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1624· 中革黄ChineseTraditionalandHerbalDrugs第39卷第11期2008年11月
化合物x:白色粒状结晶,相对分子质量为256,
分子式C16H3202。1H—NMR艿:2.34(2H,t,,=7.2
Hz,H一2),1.64(2H,m),1.25~I.31(多个H),0.89
(3H,m,H一16);13C—NMR艿:180.5(C一1),34.1,
31.9,24.7,29.1,29.7,22.7,14.1为长链脂肪碳的
信号。1H—NMR和13C—NMR数据同文献报道基本一
致[7],故鉴定为软脂酸(palmiticac d)。
参考文献:
I-1-1凌云,何板作。鲍燕燕,等.浮萍的化学成分研究口].中
草药,1999.30(2):88.
[2]石心红,陈华贺,孔令义.沙戟化学成分的研究口].中国药
学杂志,2007,42(4):252—255.
[3]杨念云,段金廒,李萍,等.金钱草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分
离与结构鉴定[J].中国药学杂志,2006,41(21):1621—
1624.
[4]韩冰,沈彤,鞠建华,等.黑岭淫羊藿化学成分的研究
[J].中国药学杂志,2002,37(10):740—742.
[5]易进海,颜贤忠,罗泽渊,等.藏药独一味根化学成分的研
究[J].药学学报,1990,26(I):37—41.
[6]唐萍,吴海燕.中药川赤芍的化学成分研究[J].中药材,
2005,28(9):775—777.
[7]徐向军,左玲霞,祁伟宏,等.皇冠果籽化学成分的分离提
取[J].化工时刊,2006,20(9):45—47.
莉格的化学成分研究
陆亚男,徐正仁,柴兴云。任宏燕,屠鹏飞。
(北京大学药学院天然药物学系,北京 100083)
摘要:目的对莉棒Scolopiach nensis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多种色谱方法进行分离,通过NMR等波
谱方法结合其他化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茹梅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为木栓酮(I)、正三十一
烷(I)、正三十一碳醇(I)、阿魏酸二十八酯(Ⅳ)、香草酸(V)、对羟基苯甲酸(Ⅵ)、二十八烷醇(Ⅶ)、p谷甾醇
(V1)、胡萝卜苷(Ⅸ)。结论化合物I~Ⅸ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关键词:莉棒大风子科;阿魏酸二十八酯
中圈分类号:R28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2670(2008)11—1624—03
莉棒Scolopiachinensis(Lour.)Clos又名红狗
牙、有勒鸡刺等,为大风子科(Flacourtiaceae)莉棒
属植物。在我国主要分布于福建、广东、广西等地。具
有活血祛瘀,消肿止痛的功效,主治跌打损伤,骨折,
痈肿,乳汁不通,风湿骨痛[1]。到目前为止,尚没有关
于该植物化学成分的研究报道。为研究莉棒的化学
成分,寻找新的活性天然产物,笔者对莉榕进行了化
学成分的研究。从莉榕茎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
9个化合物,运用化学和波谱学方法鉴定为木栓酮
(I)、正三十一烷(I)、正三十一碳醇(1)、阿魏酸
二十八酯(Ⅳ)、香草酸(v)、对羟基苯甲酸(Ⅵ)、二
十八烷醇(Ⅶ)、p谷甾醇(Ⅶ)、胡萝卜苷(Ⅸ)。除化
合物I外,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1仪器与材料
X一4型显微熔点测定仪;OFR300型核磁共振
仪(TMS内标);HP一1100型液相色谱一质谱仪
(LC/DAD/MSDSystem,ESIMode);Sephadex
LH-20(Pharmacia公司生产),薄层色谱及柱色谱硅
胶(青岛海洋化工厂生产);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
