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茵陈中多糖的含量测定
刘晓河 ,梁惠花 ,谭晓红
(张家口医学院 ,河北 张家口 075000)
茵陈蒿 Artemisia capil laris Thunb. 为传统中
药 ,具有清热燥湿、利胆退黄等作用 ,用于黄疸疾病
的治疗 ,具有改善肝功能 ,提高 GO T、 GPT等水平
的作用。茵陈中的有效成分一般认为是香豆素和茵
陈色原酮 ,而这两类物质难溶于水。天津等地以茵陈
代茶饮 ,可降低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我们在进行
茵陈调血脂作用的研究时 ,首次从中提取出了水溶
性多糖 ,并采用改良的苯酚-硫酸比色法测定多糖含
量 ,获得满意结果。
1 仪器与药品
UV-752分光光度计 (上海第三分析仪器厂 ) ,
GO A型电热真空干燥箱 (天津市东郊机械加工厂 ) ,
RE-52A型旋转蒸发器 (上海亚荣生化仪器厂 )。
(+ )葡萄糖 ( AR, 105℃ 干燥至恒重 ) ,茵陈购
于张家口市药材公司 ,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2000年版标准 ,于硅胶干燥器中干燥 2 d;其他试剂
均为分析纯。
2 方法与结果
2. 1 葡萄糖储备液的制备:精密称取葡萄糖对照品
100 mg ,用蒸馏水溶解并定容至 100 mL。
2. 2 苯酚液的配制: 称取苯酚 100 g于烧瓶中 ,加
入 0. 1 g铝片和 0. 05 g碳酸氢钠 ,加热蒸馏 ,收集
182℃ 馏分 10 g ,加蒸馏水 190 g ,溶解 ,置棕色瓶
中备用。
2. 3 提取条件选择
2. 3. 1 反应温度选择: 精密吸取葡萄糖储备液 1. 0
m L于 100 mL容器瓶中 ,用水稀释至刻度 ,作为对
照品溶液。分别吸取葡萄糖对照品液 1. 0 mL于两
个具塞试管中 ,各加苯酚液 1. 0 mL,并分别迅速滴
加浓硫酸 5. 0 mL。另取两份 1. 0 mL水同上操作 ,
为空白液。一份于水浴中煮沸 15 min,另一份于 40℃
水浴中恒温 30 min。取出 ,冷却至室温 , 15 min后于
490 nm处测其吸光度值 ,分别为 0. 112和 0. 126。因
此 ,本实验采用 40℃ 恒温 30 min的方法。
2. 3. 2 苯酚及硫酸用量选择:吸取葡萄糖对照品液
1. 0 mL 5份 ,分别加入苯酚液 0. 2, 0. 4, 0. 6, 0. 8,
1. 0 mL,分别加水至 2. 0 mL,再各滴加浓硫酸 5. 0
mL, 40℃ 恒温 30 min后 ,测其吸光度值 ,分别为
0. 095, 0. 112, 0. 125, 0. 127, 0. 126,可见加入苯酚液
0. 6 mL以上时 ,反应都能完成 ;另取葡萄糖对照品
液 0. 6 mL 5份 ,分别加苯酚液 1. 0 m L,再分别滴
加浓硫酸 2. 0, 3. 0, 4. 0, 5. 0, 6. 0 mL,并均用水稀释
至 8. 0 mL,加入硫酸体积占总体积的 62. 5% 以上
时的结果较满意。
2. 3. 3 反应时间选择及稳定性:取对葡萄糖照品溶
液 1. 0 mL 3份 ,各加苯酚液 1. 0 mL,浓硫酸 5. 0
mL,于 40℃ 分别恒温 20, 30, 40 min。测得吸光度
值分别为 0. 16, 0. 125, 0. 126,可见加热 30 min即
可使反应完全。 另测反应完成后样品在不同时间内
的吸光度值 ,结果 3 h内稳定。
2. 4 标准曲线制备: 精密吸取葡萄糖贮备液 0. 5,
1. 0, 2. 0, 3. 0, 4. 0 mL定容至 100 mL。 分别取 1. 0
mL,各加入苯酚液 1. 0 mL,迅速滴加浓硫酸 5. 0
mL,另以 1. 0 mL水同上操作 ,作为空白液。 于 40
℃ 水浴中恒温 30 min,取出 ,冷却 15 min后 ,于
490 nm 处测其吸光度值 ,计算得回归方程 A=
0. 013 12C- 0. 015 34, r= 0. 999 5。实验表明 ,葡萄
糖为 5~ 40μg时与吸光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
2. 5 精密度试验: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 1. 0 mL, 10
份 ,同 2. 4项下操作 ,结果吸光度的 RSD= 1. 45% 。
2. 6 多糖的提取与精制
2. 6. 1 茵陈多糖的提取: 称取干燥至恒重的茵陈
800 g ,用 95% 乙醇温浸 30 min,两次 ,以除去色素
和脂溶性杂质。 药渣中加水 2 000 m L,微沸煎煮 1
h,过滤 ,滤渣再用 1 500 mL水煎煮 1 h,过滤 ,合并
提取液 ,浓缩至 200 mL,分成 4份 ,每份 50 mL,加
入乙醇 ,使醇含量分别达到 70% , 75% , 80% , 85% ,
静置过夜 ,抽滤 ,沉淀依次用无水乙醇、丙酮、乙醚洗
涤 ,得灰白色粗多糖 ,于真空干燥器中干燥后称重。
各定容至 1 000 mL,再稀释 100倍 ,依法操作 ,并测
·519·中草药 Chinese T 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 s 第 34卷第 6期 2003年 6月
