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草乌肝靶向白蛋白微球的制剂学研究



全 文 :#药剂#
草乌肝靶向白蛋白微球的制剂学研究
黄园 侯世祥 林江宇
k华西医科大学药学院 成都 ytsswtl
摘要 目的 }探索以中药草乌抗肝癌有效成分 ) ) ) 醚溶性生物碱为原料制备肝靶向白蛋白微球的
可行性 ∀方法 }以常温乳化2化学交联法制备微球 o电子扫描显微摄影进行形态研究 o酸性染料比色法测
定包封率 o动态透析法考察体外释药特性 ∀结果 }微球平均粒径 s qtxvΛ° o内载药量为 { qy ∗ | q|Λª#
°ªp t o体外释放特性符合双指数双相动力学模型和单指数加 ‹¬ª∏¦«¬平方根定律 ~室温条件下贮存 v个
月质量稳定 ∀结论 }以中药草乌抗肝癌有效部位为原料制备白蛋白微球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
关键词 草乌抗肝癌有效部位 靶向白蛋白微球 制剂学研究
肝癌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及生命的恶性肿
瘤之一 o由中药领域寻求抗癌药物被认为是抗
癌研究的重要途径 ∀草乌为毛茛科植物北乌头
Αχονιτυ µ κυσνεζοφφιι • ¬¨¦«¥q或其他多种同属
植物的干燥块根≈t  o中医药典籍中有关于其抗
癌活性的记载≈u ∗ w  ∀本试验亦曾初报其抗癌
有效部位浸出 !纯化方法 o有效部位与毒性和抗
癌活性的关系≈x  o证明生草乌确实含有对小鼠
肝癌有明显抑制作用的有效部位 o但抑瘤率随
剂量增加的同时 o也显现了显著的毒性 ∀
靶向给药系统是近年国际药学界广泛关注
的课题 o但多以化学合成药品及天然单一有效
成分为原料药物≈y oz  o迄今有关中药有效部位
靶向给药系统的研究 o尚未见报道 ∀本试验以
草乌抗肝癌有效部位为原料 o牛血清白蛋白微
球为载体 o对草乌肝靶向微球的制备工艺 !形
态 !稳定性 !体外释药等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 o
探索以中药多种有效成分为原料制备靶向给药
系统的可行性 o也为中药靶向给药系统的深入
研究打下基础 ∀
1 实验材料
生草乌为北乌头 Α . κυσνεζοφφιι的块根 o
产地四川 o经华西医科大学药学院生药教研室
王曙副教授鉴定 ∀牛血清白蛋白k…≥„ o电泳
纯l ov ‹2乌头碱k简称v ‹2„¦o中国原子能所提
供l ∀
⁄ys2ƒ型电动搅拌器k杭州仪表厂l o≤ ±2
uxs型超声波处理机k上海超声仪器厂l o≥2wxs
型电子扫描显微镜k日本 o分辨率 ysl o’ ¼¯°³∏¶
光学显微镜和显微摄影仪k日本l oƒ2utsx 型
液体闪烁计数器k国营二六二厂l o≥‹2{{2t型
台式水浴恒温振荡器 k江苏太仓鹿河生化仪器
厂l o˜ ∂2uxs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k岛津l ∀
2 实验内容与结果
2 q1 草乌抗肝癌有效部位的浸出 !纯化及有关
性质测定≈8 
2 q1 q1 工艺流程 取草乌 o粉碎成粗粉 os qu h
盐酸溶液渗漉 o漉液通过树脂柱交换吸附 o乙醚
洗脱 o得乙醚洗脱物k以下简称 „°≤ • l o收率
为kt ? s qtl h ∀
2 q1 q2 有关性质测定结果 „°≤ • 为浅黄色
粉末 o׏≤ 法测得其主要含乌头碱 !新乌头碱
等生物碱 ~酸性染料比色法结果表明 o以药材计
每克药材中总生物碱含量kts ? s qxl °ª~参照
t||x年版5中国药典6有关方法测得每克药材
中酯型生物碱含量为ku qxx ? s qzl °ªk均以乌
头碱计l ~药理学实验结果显示对小鼠肝癌 ‹uu
抑制率为 vv qvv h k给药剂量相当于每公斤体
重 x s °ª药材 l o小鼠 ⁄xs为每公斤体重
t qyw°ª∀以上研究皆表明 o草乌抗癌活性可能
#tvz# 中国中药杂志 t|||年第 uw卷第 tu期
得益于剧毒的酯型生物碱 ∀
2 q2 „°≤ • 肝靶向白蛋白微球制备工艺研究
以微球成型性与粒径分布 !载药量与包封
率为指标 o采用常温乳化2化学交联法制备 o并
对 „°≤ • r…≥„ o水相 ³‹ 及固化剂浓度等影响
因素进行考察 o得优化工艺为 }称取适量
„°≤ • o加 ³‹v 的牛血清白蛋白水液 o慢慢滴
