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镰形棘豆的研究进展



全 文 :·314· 中草菊 ChineseTraditionalandHerbalDrugs第37卷第2期2006年2月
rlO]XuWH,XueZ. Chemicalresearchof Notholirion
bulbuliferum(Lingelish)Steamalkaloidanglucoside[J].
ActaPharmSin(药学学报),1986,21(3):177—182.
[11]XuWH,XueZ.Newchemicalonstitutionofthe
Notholirionbulbuliferum(Lingelish)Steamglucoside[J].
ActaPharmSin(药学学报),1988,23(2>:61,
[123TuPF,wuwz,ZhengJH,eta1.Studyoncompositionof
phenolofNotholirionbulbuliferum(Lingelish)Stearn[J].
ActaPharmSin(药学学报),1999,34(1);39.
[13]wuwZ,TianJ,TuPF,eta1.Studyonsteroidbodyalka—
loidcompositionofN tholirionbulbuliferum(Lingelish)
Stearn[J].ActaPharmSin(药学学报),2000,35(3):167—
169.
[143ZengSH,HuangLY.180CasesofZhushaTangtreatment
chronicgastritis[J3.ShaanxiJTraditChinMed(陕西中
医),1995,16(7):296.
【15]HuBX.CuhuretechnicalresearchofNotholirionbulbulifer-
um(Lingelish)Stearn[J].ChinTr ditHerbDrugs(中草
药),2004,35(1):96-97.
16]HaoYR,LiMS.OrganizationtrainsandoffersNotholirion
bulbuliferum(Ligelish)Steamforthef rsttime[J].Chin
TraditHerbDrugs(中草药),1982,13(8):34—36.
[17]ZhaoYP,WangZZ,CaoXY,eta1.Researchon
Notholirionbulbuliferum(Lingelish)Stearnorganization
trains口].ActaBotBoreali—OccidentSin(西北植物学报),
2003,23(2):339—341.
[183LiJ,GaoYH,LnGT,eta1.Abstractionndseparationof
Notholirionbulbuliferum(Lingelish)SteamgenomeDNA
口].ShannxiJTraditChinMed(陕西中医),2002,23(7):
648—650.
镰形棘豆的研究进展
姜 华1’2~,胡君茹2,刘 霞1
(1.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甘肃省天然药物重点实验室,甘肃兰州 730000;2.甘肃省中医药研究院,
甘肃兰州 730020;3.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39)
棘豆属(OxytropisDC.)是多年生草本、半灌或灌木豆
科植物,全世界约有350种,分布于北半球温带、寒带及其干
旱和高山地区。在我国棘豆属植物约有150种,主要分布于西
北、华北、东北、西南等地n]。镰形棘豆O.falcataBunge是棘
豆属的一种药用植物,主要产于我国青海、甘肃南部、四川西
部,生长在海拔27004300m的河滩、沙地、沟谷、山坡、灌
木林、草甸,资源丰富,藏药称“莪大夏-[23,是我国青藏高原常
用的民间草药之一。据《晶珠本草》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药品标准》藏药第一册记载其根及根茎或全草入药,味辛、性
寒,有小毒,入肺、脾二经,具有清热解毒、生肌愈疮、涩脉止
血、通利大便等功效。内服可治流感、扁桃体炎、高烧、喉炎、气
管炎、出血、便秘、炭疽等症以及藏医的黄水病,外敷治疗疮疖
肿痛、创伤、骨伤疼痛。民间多用于解毒、镇痛,当地居民有用
其粉末撒于患处治疗刀伤,效果甚好。另外,现代研究表明镰
形棘豆总黄酮苷元在治疗慢性气管炎方面也有较好的疗效。
目前,镰形棘豆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只是刚刚开始,为
了能更好地开发利用这一丰富的藏药资源,本文总结了20多
年来国内有关镰形棘豆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等
方面的研究进展,为该植物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1镰形棘豆的化学成分
1.1黄酮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为镰形棘豆的主要化学
成分。确生等口1从镰形棘豆中分离得到了山柰酚一3一O一6,,-丙
