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Key problems in studies on standardized cultivation for medicinal animals

药用动物规范化养殖研究中的关键问题



全 文 :中草蔼 ChineseTraditionalandHerbalDrugs第39卷第12期2008年12月·1899·
·综述·
药用动物规范化养殖研究中的关键问题
李薇。,梁倩影,喻良文,徐鸿华,赖小平
(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广州510006)
摘要:查阅近20年相关文献.综合分析药用动物人工养殖的研究成果及存在的问题。对动物药GAP的关键技术
如野生变家养及引种驯化、优良品种选育、养殖地选择及仿野生养殖基地建设、专用饲料研制、病虫害防治、药材质
量控制和评价等进行总结和分析,以便引起研究者们的重视。GAP关键技术是动物类中药的安全有效以及可持续
性开发利用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药用动物;人工养殖技术;规范化养殖
中图分类号:R28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2670(2008)12—1899一03
Keyproblemsinstudieson tandardizedcultivationformedicinala imals
LIWei,LIANGQian—ying,YULiang—wen,XUHong-hua,LAIXiao-ping
(GuangzhouUniversity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Guangzhou514006,China)
Keywords:medicinalanimals;artificialcultiv tiontechnology;standardizedcultivation
动物类中药在我国应用历史悠久。有应用范围广、作用强
等特点,是中药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药用动物种类虽然丰
富,但相当部分的动物药材主要依靠野外捕捉加工人药。随着
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动物
类中药的需求也与日剧增,加之某些动物类中药资源的不合
理开发利用和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使得药用动物资源日益
减少,甚至濒临灭绝的地步。如赛加羚羊、印度犀牛、野马、华
南虎、东北虎等种类野生资源几近绝灭,黑熊、林麝、原麝、马
鹿、林蛙、蛤蚧、玳瑁、穿山甲、大灵猫、小灵猫等种类资源显著
减少。显而易见,有限的野生资源已不能满足市场需要。特别
是我国先后颁布的一系列濒危动物保护法规和条例的实施,
受到保护的药用动物物种进一步增加或升级,使动物药的研
究和应用受到较大的限制。据统计,目前仅有30多种动物可
以人工养殖[1】,这个数字对于人类已延用了数千年的1600
余种[2]陆地和海洋动物药而言。就显得微不足道了。因此,如
何将有限的野生药用植物资源转变为可持续性生产的人工药
用动物资源就成为非常重要和紧迫的重要课题。
近年来,关于药用动物人工养殖的研究已取得了瞩目的
成就,且在许多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性进展。然而,动物类中药
人工规范化养殖是一项新生课题,相关的研究存在着诸如基
础研究严重不足,关键技术科技含量不高,整体水平仍然较
为落后等问题。为此,本文将综合分析近年来国内外关于药
用动物人工养殖研究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结合国家食
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02年4月颁布的《中药材生产质量管
理规范》的要求,对药用动物规范化养殖研究中值得重视的
几个关键问题进行讨论,以期引起药用动物规范化养殖研究
者们的重视。
1野生变家养及引种驯化是动物药规范化生产的基础
与药用植物一样,药用动物的引种驯化同样也是研究通
过人们的培育使野生变为家养,以及将家养动物引种到新的
生存条件下生长发育、遗传、变异等规律的科学。但与药用植
物相比,药用动物资源相关问题的研究较为薄弱,因此,在某
