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Status and suggestions about anti-atherosclerosis b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中医药干预动脉粥样硬化现状及研究思路



全 文 :#专论 #
中医药干预动脉粥样硬化现状及研究思路
郭丽丽 t o王 阶 u3
ktq中国中医科学院 西苑医院 o北京 tsss|t~ u1中国中医科学院 广安门医院 o北京 tsssxvl
≈摘要   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共同病理基础 o斑块损伤 !血栓形成是致残 !致死性血管疾病的真正
元凶 o因此在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防治中稳定斑块 !防止易损斑块损伤比阻止斑块增长更为重要 ∀通过对中医药
治疗动脉粥样硬化临床和实验研究现状的分析 o指出其存在的问题 o并从 y个不同角度阐述了将现代研究成果和
中医药传统理论相结合寻找稳定斑块治则和方药的思路 ∀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易损斑块 ~稳定斑块 ~思路
≈中图分类号   • u{wqt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tsst2xvsukusszlsu2ss|v2sw
≈收稿日期   ussy2sz2uv
≈基金项目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资助项目 kussv≤xt2
ztsvl
≈通讯作者   3 王阶 oר¯}kstsl{{sstuv{o∞2°¤¬¯}º¤±ª­¬¨stsv
ƒ ¼¤«²²q¦²°q¦±
祖国医学无动脉粥样硬化 k¤·«¨ µ²¶¦¯ µ¨²¶¬¶o„≥l病名 o根
据 „≥发展到晚期的表现 o涉及眩晕 !头痛 !健忘 !痴呆 !中
风 !胸痹 !真心痛等病证 ∀对于 „≥的中医病因病机 !治则 !
方药已有很多的探索研究 ∀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脑血管疾病
的共同病理基础 o斑块损伤 !血栓形成是致残 !致死性血管疾
病的重要原因 o因此在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防治中稳定斑
块 !防止易损斑块损伤 o比阻止斑块增长更为重要 ∀
1 研究现状分析
1q1 病因病机认识
虽然对于病因病机还没有形成共识 o但本虚标实 o标实主
要为痰 !瘀的观点基本上一致 ≈t  ∀ „≥的基本病因病机有 }≠
年老体衰 o肾精亏损 o肾气渐衰 ∀肾阳虚衰则不能鼓动五脏之
阳 o心脉失于温煦 o痰湿内聚 o鼓动无力而痹阻不通 ~若肾阴亏
虚 o则不能滋养五脏之阴 o心脉失养发为此病 ∀  过食肥甘 o
脾胃受损 o运化失司 o湿浊内聚 o化湿生痰 o壅阻血脉 o滞而为
瘀 o痰瘀阻滞血脉 o遂成粥样斑块 ∀ ≈ 五志所伤 o情志过极 o
致人体脏腑功能紊乱 o气血运行失常 o心肝气火煎熬津液 !营
血 o则生痰 !成瘀发为本病 ∀ …禀赋不足或久坐少动等原因 o
致心脾气血亏虚 o心气不足或心阳不振 o血脉失于温煦而痹阻
不畅 o阴寒之邪乘虚侵蚀 o寒凝气滞 o导致血脉瘀滞 ~同时心气
k阴 l虚 k衰 lo不能宣散痰湿 o使之痹阻心脉而发此病 ∀
近年 o有人结合 „≥现代研究的最新进展 ) ) ) 炎症学
说 o提出了从毒论治的观点 o认为毒可成痰成瘀 ∀毒邪侵犯
机体 o造成脏腑的功能障碍 o津液不能正常输布代谢 o滞留体
内 o凝聚而成痰 ∀毒邪煎熬 !熏蒸血液 o血凝成瘀 o痰瘀毒三