莉棒干燥茎采自广西南宁市,经广西药材公司
张超良鉴定为大风子科莉格属植物莉棒S.chinensis
(Lour.)Clos。凭证标本存放于北京大学中医药现
代研究中心标本室。
2提取与分离
莉梅茎57.8kg,用80%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
2h,提取液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得总浸膏。将浸膏分
布于水中,依次用石油醚、醋酸乙酯、正丁醇萃取,石
油醚部分(67g)上硅胶柱色谱,依次以石油醚一醋酸
乙酯(9:1,5l 1,1t 1)洗脱,得到8个流份(Fr.1~
8)。从Fr.4中析出白色结晶,得到化合物I(110
mg);Fr.4(4g)经硅胶柱色谱分离,以石油醚一丙酮
(10l 1)洗脱,得化合物I(10mg);Fr.1(3g)上硅
胶柱,以石油醚一醋酸乙酯(15:1)洗脱,得到化合物
I(210mg);Fr.5(4.2g)上硅胶柱,以石油醚一氯仿一
醋酸乙酯(10:1:1)洗脱,得化合物N(38mg)。
醋酸乙酯部分(248g)进行硅胶柱色谱分离,以
收稿日期:2008—04—14
作者简介;陆亚男(1976--),女.吉林通化人,北京大学药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天然活性成分与新药研究。
E—mail:yananlu76@gmail.corn
-通讯作者屠鹏飞Tel:(010)82802750E—mail:pengfeitu@rip.163.corn
万方数据
中草喃ChineseTraditionalandHerbalDrugs第39卷第1l期2008年11月· 625·
石油醚一丙酮(5:1,1。1,1。5)洗脱,得到10个流
份(Fr.1---lO)。Fr.2(2g)经硅胶柱色谱分离,正己
烷一醋酸乙酯(1:1)洗脱,得化合物Ⅶ(185mg)。
Fr.5(17g)经硅胶柱色谱分离,氯仿一甲醇(10:1)
洗脱,得化合物Ix(142rag)。 ·
Fr.3(40g)经硅胶柱色谱分离,氯仿一甲醇
(15:1)洗脱得到7个流份(Fr.A--G),Fr.C(3g)
经两次硅胶柱色谱分离,分别以氯仿一甲醇(100:
1)、正己烷一丙酮(5:1)洗脱,得到化合物V(11
rag)。Fr.D(3g)经两次硅胶柱色谱分离,分别以氯
仿一甲醇(30:1)、正己烷一丙酮(3t 1)洗脱,得到化
合物VI(22rag)。Fr.G(1.2g)经硅胶柱色谱分离,
以氯仿一丙酮(5:1)洗脱,得到化合物vI(7mg)。
3结构鉴定
化合物I:无色针晶,Liebermann—Burchard反
应阳性,mp261~263℃(氯仿一甲醇),分子式:
C3。H500。1H—NMR(CDCl3,300MHz)艿:2.38(1H,
ddd,J=15.0,5.4,2.0Hz,H一2a),2.30(1H,dd,
J=12.8,5.7Hz,H一2b),2.24(1H,q,J=6.4Hz
H一4),1.96(1H,121,H—la),1.68(1H,m,H—lb),
1.18(3H,s,H一28),1.05(3H,s,H一27),1.01(3H,s,
H一26),1.00(3H,s,H一29),0.95(3H,s,H一30),0.94
(3H,s,H一22),O.88(3H,d,‘厂=6.5Hz,H一23),0.87
(3H,s,H一25),0.73(3H,s,H一24);13C—NMR
(CDCl3,75MHz)3:213.2(C一3),59.5(C—10),58.2
(C一4),53.1(C一8),42.8(C一18),42.1(C一5),41.5
(C一2),41.3(C一6),39.7(C一13),39.2(C一22),38.3
(C一14),37.4(C一9),36.0(C一16),35.6(C一11),35.3
(C一19),35.0(C一30),32.8(C一15),32.4(C一21),
32.1(C一28),31.8(C一29),30.5(C一12),30.0(C一
17),28.2(C一20),22.3(C一1),20.2(C一26),18.7(C一
27),18.2(C一7),17.9(C一25),14.6(C一24),6.8(C一
23)。EI~MSm/z(%):426(M+,31),411(M+一