二酰一B—D一吡喃葡萄糖苷[kaempferol一3一O一(6-acetyl)-13一D—
glucoside]、山柰酚一3一O一6-乙酰一p—D一吡喃葡萄糖苷
[kaempferol一3一O一(6”一malonyi)-13一D—glucoside]2个黄酮醇苷
元与糖基形成的黄酮苷,以及鼠李素等单体黄酮化合物。研
究表明,镰形棘豆中黄酮类化合物Cn。一一OH及C。一OH与其
消炎、解热的活性相关。此外镰形棘豆的平喘作用也与黄酮
类化合物的a。3-不饱和酮结构有关n]。
1.2生物碱类:镰形棘豆中含有丰富的生物碱。确生等[31从镰
形棘豆的氯仿提取物中分离到野决明碱(thermopsine)、臭豆碱
(anagyrine)、鹰爪豆碱(sparteine)、白羽扇豆碱(1upanine)、棘
豆碱A(oxytropineA)和棘豆碱B(oxytropineB)等。
1.3其他:镰形棘豆中含有一些甾族类化合物,主要有p谷
甾醇、胡萝b苷;而羽扇豆醇是从镰形棘豆中分离的一种五
环三萜类化合物。除了上述提到的化合物,确生等[3]应用
GC—MS技术对镰形棘豆中油脂成分进行分析,共鉴定出57
个成分,占该部位的86.70%,其中(Z,Z,z)一9,12,15一十八
碳三烯一1一醇14.73%、(E)一1一(2,6一二羟基一4一甲氧基)-3一苯
基~2一烯一1一酮7.68%、十六碳酸乙酯6.49%、亚麻油酸乙酯
4.35%、23,24一双氢豆甾醇4.30%、2一苯基一5,7-二羟基双氢
黄酮1.93%。
2药理作用
2.1祛痰、抗炎作用:魏群等[51对镰形棘豆祛痰和抗炎作用
机制进行了研究。将镰形棘豆中总黄酮苷元提取物对大鼠的
下丘脑一垂体一肾上腺皮质系统进行试验,将大鼠ip镰形棘豆
总黄酮苷元0.3g/kg,结果表明实验组大鼠血浆皮质酮水平
及肾上腺静脉血内游离类固醇总量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增
加(P0.001),说明镰形棘豆总黄酮苷元既能促进大鼠肾上腺皮质
收稿日期:2005—04—05
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西部特色民族药资源标准化研究(KGCX2一SW一213-08)
作者简介:姜华(1959一),女,山东济南人,在读博士,研究员,研究方向为中药制剂与质量标准研究。
Tel:(0931)8492189E—mail:Huajian9931@sina.com
万方数据
中草菊 ChineseTraditionalandHerbalDrugs第37卷第2期2006年2月·315·
激素分泌增强,又能将其大量地释放到外围血液中去。肾上
腺皮质激素具有抗炎作用,它可间接的达到镰形棘豆抗炎、
祛痰的目的。该研究还通过该植物总黄酮苷元提取物对去肾
上腺和去垂体大鼠循环血浆中皮酮水平的影响实验发现,镰
形棘豆总黄酮苷元不具有糖皮质激素样作用,它不能使去肾
上腺大鼠外围血液皮质酮的浓度升高,对去肾上腺小鼠肝糖
原的积累亦无明显影响。研究表明药物作用部位在下丘脑正
中隆起,药理效应通过神经内分泌调节,激活下丘脑一垂体一
肾上腺轴,改善体内应激状态来实现祛痰、抗炎作用的。
2.2其他作用:镰形棘豆还具有清热解毒、生肌愈疮、涩脉、
止血、通便等功效。
3制剂及其临床应用
镰形棘豆作为药材被收载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
品标准(藏药)》第一册。在成方制剂中有7个品种含有镰形
棘豆,包括口服及外用等3种剂型。
青鹏膏剂是以镰形棘豆为君药制成的复方外用膏剂。具
有止痛消肿的功效,临床上用于治疗痛风、湿痹、“冈巴”、“黄
水”病等引起的肿痛发烧、温疠发烧、疱疹等。
镰形棘豆具有明显的清热解毒作用,在九味青鹏散、达
斯玛保丸、二十九味羌活散、十八味欧曲丸中都用作配伍,治
疗痢疾、白喉、流感、肺炎,疱疹等病症。而在流感丸中作为臣
药的镰形棘豆,用于流行性感冒引起的鼻塞流涕、头痛咳嗽、
周身酸痛等症,效果良好。
赵永吉[63用镰形棘豆总黄酮苷元片治疗慢性气管炎且
痰量多者共314例(男性104例,女性210例),病程在10年
左右。治疗组口服总黄酮苷元片,每次150~300mg,每Et3
次;对照组口服必消痰,每次16mg,每日3次,疗程30d。观
察结果表明,祛痰效果治疗组为91.77%,对照组为
64.86%,两组差异显著(P4.43d,对照组为6.22d,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镰形棘豆总黄酮苷元片无论是从祛痰效果上还是祛痰起效
时间上都有速效祛痰的功效,特别是对病程长、病情重的患
者临床控制症状效果好。
4结语
棘豆属植物镰形棘豆长期以来主要用作藏药材,植物生
长处于自生自灭的野生状态。目前,对于镰形棘豆的化学成
分研究仍比较少,其药理活性研究方面尚处于初步研究阶
段,生物活性作用物质基础不明确,导致本植物在临床上的
应用受到局限,这对我国藏药资源的有效开发十分不利。因
此,挖掘这一丰富的宝贵资源的潜力,进一步深入研究镰形
棘豆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通过药理作用的研究,找到药
效作用部位,开发出疗效确切稳定的新药是非常必要的。
References:
[1]NorthwestInstituteofPlateauBiology。FloraQinghaiensis
(青海植物志)EM3.Vol2,Xining:QinghaiPeoplesPub—
lishingHouse,1999.