者相互促生 o形成恶性循环 o以毒为引发关键 o以痰瘀为有形
病灶 o理论上形成毒邪致病的新理论 ≈u  ∀
1q2 治法 !方药运用
动脉粥样硬化的早 !中期临床症状较轻 o治疗主要针对
临床血脂检测 o结合症状辨证分型进行降脂治疗 ∀ „≥发展
到晚期 o斑块破裂或脱落 o形成血栓 o堵塞血管 ∀如心脉受
阻 o心血不足 o心气亏虚 o可出现心悸 !怔忡胸痛 ~反复发作 o
瘀血阻塞心脉 o可致胸痹 !心痛 o甚至心阳暴脱 ~阻塞脑络 o则
会产生中风 o出现半身不遂 !神志痴呆 ∀针对本虚标实的病
机 o采用扶正祛邪为主的治疗法则 ∀具体分为 ≠ 益气活血
法 o药用人参 !黄芪 !大枣 !当归 !丹参 !川芎 !三七 !红花 ∀ 
益气温阳法 o药用高丽参 !熟附子 !炙甘草 !山楂 !泽泻等 ∀ ≈
通阳祛瘀法 o药用瓜蒌皮 !酸枣仁 !薤白 !郁金 !桂枝 !赤芍 !三
七 !丹参 !炙甘草 ∀ …益气化痰通瘀法 o药用党参 !白术 !清半
夏 !竹茹 !五指毛桃根 !枳实 !橘红 !茯苓 !丹参 !山楂 !炙甘草
等 ∀  益气养阴 !化痰祛瘀法 o药用西洋参 !麦冬 !瓜蒌壳 !杏
仁 !茯苓 !炒葶苈子 !鸡血藤 !降香 !红花 !砂仁 !夜交藤 !甘草
等 ∀ ¡益气温阳 !化痰祛瘀法 o药用红参 !桂枝 !黄芪 !炙甘
草 !檀香 !赤芍 !丹参 !川芎 !降香 !地龙 !三七末 !全蝎 !淫羊
藿 !巴戟天 !菟丝子 !瓜蒌 ∀ ¢对郁久化热 o主张在辨证施治
的前提下 o酌加清热化痰 !凉血活血 !养阴生津等药物 o使热
随邪去 o气血畅通 o心脉得宁 ≈v  ∀上述治法 !方药在稳定病
情 !防止复发上取得较好疗效 ∀
1q3 实验研究
1q3q1 单味药及有效成分 早期对于单味药物对动脉硬化
的作用机制的研究多集中于降低 !调整脂质代谢 ~抑制脂质
过氧化 o保护内皮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抗血小板黏附 !聚集 !
释放反应 o调整血栓烷 k×÷ „u l r前列环素 k°ŠŒu l的平衡 ~抑
制平滑肌细胞的增殖 o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以及促进
#v|#
第 vu卷第 u期
ussz年 t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Χηινα ϑουρναλοφ Χηινεσε Ματερια Μεδιχα
∂ ²¯qvuo Œ¶¶∏¨ u
¤±∏¤µ¼o ussz
动脉粥样斑块的消退 ∀研究方法也局限于对血液脂质 !血液
动力学和斑块大小 !形态等方面的观察 ∀研究的内容也主要
集中在活血化瘀 !化痰 !消食 !补益类药物如三七 !蒲黄 !丹
皮 !姜黄 !银杏叶 !当归 !黄芪 !丹参 !山楂 !大蒜 !泽泻 !人参 !
何首乌等 ≈w  ∀随着 „≥形成机制研究的深入 o炎症在 „≥中
的作用日趋明朗 o清热解毒类药物受到青睐 o但研究的内容
与早期研究没有大的差异 o仅明确了一些清热解毒药的抗
„≥作用 o如马齿苋 !黄芩 !黄连 !穿心莲等 ≈x  ∀有效成分的研
究有所成就 o开发了一些抗 „≥新药如血脂康 k红曲提取物 l
和脂可平 k姜黄提取物 l等 ∀
1q3q2 复方 根据功效主要有 x类 ≈y  ∀ ≠ 活血化瘀方 }由
丹参 !赤芍 !红花等活血化瘀功效的药物组成 o可不同程度地
调节血脂和载脂蛋白代谢 o改善血液流变学 o抑制 „≥形成 o
提高过氧化物酶的活性 o抑制脂质过氧化 ∀  益气活血方 }
以黄芪 !人参和活血化瘀药为主的降脂方 o如益气活血通脉
颗粒 !益气活血方 !心脉神口服液等 ∀可降低高脂血症动物
血清 ×≤o׊o⁄2≤o提高 ‹⁄2≤∀心脉神口服液还可明显
降低  ⁄„o益气活血通脉颗粒可升高 „≥兔 ‘’ !降低 ∞×!减
