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道地产区地黄不同品种含梓醇量的比较



全 文 :·444· 中草鸯ChineseTraditionalandHerbDrugs第37卷第3期2006年3月
道地产区地黄不同品种含梓醇量的比较
王敏1,刘红彦2,黄璐琦“,王 飞2,李先端1,洪巧瑜3,昊志刚1
(1.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北京100700;2.河南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河南郑州450002
3.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北京100029)
地黄为临床常用中药,来源于玄参科植物地黄
RehmanniaglutinosaLiboseh.的块茎。地黄在我国
有悠久的栽培历史,大部分省份都有引种栽培,其中
河南、山西、山东等省栽培的面积较大,尤以旧称“怀
庆府”的河南豫北地区为地黄的道地产区,该地区出
产的地黄被称之为“怀地黄”,以其优良的质地享誉
海内外。但目前地黄的栽培品种比较多,仅从其道地
产区种植面积最大的河南温县境内收集到的地黄品
种就多达十余种。这些不同的地黄品种之间在品质
上究竟有无区别,有哪些区别,是否所有的品种都可
作为“道地药材”来使用,这些都是需要进行深入研
究的问题。
迄今为止,对于地黄的质量控制标准,尚无很完
善的方法。一直以来常用梓醇作为地黄尤其是鲜地
和生地的指标成分进行品质评价。梓醇是地黄的主
要有效成分之一,具有降血糖、利尿和缓泻等作
用叫。目前常用HPLC法进行梓醇的分析[2“]。本试
验即在文献报道的基础上,建立了梓醇的反相高效
液相测定方法,进行了方法学考察,取得了比较满意
的结果,并用此方法对采自河南温县的8种主要栽
培品种进行了梓醇量的分析。
1仪器、试剂与试药
Waters全自动高效液相仪2695—2996;色谱柱
zoRBAXSB—C18(150mm×4.6mm,3.5tzm,安捷
伦公司);梓醇对照品购自北京市药品检验所,高纯
水自制,其他试剂皆为色谱纯。
8个地黄栽培品种分别为:85—5、9302、红薯王,
金状元、大红袍、狮子头、北京1号、北京2号,均于
2002年收集自河南省温县,由河南省温县农业科学
研究所王乾琚研究员鉴定,然后栽种在河南温县农
业科学研究所试验田中,统一管理,同时采收,并置
烘箱中于60℃干燥。取不同品种地黄的完整、干燥
块茎,逐个称质量,取其中单株质量为10~16.7g
的块茎进行粉碎(此质量范围内符合地黄商品药材
四等品的范畴),过80目筛,充分棍匀,置干燥器中
备用。
2方法与结果
2.1 色谱条件:流动相1%乙腈,体积流量0.5
mL/min,测定波长210rtm,柱温35c。进样量5
“I.,色谱柱ZORBAXSB—C。。(150mm×4.6mm,
3.5pm)。对照品及样品的色谱图见图1。 ‘
丁1—T『⋯丁—r孤
fr’11’P’r’’’1’1—’r’’’T’111
o 2 4 6 8 10 12
t/rain
a梓醇
a—eatapo]
图I地黄(A)和梓醇(B)HPLC色谱豳
Fig.1HPLCChromatogramofR.glutinosa(A)
andcatapol(B)
2.2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定梓醇对照品
4.96mg,置5mL量瓶中,加流动相水一乙腈(99:
1)溶解并稀释至刻度,避光冷藏,作为贮备液备用。
2.3供试品液制备:精密称定地黄样品0.25g,加
入25mL甲醇,称质量。室温超声浸提30rain,补足
损失的质量,滤过。弃去初滤液2ml。,取续滤液,精
密量取10mI。水浴蒸干,用1%乙腈溶解定容至10
警銎是留:留荽嚣袈森基础性工作专项重点项目。。。,DEA。。。,。
窖翥熊乎磊等75斌斋搿船蠢嚣意燃慧镒器勃。。.掣368”48237。““⋯“@263’”1