[2]LuoDS.ChinaTraditionalTibetanHerbal(中华藏本草)
[M3.Beijing:NationalityPress,1997.
[33QueS.StudiesonthechemicalompositionsofTibetan
medicineOxytropisfalcataBunge[A].DissertationofMas—
letDegreeofNorthwestChinaNormalUniversity(西北师范
大学硕士论文)fD].Lanzhou:NorthwestChinaNormal
University,2003.
[4]WuLJ.NaturalPharmaceuticalChemistry(天然药物化学)
[M].4thed.Beijing:People’sMedicalPublishingHouse,
2004.
[5]WeiQ,HeYP,LiJC.Thepharmacologicaleffectsof
OxytropisfalcataBungeonthehypothalamo——pituitary—,a—-
drenocorticalsystem[J].ChinJMed(中华医学杂志),
1979,59(11):677—679.
[6]ZhaoYJ.Studyoftheliminatingphlegmefficacyofthe
totalf avoneglycosideofOxytropis知lateBungeintreatment
ofchronictrachitis[J].ChinTraditHerbDrugs(中草药),
1981,】2(8):38.
基因技术在中药鉴定中的应用
方和桂
(浙江医院,浙江杭州 310013)
中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我国中药资源十分丰富,商品
药材的种类繁多,其疗效与药材品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因此,为了保证用药的安全有效,准确、迅速、简捷的鉴别方
法的建立成为当务之急,而经典的来源、性状、理化性质鉴定
方法并不能满足中药真伪、优劣鉴别的需要,尤其是不能满
足对如动物药材、道地药材、加工炮制的药材以及中药复方
制剂组方鉴定的需要。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层出不穷,中药
的鉴别方法也发生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尤其是基因技术在中
药鉴定中的应用,对中药鉴定学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基因
收稿日期:2005—06—12
技术在中药鉴定中的应用以DNA分子遗传标记技术和
mRNA差异显示技术为代表。
1 DNA分子遗传标记技术
这是一种根据不同生物个体遗传物质DNA的差异来
鉴别生物物种的方法。生物的外观性状、细胞形态、组织结
构、化学成分、蛋白质等不仅受遗传因素的影响,还与生物的
生长环境、发育阶段、生理状态有关。而DNA作为遗传信息
的直接载体,不受上述因素的影响,因此DNA分子遗传标
记鉴别药材的方法具有高度的准确性与可靠性。
万方数据
镰形棘豆的研究进展
作者: 姜华, 胡君茹, 刘霞
作者单位: 姜华(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甘肃省天然药物重点实验室,甘肃,兰州,730000;甘肃
省中医药研究院,甘肃,兰州,730020;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39), 胡君茹(甘肃省
中医药研究院,甘肃,兰州,730020), 刘霞(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甘肃省天然药
物重点实验室,甘肃,兰州,730000)
刊名: 中草药
英文刊名: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
年,卷(期): 2006,37(2)
被引用次数: 20次

参考文献(6条)
1.Northwest Institute of Plateau Biology 青海植志 1999
2.Luo D S 中华藏本草 1997
3.Que S Studies on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s of Tibetan medicine Oxytropis falcata Bunge 2003
4.Wu L J 天然药物化学 2004
5.Wei Q;He Y P;Li J C The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of Oxytropis falcata Bunge on the hypothalamo-
pituitary-adrenocortical system 1979(11)
6.Zhao Y J Study of the eliminating phlegm efficacy of the total flavone glycoside of Oxytropis
