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薯蓣皂苷元和黄山药总皂苷抗高脂血症作用比较
马海英u o赵志涛u o王丽娟t o王 岩t o周秋丽u o王本祥t
kt q长春中医学院 新药研究中心 o吉林 长春 tvssut ~
u q白求恩医科大学 生物工程研究所 o吉林 长春 tvssutl
≈摘要 目的 }比较黄山药总皂苷k×≥⁄°l和薯蓣皂苷元k⁄¬²l抗高脂血症及对胆固醇吸收的抑制作用 ∀方
法 }在形成高胆固醇动物模型同时或之后¬ª或¬³给予 ×≥⁄°和 ⁄¬²o以血清总胆固醇含量评价 ×≥⁄°和 ⁄¬²对高脂
血症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将 ×≥⁄°或 ⁄¬²与胆固醇及离体猪胆汁温孵形成微胶粒 o以未形成微胶粒的游离胆固醇
含量评价 ×≥⁄°与 ⁄¬²抑制胆固醇吸收作用 ∀结果 }给小鼠 ¬ª ×≥⁄°和 ⁄¬²o⁄¬²对高脂血症有明显预防和治疗作
用 o而 ×≥⁄°只有大剂量才有一定预防作用 ∀小鼠¬³给予 ⁄¬²仍然有效 o×≥⁄°无效 ∀大鼠¬ª ⁄¬²的预防效果明显
优于 ×≥⁄° ∀ ⁄¬²体外抑制胆固醇微胶粒形成作用明显强于 ×≥⁄° ∀结论 }⁄¬²抗高脂血症作用优于 ×≥⁄° o可能与
其抑制胆固醇微胶粒形成和吸收抑制有关系 ∀
≈关键词 黄山药总皂苷 ~薯蓣皂苷元 ~胆固醇 ~高胆固醇血症 ~胆固醇微胶粒
≈中图分类号 u{x qx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tsst2xvsukussulsz2sxu{2sw
地奥心血康胶囊是以薯蓣科植物黄山药
∆ιοσχορεα πατηαιχα °µ¤¬± ·¨
∏µ®¬¯¯ 的根茎提取物
) ) ) 黄山药总皂苷 k·²·¤¯ ¶¤³²±¬± ²© ∆ιοσχορεα
πατηαιχα o×≥⁄°l为原料药的治疗高脂血症和冠心病
的中成药 ∀我们对 ×≥⁄°肠内菌代谢研究表明 o×≥2
⁄°可以被人和大鼠肠内菌代谢转化为多种代谢产
物 ~通过薄层色谱和电喷雾质谱分析发现 o×≥⁄°经
口服后的诸多代谢产物中能够被吸收入血并达到一
定血药浓度的化学成分是薯蓣皂苷元k§¬²¶ª¨ ±¬±o
⁄¬²lk待发表l ∀本文比较了 ×≥⁄°和 ⁄¬²对实验性
高胆固醇血症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
1 材料与方法
1 q1 材料
1 q1 q1 药品与试剂 地奥心血康胶囊k黄山药总皂
苷l购于中国科学院成都地奥制药公司 ~薯蓣皂苷元
k薯蓣皂素l为湖南激素有限公司洪江分公司产品 ~
普拉固购于中美上海施贵宝制药有限公司 ~肌醇烟
酸酯片为上海延安制药厂产品 ~胆固醇由上海新兴
化工试剂研究所提供 ~安妥明为北京制药厂产品 ~丙
基硫氧嘧啶由第二军医大学朝晖制药厂提供 ~酶法
测定胆固醇试剂由上海长征医学科学有限公司提
≈收稿日期 usst2tu2us
≈基金项目 卫生部基金资助项目k|{2u2t|sl
≈通讯作者 电话 }kswvtlxxwt{z{ 传真 }kswvtlxxwt{z{
∞2°¤¬¯}¦¦·¦°º¥¬ ³∏¥¯ ¬¦q¦¦q¬q¦±
供 ~其它试剂均为分析纯 ∀
1 q1 q2 仪器 生化自动分析仪 o美国 ∞±¦²µ¨ 公司 ~
岛津 ∂2tyst°≤ 型紫外2可见分光光度计 ∀
1 q1 q3 动物 昆明种小鼠 o体重 t{ ∗ uv ªoα ⎯ 各
半 ~• ¬¶·¤µ大鼠 o⎯ o体重 uxs ∗ vss ªo均由白求恩医
科大学实验动物部提供 ∀
1 q2 方法
1 q2 q1 小鼠高胆固醇血症模型k预防给药l 小鼠
随机分为 tt组 o除第 t组喂饲普通饲料外 o第 u ∗ tt
组均喂饲高脂饲料k在普通饲料中加入 t h胆固醇 !