种意义上药用动物的引种驯化任务更为艰巨。通过多年野生
变家养及引种驯化的实践已经证明,只有加强药用动物资源
变野生为家养以及引入的外来品种如何达到优质丰产方面的
研究,才能真正实现定向培育药用动物的新种类、新品种,更
有效地开发药用动物资源、缓解动物类中药的紧缺问题。所
以,药用动物的野生变家养及引种驯化是规范化生产的基础。
事实上,无论是野生变家养,还是将家养动物引种到新
的生存环境都需要经历驯化过程。我国已经有许多成功驯
化、变野生为家养的实例,如环节动物:宽体金线蛭[33;软体
类动物:牡蛎‘4];节肢动物:少棘蜈蚣[5]、全蝎[6]、地鳖虫[71
等;鱼类动物:海马‘83;两栖类动物:中国林蛙[口]、蟾蜍[103;爬
行类动物:乌梢蛇[“3;鸟类动物:乌骨鸡[121;哺乳类动物;复
齿鼯鼠[1“、灵猫n“、林麝‘15]、梅花鹿‘”]、黑熊‘”1等。然而,驯
化工作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切实掌握所选品种的原产地的
自然环境、该品种的生物学特征和生态要求,以及生长发育
相应阶段的生态环境和对各种生态因子的反应等,以便通过
人为方法,创造一定条件,使其逐渐适应新环境的生活。药用
动物生物特性相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形态特性和生活习性
收稿日期:2008—05—28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部重点支撑计划项目(2006BAl06A11—02)l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0078020701004)
-x.通讯作者李薇。教授,主要从事中药资源品种鉴定和质量评价方面研究。 E—mail:liwei—li@163.tomTeltl3660014541
万方数据
·1900· 中草菊 ChineseTraditionalandHerbalDrugs第39卷第12期2008年12月
两个方面。形态特征方面的观察主要包括雌雄性动物各生长
阶段形态特征的描述及变化规律,帮助饲养人员对其进行分
类、辨别及健康检查。而药用动物的生活习性则主要包括栖
息环境、活动规律、食性调查以及一年四季气候和环境变化
对动物的影响等。通过生活习性的调查可以了解具体药用动
物在野生状态下对生存条件的要求,栖息的适应范围和特
点,其中重点应包括光照、温度、湿度、水、土壤等。不同的动
物有不同的生活习性和生活方式,即使同一种动物在不同发
育阶段也表现出不同行为和食性差异,通过调查可以帮助确
定动物的饲养模式和管理制度。调查其食性则可了解药用动
物在不同环境、季节和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变化和需求等,
这些资料都会为人工养殖的条件提供重要依据和指导。
2优良品种选育是动物药规范化生产的核心
药用动物中大多数是野生种。有一些虽已养殖多年,但
没有很好的选育,混杂状态严重,产量和有效成分的量都与
野生种有很大差异。因此,药用动物优良品种的选育对提高
药材产量、改善药材外观品质、保障药材的内在质量、降低或
避免病虫害造成的损失具有重要意义。由此可见,优良品种
选育是动物药规范化生产的核心研究内容。我国自20世纪
60年代就开始了茸鹿种间和亚种间杂交的全面系统的研究
工作,并获得了大量的研究资料,为茸鹿杂种优势的利用奠
定了理论和技术基础,对茸鹿的繁育和生产起到了重要推动
作用。郑兴涛等[18]利用我国3种茸鹿(梅花鹿、东北马鹿和
天山马鹿)的正反交、回交、级进杂交、横交等多种杂交组合
方式,筛选出了东北梅花鹿(旱)与东北马鹿(3)杂交、天山
马鹿(0)与东北马鹿(旱)杂交的种间和亚种间的最佳杂交
组合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养鹿业的经济效益。李和平[19]通过
对我国鹿茸品种间杂交优势的比较研究,证实了清原品系
(£)与乌兰坝品种(早)杂交表现出明显的杂种优势。此结果
表明,如果以优良梅花鹿品种或品系来改良普通梅花鹿群,
将会取得明显的改良效果。此后。分别利用人工授精技
术‘z“、同期发情技术‘z“、甾体激素免疫技术‘2“、基因技术‘捌
等现代繁殖技术证实了茸鹿杂交品种的受胎率、繁殖率、鲜
茸产量以及鹿茸性状等方面均有明显提高。近年来的相关研
究主要集中在亲体动物的选择、繁殖的外界影响因素调查、
提高繁殖效果的措施和条件筛选等方面,虽取得了显著成
绩,但所涉及到的药用动物较少。然而,不同药用动物各自有