CH3,9),341(4),302(15),273(25),218(22),205
(27),69(100)。以上光谱数据与已知化合物木栓酮
的光谱数据一致‘2。,因此确定为木栓酮(friedelin)。
化合物I:白色蜡状固体,mp65~67℃,其IR、
EI—MS和1H—NMR数据与文献报道的正三十一烷
(hentriacontane)[3]一致。
化合物I:白色无定形粉末,mp35---37℃,易
溶于氯仿。其IR、El—MS和1H—NMR数据与文献报
道的正三十一碳醇(1一hentriacontan01)[4]一致。
化合物Ⅳ:白色无定形粉末(甲醇),mp72~
73℃。1H—NMR(CDCl。,300MHz)艿:7.60(1H,d,
J一16Hz,H一27),7.07(1H,dd,J一8.0,1.6Hz,H一
6),7.04(1H,d,J=1.6Hz,H一2),6.9(1H,d,J一
8.0Hz,H一5),6.28(1H,d,J=16Hz,H一1’),4.19
(2H,t,J一7.5Hz,H一1”),3.93(3H,s,OCH,),1.25
(52H,ITI,CH2×26),0.88(3H,t,,=6.8Hz,CH3—
28)。EI—MSm/z:586(M+),559,376,195,194,177,
97,57。以上数据与文献报道[5]对照一致,鉴定为阿
魏酸二十八酯(octacosylferulate)。
化合物V:白色针晶(丙酮),溴甲酚绿反应阳
性,FeCI。显色反应呈阳性,易溶于丙酮,10%硫酸一
乙醇显色为棕黄色。1H—NMR(CD。CoCD3,300
MHz)艿:3.90(3H,s,一OCH3),6.90(1H,s,H一5),
7.56(1H,s,H一2),7.59(1H,s,H一6)。”C—NMR
(CD3CoCD3,75MHz)艿:167.3(C=O),152.0(C一
4),148.0(C一3),124.8(C一6),123.0(C一1),115.5
(C一2),113.4(C一5),56.3(一OCH3)。以上数据与文献
报道的3一甲氧基一4一羟基苯甲酸碳谱数据[6]一致,鉴
定其为3一甲氧基一4一羟基苯甲酸,即香草酸(vanillic
acid)。
化合物Ⅵ:淡黄色粉末,不易溶于氯仿,易溶于
丙酮。1H—NMR(CD3CoCD3,300MHz)3:6.91(2H,
d),7.91(2H,d),经与对羟基苯甲酸对照品共薄层
色谱,Rf值及斑点颜色一致,确定该化合物为对羟
基苯甲酸(p—hydroxybenzoic)。
化合物Ⅶ:无色鳞片状结晶(氯仿一甲醇),mp
77~78℃; H—NMR(CDCl”300MHz)d: .64(2H,
m,J=6.8Hz,H一1),0.88(3H,t,J=6.8Hz,H一
28)。 3C—NMR(CDCl3,75MHz)d:63.1(C一1),31.9
(C一2),29.6,29.5,29.4(多个),25.7(C一3),22.7
(C一27),14.1(C一28)。EI—MSm/z:392(M—H20),
364,336,56,为以相差14递减的[C。H:。]+系列烃基
碎片离子,鉴定为二十八烷醇[7](octacosan01)。
化合物Ⅶ:无色长针晶,易溶于氯仿、乙醚等小
极性溶剂。香草醛一浓硫酸显紫色。与p谷甾醇对照
品共薄层色谱,Rf值及斑点显色一致,确定该化合
物为p谷甾醇(psitoster01)。
化合物Ⅸ:白色粉末,Molish反应阳性,
Liebermann—Burchard反应阳性。与胡萝卜苷对照
品共薄层色谱,Rf值及斑点显色一致,确定该化合
物为胡萝卜苷(daucoster01)。‘
参考文献:
口]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M].第5
册.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2]刘净,谢韬,魏秀丽,等.冬凌草化学成分的研究[J].
中国天然药物.2004,2(5)l276—279.
万方数据
·1626· 中草焉ChineseTraditionalandHerbalDrugs第39卷第11期2008年11月
[3]马挺军,李军.屠鹏飞,等.土贝母的化学成分研究D].
西北植物学报,2005。25(6),1163—1165.
[4]张雷红,殷志琦,叶文才,等.海金抄草化学成分的研究
[J].中国中药杂志,2005,30(19),1522.1524.