ts h猪油和 s qv h胆酸l≈t o同时¬ª或¬³给药 o药品
以生理盐水制成溶液或混悬液 ∀当 y oz ots ott组¬³
k体积为 s qt °#kts ªlp tl给药时 o其他各组¬³同
体积生理盐水 ~当其他各组¬ªk体积为 s qu °#kts
ªlp tl给药时 oy oz ots ott组¬ª同体积生理盐水 o共
给药 z §∀于给药后第 {天摘除眼球取血 ovz ε 温
孵 t «ov sss µ#°¬±p t离心 tx °¬±o取血清 o测定血清
总胆固醇k× ≤«l含量 ∀
1 q2 q2 小鼠高胆固醇血症模型k治疗给药l 小鼠
随机分为 tt组 o造型及给药处理基本同上 o只是各
组饲以高脂饲料 { §后k血中总胆固醇含量明显升
高l给药 o于给药后 { §摘除眼球取血 o测定血清
× ≤«含量 ∀
1 q2 q3 大鼠高胆固醇血症模型k预防给药l 大鼠
随机分为 z组 o第 t组大鼠饲以常规饲料 o其余各组
#{ux#
第 uz卷第 z期
ussu年 z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Χηινα ϑουρναλ οφ Χηινεσε Ματερια Μεδιχα
∂ ²¯ quz o²qz
∏¯¼ oussu
饲以高胆固醇饲料kt h胆固醇 ots h猪油和 s qu h
丙基硫氧嘧啶l ∀制作模型同时 ot和 u组动物每天
¬ª蒸馏水k¬ª体积 ts °#®ªp tl ov ∗ z组动物每天
¬ª给药 t次 o连续 tw §∀于末次给药k禁食不禁水l
tu «后断头取血 o分离血清 o测定血清 × ≤«含量 ∀
1 q2 q4 离体胆固醇微胶粒形成实验≈u 在 {组 ts
°离心管内分别加入 s qsy °新鲜猪胆汁 o除第 t
组作为胆汁空白管外 o其余 z组分别加入 u qx °ª胆
固醇及不同剂量 ×≥⁄°和 ⁄¬²∀待样品与胆固醇和
胆汁充分混合之后 o加入x qs °磷酸盐缓冲液
ktss °°²¯ qp t o³ y qu l o在 v{ ε 水浴振荡器
中反应 t«ots sss µ#°¬±p t离心 vs °¬±o小心倾去上
清液 o沉淀充分沥干k注意不要有水分l o加入 u °
无水乙醇溶解 o移至玻璃试管内 o采用高铁2硫酸显
色法≈v 测定沉淀中游离胆固醇含量 o以加入系统的
总胆固醇量减去沉淀中游离胆固醇量 o即为胆固醇
微胶粒含量 ∀
1 q2 q5 数据处理 结果以 ξ ? σ表示 o组间差异用
双侧 τ检验 ∀
2 结果
2 q1 ×≥⁄°和 ⁄¬²对小鼠实验性高胆固醇血症的预
防作用
小鼠随机分为 tt组 o分组 !给药途径 !给药剂量
及各组实际测定样本数k νl见表 t ∀结果表明 o给小
鼠¬ª×≥⁄°kwss ouss °ª#®ªp tl和 ⁄¬²ktys o{s °ª#
®ªp tl时 o⁄¬²对小鼠高胆固醇血症有明显预防作
用 o而 ×≥⁄°只有大剂量才有一定预防作用 ∀¬³给
药时 o⁄¬²kws ous °ª#®ªp tl仍然有效 o但 ×≥⁄°无效
k表 tl ∀
表 t ×≥⁄°和 ⁄¬²对高胆固醇血症小鼠
血清总胆固醇升高的预防作用k ξ ? σl
分组 剂量r°ª q®ªp t ν × ≤«含量r°°²¯#p t
t 对照组 ¬ª 生理盐水 tv u qux ? s qxwvl
u 胆固醇组 ¬ª 生理盐水 ts | qvw ? t q|w