万方数据
中革蔼ChineseTraditionalandHerbalDrugs第37卷第3期2006年3月·445·
mL量瓶申,馓孔滤膜滤过,弃去初滤液,取续滤液
作为供试品液。
2.4线性关系:将梓醇质量分数分别为0.0992、
0.1984,O.3968,O.7936,j.j904,j.5872,
1.9840mg/mL的对照品溶液分别精密注入5pI。
进行测定。以峰面积值(x)对质量分数(y)作回归计
算,r一0.9998,回归方程l,一5.47×108X一5.30×
104。表明梓醇在0.496~9.92,ug与峰面积呈线性
关系。
2.5精密度试验:同一对照品溶液连续进样5次,
每次5”L,按色谱图峰面积计算RSD为0.65%,表
明仪器精密度良好。
2.6重现性试验:精密称取同一样品5份,按上述
方法测定,计算质量分数测定结果的RSD为
0.979%,说明本法具有良好的重现性。
2.7稳定性试验:取一地黄样品依法制备成供试品
溶液,依法测定0、2、4、6、8、10、i2h的色谱峰面积,
结果RSD为2.23%,表明对照品溶液及供试品溶
液在12h内稳定。
2.8加样回收试验:精密称取已知梓醇量的地黄粉
末0.13g,置三角瓶中,精密加入梓醇对照品一定
量,其余操作同供试品液制备项下的方法,测定5
份,计算平均回收率为97.66%,RSD为2.24%。
2.9不同品种地黄样品的测定结果:对不同品种地
黄样品依照上法进行梓醇测定,结果见表1。
表1样品测定结果(按干燥晶计算)(n一2)
Table1 Determinationofcatapol(calculated
bydriedsamples,m=2)
品种 梓醇/% 品种 梓醇/“
85—5 2.913 太红袍 3278
狮子头 2.934 北京2号 3.307
金状元 2 966 北京l号 3 892
红薯王 3 252 9302 4 258
3讨论
3.1梓醇的测定方法:对于梓醇的测定方法,刘方
等”]、刘长河等”1”曾采用薄层扫描法建立了梓醇的
测定方法,并用该方法测定了不同产地地黄的梓醇
量,赵新峰等。”采用毛细管区带电泳内标法定量测
定梓醇。但由于薄层扫描法不易操作,毛细管电泳法
又不十分普及,因此目前对梓醇的测定还是以高效
液相较为常见。但由于梓醇的极性较大,其最大吸收
又位于紫外光谱的末端,对于反相高效液相和紫外
检测系统而言,在理论上并不是十分适合,而且其
热、光、酸碱稳定性都较差,这些给梓醇的测定带来
一定的难度。在已报道文献中给出的液相色谱峰形
和分离效果不是很理想E2,3],如出现双峰、拖尾或样
品不能达到基线分离等情况。但在本实验中,通过对
色谱条件的反复摸索,获得了良好的峰形和满意的
分离度(图1),其他各项方法学考察指标也都符合
要求。
3.2提取溶媒的选择:对同一地黄样品采用5种不
同溶媒:永、50%甲醇,甲醇、50%乙醇和无水乙醇,
分别用相同提取方法进行提取和测定。结果乙醇和
50%乙醇提取效率很低。其他3种溶媒提取效率相
差不大(RSD一2.24%),其中,水和50%甲醇提取
的测定结果稍高,但操作过程中,50%甲醇提取液和
水提液的滤过非常困难,且提取液颜色较深,杂质较
多,故还是采用甲醇为提取溶媒。
3.3提取方法考察:用超声30rain和回流2h提
取同一地黄样品,效果相当,RSD为0.252%,故用
超声法。
3.4提取时间考察:用不同的提取时闻15、30,45
rain提取同一样品,RSD为2.103%,效果相当;30
和45rain效果非常相近,故用30rain即可。
3.5溶剂的不同用量:甲醇和样品分别按100:1、
50:1、25:l比例(ml。/g)提取同一样品,RSD为
2.371%,效果相差不大,但100;1比例提取效率稍
高,而且样品提取液颜色较浅,显示杂质浓度较低,
更利于高效液相分析。
3.6不同品种地黄在梓醇量上的差异:在已报道的
文献中,普遍反映出不同产地、不同品种的生地梓醇
量差异非常大,所得的数据从1.4%01到4%01不
等。不仅如此,李先恩等01进一步对同产地、同品种
地黄的不同单株进行梓醇量分析,结果发现20个单