收稿日期: 2002-03-15作者简介:刘晓河 ( 1964— ) ,男 ,河北唐山人 ,副教授 , 198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 ,主研方向:中草药有效成分分析。
定含量。结果见表 1。
表 1 不同醇沉浓度时茵陈多糖的得率和含量
Table 1 Yield and content of polysaccharide from
A. capillaris with dif f erent concentration
of alcohol precipitation
醇沉浓度 /% 多糖得率 /% 多糖含量 /%以粗多糖计 以生药计
70 0. 620 4. 96 0. 478
75 0. 725 5. 36 0. 516
80 0. 840 6. 55 0. 630
85 0. 830 6. 43 0. 619
2. 6. 2 多糖的精制: 将上述粗多糖溶于水 ,用
Seveg法除去蛋白 ,加 1% 活性炭脱色 ,抽滤 ,加入
乙醇使醇浓度达 80% ,静置过夜 ,抽滤 ,残渣依次用
无水乙醇、丙酮、乙醚多次洗涤 ,真空干燥 ,即得精制
茵陈多糖。
2. 7 换算因子测定: 精密称取茵陈多糖 10 mg ,溶
于 100 mL容量瓶中 ,稀释至刻度 ,摇匀。精密吸取
0. 1 mL,加水至 1. 0 mL,按 2. 4项下操作。测其吸
光度值 ,根据标准曲线计算浓度 ,再按下式计算换算
因子 ,得 f = 1. 485 (n= 6)。
f = W /CD
式中 W 为多糖质量 ( mg ) , C为多糖液浓度 (μg /mL ) ,
D为稀释因素。
2. 8 样品液制备及测定: 准确称取干燥茵陈粉末
100 mg , 3份 ,分别置于索氏提取器中 ,用 95% 乙醇
回流提取 1 h,改用水微沸煎煮 , 3份分别煎煮 1, 2,
3次 ,各定容至 100 mL,为样品液。分别精密吸取上
述样品液 10 mL,分别定容至 100 mL,各取 1. 0
m L,按 2. 4项下操作 ,平行做 6次 ,并按下式计算
多糖含量 (以粗多糖计 ) ,并计算以生药计多糖含
量。结果见表 2。表明提取两次即可。
含量= CDf /W
式中 W 为样品质量 , C为糖浓度 , f 为换算因子 ,D 为
稀释因素。
2. 9 回收率试验:精密吸取 2号样品液 0. 5 mL 6
份 ,分别加入不同量的对照品溶液 ,并使其总体积至
1. 0 mL,按 2. 4项下操作 ,测得葡萄糖的平均回收
表 2 样品中多糖的含量
Table 2 Content of polysaccharide in samples
编号 提取次数 多糖含量 /%以粗多糖计 以生药计
1 1 5. 55 0. 46
2 2 6. 73 0. 65
3 3 6. 82 0. 66
率为 99. 8% , RSD= 1. 35% (n= 6)。
3 讨论
苯酚 -硫酸比色法是测定多糖含量较为经典有
效的方法之一 ,但各自的报道中 ,对反应温度的控
制、试剂中苯酚及硫酸用量不尽相同。常见的反应温
度有煮沸、 40℃ 恒温和室温 3种 ,鉴于冬天和夏天
室温相差较大 ,本实验仅比较了前两种条件 ,证实本
法以 40℃ 恒温 30 min较好。加入苯酚量 0. 6 mL
以上时 ,反应能完成 ,因此配制苯酚液时可以不必蒸
馏。对于硫酸的用量 ,经实验对比认为硫酸占总体积
62. 5% 以上时 ,在重现性、稳定性及回收率方面都
有明显的优越性 ,并且与文献报道一致 [1 ]。
关于多糖的干燥 ,许多文献都是采用真空干燥
和冷冻干燥。在真空干燥器中放入五氧化二磷或固
体氢氧化钠等干燥剂 ,保持高真空度 ,可提高干燥速
度。也有文献报道用 60℃烘干 [2 ]。我们经过多次实
验证实 ,干燥多糖不能加热 ,否则会使多糖变成粘稠
的半固体状态 ;同样也不能室温下缓慢干燥 ,这样也
会使多糖变成难溶的角质块状物 [3 ]。 茵陈水提取液
中含有丰富的多糖 ,这与我们进行的茵陈多糖的降
血脂作用研究结果相一致。
References:
[ 1] Dong Q, Zheng L Y, Fang JN. Study on the determinat ion of
oligosacch arid e and polysaccharide by m odi fied ph enol-sulfu ric
acid m ethod [ J] . China J Ch in Mater Med (中国中药杂志 ) ,
1996, 31( 9) ; 550.
[2 ] Liu H, Xu e H Z, Yang W G, et al . Ex t raction and determina-
tion of polys accharide f rom Zea mays [ J ]. J N anj ing Univ
Tra dit Ch in Med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 , 1999, 15( 2): 90.
[3 ] Wang R C, Ch en Z C, Sun C J. Monograph on B iological Or-
ganic Chemistry (生物有机化学专论 ) [M ] . Jinan: Sh andong
Science and Techn ology Press , 1990.
·520· 中草药 Chinese T 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 s 第 34卷第 6期 2003年 6月