着不同的生物学特性,如何针对每种动物的特点,经过人为
的选择、定向培育与提纯复壮。培养出符合市场需要的优良
品种仍然是今后需要加强的研究重点。
3 养殖地选择及仿野生基地建设是动物药规范化生产的必
要条件
养殖场是养殖药用动物的生存环境,为养殖的动物提供
适宜的生态环境对动物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和遗传性状都
有深刻影响,进而影响动物药产品的性状乃至其效能[2“。
人工养殖场过去主要是在室外圄养搭建,后逐渐改变为
室内封闭养殖.如建养殖池、养殖房、养殖箱、养殖笼等。现代
养殖技术对养殖场的要求也很苛刻,如特别注意消毒,防止
细菌病虫的污染损害。此外,在养殖场配备先进的养殖设施。
除了可以避免病虫害外,还可以保障动物的食物和水等条
件。有时为了提高养殖效益,还应用一些混养技术,如利用恒
温生态混养技术汹1以实现药用动物的一棚多养,既增大立
体养殖空间,又提高了经济效益,互补性强,节能省工,便于
操作管理。然而,对于习惯于自由往来的动物而言,封闭式养
殖场并不一定是根据动物的生活习性而建造的,其中环境的
光线、温度、湿度、酸碱性等方面也不一定适合所养殖的动
物。特别是封闭式养殖场的高墙、围栏,甚至于电网等防逃措
施,虽可以有效地阻止动物逃跑,但无疑对其生长发育有一
定影响。因此,与药用植物一样,目前更提倡建立仿野生养殖
基地,为药用动物生长发育创造一个与野生状态相似的环
境,该环境条件如土壤、空气、阳光、水分、养分、生物条件等
均按照药用动物生物学特性及活动规律来确定。不过该技术
尚处于实验研究开发阶段。研究者们目前已经意识到养殖地
选择及仿野生基地建设是动物药规范化生产的必要条件。随
着进一步地深入研究,药用动物的养殖条件会不断完善。
4专用饲料的研制是动物药规范化生产发展的关键
药用动物食性较复杂,有肉食性、草食性、杂食性之分,
食物范围有广食性、狭食性、单食性之分;大部分独立生活,
但也有寄生动物和共生动物。为饲养的药用动物所提供的饲
料主要有:植物性饲料、动物性饲料、矿物性饲料和特殊饲
料。植物性饲料又包括了青饲料、多汁饲料、精饲料和粗饲
料。现阶段我国对药用动物食性的了解并不充分,家养条件
下所供应的食物。并不能满足药用动物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如
幼龄期、育成期、成年期的需要。而对不同生物学时期如配种
期、妊娠期、产仔哺乳期、冬眠前后和蜕皮前后等所需特殊营
养的了解就更为缺乏。造成人工养殖的药用动物繁殖障碍,
生长发育受阻,体质衰弱,产品质量下降。面对这一问题,有
必要借助养殖技术较为成熟的食用动物农家猪饲料的研究
成果。目前已有专为农家猪提供不同营养,不同需要而组配
的不同饲料,如能量饲料、蛋白质饲料、矿物质饲料、青绿饲
料、粗饲料、糟渣类饲料等,既提高了经济效益又降低了养殖
成本。由此可见,要生产出符合临床预防和治疗疾病的动物
类中药,就必须有符合药用动物生物特性的专用饲料。因此,
专用饲料的研制是保障动物药规范化生产发展的关键。
5病虫害防治技术是动物药规范化养殖的重要保障
在动物有机体的生命活动过程中,经常要与外界环境中
各种各样因素接触.如果在接触过程中,动物因机体对外界环
境因素不适应,机体抵抗力减弱或因外界环境中的因素作用
过大及毒力过强.则往往会对动物身体造成功能、代谢和形态
结构的破坏,从而导致机体内部各种固有的动态平衡失调而
发生疾病。动物病虫害按病因可分为传染性疾病、非传染性疾
病和寄生虫疾病3类。目前,大多采用的是综合性防御措
施【z6】,即消灭疫源、切断传播途径和提高动物抗病能力。其中
主要包括对饲养药用动物的房舍、笼架、笼具、食具场所等定
期进行消毒和对药用动物进行健康检查等预防疾病的措施。
这些措施对人工养殖的药用动物的确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
万方数据
中草菊 ChineseTraditionalandHerbalDrugs第39卷第12期2008年12月·1901·
从另一角度来看,目前尚缺乏更深层次的研究,如病虫害发生
发展规律、动物抵御机制以及病虫害对药材品质的影响等方
面都较少有深入的研究,这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人工养殖药
用动物的大规模发展。由此可见。病虫害防治技术是药用动物
规范化生产的主要技术之一,是规范化生产的重要保障。
6质量稳定可控是动物药规范化养殖追求的目标
动物类中药成分不同于植物类药材,含有大量的蛋白质
及其水解产物,主要包括氨基酸、动物肽毒、酶及糖蛋白等。
因其与人体中某些物质相似,因而可直接用于改善人体的生