v 胆固醇 n普拉固 ¬ª y ts y qx| ? t quvul
w 胆固醇 n ×≥⁄° ¬ª uss tv z q{u ? u qt{
x 胆固醇 n ×≥⁄° ¬ª wss ts z qzv ? t qu{tl
y 胆固醇 n ×≥⁄° ¬³ xs tu { qux ? t qux
z 胆固醇 n ×≥⁄° ¬³ tss tt z q|u ? t quy
{ 胆固醇 n ⁄¬² ¬ª {s ts y qwy ? t quyvl
| 胆固醇 n ⁄¬² ¬ª tys tt y qyx ? t qswvl
ts 胆固醇 n ⁄¬² ¬³ us tv z qv{ ? t qszul
tt 胆固醇 n ⁄¬² ¬³ ws tu { qts ? s qyxtl
注 }与胆固醇组比较 tl Π s .sx u) Π s .st v) Π s qsstk表
u同l
2 q2 ×≥⁄°和 ⁄¬²对小鼠实验性高胆固醇血症的治
疗作用
小鼠随机分为 tt组 o分组 !给药途径 !给药剂量
及各组实际测定样本数见表 u ∀结果 o给小鼠¬ª ⁄¬²
ktys o{s °ª#®ªp tl 对高胆固醇血症有明显治疗作
用 o其它各组无效k表 ul ∀
表 u ×≥⁄°和 ⁄¬²对高胆固醇血症小鼠
血清总胆固醇升高的治疗作用k ξ ? σl
分组 剂量r°ª#®ªp t ν × ≤«含量r°°²¯#p t
t 对照组 ¬ª 生理盐水 tu u qu{ ? s qzuvl
u 胆固醇组 ¬ª 生理盐水 ts | qtz ? u q{s
v 胆固醇 n普拉固 ¬ª y { { q{x ? u qtw
w 胆固醇 n ×≥⁄° ¬ª uss { | qus ? u qss
x 胆固醇 n ×≥⁄° ¬ª wss tu z q|{ ? u q{s
y 胆固醇 n ×≥⁄° ¬³ xs tt z qyv ? u q{x
z 胆固醇 n ×≥⁄° ¬³ tss tt y q|{ ? u qwz
{ 胆固醇 n ⁄¬² ¬ª {s tt y q{z ? t q{vtl
| 胆固醇 n ⁄¬² ¬ª tys ts x quz ? t qyzul
ts 胆固醇 n ⁄¬² ¬³ us { z qzy ? t qus
tt 胆固醇 n ⁄¬² ¬³ ws tt z qyw ? t qvu
2 q3 ×≥⁄°和 ⁄¬²对大鼠高胆固醇血症的预防作用
大鼠随机分为 z组 o分组 !给药剂量及实际测定
样本数见表 v ∀结果表明 o给大鼠¬ª⁄¬²和 ×≥⁄°均
能明显改善喂饲胆固醇引起的大鼠高脂血症 o但 ⁄¬²
kuss °ª#®ªp tl预防大鼠高胆固醇血症的效果明显
优于 ×≥⁄°kuss owss °ª#®ªp tl o见表 v ∀
表 v ×≥⁄°和 ⁄¬²对高胆固醇血症大鼠血清
总胆固醇升高的预防作用k ξ ? σl
分组
剂量r
°ª#®ªp t
ν 体重增长rª
× ≤«含量r
°°²¯#p t
t 对照组 蒸馏水 ts vs qu ? tx qx t qwv ? s quyvl
u 胆固醇组 蒸馏水 ts vw qs ? | qx y qvu ? t q{w
v 胆固醇 n烟酸肌醇酯 yss { wt qw ? t| q{ x qty ? u qvu
w 胆固醇 n ×≥⁄° uss | vy qv ? tt qt w qut ? s qzuul
x 胆固醇 n ×≥⁄° wss ts v| qs ? tw q| w qzy ? t qvytl
