 ,模型组死亡 4 只。用
代谢笼收集并检测造模后 1、2 周的 24 h 尿液的尿
蛋白量 ,与造模前比较 ,造模后大鼠 24 h 尿蛋白量呈
渐进性增多。造模组造模后体质量增加不明显甚至
下降 ,与文献报道一致 ,造模成功。
研究结果表明 :与模型组比较 , G30 组用药后
增加肾病大鼠体质量 ,降低 24 h 尿蛋白量、BUN、
SCr、TC、T G 水平 , 升高 TP 水平 , 同时 AST、
AL T、C K、C K2MB 活性与对照组保持同一水平。
与生药、灭菌药比较 , G30 能增加肾病大鼠体
质量 ,降低 24 h 尿蛋白量 ,使 C K、AL T 保持正常水
平 ,而生药、灭菌药在生理和病理状态下均引起
C K、AL T 的升高。光镜下显示 G30 较生药、灭菌
药改善了肾病大鼠肾脏的病理损害程度。生药在治
疗肾病大鼠时效果较 G30 差 ,可能原因有 : (1) 剂量
不够 ; (2)毒性太大 ,致使生药在生理、病理状态下都
会引起 C K、AL T 升高 ,在生理状态下还会引起尿
蛋白量的增加 ,引发心脏、肝脏、肾脏毒性。
综上所述 , G30 比生药毒性低 ,同时对肾病大
鼠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且效果比生药好 ,表明了
G30 对阿霉素诱导的大鼠肾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同时也证明了双向发酵对雷公藤有解毒持效的
作用。
参考文献 :
[ 1 ] 庄 毅1 药用真菌新型 (双向性) 固体发酵工程 [J ]1 中国食
用菌 , 2002 , 21 (4) : 351
[ 2 ] 庄 毅 , 池玉梅 , 陈慎宝 , 等1 药用真菌新型固体发酵工程
与槐芪菌质的研制 [J ]1 中国药学杂志 , 2004 , 39 (3) : 1752
1781
[ 3 ] 王卫倩1 双向性固体发酵对雷公藤减毒持效的研究 [ D]1 南
昌 :江西中医学院 , 20081
[ 4 ] 谢小梅 , 贺 婧 , 罗闳丹 , 等1 灵芝双向发酵雷公藤的解毒
持效作用 [J ]1 中草药 , 2009 , 40 (12) : 1925219291
[ 5 ] 李 波1 复方雷公藤对肾病大鼠减毒增效作用的实验研究
[ D]1 辽宁中医药大学博士论文 , 2007 , 122161
[ 6 ] 韩淑萍 , 邢建设 , 李桂芳 , 等1 考马斯亮蓝测定 24 小时微量
尿蛋白对糖尿病性肾病诊断的意义 [J ]1 老年学杂志 , 1992 ,
12 (2) : 1181
[ 7 ] 向 明 , 张程亮1 雷公藤免疫抑制作用研究进展 [J ]1 中草
药 , 2005 , 36 (3) : 45824611
[ 8 ] 林 绥 , 龙瑞斌 , 阙慧卿 , 等1 雷公藤康碱和异雷公藤春碱
的免疫抑制作用 [J ]1 中草药 , 2009 , 40 (增刊) : 24122421
[ 9 ] 刘光陵 , 高远赋 , 夏正坤 , 等1 雷公藤多苷治疗儿童难治性
肾病综合征的研究 [J ]1 医学研究生学报 , 2003 , 16 ( 7) :
51825201
[ 10 ] 王 琴 , 张红莺1 雷公藤毒副反应的病理学基础 [J ]1 中草
药 , 1997 , 28 (3) : 18121831
·477· 中草药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 第 41 卷第 5 期 2010 年 5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