少主动脉 ¥ƒŠƒ含量 o提示该类方药治疗 „≥的机制可能与
其降低血脂 !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有关 ∀ ≈ 痰瘀同治方 }是具
有化痰功效的中药栝楼 !薤白 !半夏和活血化瘀药的有机组
合 ∀降脂通脉方 !加味复方血脂清均能显著降低血清 ×≤o
⁄2≤及 ׊的水平 o抑制 „≥斑块的形成 ∀ …滋补肝肾方 }
补肾益气方 k首乌 !黄芪 !补骨脂 l对消退家兔 „≥斑块作用
明显 o并能降低心 !肝 !脑组织  ⁄„含量和提高心 !脑组织
≥’⁄的活性 ∀提示用扶正补虚法治疗 „≥更为有效 ∀   清
热解毒方 }以具有解毒功效的中药组成的解毒软脉方 !复方
莶草合剂 !金匮泻心汤均可调节 „≥动物的血脂水平 o有一
定的抗 „≥内皮细胞损伤作用 ∀而具有抗蛇毒作用的清热
解毒液在血脂不降低的情况下可能通过减少 ∞×的合成与
释放 o起到保护内皮细胞的作用 ∀
1q4 存在的问题
1q4q1 目前抗 „≥研究主要目标是抑制斑块增长 o研究主要
集中在调脂 !抗脂质过氧化 !抗血小板聚集 !抑制平滑肌细胞
增殖 !保护内皮功能等方面 ∀对 „≥斑块易损性认识不足 o
对易损斑块形成的机制重视不够 o对炎症细胞浸润 !细胞因
子表达 !基质降解 !细胞凋亡等与斑块稳定有关的研究很少 ∀
1q4q2 经验方屡见不鲜 o可重复性差 o缺乏系统性研究 ~复
方药味较多 o无法确定其有效成分和药效 ∀对单方的深层次
研究不多 o对其有效成分的分离 !提取 !鉴定和作用机制研究
不够 o实验低水平重复多 ~疗效的确定以血脂的高低为标准 o
缺乏与斑块稳定性相关的有效指标检测 ∀
总之 o虽然在抗 „≥上投入很多 o但收效甚微 o与 „≥相
关的心脑血管疾病经年增长 o因此对 „≥的预防及治疗应重
新思考 o寻求新的良策方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2 干预思路
2q1 更新观念 o将研究重点放在稳定 „≥斑块上
最初认为 o动脉粥样斑块慢性进展使管腔严重狭窄是出
现冠心病和卒中的主要原因 ∀随着冠心病介入技术的开展 o
越来越多的证据发现 „≤≥患者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并不严
重 o狭窄通常为小于 xsh o伴有明显狭窄者仅占 ush o提示斑
块大小和临床事件并不十分符合 ∀ ∂ ¤±§¨ µ• ¤¯通过研究急性
心肌梗死 k„ Œl死亡病例的相关冠状动脉粥样斑块发现 o斑
块破裂和表面糜烂是发生 „ Œ的根本原因 ∀斑块破裂 !血栓
形成与急性冠脉综合征 k„≤≥l和卒中密切相关 ≈z  ∀因此稳定
斑块 !防止斑块损伤成为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首要目标 ∀应
该更新观念 o将 „≥研究目标从单纯抑制斑块增殖转移到稳定
„≥斑块上来 ∀在抗 „≥的发展进程中 o如何有效地抑制病程
进展 o抑制易损斑块的形成和损伤是治疗的最高原则 ∀
2q2 和现代研究成果相结合 o发挥中医整体 !辨证的优势
疾病的防治原则一定要有基础理论为依据 ∀动脉粥样硬
化的传统防治方法大部分依循脂质浸润和内皮损伤学说 o针
对危险因子 k血脂 l之长期监控治疗 o历经数十年的临床评估
成果不尽如人意 o追根究底在于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过程
和致病原因了解不深 o其过程之复杂非单一学说所能全盘概
括 ∀迄今已知在斑块破裂及血栓形成部位的机化和愈合 o可
能最终导致斑块的快速增长及血管狭窄的加重 o提出了又一
种粥样硬化的进展机制 ≈{  ∀炎症反应 !斑块损伤 !诱发血栓形
成是导致 „≥并发症 „≤≥的三联体 ∀炎症反应在 „≥及其并
发症中的作用不容忽视 ∀不稳定斑块的形成和破裂 o不是单