入搅拌的乙醚中 o高速搅拌 o超声均化后 o加入
适量戊二醛 o固化 o放置后离心 o倾去上层油醚
液 o再用乙醚洗涤 o挥尽乙醚 o即得固体浅灰色
的 „°≤ • 白蛋白微球 o收率约 {s h ∀ ׏≤ 考
察≈x 结果表明 o在硅胶 Š板上 o以石油醚2正己
烷2乙酸乙酯2乙醚ktΒwΒu qxΒt o氨水饱和l为展
开剂 o改良碘化铋钾显色 o草乌 „°≤ • 多种可
检出的成分均被包结 o且未发生组成变化k图
tl ∀
2 q3 „°≤ • 肝靶向白蛋白微球制剂学性质考

2 q3 q1 形态学研究 与空白白蛋白微球k以下
简称 „  l相似 o草乌 „°≤ • „  水中分散良
好 o分别制备干燥状态及水化状态样本 o显微拍
照并测定粒径 o结果见表 t ∀电子扫描显微摄
影k图 ul可见微球呈圆球体 o大小均匀 o与空白
微球相比 o表面粗糙 o明显可见药物吸附或镶嵌
于球内 ∀与文献报道单一成分所制微球类似 ∀
说明中药草乌抗肝癌有效部位对白蛋白微球形
态并无特殊影响 ∀
图 t 草乌 „°≤ • 白蛋白微球
制备前后的 ׏≤ 图谱
t q„°≤ • 液 u q乌头碱对照品
v q„°≤ • „  提取液
图 u 草乌 „°≤ • „  电子扫描显微摄影
表 t 草乌 „°≤ • „  的粒径大小及分布
处理方法
粒径分布 h k粒径 Λ°l
s qsvtu s qtux s qut| s qu{t s qvww s qwsyv s qwy| s qxvt s qx|w
平均粒径
ξ ? σoΛ°
干燥状态 s qusxs s qwzus s qt{ys s qs|ys s qsszs s qssxs s qstss s qstus s qsszs s qtxv ? s qtsu
水化 t« s quvus s qv|vs s qtzxs s qts{s s qsvss s qsuvs s qstts s qstxs s qss|s s qtyx ? s qtt|
水化 tu« s qtsys s qu{|s s qutts s qt|zs s qt{ss s qssss s qssws s qssws s qstts s qutv ? s qts|
水化 uw« s qstxs s qsyws s qv{{s s qvzus s qtsss s qsv{s s qssxs s qstus s qssys s quys ? s qsz{
2 q3 q2 载药量及包封率测定 按以上优化工
艺制备 v批微球 o取适量 o酶消解 o碱化后 o氯仿
萃取 o合并氯仿液 o低温挥干 o水液溶解残渣定
容 o即得样品供试液 o取适量 o酸性染料比色法
k本法回收率可达 |{ qwv h ? t qzz h l≈x 测得总
载药量及总包封率 ~另取同量微球 o足够生理盐
水洗去表面药物 o同法测得内载药量及内包封
率 o结果见表 u ∀v批微球的载药量及包封率均
较稳定 o工艺重现性好 ∀
表 u 草乌 „°≤ • „  的载药量与包封率
批号
总载药量
Λª#°ªp t
总包封率
h
内载药量
Λª#°ªp t
内包封率
h
|xtst{ tz qs ut qzt | qz xz qtx
|xtts| tx q{ us q{y { qy xw qvs
|xttut tz qw ut q{s | q| xy qyz
2 q3 q3 体外释药特性考察 以v ‹2 „¦与
„°≤ • 混合制备微球 o采用动态透析系统≈|  o通
#uvz# 中国中药杂志 t|||年第 uw卷第 tu期
过测定不同时间v ‹2„¦的释放情况考察 „°≤ •
的体外释药规律 ∀结果表明 o洗去表面药物的
微球体外释放达平衡约需 |s«o累积释放量达
{s h 以上 o释放规律符合双指数双相动力
学模型 }t p Θ € s qux|v ¬¨³k p s qsxx τl n
s q|ssv ¬¨³k p s qtzsxτl和单指数加 ‹¬ª∏¦«¬平
方根定律 }Θ € s qy|ys n s qstxvτ p s q{yyz ¬¨³
k p s qtzvyτl o其前相 τtru约 v qwx «o后相约
tt| qw«o达到既有冲击量又缓释长效的目的k图
vl ∀
图 v 洗去表面药物后的
v‹2„≤2„°≤ • „  体外释药曲线
2 q3 q4 稳定性试验 参照5中药新药研究指
南6 o结合靶向微球特点 o制备 v批v ‹2„¦2„°≤ •
„  o密封 o室温ktx ∗ ux ε l放置 o分别考察放置
前ks个月l !t个月 !u个月 !v个月微球的大小 !
