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10年来我国外用中药致不良反应发病分析



全 文 :#药性理论与临床#
ts年来我国外用中药致不良反应发病分析
王海俊 王学民 乐嘉豫
k上海市皮肤病性病医院 上海 usssxsl
近年来 o中药在治疗中发生不良反应的情
况已经引起重视≈t ∗ w  ∀外用治疗是中医治疗
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o对外用中药及其制剂引
起不良反应的发病情况进行研究 o可以正确认
识不良反应的发生与所接触的中药及其制剂的
关系 o有助于外用中药及其制剂的改进 ∀
1 外用中药及其制剂的不良反应发病情况
经对 t|{x年至 t||y年期间我国国内各类
医学杂志上所报道的有关外用中药及其制剂等
所致人体不良反应的部分文献共 zu篇进行统
计分析 o收录到人体不良反应 wzt例 o涉及 ys
余种药物和剂型 ∀
1 q1 发病类型 在所有患者中 o发病类型明确
者 tu|例 o占 uz qv| h o发病类型不明确者 vwu
例 o占 zu qty h o主要为仅有症状描述而无明确
临床诊断或临床诊断不确切 !不规范 ∀大部分
发病报道对症状 !体征的描述均较具体 o包括无
明确临床诊断者在内的所有报道对临床发病的
归类均能以症状体征或症情发展为依据 o然而
结合实验室诊断的却很少 o只有wu例 o仅占
{ q|u h ∀除过敏性休克外 o多数不良反应均以
皮肤损害为主 o因此根据文献对症情的具体描
述 o参照皮肤科的临床诊断原则 o尚能对发病类
型加以规范 ∀现参考国内主要皮肤科著作对发
病类型加以整理≈x oy  o对类型不明确者重新归
类 o将发病情况加以比较 o并将结果进行卡方检
验 ∀
经整理后发病与原报道明显不同k Π 
s qstl o类型主要有接触性皮炎 !接触性荨麻疹 !
过敏性休克 !剥脱性皮炎和重症多形红斑 ∀其
中接触性皮炎发病例数显著增加k Π s qstl o
且明显多于过敏性休克k Π s qstl o后者与接
触性荨麻疹发病例数相同 ~剥脱性皮炎和重症
多形红斑例数较少 o经确切概率计算法分析与
过敏性休克均无明显差异k Π s qstl ∀整理前
后发病类型情况的变化具体见表 t ∀在接触性
皮炎中 o原发刺激性接触性皮炎 vvs例 o占整理
后接触性皮炎发病数的 zv qst h o变应性接触
性皮炎 {t例 o占 tz q|u h ~临床描述难于区分
的接触性皮炎 wt例 o占 | qsz h o为接触性皮炎
无法归类者 ∀
表 t 中药及其制剂外用致不良反应
原报道及整理后发病例数及其构成
发病类型
原报道
νk h l
整理后
νk h l
接触性皮炎 tt{kux qsxl wxuk|x q|zl
接触性荨麻疹 ykt quzl {kt qzsl
过敏性休克 uks qwul {kt qzsl
剥脱性皮炎 uks qwul uks1wul
重症多形红斑 tks1utl tks1utl
无临床诊断 uxzkxw1xyl sks1ssl
/药疹0 {kt1zsl sks1ssl
过敏性皮炎 !皮肤过敏等 zzkty1vxl sks1ssl
112 致病中药及其制剂 外用所致发病的中
药品种较复杂 o大致有单味药物 !多味药物和外
用制剂 v类 o其中外用制剂又可分为单味或多
味药物的各种自制制剂 !复方成药 o后者还包括
药物保健品≈z o{  ∀单味药物外用所致者 wv例 o
占 |1tv h o其不良反应与药物加工的程序密切
相关 o加工工序较多 !加工程度较高的药物发病
例数较少 ∀多味药物所致者 tv例 o占 u1zy h ∀
涉及的药物组合有 tt种 ow例经确认不良反应
的发病为其组方中的个别药物枯矾 !冰片所
致≈| ots  o其余均无法确定其组方中的主要致病
药物 ∀外用制剂所致者最多 o有 wtv 例 o占
#xxz# 中国中药杂志 t|||年第 uw卷第 tu期
{z1y| h ∀其发病除药物本身的因素外 o常与辅
料以及剂型等有关 ∀其中单味或多味药物的各
种自制制剂所致者 u{u例 o涉及多种辅料和剂
型 ∀常见的辅料有白酒 !酒精和醋等 o与此类辅
料合用的发病较多 o而膏霜等自制制剂所致较
少 ∀外用复方成药的剂型 !辅料和使用方法等
差异较大 o所致 tvt例 o除药物本身外使用中其
它可对致病产生影响的因素也较多 o如使用浓
度和方法等 o不借助一定的实验手段往往无法
确定致病原因 ∀外用可致发病的各类药物具体
参见表 u ∀
113 不良反应与所用中药及制剂的关系 所
有接触中药及其制剂所致的不良反应发病者
中 o以皮肤损害为主者有 wyv例 o占总发病数的
|{1vs h o绝大部分为接触性皮炎 o共 wxu例 o除
无法归类者外 o原发刺激性接触性皮炎明显多
于变应性接触性皮炎k Π s1stl ∀此外有 x例
伴有其它脏器和系统严重损害 o均为斑蝥制剂
外用所致 }w例伴发肾脏损害 o其中 u例出现肾
衰 !休克和死亡≈tt ∗ tw  o另有 t例为并发严重皮
肤坏死和继发感染 ∀非皮肤损害者仅有过敏性
休克 {例 o约占 t1zs h ∀
在引起接触性皮炎的药物中外用制剂所致
者最多 o共 wsu例 o明显多于新鲜单味或多味药
物直接外用者k Π s1stl ~而单味或多味药物
的生药 !煎液及浸出液外用致病则明显少于直
接外用者k Π s1stl ∀外用制剂中 o与白酒 !酒
精和醋等辅料合用的自制制剂发病有 uzw例 o
明显多于复方成药k Π s1stl ~自制膏霜致病
有 z例 o明显少于前二者k Π s1stl ∀无论是
与白酒 !酒精和醋等辅料合用的自制制剂还是
复方成药 o致病率均高于新鲜单味或多味药物
直接外用k Π s1stl o而自制膏霜则少于新鲜
单味或多味药物直接外用k Π s1stl ∀
表 u 外用所致不良反应发病的各类中药 !制剂及其构成
种类 所用药物
发病数
ν
比率
h
单味药物