理功能,具有较强的生理活性,如腹蛇毒中的抗栓酶【2“,蟾
酥中的有升压、强心作用的脂蟾毒配基妇“,鹿茸中能刺激核
酸和蛋白质合成的多胺类化合物【2⋯,地龙中具有解热作用
的嘌呤类成分[30]等。关于动物药活性成分的研究近几十年
有一定进展,特别是近年来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引进,逐步出
现了利用中药所含的蛋白质、抗血清、同工酶、染色体等方法
进行中药鉴定的研究,从而有效地解决了动物的基原鉴定中
存在的许多疑难问题。郭月秋等[613用抗梅花鹿血清进行免
疫凝集试验以鉴别鹿心与其伪品牛心、羊心、猪心,结果表明
抗梅花鹿血清与不同来源的鹿心组织均产生显著的凝集反
应,而与伪品组织不发生凝集反应。姜大成等[32]用溶剂提取
法对蚂蚁、哈蟆油、龟板、蛤蚧、蕲蛇、五灵脂、鹿鞭等16组
54种动物类药材进行红外光谱鉴别研究,结果表明:绝大多
数动物类药材的红外光谱鉴别特征明显,稳定性和重现性均
较好。这些方法的应用对于解决长期存在的因动物类中药缺
乏特异的次级代谢产物或专属性强的化学成分而无法准确
鉴定的难题无疑有突破性进展。尽管如此,由于动物药化学

成分种类繁多,结构复杂,有很多是大分子化合物,分离和分
析难度较大。现行的动物类药材标准仍然大多停留在药材的
外观性状、显微特征以及理化定性的水平上,很少有成分定
量评价指标,不能完全反映中药材的真正质量[3“。更缺乏与
临床疗效相关成分、重金属及有毒、有害物质的监控。严重阻
碍了动物类中药的健康发展。由此可见,质量稳定可控仍是
动物规范化养殖厦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7结语
药用动物的研究涉及到的知识领域非常广博,已涉及到
的学科有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生药学和天然药物化学、毒物
学和药理学、食品学和营养学、经济生物学和资源利用学、农
药学和环境保护学、生理学和发生学、畜牧养殖和水产加工
学、分类学和生态学、生命化学和仿生学等诸学科n“。由于
动物药的研究起步晚、基础薄弱、领域广、时间长、花费大,兼
之原有的研究方法和技术具有局限性。对药用动物的生态习
性的了解不足,缺少根据动物药自身特点的研究方法。总之,.
上述药用动物人工养殖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实质上也是保
证药用动物人工养殖正常发展的关键性技术,是解决利用与
保护矛盾的关键环节,也是防止动物药在流通领域出现质量
下滑的根本出路,是动物药资源町持续利用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白庆余.我国药用动物的养殖技术和动物药的生产现状[J].
中国药学杂志,1992,27(12):710712.
[2]张保国,张大禄.动物药[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3.
F3]王兴礼.宽体金线蛭的人工繁殖技术口].内陆水产,2006,
31(Z):24—25.
[4]杨春。苏秀榕,李太武.牡蛎养殖技术[J].水产科学,
2003,22(5):3l_33.
[5]刘哑珠.少棘蜈蚣的规范化养殖[J].基层中药杂志,2002,
16(6):46-47.
[6]谢保令.全蝎人工养殖技术[J].广西农业科学。1989(3):
43—45.
[7]徐佐民,徐永生.地鳖虫人工饲养技术[J].今日科技,1998
(3):9—10.
[8]刘国信,茹贺军.海马的人工养殖技术口].水产科技情报,
2006,33(6):254-256.
[9]白福祥,李玲,蔡伟.中国林蛙人工养殖技术口].中国
林副特产.2006(6):49-50.
[10]李建鑫.蟾蜍的人工养殖技术[J].经济动物学报,1997,1
(3):42—44.
[11]刘军,钟福生,周剑涛,等.乌梢蛇的仿生态饲养试验
口].中国林副特产,2005(1):30—32.
[12]毛德荣,周止清.景东山地乌骨鸡规模养殖育雏技术口].
养禽与禽病防治,2002(3):36—37.
[13]刘文华,李永善.复齿鼯鼠人工养殖技术研究[J].经济动
物学报,2000,4(4):24—28.
[14]徐怀亮.灵猫的人工养殖及活体取香技术[J].畜牧业.
1999(4):64—65.
[15]邓银才.林麝的人工养殖与取香技术口].特在经济动植物,
2003,6(10):9—11.
[16]余海波,周鹏,左小芳.梅花鹿的人工养殖技术口].湖北
畜牧兽医,2005(1);46-49.
