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中草药ChineseTraditionalandHerbalDrugs第38卷第5期2007年5月·713·
正交试验优选絮凝法处理甘草酸废水的研究
李 祝,胡立新,程 亮,万端极
(湖北工业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湖北武汉430068)
甘草酸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妆品、烟草等
工业。甘草酸废水是在工业提取甘草中甘草酸时酸
沉后产生的上清液。废水具有强酸性,而且在废水中
含有大量氨基酸和黄酮类物质,其采用重铬酸钾作
为氧化剂测定出的化学耗氧量(COD。,)在15000
mg/L左右,电导率为15000us/cm,色度在1000
倍左右。废水色度高,用生化法不易处理。目前可以
采用膜技术来处理该类废水,能够得到甘草黄酮、甘
草酸等副产品,但是废水本身含盐量过高带来用膜
处理能耗过高和膜设备一次性投资过大的问题。絮
凝法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固液两相体系分离方法,既
可作为独立的操作单元,也可和其他固液方法组合
使用,作为预处理、中间处理或深度处理的手段,不
需要发生相变和化学变化,能耗低、分离效果好。因
此本研究结合甘草酸废水的特性,利用絮凝法处理
甘草酸废水,筛选合适的絮凝剂并寻找最佳的絮凝
方案。
1仪器与材料
’
755S紫外分光光度计,PHS~2C数显酸度计,
FA2004N分析天平,AnkeTDL~5离心机,THZ一
82水浴恒温振荡器,HH一4数显恒温水浴锅,101—
1型电热鼓风恒温干燥箱,SX一4—10型马弗炉。
5%XF一5高效絮凝剂(河北大鹏环保科技有限
公司),0.4%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HCA)、
0.5%DC一491脱色絮凝剂、0.4%聚合氯化铝
(PAC)[凯米沃特(宜兴)净化剂有限公司],0.5%
SG田菁胶(灌南县宏图植物胶厂),0.5%SW—01
型阳离子淀粉(东营国丰精细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复合絮凝剂由单一絮凝剂按一定体积配比制备。
甘草酸废水是甘草在提取生产过程中酸沉后的
上清液,pH值大都在2.5左右,COD。,值在15000
mg/L以上,色度在1000倍左右。
2方法与结果
2.1 絮凝剂的筛选:取若干容器,各加入相同量的
废水,分别加入不同种类的单一絮凝剂或复合絮凝
剂,先快搅再慢搅,静置,立刻开始观察并持续观察
收稿日期:2006—11—17
30min,记下初始矾花产生的时间、形态和沉降时
间,测定水样的色度和吸光度,计算絮凝率,衡量各
种絮凝剂的絮凝效果,结果见表1。可见PAC、DC一
491、XF一5对甘草酸废水处理效果明显,其絮凝率分
别达到了60.6%、76.3%、56.1%,故选择PAC和
DC一491进行复合絮凝剂试验。PAC和DC一491按体
积比8:1、4:1、1:l配比进行絮凝试验,结果复合
絮凝剂的絮凝率要明显低于单一絮凝剂DC一491。因
此选择单一絮凝剂DC一491。
絮凝率一(未絮凝前水样的吸光度值一絮凝后水样的吸
光度值)/未絮凝前水样的吸光度值×100%
表。I不同絮凝剂的絮凝效果
TableFIocculenteffectsofdifferentflocculants
絮凝剂 絮凝率/% 絮凝剂 絮凝率/%
田青胶 13.40 HCA 5.44
PAC 60.60 PAC—DC一491(8l 1) 63.50
XF一5 56.10 PAC—DC一491(4I 1) 67.20
阳离子淀粉 10.70 PAC—DC一491(1l1) 59.10
DC一491 76.30
2.2 DC一491处理甘草酸废水影响因素的考察:取
若干容器,各加入相同量的废水,其中一只作为空白
对照,考察投加量、温度、pH值的影响,其中改变一
个因素时其他两个因素均保持不变,记录絮凝现象。
2.2.1pH值变化的影响:见图l。
O
So
魁
蚕o
00 2.5 5.0 47 5 10.000 2.5 50 ’7 5 100
pH值 pH值
图1 pH值的变化对DC一491絮凝效果的影响
Fig.1EffectofpHvaluechanges
onflocculationofDC一491
在pH为1.5左右,其絮凝效果显著,对色度去
除作用也较好,DC一491在pH值低时水解产生大量
的阳离子可以通过吸附电中和作用,使溶液中的负
万方数据
·714· 中草115ChineseTraditionalandHerbalDrugs第38卷第5期2007年5月
电荷被中和而失稳,与此同时加入的絮凝剂因水解
产生大量的絮状物;当pH值下降低至1.5时,溶液
中无絮凝现象发生,是由于溶液中的聚合物不能形
成聚合体产生絮凝;随着pH的增加絮凝效果下降,
由于随着pH值的上升超过1.5时,影响了DC一491
的水解,从而影响了絮凝效果。同时色度是因为pH
值的不断升高促进溶液内的黄酮类化合物结构产生
可逆性变化,主要是电子转移和重排,使颜色加深至