威灵仙 !六月雪 !白头翁 !灰叶铁线莲 !伸筋草 !西瓜 !追风草 !鹅不食草及毛茛等鲜药 ~鸦
胆子 !玄胡浸出液 !何首乌粉 !艾绒 !透骨草煎液 !巴豆粉
wv

|1tv

多味药物


蓖麻仁 !小蓟全草等鲜药组方 ~云南白药 !杜仲 !黄芪 !鹅不食草等 ~山栀 !生草乌 !红茴香 ~
苎麻 !韭菜 ~山栀 !生草乌 ~芫花根皮 !松树根皮 !野葡萄根 !大蓟外洗 ~熏洗方中致病药物已
确认为枯矾 !冰片
tv


u1zy


自制制剂

生草乌 !雪上一枝嵩 !独脚莲与白酒 !酒精和醋等调用 ~七厘散 !五虎丹 !土鳖虫 !斑蝥分别
加白酒 ~补骨脂酊 !斑蝥酊及酒精浸液 !白果酊 ~乳香 !没药 !樟脑 !朱砂 !斑蝥等自制膏霜
u{u

x|1{z

复方成药



云南白药 !按摩乳 !速效保健香 !赛金化毒散 !风湿膏 !金黄膏 !正红花油跌打万花油 !红
花油 !麝香风湿油 !虎骨麝香止痛膏 !绿药膏 !金黄散 !骨友灵 !洁尔阴 !妇炎平 !麝香虎骨膏 !
风油精 !京万红 !肤阴洁 !脚癣一次净 !妇宁栓 !云南白药膏 !麝香宝珍膏 !正骨水 !镇江膏 !x
sx神功元气袋 !/健宝0药枕
tvv



u{1uw



复方制剂外用引起的接触性皮炎 o除无法
归类者外 o与白酒 !酒精和醋等辅料合用的自制
制剂所引起的接触性皮炎经确切概率计算法分
析与复方成药所致者有明显不同k Π  s1stl o
前者几乎均为原发刺激性接触性皮炎 o而后者
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所占较多k Π  s1stl o但二
者与新鲜单味或多味药物直接外用所致者均有
明显不同k Π  s1stl o新鲜单味或多味药物直
接外用所致者原发刺激性接触性皮炎明显多于
变应性接触性皮炎( Π s1stl ∀除接触性皮炎
外其余类型的发病均例数较少 o各发病类型与
其所用中药及其制剂的情况见表 v ∀
#yxz# 中国中药杂志 t|||年第 uw卷第 tu期
表 v 各类型发病与所外用的中药及其制剂的关系 例
制剂
原发刺激性
接触性皮炎
变应性接
触性皮炎
接触性皮炎
无法归类者
接触性
荨麻疹
过敏性
休 克
剥脱性
皮 炎
重症多
形红斑
合计
与白酒 !酒精或醋等
辅料合用的自制制剂
uyt