[17]余海波.黑熊的人工养殖和活体取胆汁技术[J].特种经济
动植物,2004,7(3):6-7.
[18]郑兴涛,李和平,赵蒙,等.我国茸鹿育种研究进展及现
代茸鹿育种探讨[J].经济动物学报,2000(4):46-51.
[19]李和平.中国茸鹿品种(品系)问的杂交效果FJ].东北林业
大学学报,2002,30(2):8789.
[20]刘丽娟,滚双宝,罗玉柱,等.利用人工授精技术杂交改良
甘肃t§鹿的研究[J].中国畜牧业,2006,42(9):17—19.
[21]赵列平,王忠武,王景武,等.同期发情技术在梅花鹿繁殖
上的应用研究[J].经济动物学报,2003,7(3):24—26.
[22]郑兴涛,王利智,李五伟.等.甾体激索免疫提高梅花鹿双
胎率的试验[J].中国畜牧杂志,1992(2):37.
[23]杜智恒,自秀娟.梅花鹿生长激素基因单核苷酸多态与产茸
量性状的相关惟口].遗传,2007,29(3):337—342.
[z4]冉懋雄,周厚琼.中国药用动物养殖与开发[M].贵阳:贵
州科技出版社。1999.
[25]王志阳,安华.几种药用动物的恒温生态混养技术研究
[J].中草药,2000,31(9):703-704.
[26]王光亮.药用动物养殖技术[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6.
[27]孔令春。彭卫珍,厉夏女.蝮蛇抗栓酶的临床应用进展[J].
海峡药学,2007,19(4):66—68.
[28]高艳荣.张莉,张磊,等.蟾酥及其有效成分的药理作
用及机制研究进展[J].武警医学院学报,2003,12(5):
406—408.
[29]王玉,张辉.鹿茸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J].吉林中医
药,2006,26(12):73—75.
[30]马福家,徐晶鸡.孙炜.蚯蚓活性成分与应用研究进展
[J].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4。4(2):130—133.
[31]郭月秋,陈代贤,刘辉,等.鹿心及其伪品的免疫凝集试
验鉴别探讨[J].中医药学报,2000,28(1):62—63.
[32]姜大成,张沽,邓明鲁.16组54种动物药材的红外光谱
鉴别研究[J].中草药,1999,30(2):75.
[33]徐鸿华,丁平,贺红,等.岭南药材执行中药材生产质
量管理规范(GAP)的关键技术探讨口].广州中医药大学学
报,2006,23(5):419-423.
[34]李建平.林拮.邓明鲁.中国动物药概况(续)口].中药研
究与信息,2003,5(9):24-26. .
万方数据
药用动物规范化养殖研究中的关键问题
作者: 李薇, 梁倩影, 喻良文, 徐鸿华, 赖小平, LI Wei, LIANG Qian-ying, YU Liang-
wen, XU Hong-hua, LAI Xiao-ping
作者单位: 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广州,510006
刊名: 中草药
英文刊名: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
年,卷(期): 2008,39(12)
被引用次数: 3次

参考文献(34条)
1.白庆余 我国药用动物的养殖技术和动物药的生产现状 1992(12)
2.张保国;张大禄 动物药 2003
3.王兴礼 宽体金线蛭的人工繁殖技术[期刊论文]-内陆水产 2006(02)
4.杨春;苏秀榕;李太武 牡蛎养殖技术[期刊论文]-水产科学 2003(05)
5.刘亚珠 少棘蜈蚣的规范化养殖[期刊论文]-基层中药杂志 2002(06)
6.谢保令 全蝎人工养殖技术 1989(03)
7.徐佐民;徐永生 地鳖虫人工饲养技术 1998(03)
8.刘国信;茹贺军 海马的人工养殖技术[期刊论文]-水产科技情报 2006(06)
9.白福祥;李玲;蔡伟 中国林蛙人工养殖技术[期刊论文]-中国林副特产 2006(06)
10.李建鑫 蟾蜍的人工养殖技术[期刊论文]-经济动物学报 1997(03)
11.刘军;钟福生;周剑涛 乌梢蛇的仿生态饲养试验[期刊论文]-中国林副特产 2005(01)
12.毛德荣;周止清 景东山地乌骨鸡规模养殖育雏技术[期刊论文]-养禽与禽病防治 2002(03)
13.刘文华;李永善 复齿鼯鼠人工养殖技术研究[期刊论文]-经济动物学报 2000(04)
14.徐怀亮 灵猫的人工养殖及活体取香技术[期刊论文]-畜牧业 1999(04)
15.邓银才 林麝的人工养殖与取香技术[期刊论文]-特在经济动植物 2003(10)