falate Bunge in treatment of chronic trachitis 1981(08)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 华桦.赵军宁 藏药棘豆的化学、药理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期刊论文]-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8,17(8)
2. 王春庆 青海省草原棘豆属有毒植物危害调查[期刊论文]-草业与畜牧2008(7)
3. 王烈琴 绵羊黄花棘豆中毒[期刊论文]-中国兽医杂志2003,39(9)
4. 刘霞.徐玉春 断血流的研究进展[期刊论文]-中草药2006,37(5)
5. 郭继君 中西医结合治疗绵羊棘豆草中毒[期刊论文]-中国兽医杂志2008,44(6)
6. 常建军.莫重辉.樊泽峰.赵宝玉.王凯.CHANG Jian-jun.MO Chong-hui.FAN Ze-feng.ZHAO Bao-yu.WANG Kai 疯
草灵解毒缓释丸预防绵羊黄花棘豆中毒试验[期刊论文]-草业科学2007,24(12)
7. 魏学红.金莉.WEI Xue-hong.JIN Li 藏药镰形棘豆的研究进展[期刊论文]-中国药理学通报2010,26(11)
8. 周淑清.黄祖杰.马富军 内蒙古草地重要有毒植物小花棘豆综合防除方法[期刊论文]-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04(21)
9. 谢金水.付红.Xie Jinshui.Fu Hong 木豆的研究动态及利用现状[期刊论文]-世界农业2005(3)
10. 胡本祥.张琳 太白米的研究进展[期刊论文]-中草药2006,37(2)

引证文献(20条)
1.瞿敏明.陈志鹏.刘丹.蔡宝昌 镰形棘豆提取物经皮给药的抗炎镇痛活性[期刊论文]-中草药 2011(9)
2.李伟东.陈志鹏.瞿敏明.刘丹.肖衍宇.蔡宝昌 镰形棘豆总黄酮有效组分软膏剂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期刊论
文]-中药材 2011(9)
3.杜青云.洪佳妮.李茂星.陈锦珊 正交试验优选镰形棘豆总黄酮活性炭脱色工艺[期刊论文]-药学实践杂志
2011(2)
4.陈建达.洪佳妮.杜青云 镰形棘豆霜制备工艺的优化研究[期刊论文]-药学实践杂志 2010(3)
5.杨欢.王栋.童丽.蔡宝昌 镰形棘豆的化学成分研究(Ⅲ)[期刊论文]-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8(1)
6.王栋.杨欢.童丽.蔡宝昌 藏药镰形棘豆的镇痛抗炎活性[期刊论文]-药学与临床研究 2008(2)
7.杨欢.王栋.童丽.蔡宝昌 镰形棘豆的化学成分研究(Ⅳ)[期刊论文]-中国药学杂志 2008(20)
8.侯丰灏.杨欢.许惠琴.蔡宝昌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镰形棘豆中球松素的含量[期刊论文]-南京中医药大学学
报(自然科学版) 2008(3)
9.杨欢.王栋.童丽.蔡宝昌 镰形棘豆的化学成分研究(Ⅰ)[期刊论文]-中国药学杂志 2008(5)
10.王栋.杨欢.戴衍鹏.童丽.蔡宝昌 镰形棘豆的化学成分研究(Ⅱ)[期刊论文]-中国药学杂志 2008(17)
11.燕珂.顾青.杨光明.陈醒.蔡宝昌 镰形棘豆HPLC指纹图谱研究[期刊论文]-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4)
12.胡永狮.洪佳妮.杜青云.李茂星 含镰形棘豆黄酮化合物及纳米TiO2防晒霜的配方研究[期刊论文]-解放军药学学
报 2010(4)
13.魏学红.金莉 藏药镰形棘豆的研究进展[期刊论文]-中国药理学通报 2010(11)
14.侯作贤.张汝学.贾正平 棘豆属植物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最新研究进展[期刊论文]-中华中医药学刊 2008(2)
15.陈锦珊.洪佳妮.杜青云.李茂星 镰形棘豆黄酮类化合物对紫外线辐射引起的角质形成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期刊
论文]-解放军药学学报 2011(4)
16.杜青云.洪佳妮.郭文勇.章玲 镰形棘豆防晒乳膏的制备与质量评价[期刊论文]-医药导报 2010(2)
17.李茂星.兰芝荟.樊鹏程.尉丽力.贾正平 藏药镰形棘豆的研究进展[期刊论文]-中药材 2009(8)
18.王水潮 藏药镰形棘豆中黄酮类成分山柰素和鼠李素的含量测定[期刊论文]-时珍国医国药 2009(6)
19.闫海燕 镰形棘豆中两种黄酮的结构及生物活性研究[期刊论文]-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2)
20.华桦.赵军宁 藏药棘豆的化学、药理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期刊论文]-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08(8)


本文链接:http://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zcy200602060.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