[53JeanW,AugustinE.Nkengfackz,eta/.Anewprenylated
isoflavoneandlongchainestersfromtWOEr3chrln=spec汹
[J].JNatProd,1990,53(6):1425—1429.
[6]SadderStandardCarbon13C—NMRSpectraIS].1976.
[7]浮光苗。余伯阳,朱丹妮.月臆大戟化学成分的研究D].中
国药科大学学报,2003,34(4):377—379.
花木蓝根的化学成分研究
苏艳芳¨,邸利芝h2,吕 敏1,李春正1,郭丽萍1,吴迪1
(1.天津大学药学院,天津3000722.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天津300222)
擒 耍:目的研究木蓝山豆根的主要来源植物之一花木蓝Indigoferakirilozoii根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溶剂萃
取、硅胶柱色谱、重结晶等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NMR谱数据及与对照品共薄层色谱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花木蓝根中分离鉴定了13个化合物:cibarian(I)、hetranthinA(I)、3-硝基丙酸乙酯(II)、6-氧.丙烯酰基.2,3一
二一氯一(3一硝基丙酰基)-a—D一葡萄吡喃糖(IV)、2,3,4,6-四一氧.(3一硝基丙酰基)-a-D一葡萄吡喃糖(V)、eoronarian
(Ⅵ)、corollin(Ⅶ)、3-硝基丙酸(V11)、豆甾醇一3一氧一葡萄糖苷(Ⅸ)、胡萝卜苷(x)、p谷甾醇(Ⅺ)、羽扇豆醇(XI)、白
桦脂酸(xI).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花木蓝根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l~Ⅳ、Ⅶ、Ⅸ、XI为首次从花木蓝
中分离得到。化合物I、I~Ⅶ可能为引起花木蓝根毒性的成分。
关键词:花木蓝;黄酮;3-硝基丙酰基葡萄糖类I三萜}甾醇
中圈分类号:R28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2670(2008)11—1626—03
木蓝屑IndigoferaL.系豆科蝶形花亚科中的
一个大属,我国产80种8变种[1],多种植物有药用记
载,其中花木蓝J.kirilowiiMax m.exPalibin、苏
木蓝J.carlesiiCra b、宜昌木蓝I.decoaLindl.
vat.ichangensisY.Y.FangetC.Z.Zheng、多花
木蓝,.amblyanthaCraib是“木蓝山豆根”的主要来
源植物[2],在陕西、河南、湖北、山西等省作为中药山
豆根的代用品应用,具清热解毒、消肿利喉之功效。
在临床使用中,有报道以木蓝山豆根代替山豆根使
用后,部分病人在服药后几天内出现以神经系统为
主的中毒症状,严重者导致死亡[2]。
为明确木蓝山豆根的化学、毒性成分,笔者对木
蓝属两种植物苏木蓝、花木蓝的化学成分进行了较
为系统的研究[3~5】。本文报道从花木蓝根分离鉴定
的13个化合物:cibarian即食物黄芪素,1,6一二一氧一
(3一硝基丙酰基)-13-D一葡萄吡喃糖(I)、hetranthin
A即(2S)一37,4-二羟基一7一甲氧基二氢黄酮(I)、3一
硝基丙酸乙酯(ethyl3一nitropropanoate,I)、6一氧一
丙烯酰基一2,3一二一氧一(3一硝基丙酰基)-a—D一葡萄吡
喃糖[6一O-acryloyl一2,3-di一0一(3一nitropropanoyl-a-
D—glucopyranose,IV]、2,3,4,6一四一氧一(3一硝基丙酰
基)-a—D一葡萄吡喃糖[2,3,4,6-tetra-O-(3一
nitropropanoyl)-a—D—glucopyranose,V]、corona—
rianiiP2,6一二一氧一(3一硝基丙酰基)-a—D一葡萄吡喃糖
(Ⅵ)、corollin即2,3,6一三一氧一(3一硝基丙酰基)-a—D一
葡萄吡喃糖(1/!)、3一硝基丙酸(3-nitropropionic
acid,VII)、豆甾醇一3一氧一葡萄糖苷(stigmasterol一3一O—
glucopyranoside,Ⅸ)、胡萝卜苷(daucosterol,x)、
p谷甾醇(B-sitosterol,X1)、羽扇豆醇(1upeol,xI)、
白桦脂酸(betulinicac d,xI)。以上化合物均为首