一因素所致 o致病途径多条 o单纯针对某一靶点的治疗 o不能
有效控制病变的发生发展 o以控制血脂及抗血栓形成为主轴
的治疗方针 o至今已知是不足的 ∀西方大规模的临床研究证
明 o抗炎降脂联合作用 o可显著降低 „≤≥发病率 ∀ /易损患
者 0≈| 的血液和斑块存在明显的炎症反应标志物 o这些标志物
比血脂的高低更能预测斑块的易损性和 „≤≥发生的几率 o为
中医药防治此病提供了微观辨证的依据 ∀ /易损患者 0斑块
和血液的易损性与炎症反应的关系说明稳定斑块应从整体出
发 o应将抗炎治疗 k清热解毒 !补益 l引入中医的治则中 o对机
体进行全面调节 o恢复阴阳平衡 o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 ∀
2q3 引进现代中药药理知识 !扩大辨证选药思路
辨病与辨证相结合选药 o即在中医辨证论治指导下 o参
考现代中药药理实验结果选药组方 o即考虑了中医宏观证
型 o也顾及了现代医学的微观辨病的治疗 o临床取得了很好
的效果 ∀ „≥的防治可借鉴这种思路 ∀ „≥是由多种致病因
子与脉络壁搏结而产生的一种病理产物 o而斑块破损或脱落
形成血栓又是一种新的致病因子 o是导致许多疾病的根源 ∀
现代研究已经证实不稳定斑块形成的主要机制是斑块的炎
症反应 !细胞外基质的重塑 !脂质核心较大 v个重要因素 ∀
通过对它们的干预 o如通过抗炎因子和免疫抑制可减少炎性
细胞的浸润 o抑制炎性细胞的活化 o从而抑制一些基质溶解
酶的分泌和激活 o对细胞外基质的降解和血管平滑肌细胞的
#w|#
第 vu卷第 u期
ussz年 t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Χηινα ϑουρναλοφ Χηινεσε Ματερια Μεδιχα
∂ ²¯qvuo Œ¶¶∏¨ u
¤±∏¤µ¼o ussz
死亡起一定的抑制作用 ~通过调节基质金属蛋白酶的活性 o
保持金属蛋白酶和金属蛋白酶抑制剂的平衡 o从而保持细胞
外基质的平衡 ~通过降低斑块内脂质或使胆固醇脂转变为胆
固醇结晶 o减小纤维帽承受的压力等方法可起到稳定斑块的
作用 ∀中医药在长期的应用和研究过程中 o已经发现了很多
具有抑制炎性细胞黏附 !激活 !降低血脂 !维持血管内膜功
能 !抑制平滑肌细胞凋亡和基质降解等药理作用的中药及其
有效成分 ∀如果将中医辨证论治指导下的传统组方理论和
针对发病机制的对病治疗相结合 o充分发挥中药多靶点 !多
途径整体调节的优势 o可能将为中医药稳定斑块 !防治缺血
性中风 !冠心病及血管性痴呆等疾病开辟一条新途径 ∀
2q4 /治未病 o防传变 0 o开创治疗 „≥的新途径
„≥易损斑块的形成 !发展是一个渐进过程 o当尚未发展
到相应器官缺血性损害时 o几乎无证可辨 ∀但斑块突然破裂
诱发血栓形成导致的各种心脑血管病变又是一个速发事件 ∀
阻止无症状病变向速发事件的转变关键在于易损患者的鉴
别诊断和治疗 o将疾病消灭在萌芽状态 ∀在这一阶段的防
治 o是一个较为薄弱的环节 ∀因此广大学者应挖掘中医古代
/治未病 0的理论 ≈ts  ∀在 /治未病 0的学说里 o包括有邪已侵
入人体 o症状比较隐匿 o病人无明显感觉的疾病 o其理论在
5内经 6已有论述 o张仲景又作过发挥 o可以指导认识目前尚
未出现临床症状的 „≥病变 ∀另外还可挖掘古代的诊断方
法 o如舌诊 !手珍 !耳诊 !目诊 !腹诊等经验 o对无症状 „≥易
损患者的鉴别诊断和治疗会有很大的帮助 ∀
2q5 从多种治疗方法的比较研究入手 o探讨中医防治 „≥易
损斑块的新理论
中医药在 „≥的防治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o由于对 „≥
发病机制认识的不一致 o治则和方药多种多样 ∀抗 „≥研究
和应用多集中在活血化瘀 !补益肝肾 !益气健脾 !理气活血 !