y 胆固醇 n ⁄¬² tss ts u{ qv ? tu qx w qvw ? s q{sul
z 胆固醇 n ⁄¬² uss | vy qx ? ty qs v quv ? s q{uvl
注 }≠ 与胆固醇组比较 tl Π s .sx u) Π s .st v) Π s qsst
胆固醇 n ×≥⁄° uss °ª#®ªp t组与胆固醇 n ⁄¬² uss °ª#®ªp t组
比 Π s qsx ≈ 胆固醇 n ×≥⁄° wss °ª#®ªp t组与胆固醇 n ⁄¬²
uss °ª#®ªp t组比 Π s qst
2 q4 ×≥⁄°和 ⁄¬²离体对胆固醇微胶粒形成的影响
结果表明 o当反应系统中只有胆固醇和胆汁存
在时 o有 s q{y°ª的胆固醇微胶粒形成 o悬浮在上清
中与未形成微胶粒胆固醇分离开 ∀如果在反应系统
中加入 ×≥⁄°或 ⁄¬²时可以看到 ⁄¬²kys ∗ uws Λª#
#|ux#
第 uz卷第 z期
ussu年 z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Χηινα ϑουρναλ οφ Χηινεσε Ματερια Μεδιχα
∂ ²¯ quz o²qz
∏¯¼ oussu
°p tl几乎完全抑制胆固醇微胶粒的形成 o其抑制
率为 |{ q{ h ∀ ×≥⁄°随浓度的提高抑制胆固醇微胶
粒形成能力逐渐加强 o其最高抑制率 kuws Λª#
°p tl为 {s qu h k表 wl ∀
上述结果表明 o⁄¬²在肠道中抑制胆固醇微胶粒
形成的作用强度明显高于 ×≥⁄° ∀
表 w ×≥⁄°和 ⁄¬²离体对胆固醇微胶粒形成的抑制作用
分组r °ª#®ªp t 胆固醇微胶粒r °ª 抑制率r h
胆固醇 s q{y
×≥⁄° n胆固醇
ys s qxz vv qz
tus s qwu xt qu
uws s qtz {s qu
⁄¬²n胆固醇
ys s qst |{ q{
tus s qst |{ q{
uws s qst |{ q{
3 讨论
天然化合物 o特别是甾体化合物具有降血脂作
用已有许多报道 ∀以黄山药总皂苷研制的中成药地
奥心血康胶囊用于治疗高脂血症和冠心病 o但其有
效成分和作用机制目前尚不清楚 ∀我们对黄山药总
皂苷k×≥⁄°l肠内菌代谢研究证明 o由数 ts 种皂苷
组成的 ×≥⁄°经大鼠或人肠内菌代谢后产生一系列
代谢产物 o其最终代谢产物为 ⁄¬²∀用电喷雾质谱
k∞≥2 ≥l检测表明 o×≥⁄°经口服后真正吸收入血
并达到一定血药浓度的成分是 ⁄¬²∀这一出乎意料
之外的实验结果促使我们想到 o是否 ⁄¬²才是地奥
心血康胶囊的真正有效成分 ∀于是我们比较了 ⁄¬²
和 ×≥⁄°抗高胆固醇血症的药理作用 ∀结果表明 o
给小鼠灌胃 ×≥⁄°和 ⁄¬²时 o⁄¬²对小鼠高胆固醇血
症有明显预防和治疗作用 o×≥⁄°仅在大剂量时才
有一定预防作用 ∀腹腔给予 ⁄¬²仍然有明显的预防
作用 o而 ×≥⁄°无效 ∀在大鼠实验中 o尽管灌胃给予
×≥⁄°和 ⁄¬²对喂饲高胆固醇饲料引起的大鼠高胆
固醇血症都表现出较好的预防效果 o但我们发现 ⁄¬²
给药的绝对剂量kuss °ª#®ªp tl仅为 ×≥⁄°kwss °ª
#®ªp tl tru时 o其抗高胆固醇血症的作用仍明显优
于 ×≥⁄°k Π s qstl ∀这些结果表明 o黄山药总皂苷
k地奥心血康胶囊内容物l抗高胆固醇血症的真正有
效成分是其代谢产物薯蓣皂苷元 ∀可以预期 o在未