次从花木蓝根中分离得到。另外,由于3一硝基丙酰基
葡萄糖类化合物的NMR谱图数据报道多以氘代丙
酮作为溶剂,化合物I在氘代丙酮中的氢谱数据未
见文献报道,因此本实验运用1H一1HCOSY对其氢
谱数据进行了归属。
I仪器与试剂
核磁共振谱用VarianINOVA500FT核磁共
振仪测定l柱色谱用硅胶、薄层色谱用硅胶GF。。.均
为青岛海洋化工厂产品;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花木
蓝I.kirilowiiMax m.exPalibin根于2004年9月
采白天津蓟县,并经天津中医药大学黄石渠教授鉴
定,植物标本保存于天津大学药学院。
2提取与分离
花木蓝根14.7kg,用95%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
次2h,然后用60%乙醇回流提取2h。95%和60%乙
醇提取液合并后浓缩至无乙醇味,加适量水混悬,水
收稿日期:2008—03.16
*通讯作者苏艳芳Tel:(022)27402885E—mail:yfsuphd@yahoo.com
万方数据
莿柊的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 陆亚男, 徐正仁, 柴兴云, 任宏燕, 屠鹏飞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药学院,天然药物学系,北京,100083
刊名: 中草药
英文刊名: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
年,卷(期): 2008,39(11)
参考文献(7条)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辑委员会 中华本草 1999
2.刘净;谢韬;魏秀丽 冬凌草化学成分的研究[期刊论文]-中国天然药物 2004(05)
3.马挺军;李军;屠鹏飞 土贝母的化学成分研究[期刊论文]-西北植物学报 2005(06)
4.张雷红;殷志琦;叶文才 海金抄草化学成分的研究[期刊论文]-中国中药杂志 2005(19)
5.Jean W;Augustin E;Nkengfack Z A new prenylated isoflavone and long chain esters from two Erythrlna
specks[外文期刊] 1990(06)
6.Sadtler Standard Carbon 13C-NMR Spectra 1976
7.浮光苗;余伯阳;朱丹妮 月腺大戟化学成分的研究[期刊论文]-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2003(04)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 苏艳芳.邸利芝.吕敏.李春正.郭丽萍.吴迪 花木蓝根的化学成分研究[期刊论文]-中草药2008,39(11)
2. 万先伦.饶光玲.窦静.WAN Xianlun.RAO Guangling.DOU Jing 归芍胶囊的提取工艺研究[期刊论文]-贵阳医学院
学报2007,32(3)
3. 王冠民.郝现军 漫话中药6则[期刊论文]-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02,4(3)
4. 邵乾.王虹.邵家德 春柴胡、鹿角霜饮片掺伪辨析[期刊论文]-江苏中医药2011,43(1)
5. 张梅.兰卫.李艳 天山大黄总黄酮超声提取及含量测定[期刊论文]-西北药学杂志2005,20(2)
6. 赵晓琴 重用鹿角霜治疗不孕症[期刊论文]-中医杂志2003,44(5)
7. 刘布鸣.陈荣光.韦汝武.蔡全玲.姜惟恒.赖茂祥.Liu Buming.Chen Rongguang.Wei Ruwu.Cai Quanling.Jiang
Weiheng.Lai Maoxiang 漆大姑中没食子酸的分离鉴定与薄层色谱鉴别[期刊论文]-广西科学1999,6(3)
8. 袁干军.易延逵 海南五层龙根的化学成分研究[期刊论文]-中药材2005,28(1)
9. 孙昌宏.王宏强 鹿角霜疗骨折[期刊论文]-中医杂志2003,44(5)
10. 薛颖.村上明.小清水弘一.陈杭 沙姜中抗促癌有效成分的分离鉴定[期刊论文]-中国中药杂志2002,27(7)
本文链接:http://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zcy200811009.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