去瘀化痰等方面 o流于简单的单一治法的临床疗效观察 k血
脂高低 l∀虽然临床和实验研究皆报道各自的治疗降脂效果
显著 o但由于重复性差 o缺乏科学的数字和对照研究 o方剂的
有效性大多得不到广泛的认可 ∀更由于中药的多效性 o同一
味中药在不同使用者可能被赋予不同的作用 o缺乏统一的指
导原则 o治疗的科学性受到质疑 ∀究竟哪种治则和方药最
优 o有待科学的验证 ∀辨证分型和对证治疗是中医的精髓 o
但辨证的准确性与医生的经验和认识水平密切相关 o因而有
一定的主观成分在干扰方药的选择 ∀而采用多种疗法的比
较研究虽然不尽完善 o但至少开拓了研究思路 o避免了个人
经验主义 o对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开展 /以方测证 0的较深
层次研究 o可能会发现最佳治则和方药 o为中医药防治易损
斑块的形成及其并发症发生开拓新的思路 ∀
2q6 建立易损斑块动物模型 o评定中药的稳定斑块作用
易损斑块是动脉粥样硬化发展演变到一定阶段形成的
病理产物 o是指纤维帽薄 !脂质核大 !炎性反应活跃和易于发
生血栓形成 !迅速进展为罪恶斑块的粥样病变 ∀易损斑块作
为 „≥防治的主要目标 o仅仅靠血脂高低 !斑块大小 !平滑肌
细胞增殖程度来评价中药的抗 „≥作用的动物模型已显不
足 ∀建立合适的用于评价中药抗易损斑块作用的动物模型
是研究中药抗 „≥不可缺少的工具 ∀由于易损斑块具有粥
样硬化斑块的特定性 o建立在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的易损斑
块是动物模型的基本要求 ∀评价指标也应从单纯降脂转移
到降脂 !抗炎 !抑制细胞凋亡和基质降解有关的多种因子的
检测 o斑块结构的分析应以与斑块的稳定性有关的成分如胶
元的分布 !炎性细胞的多少 !脂质核构成 !新生血管的增殖以
及平滑肌细胞的多少为主 o而不是以斑块的大小为标准 ∀
≈参考文献  
≈t  成绍武 o葛金文 q中医对动脉粥样硬化的认识及防治研究进
展 ≈ q湖南中医药导报 oussvo|kzl}yyq
≈u  范砚超 o张国平 o唐 明 q从毒论治动脉粥样硬化初探 ≈ q山
东中医杂志 ousswouvkxl}uytq
≈v  张晓东 o姚映芷 q冠心病心绞痛中医病机及治法研究概述
≈ q吉林中医药 oussxouxkvl}xyq
≈w  窦维华 o陈尚杰 q活血化瘀中药抗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
≈ q江苏中医药 ousswouxktl}x|q
≈x  范秀珍 o胡维诚 q清热解毒类中药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机制
的研究进展 ≈ q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ousswotukul}uwzq
≈y  刘春玲 o唐蜀华 q中医药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实验研究进展
≈ q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oussxovkyl}xt|q
≈z  夏效东 o凌文华 q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的研究现状 ≈ q
中国心血管杂志 oussxotskul}tv|q
≈{  …∏µ®¨ „ °o Ž²¯²§ª¬¨ ƒ ⁄o ƒ¤µ¥ „o ·¨¤¯q ‹ ¤¨¯ §¨ ³¯¤´ ∏¨ µ∏³2
·∏µ¨¶¤±§¶∏§§¨ ± ¦²µ²±¤µ¼ §¨ ¤·«} ∞√¬§¨ ±¦¨ ·«¤·¶∏¥¦¯¬±¬¦¤¯ µ∏³2
·∏µ¨ «¤¶¤ µ²¯¨ ¬± ³¯¤´ ∏¨ ³µ²ªµ¨¶¶¬²±≈  q ≤¬µ¦∏¯¤·¬²±o ussto