深黄色。
2.2.2温度变化的影响:见图2。在温度为30℃
时,吸光度最低,其絮凝效果显著,而且对色度的去
除效果也较好。在15~30℃时,吸光度是不断降低
的,其絮凝效果越来越明显,随着温度的升高溶液中
的颗粒在水分子热运动的碰撞下作不规则的布朗运
动,这种无规则运动必然导致颗粒相互碰撞且其碰
撞速率也不断增大。当颗粒完全脱稳后,一经碰撞就
发生絮凝。但是随后絮凝效果反而下降,是由于温度
使溶液内的分子热运动加强,胶体的布朗运动也更加
明显,使胶体的运动速度加快使其有足够的动能来克
服重力作用从而悬浮在溶液中,同时水温的不断升高
也会影响DC一491的水解,使其絮凝效果降低。
O
So
越
蠢o
0
温度/℃ 温度/℃
图2温度的变化对DC-491絮凝效果的影响
Fig.2Effectof emperaturechanges
onflocculationofDC一491
2.2.3投加量变化的影响:见图3。DC一491投加量
在1~7mL絮凝效果明显,色度去除的效果也越来
越明显,其原因在于通过吸附电中和作用和吸附一架
桥作用产生絮凝体进行絮凝。在DC一491的投加量
不断升高时,絮凝效果反而下降,是由于DC一491相
对过量,对溶液中的胶体产生了“胶体保护”作用,反
而影响了絮凝效果。
2.3 正交试验设计和结果:根据单因素试验结果选
择絮凝剂投加量(A)、pH值(B)和温度(C)为考察
因素,每个因素选择3个水平,采用L。(34)正交表进
行试验。因素水平见表2,结果见表3。
投加量/mL 投加量/mL
图3投加量的变化对DC一491絮凝处理效果的影响
Fig.3Effectofconcentrationchanges
onfloccuIationofDC一491
表2因素水平
Table2 Factorsandlevels
表3 L,(34)正交试验结果
Table3 ResultsofL,(34)orthogonaltest
试验号 A B C
由极差大小可知因素重要性为投加量>温度>
pH值。可见最佳絮凝方案为A。B。C。,即pH值为
1.5,温度为40℃,投加量为7mL。
3讨论
结果可见,合适的絮凝剂和絮凝方案可以使絮
凝效果高达76.3%,但并未达到100%,要从根本上
解决此类废水的污染问题,考虑絮凝法与其他技术
结合构成集成技术来彻底解决,如将絮凝法与膜技
术结合,单纯采用膜技术处理此类废水膜的负荷大,
故投资大、运行费用高,采取本絮凝法大量减轻膜的
负荷,必定会降低废水处理投资和运行成本;絮凝法
与生化法结合,此废水的化学需氧量(COD)值高,
单纯采用生化法很难降解且投资大,采用本絮凝法
大大降低COD值,能使生化处理极易完成。
O
O
O
O
0
^3越裳督
度一O
O
4
4
3
2
6
3
5
洲一∞M∞o
o
o
o
o
o
1
2
3
4
5
6
7
8
9髓膨氐R
万方数据
正交试验优选絮凝法处理甘草酸废水的研究
作者: 李祝, 胡立新, 程亮, 万端极
作者单位: 湖北工业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湖北,武汉,430068
刊名: 中草药
英文刊名: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
年,卷(期): 2007,38(5)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 杨莉.余郭龙.YANG li.YU guo-long 微电解-电解过滤-ABR-AF兼氧好氧法处理医药废水[期刊论文]-南昌航空大
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3(4)
2. 王红武.闵乐.马鲁铭.曾小勇.WANG Hong-wu.MIN Le.MA Lu-ming.ZENG Xiao-yong DO对催化铁内电解预处理混
合化工废水的影响[期刊论文]-中国给水排水2006,22(17)
3. 薛超.XUE Chao Fenton法预处理医药生产废水[期刊论文]-环境科学导刊2009,28(5)
4. 严文瑶.周希圣.李尔炀 催化氧化法处理医药工业废水[期刊论文]-工业水处理2001,21(10)
5. 黄新文.石建敏.何志桥.林春绵 吸附-混凝-紫外光催化氧化法处理医药废水的研究[期刊论文]-化工环保
2003,23(2)
6. 苏昭忠.Su Zhaozhong 高浓度化妆品废水处理工艺设计及运行管理[期刊论文]-广东化工2010,37(11)
7. 严文瑶.周希圣.李尔炀 催化氧化法处理医药工业废水[会议论文]-2001
8. 朱仕房.王善利.魏东芝.杨曜中 大豆异黄酮提取条件的研究[期刊论文]-食品科学2001,01(3)
9. 魏鸿雁.贾晓光.陈刚.安灵燕.石磊岭.夏提古丽·阿不利孜.卿德刚 甘草酸单铵盐质量控制的研究[期刊论文]-
新疆中医药2011,29(1)
10. 董良云 改性蒙脱土对有机溶液吸附的研究[学位论文]2006
本文链接:http://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zcy200705029.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