株之问梓醇的量相差可高达一倍以上,如所测地黄
品种“国林新一代”的最大量为2.13mg/g,最低为
0.91mg/g,而所测不同品种地黄之间的梓醇量最
高为1.43mg/g,最低则为“晋红一号”0.61mg/g。
造成不同产地、品种乃至个体之间所测得梓醇量存
在如此之大差异的原因,除了地黄体内确实存在梓
醇量差异的情况以外,梓醇的不稳定性、地黄的不同
生长状况、不同加工处理方法、以及采样的代表性问
题等也都是造成数据相差如此之大的原因。为此,为
了尽可能客观地体现不同品种地黄之间的梓醇量差
异,本试验将不同的地黄品种栽种在同一块试验田
中统一管理和采收,并采用相同的温度进行干燥,取
样时选取大致相同的块茎大小,尽量扩大取样量,并
在粉碎后将粉末充分混匀,以尽量保证各品种的客
观条件基本平行,使测定结果更有代表性地反映各
万方数据
·446· 中草嚆ChineseTraditionalandHerbalDrags第37卷第3期2006年3月
品种之间的真实差异。
根据笔者的测定结果,在所分析的产区8个主
要品种之间,梓醇量最低的为85—5(2.9%),最高的
为9302(4.3%)。其中已知具有亲缘关系的85—5和
金状元(金状元为85—5的父本)具有非常相近的梓
醇量;同品系的北京1号和北京2号也具有比较相
近的梓醇量。所测得的数据普遍高于文献已报道的
生地梓醇量数据,可能是因为采用60℃烘箱干燥的
方法大大减少了梓醇的损失,与其他文献直接采用
产地加工好的生地为样品进行测定有所不同。
3.7梓醇的量与地黄质量的关系:梓醇是环烯醚萜
苷类物质,具有缓泻、利尿、降血糖等生物活性。目
前,普遍以梓醇作为鲜地黄和生地黄的质量控制指
标。《中国药典》2005年版以梓醇作为定量的指标,
有些文献也直接将梓醇量的高低作为判断地黄质量
好坏的依据。但根据文献报道的情况和本实验的测
定结果,梓醇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代表地黄的质量,
量越高是否意味地黄的质量越好,还是一个值得商
榷的问题。原因主要在于:(1)由于梓醇的不稳定性,
地黄在采收加工的时候很容易造成梓醇不同程度的
损失,因此,在实际生产中以梓醇作为质控指标,数
据变化的幅度较大,如前所述,不同文献中得到的生
地中梓醇的量的数据甚至相差两个数量级。(2)地黄
是一味常用的配伍要药,在临床使用中具有多方面
的功效,应用面较广,药理试验也表明具有多个系统
的生物活性。梓醇的生物活性只能代表地黄功效的
一个方面,而且并不是最主要的一个方面。(3)即使
在梓醇所能代表的功效方面,梓醇量的高低是否与
功效成正比,也是需要研究的问题。目前在对道地药
材的研究中发现,对于一些公认质量较好的道地药
材,其道地性,即优质性,在化学成分上往往表现为
一个量的范围,或者多种组分的固定配比关系。由上
述这几个方面可见,对于地黄的质量评价,在目前没
有更好的化学成分质控方法的情况下,梓醇可以作
为一个参考手段,但是仅以梓醇量的高低来判断地
黄质量的好坏是有失偏颇和简单化的。
同种药材内为了不同的后续开发目的而选育不
同的类型满足不同的需要,是中药材今后的必然发
展趋势,目前在一些需要量较大的药材生产上已经
事实上出现了这样的格局。本实验对地黄道地产区
8个主要品种在尽量去除环境、条件等各方面影响
的情况下对其梓醇进行了平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
品种在梓醇量上确实表现出了不同的特性,例如新
品种9302表现出较高的梓醇量(4.3%)。这为地黄
药材今后的定向培育提供了一定的基础数据,提示
在地黄的生产中可在品种上有所选择,如在且前的
情况下,鲜地黄的生产可以9302为主,而熟地黄的
加工和生产可以85—5等品种为主。
References;
[1]KitagawaI.Ontheconstituentsofr}lizomefRehmannia
glutinosaLibosch.fo竹加huiechingensisHsiao[J]JPharm
S∞Japan,1971,91(5):593596.