tsv}|vwq
≈|  吴惠玲 o何国祥 q/从易损斑块到易损患者 0的新概念 ≈ q临
床心血管病杂志 oussxoutkwl}uxwq
≈ts  李秀玉 q论无症状疾病的辨证施治 ≈ q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
志 ot|||oxk|l}vsq
Στατυσανδ συγγεστιονσαβουτ αντι2ατηεροσχλεροσισ βψ τραδιτιοναλΧηινεσε µ εδιχινε
Š˜’ ¬2¯¬o • „‘Š ¬¨
ktq ÷¬¼∏¤± ‹²¶³¬·¤¯o ≤«¬±¤„¦¤§¨ °¼ ²©≤«¬± ¶¨¨  §¨¬¦¤¯ ≥¦¬¨±¦¨¶o … ¬¨­¬±ªtsss|to ≤«¬±¤~
uq Š∏¤±ªj¤±° ±¨ ‹ ²¶³¬·¤¯o ≤«¬±¤„¦¤§¨ °¼ ²©≤«¬± ¶¨¨  §¨¬¦¤¯ ≥¦¬¨±¦¨¶o … ¬¨­¬±ªtsssxvo ≤«¬±¤l
#x|#
第 vu卷第 u期
ussz年 t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Χηινα ϑουρναλοφ Χηινεσε Ματερια Μεδιχα
∂ ²¯qvuo Œ¶¶∏¨ u
¤±∏¤µ¼o ussz
[ Αβστραχτ] ׫¨ ¯¨ ¤§¬±ª¦¤∏¶¨¶²©°²µ¥¬¯¬·¼ ¤±§°²µ·¤¯¬·¼ ¬¶³¯¤´ ∏¨ µ¨²¶¬²± ²µµ¤³·∏µ¨ ¤±§·«µ²°¥²ª¨ ± ¶¨¬¶o ¤¯·«²∏ª«¤·«¨ µ²¶¦¯ 2¨
µ²¶¬¶¬¶¦²°°²± ³¤·«²¯²ª¬¦¥¤¶¬¶²©¥²·««¨ ¤µ·¤·¤¦®¤±§¶·µ²®¨ q ° ¤¯´ ∏¨ 2¶·¤¥¬¯¬½¬±ª²µµ∏³·∏µ¨2³µ¨√ ±¨·¬±ª¬¶°²µ¨ ¬°³²µ·¤±··«¤± ³¯¤´ ∏¨
ªµ²º·«2¬±«¬¥¬·¬±ªq Œ± ·«¬¶³¤³¨ µo¶·¤·∏¶²©¦¯¬±¬¦¤¯ ¤±§ ¬¨³¨ µ¬° ±¨·¤¯ µ¨¶¨¤µ¦«²± ¤·«¨ µ²¶¦¯ µ¨²¶¬¶²± ·µ¤§¬·¬²±¤¯ ≤«¬± ¶¨¨ ° §¨¬¦¬±¨k×≤ l
º µ¨¨ µ¨√¬¨º §¨¤±§¶«²µ·¦²°¬±ª¬¶¤±¤¯¼¶¬½¨ §q „±§·«¨ ± ¶¬¬¶∏ªª¨ ¶·¬²±¶¤¥²∏·«²º ·²¦²±¥¬±¨×≤ º¬·«°²§¨ µ± ¤¦«¬√ °¨ ±¨·¶·² ¬¨³¯²µ¨
°²µ¨ ©¨©¨¦·¬√¨³¯¤´ ∏¨ 2¶·¤¥¬¯¬½¬±ª·µ¨¤·° ±¨·¤±§° §¨¬¦¬±¨¤µ¨ ¨¯∏¦¬§¤·¨§q
[ Κεψ ωορδσ] ¤·«¨ µ²¶¦¯ µ¨²¶¬¶~ √∏¯± µ¨¤¥¯¨³¯¤´ ∏¨ ~ ³¯¤´ ∏¨ 2¶·¤¥¯¬¯¬½¬±ª~ ¶∏ªª¨ ¶·¬²±¶
≈责任编辑 刘  
≈收稿日期   ussy2sz2uv
≈基金项目   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 ksyŽ…vyss{sl
≈通讯作者   3 陈卫平 oר¯}ksuxl{x{tt|uvotv|xtsvvys|o
∞2°¤¬¯}º³ussutuvƒ ¶²«∏q¦²°
药物代谢酶在中药配伍研究中的作用
陈卫平 3 o毕 蕾
k南京中医药大学 基础医学院 o江苏 南京 utsswyl
≈摘要   针对中药现代化研究中难点之一的配伍问题 o分析了中药配伍在复方研究中的地位及其研究现状和
亟待解决的问题 ~阐述了药物代谢酶细胞色素 °wxsk≤≠ °wxsl在药物配伍的复杂相互作用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提出