来预防和治疗高胆固醇血症的临床应用研究中 o与
黄山药总皂苷比较 o薯蓣皂苷元可能具有用量小 o疗
效好的特点和优势 ∀
有关 ⁄¬²抑制胆固醇吸收和治疗高胆固醇血症
作用前人已有报道≈w ox ∀我们的研究表明 o⁄¬²治疗
高胆固醇血症时灌胃给药效果明显优于注射给药 o
预防效果明显优于治疗效果 o提示 ⁄¬²作用位点可
能主要在肠道 o通过抑制肠道胆固醇吸收达到预防
和治疗高胆固醇血症 ∀为了检验上述推测是否正
确 o我们首先观察了 ⁄¬²和 ×≥⁄°离体对胆固醇微
胶粒形成的影响 o发现 ⁄¬²几乎完全阻止外源性胆
固醇在天然胆汁作用下形成微胶粒k抑制率为
|{ q{ h ol o×≥⁄°也有相同的作用 o但作用强度明显
低于 ⁄¬²k表 wl ∀我们也曾比较 ×≥⁄°和 ⁄¬²在大鼠
肠道内的吸收情况 o发现直接灌服只有 ys h ×≥⁄°
被肠道吸收 o而在同样时间内 |z h ⁄¬²可直接被肠
道吸收k资料未附l ∀上述结果证实了我们关于 ⁄¬²
预防和治疗高胆固醇血症作用机制的推测 o即 }由于
⁄¬²的极性和空间结构与胆固醇极为相似 o所以在肠
道中可以同胆固醇一样在胆汁酸作用下分散成 ⁄¬²
微胶粒直接被肠黏膜吸收 ∀当 ⁄¬²与胆固醇同时存
在时 o⁄¬²竞争性与胆汁酸作用从而抑制胆固醇的吸
收 ∀至于肠道对 ×≥⁄°的吸收 o尽管我们不能完全
排除 ×≥⁄°可能有其它途径直接被肠黏膜吸收 o但
由于 ×≥⁄°在肠道中很容易被肠内菌代谢为 ⁄¬²o
⁄¬²又极易被肠黏膜吸收 o所以 ×≥⁄°通过肠内菌代
谢成 ⁄¬²吸收入血可能是口服 ×≥⁄°吸收的主要途
径 ∀这也可能是到目前为止我们在大鼠血 !尿以及
人尿中只检测到 ⁄¬²而没有检测到 ×≥⁄°及中间代
谢产物的原因之一 ∀
关于 ⁄¬²抑制胆固醇吸收更深入的作用机制及
其对胆固醇合成和对心血管系统功能的影响 o有待
深入研究 ∀
≈参考文献
≈t 李仪奎 q中药药理实验方法学 q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o
t||t qwst q
≈u ¤¯¬±²º o°«¼¯ ¬¯¶ ¦¤∏ª«¯¬± ⁄q°µ¨√ ±¨·¬²± ²© ¼³¨µ¦2
«²¯ ¶¨·¨µ²¯¨°¬¤¬± ²±®¨ ¼¶ k ¤¦¤¦¤ ©¤¶¦¬¦∏¯¤µ¬¶l ¥¼ ⁄¬ª¬·²±¬±q
° ≤ ¬¯± ∏·µot|z{ ovt }{tw q
≈v 徐叔云 q药理实验方法学 q第二版 q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o
t||t qzzt q
≈w ≤¤¼ ±¨ oƒ µ¨§¬±¤±§¬∞ ≥ oµ¨¶¨ ¬¯± ∞ o ·¨¤¯ q ≥·∏§¬¨¶²± ·«¨
⁄¬¶³²¶¬·¬²± ²© ⁄¬²¶ª¨ ±¬± ¬± ¤·¶o ⁄²ª¶o ²±®¨ ¼¶ ¤±§ ¤±q
·«¨µ²¶¦¯ µ¨²¶¬¶ot|z| ovv }zt q
≈x ¤ª∏±¤ o ²°¦½2°∏¼²∏ o ° ±¨¤ o ·¨¤¯ q ∞©©¨ ¦·²© ⁄¬²¶ª¨ ±¬±
²± ≤«¯ ¶¨·¨µ²¯ ·¨¤¥²¯¬¶° q ·«¨µ²¶¦¯ µ¨ ¶¨ot|yu ou }wx| q
#svx#
第 uz卷第 z期
ussu年 z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Χηινα ϑουρναλ οφ Χηινεσε Ματερια Μεδιχα