16.余海波;周鹏;左小芳 梅花鹿的人工养殖技术[期刊论文]-湖北畜牧兽医 2005(01)
17.余海波 黑熊的人工养殖和活体取胆汁技术[期刊论文]-特种经济动植物 2004(03)
18.郑兴涛;李和平;赵蒙 我国茸鹿育种研究进展及现代茸鹿育种探讨[期刊论文]-经济动物学报 2000(04)
19.李和平 中国茸鹿品种(品系)问的杂交效果[期刊论文]-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02(02)
20.刘丽娟;滚双宝;罗玉柱 利用人工授精技术杂交改良甘肃马鹿的研究[期刊论文]-中国畜牧业 2006(09)
21.赵列平;王忠武;王景武 同期发情技术在梅花鹿繁殖上的应用研究[期刊论文]-经济动物学报 2003(03)
22.郑兴涛;王利智;李玉伟 甾体激索免疫提高梅花鹿双胎率的试验 1992(02)
23.杜智恒;白秀娟 梅花鹿生长激素基因单核苷酸多态与产茸量性状的相关性[期刊论文]-遗传 2007(03)
24.冉懋雄;周厚琼 中国药用动物养殖与开发 1999
25.王志阳;安华 几种药用动物的恒温生态混养技术研究[期刊论文]-中草药 2000(09)
26.王光亮 药用动物养殖技术 2006
27.孔令春;彭卫珍;厉夏女 蝮蛇抗栓酶的临床应用进展[期刊论文]-海峡药学 2007(04)
28.高艳荣;张莉;张磊 蟾酥及其有效成分的药理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期刊论文]-武警医学院学报 2003(05)
29.王玉;张辉 鹿茸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期刊论文]-吉林中医药 2006(12)
30.马福家;徐晶鸡;孙炜 蚯蚓活性成分与应用研究进展[期刊论文]-中华医学研究杂志 2004(02)
31.郭月秋;陈代贤;刘辉 鹿心及其伪品的免疫凝集试验鉴别探讨 2000(01)
32.姜大成;张洁;邓明鲁 16组54种动物药材的红外光谱鉴别研究[期刊论文]-中草药 1999(02)
33.徐鸿华;丁平;贺红 岭南药材执行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的关键技术探讨[期刊论文]-广州中医药大学学
报 2006(05)
34.李建平;林拮;邓明鲁 中国动物药概况(续)[期刊论文]-中药研究与信息 2003(09)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 傅鹏.朱华.万德光 中药动物药的现代研究亟待加强[会议论文]-2008
2. 李薇.梁倩影.喻良文.徐鸿华.赖小平 药用动物规范化养殖研究中的关键问题[会议论文]-2008
3. 王静.鞠爱霞 动物药与药用动物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期刊论文]-黑龙江医药2011,24(1)
4. 苏峰.李淑霞 试谈中药中动物类药的应用[期刊论文]-新疆中医药2004,22(1)
5. 张辉.邓明鲁.Zhang Hui.Deng Ming-lu 药用动物生态多样性的恢复与重建(续)[期刊论文]-吉林中医药
2010,30(2)
6. 吴启南 药用动物资源研究面临的问题与对策[期刊论文]-江苏中医药2008,40(1)
7. 张辉 药用动物生态多样性的恢复与重建[会议论文]-2010
8. 朱征明.Zhu Zhengming 贵州中医药事业发展思路[期刊论文]-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06,28(5)
9. 子布 说长道短动物药[期刊论文]-中华养生保健(上半月)2008(8)
10. 马小军.邹健强.肖小河 我国药材基地建设的运营机制及关键技术[期刊论文]-中国中药杂志2000,25(11)

引证文献(3条)
1.叶金堂.管红.孙翊琢 人工养熊档案系统的建立与应用[期刊论文]-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10(3)
2.张辉.邓明鲁 药用动物生态多样性的恢复与重建(续)[期刊论文]-吉林中医药 2010(2)
3.李薇.吴文如.喻良文.吴波.林小桦 重金属污染环境中动物的解毒策略和机制的研究进展[期刊论文]-中草药
2009(10)


本文链接:http://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zcy200812050.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