了采用 ≤²¦®·¤¬¯探针药物法研究中药不同配伍对 ≤≠ °wxs药物代谢酶活性影响 o构建中药配伍研究模式的设想 o以
冀使中药配伍研究得到新的发现和取得突破性进展 ∀
≈关键词   细胞色素 °wxs~中药配伍 ~研究模式
≈中图分类号   • u{wqt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tsst2xvsukusszlsu2ss|y2sv
中医用药 o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 !从低级到高级 !从单方
到复方的发展过程 ∀目前 o复方已是中药临床应用的主要形
式 ∀众多的中药复方虽然临床疗效确切 o但长期临床应用是
按中医理论和经验用药的 o对其作用机制的内涵以及与物质
基础的关系 o尤其是从药代动力学角度进行研究 o得到国际
医药学术界的理解和认同还有相当距离 o这也影响了中药走
向世界 ≈t  ∀多年来 o人们一直致力于阐明中药作用的内涵 o
研究它作用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 o但迄今仍难以完整地提
供其疗效的现代科学依据 o包括中药及成份间的相互作用 !
变化规律及与药效学之间的内在联系等 ≈u  ∀
1 配伍是中药的特色和优势
实际上 o复方的核心就是药物之间的配伍 o中药复方独
特的配伍规律和效用的优势已为长期的临床实践所证实 ∀
要阐明复方的作用机制 o必先探究其配伍规律 ∀作为中药理
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o配伍理论对中药的临床应用有重要的
指导意义 o也是中药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 ≈v  ∀中药的配伍决
不是药物之间的简单相加 o配伍用药的恰当与否 o直接影响
着治疗效果 ∀配伍规律中体现了中医基本理论和整体观念 !
辨证论治的特色思想 ~体现了中药的基本理论 o其中涵盖了
药物的性味 !归经 !升降浮沉 !毒性等方面的内容 ~体现了中
医临床各科的治疗大法和用药原则 ~体现了中药用法 !用量 !
制剂等用药法度 ≈w2y  ∀配伍是中药的特色和优势 ∀因此 o探
究中药配伍的变化规律及内在联系 o对阐明复方的作用机制
及其科学内涵是必不可少的 ∀
5神农本草经 #序录 6中将单味药应用和用药后观察到
的药物之间相互作用 !相互影响的临床效应总结为单行 !相
须 !相使 !相恶 !相畏 !相杀 !相反 z个方面 o称为 /七情 0 ∀
/七情 0作为对中药配伍关系的总结和对临床药物使用指导
发挥了重要和积极的作用 ∀应当说 5本经 6关于药物配伍理
论的框架是相当完备的 o它清楚的表达了中药配伍后药效和
毒性的增减变化 o可以归纳为 }充分利用相须 !相使 o发挥协
同作用 o提高疗效 ~利用相畏相杀制其毒性作用 o保证安全用
药 ~避免相恶 !相反以免影响药效或产生不良反应 ≈z  ∀可见 o
中药配伍的目的就是增效减毒 ∀
2 药物代谢酶是药物相互作用的主要机制
配伍使用时不同中药的众多成份间构成了复杂的相互
作用体系 o这些相互作用是复方整体效应的重要基础 o但其
解释即十分困难 ∀研究表明药物代谢可以显著改变药物的
药理活性 o诱导和抑制药物代谢酶是药物相互作用的主要机
制 ∀药物在机体内的生物转化主要由肝细胞内滑面内质网
上的肝药酶催化 o其中的细胞色素 °wxsk≤≠ °wxsl同工酶是
#y|#
第 vu卷第 u期
ussz年 t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Χηινα ϑουρναλοφ Χηινεσε Ματερια Μεδιχα
∂ ²¯qvuo Œ¶¶∏¨ u
¤±∏¤µ¼o uss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