∂ ²¯ quz o²qz
∏¯¼ oussu
Χοµ παρατιϖε Στυδψ ον Αντι2Ηψπερχηολεστερολεµια Αχτιϖιτψ οφ ∆ιοσγενιν
ανδ Τοταλ Σαπονιν οφ ∆ιοσχορεα παντηαιχα
¤¬2¼¬±ªu o «¬2·¤²u o • ¬2∏¤±t o • ≠¤±t o
±¬∏2¯¬u o •
¨ ±2¬¬¤±ªt
kt q ¶¨¨¤µ¦« ≤ ±¨·¨µ²© ¨ º ⁄µ∏ªo≤«¤±ª¦«∏± ≤²¯¯¨ ª¨ ²© ×µ¤§¬·¬²±¤¯ ≤«¬±¨ ¶¨ §¨¬¦¬±¨ o≤«¤±ª¦«∏± tvssut o¬¯¬± o≤«¬±¤~
u q±¶·¬·∏·¨ ²©
¬²¯²ª¬¦¤¯ ∞±ª¬±¨ µ¨¬±ª o ²µ°¤±
¨ ·«∏±¨ ±¬√ µ¨¶¬·¼ ²© §¨¬¦¤¯ ≥¦¬¨±¦¨¶o≤«¤±ª¦«∏± tvssut o¬¯¬± o≤«¬±¤l
[ Αβστραχτ] Οβϕεχτιϖε: ײ¦²°³¤µ¨ ·«¨ ¤±·¬2«¼³¨µ¦«²¯ ¶¨·¨µ²¯¨°¬¦¤±§¦«²¯ ¶¨·¨µ²¯ ¤¥¶²µ³·¬²± ¬±«¬¥¬·²µ¼ ¤¦·¬√¬·¬¨¶¥¨·º¨¨ ± ·²·¤¯
¶¤³²±¬± ²© ∆ιοσχορεα παντηαιχα k×≥⁄°l ¤±§§¬²¶ª¨ ±¬± k⁄¬²l q Μετηοδ : ×≥⁄° ¤±§⁄¬² º µ¨¨ ª¬√ ±¨¬ª²µ¬³·² °¬¦¨ ²µµ¤·¶·µ¨¤·¨§º¬·«
¦«²¯ ¶¨·¨µ²¯ ©¨ §¨·² √¨¤¯∏¤·¨ ·«¨¬µ³µ¨√ ±¨·¬√¨¤±§·«¨µ¤³¨ ∏·¬¦ ©¨©¨ ¦·²± «¼³¨µ¦«²¯ ¶¨·¨µ²¯¨°¬¤q ×≥⁄° ²µ⁄¬²¤±§¦«²¯ ¶¨·¨µ²¯ º µ¨¨ °¬¬¨ §
º¬·«³¬ª¥¬¯¨ ·²©²µ° ·«¨ °¬¦¨¯¯¨o·«¨ ± ·«¨ ©µ¨ ¬¨±ª¦«²¯ ¶¨·¨µ²¯ º¤¶§¨·¨¦·¨§·² √¨¤¯∏¤·¨ ¬±«¬¥¬·²µ¼ ©¨©¨ ¦·²©·«¨ ¥²·«¦²°³²∏±§¶²±
¦«²¯ ¶¨·¨µ²¯ ¤¥¶²µ³·¬²± q Ρεσυλτ : ⁄¬² k{s ¤±§ tys °ª# ®ªp tl ¶«²º §¨ ¶¬ª±¬©¬¦¤±·¯¼ ·«¨µ¤³¨ ∏·¬¦¤±§ ³µ¨√ ±¨·¬√¨ ©¨©¨ ¦·²± «¼³¨µ¦2
«²¯ ¶¨·¨µ²¯¨°¬¤¬± °¬¦¨ o º«¬¯¨ ×≥⁄° ¶«²º §¨¤¦¨µ·¤¬± ³µ¨√ ±¨·¬√¨¤¦·¬√¬·¼ ²±¯ ¼ ¤·¤¥¬ª§²¶¨ kwss °ª# ®ªp tl q× «¨ ¬±·µ¤³¨µ¬·²±¨ ¤¯ ¬±2
¨¦·¬²± ²© ⁄¬² kus ¤±§ws °ª#®ªp tl ·² °¬¦¨ ¶∏©©¨ µ¨§©µ²° «¼³¨µ¦«²¯ ¶¨·¨µ²¯¨°¬¤ º¤¶ ©¨©¨ ¦·¬√¨o¥∏·×≥⁄° ¶«²º §¨±² ©¨©¨ ¦·¬√¨q ׫¨
¶¨µ∏° ·²·¤¯ ¦«²¯ ¶¨·¨µ²¯ ¯¨ √¨¯ º¤¶§¨¦µ¨¤¶¨§ º«¨ ± µ¤·¶º µ¨¨ ³µ¨2·µ¨¤·¨§ º¬·« ×≥⁄° kuss ¤±§wss °ª#®ªp t o¬ªl ¤±§ ⁄¬² kuss ¤±§