含量 o结果均未发生明显改变 ∀见表 v ∀另经考
察外观 !形态 !组成 o亦未见明显改变 ∀
表 v 放置不同时间的草乌 „°≤ • „  的
平均粒径及含量稳定性
批号 时间月
平均粒径
ξ ? σoΛ°
内包封率
h
|ysusx s s qtzu ? s qts| w{ qsy
t s qtx| ? s qs|x wz q{v
u s qtzw ? s qtsy xt qyy
v s qtyw ? s qtst xs qz|
|ysusz s s qtyx ? s qtt| xs qxy
t s qtyt ? s qs|| xt qxx
u s qtyv ? s qtsz w| q{v
v s qtzu ? s qs{w w| qux
|ysuts s s qtxw ? s qts{ xu qvz
t s qtyu ? s qttx w| qzy
u s qtxv ? s qtsu xs qzy
v s qtys ? s qttv xt qxy
3 讨论
3 q1 中药微球的粒径及载药量与其靶向性及
实用性具有密切的关系 o因此控制微球的大小
及分布 o提高有效部位的包封率 o是肝靶向制剂
制备工艺研究的重点 ∀迄今尚未见有关这方面
的报道 ∀ „°≤ • 遇热不稳定 o主要有效成分为
生物碱类 o故采用常温乳化2化学交联固化法制
备 o并通过降低水相 ³‹ 等方法增大药物在水中
的溶解度 o按优化工艺制得的微球 o具较好的成
型性 o平均粒径仅 s qtxvΛ° o内载药量为 { qy ∗
| q|Λª#°ªp t o体外释放特性符合双指数双相动
力学模型和单指数加 ‹¬ª∏¦«¬平方根定律 o室温
条件下贮存 v个月质量稳定 o药剂学研究结果
表明 o将中药草乌抗肝癌有效部位制成肝靶向
微球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
3 q2 中药有别于西药之处 o在于复杂成分的综
合疗效 o如何证明复杂成分被微球包结并携带
至靶器官 o如何较恰当地描述其体外释放过程 o
是中药靶向微球质量评价的重点及难点 ∀本试
验采用放射性同位素v ‹ 标记已知有效成分乌
头碱的方法 o以v ‹2„¦为代表 o考察草乌抗肝癌
有效部位体外过程 o虽取得较满意的结果 o但药
物体内过程较复杂 o即使结构相仿亦存在差别 o
因此 o尚需对中药有效部位靶向制剂体内外评
价指标及方法作进一步研究 ∀
4 参考文献
t 王慕邹 o李百龙 o高凤英 1 乌头中主要生物碱的高效液相
色谱测定 1 药学学报 ot|{v ot{k|l }y{|
u 黄永融 1 乌头抗癌研究概述 1 福建中医药 ot||t ouuktl }xw
v 孙学朴 1 乌头注射液投入批量生产 1 新药与临床 ot|{z oy
kul }zw
w 杨仓良 1 毒剧中药古今用 1 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o
t||v1tut
x 黄园 o侯世祥 o谢瑞犀 1 草乌抗肝癌靶向制剂有效部位的
浸出 !纯化与确证 1 中国中药杂志 ot||z ouukttl }yyz
y 魏树礼 o高智慧 o贺师鹏 o等 1 注射用链霉素白蛋白微球的
研究 1 药学学报 ot||s ouxkwl }u{w
z   Š¤¯ ²¯o≤ × ‹∏±ªo⁄ Š ° µ¨µ¬¨·q„±¤¯¼¶¬¶²© „ ¥¯∏°¬± ¬2
¦µ²¶³«¨ µ¨ °µ¨³¤µ¤·¬²± qŒ±·¨µ±¤·¬²±¤¯ ²∏µ±¤¯ ²©°«¤µ°¤¦¨∏·¬¦¶o
t|{w ouuktl }yv
{ 程宇慧 o廖工铁 o侯世祥 o等 1 白蛋白微球作为肝靶向给药
载体的研究 1 药学学报 ot||v ou|ktl }y{
| ≤ ²±¨ ¶o  „ …∏µ·²±o… ‘ ≤µ¤¼ q„ ¥¯∏°¬± ¬¦µ²¶³«¨ µ¨¶¤¶
∂ «¨¬¦¯ ¶¨©²µ·«¨ ≥∏¥¶·¤¬±¨ §¤±§ ≤²±·µ²¯¯¨ § • ¨¯ ¤¨¶¨§²© ⁄²¬2
²µ∏¥¬±q°«¤µ° °«¤µ°¤¦²¯ ot|{| owtktul }{tv
t||{2tt2sy收稿
#vvz# 中国中药杂志 t|||年第 uw卷第 tu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