r2]DuHQ,GuoXY,ZhaoX,eta1.Stuay硎Rehmannia
glutino蛐(NorthernofChina)(常用中药材品种整理与质量
研究)(北方编)(I)[M].BeijinglijingMedicalUniversi—
tyandChineseUnionMedicalCo legeUnitedPress,1995
[3]LuoYY,ZhangSQ,SuoJz,Determinationofcatalpolin
RadixRehmanniaebyhighperformanceliquidehromatogra
phy[J].Chinmd,韧J(中国药学杂志),1994,20(1):38—
39.
[4]WangHJ,BianBL,YangJ.AstudyoNeatalpolc ntent
changesinRehmanniaglutinosa(Gaertn)Libosch-under
certainconditioos[J].ChinJChinMaterIvied(中国中药
杂志),1997,22(7):408—409.
[5]LiXE,YangSI。tYangJStetalStudyoncontentof
catalpo[invar etiesandearthnutsofRehmanniagfulino$。
[阳.Chin尸hn”J(中国药学杂志),2002,37f11):820
823.
[6]LiJP.ZhouFJ,JiaJW.eta1.Effectsofdifferentstore
timeandconditiononthecontentsoteatalpo]inRehmannia
gluti加saEJ].ChinTraditHerbDrugs(中草药),2003,34
(3):273.
[7]LiuF.YuSI。.Comparisonofthecontentsofeatalpolin
Rehmanniarootprocessedwithdifferenttechniques[J].
C^啪Pha疗n(中国药房),2003,14(6):378379.
[8]LiucH,ZhangLJ,I.LGS,eta1.Determinationofc apo]
inRehmannia—uti加saLibosch.fromdifferenthabitats[J]
ChinJHospPharmf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2,22(5):
259260.
[93LiuCH.LiGS,HuangYX,椰Ⅱz.Determinationofe apol
inRehmanniaglutinosaLibosch.fromdifferenthabitats[J].
TraditChinMedRes(中医研究),2001,14(5):10-12.
[10]ZhaoxF,SunYQ.DeterminationofcatalpolinRadix
Rehmanniaebyc pillaryzonelectrophoresis[Jj.ChinJ
PlmrmAnal(药物分析杂志),2002.22(6):471—473.
万方数据
道地产区地黄不同品种含梓醇量的比较
作者: 王敏, 刘红彦, 黄璐琦, 王飞, 李先端, 洪巧瑜, 吴志刚
作者单位: 王敏,黄璐琦,李先端,吴志刚(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北京,100700), 刘红彦,王飞(河
南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河南,郑州,450002), 洪巧瑜(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北
京,100029)
刊名: 中草药
英文刊名: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
年,卷(期): 2006,37(3)
被引用次数: 9次

参考文献(10条)
1.Kitagawa I On the constituents of rhizome of 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forma huiechingensis
Hsiao 1971(05)
2.Du H Q;Guo X Y;Zhao X 常用中药材品种整理与质量研究 1995
3.Luo Y Y;Zhang S Q;Suo J Z Determination of catalpol in Radix Rehmanniae by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1994(01)
4.Wang H J;Bian B L;Yang J A study on catalpol content changes in Rehmannia glutinosa (Gaertn.)