tss °ª#®ªp t o¬ªl q²º √¨ µ¨o·«¨ «¼³¨µ¦«²¯ ¶¨·¨µ²¯¨°¬¤2³µ¨√ ±¨·¬±ª¤¦·¬√¬·¼ ²© ⁄¬² º¤¶¶·µ²±ª¨µ·«¤±·«¤·²© ×≥⁄° q± ¤§§¬·¬²±o¬±2
«¬¥¬·²µ¼ ©¨©¨ ¦·²© ⁄¬²²±¦«²¯ ¶¨·¨µ²¯ °¬¦¨¯¯¨©²µ°¤·¬²± º¤¶¶·¬¯¯ ¶·µ²±ª¨µ·«¤±·«¤·²© ×≥⁄° qΧονχλυσιον : × «¨ ³µ¨√ ±¨·¬√¨¤±§·«¨µ¤³¨ ∏2
·¬¦¤¦·¬√¬·¼ ²© ⁄¬²¤ª¤¬±¶·«¼³¨µ¦«²¯ ¶¨·¨µ²¯¨°¬¤¬±§∏¶¨§¥¼ ¦«²¯ ¶¨·¨µ²¯ ¬± °¬¦¨ ²µµ¤·¶¬¶¶·µ²±ª¨µ·«¤±·«¤·²© ×≥⁄° q׫¨ ¤±·¬2«¼³¨µ¦2
«²¯ ¶¨·¨µ²¯¨°¬¤ ° ¦¨«¤±¬¶° ²© ⁄¬²¬¶³µ²¥¤¥¯¼ µ¨ ¤¯·¨§ º¬·«¬·¶¦«²¯ ¶¨·¨µ²¯ ¤¥¶²µ³·¬²±¬±«¬¥¬·²µ¼ ¤¦·¬√¬·¼ q
[ Κεψ ωορδσ]·²·¤¯ ¶¤³²±¬± ²© διοσχορεα παντηαιχα k×≥⁄°l ~§¬²¶ª¨ ±¬± ~¦«²¯ ¶¨·¨µ²¯ ~«¼³¨µ¦«²¯ ¶¨·¨µ²¯¨°¬¤~ °¬¦¨¯¯¤µ¦«²¯ ¶¨·¨µ²¯
≈责任编辑 方文贤
滋水降火饮对实验性高血压大鼠淋巴细胞
±ªµ受体 ° 表达的影响
廖圣宝t o丁荣光t o丁丽俐u o刘光伟t
kt q安徽中医学院 o安徽 合肥 uvssv{ ~u q中国科技大学 o安徽 合肥 uvssv{l
≈摘要 目的 }探讨高血压神经免疫调节的内在机制和滋水降火饮作用的可能环节 ∀方法 }采用反转录扩增
k ×2°≤ l技术检测二肾一夹高血压大鼠kut≤2 l±ªµ受体k×2tl° 在淋巴细胞的表达水平的改变及
滋水降火饮的干预作用 ∀结果 }模型对照组大鼠淋巴细胞 ×2t° 表达明显增强 o滋水降火饮组kus ows ª#
®ªp tl对此有抑制作用 ∀结论 }滋水降火饮降低淋巴细胞 ×2t ° 的过度表达 o可能是其发挥神经免疫调节作
用的机理所在 ∀
≈关键词 滋水降火饮 ~±ª受体 ~淋巴细胞 ~ ×2t ° ~ ×2°≤
≈中图分类号 u{x qx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tsst2xvsukussulsz2sxvt2sw
≈收稿日期 usst2tu2t|
≈基金项目 安徽省自然基金资助项目k|{wtwtuzl
≈通讯作者 电话 }ksxxtlu{utssy2us{v ∞2°¤¬¯} ⁄¤¬°¬±¯¬¤²
ut¦±q¦²°
血管紧张素 µk±ªµl是肾素2血管紧张素系统
k ≥l中主要活性肽 o淋巴细胞是免疫系统基本的
功能单位 o已有研究表明高血压存在免疫功能的紊
乱 o且 ±ªµ对淋巴细胞参与的免疫反应有调节作
#tvx#
第 uz卷第 z期
ussu年 z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Χηινα ϑουρναλ οφ Χηινεσε Ματερια Μεδιχα
∂ ²¯ quz o²qz
∏¯¼ ouss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