s

tv

s

s

s

s

uzw

外用复方成药 ww zt y z w s t tvv
膏霜自制制剂 t s y t s t s |
新鲜中药外用 ut y { s t s s vy
单味 !多味药生药煎
液或浸出液
v

w

{

s

v

t

s

t|

总 计 vvs {t wt { { u t wzt
2 讨论
中药外用治疗疾病历史久远 o但应用中也
常出现各种不良反应 ∀笔者经对我国近 ts年
来外用中药引起的不良反应统计分析表明 o外
用中药及其制剂等所致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
接触性皮炎 o致病因素较为复杂 ∀以与白酒 !酒
精和醋等辅料合用的自制制剂为最多 o其次为
外用复方成药制剂 o新鲜单味或多味药物直接
外用致病较少 o而自制膏霜外用发病最少 ∀新
鲜单味或多味药物直接外用发病明显少于复方
成药和与白酒 !酒精和醋等辅料合用的自制制
剂 o表明传统中药外用治疗虽会出现不良反应 o
但加入辅料和制成复方成药制剂后 o发病大大
增加 o可见中药及其制剂致病常与剂型和辅料
有关 o尤其是在与酒 !酒精和醋等辅料合用时 ∀
有实验表明在五虎丹与 zx h酒精调用所致的接
触性皮炎中 o酒精是致病的主要原因之一≈tx  ∀
外用自制膏霜发病明显少于其它复方制剂 o甚
至少于新鲜单味或多味药物 o这可能是由于膏
霜制剂的基质安全性相对较高 ∀虽然辅料在发
病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o然而药物因素也必须
加以重视 o毒性较强的药物本身可造成严重损
害 o如外用引起不良反应并伴有其它严重损害
甚至出现死亡的 x例报道 o均为斑蝥制剂所致 ~
而 {例过敏性休克中 o鸦胆子外用引起的就有 v
例≈ty ∗ t{  ∀
新鲜单味或多味药物直接外用引起的接触
性皮炎又明显多于单味或多味药物的生药 !煎
液及浸出液 o且其中原发刺激性接触性皮炎明
显多于变应性接触性皮炎 o可能是因为新鲜药
物中含有刺激性物质的浓度较高 o而药物的加
工炮制既能降低药物的刺激性 o又可以破坏部
分抗原成分 o并使刺激物或抗原成分的浓度大
大降低 o然而现有的加工和炮制方法仍可能残
留部分刺激原和抗原成分 ∀由与白酒 !酒精和
醋等辅料合用的自制制剂所引起的接触性皮炎
几乎均为原发刺激性接触性皮炎 o这与白酒 !酒
精和醋等辅料带有较强刺激性有关 ∀外用复方
成药所致的发病仅次于与白酒 !酒精和醋等辅
料合用的自制制剂 o且其发病中变应性接触性
皮炎明显多于原发刺激性接触性皮炎 o但外用
复方成药由于药物 !剂型 !辅料和使用方法等情
况较为复杂 o要确定其致病因素存在很大困难 ∀
不仅如此 o其它制剂和药物也存在难于确定致
病药物或药物致病成分情况 o因为即使是同一
药物 o不同的部位也有不同的药用价值 o而且产
地不同 o采摘季节不同 !炮制方法不同 !储存时
间不同等都能改变中药的药用成分 ∀此外药材
中附着的有害物质 !粉尘虫害等均会在药物的
接触和使用中造成危害 o而临床无法得到足够
的资料 ∀
要避免中药及其制剂外用引起不良反应目
前尚很困难 o但通过对基层医务工作者进行有
关中药安全性知识的普及 o规范临床报道和临
床合理使用中药及其制剂可能有助于减少不良
反应的发生 ∀加强对中药使用的管理也是一个
非常重要的环节 ∀部分较为严重的发病 o与药
物本身的有害作用分不开 o合理使用可以减少
#zxz# 中国中药杂志 t|||年第 uw卷第 tu期
此类药物外用的风险 ∀如能对严重反应发生较
多的药物在使用中实施一定的控制将有助于防
范不良反应的发生 o同时对这些药物发病机制
的研究也是十分必要的 ∀
3 参考文献
t 杜升东 o曹 睿 o雷淑琴 1 我国 t|tx ∗ t||s年中药不良
反应概况 q中国中药杂志 ot||u otzkzl }wvx
u 袁惠南 1t||s年国内主要医学期刊有关中药不良反应的
文献综述 1 中国中药杂志 ot||t otyktsl }yu{
v 袁惠南 o谭德讲 1t||t年国内主要医学期刊有关中药不良
反应的文献综述 1 中国中药杂志 ot||u otzkttl }y|t