Libosch.under certain conditions 1997(07)
5.Li X E;Yang S L;Yang J S Study on content of catalpol in varieties and earthnuts of Rehmannia
glutinosa[期刊论文]-中国药学杂志 2002(11)
6.Li J P;Zhou F J;Jia J W Effects of different store time and condition on the contents of catalpol
in Rehmannia glutinosa 2003(03)
7.Liu F;Yu S L Comparison of the contents of catalpol in Rehmannia root processed with different
techniques[期刊论文]-中国药房 2003(06)
8.Liu C H;Zhang L J;Li G S Determination of catapol in 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from different
habitats[期刊论文]-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02(05)
9.Liu C H;Li G S;Huang Y X Determination of catapol in 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from different
habitats[期刊论文]-中医研究 2001(05)
10.Zhao X F;Sun Y Q Determination of catalpol in Radix Rehmanniae by capillary zone electrophoresis
[期刊论文]-药物分析杂志 2002(06)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 陈桂月 地黄的高产栽培[期刊论文]-特种经济动植物2002,5(7)
2. 杨胜亚.崔援军.余春霞 提高怀地黄出苗率试验初报[期刊论文]-中药材2002,25(12)
3. 孙鹏.郭玉海.祁建军.周莉丽.李先恩.SUN Peng.GUO Yu-hai.QI Jian-jun.ZHOU Li-li.LI Xian-en 地黄肌动蛋
白基因片段的克隆与序列分析[期刊论文]-农业科学与技术(英文版)2008,9(2)
4. 范芳.李丽伟.王文亮.霍晓婷.杨建堂.Fan Fang.Li Liwei.Wang Wenliang.Huo Xiaoting.Yang Jiantang 怀地
黄干物质增长过程与有效积温的关系[期刊论文]-中国农学通报2007,23(6)
5. 李光河 怀药材的采收、加工与贮藏[期刊论文]-河南科技2004(20)
6. 李光胜.王学军.袁燕东.刘象银.葛付存 防止或减轻地黄优良品性退化的方法[期刊论文]-基层中药杂志
2001,15(1)
7. 霍国琴.洪亮.高林.李枫.刘润妮.刘友贤 生地地膜栽培技术[期刊论文]-陕西农业科学2006(3)
8. 张爱民.盛玮.薛建平.葛德燕 地黄叶片器官形态建成中几种内源激素的变化[期刊论文]-中国中药杂志
2005,30(4)
9. 王红娟.白自伟 怀地黄组织快繁[期刊论文]-农家参谋2002(12)
10. 赵素霞.樊克峰.白雁 地黄资源状况分析[期刊论文]-中药研究与信息2003,5(5)

引证文献(9条)
1.李建军.王莹.陈小洁.周延清.李景原 不同产区地黄产量及指标成分的HPLC测定[期刊论文]-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1(4)
2.李晓琳.王敏.刘红彦.黄璐琦.王飞.吴志刚 道地产区地黄不同品种间多糖量的比较[期刊论文]-中草药 2008(8)
3.马丽.王广飞.王明星.孙志海 连作对怀地黄块根生长和品质的影响[期刊论文]-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1(4)
4.初兰娜.卢家炯.马森.高俊永.杜林繁 地黄中梓醇含量的研究进展[期刊论文]-广西轻工业 2009(4)
5.武丽南.陆榕.刘昌孝.司端运 自动采样技术研究梓醇的药动学[期刊论文]-药物评价研究 2012(2)
6.卫冰.杨云 地黄环烯醚萜苷类类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期刊论文]-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1(24)
7.王明道.何江华.刘新育.付香斌.吴坤.贾新成 微波辅助提取怀地黄梓醇工艺研究[期刊论文]-信阳师范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9(1)
8.王明道.原增艳.刘新育.张世敏.陈红歌.贾新成 响应面法优化酶法提取怀地黄梓醇的工艺[期刊论文]-江苏农业
学报 2010(1)
9.郭融.刘冲.王贺.余斌 地黄活性成分梓醇的研究概述[期刊论文]-农产品加工·学刊 2009(11)


本文链接:http://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zcy200603046.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