w 古云霞 o袁惠南 1t||v1t||w年国内主要医学期刊有关中
药不良反应的文献综述 1 中国中药杂志 ot||x ousk{l }xsu
x 杨国亮 o王侠生主编 1 现代皮肤病学 1 上海 }上海医科大
学出版社 ot||y qv{z owtt oxvw
y ‹ „µ±²¯§o• ¥ ’§²° o • ⁄¤° ¶¨q„±§µ¨ º. ¶⁄¬¶¤¶¨¶²©
·«¨ ≥®¬± }≤ ¬¯±¬¤¯ ⁄¨ µ°¤·²¯²ª¼ qª·« §¨q°«¬¯¤§¨ ³¯«¬¤²±§²± }
• q…q≥¤∏§¨µ¶≤²°³¤±¼ ot||s q{| ottv otvv ouuv
z 刘金耀 o尚瑞娴 1/健宝0中药药枕引起接触性皮炎 t例报
告 1 临床皮肤科杂志 ot|{z otykxl }uzy
{ 姜桂芳 1 佩带 xsx神功元气袋致皮肤过敏 t例 q中国中药
杂志 ot||x ouskvl }tyz
| 钟传珍 1 冰片致过敏性皮炎 u例 1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o
t||s otvkul }v{
ts 王朝光 1 中药/枯矾0致局部过敏报告 q内蒙古中医药 o
t||w otvkvl }ux
tt 孙金棠 1 斑蝥引起接触性皮炎并发肾脏损害 t例 1 中华
皮肤科杂志 ot||s ouvktl }yy
tu 张鸿 o代桂兰 o孙厚义 1 外用斑蝥中毒致死 t例 1 中国中
西医结合杂志 ot||x otxk|l }xws
tv 武自茂 o武军陵 o崔高远 1 外用斑蝥致死 t例报告 1 临床
皮肤科杂志 ot||y ouxkwl }uww
tw 李淑义 o史同新 o时培荣 o等 1 斑蝥引起接触性皮炎并发
肾炎和膀胱炎 t例 q中华皮肤科杂志 ot||x ou{kxl }u{y
tx 张建明 1 五虎丹所致接触性皮炎 tt例 1 中华皮肤科杂
志 ot|{y ot|ktl }ys
ty 吕新翔 o杨东生 1 外用鸦胆子致过敏反应 t例 1 中华皮
肤科杂志 ot||x ou{kxl }u{|
tz 刘永富 1 外用鸦胆子致过敏性休克 t例 1 临床皮肤科杂
志 ot||y ouxkvl }twu
t{ 张玉辉 1 鸦胆子致过敏性休克 t例 1 中国中药杂志 o
t|{| otwkvl }xx
t||{2s|2ts收稿
中药十八反实验研究现状分析及展望
李建荣
k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 北京 tsszssl
中药十八反是中药药性理论的重要组成部
分 o自5蜀本草6首先提出/相反者十八种0以后 o
各重要本草皆有引用 o成为著名的配伍禁忌 ∀
5中国药典6t|yv至 t||x年 x个版本 o除对个
别相反药味的范围略有改动外 o均收载了十八
反的内容≈t  ∀十八反是现代药性理论争议最
多的问题 o争议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其作为配伍
禁忌的合理性 o直至近期仍有人呼吁应为十八
反平反≈u  ∀围绕十八反的论文涉及到文献 !社
会调查 !临床和实验研究各个方面 o实验研究的
重要性已不容质疑 ∀从 xs年代末 o始有十八反
的实验研究至今 o发表研究论文近 zs余篇 o取
得了一些进展 ∀但因对 /相反0的认识存在差
异 o研究思路和方法不同 o所得实验结果不尽相
同 o至今尚未形成较统一的判断标准 ∀现就十
八反实验研究现状作如下分析 ∀
1 十八反合理与否的判断标准
111 ⁄xs不能作为判断的唯一标准 由于对
相反与毒性增加认识上的差异 o许多实验以
⁄xs作为判断十八反合理与否的唯一或主要标
准 o如将相反和毒性增加视为同一概念 ∀那么 o
毒性增加是否一定是死亡率增加或半数致死量
减少呢 ‚李居林报道 o十八反组对给小鼠灌服
后未见死亡 o但观察到较严重的不良反应 ∀甘
遂和甘草配伍后使小鼠出现明显的反应迟钝 !
呼吸困难 !呕吐 !腹泻和痉挛等症状 o或尸检见
#{xz# 中国中药杂志 t|||年第 uw卷第 tu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